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注重文学渗透,打造高效课堂 (修改例子)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1-94806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5 10:19: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注重文学渗透,打造高效课堂 (修改例子)

注重文学渗透,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文学意识培养教学探讨

摘要:文学意识的培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基础教育初级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了解作品背景,细致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移情于文、耐心涵咏三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字:小学语文;文学意识;教学

一、创设情境了解作品背景,从整体上感悟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知识的习得绝大多数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间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处于主导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情境,通过情境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了解作者和把握文章作品背景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增强其文学感知能力。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师恩难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故事、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创设适宜情境,了解作品的背景,激起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在授课该课时用故事导入法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山村教师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的故事。将这样一个故事分享给学生,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用这样一个故事的讲述,结合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必然对这样一位老师有一种特别的钦佩之情。同时农村大环境下的教育背景在不知不觉中已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为之后课文更加深入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据调查统计,教师在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时候,更注重的是教学的形式,而非作品内容本身的意蕴和对后人的启示作用,仅有30%的教师可以做到对作品较为全面的把握,这不得不让人进行思考。在我的进行的《泊船瓜洲》教学中,我主要从三个逐级上升的层面来整体感悟作品:第一,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感知;第二,对“京口”“瓜洲”“钟山三个地名析出,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课文的主要思想和情感;第三,通过整体感知课文进行延伸——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要懂得感恩。只有通过整体的感悟,方能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消化作品,进行方能进行作品的内化和进一步的延生与发展,这是文学的整体性意识和发展性的体现。

二、细致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美妙的语言将我们带入到一个个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场景中,感受到世界上更多美好的事物和人们的生活,文学因为语言而生存。把握好作品独特的语言之美,是培养小学生文学感悟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小令。该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辛弃疾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该作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押韵和动词的善用。前四句韵尾“小”“草”“好”“媪”四个字全部压“ao”韵,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节奏感。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着将这几个字用其他的字来代替,保持意思不变,然后再将原文与修改的无韵味的诗进行朗诵比较,这样便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韵尾这一语言现象的意义所在。再如动词的善用,作者在后半阙中写翁媪的三个孩子时,简单却传神的三个动词——“锄”“织”“剥”,三个不同个性的孩子跃然纸上,与之前介绍的环境背景介绍交相呼应,三个孩子与翁媪一起构成了美好和谐的村居图。作者用简短的五十一个字,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在欣赏作品时注重“炼”字,是文学素养积淀的关键。

三、移情于文,耐心涵咏

文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高度概括,在阅读作品和欣赏作品,尤其是情感类作品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在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影响。尽管小学生的阅历和经验不够丰富,但是在其课文当中,大部分是与生活相关。移情于文,耐心涵咏,对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情感类作品都是简单通俗易懂的。如何挖掘简单素材的深刻道理,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学生情感的主动参与。我国著名的小学语文教师窦桂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窦老师能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人,赋予了自己相应的情感,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能够较好的受到感染,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升华作品。这里所要阐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情绪能够随着文章的发展而产生思维的火花,这便是移情于文的重要意义所在。如在教授《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学生若能够将自己当成文章中的“我”,将“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这样在真正阅读和体会文章时,便会产生除了文章之外的别样的情愫。课文的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小的导火线,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小的火把的力量,能够带动起小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兴趣。生活中我们的母亲是这样的吗?以后我要如何照顾母亲呢?等等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悟便随之而出。移情于文,耐心涵咏,反复咀嚼,用心感悟,文章才会越读越深刻。

结论:

文学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间,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其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文学意识是学生脑海中对文学的认知和自身体会的综合,只有通过多接触并且有计划地欣赏不同水平的文学作品,方能进行对文学作品的深化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非教师的事情,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体性位置的确立。

参考文献:

[1]林婧影.《感受形象 体验情感 品味语言》[J].学科教学探索,202_(05)[2]张春芳.《农村小学文学启蒙教育行动计划》[J].文学教育,202_(12)[3]汤秋生.《文学意识的审美积淀与反抗》[J].琼州大学学报,202_(08)

