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2-844705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3 10:22: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

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

在电视上看过《永远的忠诚》后,眼中浮现了去小岗村的场景。今年有幸,得以实现,甚是高兴。

走进小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听导游说,这条路以前不好走,是小岗村的好书记带领大伙帮助修建的。为修这条路,沈书记可没少跑路。在沈书记的强烈建议下,全国火车停车近一个小时,专为小岗修这条路。终于困扰村里人半辈子的事情,被沈书记解决了。

我们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沈浩生前的生活居室、大包干纪念馆和今日农家等地方。

走进沈浩生前的生活居室,观看了沈书记生前的视频。从中了解了沈浩同志为小岗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以及所收到的成果。沈书记在小岗工作的几年中,兢兢业业,不仅解决了农民之间矛盾的问题、改变了小岗的村容村貌,还大力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美国GLG公司生产基础等。带领整个小岗人一步一步谋发展。那墙壁上所挂着的事迹,是沈书记同小岗人共同努力的证明。看到这里,不乏让我对沈书记这个人肃然起敬。正当小岗的事业蒸蒸日上时,沈书记却不幸走了。沈书记虽走的很急,却也留下了许多。

驱车继续前行,走进大包干纪念馆。一进门,就被墙上那十几个

鲜红的红手印震撼了。这是小岗村村民开始大包干时按下的象征决心的红手印!走过红手印墙,来到中央展厅,看到了当年十八位大包干带头人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看上去,人虽苍老干劲却很十足。小岗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才得以走出艰难的困境。周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人士对大包干的关注和支持。最让我驻足不前的是小岗村的村貌布局图,从图中可以概览小岗村的全局。从图中看到了小岗翻天覆地的具大变化、看到了小岗强劲的发展势头。小岗已不再是以前的小岗,一个小村庄,而是一个小城市。小岗的发展之快,永远离不开一个人——沈浩。沈浩是一个人,却能影响一方人。

走在小岗的土地上,踩着沈书记的足迹,我陷入了深思。为人民服务,不是单单用语言来形容的,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的。脚踏实地,为人民解决小事、急事、难事,才是人民需要的。

人,为什么而活?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去深思。司马迁曾说过:“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第二篇:参观凤阳小岗村有感

参观小岗村有感

3月28日,在董部长的带领下,我们宣传部集体成员来到小岗村学习。

**省**县小岗村,是一个中国既普通又独特的农村,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源头,因为沈浩和大包干为世人熟知。

在沈浩同志的墓碑前,大家首先为他送上一捧鲜花,并在他的深深鞠下三个躬。沈浩同志从**省财政厅来到基层小岗村,告别家乡,告别家人,只身一人,一干便是6年,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勤奋务实,勇于创新,鞠躬尽瘁。最终积劳成疾,倒在工作的第一线,年仅45岁。这一次,小岗村居民的红手印,永远的将他留在了这里,陪伴他心爱的这片土地长眠。他以实际行动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学习。

随后,我们一行人又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个个栩栩如生雕塑,真实地再现了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从怀疑到肯定,从小岗村到全中国的历史进程,使同志们切身感受到,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如今新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的发扬这种精神,攻坚破难,向社会主义更高的方向前进。

沈浩同志走了,当年18位农民大多也走了,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不朽,依然在绽放着光彩。在如今一名名高干落马,一只只老虎被打的时代,反腐倡廉不仅仅需要法制的严厉,也需要加强官员党性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向沈浩、焦裕禄等党员模范。如果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都能俯下身子,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真真切切做好事、做实事,何来贪官污吏?何来腐败贿赂?怎能不提升政府公信力?怎能不增强民众好感度?

作为一名党员,我承诺,我会向沈浩同志学习,向小岗村18位农民学习,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今后以实际行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从思想、工作、作风上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奋工作。

第三篇:赴凤阳小岗村参观考察报告

赴凤阳小岗村参观考察报告

唐智慧(政法管理系13级法律事务一班)

摘 要 本文以202_年12月6日至7日,随思政部老师去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为线索,通过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大包干纪念馆,具体描述了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心得。

关键词: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大包干纪念馆 红手印 改革 正文

202_年12月6日,第一次踏上了小岗村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诞生、孕育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因此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一、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感想

(一)、奉公无私,情系小岗

“两人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是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的前言,也是沈浩同志兢兢业业六年的真实写照。

