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11-567960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09 13:56: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2015年度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立项科研课题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1月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李云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申报的《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于2015年9月经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批准为2015年度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15-ZJXH-13247)。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由本人把课题组的研究设想向大家做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审议和批评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生是国家以后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大使命,中职生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的质量优劣,所以他们的成长必须要受到很好的呵护和教育。

中职生处于人生的青年、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的阶段。在生理上,身体各项官能发育逐渐完全,这就出现了许多因身体突变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在心理上,情感与思维方式和童年大不相同,出现了诸如叛逆、矛盾的心理。有一些中职生出现问题羞于向家长或老师等请教,日积月累,造成了心理疾病。

从实际情况看,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近年来,市内外中职生违法犯罪或自杀、自残案例的增加,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意义

1.农村中职生占比大。农村中职生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开县职教中心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其他中职学校农村学生比例不尽相同,但都在80以上。因此,中职学校对农村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展有效干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农村中职生有着与城市中职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农村中职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学生,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关爱和引导较少,因此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更弱,更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心理,严重干扰他们的学习,造成学习心理障碍,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阻碍。因此,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3.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查询,还没有任何研究机构或有识之士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开展专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填补这一空白。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规律,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年龄阶段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

2.实验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针对中职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以上这些理论成果和政策文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三、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中职生:指户籍和居住地均不在城镇的中等职业学校在读的学历教育在校生。心理问题:由于心理问题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如心理障碍、对人恐怖症、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问题。

教育对策: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经查询,与“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相关的研究有267项,其中有专著1本,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266篇,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供本课题研究借鉴。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是由俞国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2007年6月出版的专著。其中第七章“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有关量表的编制”,围绕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现状、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指导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并在最后部分介绍了测量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新工具──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情况。虽然只是把中职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没有具体到农村中职生,但是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是值得本课题借鉴的。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思帆教授和重庆三峡水电学校吴川和老师撰写,发表于《职教通讯》2014 第1期的研究论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三峡水电学校为例”,在大量调查基础上,得出了五条结论和四个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中职生的比例达到81.1%,印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的徐广华在《教育天地》(2014年08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明显、自卑心理严重、自控能力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提出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注重区分学生问题的根源、开设心理学辅导课、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核工业南昌高级技工学校的周海泉和海柳娟在《管理实践》(2014年32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一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受教育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职学生,普遍在学业、自我认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择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并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机电分院通州校区的杨倩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李义鹏在《职校科技》(2014年33期)发表的《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一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从学生行为表现中归纳形成心理问题的诱因,通过多个渠道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辽宁建平县职教中心的纪学青在《职业教育》(2015年02期)发表的《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一文,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戴李和冯兰在《职业教育》(2015年21期)发表的《浅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研究讨论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提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的王燕在《教育与管理》(2015年21期)发表的《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一文,通过剖析当前中职生心理问题,探寻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帮助他们形成健康、阳光的青春期心理。

徐州能源工业学校的居晓晔发表的《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一文,探讨了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教育管理策略。

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的王妍发表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一文,主要研究了中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期为中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达到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的曾琼发表的《中职学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女生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并研究了相关原因,给出了相关对策。

总之,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很多,但是从成长环境角度具体到“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过专门研究。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

从成长环境角度对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是全新的视角。填补“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方面的空白,为更全面解析、并逐步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重要假设

1.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2.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2.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3.通过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模式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中职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探索农村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3、通过实践,探索符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4、通过实践,建立符合农村中职生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新模式,形成一套

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确定为重庆市内外的在读中职学生,其中以市内中职生为研究重点。本研究拟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重庆市内外中职学校的学生共300人,专业包括电子检测及应用、数控专业、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医学护理、畜牧、电子机械等10个专业,覆盖文科、理科。调研对象年龄范围在14—20岁之间,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50人,城市学生,城镇学生,农村学生之间的比例拟定为1:2:7。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问题意识视角。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是现实存在的矛盾、困惑、冲突,是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没有解释、理解和说明的现象,是制约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课题适应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需要,聚焦于现实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开展真正脚踏实地、行之有效的研究。