第二篇:注重过程管理 打造高效课堂

大田庄中学亮点展示材料

注重过程管理

打造高效课堂

——大田庄中学亮点工作

大田庄中学是一所小学校。底子薄,师资弱,生源差。原来有部分教学水平高,个人能力强的教师,先后进了县城中学、一中。这样一来我们的师资就变得更弱。但是优秀教师是培养出来的。这些年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老师的实际出发,我校多措并举,注重过程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培养校级名师,促进我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将我校在系列课和《同步》使用及检测中的几点做法,与同仁交流。

一、系列课制度化

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能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在正确的管理制度下,可以大大的提高学校的管理效力,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我校的系列课开展已形成了制度化。系列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心,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根据上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平时暴露出的不足,修订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规章制度,听评课制度,合理科学地完善系列课制度。并制定系列课实施方案,课堂教学听评课实施方案。确定每周每组一名教师进行授课,组内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对教研活动每周一检查,每月一公布。纳入常规管理。(系列课具体包括:先行课——研讨课——优质课——公开示范课——汇报课。

先行课:我们在实施先行课时主要体现在集体备课当中。在教研活动时,当周授课教师对研讨课授课内容备课后进行说课: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课堂效果预设。其他教师根据教师的说课情况集思广益。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教法、学法是否科学合理予以修订,确定最佳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

研讨课:各组教师在规定时间进行研讨课,每周一次,在听课时做好记录,做到记录详实,每次听课必须有随记随想,不能听而无获。评课时杜绝只谈优点不提不足的现象。听课后授课教师对上课的效果及课前准备的落实以及教后的心得进行二次说课。每位教师都要评课,从教学环节的完整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重难点的突破落实上,教法运用,学法指导,能否面向全体及课堂效果等方面给出自己的评价。评课后结合教案及讲课人说课,所有听课教师及包组领导给出合理评价。评出优、良、般、差。并要求教师写出教后反思,以利于更好更快进步。本组所有教师一轮研讨课后,按成绩高低,推出本组参加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选人选,同时作为参加县级以上优质课评选的依据。

优质课:举行校优质课评选,促进新理念新方法得以升华。通过研讨课选拔的人选,分成文科组和理科组,成立优质课评选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业务教干、包租领导、教研组长任成员,认真学习《优质课评选评价标准》。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尤其白板普及课堂以后,鼓励教师利用白板上课,有的教师在课件与白板间相互切换,游刃有余。评委打分实行实名制,避免匿名打分出现重人情,轻效果现象。要求参加优质课评选的教师上课后交教案,结合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课效果综合衡量,给出合理评价。评出文理科一二等奖。同时也选定了公开示范课人选,按成绩由高到低,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参加优质课评选的教师可以看每个评委给自己打出的成绩,但看不到是谁给打得成绩。避免教师与评委的矛盾。更避免了 送人情现象。

公开示范课:运用示范课以强领劣。优质课评选后,教务处、教科室对比赛及时总结,根据比赛取得文、理科前两名的教师上好示范课。目的是培养学科带头人,促使其他教师形成新理念,加快课堂改革步伐。每学期我们都将最好的课呈现给教师。公开示范课决不允许授课教师应付。因为这堂课不打分,不关系个人名次,但是标准比优质课评选要高。已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目的。这也是促进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障以上系列课的有序高效地进行,学校在教科研经费中加大投入。每人100元教研活动经费,每少参加一次扣20元。校级优质课一等奖50元/人,二等奖30元/人,公开示范课100元/人。参加县级讲课比赛一等奖100元,二等奖50元。另外每个参赛选手补助50元。在教研室督导评估时,所有被抽到讲课的教师,获得优秀的100元,良好的50元,一般的不奖不罚,获得差的,罚50元。以经济为杠杆,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精心上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上好汇报课,借鉴新方法

学校派出各学科教师外出学习。并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除写好汇报材料外,更重要的是要上好一节示范课,并要求上课教师:说-借鉴科的特色,交-示范课的教案,谈-本节课的感受,其他教师:学-上一节课,写-借鉴总结。

