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202_年二下美术教案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11-861314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5 16:50: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年二下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 美术教案

第一课《纸片插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剪刀 教师:彩色卡纸、剪刀、作品范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纸片、别丢弃用它拼贴的作品色彩丰富而且有趣味,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这幅作品,就是用小纸片拼贴出来的。请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能拼出多少意外的美丽。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提问时教师的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一连串的,相关联的问题把知识连贯起来,为学生学习新知、理解新知做好铺垫。)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插接。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在前面展示。

第二课《重重叠叠》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形状来完成美术作品。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学重点: 能够画出重叠的形状,并设计重叠的形式。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和排列效果。教学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彩笔、剪刀、彩纸、胶水。

2.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示范作品并导入课题。师:夏季炎热的天气已经开始了,老师带来了一份凉爽礼物想送大家,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生:„„ 师:想知道吗?这份礼物就是一张大贺卡,请看大屏幕:在深蓝色的海底世界里,一群可爱的小丑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好凉快,好舒服呀。喜欢这个礼物吗? 生:„„ 师:非常喜欢呀,老师太高兴了。同学们再来看一看,在这张漂亮的贺片里,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凉爽和美丽之外,你还发现什么了吗? 生:„„ 总结:这条大黄鱼挡住了小红鱼,而这条小紫鱼又挡住了大黄鱼,它们相互重叠了。看来大家善于发现问题的,非常好。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重叠叠》。放映幻灯片,引出课题:重叠的形状。2.欣赏图片,讲解课题。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重叠的形状呢? 生:树叶,飞翔的小鸟,鱼鳞,成排的树林等。师:你认为它们美吗?(美)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平时非常注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一些美的画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蔚蓝的天空中,一排大雁在自由地飞翔;校园里小树的叶子正在茂密的生长着;公园池塘的水面上,一朵朵荷花也在争相开放。师:走进大自然,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 师总结:有大雁整齐的美、有树叶随意的美、还有鱼参差不齐的美„,总之来说,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进行重叠排列之后,我们的大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美。师:同学们都来思考一下:怎样做就会出现重叠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用老师发给图形卡来摆一摆。生:„„ 师:请同学们共同打开我们今天的知识窗——重叠的解释(1)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2)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

二、发展阶段

1.多种方法得到重叠的形状。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非常棒!那么,在我们的大自然和生活中,你们喜欢那些图案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在纸上画出来或者剪出来好吗? 学生绘画或制作。师: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可爱的小白兔,红红的大苹果,还有胖胖的脚丫子„老师也请大家来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图案。师:可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我怎样才能得到许多个这样的形状呢?你们帮帮老师好不好? 学生尝试制作方法:(1)剪:设计一个基本形,剪下,再重复剪出需要的基本形个数。(2)画一个基本形,再一个一个重叠的画;画几个基本形,在空白处添加基本形。教师演示各种制作的方法。师:非常谢谢大家教给老师这么多的好方法。

2.多种形式的排列重叠的形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有用圆形的重叠连成了一条可爱的小蛇,方形的重叠组成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小朋友的重叠变成了一节活跃的体育课。师:刚才我按照同学们教给老师的方法,制作出这么多个重叠的形状,那我们该怎么排列它们呢?(放映幻灯片)生:„„ 师总结:随意的重叠排列,有规律的重叠排列:上下、左右、前后、大小„„ 3.绘画、制作。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图案,选择多种方法绘画制作,完成一幅重叠的形状的作品。

第三课《点、线、面》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点线面在美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组合。运用点线面知识进行风景写生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点线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点线面的写生练习。

教学难点: 理解点线面在美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创作出富有节奏感的作品。教学准备: 写生工具。教学课件,相关知识资料。

作业要求: 用点线面为元素创作一幅富有节奏感的风景写生画。用毛线、碎纸片、火柴、纽扣、筷子、铅笔、橡皮、尺子、大小树叶、小石子、黄豆、绿豆、绳、彩带等等生活、学习材料进行点线面的排列。一张片子,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线、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点(板书:点)用尺画:如果画一串点,就是什么?线,虚线。(板书:线)谁还会画别的样子的线?请几位同学画各种线(直线、曲线、浪线……)。继续画:一条线连接起来就成了什么?(圆形)三条线连接起来就是什么?(三角形)你还会用线画别的形状吗?请同学画各种形。这些形状都是一块一块的,我们称为:面(板书:面)

二、学习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点线面,我们来找找看—— ①、同学例举身边的点线面,老师可以不断提示:同学们的衣服,教室里的窗,黑板报…… ②、不仅在教室,我们的家里,也处处是点线面。不信,你来看——(欣赏两幅家装照片,找找里面的点线面。)初步理解:点线面是相对的。③、在广阔的大自然,点线面也是触目可及的——(欣赏自然风景,找找里面的点线面。)进一步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原来,点线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也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是绘画、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大师的绘画作品,请大家来找找作品里的点线面。出示一组康丁斯基的代表作品,请同学来找找作品里的点线面。总结:看,大师用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构成了这么缤纷多姿的画面!从前面的照片以及大师的作品来看,点线面好象是三个亲密的好朋友。每幅图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亲密无间却又性格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来一起分析一下它们的性格到底不同在哪里。看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并板书:活泼的(点)、洒脱的(线)、稳重的(面)。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欣赏点线面组图。)看,就是这么简单的点线面,却组成了这么富有韵律、富有动感的画面!

三、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点线面知识,参考窗外的风景,写生与添加、创作相结合,画一幅有趣的点线面画面。

四、学生作业,老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展示:做好作业的同学,可以自由参观别人的作品,互相评论。

六、延伸:生活中找找身边的点线面,找到自己喜欢的画面,下节课用废旧物品制作出来。

第四课《漂亮的包装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构成的包装纸具有的美观效果,学会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制作一张包装纸。【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各种包装纸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分析、探索包装纸的图案排列规律;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路;用自制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同学,体验同学间友情带来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制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同学,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和同学友情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途径制作一张包装纸。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变形、创造,制作一张新颖的包装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剪刀、包装纸、记号笔等。学生准备:尺子、铅笔、剪刀、彩纸、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常互送小礼物,包装纸让礼物穿上了漂亮的外衣,现在我们欣赏一组漂亮的包装纸。出示各种包装纸图片。(板书)──漂亮的包装纸

二、探索新知 1.师生共同分析包装纸的图案与排列方式。教师:刚才欣赏了许多漂亮的包装纸,现在让我们来研究包装纸的特点。提问:(1)在欣赏的包装纸上,你发现了哪些简洁的图形和图案?(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扇形等。图案有小花、树叶、小房子、小汽车、水果等。)那就是说任何事物和基本形都可以作为包装纸的设计内容。(2)你发现有哪些排列方式?(横排、竖排、斜排、不规则排列;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形组合排列。)(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讨论包装纸图案的排列规律。教师: 来看看同龄学生的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带领学生欣赏有规则排列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包装纸的图案在排列上有没有规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提示:带领学生欣赏无规则排列的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无规则排列,同时强调将画面的美观作为设计标准。3.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制作方法。提问:除了绘画的表现方式外,还可以用哪些方式制作包装纸?学生讨论,看图片。小结:剪贴、拼贴、拓印等。4.以拼贴为例,演示制作方法。(绘画、拓印较简单)动画演示。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在绘画、拓印、拼贴等方法中选一种,制作一张包装纸。

拼贴作业步骤:(1)选择一张彩纸,折叠;(2)构思,画图;(3)裁剪图案;(4)在另一张彩纸上拼贴所剪出的图案。教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作品

第五课《五味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教学重难点: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老师展示带来的调味料,问同学们调料的名字。让同学们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味道。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二、讨论 好味道都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的味道是要有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大家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吗?对于味道的表达,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画家的方式是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画面展现味道的感受。展示表达五味的作品。

三、制作 用绘画、拼接、拓印等方式制作五味瓶,表达自己对于五种味道的感受。

四、展示 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五、评价 给同学们的作品评价,让同学们的作品有更多的进步。

六、拓展 安排同学看《舌尖上的中国》的《五味的调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第六课《得奖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半立体或者平面的奖杯、奖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的组合能力。

2.通过各种材质的观察,联想并组合成大奖杯。

3.让学生知道大奖杯(状)表示奖励进步和荣誉,教育学生要积极进取,要求上进。

4.学习制作奖杯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课前通过提前布置和引导,鼓励学生找到制作奖杯、奖状所需的材料,并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制作当中。2.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形状来概括奖杯、奖状。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2.教师提前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奖杯、奖状、奖旗。3.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上课前评选出上学期和这学期初美术课纪律最佳、卫生最佳、作业最佳的学生。活动一: 教师向选出的最佳学员颁发奖杯、奖状和奖旗,鼓励大家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争取荣誉。请获奖的同学向大家展示教师自制的奖杯、奖状和奖旗,通过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出示课题:得奖了。

活动二: 课件展示奥林匹克奖杯及各种荣誉奖杯、三好学生奖状、卫生、纪律流动红旗。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并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再次通过实物投影仪仔细观察教师自制的奖杯、奖状和奖旗,小组讨论一下,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怎样对材料进行改造的,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是如何表现真正的奖杯、奖状和奖旗的特征的。

活动三: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制作一个奖杯,并请学生参与选材与制作。1.构思、设计。2.选材(材质方面相似或形状方面相似)(1)在制作时要注意形状、比例、重心、色彩的协调。用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做成奖杯座。(2)利用废旧饮料瓶等制作成杯身。(3)在奖杯座、杯身上利用粘贴、包裹等技法美化奖杯。3.改造材料、组合。4.装饰。活动四: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奖杯或者是奖状、奖旗。指导要点: 选材、对材料的合理改造、装饰、写上奖励内容。活动五: 展示学生作业,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要求上进。

第七课《美丽孔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教学用具: 有关孔雀的图片、课件、演示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摆放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二、音乐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具有傣族风味,即优美又动听的歌曲。想不想听一听、看一看?好,那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一同动起来,唱起来吧!播放课件《金孔雀轻轻跳》,师生共舞。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做的真棒、真美,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活泼的小孔雀在翩翩起舞。那么想不想跟随老师一同到孔雀国去看一看呢? 板书课题——孔雀翩翩。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作品。小组互相讨论书中作品的制作方法。2.观看孔雀图片(多媒体)从整体到局部。(1)孔雀开屏时的整体图片;(2)羽毛的图片;(3)羽冠的图片;(4)头部、嘴部的图片;(5)身体的图片;(6)脚的图片;(7)一群孔雀的图片; 问题:(1)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谈谈欣赏后的感受。(2)你准备怎样制作?

四、学生作画 1.从以上图片中观察特点,谈自己的制作方式。自由分组。2.小组竞赛的形式 ①绘画;②剪贴;③彩泥;④立体制作 可自己完成也可二至三人合作完成。

五、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适时点评。

六、作品评价 1.评价:展示全班学生作品,让学生自由选择优秀作品,给予评价。2.说一说,哪里最吸引人,为什么。3.教师作总结,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的孔雀之星。

第八课《叶子上的小“血管”》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片叶子,用蜡笔、水彩结合的方法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尝试着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叶脉纤细的美丽。2.灵活运用蜡笔、水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叶脉。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叶子的实物、叶脉书签、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蜡笔、水彩工具、图画纸。学生:提前回家收集树叶,观察叶脉,了解有关叶脉的知识。蜡笔、水彩工具、图画纸。教学过程: 活动一: 学生展示各自收集到的叶子,说说自己是在哪儿收集到的,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引导学生观察叶脉:触摸叶子的表面,并将叶子对着光线仔细观察。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叶子,重点突出叶脉。并出示课本上的那段话:“轻轻的,我走近你,你那纤细的美丽,让我震颤。”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叶脉的感受。师生一起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叶脉的作用。出示课题。

活动二: 再次问学生:你是否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一片树叶?说说感想。通过课件观察讨论: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说说:可以运用那些工具、哪些学过的技法来表现叶脉?(根据学生说的教师给予建议)教师出示范画,请学生观察、说一说这是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技法画的。教师简单演示用蜡笔描画叶脉、用水彩涂色来表现叶子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新的绘画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绘画叶子。教师指导。

活动三: 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和以前学的方法来绘画叶脉和叶子,启发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方法来进行表现,鼓励合作。将全班画的叶子剪贴在一起,教师添画树干成为一颗“成长树”。布置在各班的展台上。每片叶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后将自己得到的小红花都贴到自己的叶子上,展示自己成长的足迹。

第九课《漂亮的花边》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花边,体会花边的秩序美。2.能描绘出或剪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花边纹样。3.在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刻苦、认真、细心的好学风。

教学重点: 设计好单元形,能用至少一种方法表现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花边纹样描绘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图案的图片,螃蟹图片6个。学生:彩纸、剪刀、水彩笔、各种瓶子、杯子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实物,接触花边。1.出示一块印有各种花边的围巾和一个有花边装饰的小包,让学生观察; 2.说出共同特点:都有美丽的花边装饰。

(二)课件 欣赏图片,寻找花边。1.《古代帝王画像》,让学生寻找花边。(领口、袖口、长袍、鞋子、坐垫、地毯等地方)2.《古代建筑》。(屋檐、墙壁、门框等地方)3.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地华丽、精美。

(三)寻找生活中的花边,了解花边的作用。1.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就有许许多多用花边装饰的东西。2.学生讨论,回答。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这么多美丽的花边装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那么漂亮,那么精致,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美丽的花边》。(屏幕出示课题)

活动二:寻找花边的规律

(一)单独纹样 1.(电脑演示)蝴蝶带着蝴蝶花边出现。2.问:这条花边是有什么组成的?(蝴蝶)3.(电脑演示)将单独纹样用框表示出来。4.定义:花边中重复出现的那个图案叫“单独纹样”。

(二)一定的规律 1.(电脑演示)出现另一条蝴蝶花边。2.问:有什么不同?(排列的方法不同)3.师用箭头表示出排列的规律。4.问:还有没有别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师利用教具直观演示,并用箭头板画规律)5.小结: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用心,就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花边。6.问:是不是单独纹样只能是蝴蝶之类的图案?有没有别的图案可以当做单独纹样? 7.学生讨论、回答,师出示教具。8.小结: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能给人带来美感的图案都可以当作单独纹样。9.快速欣赏多条花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三: 讨论花边的绘制方法。1.学生回答,师补充。2.播放录像(1)橡皮泥制作花边;(2)毛芋雕刻成一个单独纹样后排列印成花边;(3)毛线编织花边;(4)复写纸画花边。(5)剪花边。活动四: 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贴到瓶子或杯子上。学生作业。活动五: 作业展评。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师评。

第十课脚印的联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分清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脚印变化成其它形象。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影像资料,多媒体教学系统。若干动物脚印模板,印泥。学生:提前回去搜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图画纸、宣纸、水粉颜料等。彩卡纸、剪刀、双面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背诵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脚印用简笔画的形式迅速的画出来。请大家猜猜他们分别画的是谁的脚印,并说明是凭什么特征辨别出来的。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活动二: 让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印,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造型语言来表达。教师播放有关动物脚印的影像资料,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语言概括常见动物的脚印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清至少五种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活动三: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出示一个大大的动物脚印,慢慢旋转,让学生看看它转到各个角度时分别像什么,教师操作课件进行添画,使形象更具体。教师将准备好的模板发到各组,指导学生用模板和印泥敲击一个大脚印,变换角度进行观察想象,并添画使之变成另一个形象。