202_年,当他第一次走进小岗村,就仿佛注定了与这片土地的生死相依,沈浩同志被选派为安徽第一批下派农村干部,赴凤阳县小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间3年。此时的小岗虽然中国农村改革发祥地的名声在外,但是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刚上任的头两个月里,他跑遍了全村108户人家,与每一位村民促膝长谈,谈的话题只有一个小岗只有发展才能富裕。沈浩同志为小岗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小岗修上一条水泥路,这条路并没有采取招标的方式,而是发动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按劳分酬,既省了钱又凝聚了全村人的心。沈浩同志也天天扎在工地里,与村民们一起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没有一丁点儿的官架子,而这条路就是后来的“友谊大道”。通过这件事小岗人的心里有了数,这个书记是真心来为小岗办实事的!

春去秋来,转眼间沈浩的任期满了,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和他的老伙伴们,又聚到了一起,这一次他们的集聚不是为了别的,他们要把沈浩留下。几天后,一张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了省城,请求让沈浩在小岗再干3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红手印更能一个中国农民最质朴的情感呢?组织上征求沈浩的意见,他低头沉默,家有牵挂的老母妻女,然而他还是做出了留下的抉择。98个红手印,牵住了他的心„„

(二)、干事创业,生死相依

在第二个任期内,沈浩凭借着极其敏锐的经济头脑,以及财经专业毕业和省财政厅工作的经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带领小岗村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引进多家大型现代化企业入驻小岗。新小岗,在深化改革展翅高飞,202_年获得“中国十大名村"荣誉称号。202_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是沈浩来到小岗之初的三倍。

202_年秋,眼看着沈浩的第二个任期又快到了,小岗人又坐不住了。沈浩同志这样对满心焦虑的村民们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一辈子留在小岗!”9月24日,小岗村村民又摁下了186个红手印,再次挽留省城来的好书记,这一次的红手印寄托了富裕起来的小岗村人更远大的梦想!

一语成谶,202_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太累了,太累了,他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这一天,小岗村哀云笼罩,小岗人无不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一张“请愿书”默默地在一双又一双手中传递,洒满泪水的纸上,再一次摁下了一个又一个红手印,这一次他们请求将他们的亲人——沈书记永远留在小岗。202_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同志“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是这样写的: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三)、学习榜样,反省自身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习沈浩精神,那么学什么,怎么做,才是真正践行沈浩精神呢?沈浩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村级组织的带头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内涵,那满是红手印的请愿书,代表了群众最高的褒奖,一座座现代化企业坐落小岗,小岗旧貌换新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然而小岗人仍忘不了心心念念的好书记——沈浩,泪水已然不足以寄托对群众贴心人的深深怀念,唯有沿着榜样未竟的事业方向,努力奋斗,才是对榜样最好的致敬。

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准确找准自身定位,努力扎实学好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现今,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早已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学习沈浩精神,就一定要学习沈浩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劳动换来,还是依靠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难的实干精神,绝不浪费父母任何一分血汗钱。六年的时间,沈浩改变的不仅仅是小岗村的经济面貌,改变的还有当地人陈旧的思想,这几年里小岗先后引进了一批现代化模式的大型企业,带动了小岗经济的发展,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所以我们在学习沈浩精神的同时,还要不忘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作为有着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更加要充分发挥好大学的基础作用,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不断锻造自己成为优秀的生力军!

二、大包干纪念馆感想

(一)、敢为天下先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去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这是一首传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的凤阳花鼓词,也是那个年代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凤阳现在是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地方,但凤阳被大家熟知,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出了个皇帝朱元璋;其二是解放前讨饭出了名;其三是包产到户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走进大包干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当年大包干的生死契约,鲜红的十八个红手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年按下这十八个手印的人,是在拿生命做赌注,由于大包干不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邻村的村民疑惑、检举,公社进行批评,勒令合并,还暂扣了分配给小岗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十八位村民担惊受怕。1979年是小岗农村改革最关键、最艰苦的一年,前有多个中央文件明令禁止“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后有春耕农时的不待,滁县地委给大包干报户口,省委批准干三年,才让小岗人悬着的心稍稍放松。

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指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大包干从此有了全国的“户口”。1981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大包干得到了小平同志的肯定,紧接着的1982年1月1日,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从小岗开始,吹绿了整个神州大地!

