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解决我市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2-1120851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8 23:14: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解决我市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乡镇财政是保证乡镇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构建和谐农村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大多数乡镇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财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乡镇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也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如何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乡镇财政收入的根本好转,是各级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缓慢,财源不足。这是我市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市大多数乡镇都是农业镇,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有的乡镇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招商引资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几乎没有上过工业项目,尚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状态。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税源不足,导致财政增收困难重重。

2.机构臃肿,人员过多。虽然我市乡镇机构经过几次改革,但效果不很理想,机构依然臃肿庞大,人员还没有真正精简下来。乡镇财政工资支出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基本是“保饭吃”的财政,建设性资金廖廖无几。

3.各项检查评比较多,开支费用大。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上级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往往都压到乡镇一级完成,如乡村道路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殡改等各项达标升级任务。这些工作任务都是硬任务,有的甚至“一票否决”,摘“乌纱帽”。这些工作任务,有的有配套资金,有的则没有,乡镇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应付上级的检查,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这些都给乡镇财政带来繁重的负担。

4、各项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中央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广大群众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由于我市大多数乡镇经济比较落后,收入主要来源于三提五统、教育费附加、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税费,中央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以上税费的收取,从而使乡镇收入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如:在税费改革之前,东海岛试验区的硇州镇每年的香蕉特产税达700多万元、徐闻县的曲界镇每年的菠萝特产税也有400——500万元,现在分文不得收,财政相当困难。二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通过集中地方的财力,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各级政府为了确保本级财力,都努力提高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把一些好的企业、大的税种都收了,于是到乡镇一级可收的税就可想而知了。三是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过大。如:近几年来,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支数额大;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都需要财政增加预算支出。

5.举债建设。一方面,举债搞“达标工程”。由于政策原因,有的主管部门脱离农村实际,层层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帐”的办法,开展各项达标活动。如“普九”达标,搞一村一校,一校一楼,一楼一债,造成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大量浪费。另一方面,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乡镇领导为了追求政绩,捞政治资本,大量举债搞建设,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办开发区等等,造成财政不堪重负。

此外,一些乡镇领导生财无道、理财无方,财务制度不健全,漏洞较多,监控不力,开支不规范,这也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

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措施

1.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培植财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治本之策。俗话说,水涨船高。只有经济发展了,税源增加了,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因此,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靠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源,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切实抓好发展这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政收入为重点,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的方针,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要坚持围绕农业上工业的方针,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镇级经济,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2.撤乡并镇并村并校,精兵简政。这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比较有效的办法。一是撤并乡镇。目前,我市乡镇设置个数较多,有的乡镇辖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行政运行成本较高,应将这些乡镇合并,适当减少乡镇数量。二是精简机构,裁减人员。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要求,加大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将职能相近、业务交叉的机构合并,撤销那些可有可无的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分流富余人员。对那些不该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单位尽快“断奶”,引导、鼓励其走以服务搞创收的路子。对那些超编人员、临时人员进行全面的清理清退,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三是并村并校。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着眼于规模适度和便于管理,合并村委会和自然村,使村委会和自然村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上,减少村委会干部职数。同时,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原则,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对小而散的麻雀学校进行撤并,适当减少农村中小学数量,扩大学校规模,集中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超编用人或使用代课教师并占用编制。

3.优化支出结构,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当前,在乡镇财政普遍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1)规范镇财政供应范围。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镇财政供应范围主要满足政府行政开支以及支援农业、科教、文化和计划生育方面的需要,首先要确保干部工资发放,坚决压缩会议,严格控制招待等费用支出。(2)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编制年度预算,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不安排赤字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支出。要依法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3)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对镇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零户统管”,以增强预算的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支出实行一支笔审批,防止多头审批。