活动四: 展示作业,小组讨论并交流:还可以怎样变? 根据自己的设想,敲印或绘画多个脚印,然后进行添画、变化。布置学生下节课带彩纸、剪刀、双面胶。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上节课用绘画的形式添画的脚印图案,出示用彩纸剪贴法添加而成的脚印图案。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另一种材料语言所描绘的想象的天空。

活动二: 课件展示用不同材料表现的奇妙的脚印想象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他们运用了哪些材料、如何表现这种动物脚印的特征的?他们是怎样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添加,使之成为另一种形象的? 活动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准备利用彩卡纸和什么材料制作一个什么动物的脚印,这种脚印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准备怎样想象与添加,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形象?可以利用本组同学搜集到的哪些材料进行装饰?(提示:如用皱纹纸绳盘贴出图案等)各组派代表回答,教师予以评价和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要求作业大一些,体现出是哪一种动物的脚印演变的。

活动四: 各组展示作业,带着作品来到校园里,进行“大森林里的脚印”的游戏与表演。课后拓展:对自然界中出现的其他的一些不规律的、抽象的造型(如水渍、云彩等)进行想象与添画。

第十一课《蔬果变变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按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物品。2.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3.能否与同学好友合作。4.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象。5.是否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提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让学生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布置学生带一把比较快但能合起来或有刀鞘的刀子,牙签。教师制作提供多件范作的幻灯片,多媒体教学系统,示范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范作“蔬果娃娃”向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兴趣。请学生拆一拆,研究一下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讨论、回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蔬果变变变”做成各种东西。(板书课题)

活动二: 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多种用蔬果做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是以什么蔬果为主体制作的?这件蔬果与这个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又利用了哪些蔬果做的装饰使作品更接近原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活动三: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然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每个学生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建议学生选大一点的)根据这件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然后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正着看不出像什么时可以倒着看、侧着看或转动着调整角度看)活动四: 小组合作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以一个大件蔬果为主,将几个蔬果连接起来,做成一个小动物。展示作品,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作介绍。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布置学生回去了解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的有关知识。下节课带好相关材料。

第十二课《小鸟的家》教案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准备各种各样的的材料制作成的“小鸟的家”的示范作品。

2、制作材料: 橡皮泥、各种颜色的彩纸、旧挂历纸、旧布、碎纸、剪刀、胶水等。

3、电脑、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二)学生准备: 制作材料: 橡皮泥、各种颜色的彩纸、旧挂历纸、旧布、碎纸、剪刀、胶水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给小鸟设计一个漂亮的家。组织形式:分组制作、课件、教师指导。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外延。评价方法:小组互评、生生评价。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情景导入 伴随一阵轻快的乐曲声,屏幕上出现了大片苍翠的森林,镜头渐渐地拉近一棵棵大树,不知不觉间,传来了一阵阵小鸟欢快的呜叫声。镜头在大树繁茂的枝叶中穿行,一个个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鸟窝出现在眼前,这是小鸟的家呀,鸟妈妈和鸟娃娃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游戏,有的在捉虫„„他们幸福地生活着,充满了甜蜜和温馨。这时,一只快乐的小鸟被定格在屏幕上。

(二)知识插入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小鸟结构图,简单讲解小鸟的基本形体结构。头(眼睛、嘴)、身体、翅膀、尾巴。

(三)情景转折 突然,教室里的灯光全暗了(事先拉好窗帘),屏幕上夜色深沉,小鸟躺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一阵阵隆隆声由远处传来,小鸟惊醒了,问妈妈:“什么声音?”鸟妈妈:“是雷声,不要怕,快睡吧。”可怕的隆隆声由远而近,小鸟睡不着,惊恐地睁大眼睛。鸟妈妈打开窗子向外看去,一只猫头鹰飞过来了,大声地叫着:“不好啦,不好啦,我们的家园被一群怪物摧毁了。”镜头中出现了一个个被砍伐的树桩,机器声、电锯声、喊叫声嘈杂混乱。几只小鸟惊恐地飞起来,画面乱作一团。一阵雷声过后,四周一片死寂,(学生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远处传来一声声小鸟的呜叫,叫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凄凉。一只小鸟一会儿飞向东,一会儿飞向西寻找着自己的家园,最后累极了,疲惫地落在一棵树桩上,一滴泪水从它的大眼睛里落下来,渐渐地形成了一行字:小鸟的家?

二、开展活动:

(一)意在给孩子们提个醒,帮小鸟找家固然重要,保护好小鸟的家园更重要。《小鸟找家》是从小鸟贪玩、迷路找不到家了,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小鸟找家这一层面,开发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爱心。

(二)《小鸟的家》是从环保这一大的主题切人的,设计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声形兼备的特点,用视觉的冲击和听觉的震撼,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使他们感同身受,小鸟快乐,他们高兴,小鸟悲哀,他们难过。随着镜头的转换和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感受到了土地沙化的恐惧,重新体会生活在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的环境里的美好。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沉重,他们不理解,砍掉一棵树小鸟怎么就没有家了呢?这也正是本课设计时列为重点环保教育的主题。

(三)利用“生态平衡图”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森林的作用,使他们渐渐地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生活得幸福快乐,必须保护好环境,从小做起。从爱护每一棵小树做起。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

第十三课《动物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并有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2.鼓励学生观察绘画、热爱动物,体会动物之美。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根据动物故事记忆,想象的能力。关于色彩的应用。教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热身: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动物故事?同学们积极讨论。再找同学回答,讲出一两个动物故事。

二.讲授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动物故事? 1.启发谈话:画笔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们常常用它描画。今天小朋友们要用画笔画出动物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请小朋友说说,画画它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动物的故事》。2.读画。书本上有许多美丽的图画。让同学回答书上的动物故事画画的是什么故事?画了哪些动物? 3.作画步骤:(1)先划出动物的基本形。(2)添画出动物的花纹,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尽量表现出情节。(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三.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看是否知道彼此画的是什么动物故事。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第十四课《友谊卡》教案 学生课前准备

一、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

二、课前查阅有关贺卡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祝福的语句。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贺卡的意义,明确赠送的对象,掌握制作步骤,做成精美的贺卡。

2、通过欣赏、制作、书写贺词、评比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活动开展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展示贺卡,帮助学生了解)。

(1)、同学们,你收到或者送过贺卡吗?当你收到贺卡或赠送给别人贺卡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了解贺卡的内容和意义等

(3)、同学们,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人。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人,大家说好吗? 2.学做贺卡。

(1)介绍制作贺卡的程序和手法制作程序 a、构思起稿,确定主题内容 b、设计形式,安排图形文字 c、动手制作,选用材料,进行描绘,配色、制作手法a、绘画法b、剪贴法 ①讨论: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贺卡,认真观察包括什么内容。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2)学生试制贺卡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①教师巡视指导。②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3)学写贺词。a、所写贺词,力求情真意切。蕴含着对敬爱的人的感激和爱戴的优美语句。b、学生试说。①指名学生说说。②学习小组互说,老师巡回指导。

(4)、同学们,今天你们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你们所敬爱的人。我想当他们收到你们的贺卡时,一定非常的高兴,为你们自豪,回家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你们的贺卡尽快送到朋友们的手中,好不好?课外延伸 其实,贺卡的内容很广泛,我们回去后也可以动手做做贺年卡、圣诞卡、生日卡等。你们有信心做好吗?那么我们就试试吧。

教学注意事项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

2、低年级学生制作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第十五课《家乡变了样》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2.发现家乡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过去的老照片、记录故事和一些物品、现在的照片和你知道的情况。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家乡到底有哪些变化。师:谁能来说说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生:好幸福)师: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舒适啊!可是你知道20年前的家乡什么样吗?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同学们抓紧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学生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指名到前面说,带着资料向同学们介绍。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找到图片资料,我们来看。(屏幕出示图片)•每一张要做介绍和交流,让同学们更深入的感受过去的生活。2.教师总结: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说感受)板书:过去差过渡:过去的生活水平差,那现在的生活什么样呢?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学生交流、汇报)指名到前面说,带着资料向同学们介绍。3.教师展示搜集的图片(屏幕出示图片)每一张要做介绍和交流,让同学们更深入的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总结: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感受)板书:现在好过渡: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这么舒适,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生:靠改革开放和党的好政策靠人民的辛苦劳动)板书: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劳动师:做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办?(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学生自由说)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屏幕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在看每张图片的时候,要注意说些煽动性的话语,让孩子深切的感受污染的坏处。师: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要想办法寻求帮助或查找资料针对这些问题想些好办法,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并评选出最好的“金点子”。

第十六课《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画人方法步骤,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能记忆或想象画出老师的形象,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教学准备:卡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作业要求: 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

活动二,记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动三,设计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课后讲评: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指点学生画得更传神。

第十七课《会爬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的: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

教学学具:

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

生: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

1、出示会爬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

师:对,(出示课题)会爬的玩具。我们的小玩具会爬,可是它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2、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爬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爬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生:(略)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知道了它,我们就能制作出会爬的玩具了。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爬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爬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第十八课《电脑美术—复制翻转画花边》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2.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

教学难点: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2.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3.学生自己能解决电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

教学准备: 1.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2.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3.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阶段 1.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2.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4.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阶段

1.分析与讲解: 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2.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4.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十九课《娃娃家》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学准备:收集各种小纸箱、纸盒、彩色卡纸、绒布、剪刀、双面胶、家居图片、家具照片、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VCD片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放录像、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播放娃娃家的布置录像,激发学生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愿望。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设计布置娃娃家。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床、沙发、橱柜)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用什么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板、牙膏盖等)。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板式结构的橱,先用卡纸或木纹纸把盒子包装起来,注意六面体的包装,用双面胶把四面贴好,再把上下两面贴牢,然后装饰橱门、全身镜、把手。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4、小组分工,每人领到自己的任务,设计制作一至两件或两人合作一件家具,由一人设计家具的摆设。提醒学生材料资源的共享。

三、作业展示: 每组选一人做解说,介绍本小组家居特色,其它小组成员互评、欣赏。

四、课后拓展: 每人做一个玩偶或做一个头饰,再制作其他分角色表演娃娃家游戏,增进同学之间交流。

第二十课《五彩缤纷的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3、感受美术作品中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中外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绘画作品,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及欣赏的感受。三、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阅读教材。(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1)提问: 这几幅画画的都是什么人?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2)教师小结谈话,出示课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

2、初步欣赏(1)提问: 刚才有同学说画中的小朋友很快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快乐的事是多种多样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你很快乐呢? 画家在表现快乐的童年时,他们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你能发现吗?(2)教师归纳并小结 《小八路》是油画作品,表现了两个小八路爱护小鸟的画面。《三毛迎解放》是一幅中国画,表现三毛欢快打鼓的形象。《三月三》是年画,表现了几个小朋友在春天里放风筝的快乐情景。

3、深入探究(1)教师出示《悄悄话》 提问:这幅画属于什么画种?这幅画画了什么内容?猜一猜小孙女可能在说什么悄悄话?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是一幅中国画,画了一个陕北老爷爷盘腿坐着编柳条筐,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可能是小孙女)背着书包,算盘,手里拿着一张纸(通知书),笑眯眯的,把小嘴凑到老爷爷的耳边,正在说“悄悄话”。他在说什么?我们可以想象他在报告得了好成绩,他受到老师的表扬,他要参加什么喜欢的活动„„(2)出示《洗澡》 同桌交流:《洗澡》画了什么?主要从什么方面表现画中人的快乐幸福? 指名发言,教师反馈并小结。(3)出示《闲庭春画》 学生观察《闲庭春画》后介绍画面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玩耍经验,说说画中的小朋友心情怎样。(4)同时出现以上三幅画,请学生说一说:这三幅作品都表达了快乐和幸福的主题,你觉得它们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5)教师出示《耍孩儿》,这是一幅中国画,在这幅画中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表现了小朋友们玩耍时欢快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给背景留了空白,为什么? 教师介绍中国画的留白特点,并进行中国画留白欣赏。(6)教师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

第二篇:二下美术教案

巧妙的组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巧妙的组合是在学习过的三种基本形的基础上,安排的一堂设计绘画课。巧妙的组合其中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式。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1课巧妙的组合

*感受透叠图形及着色后产生的效果。

许多大小不同的基本形相互穿插后,原基本形被打破,失去本身的意义,巧妙的组合由此产生了新的图形结构,而在作业过程中,又可能发现新的形状和现象,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由于学生个性的原因,新图形给人既与原基本形完全不同性质的感受,又有区别于各人的造型特点和色彩效果。通过对完成后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也能感受到画面的疏密、虚实所产生的效果。

教材巧妙的组合中呈现了部分学生作品,提示学生可从作品中发现一些新的形象。教材选登了著名画家米罗的美术作品《太阳、人和鸟》。通过欣赏,分析画家怎样运用三种基本形和画,以激发学生联想。

这类作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儿童容易作业,也易出效果,一般都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

*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基本形的回忆、归纳到认识透叠图形,理解透叠的涵义,再到对作业步骤的分析、归纳,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实施以回忆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基本形,并感受到这几种形可有长短、大小等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三种形的透叠效果。可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也可从欣赏完成的范作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单独的形和透叠图形之间的区别,明了透叠的涵义。透叠效果的演示过程应精心设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使学生轻易理解其涵义并充分感受到趣味性。可采取在黑板上板画、利用幻灯机演示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演示等方式。

在演示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随原形叠加着色,如果是后一种,学生会注意到颜色重叠后的变色现象,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色与色叠加的变化。

指导作业环节可先由学生根据范图一起讨论作业步骤,再由教师归纳、总结。教材中基本的作业步骤是:在任意位置先画三种较大的基本形,要求形与形之间要有部分穿插(即透叠);然后用同样方法任意添加大小不一的基本形;画到一定的时候即可停下,根据画面需要添画更小的基本形,可丰富和装饰画面;最后,再分格涂色完成。

学生活动的开展以自主表现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作业方法上加强指导,在作业步骤上予以控制。

教学评价涉及画面构图、线条流畅程度、形与形之间的透叠程度、色彩搭配等方面,先由学生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作业要求:任选一种彩色笔作业,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面,再自选颜色填色。填色时,每种色不宜画出线外。

四、教学建议

*该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作业的过程,应以指导作业方法为主。

(1)画基本形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徒手作业,或扁、或长、或正、或歪均可。

(2)基本形的大小对画面影响较大。太小则效果较差,而且完不成作业。应指导学生画大些,特别是主体基本形。透叠上去的其他基本形可逐渐画小。

(3)应指导学生适当地控制画面。可用对照作品作范图,说明画得太满和不加分辨地简单排列会出现“板”、“乱”、“挤”的现象。

*为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学生活动的开展可采取合作的形式。两人或四人合作完成一幅作业,学生可自由交流绘画体会。还可在学生自主表现的同时,分组在黑板上合作作业,由各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上台添画。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2课加一加变一变

加一加变一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加一加变一变集写生与想像添画为一体,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让学生备感亲切,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离,降低了本课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教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加一加变一变的呈现以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相对照,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体验、思考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趣味。教学中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画是本课的重点,想像添画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画、想像添画和交流,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形状的画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展开丰富的联想。

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交流式。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教师随机摆放成几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成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教学基本环节设计:

*欣赏激趣,明确目标。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材呈现的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让学生获得感悟和认识,充分感受和领略创造的愉悦,同时明确本课“做什么”。

*观察、触摸实物,感知基本形。第一步,师生互动:选择有典型性的物品为范例,引导观察其基本形状,表述其外形特征。第二步,学生活动:自我尝试,小组交流。

*指导用线描画基本形。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强调用线流畅,让学生明确“怎么做”。

*想像添画,创造新形象。强调以基本形为主体,充分发挥联想,添画宜少又恰到好处,再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使变出的形象生动有趣又漂亮。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下位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创造表现”带来的愉悦,从而知道“为什么做”。

作业要求: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将它们的基本形描画下来,再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四、教学建议

*本课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学生所带物品要给予提示,如自己喜爱并常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均可以。绘画工具不限,彩色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都可以。

*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演示物品基本形的辨识和描画的过程及方法,演示由同一种基本形想像变出不同的有趣的形象,或者能让学生亲自想像添画,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和想像创造潜能的开发。

*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必过于强调形的完整,允许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较细致地观察并适当注意线的曲直、转折和形的对应关系,并能关注物体的外形特征。

第三课彩点点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水与色的关系;观察水彩色浓淡、渗化、交融的特性。

2、初步运用水彩画工具,表现水彩色的渗化、交融的特点。

3、使学生在色彩游戏中提高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水彩画渗化的特性。

教学难点水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板书:彩点点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

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上海版美术教案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上海版美术教案

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9、学生回答讲解。

10、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11、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3、教师小结。

第四课鲜艳的包装纸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并极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学准备自制的可移动的包装纸(三张)、各种绘制包装纸的工具(按组不同)、带有各种包装纸图片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的爸爸生日了,老师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份礼物,但总觉得缺点什么,你们能帮助老师出出主意吗?

