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关于中小学辍学情况的自查报告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11-969925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1 10:17: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中小学辍学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辍学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了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依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公平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进一步提高我校及辖区的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我校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根据蒲政教督【202_】02号文件,对本校及辖区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摸底自查,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孝通学区适龄儿童、少年数:7岁147人,8岁139,;9岁109人,10岁127人,11岁175人,12岁152人,13岁171人,14岁160人,15岁180人;女童分别为53、68、55、53、90、71、81、80、85人。7至12周岁儿童入学率为100℅;13至15周岁少年入学率为100℅;在本学区中小学就学的学生数分别为337人、586人。

二、自查工作情况

我校根据蒲政教督【202_】02文件制定控辍保学工作方案,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马上召开小学校长会,迅速在辖区中小学展开自查工作。在自查工作中,要求各校将控辍保学“五种制度”装框上墙,采取一切办法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抽调专人做好义务教育档的续建,做到表册一致。

三、自查结果

通过自查发现,目前中小学生择校情况相当严重,一部分学生进县城就读或上私立学校现象比较普遍。经过自查还发现,各校对控辍保学资料积累较少,档案续建工作做得不够。

四、整改措施

我校迅速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由一名领导牵头,动员全校教师开展控辍保学活动,并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上、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班主任走村入户进行动员,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段次的学习任务。

孝通初级中学

202_-09-23

第二篇:关于中小学辍学情况的自查报告 2

关于小学生辍学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了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依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公平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进一步提高我校及辖区的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我校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根据临港教体字【202_】29号文件精神,对本校辖区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摸底自查,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辖区适龄儿童590人,7至12周岁儿童入学率为100℅。

二、自查工作情况

我校根据临港教体字【202_】29号文件精神,制定控辍保学工作方案,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召开全校教师会,迅速展开自查工作。在自查工作中,要求各班采取一切办法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有学上,抽调专人做好义务教育档的续建,做到表册一致。

三、自查结果

通过自查发现,有部分学生存在转学现象,都有正当的转学手续。

无一人辍学或流失现象发生,但控辍保学资料积累较少。

四、整改措施

我校迅速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动员全校教师开展控辍保学活动,并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上、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班主任走村入户进行动员,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段次的学习任务。

华兴希望小学

202_-11-01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浅析

浅析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

题目适合对象:农村中/小学教师

题目解读:

1、第一层意思:是一种现象分析

2、第二层意思:对于此种现在有何感想

写作思路:

1、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怎样?

2、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何见解、看法、意见?怎样才能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

4、文章结论是什么?探讨这个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方法理论:

1、调查研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完成论文。如果

采用访谈方式收集资料,需要注意问题设置;如果采用问卷法,要做问卷信度、效度的检查。同时还要注意被试群体的选择。

2、案例分析,可以结合工作案例总结行为背后的规律。或者工作中的成功个案均可。(根据某一个或几个案例的特殊情况,提出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对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有所启示,这类文章称为个案研究。在个案研究的写作中,既要考虑到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又要考虑到把重要的材料描述清楚,这个平衡点通常较难把握。可以让当事人查看已写好的个案研究,给出同意发表的书面意见,也可以通过改动个案材料的某些方面(如改变被试的人口学特征或增加一些无关材料)进行掩饰,以使当事人及其熟悉的人都认不出来。

3、分析、描述、概括等理论方法。

写作要求:

1、杜绝网络抄袭,严格按照学院要求完成论文。

2、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建议结合本职工作展开论文写作

第四篇: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辍学情况统计

202_年春,XX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在校生27129人,辍学生7人,辍学率0.026%(自治区标准:县政府所在地1%,农牧区1.5%以下);初中在校生12066人,辍学生83人,辍学率0.69%(自治区标准:县政府所在地2%,农牧区3%以下)。XX市中小学辍学生共90人,州、县(市)中小学辍学率均达标。

(一)按县(市)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XX市64人,XX县20人,XX县6人,XX市0人。XX市辍学生最多。

(二)按小学、初中学段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小学7人,初中83人。辍学生大多数为初中生。

(三)按性别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男生52人,女生38人。男生较多。

(四)按民族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蒙古族3人,汉族27人,维吾尔族43人,哈萨克族7人,回族10人。维吾尔族辍学生较多。