4.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一方面,完善和深化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新型县镇公共财政制度。合理界定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与乡镇的事权,合理划分县与乡镇的财权做到事权与财权对称统一。将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建设、殡改等划入县级财政支出范围,将乡镇职能的支出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列入乡镇预算支出,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分配机制,确保基层政权运转的基本财力需要。给予乡镇政府适度合理的财政政策,核定的财政包工基数应相对稳定,可一定三年或五年不变,并适当提高超收分成比例和及时兑现分成,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同时,建立相应的财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把乡镇财源建设工作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财政体制的调整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不断推进乡镇财源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界定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责任,明确转移支付的事项、标准和支付方式,保证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二篇:解决我市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解决我市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乡镇财政是保证乡镇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构建和谐农村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大多数乡镇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财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乡镇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也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如何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乡镇财政收入的根本好转,是各级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缓慢,财源不足。这是我市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市大多数乡镇都是农业镇,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有的乡镇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招商引资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几乎没有上过工业项目,尚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状态。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税源不足,导致财政增收困难重重。

2.机构臃肿,人员过多。虽然我市乡镇机构经过几次改革,但效果不很理想,机构依然臃肿庞大,人员还没有真正精简下来。乡镇财政工资支出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基本是“保饭吃”的财政,建设性资金廖廖无几。

3.各项检查评比较多,开支费用大。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上级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往往都压到乡镇一级完成,如乡村道路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殡改等各项达标升级任务。这些工作任务都是硬任务,有的甚至“一票否决”,摘“乌纱帽”。这些工作任务,有的有配套资金,有的则没有,乡镇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应付上级的检查,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这些都给乡镇财政带来繁重的负担。

4、各项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中央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广大群众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由于我市大多数乡镇经济比较落后,收入主要于三提五统、教育费附加、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税费,中央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以上税费的收取,从而使乡镇收入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如:在税费改革之前,东海岛试验区的硇州镇每年的香蕉特产税达700多万元、徐闻县的曲界镇每年的菠萝特产税也有400——500万元,现在分文不得收,财政相当困难。二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通过集中地方的财力,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各级政府为了确保本级财力,都努力提高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把一些好的企业、大的税种都收了,于是到乡镇一级可收的税就可想而知了。三是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过大。如:近几年来,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支数额大;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都需要财政增加预算支出。

5.举债建设。一方面,举债搞“达标工程”。由于政策原因,有的主管部门脱离农村实际,层层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帐”的办法,开展各项达标活动。如“普九”达标,搞一村一校,一校一楼,一楼一债,造成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大量浪费。另一方面,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乡镇领导为了追求政绩,捞政治资本,大量举债搞建设,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办开发区等等,造成财政不堪重负。

此外,一些乡镇领导生财无道、理财无方,财务制度不健全,漏洞较多,监控不力,开支不规范,这也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

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措施

1.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培植财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治本之策。俗话说,水涨船高。只有经济发展了,税源增加了,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因此,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靠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源,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切实抓好发展这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政收入为重点,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的方针,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要坚持围绕农业上工业的方针,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镇级经济,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2.撤乡并镇并村并校,精兵简政。这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比较有效的办法。一是撤并乡镇。目前,我市乡镇设置个数较多,有的乡镇辖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行政运行成本较高,应将这些乡镇合并,适当减少乡镇数量。二是精简机构,裁减人员。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要求,加大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将职能相近、业务交叉的机构合并,撤销那些可有可无的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分流富余人员。对那些不该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单位尽快“断奶”,引导、鼓励其走以服务搞创收的路子。对那些超编人员、临时人员进行全面的清理清退,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原创材料,尽在知音网。三是并村并校。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着眼于规模适度和便于管理,合并村委会和自然村,使村委会和自然村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上,减少村委会干部职数。同时,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原则,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对小而散的麻雀学校进行撤并,适当减少农村中小学数量,扩大学校规模,集中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超编用人或使用代课教师并占用编制。

3.优化支出结构,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当前,在乡镇财政普遍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1)规范镇财政供应范围。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镇财政供应范围主要满足政府行政开支以及支援农业、科教、文化和计划生育方面的需要,首先要确保干部工资发放,坚决压缩会议,严格控制招待等费用支出。(2)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编制预算,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不安排赤字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支出。要依法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3)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对镇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零户统管”,以增强预算的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支出实行一支笔审批,防止多头审批。

4.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一方面,完善和深化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新型县镇公共财政制度。合理界定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与乡镇的事权,合理划分县与乡镇的财权做到事权与财权对称统一。将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建设、殡改等划入县级财政支出范围,将乡镇职能的支出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列入乡镇预算支出,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分配机制,确保基层政权运转的基本财力需要。给予乡镇政府适度合理的财政政策,核定的财政包工基数应相对稳定,可一定三年或五年不变,并适当提高超收分成比例和及时兑现分成,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同时,建立相应的财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把乡镇财源建设工作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财政体制的调整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不断推进乡镇财源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界定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责任,明确转移支付的事项、标准和支付方式,保证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三篇:乡镇财政困难原因的探讨