(二)、与时俱进,不断向前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如今的凤阳花鼓歌早已不是当年的讨饭谣了,而是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曲了。如今的小岗村推动土地流转,并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为契机,正在开启新一轮改革。

首先,明确了小岗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依法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实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用循环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发挥小岗村品牌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小岗村旅游品牌,发展以红色旅游基地和观光生态农庄相结合的旅游业。紧接着,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基础上,小岗村村集体为全村村民统一购买了养老、新型合作医疗;农作物和家庭财产等四项保险,建立起了小岗村教育教学奖励、困难家庭生活保障、创新发展奖励等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小岗村社会保障体系;每年春节期间村里都举办春节联欢会和红歌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利用农家书屋、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等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开展文明户评选;成立锣鼓队、花鼓队等村民文艺队伍,经常组织村民开展集体舞、健身舞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三)、抢抓机遇、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 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充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然后,大量乡镇企业出现,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和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渐开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拥有八亿农村人口,“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发展和僵人民的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将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语 小岗村,一个普通而又非凡的中国农村,普通是因为它只是千万个中国农村中的一个,非凡是因为它用四纸红手印书写了一段传奇。农民的选择,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动力。大包干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明确农民的责、权、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扭转了中国农业徘徊不前的局面。沈浩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年人艰苦奋斗、扎根基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作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行宇.欢迎您来小岗村.中国小岗村,202_-12-16.[2] 张严平、王圣志、周立民.《永远的红手印》.党建.202_(02).[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

第四篇: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

中盐安徽盐化集团组织干部员工

学习沈浩和小岗村精神

6月1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集团总部组织人员到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那种勇于改革创新并对全国农村改革带来深远影响的“小岗村精神”; 学习和弘扬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沈浩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首先参观了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聆听了工作人员对小岗村30多年来创举历程的详细介绍。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鲜红手印,创造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大包干”纪念馆则通过《决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等,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参观完了“大包干”纪念馆,一行人径直来到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陈列室内沈浩同志生前工作、生活的照片以及实物真实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沈浩同志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以说是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短暂的小岗之行,大家感触颇深,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扬“小岗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要把小岗村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积极应对新形势变化,不断探索盐化工企业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机遇;同时,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舍己为公、无私奉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高尚品德。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为集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小岗村

这天,我在小岗村

——202_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升本曹可可 大巴缓缓驶过,马上就要抵达小岗村了,驶过的路很平坦,坐在车里觉得很舒服,很安逸。车内是安静的,不知道大家伙儿是都睡着了,还是依然沉浸在导游之前的一番解说中:“……沈浩在小岗村任职六年,六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使村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而且202_年,小岗村跻身202_“全国十大名村”;202_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而他自己却因积劳成疾,202_年,永远的“留”在了小岗村,享年46岁……”。

不管他人,至少我是醒着的,我的目光被窗外已入冬的枯木和广袤无垠的土地紧紧吸引着,仿佛她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总觉得我一旦撤离了目光就会错过什么似的。吸引我的还有这条平坦舒适的道路,据说以前不是这样的,那时村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是沈书记带领着村民们一起修建的,当时还让全国火车为此停留了四十多分钟。路上的行人很少,过往的车辆也很少,不过这宁静也算是和着我的心境,我感觉的到一个很庄严的时刻就要到来…

车子进了村庄,停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前。从车上下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是冷还是震撼?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当“沈浩同志旧居”那几个大字闯入我眼帘的时候,我的心情不再平静了,不是崇拜,也不是迷恋,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说是偶像,说是榜样,好像也谈不上,就我对他的了解似乎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敢为天下先”的人很多,老子,庄子,盖茨,布斯等等,但这些人都离我太遥远了,都只是简简单单活在书本和电视上,沈浩于我也只是

书本上的一个名字。

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是高中,在语文老师发给我们的作文素材中,当时只知道他是202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对他最深刻的印象也只是那段琅琅上口的颁奖词:“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了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每次读到这段颁奖词,我都会很激动,全身热血沸腾,就像每次听见国歌一样。那时,他是我作文中的常客,我写他纯粹是为了丰富我的作文,今天,我再次展开了纸笔,记下的,是我崇高的敬意。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中,我看见了一双5元钱但却穿了四年的棉鞋,一辆私买公用的小轿车,一扇从不上锁的铁门,因为他说:“铁门不上锁,群众有事可以随时走进我的房间找我”,三份按了鲜红手印的文件,有请愿书,申请书,请求信(以上均为仿件,真件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一份是202_年,他任职三年期满,村民按下红手印,希望他能留在小岗村,带领大家再干三年;一份是第二个三年期满,村民再次按下的挽留沈书记的红手印,可惜这份文件刚刚交到市里,沈浩同志就与世长辞了;村民再次按下红手印,这一次是为了把沈浩的骨灰留下,为了让世世代代的小岗人缅怀他们的“当家人”,为了让沈浩亲眼见证小岗村的变迁。还有那个背面写着“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字样的一直摆在沈浩书桌上的有着女儿可爱笑脸照片的相框,那是他刚到小岗村任职时,远方女儿送他的礼物…看到这些,我对沈浩的感觉好像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他在我眼里不再单纯的只是个名字了,也不仅仅是那个仅出现在书本里很厉害的书记了,他是质朴无私的,他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远在他乡的娇妻幼女高堂……