实践凝练意识。实践凝练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经验和理论产生的根本和源泉,是理论产生的生长点。因此,本课题将充分鼓励老师们对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实践中好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升华,使其由感性的、具体的、非理论化的“点”上的做法,经由凝练、提升,概括成能够泛化、迁移、推广的方法论层面上的普适理论。在实践基础上提炼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修正、丰富和完善理论。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课题组将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出生地、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并对获取的一手数据运用思辨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了解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差异。对老师们针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进行跟踪访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或成功的案例,然后进行研究、提炼。

2.文献法。即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课题组将大量收集阅读与国内外关于中职生心理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启发,分析农村中职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为解决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3.行动研究法。将教学改革实际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课题组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原则和方案,在本校开展实验,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边执行、边评价、边反思、边修正。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一)课题立项、申报,研究的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申报材料并向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申请立项。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10月):学习、培训、调查、测试、辅导、分析、研究、考察、总结、推广。

2015年9—12月,对课题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2016年1—3月,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访谈。对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2016年3月-2016年11月,对调研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细致客观的分析,撰写“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研报告”。归纳出农村中职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方案,撰写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

2016年12月,提炼出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干预的原则,构建起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1月—2017年7月,在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对提出的对策、原则、方案进行试验、验证、修改、完善。

(三)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7年8月—9月):对本项科研的过程成果系统梳理,编辑《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集》。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上报结题申请书,邀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召开结题鉴定会和成果交流会。

(四)成果推广阶段(2017年9月以后):将研究成果在重庆市其他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调研报告、论文。

(二)使用去向:在CSSCI上发表系列论文3篇以上,县级以上学术活动交流2次。

(三)预期社会效益:通过课题的研究及实践,使学生变得自信阳光、健康快乐、意志坚强、不惧竞争,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劳动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一)研究组织

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1.专家顾问组

姜伯成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院长助理

谭绍华重庆市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姜迪辉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常务副校长 成员:张建川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务处主任 廖瑞兰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教科室主任

负责审定该课题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3.课题主研组 负责人:李云

负责课题的人员组织、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负责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定期组织召集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研究任务,保障课题研究落实到位;负责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地向科研管理部门逐级汇报,取得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负责向市职教学会秘书处提交结题申请和研究报告;课题结题后还要考虑如何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

主研人员:姜迪辉、张建川、李绪寨、廖瑞兰、韦永胜、李双沅、陈善林 认真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先进经验;负责课题设计,完成报告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实施课题研究,负责收集和积累研究资料;参与制订每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总结或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或专题总结负责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的推广;负责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情况及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根据各位参研人员的特长,进行如下分工:

1.李云: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2.姜迪辉,常务副校长,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3.张建川:教务处主任,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4.廖瑞兰:教科室主任,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5.李绪寨:教学督导室主任,负责撰写阶段总结和研究报告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6.韦永胜:信息中心主任,负责联络及外宣工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7.李双沅:学科带头人,负责案例收集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8.陈善林:课题学术秘书,负责资料收集归档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根据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结合本课题实际,对本课题经费预算如下:

(一)资料费 800

(二)国内调研差旅费3000

(三)小型会议费500

(四)计算机使用费800

(五)印刷补助费 1500

(六)管理费1000

(七)其他1400 合计 9000 总之,我们承诺, 坚决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学会工作和推动职业教育科研的意见》精神和《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主要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455页