2、让学生充分的说,当有学生发现到:如果用包装纸就会使自己的礼物更美观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可移动的包装纸贴在黑板上。

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

1、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想法,老师这里有几张包装纸,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挑选一下。(这几张包装纸在图案,颜色,排列在都要有所不同。)

2、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原因。(引导学生从图案,如几何: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排列:横,竖等。颜色等方面去观察。)

3、让几个同学根据自己人性化的意见,上来移一移教师自制的包装纸,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排列有规律的花纹。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位子上试着画一画。(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或所送对像的喜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意见,其实这里有两个层次的观察。)

4、教师总结: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图形,按不同的横,坚,斜等有规律的进行排列,就可以绘制出一份符合自己的心意的包装纸了。(一边总结一边在电脑中呈现一些包装纸的图案)

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绘、拼贴、拓印,教师同样可以在电脑中呈现各种工具绘制的包装纸)

2、学生制作。(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送一件礼物给自己最爱的亲人和朋友,你会为这份真心的礼物绘制怎样一件新衣。)

3、可以按个人,也可以找同组的合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大小或不同形状,带有不同花边的纸)

4、教师巡徊。

四、作品展示。

1、教师要以用采访的口吻引导学生说,然后也使用很人性化的评价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如:那收礼物的人一定会笑得很甜等。)

2、我的礼物送给­­­­­­­­­­­­­­­­­­­­­­­­­­­­­­­()的(),我选择()颜色,()花纹,()排。你的祝福:()(让图案,颜色,排列都有学生很人性化的意见和真挚的情意得到充分的交流。达到感情的升华。)

四、拓展欣赏

用电脑呈现出国内外一些精典的包装有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后拓展

1、集体生日

2、根据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如山区小朋友手拉手等)

3、传统的文化节日。(同时也要求学生符卡片)教后小结:

第五课三个好伙伴

三个好伙伴

一、教材分析

三原色通常是指颜料或染料中的品红、柠檬黄、湖蓝三种颜色,是最基本的颜色。三个好伙伴这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调不出来的,而用它们却能互相调配出许多颜色,当适量的原色混调时可成为灰黑色。

本课三个好伙伴教学内容包含对三原色的认识,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三个好伙伴学科性较强。为了避免在色彩知识概念上纠缠,本教材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增强情意性的处理,即将三原色处理成“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并用琅琅上口的儿歌将本课学习的内容编入其中。通过学习儿歌、认识卡通形象、吹画等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去感知、去总结规律,形成认识,也使他们更进一步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本课由“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三原色,并互相交流自己对三原色的色彩感受,再通过有趣的吹画活动去观察三原色互相融合后的色彩变化,直观地了解到三原色能调配出其他许许多多的颜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儿歌中“组成色彩大家族”这句话的含义。最后通过即兴创作,强化体验与感受。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5课三个好伙伴

活动一为吹画彩色树。吹画是一种具有浓厚趣味性、偶然性和游戏性的美术活动,它所表现的形象自然、生动、奇妙,让人感到韵味无穷。这种不用笔而能表现出奇妙效果的画,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有意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发展。吹画是把含色量较足而浓度适中的彩色水滴于纸上,然后用嘴或通过小管子吹气,驱使色彩水在流动中产生各种不同形态的痕迹。当一种彩色水与另一种彩色水互相混合时,它们相互渗透,混合变化为新的颜色。本活动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了解到三原色能调配出其他许多颜色的概念。

通过前面一系列活动的直观感受、问答描述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随即再运用三原色进行即兴创作。这是活动二的主要学习要求。教材中呈现了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夏天》。大面积红黄色的运用,烘托出夏天的气氛,突出画面的主题。画面中小面积的蓝色和大面积的红黄色形成冷、暖对比,黑色的运用使画面增强了分量感,层次更加分明,节奏感更强,色彩更响亮。教材中的三幅学生作品主题各不相同,有动物、汽车以及对红、黄、蓝三个小伙伴的拟人表现。小作者在三幅画的色彩使用中均大胆地运用了三原色,或是单色平涂,或是双色重叠,或是红黄蓝三色交叉互搭,完全是学生本能情绪的宣泄和自由自在的表现。

二、教学目标

*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要强调观察和感受体验,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自主的绘画方式大胆地表现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儿歌导入——欣赏感受——交流讨论——活动体验——观察获得——儿歌小结。

活动二,欣赏评述——创作表现——讨论评析。

活动一可从摄影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到画面的美,色彩的美。对三原色有了一定认识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感觉训练,如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谈谈他对色彩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和表达交流中有所收获。

有了认识基础后就可开始吹画的教学。教师可先出示吹画的彩色树,让他们猜一猜它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以引发学生对这一特殊技法的兴趣。在学习这一技法之前,还应给学生看一些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认识树的形象特征。接着可让学生试着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象,试吹后学生提出自己在吹画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就一些关键的难点问题,如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方向、力度等做一些示范,以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作品完成后可安排一个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并复诵儿歌加深学生对儿歌内涵的理解。

活动二可从欣赏优秀绘画作品入手。除了教材上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以一种原色或两种原色为主画出的作品,既可抽象也可具象。通过欣赏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色彩的运用对画面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

本课的学习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巩固并提高认识。

作业要求:活动一,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彩色树,并观察发现色彩的变化,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活动二,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创作一幅想像画。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对色彩知识的教育应注意点到为止,不在概念上纠缠,只要让学生有所了解,有所感受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色彩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如投影以红色为主的生活画面,并从中抽离出红色再变化成“红红”的卡通形象,并让“红红”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作自我介绍。再如出示一幅由红、黄、蓝三色组成的画面,让学生谈对画面色彩的感受,然后去掉画面中的红色,只留黄、蓝两色又让学生谈产生了什么不同的色彩感觉,等等。充分发挥CAI课件视觉冲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增强趣味性、直观性,强化体验与感受。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诸多因素调动学生的感觉,尊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地用色彩表现。

*吹画的技巧主要是控制气流的力度和气流的角度。教师示范时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嘴形及吹气的角度,使之感悟。

*吹画彩色树要注意以下过程:

首先想一下你将吹出什么样的树,找到树根处滴上适量的颜色。点色后从下向上吹出主干,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一点色继续吹。吹小枝时要大口地、短促地横向吹,一气呵成。为了能观察到色彩融合后产生的变化,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种色。

*活动二的画具建议使用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硬笔。如使用毛笔等软笔,应适当给予作画方法的指导。

第六课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一、教材分析海底世界

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课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刻、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6课海底世界

本课海底世界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剪纸鱼是认识、了解、表现鱼的形状变化的形式;做手摆鱼,是了解立体鱼制作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习、感受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各种动态变化,激发学习的兴趣;绘画表现鱼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鱼以及海底世界的美好景象。

二、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征,与不对称形的区别以及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并运用不同的彩色纸,通过剪刻造型的方法创造表现出对称和不对称鱼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形象。

*教师在学生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制作手摆鱼,使其对立体纸工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折、画、剪、做等学习活动,掌握手摆鱼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要求,并能制作出造型新颖、形状各异的鱼儿形态;同时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鱼儿水中游的各种动态变化和学习成功的快乐。制作手摆鱼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剪出的鱼儿形状比学生本人的手要适当大一些,便于手能套进去。

*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媒体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海底世界的了解、认识,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表现出海底那个神奇美丽的世界和开发建设海底的美好设想和愿望。学习活动的展开可以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共同完成,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教师可视情况而定。在鼓励学生画好鱼的基础上,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更多有关海底面貌的资料,如其他生物、植物等,便于他们的创作。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教师要注意教学实施中各个活动环节和层次的处理。可以通过观察记忆——动手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采用相互交流讨论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

作业要求:能剪刻出几种对称和不对称的鱼形;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手摆鱼;发挥丰富的想像,画出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作品。

四、教学建议

*教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海洋公园或海族馆参观,感受其中环境的变化,了解鱼类生活的习性等等,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光碟,录相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了解海洋的情况,使之有感性的认识,便于教学和学习。

*制作手摆鱼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强调,鱼形做得比自己的手大一些,但又不能太大,能放手进去就可以了。

*创作表现的教学活动中,分组的作业纸可由教师准备,对开即可。教师应在课堂位置安排上的基础根据学习需要组织教学。

*本课包含三个既相关联,又在形式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的学习活动。其教学流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力求在学习方式上的变化,既富有任务区分的针对性,又能较好地体现学习优势的发挥。

第七课小泥人

小泥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泥人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泥塑人物,以拓宽儿童泥土造型的表现内容。

本课小泥人教学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泥塑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小泥人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

本课小泥人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儿童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结合。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个场景,如踢球、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来做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使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7课小泥人

二、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记忆、想像,培养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来刺激儿童的学习热情,使儿童的能力、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本课教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习表现活动,通过捏制不同造型的人物动态,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制作的活动中学习、创造、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对人物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造型的方法,制作的步骤进行适当的演示。捏制时要从整体出发,强调人的动态变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人体各部位作适当的夸张变形,使之达到形神兼备。人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可以整体捏塑,也可以视神情体态分别捏塑,再粘接到躯干上。

本课的教学安排应考虑活动的合理性、趣味性、环节设置的条理性。可以通过观察记忆——感受体验——造型表现——游戏活动——交流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作业评价:通过组织游戏、情境的活动,让儿童相互交流,谈自己的想法、意见和认识、以及自己的愿望。

作业要求: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捏几个自己喜欢而熟悉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活动的场面(片段),使学生了解人物的结构、动态,便于作业和活动的开展。

*作业的呈现教师可根据本地区、学校的情况选择材料,陶泥、彩泥或普通的粘土均可使用。

第八课蹦蹦跳跳

[分析]蹦蹦跳跳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8课蹦蹦跳跳 本课蹦蹦跳跳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蹦蹦跳跳主体部分的呈现,表现出了儿歌创设的情境,一群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小动物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说说笑笑,他们那生动的表情、动作,能把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教材蹦蹦跳跳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蹦蹦跳跳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由于本课蹦蹦跳跳学习内容为制作玩具,所以在如何玩得巧、玩得有趣上也要开动脑筋。教材对所呈现的学生活动的场面作了相关的提示,我们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于木偶的表演。那些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作摆件装饰美化环境。教材在最后提示学生可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设计

本课蹦蹦跳跳在制作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巧妙利用纸弹簧制作的构思上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

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情境导入——探究质疑——尝试制作——交流讨论——综合制作——欣赏评价——表演游戏。

教师可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可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然后让学生参考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让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是本课的难点。可采用“金点子”等竞赛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所带的材料,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

在欣赏评价中,可让每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最后的游戏环节,学生可自由或有组织地表演玩乐。

四、教学建议

*制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用来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起头和四肢。

*制作玩具要注意将各部分粘接紧密,以防在玩乐表演中散掉。

*可和其他学科联系,使小玩具不但能玩还能派上用场,如为语文课目设计制作形象,用来表演课本剧等。

第九课快乐的舞蹈

快乐的舞蹈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9课快乐的舞蹈

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快乐的舞蹈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等极具表现性,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本课快乐的舞蹈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地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快乐的舞蹈在表现中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快乐舞蹈者的姿态,对于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与否不作过高的要求。

教材快乐的舞蹈欣赏主图选择了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舞蹈者》,此作品所采用的视角非常独特,表现了舞蹈者优美舒展的舞姿,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在舞台上盛开了一朵迎风招展的鲜花,给人以美的感受。教材中呈现的画家赵士英的几幅舞蹈速写,以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的笔触,快速而生动地描绘了舞蹈者的各种姿态。此图的选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所产生的,只有大胆地画出人物头、躯体、四肢的动态,才能表现出舞蹈者的姿态。

教材快乐的舞蹈还提供了三幅学生作品和一些小朋友身着漂亮民族服装、手拿道具的舞蹈表演造型图片。这些画和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本课的学习将带给学生极大的身心愉悦。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运动中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三、教学设计

这是一节和音乐、舞蹈综合的课目。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录像、道具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融入到音乐的欢快节奏中,以促进大胆自由地表现。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欣赏感受——引导回忆——综合体验——观察分析——赏析评述——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欣赏感受可借用舞蹈表演录像带,给学生欣赏各种门类的舞蹈,如民族舞、芭蕾舞等,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他们见过的最美或最有趣的舞蹈,既可以是生活周围的,也可以是电视或舞台上的。

综合体验这一环节可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红绸、扇子等。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舞起来,要带动他们,让他们尽情地欢乐、尽情地舞蹈,以增强情感体验。体验活动之后再结合画家赵士英的速写,简单分析人物动态产生的原因,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线条试着画一画舞蹈者的姿态。

在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作品这一环节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画中除了描绘舞蹈者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舞姿外,还画了些什么来丰富画面效果,烘托快乐的气氛。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人物的表情、发型、服饰以及道具灯光等细节描绘对画面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创作表现之前要在画面构图方面稍作提示。

本课的学习评价可让学生讲讲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作业要求:根据记忆和想像,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四、教学建议

*人物舞蹈动态的教学可利用类似一年级教材《伸伸腿弯弯腰》一课的人物分解卡片,让学生摆出各种人物舞蹈动态,为下一步绘画表现作铺垫。

*在综合体验活动,学生自由舞蹈时,可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动作就保持定格,然后大家互相观察动态,这样既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动作姿态的多样性。