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探讨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前线。乡镇财政运转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基层的行政管理水平。当前我国的乡镇财政困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将就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根本上来讲,我国的乡镇财政困难源自乡镇经济的欠发达。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乏力,是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财力就越雄厚,财政状况便运转的越流畅。中国乡镇财政困难最严重的地区是中西部的落后地区,由于没有自己稳定独立的财源,只能等靠要,乡镇财政沦为典型的吃饭财政。具体来讲,乡镇财政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乡镇财权在农业税改革前后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农业税改革之前,乡镇财政有三分之一左右是通过“三提五统”等方式自筹的,另三分之二来自上级财政拨款、税收分成等。农业税改革之后,“三提五统”等并入农业税,乡镇财政的自筹部分逐步减少并取消,现乡镇财政的主要来源是一部分的税收分成和财政转移支付。另,靠近城市的郊区乡镇卖地收入亦占很大一部分。事权方面,乡镇是最基层一级政府,首要的事权就是行政经费,包括乡镇几套班子各部门各所各办公室的运转经费,然后是农村治安维护费用、基层基本建设费、乡镇街道维护费用等。乡镇的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匹配是导致乡镇财政困

难的首要原因。每一级政府都力求财权大事权小,这导致财力越来越集中于上级政府,事权越来越多的摊到基层,作为最基层的乡镇一级,财权太小,要管的事太多,必然导致乡镇财政困难。

二、历史遗留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南模式盛行,一时间各地都在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很多地区不尊重基本经济规律,盲目借款,大干快上,最终企业办成了,工人进来了,产品却销不出去。很快,这批企业改制的改制,破产的破产。初始投资的大量借款沦为乡镇财政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我国的财政体制监管不够完善,这也导致因基层政府公款吃喝等现象所积累的财政债务问题日趋严重。例如,现在几乎每个财政困难的乡镇都欠当地饭店的债务。第三是工资制度、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前,由乡镇财政兜底的一部分未被支付,形成至今乡镇财政的直接负债或者隐形负债。

三、分税制改革的影响

实行分税制之前,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乡镇财政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自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后,中央加大了财政集中度,主体税收上划中央,即大部分税收归中央所有,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在中央加大财政集中度的同时,地方省市县各级亦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财政集中度,办法是尽可能多地从基层财政抽取资金,将入库数量多、增收潜力大的税种全部或高比例地上收。于是,分税制呈现越往下越无税可分的局面。每年乡镇企业税收分成中,中央和地方拿大头,税

收超额的部分,中央、省、市、县各级又要按比例拿走许多,乡镇所剩无几。而在财政转移支付的过程中,每级政府又克扣,最终导致乡镇财力严重不足。分税制改革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财政冲击尤其巨大。

四、取消农业税造成乡镇财源的枯竭

我国自202_年开始农业税改革,202_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这对以农业税费为主要自主财力来源的中部地区乡镇财政影响尤为巨大。以湖南为例。农村税费改革前的202_年,湖南全省乡镇财政系统组织的收入达到62.17亿元,202_年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将之并入农业税,实际减少乡镇收入29.4亿元,202_年降低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202_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乡镇财政自行组织的收入又减少了28.91亿元,当年全省乡镇财政系统组织的收入仅33.87亿元,只及202_年的 54.48%。收入减少,但乡镇政府承担的职能并没有减少,乡镇财政入不敷出,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以上各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当前的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破解这一问题,亦须从各原因入手,如改革财税体制,力促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加大财政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乡镇机构改革等。但最根本一条,是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只有经济基本面好转了,财政困难问题才能得以破解。

第四篇: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五级财政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薄弱环节。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乡镇征收税费及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的职能逐步萎缩,乡镇开支主要依赖于县级补助,加上巨额的债务,乡镇财政运行难度越来越大,问题和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