“……沈浩同志刚到小岗村时,先后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与他们促膝详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沈浩来到小岗村做的第一件大事,他和村民们齐上阵,一起把村里的路修好了,并且节约了20多万元,这车车水泥不仅凝固了路面,也凝聚了小岗人的心,他用省下的钱整修了村容村貌,给每家每户都修葺了门面楼,修复了多年不能用的自来水和广播电视设施,粉刷了友谊大道两旁的围墙,整修了党员活动室,修建了小学操场,让整个村看起来更加有精神,有生命力……”这是导游对沈浩同志的解说。刚进村里时,我对这个村没有太多的感觉,只觉得很安静很整洁,当我看到当年农家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岗村重现,有了比较,才会有了鉴别。再回头,看我一路走过的那段路,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全身发着光的人,不顾满身泥泞,在阳光下,在风雨里,对着同他一起修路的人微笑,用粘满水泥的手握成拳,告诉大家“加油”!

现在我才发现以前的我到底有多愚昧无知,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对于沈浩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沈浩,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从他刚刚到小岗村受到大家的冷漠对待,到后来村里流传“有困难,找沈浩”的话;从有人想把他赶出小岗村到大家三次按手印想把他留下来。这是怎样的转变!到底是什么让村民的态度有了如此大的转变?

是沈浩自己当小工、扛水泥、拌砂浆、用手捧水泥为村庄修路,只为为村庄节省开支;

是沈浩一次次奔波于铁路和交通部门,让火车为一个村庄修公路而停留40多分钟,使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缩短了20多公里;

是沈浩利用市场经济的头脑在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会”,让小岗村90%种植葡萄的农户人均收入增加202_元,面积达600多亩;

是沈浩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以“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使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

是沈浩在村里设立“教育基金”,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优活动;

是沈浩兴建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敬老院、幼儿园;

是沈浩赤脚在大雨中来到住危房的徐庆山家,动员他搬出去直至他安顿好;

是沈浩每年都陪着小岗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过除夕,直到凌晨才回到家;

是沈浩让小岗村跻身202_“全国十大名村”;

是沈浩让小岗村在202_年初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是沈浩……

他把一颗心捧给了别人,却把一抔黄土留给了自己,他是人民的真英雄,他是祖国的好儿女。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好儿子,六年,妻子独守空房,女儿没有父亲陪伴,九十岁老母全靠哥哥尽孝,自古忠孝难两全,他选择了,纵然妻子女儿会怨他…

突然好感激,感激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不然不知道我还要到多少岁才会来到这个村庄,或许一辈子都会与她无缘…等我回到宿舍,一定要把《永远的忠诚》、《第一书记》下载了下来,去经历一遍他经历过的事情,去体味一遍他体味过的人生,纵然汗水泪水浸透衣衫,纵然双手双脚泥泞不堪…

从陈列馆出来,我的心情倒是轻松了不少,沈书记虽然走了,但他永远都活在了小岗人,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中,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身影,他用自身实践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好的中共党员。“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一想到我们是在同一片

天空下对着同样的党旗说着同样的誓言,虽然时间不同,但我仍然觉得自豪与光荣,虽然我是一介女流,但我会以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我们的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大巴缓缓驶出这个村庄,回头看,还是那条安静的的街道,拿出手机,想拍下,但怎么也拍不出令自己满意的那一张,是心境不对?是时辰不对?还是手机档次不够?呵!都只是借口罢了,只是不想打破这里的祥宁。再唯美的照片也无法诠释这个村庄的魅力;再华丽的词藻也无法描绘这个村庄已故人和健在人的精神;再精彩的报告也无法汇总这个村庄那无与伦比的风采……如今的我太过平庸,什么也做不了,除了努力学习,只能对着这个逐渐消失在眼前的村庄道一句:一切安好!

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