第十课望远神镜

[分析]望远神镜

一、教材望远神镜分析

望远镜真神奇,它能帮助航海员寻找远处的海岸,望远神镜还能帮助天文学家眺望远处的星空„„望远镜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他们总是喜欢神气地手执望远镜好奇地探索远方神秘的世界。

本课望远神镜是一节制作课。利用各种废旧圆筒状的纸筒,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组装后,适当加以装饰,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望远镜。这也是望远神镜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的一个途径。

纸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卫生纸巾中的纸筒、保鲜膜中的纸筒、包装薯片用的纸筒以及捆扎布匹中的纸筒等等。他们一是在形状上与望远镜相似,只需要采用拼、粘、套、剪等方式的加工,比较容易进行制作;二是便于绘画等装饰活动,适合低年级学生制作。望远神镜

望远神镜是一种远距离观察工具。它的结构比较简单,从样式上大致可分成单筒和双筒望远镜。望远镜用途很广,有用在军事上的军用望远镜,有用在天文研究方面的天文望远镜,还有用于宇宙探测的空间望远镜,以及生活用望远镜等等。望远神镜

纸筒的选择和拼接组合是本课教学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将带来的材料分组集中,有相对自主的材料选择空间,才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望远镜的外形。拼接组合也有多种方式,如可以用胶带粘贴连接,用大小不同的纸筒穿插连接,用纸包卷固定等,以保证制作的成功。

望远镜的基本形制作好后,学生还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方法来进行装饰美化,如添画、粘贴花纹,或用挂历纸、包装纸来装饰等。

二、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

*了解望远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

*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接方法。*在摹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本课可设定为制作活动课,突出学生选材、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做如下安排:

情境导入——拓展交流——选材组装——装饰美化——作品展示。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引入一个寻找星球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思考自己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才能观测到宇宙中的星球,并说说为什么选择天文望远镜,从中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功能。

结合前一个教学活动,在认识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基础上,拓宽视野,通过学生交流或采用课件介绍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不同用途的望远镜的外形结构和特征有个初浅的了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选材组装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拼一拼、套一套或摆一摆,看看能做成什么形状的望远镜。设计好基本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伙伴学习的形式一起完成组装工作,在活动中做到能发现问题,并能努力去解决问题。

装饰美化之前,可以发布举办作品展示会的公告,各组将有机会向所有人推荐自己的作品。以此来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保证装饰美化的质量。作品展示中要力求发现每件作品的亮点。

作业要求:利用废纸筒,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副自己的望远镜并加以装饰,用它玩一玩,看一看。

四、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望远镜的式样,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式样。

*可以开展模拟的作品交易、望远镜展示会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询了解望远镜的有关知识,如望远镜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等,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或展示自己获得的信息,使学生对望远镜有更多的了解、认识。

*当学生提出望远镜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清晰地看见远处的景物的问题时,教师在教学中可简单介绍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并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悬念,为以后的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第十一课看大夫

“看大夫”在儿童的生活体验中总是和恐惧、痛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他们的记忆里是比较深刻的。因此儿童对以这一题材为学习内容本身有较强的敏感性。本课“看大夫”目就是利用题材来诱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进行创造。

教材“看大夫”中选用了台湾小朋友创作的《牙科医院》作为重点欣赏作品。该画“看大夫”是作者在对生活感知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造出的新形象,表达了他的情感与愿望。画中医院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画面主体画的是一个神态略有一点紧张的小患者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画中这一组人物非常突出,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画中背景也处理得非常有特色,药品柜、器械、“妙手回春”及“医术高明”的匾,交代了医院这一特殊的环境,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而条纹、墙纸、盆景、挂画等又有别于一般的医院,使医院像一个温暖的家。所以色彩的巧妙运用、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以及背景的主观添加,使此画有别一般表现医院题材的儿童画作品。

教材中此画的下面呈现了三幅小图片,一幅将主体人物缩小其余不变,一幅将色彩改变为冷色其余不变,另一幅将背景全部简化,其余不变。出示这三幅画的目的在于利用反证这一揭示规律的途径,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解到,由于构图不同、画面环境的不同以及色彩搭配的不同都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教材中还呈现了一些学生作品,它们生动地表现了打针、医生疗伤等场景。这些题材大都是孩子们经历过的场面,是他们真情实感的体现。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形象储存,相信能为活动一的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二是为自己家或班级制作一个保健盒。让学生对生活中废弃的纸盒进行内外部改装,使它能分门别类地存放一些药品和病历,然后对其外部进行装饰,使一个普普通通的纸盒变成能装一些简单药品的漂亮的保健盒。这一活动能让学生将学习成果直接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使他们感受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材中呈现了盒子的改装、隔板的基本做法及制作好的成品,它给学生以提示,帮助他们自主地学习。

本课学习中还应通过描绘看病的经历和保健盒的制作,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活动一教学重点应放在欣赏评析《牙科医院》这幅画上,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一幅作品,让他们了解一幅生动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也借此画引发学生对“看大夫”的记忆,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回忆所见、所闻,体味当时感受的心情中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储备和形象组织能力,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像,大胆画出明了生动的画面。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欣赏评述——引导回忆——创作表现。

欣赏评述时可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范画以及下面的三幅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细节不同,看看由于这些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的效果;再经过小组讨论《牙科医院》这幅画的特点后,由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这种比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引导回忆时可先让学生谈一谈他看病的经历,以及对医院、大夫、护士等的印象,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看大夫”的游戏,把学生带入到“看大夫”的情境中以帮助学生回忆、联想。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应消除学生对医院对大夫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启发、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储存后,就让他们开始创作。在创作时提醒学生注意人物情绪的表现、环境的添加以及色彩的运用。

活动二要综合运用剪、贴、画等手工制作方法进行制作。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观察分析——尝试制作——提供指导——综合制作——交流评析。课前要布置学生带好相关的材料,既可以是个人形式的也可以是集体合作形式的制作。保健盒的制作可分为两个阶段:改装和装饰。纸盒的改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通过自己对教材范作、制作步骤的观察分析,尝试练习和教师的指导来解决。装饰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文字(保健箱、班级等),二是要有红十字,它们都要美观、醒目。其他的装饰美化则不需要过多干预。交流评析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把各自的保健盒陈列出来,布置成自选商场中专柜的形式,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制保健箱的功能、特色,玩一玩购买保健箱的游戏。

作业要求:活动一,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回忆自己看大夫时的情景,并把当时的感觉画下来。活动二,寻找合适的盒子和其他材料,对盒子进行简单的改装并适当地添加装饰,使它成为一个家用或班级使用的保健盒。

四、教学建议

*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借一些医生的服装和简单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等。还可以到医院去拍摄一些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

*引导学生创作时,可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交流谈话,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要避免题材的单一性,使他们取材的角度尽量与众不同。

*制作保健盒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要能耐用。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保健盒隔板的制作以及改装方法不能过于复杂,但要粘接牢固。

*可教授学生简单的药品分类知识,如认识常用的内服药、外用药以及外用药应和内服药分类存放等。

第十二课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

一、教材分析

我爱我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在小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是自己的我爱我家,且家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回忆、牵挂,我爱我家对父母亲及其家人更是一往情深,永远依恋。《我爱我家》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基础上编排的,因而对它的学习与表现具有特别意义和诸多内容,也有较大的教学拓展余地。

教材我爱我家在编排上考虑到了家的空间秩序和情感的由浅入深,学习活动有家居环境的绘画表现、给家人画像和制作全家福相框。走进家门一般首先见到的是客厅,客厅重要的是整洁、温馨与质朴的个性,并不在豪华。儿童的起居室也很重要,玩耍、学习、休息都在其中,它庇护孩子的成长。因此,在选择什么样的家居图片时编者经过了一番苦心。我爱我家通过遴选,呈现在教材上的应该是最合适的:温暖、美观、实用,可作为教学时对家的认识与生活追求的一种标准。对父亲及家人并不存在要了解,只需要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甚至脸上的皱纹)。教材安排有父亲、母亲的照片,用于教学时对男女不同形象特征的区别与把握,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画出自己父亲、母亲的形象与性格,加深对双亲的认识。学生作业分别从线描画头像、画全身像和表现家中快乐生活的不同场景,体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暗示可以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形式来画父母之像、来画家人的生活。家庭迪斯科、给妈妈洗头、用餐、看电视、做家务等都是很好的表现内容。

本课是单元课,安排有密切相连的三个教学活动内容,最后一个活动是在前两个的基础上设置的,即做全家福立体纸相框。单元学习过程是总结性的,其意义是要大家热爱自己的家,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个小相框,在对家的表现形式上又有新的趣味。安排此活动时还提升了一定难度,即要有立体花边,教材已呈现花边的制作方法及相框的一般制作步骤,当然不限制用更好更有趣的形式方法来制作,最好能就地取材,不拘一格。

全课的三个活动内容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教学时也可自主合理变序。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

*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设计 本课宜用较为充裕的课时安排教学。第一课时:进行认识家居环境和怎样给家人画像的指导,可用记忆的形式初步画出家居的一隅,布置学生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第二课时:作业交流评析后,再做进一步的创作(画家人的生活物景)。第三课时:制作相框。

第一课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切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的音乐后设问:为什么要想有个家呢?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和关怀)。

2.引导记忆。

设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让大家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房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教师提出并告诫: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心理、言行都是不应该的。

3.技法传授

设问: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①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陈设上是朴素的、艺术化的还是富裕的,家人的形象是严肃的、慈祥的还是快乐的,应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发式、脸型、穿戴和爱好上加以把握。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爱进行的活动,如会餐、看电视、做美食等;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添加)家具陈设,可以相互遮挡、映衬。如果只画家里的家具陈设,应选取最能表现自己家气氛特点的一个房间或一角,主次有别,恰当地安排好前后关系、陈设间的构图位置关系。

②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图,补充说明以上创作指导,之后观摩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4.作业要求:可用记忆画的形式初画家居一隅,或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四、教学建议

*在授课时,可边描述家具的形状特征边示范画一个家具,使学生掌握一种画家具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困难。

*简单分析人物、家具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上下位置关系。但在学生作业时,由于各人认知能力的差别,可任其自由安排。*学生画自己最关心的家具和物件,提倡画自己家最独特的物件。

*要考虑到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的不完整,父母离异或父或母去世或寄养等情况,教师要从语言上婉转地安慰、鼓励,布置作业不要为难他们,可暗示他们变通处理。

*制作全家福相框的学习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做课前准备(有色硬纸、五寸照片等),在家根据照片大小裁剪相框底框及框撑,有利于课堂上重点进行纸立体花边的制作与相框的装饰完善。纸立体花边在制作时要细心折、勒(即压划折痕)、剪、粘,使之立起后美观大方。相框的框撑(即支撑相框立起的支架物)可以多样,教材中的框撑是做框时的多余部分粘接而成的。

第十三课堆沙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3课堆沙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堆沙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堆沙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在堆沙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堆沙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堆沙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作业要求: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四、教学建议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课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

第十四课花儿遍地开

花儿遍地开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4课花儿遍地开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沙子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花儿遍地开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花儿遍地开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花儿遍地开在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花儿遍地开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作业要求: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四、教学建议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课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第三篇:湘教版二下美术教案

第1课

大脚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教学准备】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1、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第2课

剪刀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

3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3课

小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教学难点】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老虎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教学反思】

第4课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引导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

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第5课

左邻右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教学准备】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教学反思】

第6课

六面怪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六面怪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 【教学难点】想象大胆,奇特

【教学准备】课件,六面怪脸范品,卡纸,剪刀,绘画工具,双面胶,装饰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着面具出现,扮演主持人邀请学生来参加今天的化妆舞会。师问:欢迎来到老师的化装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呀?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舞会的道具——六面怪脸。

2.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3.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六面怪脸”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二、探究制作方法

1.小组研究讨论:(每组桌上都有已完成的“六面怪脸”作品)

(1)大胆地动手拆一拆,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

(2)想办法将拆开的“六面怪脸”再拼合起来。想想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总结并板书:折、剪、粘贴。

3.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解说并演示制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演示),其他学生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不会做的可跟着小老师制作)。并请做得快的同学帮一帮身边的同学。

三、观察思考

1.欣赏祭祀活动场面,教师讲述什么是祭祀。查找什么是祭祀。

小结: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2.接着教师说明六面怪脸是从我们国家各民族的戏剧和传统祭祀活动上用的面具演变而来的。

3.课件出示各种“六面怪脸”范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大胆想象。

4.对比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五官画得不够突出和色彩对比不够鲜艳的作品与刚才的范品,进行对比)。提问:描绘“六面怪脸”重点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五官突(2)夸张变形(3)色彩鲜艳

5.说一说: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

四、创作表现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六面怪脸”,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交流评价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

六、游戏

【教学反思】

第7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生:想!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二、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教学反思】

第8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9课 动漫亮相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卡纸。

四、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

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再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

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作业要求:

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教学反思】

第10课 民间玩具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2、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三、教学准备: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1)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教学反思】

第11课 小蜗牛慢慢爬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 :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三、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 1.导语 :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 向前爬的 后爬的 低头的(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 上:天空上有什么?(乌云)是什么颜色?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 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5.作业 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课外作业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教学反思】

第12课 打扮相框

一、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1、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2、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教学反思】

第13课 杂技高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

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二、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三、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

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

四、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

五、教学过程 :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

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四)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四篇:202_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

202_-202_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找寻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4.展示点评

5.拓展游戏“小燕子”

让学生在游戏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结束美术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教师:平面或立体的拼贴作品、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唱歌、舞蹈、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草园。(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2)立体作品的欣赏。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教师适当示范。

3、体验环节(1)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互相欣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2)教师指导

4、课外拓展。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盛开的鲜花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鲜花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鲜花图片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

(1)教师谈话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

(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小结: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

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

(1)师生共同分析鲜花的基本结构。

(2)欣赏不同形态的鲜花,尝试表现喜欢的鲜花。

(3)欣赏不同颜色的鲜花,分析鲜花的色彩规律,分析自然界一部分鲜花花瓣的色彩是渐变色的。

(4)渐变色分为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

(1)同桌合作探究,动手尝试。(2)师生交流探究的结果。(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

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

5、评价与拓展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选出最美的花。(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渐变色

(3)总结:学会用色彩表现美,善于用心灵发现美。

3、田园风光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绘画工具等 教师:示范作品等 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1)田园风光美,农家趣事多

学生回忆交流感受,夸夸农家的田园美。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田园风光。

2、讲解示范。

(1)看课本,说一说:从高空俯瞰时,田野有什么形状特点?(2)如果把作业纸当作一块未开垦的土地,请用线条画下你记忆中田园的样子。(3)学当农民,以笔代犁,以线代路,教师示范画田地分割线。(4)学生进行田园分割的构图练习。3.名画欣赏P10作品:

《湘西水田》和《播种者》谈谈画家在构图和色彩上的独特之处 4.讨论研究P11作品,(1)分析第11页左上角作品简笔图所表达的意思(2)比较第11页中间和上下作品表现手法有何异同(3)教师示范画农作物或景物

5.提出创作要求;在已有的构图上加景物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

2、欣赏导入(1)欣赏作品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观察窗外景物,讲解画图步骤:观察——选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3、实地写生。(1)取景构图,实地写生(2)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评

5、总结

6、拓展活动:读一读田园风光的诗作或美文

4、我的爱心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的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

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学设计

1、游戏导入。

(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

(2)导入爱心传递的片段,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爱心的传递、爱的奉献等。(3)互相探讨,什么时候需要奉献我们的爱心?