一、乡镇财政现状

202_年,陕西省商南县乡镇地方财政收入795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34.5%。乡镇累计债务1 742万元,人均负债86元,财政自给率39.7%。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人员工资上划,统一实行银行代发,乡镇财政支出主要表现在公用经费支出上。202_年乡镇财政支出2 003万元,其中公用经费支出464万元。当年县财政对乡镇公用经费补助416万元,剔除专项支出,乡镇在职干部人均公用经费4 500元,最高人均7 500元,最低的人均3 200元。年底仍有部分乡镇经费困难,政权运行难以保障,个别乡镇还形成了新的债务。

据调查,各乡镇202_、202_年公用经费实际支出水平在15-42万元之间,实际支出远远超出县财政对其经费补助数。县财政对乡镇补助的公用经费,80%用于乡镇维持政权运转,20%用于乡镇中心站(所)经常性开支。202_年超支部分多数乡镇主要依靠罚没收入予以弥补。以前主要靠向省、市及县级有关部门争取专款,将专项资金的部分或全部挪作公用经费开支。同时采取挪用干部职工工资补助、三费和清欠农业税收尾欠的办法解决。所属中心站(所)主要通过向县上对口部门争取部分资金和依靠职能收取部分行政事业收费弥补本单位经费开支。

二、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预算管理弱化,财经制度松弛,造成了资金的损失和浪费。一些乡镇预算观念不强,在财政支出上不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节俭办事的原则,资金的调度与使用缺乏预算约束,随意性大,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寅吃卯粮”现象时有发生。

(二)县上财政困难,年初预算标准低,预算难以执行。由于财力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需求,中、省、市都不断出台政策性增支因素,教育、科技、农业、水利、政法、综治、信访、宣传等都要求有法定的增长比例,致使县财政缺口越来越大,很难聚集财力向乡镇倾斜。

(三)乡镇债务沉重,还债挤占当年经费。据统计,商南县16个乡镇外欠显性债务高达647万元,其中因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为465万元,因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袋料香菇等形成的债务为23万元,因经费不足维持政府运转而形成的债务为157万元。之所以债务如此繁多沉重,主要是乡镇在维持“吃饭”的基础上,运转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发展。对农业、水利、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除上级下达项目专项资金来保障外,基本上都是靠向农民集资和负债来支撑。甚至为了保运转、填缺口等,靠借新债来维持,财政窟窿越来越大,陷入旧债未还又借新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农村税费改革后,基本上从制度上堵死了面向农村收费的渠道。“税不够,费来凑”是前几年乡镇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办法。税费改革后国家从政策上、体制上杜绝了向农民收取的各种费用,乡镇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境。而作为一级政府的事权并未减少,乡镇承担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缺乏与责任相对应的财力支持,自身调控能力差,一些没有预算而必须开展的工作就无财力保障。

(五)制度建设滞后。现行管理体制上人、财、物的使用与管理不尽合理,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加剧了乡镇财政困难。而一些干部不顾实际,财务管理制度滞后,支出审批权缺乏监督,相互攀比,助长了“领导消费型”财政现象的蔓延。加上没有建立有效的举债责任追究制度,缺乏严格的监督处罚办法,致使乡镇债台高筑,使经费本不宽裕的乡镇政府雪上加霜。

(六)缺乏稳定财源,收入增长乏力。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后,中、省、市不断把财力向上集中,将收入多、潜力大的税种上收,收入的大头上划,严重制约了基层财力的增长。零散税源征收难度大,增长弹性小,征收成本高,难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上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大,财政收入中收入的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大,缺乏高附加值、高税率产业,收入渠道窄,收入极不稳定。

三、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编制改革,合理制定分类定额标准,增强预算执行的可行性。按照“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办法,向乡镇“输血”,增加乡镇预算经费。预算安排上,综合考虑乡镇政权在运转过程中所需的电费、电话费、打印费、宣传费、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费、差旅费、报刊费等费用,来确定乡镇人均公用经费定额,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并接近乡镇年正常经费实际支出水平,以增强预算执行的可行性,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同时,加快乡镇支出改革步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乡镇财政资金建设的信息网络、大型仪器设备、打印设备、办公用品及车辆等固定资产,实行“一家购置,数家共享,市场运转”的方式,实现乡镇区域内公共设施资源共享,打破部门界线,实现优势互补。