[2]杨晓明,赵立铭.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8 259页 [3]祖木热提•吐尔逊.中职生心理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 [J].科学中国人(ISSN:1005-3573)2014 第14期 P255-256 [4]耿晓春,郭爽,张廷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J].才智(ISSN:1673-0208).2011 第20期 P236 [5]杨思帆,吴川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三峡水电学校为例 [J].职教通讯 2014 第1期 P75-78 [6]彭奇林.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J].教学月刊(ISSN:1671-704X 中学版)2010 第10期 P59-61 [7]张红萍.浅析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教文汇(ISSN:1672-7894下旬刊)2014 第12期 P213-214 [8]王子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第5期 P125 [9]李智鹏.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误区及对策[J].教师(中)2012 第8期 [10] 李琳.《中职学校矫正单亲家庭学生不良心理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4 第10期 P279 [11]韦代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J].心事 2014 第8期 P140 [12]林贝茵.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运用同伴教育 [J].广西教育•C版职业教育 2010 第7期

[13]李又梅.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职校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对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结果的思考 [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第10期 P202-204 9

第二篇:中职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职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职生 学习心理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心态不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而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才读中职的,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当中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不在少数。将这一群体成功转变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笔者在对某中等职业学校的7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及观察了解基础上,分析了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职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一)缺乏学习动机,不愿学

学习动机是唤起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对此种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历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调查表明,有63.41%的学生感到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有54.74%的学生忽略老师授课过程中所提出的具体教学要求或教学目标,学习没有目标,就会失去动力。此外,不少中职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认为学了没有用,结果学习缺乏动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愿意学习。

(二)缺乏学习兴趣,不好学

调查显示,65%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二门以上不想学的课程,90%左右的学生有讨厌理论课程的倾向,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公共理论课。中职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因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失去学习兴趣。进入中职后,各专业都有系列的专业课,专业课中抽

象的理论多,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由于原来基础差,开始时没有足够的重视,学习跟不上进度了,学习中的问题也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也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其次,因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差,不适应课程难度失去兴趣。一些专业理论课的课程难度比较大,不容易理解,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学生缺乏,加之在学习中见效慢,时间长,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再次,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在报读时不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该专业,结果不喜欢所学专业,从而失去兴趣。

(三)缺乏积极学习情感,不乐学

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种种情感称为学习情感。不少中职生对学习不热情,缺乏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调查表明,64.37%的学生常有学习焦虑紧张,怕测试考核,情绪惶恐多思、抑郁沉闷等不良学习情绪体验;52.65%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情绪紧张,常担心被教师喊到回答问题。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体验到消极的情绪,如有的教师上课习惯于“注入式”、“满堂灌”,使许多学生雾里看花,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影响学习效果。长时间消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不乐意学习。

(四)缺乏学习意志,不勤学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表现在学习活动中的种种意志就是学习意志。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近70%的学生缺乏恒心,学习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就退缩,屈服于面临的困难,以致学习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总体来说,由于意志力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失败多于成功,造成恶性循环,越学不好越没毅力去学,对某些知识的学习不能坚持到底,结果学习效果不佳。

(五)缺乏良好的学习性格,不善学

性格是人对现实性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并对之发生影响的性格称为学习性格。在这方面,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据调查,当问到“你是否善于质疑或多发问”时,有54.57%作了否定回答,遇见问题不问,不懂装懂,不求甚解,无学习责任,把学习当成休闲;62.08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表现为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总结;65.34%的学生不善于安排和调整学习时间,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68.83%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74.71的学生不关注老师平时授课时强化的内容与例释,课内不做笔记,或根木不知如何听课;有62.23%的学生不会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等等。这些说明他们学不得法,不善于学习。

二、中职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中职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严重阻碍了其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的发挥,影响其就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如何帮助他们超越学习心理障碍,促进健康学习心理形成呢?