总之,我们以系列课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向课改要质量。

二、使用《同步与探究》常规化

我校课堂教学依托《同步与探究》,突出一个“实”,围绕“实” 字做文章。根据我市的教学策略,全程使用《同步与探究》,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自主探究部分,无法自主解决的,课上集体解决,每堂课前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要求教师及时批阅同步。备课时结合同步,可优化使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尽量要求最大程度完成《同步与探究》中的练习。课后巩固训练,独立完成。

为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同步与探究》的使用也纳入常规管理由教务处组织,包组领导及教研组长在每周五进行检查,对照教学计划,检查学生书写的认真程度,内容完成的情况和教师批阅的是否及时。检查后及时反馈,需要整改的及时整改。

三、单元检测规范化

对于单元检测及周清,月清,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每次检测后,要求教师针对检测情况写出讲评教案,及时总结;针对学生错题率较高的内容整理到错题集中,以便更好的解决疑难,掌握类似的问题。

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每次检测后教师讲评结束,把自己对该科一段时间来学习中的得失实实在在的写在试卷上,发现问题,制定下一步的解决问题方案。虽然学生写的略显稚嫩,但是时间久了,学生自己也养成了习惯,渐渐的改掉了粗心的毛病,试卷整洁度提高了,答题也渐渐的规范起来。

总之,我校通过以上的做法,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渐渐的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第三篇:渗透核心价值观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渗透核心价值观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摘要: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的课堂。具体地说,从教师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全面顺利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项目标)的教学;从学生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本文从营造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讨。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课堂气氛

优化教学环节

物理学史教学 正文:202_年11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2_年2月26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并且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认真领会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就是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素材,运用灵活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这一个人目标的实现,前面的国家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就失去了基础。为此,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一.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止、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爱学生的心灵世界,为每个学生创造公平、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更是朋友。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传统与回归》的演讲中说,教育应该成全孩子的尊严、人性和未来。教师应真正地放下师道尊严,以为学生提供快乐为天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如在讲《大气压的作用》一节时,教师取出两个插着吸管的椰子(其中一个在吸管附近钻了一个不显眼的小孔),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力吸带孔的椰子,他立刻喝到了一大口甜美的椰汁,同学们都羡慕不已。再请他吸另一个椰子,只见他用尽全力,吸得满脸通红,可什么也没有吸出来。大家哈哈大笑,又充满了好奇:这是为什么?这是如果教师告诉他们小孔的秘密并加以点拨,学生便能很快明白道理。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下,学生理解的快,记得也劳。二.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教师要结合每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教师的人生连着学生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的人生就是由一节节的课堂串联而成,践行高效课堂的过程,就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美好的人生之旅。为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讲授、练习、总结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最优化,这堂课才是高效成功的。1.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导语的设置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为整节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距离时投下?再如,讲《参考系》一节时,由宋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面两句研究白日和黄河的运动时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山和海岸;唐代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的船和静止的河岸;这样以优美的诗歌形式导入,趣味无穷,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求知欲轻松地调动起来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剩下的就全在教师的掌控中了。此外,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还可以采用“实验导入法”、“事例导入法”、“温故知新法”等。

2.运用灵活多变的讲授技巧。教师的课堂讲授技巧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形象直观的课件制作、自制的教具或创新实验、甚至教师的歌声、简笔画、书法等,都可以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的激情,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乏味的授课让人昏昏欲睡,风趣的讲解则引人入胜。而精心的备课与认真的授课也给学生以“敬业”的感染,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研究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白纸,同时从同样高处落下,两张白纸飘飘悠悠基本同时落下;而后,将其中一张白纸团成纸团,再同时从同样高处落下,纸团明显先落地。学生看得目瞪口呆又兴趣盎然,教师趁机轻松点拨即可解开谜团。再如,讲解“惯性”、“加速度”、“曲线运动”等较抽象的概念或规律时,利用教学课件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

