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更新观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培训小结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11-58774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0 03:21: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更新观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培训小结

教学名师大讲堂第十二期:更新观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培训小结

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一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象征,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自2005 年以来,我国开始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逐步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并把实现国际互认作为重要目标。这十年历程,不仅使我国成为了《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更重要的是专业认证的先进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工程教育质量却呈现下滑趋势。主要问题是教育基本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标准缺失,质量意识淡漠。

《协议》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教育理念,要求从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从毕业要求到课程体系,再到教学落实、评价与反馈,进行系统设计与实施。培养目标是起点,起着“制导”作用,而且要求专业从面向学科办学(适应精英教育)转向面向社会需求办学(适应大众化教育),依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当然,作为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必须符合教育的基本定位。按照《协议》,两年制专科培养学生解决狭义工程问题的能力,三年制的大专培养学生解决广义工程问题的能力,本科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本科工程教育则提出了如下要求:(1)必须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解决;(2)需求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他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3)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4)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5)问题中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标准和规范中;(6)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7)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从以上7点可以看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强调宽厚的理论基础,强调应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融入社会、融入整体。其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对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内的培养必须落实到第一课堂中,并且也是可以具体落实的。那种觉得创新高不可攀,只是一个“笼统”的口号,或者将其培养简单地寄托于隶属于第二课堂的所谓的“科技活动”都是不对的。由此,可以体现出本科工程教育的规模、难度、复杂度以及创新性。

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整个“培养体系”实现,要将此进行分解,落实到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按照支持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达成的需要,安排理论课程内容,开展理论教学活动,进行理论教学评价,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

我国工程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在方案制定中,根据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要求,突出行业参与,注重实践重视能力的培养,明确培养目标:从面向学科办专业走向面向社会需求办专业;从宏观需求走向具体需求;符合学校的基本定位、体现自身特点,规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称之为“工程师职业的核心素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需要的辅助性知识和能力(称之为“工程师职业的拓展素质”);为适应新的工程环境所应具备的能力(称之为“工程师职业的时代素质”)。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科技创新训练体系、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管理运行机制,彼此互相支撑,构成完整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设置的每一门课程和实践环节都能够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建立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前沿和最新发展以及企业的生产实际引入课程,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持续有效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校内的学习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设计方法、基本加工技能外,应该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和工程项目引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和竞争能力;选择国际认可度高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将认证课程列入教学计划,通过日常教学与集中培训,使学生毕业前获得1~2个资格证书。

高校作为具体实施者,应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政策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1.健全、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2.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3.探索优化班级教学模式,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互补。4.建立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5.研究和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6.研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班级运行机制。

近年来,在李约瑟之谜与钱学森之问的审思下、在现实窘境的胁迫下、在工程教育特点及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下,研究性教学成为了本科工程教育的必然选择。通过蒋宗礼教授的讲述可以看出,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有着一个相似的流程范式。首先,让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发现问题。其次,进行必要的知识传授,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知识基础。然后,设计合理的研究性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各种信息资源的支持下,通过“协作”、“会话”等实现“意义建构”,完成自主研究与创新。随后,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给以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我们需注意注重知识框架的科学构建,化繁为简,融会贯通,;切实执行各个环节,给出明确的判分标准,并且严格按此执行;及时与学生沟通,适时调整内容安排,注重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学促教。

实行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研究性教学的环节众多,很多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或讨论,为避免学生沦陷在各个环节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及时指导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因此,基于上述优势,我们必须科学构建“三位一体”的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体系。

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比较陈旧、课程设置失衡、产学研合作不密切、实践环节薄弱、创新教育不足、道德教育缺失、国际化程度低等内在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质量职责。(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3)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PDCA”循环(戴明环),使教学质量管理形成一个闭合循环。这就要求被认证的专业建立一种持续改进机制,从而实现“3个改进、3个符合”的功能,即: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一个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应该具备“123”特征,即:一个目标、两条主线和三个改进。其中:一个目标是保障质量,两条主线包括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三个改进为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这三个改进,通过外循环、内循环和成果循环等三个循环来实现:通过外循环持续改进培养目标,通过内循环持续改进毕业要求,通过成果循环持续改进教学活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这两条主线,是对其符合度和达成度的评价与改进过程。首先,评价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否与培养目标(内外需要)相符合,如果不符合,就要改进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其次,评价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达成,就要改进教学活动(毕业要求)。教学活动的改进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的学习机会、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改进对毕业要求达成度来说是直接的,但对培养目标达成度来说是间接的。

终上所述,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是培养21 世纪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是高等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题。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关键在于发展优质的高等工程教育,增强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致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其主要途径和方法是重塑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工程实践、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推进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正如蒋宗礼教授所言,“国际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引导教育观念的更新,系统地规划培养方案,每位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置于系统规划的体系中,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自己肩负的任务,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吴玉倩 2018-04-10

第二篇: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了解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

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认为学校学院不仅要把办学的视野放在为考试而准备之上,更要把教育放在爱和责任上,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提升学生的智慧,使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知识,更关注知识的运用,以及知识的创造。提到教育质量的提升,我认为重点还要建设学校的文化,学院的人文精神。一流的学校不是因为有一流的环境设施,而是因为有一流的教师、有一流的文化。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曾经说过,思想自由是大学的基本原则,大学为大,在于有思想自由与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学院文化精神,形成一种精神,一种拒绝平庸,不断超越自我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形成了就会成为一种精神,不断传承。结合到具体,我认为我院应多办人文,性格培养,潜能激发,人生规划启发方面的讲座,这样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也不是说科研方面的讲座没有用,只是接受度有限,效果也有限。