(一)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一是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目标,并将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确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就可以避免无目的、无方向的生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比如: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可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目标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确定个人目标的意义,然后以班集体或小组活动的形式确定学生的个人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达到个人目标的途径,将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激发学生动机中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但教师应担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掘学生潜能的责任。教师首先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需要与目标,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设置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教育目标和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教师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掌握自己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应将

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个人的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上,而不要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再次,教师要树立有进步就是成功的新理念。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即使有点滴进步也要自我奖励,这样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最后,帮助中职生实现角色转换。初中阶段,在有些师生的眼里,他们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的角色,影响着他们的自尊、自信,对课堂学习反感、敌对。进入中职学校后,让他们改变过去的处于不利地位的角色,如担任班团干,学生会干部等,让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等实现积极改变。

(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在传授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时,教师要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为津津有味的学习。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要求学校在抓理论教学的同时,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的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三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要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产生学习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此外,培养学习兴趣,要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项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与爱好的机会,激活他们的成功欲望。

(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不少中职生当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教师要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还要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四)帮助他们排除消极情绪影响

中职生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阻碍学习,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手段设法克服学生的焦虑与恐惧情绪,还要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尽量防止和消除对抗或抑郁情绪的产生。

(五)塑造他们的良好个性

在塑造良好个性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教师、长辈要特别注意关心、鼓励他们,要善于发现中职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们有成就感。二是增强意志品质。要鼓励他们积极地迎接困难,鼓起克服障碍的勇气,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要经常为他们创造问题情境,不断克服困难,以培养其意志品质。三是提高适应能力。不少中职生在个性及性格上有问题,如内向、孤僻,行为幼稚、不成熟,不愿意与同伴和教师接触、交往,在学校活动中退缩等,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学习效果差。教师要帮助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适应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鼓励他们与同学交往,为他们提供独立办事的机会,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温暖等。四是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服务精神。“中职生就业难”是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要消除这种悲观消极的心理,就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工作,及时向学生公布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导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鼓励学生树立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雄心。

当然,中职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并非只有上述的表现,其解决对策也有其多样性,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正确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坚信,只要立足实际,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够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双赢局面。参考文献:

[1]燕国材着.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石卉.中专生学习心理障碍表现、成因及对策[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第三篇: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对策研究

论文摘 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中职生,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中职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以维护和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人必备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通共识。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是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通过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测量,借以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知识,帮助中职生掌握一定心理保健方法,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节之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注重心理知识的普及,又要讲究实际操作,增加心理训练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如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心理训练活动,优化中职生心理素质,开发中职生心智潜能,增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进而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中职生及其学习与成长的需要进行。

3、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心理素质良好的师资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日本,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督导员心理素质与业务技能的要求甚严,必须具备心理学基础、心理辅导与治疗知识、精神医学与精神分析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相关水平堪忧。这方面的教师大都是由相关人员兼任,基本属于半路出家,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相当缺乏。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尤为迫切。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理论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先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起示范作用;二是轮训各班主任,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不断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建立社会实践与实习基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结合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比赛、表演、联谊及中职生社团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使他们及时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进交往,增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三、利用网络技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与运用,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平等性和交互性特点,它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正面教育,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沟通障碍。因而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充分尊重中职生追求平等的个体需要,又能促进网上心理教育与网下心理教育的衔接,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中职生提供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其次,精心挑选或编制包括心理专家最新理论成果及典型心理咨询案例为主要内容的相关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化说教为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再次,由心理专家主持并参与开设“心理聊天室”、“在线心理咨询”等活动,精心设计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网页以吸引广大中职生参与。

四、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乏有实行或家长专制、或溺爱纵容、或放任自流,极大地影响了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对子女的民主化管理,使子女在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解决。帮助学生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要求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其子女心理活动、情感及思维特征,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子女,促进子女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Liu Shengyang.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Guizhou, 2004,seventh.2, Zhang Wenxin.The psychology of shsstats.com/88yulecheng adolescent development, Shan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2 edition.3, Hou Yubo.Social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edition.gnksguyhl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学段实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一、研究内容的简析:

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各位课研员通过精心地策划、整理、分析,找出了许多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表现的形式,也对这些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寻求了大量的对策。根据课题组的分工,本学段组研究的内容是: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和农村小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段组全体研究员从2009年9月份开始全面进入了实验阶段的研究,下面就本组研究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思想情绪上对师长教导、要求和行为准则反感、不服气,在言行上采取对立、抵触、反抗,是一种具有反向性、偏执性、极端性甚至破坏性的心理问题。