XX市辍学生分布特点是:XX市多,初中生多,男生多,XX族多。

二、各县(市)“控辍保学”的主要做法

各县(市)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场、街道)、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学校,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中小学校落实了入学通知书制度、辍学生汇报制度。县(市)、乡(镇、街道)、校按照职责要求,对中小学进行管理。一是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学期初,各校将未及时入学名单报辖区乡(镇、场、街道)和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和学校安排人员做辍学生的劝返工作。二是开展助学活动。各乡(镇、场、街道)、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组织捐款助学,扶助贫困学生。三是学校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登记取证。四是县(市)教育督导部门对“控辍保学”进行专项督导。

三、辍学和劝返困难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一是家庭困难。孩子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辍学后打工。二是单亲家庭,孩子缺乏父母双方的爱护,性格孤僻,容易辍学。三是家长愚昧,让女孩子辍学早婚。四是家长的监护职责缺失,养不教。

2、学校原因。教育态度、内容、方法的不完善,个别成绩落后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学习动机丧失,因厌学而辍学。

3、行政原因。制止学生辍学是政府行为,执法措施不力,对辍学生和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监护人教育法制观念淡薄,政府和学校对辍学生多次劝返无效。

四、对策

1、落实各级政府防辍工作的法律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县乡政府要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对拒不送适龄子女上学的家长和监护人要依法予以制止。依法对招用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用人单位进行查处。依法对辍学生结婚的案件进行查办。

2、发挥“三民”驻村工作组“控辍保学”的作用。“控辍保学”关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县(市)、乡(镇、场、街道)要给驻村工作组安排“控辍保学”工作,驻村工作组要对户籍在本村队的辍学生调查、取证、劝返,关注辍学生家庭。

3、发挥归校返岗教师的作用。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返岗教师帮扶经劝返回校就读的学生。安排返岗教师随班听课、参加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全方位的和返校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随时给予指导帮助。

4、特殊关照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安排生活辅导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

5、建立助学金制度。实施教育扶贫助学,对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 帮助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附件:《XX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统计》

202_年X月XX日

第五篇: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及原因

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及原因

单位:宝坻区史各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作者:刘艳春

202_年5月29日

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及原因

农村中小学生的流失不仅阻碍了“普九”工作的进程,加大了“双基”工作的难度,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甚至贻误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也在于文化、教育的“贫困”,在于理性与良知的“贫困”。治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让辍学的学生早日回到学校,需要全社会的人们来共同关注和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宝坻区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挖掘其潜藏在学生辍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真正揭示农村中小学生入学与辍学的症结之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

一、史各庄镇中小学生辍学现状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己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近五年的辍学数据统计,当地小学辍学率为1.05%,初中辍学率为2.23%。调查过程中,我也深入实际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正严重困扰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据调查结果显示,辍学率正在向我们昭示一个更为沉重的任务:我们要重新审视农村教育,重新反思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

二、中小学生辍学原因的探究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体制变革为学生辍学提供了温床

中国社会现在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由科技文化落后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这种政治经济体制的大变革荡涤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教育也不例外,同样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种种矛盾、挑战、困扰和选择。

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造成的知识与价值的反差加剧了教育内缺凝聚力与外有吸引力的矛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经济领域的价值规律和货币关系也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着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蔓延,整个社会转向以经济效益为价值取向,引发了严重的职能错位、观念混乱的现象。人们越来越多的则是关注自己的物质生活,“一切向钱看”也成为许多人奉行的行为准则。加大了教育内缺凝聚力与外有吸引力之间的矛盾,学生也将最终走上辍学的道路。

新的招生体制打碎了农家孩子的“大学梦”;而就业体制的变化也使家长继续供养子女上学的想法失去了动力支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大中专学校收费制度的推出,大学生上学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费用,毕业不包分配,而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人才市场上实行自主择业或“双向选择”,致使有些毕业生不能如愿或如时找到工作,只得待业在家。这对农村学生及家长的心理也有影响,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学生家长中盛极一时。

家长的过高期待或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致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可造成学生的辍学。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关系紧张,家长不关心子女或与子女有严重冲突,都会影响子女的情绪、自信心、自尊心、人格特征,甚至心理健康。而另一方面,过高的心理期待则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农村家庭普遍家境比较贫寒,许多家长期望下一代能够通过受更多的教育而改变家庭的困难境地,他们一心只想让孩子跨出这道门槛,因此不能正确评价子女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只要求其在考试中夺取高分或升上大学,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或不重视他们的兴趣特长。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感到自卑,意志消沉,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从而厌学。家长的过低与过高期待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过早地走上辍学的道路。