(二)建立严格的公用经费内控制度和完善的管理办法,增强节支意识。制定和完善车辆费、会议费、招待费、电话费、办公费用管理办法,明确财务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公用经费开支实行政务公开,每月或季度在党委会或职工会上予以通报,一次性公用经费支出金额超过1 000元的支出单据一律实行书记、乡(镇)长双签制;支出金额超过3 000元的必须通过党委会议研究,报乡镇纪委备案。推行招待费支出实名制和“廉政灶”;推行车辆租用制;办公费、电话费、电费按预算实行定额个人使用包干制。乡镇年初应根据本乡镇的收入来源和批复预算情况,向县政府上报本的详细财务支出计划,并严格按审批的支出计划执行。每季度县上组织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乡镇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三)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乡镇预算的约束力。遵循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原则,以乡镇为独立的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分设,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乡财县管乡用”可进一步提高县对乡镇转移支付的透明度,有效防止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应上解的各项收入,从根本上规范乡镇财务支出行为,防止转型项资金的截流和挪用,增强非正常开支的约束力,扎住乡镇举债口子,防止乡镇新的债务发生。

(四)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化解债务。积极开展对乡镇债务的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债务规模、结构、范围,准确界定债务性质、分清责任,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并据此建立化解债务的工作方案。建立债务报告制度,定期向人大报告减债工作,并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预算上报一级审批制度,根据资金来源情况控制规模,防止产生新债务;建立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对盲目举债营造政绩工程的视为违纪,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实行减债行政首长负责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将减债纳入政绩考核范围,鼓励积极化解债务。当前,一是由监察、财政、审计部门按债权债务发生时间、形成原因、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准确的审计,建立债务台账,界定债务范畴。二是按照债权的性质分类,制定详细的偿债计划,积极收欠还债,并建立偿债资金。三是实行“两奖两补一罚”制度,鼓励督促乡镇偿还债务。对当年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化解债务计划的乡镇实行奖励和补助,对形成新债务的,按债务责任追究制予以处罚。

(五)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理顺税收征管体制,鼓励乡镇对车辆使用税、非税收入的协查、征管和促收,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以前税费尾欠进行清收。建议车辆使用税按乡镇完成征收数的8%补助征收经费;乡镇组织的非税收入实施部门预算改革后,暂不执行收支脱钩,仍按入库数的60%返还乡镇,用于偿还债务和发展经济;清收以前尾欠按一定比例上解,补充偿债资金,用于化解垫交税费形成的政府债务;对乡镇围绕“茶、药、畜、果、矿产、旅游”六大主导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地方税收每年比上年增加部分,以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形式全额返还乡镇,以增强乡镇财政收入体制调整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单靠财政部门无法完成,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比如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解决行政“链条”延长问题;制止“高消费”,解决资金浪费和紧缺并存的问题;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散、乱、差的问题等,都需要党委、政府下决心综合治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解决。一是建议组织部门改革干部考核、任用机制;二是严格审计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离职审计制度,推行任内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审计结果公示制,建立审计、纪检、监察信息交流制度,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调整的依据,保证乡镇财政收支、平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三是抓好干部监督,促使广大干部自觉执行群众纪律、财经纪律、自觉勤俭节约,自觉为农民增收、财政征收、经济发展做贡献。

(七)加快经济发展,打牢基层财政的基础。要使乡镇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就要完善乡镇政府职能,使乡镇成为一级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政府。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支持和鼓励发展县域经济,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壮大财政实力。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上,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转到为企业提供公平、优良的财税环境上来。优化支持手段,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贴息、担保、参股等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向企业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乡镇要按照“工业强县”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要求,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吸引外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

王晓虎,陕西省商南县财政局局长。

第五篇:浅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重要的作用。乡镇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最基层的一级,是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乡镇财政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财政经济的有效运行,还会影响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基层政权的稳定。本文主要对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镇 财政 对策