2、探究

(1)说一说爸爸妈妈平时怎样关心自己,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话?(2)同伴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作一张爱心贺卡,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4)拓展思维,除了把爱心卡送给亲人和朋友,你还愿意把爱心卡送给哪些人?

3、赏析

(1)课件演示制作贺卡的材料以及步骤。

(2)仔细观察爱心卡片,说出特点。突出爱心卡的特别之处。(3)启发创作欲望

4、学生创作

构思贺卡的内容包括:要写给谁;要写什么话;自己的名字;日期 提出要求,完成作业。

尝试使用综合材料装饰爱心卡; 用多种形式制作爱心卡 教师辅导

5、展评

6、拓展。选择合适的方式将贺卡送给对方

5、折剪蝴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

二、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示范用的彩纸、剪刀和纸蝴蝶范例等。

三、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欣赏蝴蝶的外形,感受蝴蝶的美丽,激情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蝴蝶外形的对称特征,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表现方法。

4、欣赏范例和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纸蝴蝶表现方法,拓宽设计思路。

5、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漂亮而独特的纸蝴蝶。

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讨论。

8、拓展:要求学生课后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可爱的小鸟。

6、小画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二、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彩纸、画笔等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等

三、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3)课题揭示:《小画框》

2、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画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4、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7、笔筒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的能力。

3、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

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课件、笔筒实物若干件 教学设计: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认识笔筒,初步了解笔筒的造型、材料和装饰特点,并感受笔筒文化。

2、引导学生在欣赏笔筒时讨论笔筒的设计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筒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独特的笔筒。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种笔筒的材质,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

5、启发学生观察、研究各种笔筒的装饰手法,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6、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请学生大胆设计一只笔筒,要求尽可能详尽地表现出笔筒的形状、材质和装饰特点。

7、学生在进行笔筒设计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适合制作自己设计的笔筒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张、各种纸盒、铁丝、胶水等(教师)多媒体课件、笔筒实物若干件。教学设计

1、展示并表扬第一课时设计稿完整或者设计有新意的学生作业。

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步骤,探究交流制作笔筒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已有的物体进行改造、添加和装饰;另一种是完全由自己来制作,包括基本形状的设计和各种装饰美化。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笔筒制作的多种方法。

4、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根据设计稿选取身边易找的材料,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只笔筒。

5、学生在制作笔筒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工具材料的安全使用。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笔筒作品,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笔筒、欣赏笔筒、研究笔筒。

8、倒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方法,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在感受倒影之美的基础上,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 的静物画。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倒影的图片,带好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水彩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美术课件。

三、教学设计

1、猜想表演导入。

(1)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谁能只画一遍就能画出两张一样的画?(2)在此基础上,教师表演水粉对印全过程引出学习主题:《倒影》

2、探究不同的倒影。

(1)出示平静的水面、微波的水面和夜色灯光里的水面中的不同倒影,思考:这些倒影有什么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倒影图片资料,比较景物与倒影的异同,发现不同的倒影之美。除了这些图片中的倒影,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用丰富的倒影艺术和即时回忆,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3、尝试倒影表现。

(1)发给每位学生一张作业纸,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自己喜欢的一个事物,并交流一下尝试中发现的心得,总结一下需要避免的问题,如颜色不能调得太稀等。

(2)师生共同小结:确定表现主题;对折绘画纸张;调好所需颜色;先绘画,再对印;合理添加想象。

4、欣赏倒影作品。

(1)欣赏作品《山山水水》(2)童画欣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小结

5、学生创意作品,师巡视指导

6、赏评

9、印印画画

一、教材分析

《印印画画》是选自浙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4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学习用树叶拓印,使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有了第3册的指印画的基础,再与《倒影》、《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印画是美术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在原有的物体外形和特征上进行艺术创造,让学生在印印画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习在树叶上涂色并印画的技能,能巧用树叶纹理,初步对拓印产生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探索利用树叶的形、纹,采用印、画巧妙组合成有趣图形,理解美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巧用材料的乐趣,培养学生喜欢美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不同纸张、颜色浓度不同对精选的树叶正反面拓印,巧妙组合及添画后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七、教学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画笔、放大镜、铅画纸、生宣纸、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代表性的树叶若干、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美术工具材料、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欣赏 认知树叶之美

1、组织教学

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表扬他们课外材料收集认真。

2、导入新课

(1)请一些同学上台介绍自己搜集的落叶。

(2)课件出示有针对性形状的树叶。

学生欣赏实物投影上展示的叶子和课件出示的叶子,并在铅画纸上画出几种自己喜欢树叶简单的图形,写出像什么,或什么形状。

【学生对将要表现的物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出示树叶拼贴画。师: 叶子不但为自然增添了色彩与美丽,释放出新鲜空气,还可以作画呢!

(4)出示拓印树叶的范作。

师:这幅作品与树叶拼贴画制作方法的异同?

【 欣赏、辨别不同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会到美术的表现手段、材料既丰富又多样性。同时了解到学生的知识面。】

3、板书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树叶等材料来

印印画画。

(二)初次尝试,体验树叶拓印技法

1.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叶子正反面的叶脉,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用放大镜来观察,摸一摸叶子正反面有什么感觉,对比不同叶子的叶脉纹理之美。

(3)请学生看书中的拓印步骤图示,你知道了什么? 2.试拓印

(1)对比水粉颜色稠与稀的拓印效果有什么不同?

(2)树叶正反面,也分别在宣纸与铅画纸上拓印,对比拓印出来的叶脉纹路哪面更清晰?

3.交流心得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培养让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事物的方法和能力,相互交流,启发学生借鉴别人成功之处,鼓励大胆创新。为创作树叶拓印作品达到最好的效果作好铺垫。】

(三)激发想象,训练思维拓展

1.欣赏作品

(1)课件出示书上的“瓢虫”和“金鱼”的树叶拓印作品。

(2)学生欣赏,小组讨论出书上的“瓢虫”和“金鱼”的制作方法和说说作品的巧妙构思。

2.方法引导

(1)将树叶转动,看到有什么不同?

(2)把树叶修剪,可以变成你想象的图形!

(3)拓印树叶在纸上后,联想、添加、组合会更有趣。3.演示拓印

说明印树叶拓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叶子上铺纸用手轻磨、卫生等情况传达给学生。

【欣赏讨论,启发构思,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鼓励创新设计,激发想象,拓展思维,解决拓印的难点。教师直观演示,解决学生操作的困难,提高作画成功率。】

(四)学生创作,关注个性辅导

1.小组合作创作

(1)组内的同学互相帮助,调剂收集的叶子,展开想象,在脑中勾画出草图。

(2)根据叶子形状,拓印、添画成一幅有趣的作品。2.巡视辅导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创作,发挥合作的力量,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作业展评,感受成功的喜悦

1.作业展评

(1)黑板贴示“有趣、精美、创新、巧妙”4个作品展示区。让学生上台,自己选择合适的展区贴上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2)师生共同评选出各展区的最佳作品2—3幅。

(3)表扬部分上课积极参与、有作品创新的学生和保持室内整洁的学生。

(4)提问: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说创作心得,成功与失败。【通过展示、介绍、评价、欣赏,指出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六)课后延伸,拓展美术兴趣 1.总结拓展

(1)师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2)课件展示民间的树叶画

(3)拓印的方法还有哪些?上网查资料。

(4)你还会寻找哪些新材料进行大胆的拓印创作?

【领会大自然处处皆美,自然之物的纹理美,同时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10.纸版画人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

2.通过拓印、摹印练习,学习制作人像纸版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3.感悟纸版画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人像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难点:理解并合理进行底板中撕纸人像的拼摆。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或水粉颜料、水粉逼或彩色铅笔等)。(教师)课件、纸版画人像范作若干、画纸、胶水、剪刀、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油墨和滚筒、水粉颜料盒水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一组纸版画人像的作品图片。(2)教师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画吗?(3)揭示课题:《纸版画人像》。2.探究。

(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纸版画人像设计制作要点。(2)围绕纸版画人像底板的设计制作欣赏讨论。(3)围绕摹印和拓印的不同制作方法欣赏讨论。(4)出示课件中的相关制作步骤图,教师示范用颜料拓印的方法制作人像。(5)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纸版画人物的多样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3.创作表现。

(1)作业建议:用摹印或拓印的方法制作 纸版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5.课后拓展:欣赏其他的一些版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

11.民间年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典型的民间年画作品,了解部分民间年画的表现内容,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造型的色彩特点。

2.了解民间年画的制作工艺,对套色水印技法在民间年画中的运用有初步印象,尝试临摹一至两个年画人物形象。

3.通过欣赏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民间年画,并能对民间年画进行简单的评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民间年画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难点:引导学生对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准确的简要评述。课前准备:

(学生)彩笔或颜料、画纸。

(教师)课件、年画范作、绘画材料。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因噩梦致病,每到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心神不宁,寝食不安。有位大臣对他说:“派大将守门,一定能赶走魔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全幅披挂,艺人持锏,一人持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唐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到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计,就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人仿效太宗,将两位将军画于纸或木板上刻印而盛行于世。由于秦琼和尉迟恭二人都是将军,座椅唐朝时的门神多以威武的将军形象出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义的基础上,对他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所以逐渐演变成为年画“门神”。

出示年画《门神》,导入课题:《民间年画》。2.欣赏年画,了解特点。

(1)仔细观察两位门神,他们的表情、动作、服饰有什么特点?可以请一组同学模仿,其他同学描述。

身着盔甲、手握金鞭、双目圆睁。但整体感觉并不凶狠,而是给人可爱、喜庆的感觉。

(2)他们的服饰看上去色彩斑斓,画师究竟用了哪几种颜色?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红、黄、绿、紫、黑。色彩艳丽,对比鲜明。

(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要将这样的年画贴在大门口?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驱魔、辟邪、祈福、保平安。

(4)年画除了表现门神,还有别的内容吗? 出示或分组发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年画图片。提问:这些年画表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和色彩有哪些特点?人们为什么要贴这样的年画?

学生讨论,分组表述。(要点:人物形象、色彩特点、内容寓意。)

教师小结:在这些年画中,人物形象大多比较可爱、喜气、色彩鲜艳明快,通常不会超过五种颜色,内容大多含有喜庆、吉祥、祝福的寓意。所以在民间艺人中流传着年画的三句

要诀: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厌;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

3.探究技法,临摹尝试。

(1)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民间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古代民间年画一般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各自分开。

出示木板年画的制作步骤图,介绍所需工具材料,对各步骤进行简要讲解,示范木板水印技法。

(2)有没有用其他方法制作的年画呢? 如四川绵竹年画分“红货”和“黑货”,红货就是用各种颜色彩绘出来的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如《门神》。黑货就是用烟熏火朱砂拓印的木板年画。天津呢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如《十不闲》。苏州桃花坞年画,兼用着色和彩色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如《花开富贵》。山东杨家埠年画,以木板套色为主,色彩艳丽、醒目,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十子闹春》。

(3)比较用不同技法制作的年画,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4)请学生运用彩绘的方法尝试临摹一个或两个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注意画出人物“俊秀”的样子。(教师可示范画出人物的眼睛或嘴巴等局部。)

4.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年画的题目、人物特点和内容寓意。6.拓展延伸。

(1)我国明清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年画产地,除杨柳青、杨家埠、绵竹、桃花坞外,还有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西新绛等等。通过查找资料欣赏不同地域的年画,尝试比较各地民间年画的异同。

(2)当代机器印刷的商业年画与传统手工制作的民间年画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四、教学反思:

12.闪闪的星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简单的动画玩具。

2.能根据同一制作原理,设计不同创意的玩具,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3.能将美术和科学结合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玩具。

难点:巧妙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玩具。课前准备:

(学生)卡纸或信封、彩色笔、胶水或双面胶、小棒或铅笔。(教师)课件、范作。1.激起导入。

(1)教师出示“闪闪的星星”玩具,并旋转玩具,引起学生兴趣。(2)教师提问:想不想得到这样的玩具?你能尝试动手制作吗?(3)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指导。2.探究新知。

(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是怎样制作出的。(2)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及步骤。

①在一张对折的纸(或信封)上,分别画上星星及光芒。②将小棒或铅笔固定在画纸的中间。③转动小棒,就出现“闪闪的星星”。

(3)师生共同研究制作难点,讨论解决方法。①教师提问:日和是玩具的正面和反面相互呼应。②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好方法。

③师生归纳大小相配、位置对应等正反呼应的方法。(4)教师讲解玩具设计原理:视觉暂留原理。3.创新实践。

(1)教师提问: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你还能怎样设计这种玩具?(2)学生欣赏优秀设计作品,说一说作品创意好在什么地方。(3)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小游戏,打开设计思路。

(4)教师提出学习建议:运用“闪闪的星星”的制作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有创意的玩具。

(5)教师巡视和指导。4.展示评价。

(1)与同伴一块玩玩自己制作的玩具,体验成功的乐趣。(2)学生说一说自己玩具的创意。

16(3)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说说如火如荼解决这些困难。

5.课外拓展。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画制作的方法。(2)学生欣赏手翻动画视频片段。

(3)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探究动画制作方法。

13、美丽的丝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丝巾美的特点,懂得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2.掌握基本的折染纸法,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

3.感受染色“丝”巾之美,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化。

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宣纸或其他吸水性强的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染料、布料

四、教学过程

1.感受丝巾之美。

(1)请一组学生随着音乐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丝巾(或系于颈,或包于头,或披于肩,或缠于腰,或作手提袋)。

(2)提问:喜欢这些丝巾吗?为什么?这些丝巾为什么这么漂亮? 2.欣赏观察,审美体验。

(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丝巾,介绍其特点。(如色彩、图案等。)(2)提问:你了解丝巾吗?学生交流丝巾相关的常识。3.尝试折染法制作“丝”巾。

(1)按照书上的折法练习折染。(可单色,也可双色或多色。)

(2)讨论:还有哪些折法?学生之间相互介绍自己折染“丝”巾的心得。纸的折法

纸的折法有:井字折、米字折、辐射折、自由折、六折法。

(3)小组讨论:除了折染法,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丝”巾?(4)教师演示其他染法:滴色法、泼色法、揉纸法、扎染法等。染纸方法

染纸方法有:蘸染、点染、晕染、井字染、米字染、辐射染、浸染。(5)学生用新的染色方法制作“丝”巾,教师巡视指导。4.学习拓展。

学生用自己染制的“丝”巾装扮自己或同学。5.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伴随音乐,用自己设计的“丝”巾轮流表演。

14.做香囊,迎端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

3.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了解端午节的风俗;选购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观看有关节日庆祝的报道。(教师)图片、课件、端午节过节用品等。教学过程:

1.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春节、中秋、端午、重阳、清明等)教师:我们马上要迎来端午节,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端午。

教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名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2_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屈原的故事)

2.说说端午的习俗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

(1)吃粽子,吃五黄(什么是“五黄”)。

(2)划龙舟(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分组来模拟一下。

(3)佩戴香囊(实物观赏)。闻一闻,欣赏其精美的刺绣工艺。(4)插艾草(图片展示)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古时,五月初五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挂五端,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日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至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欣赏名家表现端午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流芳、彩笔等)。(教师)课件、香囊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观察香囊,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的兴趣。什么叫香囊?

