第一篇:翻身实验学校教师权益受损!
支持翻身民转公办,反对出卖教师权益,还我血汗钱!
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是一所省一级优秀国有民办学校,教职员工100多人,在老板与民办教师共同努力下取得过很多成绩。翻身片区家长维权要求学位,区政府决定提前终止林良浩老板办学合同收回校区办公办学校以满足片区家长学位要求。事件公布初,宝安教育局熊副局长介绍收办公校后,现任翻身教师将得到最高赔偿并教师未来可以部分考临聘部分自筹出路。通过政府同学校校长私下谈判达成转移办学,原教室随校转移福永与沙井交接厂房继续工作。并于7月8日公告。思想是很有创意,但是严重侵犯教师权益。教师群情激动。第一福永塘尾办学为什么不让公办学校直接去办?难道我们民办教师有什么过错吗?第二,家都在宝安,搬家过去吗?第三,已经准备跳槽的教师原有赔偿没了!教师的利益严重受损。谈判之初就没有调研了解教职员工思想,没有考虑翻身教职工的利益,完全是区政府与林良浩老板的谈判。此谈判是否有不可告人之秘密?教师是学校之本,教师代表没有作为谈判一方,严重剥夺了教师利益。这样的谈判合理合法吗?是对100多个教职工家庭的极度不负责任。此谈判过程有没有官商勾结不得而知?
教师们7月9日到区政府信访办上访,区教育局民管办主任王峰岚口出:“民办教师都不是东西!”教师们没有与之争辩。民办教师都是国家培养的正规高校师范毕业生,他们来深圳为深圳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他们通过自己的贡献养活自己。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他们只是没有考上公办编制。他们没有地位,没有工作,没有赔偿。他们民办教师的权益在哪里? 本来事件可以满意处理的,处理之处认真了解教师思想,做做教师思想给教师一份同样的工作,教师就没有意见了。然后办学老板与政府谈判。这样三方都不会有异议。但是由于区委异想天开忽视民办教师权益,忽视打工者的权益,现在三方矛盾激化。教职工对老板对区政府极度不信任。办学老板对政府对教师极度不满。政府对老板对教师群体的矛盾听之任之,信访后一次次才美其名曰协调处
老师诉求就是: 民转公办,不能牺牲民办教师权益,政府应该和学校协商,先解决所有老师的合同终止补偿费,再从新签订新安置学校的新合同,而不是拿一个很远很偏僻的工业区的破旧厂房,来忽悠老师,搞什么异地转移办学,翻身学校不是因为扩大规模异地办分校,而是因为政府回购翻身学校,才造成民办老师合同提前终止,这个才是大前提!所以政府应该要考虑民办老师的利益最大化,还有她们的家属!
大家一定要统一诉求,要求先把目前合同终止,拿到补偿金,再考虑福永分校新合同,而不是目前合同改地址!
她们会私下许诺几个代表,什么好处,承诺,等你们瓦解了,那些代表就会后悔晚了,被忽悠,你们要告诉那些人,不要被利用,被瓦解,只有大家捆绑在一起,才有谈判的筹码,其他都是忽悠!
第二篇:《翻身》读书笔记
《翻身》读书笔记:
对于“翻身”一词的解释,作者在序言中专门作了说明:
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它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这就是本书题名为《翻身》的原因。它叙述了张庄农民怎样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经过。
全书的记述从1937年开始到1948年止,着重讲述了1945到1949的状况。虽然我党在这段时间还没有建立全国的统一的中央政府,但恢复经济的建设已经有条不紊开始,涉及张庄的自然是土地和农村政策。
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国最典型的北方农村的图景,落后、破败、贫穷。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已经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过了千年,对他们而言,生活似乎只能是这样,受三根支柱——传统、村政府、暴力的压迫,一场病,一场灾,他们的生活就会永远陷入贫困之中。对我个人而言,他们毫无疑问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而书中这些笔法也是为了给我们一种背景的铺垫,他们受到了来自于各方的压迫,地主、富农、教会、日军、伪军,这是为后面的土改和翻身做了张本。
关于农民与地主关系的问题,在本书中有了新的体现,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固有观念中,农民就是被欺压,剥削和压榨的一方而,而地主则代表了“非正义”的一方,然而在一个较为客观的纪实下,可以得出更加客观的答案。长期处于受压迫状态的人会对施加压迫的主体产生出畏惧之外的依赖感。这一点在《翻身》前两部分有所表现。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与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很相近。农民被地主逼到生存的边缘地带,但不至于全部灭亡,虽然生活举步维艰,对地主恨之入骨,但也尚未被逼到造反的境地。总的来说,农民在仇恨地主之余,还有一种对地主的依赖之情。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地主富有的原因严格来说没有特别强烈的因果关系。农民可能是因为懒惰、不善经营或其他原因沦为贫农;地主能够聚敛财富和土地,也有可能是靠个人的勤劳节俭和投机的头脑。至于地主富起来之后依仗身份和地位对农民的压迫,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也就是说,农民的贫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受压迫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对地主的认识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客观的看待。
书中用一个个例子生动地展现出各种悲惨的命运,由此农民很直接的认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来自于地主的压迫。诚然农民是可怜的,而且地主确实在他们受灾之后对他们有剥削,但是我并不认为完全的土改,打倒地主,平均土地就是一种真的正义。一方面,地主和农民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为人的自身有差距,地主的祖辈擅长经营,贫农不擅经营,一辈辈下来自然会有层级差异而用一种直接的,暴风骤雨般的方式直接铲除这些差异,完全是对以往的不公正。对其实并不富裕的地主进行清算,在我看来除了平民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即使通过土改农民获得了土地,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因为农业需要土地的集中,小农生产必然会造成一种落后和狭隘的生产,所以即使分到了土地,还是会有人最终失去土地,还是会有拥有大块土地的主人产生,所以一次性的土改,并不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是破坏了生产规律。而为什么在土改中,本来朴实的农民就变得如此可怕和凶残,甚至充满了暴戾,这本不应该出现。而我认为这种隐藏在人性中的恶,通过一种外力的帮助而激发,农民不知道让他们贫困的是自然因素,技术落后,知识匮乏,而认为一切都是地主造成的。而现在有人帮助他们打地主,可以抢夺富人的财产,他们作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来说,那自然是最好不过,正如马克思说“无产者失去的只有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他们为了避免地主的打击报复,为了报复以前的仇恨,自然会选择最最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肉体上消灭地主。而如果从功利主义来思考,富人总是少的,穷人总是多的,而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做法自然是没错的。但是这绝对不是公平,是绝对的平均。而我认为,正义和公平来自于机会上的均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均。如果农民和地主能有一样的机会,或者尽量一样的机会,那么就不会存在不公正,这是我们需要做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破坏和打倒。