3.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成功的课堂教学必然是追求高效的教学。高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使学生获得最高之效率。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要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就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了。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往往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这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差异。要实现总书记所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出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离不开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高效的课堂教学必定会是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启发学生思考万有引力的大小为何会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呢?这里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有向心力方程、开普勒第三定律以及牛顿第三定律,教师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引发学生思考向心力方程用什么表达式最好分析?进而得出引力与哪些量有关?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引力也与另一个物体的质量有关,最后关于为何是“万有”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好课本材料中关于苹果落地的加速度与月球绕地运动加速度的计算得出这一引力的计算可以推广到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讨论出万有引力方程,并由此很自然地进行“万有引力常数”的讨论,让整个的教学过程变得十分顺畅,对于结论的得出,学生也能比较自然地接受。

4.提高课堂结尾的艺术。课堂结尾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使课堂教学完美结束的行为,它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如何设计一堂课的结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型及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关于《摩擦力》的教学,当通过实验得出f=un后,学生一看公式如此简单,且马上要下课了,所以,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公式的重要性以及各量的物理意义,则不易被学生很好地接受。此时需将要强调的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可通过对斜面上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弄清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这样有效地防止学生将物体的重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混为一谈的现象发生,从而加深对f=un中n的理解。再将黑板檫按在黑板上,问学生:“设板擦重力为0.2牛顿,手对板擦的垂直压力为5牛顿,板擦与黑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u=0.5,则此时黑板对板擦的摩擦力f为多大?”,由于学生对f=un的适用范围认识不清,所以不少学生会很快算出f=0.5x5=2.5牛顿的错误结论。通过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分析,则可以使在盲从中顿悟,在倦怠中振作,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加深对f=un的理解。在这样的问题探究结尾中,也提高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素养。此外,常用的课堂结尾方式还有总结归纳式、首尾照应式、引导预习式、比较识记式等。

三. 在物理学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学史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16世纪以前,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居于统治地位。他把运动分成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重物下落是自然运动,天上星辰围绕地心作圆周运动,也是自然运动;而要让物体作强迫运动,必须有推动者,即有施力者。力一旦去除,运动即停止。从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于是,从亚里士多德的教义出发,就必然得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直被人们奉为圣贤之言,不可触犯。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关于落体的理论和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假设推论得到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来批判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还用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得出了正确的落体理论和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如,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否定了他的导师汤姆生关于原子的“枣糕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核式结构”;爱因斯坦敢于质疑几千年来根植在人们头脑中的绝对的时空观,提出了相对论,等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中我们体会到敢于怀疑和挑战权威、乐于思考的批判精神,以及由此取得的伟大成就。可见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蕴藏着丰富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素材。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物理学也一样。新的科学发现会对已有的理论知识构成挑战,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这些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改。物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要求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问题的价值、难度、性质等进行估计,对解题信息进行筛选,对思维的指向性的恰当与否作出判断,对推理过程的严密性与真实性以及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评价,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能只关注结果的正确与否。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考察自己的活动经历,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激活思维,重构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成立条件和发展演变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并不是绝对的,不容质疑的,从而培养学生对否定的乐观态度和敢于质疑权威,不断探索的批判精神。

结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提升民族精神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为教书育人追求的目标,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四篇: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力求避免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寻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如果把教学方法称之为一把“利剑”,那么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和教学经验就是“内功”,一个人要想成为“教学中的高手”,单靠外在包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1.要心中有爱.这是一个重复了千百次的话题,但却不能不提。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可以说,没有了爱,教育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一个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对自己的事业,对关乎千家万户的教育也就失去了热情。好孩子是人人都爱的,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你认为教不好的孩子,这才是真爱、大爱、博爱。

2、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之余,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发展空间。营造一个学习的空间,多读书,即使读的不是本专业的书籍,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误区之二:培养个性就可以无视课堂纪律

新课改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可以有个性,但与规范纪律是互不矛盾、不相冲突的。如果学校课堂教学很随意,学生课上可以上厕所,随便下桌,美其名曰“张扬个性”,可谓大错特错。没有纪律的课堂是无效的,纪律是学习的保证。纪律的好坏与教师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有时“破坏纪律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随随