多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囊?

2.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研究制作香囊的方法步骤。问题一:做香囊需要哪些材料?

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 问题三:香囊有什么样的花纹?

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2)讨论做香囊的注意事项。做香囊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

4.把做好的香囊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

四、教学反思:

15.向日葵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特征,提高观察能力。2.抓住向日葵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和情感表达。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和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向日葵,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

难点: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融入情感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录像、范作和图片等。教学过程:

1.猜谜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青青园中葵,日日向阳开。黄黄大花盘,熊熊艳如火。(打一植物)

(2)请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3)教师揭示课题。2.观察特征,引导表演。

(1)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向日葵园,由远及近地观察向日葵的造型。

(2)出示实物照片,分析向日葵的造型的色彩构成。3.佳作欣赏,情感铺垫。

(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

(2)说一说画家笔下的向日葵和现实的向日葵有什么区别?(3)律动游戏:《舞动的向日葵》。

(4)欣赏美术作品—伍必端的《葵花池》,想象画家笔下的向日葵好像正做什么?

(5)欣赏小朋友的作品。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抓住向日葵的特征,画一幅美丽的向日葵作品。(2)创作一幅有关向日葵的想象画。5.评价作品,课外拓展。

(1)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的建议,引导学生从技法、构思、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20(2)教师出示向日葵花语,引导学生像向日葵一样,心中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

四、教学反思:

16.夏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的画面特点,通过多角观察与思考,学会选择合适的内容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的夏天。

2.在对夏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和与同学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创作一幅以表现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3.积极展开对于夏天的美好回忆和自由联想,在感受夏天特点、表现夏天绘画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在缤纷的夏天景象和众多的夏日活动、事件中,选取有趣的题材创作一幅体现夏

天主题的绘画作品。

难点:抓住对夏天景色、活动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天。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体现“夏天“特征的活动图片,准备油画棒、水粉颜料、水彩笔、画纸等常规作画用具。

(教师)课件等。教学过程:

1.总体上叙说“印象夏天”。

(1)你听到了什么?它在那个季节中出现?

(2)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对于夏天的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夏天》

2.多角度探访“视觉夏天”。根据学生对于夏天的总印象表述,引导学生从“炎热夏天”、“干旱夏天”、“风雨夏天”、“舌尖夏天”|“画香夏天”等多个角度分别作探访,引导学生围绕 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夏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在进行探访,感受不同场景下夏天的特征和人们的活动,以此丰富对夏天的视觉感受。

3.名作中欣赏“艺术夏天“

引导学生欣赏孙为民的油画《绿荫》、古元的版画《玉带桥》、博纳尔的.画《花园的休憩》等表现夏天的艺术作品,思考:画面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夏天?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主题、表现细节上感受不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夏天。

4.童话里品味“童趣夏天”

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绘画作品,引导他们边观看边思考:图画突出表现了什么主题?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的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5.创作中表现“心中的夏天“

引导学生抓住夏天的景象和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画画你对夏天的印象。要求学生:在现实基础上可以适当浮章、想象,表现出自己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并注意突出人物活动的主题。

6.赏评中分享“别样夏天“

举办以“夏天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夏天味道的画”,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17.可爱是的猫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猫的生活习性、脸部结构特点及各种动态特征,了解猫的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表现猫的形态及活动场景,培养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猫的动态特征,表现千姿百态的猫。难点:有创意地表现可爱的猫咪。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作业纸(或彩色纸)、彩色笔(或油画棒)、颜料等。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铅画纸、各种彩色纸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1)逐条呈现谜语,学生猜谜语。

谜语:圆圆脸,耳三角,白天无事睡懒觉;长胡须,两边翘,夜行不用灯光照;爱洗脸,爱吃腥,开口总是喵喵叫。

(2)揭示谜底:猫咪。

(3)提问:你觉得猫咪可爱吗?(4)揭示课题:《可爱的猫咪》。2.回忆交流。(1)回忆:你在哪里见到过可爱的猫咪?你觉得猫咪哪些方面很可爱?(形象、毛色、动作、故事等。)

(2)同桌交流后,指名介绍。

(3)欣赏教师收集的可爱的猫咪图片。3.讨论分析。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3)猫的眼睛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

(5)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6)谁知道猫咪还有哪些动作?并学做猫的动作。4.欣赏感悟。

(1)展示潘天寿、黄胄、吴冠中、韩美林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猫的动作、神态以及不同的表现特点。

(2)作品中猫的动态和表现方式各有什么不同?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4)教师在黑板上简要演示猫的头部及各种姿态的变化,引导学生表现猫的不同动态。

(5)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画的猫在干什么?姿态是怎样的? 5.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表现可爱的猫咪。②猫的特征鲜明、姿态生动、动作有趣。

(2)学生课堂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画出不同动态、表情的猫,造型变化夸张,用不同的色彩装饰小猫。)

6.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介绍自己创作的猫咪。

(3)说说喜欢展示板中的哪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7.拓展延伸。(1)欣赏有关猫的动漫形象。你在哪里看到过?知道这些动漫形象叫什么?(2)为自己画的猫咪编一个小故事。

四、教学反思:

18.潺潺的小溪水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小溪的图片,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

2.学习用流畅的线条表现溪水的流动与变化,并体现一定的意境。3.进一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组织线条的方向及疏密变化,合理完成构图。难点:画出小溪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记号笔、画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水笔或记号笔、画纸等。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溪水的视频,导入课题:《潺潺的小溪》。

(2)思考:大自然的景色因水而灵动,你觉得有潺潺的溪流的景色会带给你怎样美好的感受?

2.探究。

(1)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溪水的形态变化。

(2)欣赏二位画家的作品,思考:流动的溪水在画面上起了什么作用?(3)结合课件中《芥子园画谱》中的“平泉画法”,教师示范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溪水的流动与变化。

(3)佳作赏析,提示学生要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来组织先线条的方向、疏密变化。

3.表现。

(1)学习建议:用线描的方式表现流动的溪水。(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评价。

以“潺潺的小溪水”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5.拓展。

欣赏用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小溪。

四、教学反思:

19.我们画我们评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分析介绍自己的画,认识儿童画的表现特点。2.初步了解、认识不同的绘画工具盒材料,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3.培养欣赏能力,技法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发、引导学生儿分析童画的表现特点,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了解不同绘画工

具材料和不同表现形式的创作过程。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的意义和美感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经过了这一学期美术课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很多美术知识和技能,今天我们要把这一学期画过的作品展示,和大家分享你的创意和快乐。

(1)课件展示学生欣赏作品的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

(2)揭题:图片的小朋友在向他的伙伴的画,那你们想不想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呢?今天我们也来说一说自己的画,评一评别人的画。

(教学提示:介绍作品时可以按内容说,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把内容和想法一起说一说,那就更棒了。好要提一个要求:介绍作品时,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其他小朋友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2.欣赏作品,学习方法。

出示第一组六幅美术作品,包括《我的周末》、《快乐的聚会》、《聊天》、《植物种子、《安静的夜晚》和《大猫和小猫》。

(1)哪一张画最吸引你?你最想解读那一张?课件展示作品,一一欣赏。(2)教师范例引导:

①初读作品:观察作品画了些什么,了解作品表面所反映出的东西,如:题目、作者、绘画形式,画的是人、风景还是动物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点选的作品随机解读。如:《快乐的聚会》。

这幅画的作者是一位罗马尼亚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雷扎伊,今年才7岁。画面用热烈而温暖的水粉颜料渲染了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家庭聚会。你们看,老奶奶叼着一根长长的烟斗,微笑的表情和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刻画得非常生动。各个人物在画面上的大小、远近安排,体现了空间感。大家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漂亮的花纹细节让色彩的变化更丰富,明亮艳丽的颜色使画面氛围显得非常快乐、热闹。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好吃的水果和饮料,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个小弟弟早就忍不住偷偷地爬上去尝了一口,为了不让大人们发现,作者特意把他画得特别小,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童趣。窗外星空明亮,好一个温馨而愉快的夜晚啊!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

②再读作品:通过观察作品,回忆、联想生活中自己的体验、经验等,寻找共鸣与差异。

你们有过这样的聚会经历吗?啊!这么多耳朵同学都有过,那一定很有趣吧?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们的聚会是什么样子的?你还没发现小作者所表现饿和你经历过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示: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注意让多数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要用肯定的评价,在他们没有说清楚的地方加以引导和启发。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适时给予心理上的激励。)

③细读品味:观察分析、琢磨作者运用了哪些技巧、技法、材料(纸张、画布、颜料??)。讨论:观察这些画,他们,它们的表现形式一样吗?你能看出这些作品分别用了什么材料来画的,你喜欢选择怎样的画材?为什么?

有没有人知道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画得?对了,他用水粉画的方法。水粉画是一种画起来非常流畅,色彩非常丰富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谁能讲一讲自己曾经画过水粉画的经历?这种表现手法有哪些特点呢?

(教学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讲,鼓励孩子们的创造性讲解,鼓励创新,鼓励求异,鼓励个性。教师展示水粉画的工具材料,并局部示范效果。其他画中也做同样的介绍和展示。)

④精读作品:分析作品为什么要表现这些事物。与生活、时代背景相联系,对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的判断,你自己是赞同还是反对,弄清自己欣赏、赞赏什么?反对、批评什么?

⑤评价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好与坏、成与败、是与非进行评说。小结:提示学生欣赏一幅作品可以从表现形式、构图和色彩等方面去欣赏、评述。

3.实践操作,组内分享。

选取其它作品,让孩子们按照教师教的方法,自由欣赏,将解读童画的体会与同桌(或小组)分享。然后个别学生向全班集中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尽量少干预。教师可做答疑,控制教学的速度、气氛。

第五篇:苏教版二下美术教案

1、各民族朋友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及服饰特点。

2、了解或掌握几个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花纹。

3、用彩笔画一少数民族的形象,培养学生对祖国多民族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少数民族的装饰的描绘,要细致,色彩艳丽 教学具准备:各民族人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根据歌曲的节奏表演各少数民族的舞蹈。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能歌善舞的民族,服饰都非常美丽,吸引着许多画家的深情的画笔。

2、讲述自己表演的舞蹈及民族。欣赏歌曲《56个民族56多花》

3、讲述自己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汉族占多数。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苗族、壮族、彝族、瑶族、傣族、布依族、高山族……

二、讲授新课

1、能够认识几个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的服饰:

新疆维吾尔族的 服饰,藏族的服饰,苗族的服饰,蒙古族的服饰等(出示图片,欣赏图片中各民族的服饰特色)。

2、拼图片,找出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对号入座。

3、欣赏作品,说一说小画家们是怎样来画各族小朋友的

4、从造型、色彩为例分析

以苗族《歌舞》为例,着重分析,把苗族少女能歌善舞的一面表现出来。《歌舞》、造型,选取了苗族姑娘唱歌跳舞时的动作进行刻画,服饰的纹样画得非常密集。色彩,以深色布纹衬托,显得更艳更亮。

三、布置作业

1、临摹一幅少数民族 的人物画。

2、人物的服饰可以自己改色彩。

3、自己设计动作。

四、教者巡回指导

五、整理下课

第二课

各种族朋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无论哪个种族的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

2、了解不同种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图片和大家讨论,了解不同人种的特征 抓住外形特征,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人种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 学生准备: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师出示奥运会的五环标志:这是什么标志?你知道它有什么含义吗?

2、引导学生观察五大洲不同人种的特征,可以从相貌、服装等处进行分析(地球上有50亿人口,除了黄种人外,还有白种人、黑种人及其它有色人种)你知道各种族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吗?

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下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免受紫外线的袭击。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3、游戏:你知道吗?

师来表演不同的“问好”形式?

请学生有肢体语言来表示不同人种的风俗,其它同学猜一猜 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我了解的种族。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 服装打扮 风俗习惯 创作与表现

师生共同欣赏各族人的图片,认一认是哪个种族,哪个国家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推荐图片:《地球上的小人》

学生以“各种族朋友”为题,画人物肖像 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抓住特征 概括特征

夸张特征(注重细节)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老师提示:

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表现时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饰特点。演示区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各种族朋友 相貌 服饰习俗 教学后记:

学生在尝试装扮中思路会更开阔,会有意外的收获。本节课上教师要利用学生集体思考的方式,使他们的思想相互碰撞。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讨论,使课堂变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学生不断尝试,在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画感觉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2、充分提高学生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大胆作画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教学难点:怎样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画感觉。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油画棒、色纸、胶水、牙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检查用具,师生问好,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看录像,找感觉。

在我们小朋友眼里,大自然充满了神奇和美妙。现在让我们手拉手,走进大自然,一起来欣赏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同时体验一下四季所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

2、小组讨论,交流感觉。

讨论:春夏秋冬各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提问:春夏秋冬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带给你什么感觉?

3、启发谈话。

四季是要不断变化的,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这些感觉留住呢? ① 让学生在纸上试画对秋天的感觉。②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投影仪)

4、揭示课题:

感觉在我们心里,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却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形状把它画出来。(板书:画感觉)

三、教授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感觉。

2、生活中有一些人或事有时也会带给我们不好的感觉。① 出示范画(投影仪)秋天的蚊子真是厉害,昨天晚上,老师被蚊子咬了一口,很痒很痒,还鼓起了大包,让我非常难受。奇怪的是,当我把这种痒的感觉画出来以后,我就不觉得那么痒了。

② 分析:鲜艳的色彩,毛糙的线条,张牙舞爪的形状。

3、师生互动活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形状,表达不同的感觉。(多媒体:写字板上操作)

4、游戏:听音乐,画感觉。

① 播放一段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找感觉。② 在纸上画出对音乐的感觉。③ 展示作品,师生点评。(投影仪)师:有没有把轻松欢快的感觉画出来?