在税制改革中,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税收的的控制,乡镇政府作为地方政府只能获一些小额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的负担。乡镇承担的事权项目增加,导致乡镇承担的事权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经济、财力支持,仅靠弱势的乡镇经济,乡镇根本承担不起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显得财权范围过小,而事权范围又过大乡镇事权相对较多,支出责任较重,导致事权与财权不对称。财政支出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财政资金短缺、浪费,使乡镇财政出入出现了缺口。如何解决乡镇财政的收入困难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对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1.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乡镇经济发展较城市缓慢,对财政的贡献率相对也较低。经济的发展无法快速的带动财政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增长较慢。质量不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会使财政不稳定。乡镇中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低,支柱产业比较单一,产业很容易受政策的影响。自然环境、资金、人才、地理及区域经济中心距离的限制,也会使经济发展不均衡。如果乡镇远离中心城区,就很难吸引外来资金,也很难受区域中心辐射带的影响,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很难达到均衡的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对财政有一定的影响力,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可以综合的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致使财政困难的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2.受体制因素的影响

国家税费体制改革实施后,强化了中央控制能力,这种体制的实施使得乡镇

政府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国家把主要税种中的增值税都划入中央,而把一些数额较小、零散或是不稳定、征收成本较高的税种收入留给乡镇政府,这就使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紧张的局面;由于中央政府强化了税费体制控制能力,使得各级政府也纷纷效仿,为了加强自身的收入来源,采取不同的手段对地方财政进行分割,使得乡镇政府成为政府中最薄弱的一方。一些乡镇政府甚至出现依赖于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来供给的现象;分税制改革实施后,税收的系统出现了与地方财政管理不相适应的现象。乡镇财税体制的不配套,对乡镇预算执行造成了很大影响收入任务能否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税、地税部门的配合,而乡镇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协调国税、地税,使得乡镇的财政收入处于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收入的稳定增长。

3.乡镇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从乡镇财政规模和水平来看,多数乡镇是可以保证工资发放或维持政权正常运行。之所以乡镇政府仍然存在着财政困难问题,是由于乡镇政府对财政管理的缺陷、机构膨胀和盲目追求政绩是分不开的。乡镇机构人员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人事管理的不规范,只管人而不了解财政管理,财政管理只对钱的问题进行管制而不了解人事,财政部门和认识部门之间的不了解,使得乡镇财政在人员增减问题上失控;乡镇预算编制并不是很合理,管理上也不是很科学。一些乡镇的年初的预算多数过于形式,有时还会进行财政赤字预算,公费预算也不是很科学,随意性较大。法制观念的缺乏,使乡镇财政不能按照法律的规范进行,一些乡镇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后,先征后返,有时乡镇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挪用公款,甚至用人为的方法来使预算平衡。财政监督力度的不够,致使乡镇政府没有有效的绩效评价体制,资金短缺、浪费现象严重。

二、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1.扩大财政收入范围

乡镇政府应该转变财政收入观念,不仅要重视财政管理,还要注重财政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甚至把财政收入来源置于经济工作的首位;要以市场为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合理的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比较优劣等多渠道的寻找财政来源。此外,还要对现有的财政来源进行改进,并大力开发潜在的财政来源,使财政来源得到综合的开发和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统筹城乡发

展,不仅要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要重视乡镇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形成统一的发展,使乡镇财政得到有效保证。

2.发展特色经济

要调整产业结构,结合乡镇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乡镇政府要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企结合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培养优势企业,使其成为龙头,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范围;乡镇企业作为财政来源的增长点,其前景比较广阔。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工业是解决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要对发展地区特色的工业、投资少、利润可观的新型产业进行扶持,保证税收来源;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动员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并以政策上的支持。此外,还要对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进行调整,对于地区急需发展的第三产业进行重点支持。

3.建立健全的财政体制

建立健全的财政体制已经成为乡镇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乡镇财政工作职能由“征管型”向“服务型”、由“单纯业务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首先要对省以下的财政分配机制进行改革,要合理的确定税收分税制并明确各级财政权力。要对片面的强调中央财政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乡镇财政陷入危机。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责任制度,确定什么事应该由谁来管。完善移交付制度,是乡镇政府直接获得财力得到有效的限制,并根据现实状况制定一种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 以有条件转移支付相结合的新型移交付制度,来控制一些政府的不规范的行为。

随着税费体制改革的实行,乡镇政府的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乡镇财政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国家财政的根基,乡镇财政困难问题已经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乡镇政府要想解决财政困难,仅仅依靠政府进行补助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要想使乡镇财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需要乡镇政府改变传统的观念,发展特色经济,并把经济发展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

解决我市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