当然除了文化的涵养,还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课程体系、方法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多把理论课和实践课安排在一起,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很多同学都反应,我学院课程安排有问题,实验和课程不同步,这样达不到实验的效果,实验做过了,却没有理论作为依据,很难掌握知识。

我还发现,学校和学院对于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差距,学生干部相对有更多机会接受到更好,更适合,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培养,然而学生干部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普通学生才是塑造一个大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主要对象,以及学校和学院该重点培养的对象。所以我认为加强对普通学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比如从人际沟通,语言表达,团结协作,学习能力等学生干部所必须的素质方面对普通学生也进行一些适当的、切实可行的培养。

还有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大学的这两年,我深刻感受到,身边的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大一部分人只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我认为一个人的心胸和眼界如果都很狭隘的话,对他谈人才培养是徒劳的。学校和学院可以就这方面进行一些合适的引导和教育,建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阔眼界和胸襟。

最后我说关于学校和学院举办活动方面,学校和学院举办活动,我个人认为目的应该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和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那么我觉得学校和学院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像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一样,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得到学生更好的配合,学生才能够更好的从中获益,达到学校和学院最初的目的。如果偏离了这一点,我觉得很多事情都会偏离初衷,用一个不太恰当地比喻就是费力不讨好。当然学生也要摆正态度,明白自己是来大学干什么的。但是对于那些比较迷茫的学生,就是要靠学校和学院更多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引导来帮助他们找到方向,向成才之路迈进的。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通过近期的“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严格自省,查找了自己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找准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明确了整改方向,现自我剖析如下:

一、发现的问题

对照自身,发现在“守纪律”方面做得较好,能时刻把各项党内纪律作为立身之本,对党忠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始终把守纪律作为日常工作之要。严守党章纪律,严守政治纪律,严守群众纪律,严守廉政纪律,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清正廉明。但在“讲规矩”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理论学习不够。对理论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学文件多一些,学原著少一些,用时学得多一些,不用时学得少一些。学习不深,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没有意识到其思想精髓,其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贯彻总书记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如何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上还要下功夫。没有真正让学习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日常工作。

2、业务知识不足。自参加工作几十年来,虽一直不停在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但因工作业务繁忙、思想疲惫松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业务水平还远未达到理想要求,存在静怠主义,需要用时才去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不够。

3、法律素质缺乏。工作中,大多数执行要依靠法律条规来办事,但由于工作性质单

一、覆盖面少,所能接触、运用的法律比较少,平时缺乏对法律法规内涵的深刻理解,有的发条较深,理解比较困难,学习时存在浅尝辄止的心态,遇到实际工作,有时不能准确、灵活的运用法律武器;还因本身性格和善,在面对一些涉及人情的违法、违章的案件中,无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行为准则。

二、问题的根源

一是思想意识松懈。平时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自身党性的锻炼有所懈怠,思想意识缺乏对政治理论学习,抓的不紧。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思考较少,容易受到他人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有较强的私信观念,常以借口来回避党性锻炼机会。

二是服务宗旨意识欠缺。我党的立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自身仅满足于做好眼前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方式注重程序化、机械化,缺少对业务的创新精神。对待群众虽可和颜悦色,但缺少真心实意,有时还会搪塞群众,没有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与过分计较个人得失,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观念,公仆意识淡薄。

三、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锤炼党性。日后工作中,自身需不断学习加强理论只是储备,多翻阅党性建设方向的文件杂志,与同事间加强党性认知交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思想精华实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和分析同步走,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依靠理论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树立牢固意识,全心全意为民。作为一名党员、基层干部,树立起“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的意识,一切工作出发点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充分发挥实际工作联系人民群众重要渠道的作用,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思路上向惠民富民汇集,工作上向为民利民凝聚,作风上向亲民爱民转变,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方针。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基础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树立全局意识,自觉做到讲政治、听招呼、守规矩,令行禁止,言行一致,坚决反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不听、不信、不传小道消息,不乱发议论,不说三道四,不做一切为

党的政治纪律所不容的事,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增强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自觉担负执行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的责任,坚决反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

总之,我将以“守纪律、讲规矩”活动为契机,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篇: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

提高生产调度会议质量和效率

提高生产调度会议质量和效率,势在必行。记得应该是在前几月的生产调度会上,就已经有领导提出“一定要提高会议质量,各部门要对上月的工作进行总结,下月的生产计划,需要协调的事项等作好充分准备”。生产调度会应该是很重要的工作会议,它仅仅次于总经理办公会。

“生产调度会议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如何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是保证会议取得实效的基础。因此,切实改进作风,努力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很有必要。

提高会议质量就要杜绝假话、空话、套话。对于公司来说,会议的大多目的是用来探讨解决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安排部署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会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结果。矿业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围绕主题提高会议质量,形式上的会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细想,我们每名员工日常工作都要参加很多会议,日有班前班后会、月有安全生产工作会,还有各类季度会、全年工作会等等,如果会议不讲质量,就会浪费宝贵的安全生产时间。

提高会议质量,要求会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发言人和主持人会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议题明确。要选择好参会人员,抓住会议中心主题,做到简约务实。要尽量开短会,把落实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会议的中心议题。

提高会议质量,才能提高会议效率。要提高会议效率,会后要讲落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执行力,如果会后不能很好的落实,那也是无效的会议。会议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它的成败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效率、执行效率。无效会议、会议中的无效时间都要不得。高效率的会议,必须有针对性要求和落实效果的跟踪,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会议效率。

第五篇:立足基础更新观念帮助提高

立足基础更新观念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

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总之是学生缺少预习,没有及时的总结,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有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不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进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无理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给予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平方型;B、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这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难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更新观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培训小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