5、打开课本,第14课《画感觉》。(投影仪)指导欣赏《温馨》、《烦闷压抑》两幅作品。① 比较两种不同的感觉。哪些事情带给我们温馨的感觉? 什么时候会有烦闷压抑的感觉? ② 比较画面有什么不同。

《温馨》:线条柔和,淡淡的粉红色给我们温馨的感觉。

《烦闷压抑》:四周色彩灰暗,中间色彩强烈,线条缰硬,很压抑。

四、创作练习:

1、交流:记忆中最难忘的一种感觉。

2、大胆地画出自己最想画的一种感觉。

3、画好的小朋友把画拿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看,先让他看了以后说出感觉,再告诉他自己画的是什么感觉。

五、讲评作品(投影仪展示)

1、学生自己讲述。

2、师生点评。教学反思

《画感觉》是一堂用美术来表达抽象感觉的课, 目的是让学生对感觉、知觉的体验和描绘,教师应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用点、线、形、色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本课面向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但在注意力的集中和延续上还不够。教师应多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如何去用点、线、形、色来对感知觉进行描绘。要充分地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生成知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①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②对人类与动物的亲近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与动物之间有趣的经历或想象。教学重点:表现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景。教学难点:

①人与动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及如何在简单的构图中体现两者和谐亲密的关系。②能通过对动物神态的描绘提高表现力。教学准备

师:电影《宠物侦探》片段、CAI•我和动物朋友、剪纸小红马、唐三彩立马 生:彩色水笔、铅画纸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及导入 教师事先将同学的上次作业做简单衬裱,贴于教室显著位置。上课时,教师对每一幅作品均给予充分肯定。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动物的基本画法,知道将简单的椭圆形组合后“就可以画出动物。学生快速勾勒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复习动物方法,提高熟练程度。3 播放电影《宠物侦探》片段,感受人类与动物的亲密关系。观看精彩片段,激发创作欲望。教师向同学点明本课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突出授课重点。学习与创作

师生针对“动物朋友”这一课题展开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心突出明确,紧扣课题名称。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大胆想象。1教学内容之“动物”的学习

①师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拍掌,共同完成“对口令”游戏。教师问前半部分,同学迅速接后半部分,如:

(师)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②师生共同完成“模仿秀”游戏。选出表演的同学上台,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挂图,模仿图中的动物,全班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测是哪种动物。③4~6人分组讨论,向同伴介绍与动物有关的人、事、物。

④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动物”字样,学生观看由基本形演化而出的各种动物造型。用音乐课上的节奏练习做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肢体模仿动物的典型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以上两环节从形声两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信息。用最简单的方法演绎动物的各种姿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想画、要画。2教学内容之“朋友”的学习

①教师点击课件中“朋友”字样,全班同学欣赏一组表现人与动物在一起活动的摄影作品及名家名画。

②利用前面环节在黑板上画好的人物与动物,教师向学生介绍并演示人与动物在一起的两种构图方式:

方式一:画面以人物为主,四周添加动物。方式二:画面以动物为主,背景添画人物。观赏名家名作,提高审美能力。

由大师作品顺利过渡到此知识点的讲解与演示,主要介绍最基本的两种构图方式。

3“动物朋友"的创作

在作业纸正反两面作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面,并用其中一种方式构图,将画面画完整,画出人与动物在一起友好共处的场面。

5青花盘

教学目标: 了解青花瓷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认识几种常见的青花盘纹样 3 学会用毛笔蘸花青表现纹样 教学重点: 学会用青花纹样来表现盘子 用笔简练流畅,画面能适合盘子的圆形

教学用具:花青(可用蓝墨水代替)、笔、水杯、调色盘、宣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举例所见过的陶瓷艺术(介绍中国的陶瓷)2 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洁白的瓷和深沉的青蓝色,对比鲜明而又色调单纯,显得朴素雅致、清新自然

(二)讲授新课 1 学生欣赏范作 中国民间鱼纹盘 中国民间青花盘 外国民间青花盘

引导学生从纹样的外形及内容上体会青花瓷的特点 向学生讲解一些适合纹样的知识,出示一些适合纹样范例 引导学生说说还可以表现什么,找一找生活中所见的(1)外形要求适合于盘形

★如 把鱼纹盘的盘形去掉盘中纹样的形状还是圆形

★外国民间青花盘为了让纹样适合盘子可以用添加纹样的方法使其适合 ★还可以以圆形为构图表现画面,如:中国民间青花盘(2)内容一般以吉祥如意为主,如鱼,年年有余(3)欣赏学生作品,明确自己的要求 2 学生学习绘画方法 讲解绘画方法

(1)设计好图形(可以在宣纸,纸盘或白瓷盘)(2)用毛笔蘸花青或酞青蓝色作画,也可以用蓝墨水 3 学生听清作业要求

布置作业:每位学生绘制一青花盘

(三)巩固练习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教学反思

《青花盘》是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的第5课,本课体现了美术课程浓郁的人文精神,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欣赏,让学生掌握青花盘作品在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共同介入信息的交流,共享人类文化的资源,并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加强对本民族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特点,青花瓷只用一种蓝色绘制,在圆盘内绘制蓝色的适合纹样,力求设计新颖、别致。教学难点是纹样的设计要适合圆形,画面简洁、生动、独特。

6花儿朵朵

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二)学生:

1、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2、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十大名花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2)它的名字是什么?(3)它长得什么样子?(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力求使花这一美术课题与学生的生活的经验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本课以自由介绍、发表看法为主,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和美术作品的“对话”,激活了审美意识与情感,增强了视觉的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出广泛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验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7我爱树木

(一)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 :森林是地球的肺, 树木是空气的清新器,是我们共同的朋友。通过学习,学生们进 一步了解树木的知识和熟悉树木的生长规律,感受到树木对我们的意义和作用。

②操作领域 :观察树木,了解树木的姿态,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来。

③情感领域 :通过交流、观察、欣赏,发现各种树木不同的优美姿态。了解家乡特有的树木 , 了解树木的作用 , 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 让学生了解各种树木的生长规律及它们的优美姿态。画树木的各种表现方怯。

教学难点 : 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树的结构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

a.同学们 , 我们来进行一场 有关树木的知识竞赛吧!分小组进行抢答 , 看哪组同学积分最多 并给予鼓励。通过竞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树木的知识。b.题目如下 : 树干为什么都是圆的 ? 树木 为什么不能剥皮 ? 为什么种树要 在秋天或春天 ? 为什么有些树木 秋天会落叶 ? 松树柏树为什么不 落叶 ? 为什么要保护森林 ? 怎样 才能知道大树的年龄 ? 为什么要 修剪树枝 ? 为什么树木刚长出的 嫩叶是黄绿色的 ? 你知道什么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吗 ? C.我们再来看看各种树木 吧!请学生们欣赏树木的图片 : 红杉树、沙漠中的树、柏树和榕树 等。森林是地球的肺 , 树木是空气 的清新器 , 树木是我们的朋友。通 过欣赏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神 奇 , 激发对树木的热爱。

d.揭示课题 : 我们来学习用 画笔表现一棵树吧!板书课题 : 我爱树木(一)

二、传授

a.你还了解哪些家乡的树 ? 学 生们小组交流。

b.欣赏各种树木的图片 , 让学生们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及姿态 特征 , 观察树叶、树干和树枝的形状。

c.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树木的外形特征 : 树木大多是上细下粗 , 越到上面分枝越多 , 大部分树枝朝上长。树叶的形状也各有 不同 : 有的树叶往上长 , 有的往下长 , 各种树木的外形各有千秋。

d.出示简笔画树和写生的树 , 观察它们的不同 , 引导他们正确的写生概念。e.指导学生们观察校园中的树木 , 讲解写生的方法及步骤 , 让他们欣赏铅笔写生树木的作品 , 尝试学习用线条表现校园中的树木。

三、作业

a.学生们观察校园中的树木 , 尝试用铅笔表现观察到的树木 , 画出它们的 外形特征 , 注意线条的变化。b.教师巡回指导。D、小结

a.作业展评 : 进行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和自我评价 , 注重让学生谈一谈写 生时的体会。

b.今天我们是用铅笔表现树木 ,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也可以表现树木 , 你能想出哪些方法呢 ? 欣赏用各种方法表现的树木 : 彩纸剪贴画、水彩画、水 粉画等。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树木。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树木的知识呢 ? 你还看见过哪些有趣的树木呢 ? 请同学们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 , 下次课上进行交流学习。

我爱树木

(二)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 : 通过本课的欣赏、交流、讨论 , 了解更多的有关树木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②操作领域 :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表现方法 , 并能尝试用新的材料表现立体的树木。

③情感领域 : 通过学习, 让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树木的喜爱之情 , 发现、创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 启发学生了解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方式并引导他们去欣赏、去探究更多的表现方怯。如何用不同材料表现出立生兰玄呆.学习并运用剪、贴、卷、揉、捏等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 材质的选择及树木结构特征的表现 课前准备 : 收集有关树木的资料 , 不同造型树木的图片 , 用泥制作的若干树的作品 ,各种泥塑工具 , 带领学生到陶艺教室上课。教学过程

一、导入

a.全世界森林的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 27% 左右。树木储存淡水 , 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 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

b.作为它的朋友 ,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呢?(生根据所查资料进行介绍)c.揭示课题 , 进行板书 : 上节课 , 大家用画和贴的方法合作了几棵大树 ,今天 , 我们用泥来做树 , 好吗 ?

二、传授

a.请学生们进行玩泥巴的游戏 : 尝试在泥巴上采用各种泥塑方泣做出立体的效果 , 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泣多。

b.交流在泥板上做出立体效果的方法 : 用工具刻、用泥贴、用手捏…… c.出示两幅泥板画 : 一幅是用工具刻的较平面的树;一幅是用各种方怯表现 的较立体的树 , 让学生欣赏并探究两幅作品的区别。有立体感的树是怎样表现 的 ? 你们还有哪些方法 ? d.教师小结并请学生代表在泥板上示范 : 用泥条贴、泥片贴、用手捏、用工具刻画和用手压等方拉做出泥板画 , 让树变得立体些。

e.你们想用这些方怯塑造哪些有趣的树呢 ? 请学生们欣赏树木的图片 , 启发 思维并小组交流讨论树的造型变化。也可以绘制草图并说一说树木有哪些特别 之处 , 争取都能塑造出与众不同的树木。

三、作业

a.每个学生在小组的泥板上共同合作未完成一幅多棵不同造型的树的泥板圆。b.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a.作品展示。b.教师小结 :(a)用泥做泥板画 , 树木变得有立体感。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告用泥做一棵站立的树呢 ?(b)欣赏用泥制作的立体的树 , 思考 : 这样的树还能用其他材料制作吗 ?(c)学生交流并讨论 : 用各种废旧材料也能来表现。(d)请学生们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树木。

8树上树下

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 : 自编或想像一个有趣的发生在树上树下的故事 , 故事中的形 象有动物和人物 , 动物可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泣 , 这样故事会生动有趣。②操作领域 : 启发学生使用各种材料 , 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独立或合作表现树上树下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③情感领域 : 为学生们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 , 体会创编故事的乐趣。教学重点 : 启发学生想像 , 创编有关树上树下的有趣的故事。教学难点 : 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表现创编的故事。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 : 《树上树下》的作品并创编故事。

学生准备 : 多种材料(彩纸、涂色工具、废旧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a.同学们 ,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 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 ? 根据图画创 编一个有关《树上树下》的故事 : 知了在树上叫 , 蚂蚁在树上忙 , 猫看着树上 的小鸟流着口水…-b.揭示课题 : 《树上树下》。今天你们有没有兴趣也来学习创编一个有关树上树下的故事并把它画下来呢 ?

二、新授

a.提问 : 树上有什么 ? 树下有什么 ? 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 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 b.学生们分小组交流、想像。请学生们观看录像 : 动物们:在树林中会发生哪些千奇百怪的事情呢 ? d.你们会把刚才创编的内容 改编得更有趣吗? 学生们再次分小组进行改编故事。

e.欣赏《树上树下》的作品 : 用了哪些材料 ? 用了哪些方法 ? 构图又是怎样的 ? 边欣赏边交流。f.小组商量用什么材料表现创编的故事。

三、作业

a.同学们分小组集体合作表现《树上树下》。b.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组交流

a.作品展示 : 学生们分别交流自己作品的特别之处。b.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你们还能用哪些特殊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创编的故事呢 ? 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9水墨画树

教学目标

①寻找、观察、了解生活中的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用水墨工具表现各种树。

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感受水墨画独特的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树的外形特征,并用水墨来表现。教学难点:侧锋、中锋、干笔皴擦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欣赏的作品,装墨的小碟等,古筝曲、音响器材,实物投影仪等。师生共同准备:收集各种树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墨汁、毛笔、颜料、调色盒、2~3张宣纸,每小组l~2张大宣纸,毛毡或旧报纸。

课前气氛营造:在教室四周布置学生水墨画树的作品,播放古筝曲。教学思路:

一、设疑导入

a.请学生观察一下,今天教室四壁都有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同答)b.请学生说出树有什么用途,并把收集到的各种树的图片资料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二、观赏体验

a.除了地上可以种树,还有哪儿可以种树?(学生思考回答)b.看!老师是这样种树的。

(老师在示范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画树的小窍门,如先从主干或大枝条画起等)c.揭题:《水墨画树》。

d.大家动手来“种”一棵树。(学生第一次作业,让学生体验画树的乐趣)e。学生作业互评。

三、欣赏探讨

a.学生通过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作品,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画树方法。b。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比比哪组“栽种”的树的种类最多、最美。(学生第二次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在一张大宣纸上用水墨画各种树)

四、小结阶段 a.各小组作品展评。

b.教师点评具有代表性的树。

五、课后拓展

收集画家们画树的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交流。

10点、线、面

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让学生在欣赏陶艺作品、绘画作品、服装用品等的图片中感受点、线、面的美。

②操作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用点、线、面等装饰的方法。③情感领域: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在于tL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点、线、面的结合与变化,在此基础上尝试着用手工或绘画设计点、线、面作品。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使用要富有变化,有节奏感,不能单一。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点、线、面做成的纸偶,瑞士画家克利的作品和中国古代陶器艺术图片。

学生准备:水彩笔,橡皮泥,毛线,颜料,彩纸,剪刀,酸奶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a.游戏引入。

今天,老师在美术书上发现了一张藏宝图,你们想看吗?请把书翻到第:10课。那些宝贝就藏在这些图里,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

二、新授

a,欣赏、研究、讨论;宝贝在哪里?(a)引导学生欣赏彩陶、瓷盆,发现点、线、娅;欣赏椅子、橱,发现点、线、面;欣赏包、服装,发现点线面;欣赏建筑、装潢,发现点、线、面。(b)原来,这张藏宝图告诉我们它藏着的三件宝贝是:点、线、面。

教师出示纸偶:点:“我是点,我的特点是活泼、小巧、简洁,我会变成圆形、椭阑形、半圆形、方形。”线:“我是线,我的特点是:f变万化,我电会变,我能变成直线、曲线。”面:“我是面,我的特点是厚实、块面大。”

b.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三件宝贝?它们的构图美在哪里?它们的色彩美在哪里? c.教师示范制作过程。(a)拿出空的酸奶瓶,设计图案。

(b)利用各种材料,运用点、线、面在宅瓶表面进行装饰。(c)欣赏瑞士画家克利的作品以及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作品。

三、学生分小组练习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注意点、线、面的节奏变化;注意点、线、面的色彩变化。

四、小结

(a)作品展示。分小组布置展示台。(b)学生相互参观、评价。(c)教师点评。

从构图、色彩、创意几个方面互评。

五、课后拓展

到操场上、花园里去找一找点、线、面。

11会变的花、树、叶

教学目标

①欣赏各种花、叶、树,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习简单的花卉纹样的装饰方法,了解花卉纹样的买用性和装饰性。

②学会运用点、线、面等元素和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设刮出自己喜欢的花卉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③体验美术设计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艺术的互动中,体验花卉纹样设计活动过程的乐趣。学会运用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来表现花卉纹样。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等元素设计富有特色的花卉图案,注意统一与变化。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①春姑娘托我给小朋友捎来了许多美丽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 ②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信封,看,猜对了吗? ③引导观察、交流:你收到的是一片怎样的树叶?颜色怎样?外形有什么特点?用手摸摸树叶的正面与背面,一片小捌叶给你什么感觉? ④引导学生回忆曾看到过的树叶,说说树叶的作用,并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小树叶。(⑤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也想送一份小礼物给小朋友。(将8片特制的树叶分发给各组)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与春姑娘给的礼物有什么不同?美吗?美在哪里? ⑥揭示课题,如果你有这张特别的树叶想送给谁?