对于妇女解放运动:
这本书中,描写了几个很典型的女性解放的形象:政治觉悟比较高的妇女主任胡雪贞;试图投机取巧的王老太;不断翻新花样保护财产的王凤只;争取离婚权的申仙娥等
“社会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类的解放;个性解放指女性从自身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实现个体生命的解放;阶级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阶级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全体的解放”(p118)
通过一些典型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男尊女卑”的观念并没有随着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逐渐淡化。土地改革在一瞬间击垮了延续数千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改变封建传统思想的根基。有历史记载过,在建国初期(时间记不大清了嗯),离婚合法化了以后,一年就有几万女人被丈夫或者婆家活活打死,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希望离婚而不被允许,这也反映了政治运动虽然可以短时间改变一些社会面貌,但固有的封建传统思想,封建根基等都是很难改变的,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推动。尤其是农村女性,不像城市女性可以更多的接受现代文化知识,接触更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改变自己。
Q:第四章开头p378-381左右,对于共产党的讨论,作者明明是一个美国人,为什么明显的站在了共产党的立场上来进行阐述,在我看来,可能应该更加中立和客观一点
第三篇:《翻身》读后感
读《翻身》有感
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中的国家。刚打退鬼子的进攻,紧接着又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统治的战争,大半个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20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应该至少相当于21世纪初的中国吧,国内相对和平,人民生活水平高。在这极大的差距下,韩丁来到中国,对于中国的落后,对于在如此贫穷的条件下中国人的不屈不挠,对于落后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对于共产党推行的土地改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想了解究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怎样生活的,更想要真正感受发生在这片东方大地上的土地革命,怀着对一切的好奇,他踏上了前往张庄的研究之路。
韩丁在张庄呆了将近半年,在最后,他并没有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他所真正的收获的,是整个土改的过程,是贫苦的农民一步一步的改变被欺压的地位,变成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主人公的过程。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整个土改的一步一步的完善,是土改过程中人民的反应,是各种适度与过激的群众活动,是整个张庄一步一步走向解放,走向民主的过程。他是中国土地制度重大历史变迁的见证人。
韩丁对中国土改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人,他所参考中属于我国国内的有文献有《土地法大纲》,《毛泽东选集》,还有毛泽东、刘少奇的语录,中国古代的诗词,近现代的歌谣等。属于国外的有大卫和伊莎白·柯鲁克的《中国一个乡村的革命》,刘少奇的《论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查默斯·A·约翰逊的《农民民族主义与共产党的力量》。R·H·托尼的《中国的土地与劳力》,还有J·赖辛·巴克的《中国农业经济》等。我国国内的文献是韩丁研究的依据,是重要的材料,而来自国外的文献则是他所做研究的参考,他在参考了这些文献后,自己亲自实践考察,写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关于中国土地改革的研究。
对张庄的土改进行研究,最好的搜集材料的方法莫过于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对群众的访问,即所谓的吃派饭,以及倾听开会时群众的讨论,韩丁从群众口中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想法,了解到群众艰辛的生活。通过参加各次在省城开的大会,韩丁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政策的内容,知道各种新问题以及上一级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与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成为张庄工作队的一名队员,韩丁能够很方便的的达到土改相关的各种数据,从而制出各种数据表。
作为成为参加土改工作的一员,韩丁从头到尾的了解着土改的全过程,也是他搜集资料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我想,最大的困难困难可能是与美国生活的极大差距吧。但这是对韩丁来说似乎不是什么问题。他在一间臭气扑鼻,肮脏且还有个病人的家里吃着在美国可能从未见过的粗饭;从用筷子夹虱子,发展到熟练地用手将其摁死。这些,他都从未表现出过鄙视或者是埋怨。
韩丁所做的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研究以张庄为典型,其中又以贫农和富农、地主的描写最为突出。但是,其实在一个村中,富农和贫农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小的,真正占多数的是中农。由于中农再土改中因为利益和成分的关系,运动中总会考虑比较多,由于是中间成分,所以运动中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因而在运动中也就没有贫农那么积极,也没有像富农和地主一样被打击得很惨,所以韩丁没有注意这一多部分人的想法,也没有注意他们在土改时有怎样的复杂心理,怎样看待土改的各种活动、各种政策。如果想要从韩丁的这个研究知道占多数的中农的情况,则会感到失望,如果把这一部分也描写出来的话,那么,这个研究就更好了。
第四篇:受损情况汇报
关于上报大风、暴雨天气致使我厂