焦虑心理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为普遍的消极情绪反应,大致包括惧怕家长或老师的否定评价,对考试的担心不安与恐惧、课堂上害怕提问,趋向回避、退缩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分析,小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大,这种生理、心理和知识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和谐。在思想上的表现是片面、偏执、有时是错误的;在情绪上的表现是不稳定、易冲动、多变化、走极端。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开始试探着与师长、权威的行为准则搞对立,当受到师长的批评和遏制时,表面退却,但口服心不服,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便产生了。

从客观上来说,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是教育不当造成的。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不了解、不尊重、不信任、不公平公正 ,或教育方法武断粗暴,动辄指责批评、讽刺挖苦 ,或唠唠叨叨地说教等等,使被教育者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卑而无助,便破罐子破摔,形成了对立的态度或焦虑的情绪,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

通过我们课研员的研究分析发现:逆反心理是小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别阶段,是一种不和谐发展;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因为它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不少学生的逆反心理缘于对不合理事物的批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逆反心理 ,既要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逆反心理,又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其积极因素是以消极方式表现出来的),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及批判意识、创新意识;学生的焦虑心理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焦虑心理的学生70%以上伴有头痛、心慌、胸闷现象,严重的经常出现精神恍惚、失眠、头晕等疾病症状,他们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遭到困难就会放弃,而且焦虑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产生心理障碍,这种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健康心理的形成;我们对学习压力的调查发现,26个学生中有84%的学生感觉学习有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其中41%的学生在老师向全班提问时会感到不安;70%的学生一听说“要考试”心里会紧张;64%的学生一遇到考试,就会担心考坏。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学习焦虑情况相当严重,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故此,我们学段组全体研究员在前期的调查、分析、寻求对策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中逆反心理问题和焦虑心理问题进行了为

期近一年的研究实验。

二、研究的方法及策略: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经验。我们的课研员都是通过翻阅资料和上网查阅资料,参照别人的成功研究方法,对本课题实施研究。

2、实验法。我们在本阶段研究中首先确定实验个体,采取的方法有:问卷调查、个案跟踪、家庭调查(家访)、心理辅导、主题班会、主题队会、专题教学研讨、六一艺术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清明扫墓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对实验个体进行跟踪辅导,预防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

理。

3、总结法。根据《调查报告》拟定的相关对策,通过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跟踪辅导、进行反思、撰写专题论文等一列的实验方法,逐步总结出如何预防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

4、交流讨论法。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与所取得的突破,经常性地与其他学段组进行交流、探究、修改与完善,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高学段组全体研究员采用了一些有效的研

究策略。

1、尊重学生。

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平等因素而导致了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因此我们的研究员一致认为,要消除和预防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

教育者中有的固守师道尊严、家长威严、高高在上 ,无视学生的情感 ,低估学生的思想和能力 ,时时处处以旧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管理学生、约束学生、塑造学生,结果是,你越居高临下 ,学生越不买账。所以 ,教育者应转变观念 ,重视人性 ,弘扬个性 ,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教师要以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学问 ,互相学习,质疑论辩 ,共同参加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做学生的朋友 ,减轻学生压力 ,增强学生自信与自尊,变怕老师为爱老师 ,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就会自然减轻或消除。

2、关爱学生。

现在确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学生冷漠鄙视,动辄批评、挖苦和惩罚,这必然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产生。许多家长不是不关爱孩子,而是溺爱,这本身就是孩子产生不良心理的根源,比起教师来,家长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更是无能为力。教师职业道德和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起信任、友好、亲近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逆反心理就会大减轻,并且便于疏导了。故此我们教育者要关爱学生。

3、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偏爱”是教育的大敌。有些教师为追求统考的好成绩和高升学率,把功夫都下在所谓“尖子生”身上,给他们以种种照顾,教育教学的种种措施、各种教育资源,多是为“尖子生”服务的。而中下等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班里如同“陪读”,备受冷落,自尊心大受伤害。须知他(她)们往往是很敏感的,他(她)们看到了某些为人师者的自私和狭隘,无法改变老师,只有采取“逆反”态度。公平和公正是教师应有的基本道德,“身正为范”,不公平不公正,如何做学生的师表?