便便的老师就会培养出随随便便的学生。台湾作家刘墉也提出:自由有个必要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自制和守法。误区之三: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课堂改革

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课堂固然不足取,但热闹非凡的课堂又如何呢?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一名参加全国教学大赛的中学教师,执教课为“植物在大气循环中的作用”,却用“小白兔拔萝卜”的活动导入,把正规的课堂教学演变为一场闹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种现象: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大张旗鼓的表演,脱离文本教材的热闹非凡的自由发挥,这些形式上看似对教学的改革,实际上却背离了最本质的东西。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一句话:“如果不创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创新,所有墙壁都是门。”其实两种形式可以并存,“面壁十年图破壁”,四面是门有时也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选择适合本校学情的,选准自己的立足点,不断挖掘、改进,打造出自己独到的一面,这需要积淀与反思,需要时间的磨砺,更需要个人的奋斗与不懈的努力。所以说任何教学的改革都应是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还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性的东西:包括学生的动是真动还是假动,它的动与所学内容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激发兴趣、深化学习内容的作用。四、三点认识:

第一点,什么是真正适合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就一节课而言,就是40分钟前后学生是应该有变化的。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徒有其形,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又谈何高效呢?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第二点,高效课堂由何处起步 八字箴言:教师真教 学生真学

课堂上的做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在课堂上学,老师开讲前,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我实践、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后教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所以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放手给学生自学②学生不会的小组讨论学③老师需要解决的是那些共性的、有规律的问题。做到“不学不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从而打造一个师生共生、共学、共赢的课堂。优质高效的课堂是学练结合的。当堂训练即在课堂上为达成目标所做的训练。集中有序的课上训练,效果远大于课后作业,所以切记:前忙万忙,一定要做到当堂训练。

高效课堂的特征有三:真实、有序、紧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序指符合规律的序,在学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训练中再发现问题、在探讨中再解决问题,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紧张指的是课上学生应做到思维的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一言以蔽之: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有序是课堂高效的保证;紧张是课堂高效的标志。

三、打造高效课堂是一场持久战 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打造高效课堂更是一场持久战。要想赢得胜利,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恒心;要做到“二益”,即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于学校长远的发展。我总结为:“三心”之道促高效;“二益”之中求发展。

教育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教学之道,任重道远;教学之道取法自然;教学之道,贵在专心;教学之道,更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要有军事家的策略、战略家的

眼光、更要有指挥家的才能。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与各位同仁共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历练时代英才。我们在激发培养学生潜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惟其如此,才能与时俱进,为学校的发展,为自己业务的的提升开创和谐共赢的局面!

第五篇: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中心小学 韩江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课堂教学更是事在必行。优质教学一定是高效的,而有效教学则未必是高效教学。提倡高效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这个追求确实是无止境的。在学习了《根植校本文化,孕育高效课堂》这篇文章后,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的个人体会:

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从“闷课”走向“活课”,让学生动起来,让教材也变得活起来,让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程序开放起来。然后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每节课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最后还要有更高的境界,就是高效教学。我对高效教学的定位就是优质、高效、高境界。要想做到高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学生情绪状态。具体的说,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很高涨,学习情绪是不是很饱满,学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状态,是否非常认真的投入学习。如果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愉快,非常开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2、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还有学生不仅参与了学,而且参与教。整个教学是互动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这对老师也是一种启发。这种参与状态,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互教互学,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在教,这是最高层面的参与。

3、学生的交往状态。一是倾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生可能最缺乏倾听的品质和习惯。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如果不培养,合作学习就很难行得通,很难有成效。二是发表。你听完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意见要发表出来,你就能不说,如果大家都不说,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学之间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欣赏。

4、学生的思维状态。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怎样。学生思维是否有深度,如问题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广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当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等等。

总之,通过学习高效课堂之后,本人受益匪浅,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借助于这些好的经验,本人能更轻松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知识。

注重文学渗透,打造高效课堂 (修改例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