遭受损失情况的报告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月**日*月*日–*月*日突如其来的大风、暴雨天气给我厂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厂内倒塌临时围墙300余米,砖围墙50余米,刮断各类花木果树80余棵,刮倒花木果树100余棵,白杨树70余棵,其中35棵白杨树倒向厂区南围墙外,造成光辉村二组部分村民种植的花木和稻谷受损。目前村民正在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向我厂要求补偿。二期氧化沟转碟盖板被风刮掉3块,目前已修复安装。污泥回流泵房严重进水,导致设备被淹,目前已安排人员和抽水设备将积水抽干,被淹设备已抢修恢复。灾情发生后,厂领导迅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详细调查受损情况,组织人员清理厂区道路,搜寻转碟盖板,重栽被风刮倒的树木,修补围墙。截止目前,灾后恢复工作已全部完成,经统计此次大风、暴雨极端天气给我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5万元。
专此报告。
二〇**年*月*日
第五篇:论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问题及对策
论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民工就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就业权益,需要采取制度创新、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增加公共服务、平衡劳资关系、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6)06―0013―03
当前,农民进城就业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农民进城就业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民进城就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须切实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
一、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的问题
农民工是具有农村户籍身份却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劳动者。这种“非工非农”、“亦工亦农”的特殊身份使农民工无法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同等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多种权益。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问题的突出表现是:
1.农民工就业成本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包括进城就业的交通费用、寻找工作的各项支出、确保工资到手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等。农民工虽然可在城市就业,却无法顺利融入城市,他们只能在城乡之间奔波流动,农民工的流动呈现跨地区、长距离、季节往返等特点,其支付的交通、住宿等项费用支出数量非常大。农民工到城市找工作,人生地不熟,就业信息不灵,找工作费时费力,搜寻成本很高。
2.农民工劳动条件恶劣。按照劳动法规,工人每周有双休日,有法定的节假日,8小时工作制,加班要得高额报酬。但在很多农民工就业的工厂里,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经常要加班加点,一般无法享受到法定节假日的休息权利。据调查,深圳的多数工厂,农民工每月工作在26天以上,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在11小时左右,有时甚至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
3.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农民21232资长期偏低、增长缓慢,与他们对城市发展所作的贡献不协调。农民工为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收入远远低于社会总体工资水平,无法合理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据调查,过去10年在广东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广东农民工工资10年才增加60多元钱,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工资实际下降,比10年前还要少。
4.农民工工资拖欠严重。农民工劳动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工资拖欠严重,不少农民工为劳动报酬付出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代价。尽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这一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了旧的拖欠的同时,新的拖欠问题又开始产生,农民工工资拖欠陷入年年治理、年年有新拖欠的不良境况。
5.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目前,农民工普遍游离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城市劳动者普遍参加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与农民工无缘,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也很少。农民工对工伤、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农民工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只能得到细微补偿或治疗。
二、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的原因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现象,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工问题却演变成了制度性安排。在不合理的农民工制度下,农民工受到诸多不平等待遇,无法享受全面公平的就业权益。
1.农民工面临较强的制度排斥。我国城乡分治、户籍管理等制度改革的滞后是造成农民工就业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制度根源。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改革开放,逐步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多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里打工,城乡不平等的户籍制度受到冲击,呈现出不断松动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已全面放开。但作为吸纳进城农民就业主渠道的大中城市的户籍管理仍比较严格。对广大低收入的进城农民而言,城市的户籍门槛仍高不可越,进城农民很难融入城市,每年被迫支付大量资金,往返于农村和城市。
2.城市政府对农民工就业服务的缺位。对劳动力流人地而言,农民工是当地的建设者和纳税人,但农民工得到的服务却很有限。一些大城市虽然根据国家规定,基本取消了对农民工就业的政策限制,但为保障城市人口就业,一些城市政府硬性规定企业使用农民工的比例,限制用人单位使用外地工,限制外来劳动力的就业。一些地方要求农民工办理多种证件,除身份证外,农民工进城先要办暂住证、就业证、健康证等各种各样的证件,一个证要几十元,一年一个农民工为办证就得交几百元。城市管理部门向进城农民工收取管理费的积极性很高,但提供的就业服务却十分有限。