4、要多多了解和理解学生。

有些教师光顾教书,只盯住学生的成绩,无视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有些教师和家长不但不了解、更不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某些心理和言行,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否定的多、肯定的少,缺乏对学生的宽容与赞赏,缺乏共同语言。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隔膜状况,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焦虑的心理。教育者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研究他们的心理,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只有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关爱学生。对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教育者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同时也能从学生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中找出自己在教育和管理中的不当之处,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

三、研究的效果:

在我们高学段科研员的努力下,在实验阶段中,通过近一年是实验,收到了如下良好的教育效果。

1、通过实验,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为所有学生提供需要得到满足的机会。

2、帮助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提高心理机能,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原未发挥的心理潜能,全面提高了学

生的素质。这主要体现在:

(1)、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参加乡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班,并且学生间差异明

显小于对照班。

(2)、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程度上消除了逆反心理,了解了自我心理保健知识,缓解了心理压力,提高了人际交往水平。(3)、总结了一套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生学习逆反心理的对策理论,提高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与教育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获得了有效预防和消除小学生学习

心理方面问题的经验:

1、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具体实施可通过强化学校对家长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如果对子女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都会使子女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让家长们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来关注自己的孩子。才会使孩子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要努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让这支队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领好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3、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要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学生每时每刻都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注视着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情绪、情感、待人处世、教态、心态都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影响所不能替代的。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能促进学生心理、生理、行为、品德协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

(2)、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平时,除个别谈话外,还可以通过周记、日记、设咨询信箱等形式进行心理辅导。对有些共同性的问题可采取《心理咨询专栏》等方式解答,属个别问题可通过周记、个别谈话方式进行解决。

(3)、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选派校医或心理教育的骨干老师接受专业岗位培训,并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培训,组织教师对教材分析改编,并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学术沙龙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辅导能力。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4)、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训练活动。如开展“太好了!”、“我能行?”、“你需要帮助吗?”等专题活动,评选各种单项标兵,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培养其自信心、自强心和自律习惯。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只会掌握教材里的知识,理解它、记住它,并通过现成的方法反复做习题而熟悉它。不会抓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更不具备打破旧概念、原理、经验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才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使他们懂得用何种工具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即不仅要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会学。尽管各任课老师在教学中或多或少会教授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但仍有不少学生一时难以人门。

(2)、改变考试方法和严格控制作业量。频繁的考试、竞赛是造成学生学习焦虑、逆反等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应严格考试次数,并不得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排名次或考评教师的工作。考试方法也应改革,增加口试、操作的形式,增大平时学习的考评分量。学生作业量过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构成了严重的摧残。为此学校应严格控制对学生的作业量,不准超过各年级规定的作业量。

(3)、增加社会实践课的比例,丰富课余生活。学校应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锻炼其意志,培养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设立校园文化、读书节等等,以此改变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使学生真正做到紧张活泼。

6、构建“三结合”教育辅导体系。

(1)、应普遍开设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应当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娇惯顺宠的教育方式,变专制的教育为民主式的教育。要教家长学习一些家教技术,使他们遇到问题知道怎样办。应教给家长一些青少年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的有关知识,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治方法。

(2)、邀请社会心理健康机构和卫生机构的专家来校对教师和学生做心理辅导讲座;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力。

社会发展的趋势、时代的潮流,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现代观念和意识、广博的知识、特殊的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瞬息变化的客观环境。特别是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要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核心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来抓,在工作中我们更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出心理合格、健康的有用人才。

四、反思:

1、在实验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包含诸多方面,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且这些心理问题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习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问题及对策”的实验未能全面考虑与其它心理问题的联系,所以我们的实验只是片面的,这与我们分学段组、分研究的内容有着相互的矛盾和抵触。

(2)、本小组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高学段学生。往往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是从小就基本形成了,如果只是片面地从高学段来认识它、预防它、消除它,这显然是不科学、不明智的做法。

(3)、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彻底消除某种心理问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培养,期望通过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投入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容易导向形式主义。所以,经过实验,学生逆反心理有所改善,但离最终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坚持,不断反馈矫正。

2、下步研究的思路。

(1)、针对实验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我们还要经常性地在学

段组之间进行交流和改进。

(2)、经常性地撰写研究心得体会,把每位科研员在课题研究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撰写成专题论文,为我们的课题顺利结题奠定基

础。

第五篇:中职生心理

中等职校生心理问题的探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各校的初三毕业学生。也意味着他们都具有初中的心理行为特征,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因为大部分的职校生都是内宿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他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取而代之的是要比同龄人更早地步入社会。因此职校生的心理问题会比普通初中生要较为复杂,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

1、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由于职校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在初中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相对落后,在初中得不到同学和学校的认可才选择职业技术学校。因此职校生的逃学、偷窃、施暴、恐吓、抽烟等不良行为相对普通中学要多。

2、心理性问题多为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厌学情绪,以及出现焦虑、恐惧等。它们的产生与一定的压力紧密相联,而这些压力来自学业、社交、就业、与异性间交往的压力等。由于初中底子薄,职校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高深难懂,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明显不足,若此时不及时调整自我,这种心理反应会慢慢地扩展到人际关系、与异性交往等诸多方面。

3、情绪问题严重。处于十六七岁的职校生内有明显的情绪两级性,容易出现兴奋、激动或极端愤怒、悲欢,这些极端的行为一遇刺激立刻就会爆发。在我校就曾经出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位女学生因为一男同学不再与之交往而在大雨中狂叫痛哭。这些不良的情绪会使他们不能正确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既怨天忧人又对自己妄自菲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得如弱者一般。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习上的原因。学习是学生来校的第一任务和主要活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因为职校生原本基础偏差,进入职校后学习内容变化,学习科目增加,学习速度加快,学业竞争及就业压力大,对学习和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他们没有充分的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厌学厌世心理,有些学生还会出走、打架斗殴、轻生等。

2、家庭方面的原因。试问有多少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重点高中,上大学?而进入职校是家长在对学生失望后的选择,或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希望孩子早日学成出来工作以减轻负担。因此中职生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和刺激下,心理压力增大,常有身心交瘁的感觉。他们不愿和别

人交流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极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调节和引导,他们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和情绪,给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自身内在因素。职校生是中考的失败者,缺乏自信,喜欢通过与同龄伙伴相比较不肯定自己,同时重视周围人地自己的评价,一旦评价失之偏颇,就再也看不见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产生自卑心理。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因对自己有过高的估计和期望而产生自负心理。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或家庭经济较富裕的学生则会产生优越感,容易产生攀比心、虚荣心、嫉妒心。

针对以上分析的情况,如何解决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的首要议题,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中职学校作为一个提供劳动就业的窗口,为社会输送相对年轻的技术型的人才,能否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决定了今后学生能否适应快速的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当今社会要求的是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对学生在校的各种心理问题要做出及时的反应。首先,教师要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歧视他们,要有信心和热情来关心爱护学生。我们一些教师做学生工作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错误。我们可以很随和地和学生在寝室、教室、操场、校园小径上进行教育开导,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其次,老师要用心聆听学生的心里话,因此学校还可以召开一些班级民主生活会、座谈会,使学生有机会发表意见,释放情绪,淡化学生心中的不快,老师再针对相关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种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点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再次,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培养,养成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失败。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学生的职校生活中,老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忍耐意志,教会学生自我宽慰,自我悦纳,心怀坦荡,潇洒地面对人生,为三年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012-1-4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