(二)贫困文化的不良影响是学生辍学的深层原因

谈到农村学生的辍学,自然而然便与家庭经济的贫困联系在一起,便与那些衣衫槛褛的孩子、食不裹腹的人家联系在一起。的确,家庭的经济贫困是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我们并不能仅仅因为家庭贫困这一表面现象而便轻率地断言学生因此而辍学。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更在于文化、教育的“贫困”,在于理性与良知的“贫困”,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是积淀己深的贫困文化。

贫困文化中家长的顽固的文化心态使学生求学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不仅自身文化水平低,不能开拓眼界,脱贫致富,而且也看不到教育的潜在效益和长远效果,更谈不上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指点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度明显要受到家长这种贫困—无为心态的影响,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有时甚至会产生“读书不如种田”的想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贫困文化心态对学生的辍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是学生辍学的直接动因

辍学并非只是贫穷所致。调查发现,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占辍学生数的15.3%,非经济原因辍学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有些时候占第一位的原因却是来自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如师生关系紧张、学业不良等。据初中的一位教师分析,辍学的第一次高峰是在初一下半年,因为初中课程门类骤然增多,而且难度较大,教师有时又缺乏对学生的及时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因不适应初中学习而辍学。第二次高峰是初二下半年,这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较为明显,老师在教学时只注重中等和上等学生,对差生则另眼看待,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伤害,有的干脆就不学了。第三次高峰是三年级下半年初,这时学生面临中考,学校按成绩分流,重新编班,被分流的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劲头再去学习了,不少学生因此而辍学回家务农或从工。可见,作为学生接受的最系统的、时间最长的、影响最持久的学校教育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大量流失值得我们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进行彻底的和深刻的反思。如何使学校教育返归生活,进而转变到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的轨道上来,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深省的大问题。

一位班主任的分析很能说明问题: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实行高压政策,搞疲劳战术,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一是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二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基本没有活动时间。每一次考试都要排名,屡屡失败的无以言表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辍学。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衡量一所学校和一

名教师的优劣,多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并与奖金、评优、晋职挂钩。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是句空话,学校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

教育活动中无视“人”的存在,体罚、打骂、讥讽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与学生私下座谈时了解到:学生都怕打,哪个老师打,他们就会多用时间学哪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的学科成绩就好,年终评比就能被评为“优秀教师”,而那些学生“不怕”的教师,则成绩平平。

三、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行为,促进农村教育法制化

加强教育督导与宣传,严格“普九”复查制度,提高巩固率,严防学生的显性与隐性流失。通过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教育的督导和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教育对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和其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保障适龄儿童适时入学和正常就学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由于农村社会的相对落后与封闭,还存在着教育法规知识未普及、群众不懂法、不知法,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立法,制止教育腐败行为,依法保障教育投资渠道的顺畅。切实保障现有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

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坚持办理学生辍学、休学、毕业等手续的原则,加强学籍管理,堵塞漏洞,防止因手续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学生流失。

(二)加大学校教育改革步伐,尝试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农村教育的创新

重树新观念,建立有效的评估、导向和制约机制,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摆脱一切以升学率为绝对标准的观念,逐步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行农村素质教育的机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估、导向和制约机制,坚决摒弃过去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标准。

净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改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名优秀的教师深谙治学授课之道,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能增强课堂吸引力。调查发现,教育质量不高是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由于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又缺乏责任心,对待教学往往是应付了事,因此部分学生由于听不懂教师所言为何物而成为“干坐生”,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机—信心和兴趣,结果是任凭父母打骂和教师劝说也难以奏效。

而如何使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教学艺术的本领。教育中还存有诸多道德性问题并未予以解决:如体罚、打骂学生,嘲笑、讥讽等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个体,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争取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首先切断学生厌学、进而辍学的源头!

防止和减少学生成绩的分化,实施个性化教育。学习上的严重分化是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要想从学校教育方面解决辍学问题,就应从防止或减少学生的分化上做起。

(三)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多渠道投资;改革传统农村教育,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学生能否安心于课堂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安教。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如果教师不能安心从教,那么学生是无法留恋于课堂的。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留住学生首先必须留住教师,而留住教师又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多渠道筹集助学资金,设立各种奖(贷)学金制度,完善助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少的学生离开校园,让更多的辍学的学生早日重返校园。

改造农村贫困文化,减少学生流失。只有在农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农村的学子们才会在更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素质,加快贫困人口的现代化步伐,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彻底摆脱家长文化贫困,进而走出流失的困境。

关于中小学辍学情况的自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