3.农民工就业市场发展滞后。进城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而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劳动力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在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农民工的单位非常少,农民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一些用工单位不讲诚信,不遵守等价交换原则,使不少农民工辛辛苦苦一年而一无所获。
4.农民工人力资本不足。人力资本的拥有状况决定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绝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法律意识淡薄,就业权益的自我保障能力低下。同时,农民工外出打工基本处于自发流动状态,接受技术培训的比例很低,就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切实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的对策
近年来,针对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农民工就业状况有一定改善。但从实践看,这些积极措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表明,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进。
1.为农民工顺利流动和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必须深化户籍制度等体制改革和创新,给予进城农民工以市民的待遇,保证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我国要通过法定程序,调整城乡、地区利益格局,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消除户籍的城乡和地域分割,确认居民自由迁徙、择业和居住的权利,并对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针对农民工的职业特点,建立农民工的分层保障体系,使进城农民工能逐步享受工伤、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当务之急是要在农民212212伤和职业病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如建筑、矿山等)大力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
2.改善农民工就业的市场环境。政府要积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正规劳动力市场要降低进入门槛,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农民工和用工单位的交易成本,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架设便利的选择通道。同时,要引导自发劳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进入成本低和交易成本小等优势,使其与正规劳动力市场相互补充,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服务。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健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工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各级政府要规范用工单位的行为,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欠薪预警和劳动合同管理等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那些坑害农民工的“黑中介”,政府要坚决打击,严惩不贷。
3.政府增加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对进城农民工一视同仁,坚决取消针对进城农民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并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城市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与科学的规划,加强城市住宅设施、能源设施、资源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教育文化卫生设施、环境设施等建设,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提高城市的容纳和服务能力。考虑到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的状况,政府可在市区专门为农民工修建一些廉租房,降低农民工的生活成本。
4.平衡和协调劳资关系。国家要鼓励能增进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制度创新,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要完善工会组织,让农民工加人工会,从而通过集体谈判的力量来平衡劳资关系和确保劳动者权益,并通过组织化的渠道使相关部门的决策能反映农民工的意愿。国家要建立面向进城农民的法律援助制度,使其成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政府要允许其它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各种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参与农民工权益保障事业。同时,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加强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公正公平地对待农民工,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实现劳资两利。
5.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增强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就业能力对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至关重要。流出地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流出地和流人地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为农民工创造各种职业培训机会。要发挥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等各方面力量,根据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训农民工,促进劳动力供需衔接,形成畅通的劳动力供需链,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