二、欣赏感知,引导想像,表达审美感受: ①引导学生欣赏运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的树叶。

a.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共二组,实物图片与绘制图片各一张,两张为一组。一绢是用“点”装饰的叶子,一组是用“线”装饰的叶子,一组是“点、线、面”结合装饰的叶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观察、比较“树叶”是用什么方法来装饰的?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装饰方法,说说为什么喜欢? b.教师小结归纳装饰的方法:

点:大点、小点、圆点、方点…… 线:直线、曲线、弧线… 面:各种形状的面。

让学生知道在组合、变化过程中还要注意统一,只有这样,叶子才更能吸引大家。②欣赏、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添加等不同方法、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意图。

③游戏:通过“排排坐”的小游戏让学生知道怎样的绘制方法最合适。

将树叶纹样的绘制过程分解打乱,每一小绢一份,让学生通过“排排坐”来确定合适的殴计、绘 制方法。

④出示不同的树叶外形图片讨论交流,你能用什么方法让树叶变得更美? ⑤学生根据自选的树叶外形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三、激励评价: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在小组里简单介绍自己设计的树叶图 案。

②教师选择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设计给大家欣赏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③捌叶纹样的用途很多,可以做书签、花布、饰物,可以收集一些带来与同学交流。

四、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集体动手将学习用品与欣赏图片等分类摆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2来画虫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操作领域: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增强对昆虫的了解。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自编故事,尝试创作连环画。教学难点:欣赏并了解连环画的创作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昆虫图片、动画片、昆虫连环画。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游戏:找虫虫

我们每一组的桌面上都放了很多昆虫的图片,下面全班要来做一个“找虫虫”的游戏。老师说出一种昆虫的名称后,请每组里的小朋友迅速地找出该种昆虫的图片,哪一组找得最快、最正确,将赢得„枚小红星,最后以获小红星最多的一组为胜方,将获得“昆虫小博士”的称号。评价

教师宣布获胜小组并授—弘该组“昆虫小博士”称号,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二、走进昆虫王国

(1)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虫王国,认识昆虫的形状和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学习将昆虫哂出来。教师板书课题: 12来画虫(2)教师简介昆虫。①昆虫的构造。

谈到昆虫,也许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彩色缤纷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蜂,吐丝结茧的蚕宝宝,引吭高歌的知了,争强好斗的蛐蛐,星光闪烁的萤火虫,身手矫健、形似飞机的蜻蜒,憨厚可爱的小瓢虫,举着一对大刀、怒目到睁的螳螂,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蟑螂等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虫才是“昆虫”? 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分类位置,其主要特征如下: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头的上前方有一殉触角,下方是日器l嘴),物部是昆虫身体上紧接在头部后面的一段.借着能伸缩的膜与头部相连。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体节组成。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足,中、后胸通常还各有一对翅。腹部是昆虫身体的最后一大段,它是昆虫消化食物和繁殖后代的中心。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 ⑦介绍史前昆虫——三叶虫。

地球海洋中的第一个生命“王国”三叶虫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此后,三叶虫从极盛的高峰走向衰退。三叶虫在整个古生代3亿多年的漫长地质历程中生生不息,繁衍出了众多的类群和巨大的数量,总计有1500多个属,1万多个种,其中发现于我国的有大约500个属。③最大和最小的昆虫。

从重量来说,世界上最重的昆虫是热带美洲的巨大犀金龟,比一只最大的鹅蛋还大。其重量约100克,相当两个鸡蛋的重量。从体长来说,最长的昆虫是生活在马来半岛的一种竹节虫,比一支铅笔还要长

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昆虫是一种卯蜂,其重量也极其轻微,1000万只才有一个鸡蛋那么重。④能变色的昆虫。⑤群居和独居的昆虫。⑥技能超群的昆虫。

三、课后延伸 准备下次课的学习:

(1)观察一种昆虫的外形,初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2)看一本介绍昆虫的书。

(3)请教身边的人,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13我做的虫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知识,感受昆虫吐界的奇妙。操作领域:指导学生尝试用黏土制作怪虫。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像,设计出怪虫形象。

教学难点:怎样灵活运用改头换面、夸张变形、添加减少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怪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纸箱,黏土做的虫,盒装图形卡片,黏土,科幻片小影碟,怪虫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前初步了解一些怪虫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①教师出示谜语:“小小娃娃兵,四处寻猎物。物虽比己大,团结便解决。” 请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什么昆虫? 学生猜出:蚂蚁。

②小朋友你们猜得很正确,蚂蚁虽然体积很小,但它们能拖动比它身体大许多倍的物体。而且当它们团结起来的时候,能够发挥卅巨大的威力,可以说是“无坚不摧”。

二、摸虫虫

①教师出示四个小纸箱,每个小纸箱中有一个老师用黏土做成的昆虫。②选取一名学生代表上台,闭I眼睛,把手分别伸进四个小纸箱中摸一摸,感觉一下其中哪一个是我们刚才所猜的蚂蚁,为什么呢?(因为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且身形细长,有一对触角,三对足)。③另外三个小纸箱中的昆虫又分别是什么呢?你是如何感觉出来的呢?(分别是蜻蜒、瓢虫、蝴蝶)(学生简介理由)④老师从纸箱中拿出用黏土捏的四只昆虫,给学生欣赏。这些昆虫非常生动、可爱.天家想不想也来动手捏一只昆虫? 教师板书课题

三、拼虫虫

①我们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个小盒子,盒中装有若干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卡片,请你用这些图形拼出一个自己所熟悉的昆虫,比一比,谁拼得最快? ②拼完后,每组成员先互相欣赏作品,再猜一猜别人拼的是什么昆虫?说一说哪些地方拼得像,哪些地方还不太像,需要怎样改进?

四、捏虫虫

①每个小朋友的抽屉里都有一小盆黏土,请你把它拿出来,试着用黏土捏出刚才你所拼出的昆虫。捏的时候注意要抓住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②捏完后,每组先互相欣赏作品,说一说哪些地方捏得像,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再互相交换,修改彼此的作品。

五、科幻电影片段欣赏

①老师这几有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大家想看吗? 教师放科幻电影片断《怪虫大战》。边看边思考,影片中的怪虫分别长的什么模样?(学生观看)②学生观看影片片段后,先小组时论一下:怪虫是什么模样?讨论完毕,再举手发言,各抒已见。

③教师总结:科幻电影中的怪虫既新奇又可爱,设计师们丰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来设计这些怪虫 形象的。

第一种方法:改头换面法。比如在天牛的身上加上蜻蜒的头。教师出示电影中的该种怪虫的图片形象,供学生欣赏。

第二种方法:夸张变形法。比如抓住螳螂有一对前足像大刀的特点,把它进行夸张变形,使其形象更为突出。

教师出示电影中的该种怪虫的图片形象,供学生欣赏。

第三种方法:添加减少法。比如给三叶虫加上一对蝴蝶的翅膀,使其形象变得怪异。

教师出示电影中的该种怪虫的图片形象,供学生欣赏。

14你会设计邮票吗

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了解邮票知识,感受邮票设计的美。

②操作领域: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能用所学到的邮票知识设计出一枚精美的邮票。③情感领域:体会设计的乐趣,培养儿童与社会的沟通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大量欣赏,让儿童了解邮票的作用及构成元素;通过设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造力。

教学难点:设计邮票时的创意表现以及对邮票构成元素的把握。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集邮册,敲印工具.花边剪刀,胶水,设计好的邮票数张,各种形状的作业纸,各种绘画工具(水彩笔、颜料等)。

学生准备:爱好集邮的学生带上邮册、各种绘画工具及一些装饰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a.教师出示一本集邮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 这 么漂亮的邮票我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张呢? b.板书课题:设计邮票。

二、新授

a.谈话:你们知道邮票的作用吗?(邮票是寄信时邮费的凭证,集邮能增 长知识,它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等。)b.欣赏、评论各国的纪念邮票。

三、观察、讨论。

发给每组几枚邮票或邮票图片,仔细观察,欣赏。讨论邮票的共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a)共同点:都有图画、面值、文字、齿孔等。

(b)不同点:邮票大小、外形(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等)、画面内容等不一样。

四、教师范画。

(a)邮票外形:用花边剪刀剪出邮票外圈的齿孔,外形可以有多种变化,还可以设计出特别的外形。

(b)设计画面:出示各种绘画手法的画面(彩笔、水粉、剪贴、撕贴、敲印、吹画等)。

教师可以示范一种学生不常用的绘画手法,如吹画。(c)配上文字:注意文字大小,添上面值。e.欣赏各种邮票作品。

图画的内容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等,题材不限。邮票装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业展评

举办“小小邮票展”。学生把创作好的作品送上来参加展出。a.教师点评:老师选出几张有创意、有特色的邮票点名表扬。b.学生自评: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介绍一F自己的邮票作品。(鼓励学生要有信心)c。学生互评:每个学生发一枚红星。在你喜欢的作品下面贴上,比比谁得到的红星多。

15想想、说说、写写、画画

教学目标

①欣赏古今中外用来记事的画或如画一样的象形文字,感受人类的智慧与历史文明。

②了解、欣赏这种画与文字相结合的简单的记事连环画,并学习用这种方式进行叙事练习,培养想像力与创作表现力。

③能用一种绘画与文字结合起来形式的叙述一件有趣的事情。

教学重点:就自己身边的趣事,说说怎样用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进行叙述,并且将自己的设想用作品呈现出来。

教学难点:文字与画在叙述中的安排与表现。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写给每组学生的信,图夹文的信、日记、故事等作品若= 学生准备:彩笔、蜡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每个小组放上一封写给他们组的信。)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礼物,想知道是 么吗?这件礼物就在你们桌上的工具篮里。找一找,是什么? 你们收到过信吗?打开看看,这封信与你们以前见过的信有什么不声。更喜欢收到哪一种信?生:有图画,漂亮。

师:文字和图画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没有文字的遥远的年代,人 们是用图画来叙事的。(欣赏古代象形文字、我国云南纳西族的文字。)

二、新授

a.欣赏作品,自主探究。

(a)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小朋友用这种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法完成的作品,想不想看看呢?(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拿或者老师给每组发一件图夹文的作品,作品形式要多样,分别是写给小动物的信件、日记、自编故事、叙事诗等。)(b)小组欣赏,讨论。

师:你们小组拿到的作品叙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的哪些地方用了文字,哪些地方用了图画?你喜不喜欢这伴作品?你认为有没有不足的地方?能不能提出改进的意见?(c)小组交换作品欣赏。

总结出用这种文字和图画配合的方法可以很有趣地表现许多的题材。除了看到的这些作品以外还可以叙述自己的心事、悄悄话、问候语、决心书、广告语等。b.想想,说说。

(a)先请一两个学生晓说准备叙述什么内容?想在哪些地方用图画表现,图画准备怎样画,文字怎么安排。

(b)小组、同桌相互说说,或者找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设想。

(c)教师小结:完成好这样的叙述作品,要思考哪些地方便于用画,哪些地方适合用文字叙述。一般形象、动作可以用画,比较复杂的或转折、关联词可以用文字来叙述。

三、学生作业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写写画画。注意图文的合理安排、叙事的多样、内容的有趣等等。

四、展评

(a)如果是写给好朋友的悄悄话就拿给自己的朋友一起分享。如果想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欣赏的就贴到黑板上来。

(b)可以自告奋勇地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读一读,说说你喜欢这件作品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不足,可以怎样改进。如果看到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可以让小作者来解释,或者大家来讨论有没有改进的办法。(c)除了面以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撕贴、剪贴等)一个小小邮票设计展,可以设计成明信片,也可以设计成首日封。

16各式各样的椅子

教学目标

①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②认知目标:了解椅子的造型特征以及椅子的不同功能,学会欣赏椅:产的 形式美并设计出有意思的椅子。

③技能目标: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技法表现椅子。

教学重点:了解椅子的造型特征,设计造型新颖别致的椅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来。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掌握椅子的重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由教师谈话引入课题:椅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你见过多少把椅子?哪一把最有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椅子,了解椅子,看看谁见过的椅子更有趣,更有意思。

b。揭示课题:各式各样的椅子(一)。

二、讲授新课

a.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坐过或见过的椅子,描述:椅子的外形,制作椅子的材料,各种椅子的 用途。

b.学生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的椅子图片和文字资料,说说这些椅子的外形特征和各自不同的功能。

c.学生欣赏书中的椅子,分析讨论:办公、学习、休息、、看电影,椅子的用途不•样,形状也立该不一样,有人认为椅子让人坐得 舒服、稳当、牢固就行了,美不美 并不重要,这种说法正确吗?你的看法呢?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材料画出你见过的有意思的椅子。

四、课堂小结

a.学生自我评价:展示作业,并向同学介绍自己见过的有意思的椅子。b。同学互相评价:看谁画的椅子最有趣。

五、课后拓展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有意思的椅子。

18各式各样的椅子(二)一、二、三、欣赏

1、让学生欣赏图中的椅子: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椅子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a.出示大师设计的椅子图片,让学生说说大师是从哪里得来的灵感,设计这些椅子的? b.小组组讨论:看了大师们设计的椅子会有什么想法?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c.让学生说说设计图的画法:可以用线条来表现 可以用色彩表现,或者两者相结合画出设计图。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为自己或其他人设计一种有趣而又奇特的椅子。

四、课堂小结

a.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椅子:外形、功能、用途。b.同学互评、教师讲评相结合。

第二课时

一、“椅子专卖店”

a.角色分配: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活动中的角色(店员、顾客—)师:小朋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的“椅子专卖店”开张了,我们要请一位经理、几位营业员,谁来当? b.推销、选购椅子:

教师让“经理”组织销售,对前来的五位挑选者要求他们说出挑选的理由。c。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你们在这个“专卖店”选购了这么多形式多样的椅子,它们有的是由小朋友设计制作的,有的是设计师设计制作的。现在“专卖店”里的椅子都买光了,怎么办呢?你们当一回设 计师,设计制作更别致的椅子,把自己制作的椅子放到这个“专卖店”,供大家来选购,好吗? 揭示课题:各式各样的椅子。

二、做椅子 a.设计椅子。

认识椅子:椅子的基本组成部分、椅子的种类、椅子的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你想做怎样的椅子?”(从外形、功能两方面介绍)b.选择材料。

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适当的材料:你设计的椅子用什么材料制作比较合适?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根据材料来进行联想.创作新奇的椅子。c。制作的注意点。

制作的方法:卡接、粘贴、组合。制作的工具:刀、剪,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制作的问题:椅子的重心掌握。d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的办法好多呀!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设计的椅子制作出来,放到椅子专卖店里来,好吗?

202_年二下美术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