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乡愁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备课教师:总计__________课时学生_____________ 课题___乡愁__________课型 新授教学时间: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2、表现乡愁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0、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预习导航:
1、结合诗意解释下列词语
乡愁: 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海峡: 陆地间相对狭窄的海面 一方: 一堆
2、填空
①.本诗选自《白玉·苦瓜》作者是著名诗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②.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③.抒发对故国思念深情的诗句是: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反复诵读课文,回答:(1)诗歌乡愁是通过哪些物体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把它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具体可感对象上,形成诗的意象,从而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
(2)课文内容前后排列的顺序能否调整?说说自己的理由。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级“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的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合合离离,乡愁寄托在船票上;到后来,母亲的一方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浅浅的海峡又把自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一群人的家国之思了
三、课堂导学:
(一)检查预习效果
(二)课堂学习: 1.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2你认为这首写得怎么样?请写出简短的评论?
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3、结合本文说物象与意象的区别?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4诗的最后一节对全诗有怎样的拓展作用?
如果去掉最后一诗节,只能算是一般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最后一诗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成又画龙点睛,乡愁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四、巩固练习
1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欣赏下列诗歌,完成后边各题。
2【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2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最欣赏的句
子:欣赏的理
由:(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我”的心理活
动:“断肠人”的倾
诉:
一、1.坟墓海峡家国之思(意近即可)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
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3、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
2,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3,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 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 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 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4、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5、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
6、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答案
1,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都是“我”的“乡愁”的物化,是离别的见证。3,A
4、A(“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小时候”“等。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在大陆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 5、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长大后”“ 后来呵”“而现在”高潮,诗人集中抒发了他身在宝岛思念大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绪“乡愁”的客观对应物,6、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
从而避免了抽象、枯燥,起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7、这些意象,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情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第二篇:乡愁导学案
语文高效导学案 课题:
1、《乡愁》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检查学生读诗(注意节奏和重音)。
二、探究展示: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
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意在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
6、“乡愁”的含义(练习一/2)
7、以“读__________”(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_____________
。(课外诗词曲均可)”为例造句,请说说余光中《乡愁》让你想起了什么?
8、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三、练习反馈:
天
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2_年第4期,有删改)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分)
《童年》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
事例:
第三篇:《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授课教师:曾芬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会抓住诗歌的去意象赏析诗歌。
3.体会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三、学习角度:语言品味课。
四、主要学习过程 :朗读——品味——迁移。
五、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查资料,了解作者余光中。
2学生朗读诗作,体会作者的感情,划分节奏和重音。3.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4.分四小组朗读,让学生评点。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品味 :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这首诗中却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转化的?
(2).找出《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用“ 美,美在 ”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名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诀别、隔离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②“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③“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⑤“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⑥“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⑦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以及结构相似的小节富有节奏美,这些又都有整齐美。而量词“枚、张、方、湾”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三)、才思大比拼
诗中意象用得很形象很贴切,一定点燃了同学们的写作灵感,你们肯定还有更好的意象来诠释乡愁,请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四)、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席慕容的《乡愁》,说说其异同。(五)、当堂检测
第四篇:《乡愁》导学案
《乡愁》学案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乡愁四韵》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
二、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1、自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把你认为读得好的地方就把语气标注出来,另外标注重音。
4、哪位同学来朗读,老师给配乐。其他同学评点。
5、你认为这首诗怎样读是最好的?再次齐读。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
,夫妻
,母子,家国
.2、第一、三小节的母子之别是否重复了?
3.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4、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1、小知识: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让我们感受到凄凉的秋景和作者心中落寞断肠的情怀。这个意境主要是我们通过这首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向。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向入手。
2、诗人是借助哪些意象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的?
3、这四个人生阶段的不同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4、诗歌的语言言简意赅,这首诗的每一小节都构成了一副简明而生动的画面。请你根据自己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
5、齐读诗歌。小结:这就是余光中,这就是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你感受到了吗?好!就让我们齐读,再一次聆听一下他的心声吧!)
五、丰富联读,读出诗情
“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暮云遮”,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他的另一首诗中也说:“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他还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也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1、补充背景,升华感情。
2、延读诗情,请再写出几句写乡愁的诗句。
3、课外补充:
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①。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②。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断雁:失群孤雁。②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元易代之际。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
六、布置作业。
1、比较席慕容的《乡愁》,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2、欣赏学唱《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酒一样的长江水
血一样的海棠红
醉酒的滋味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滋味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信一样的雪花白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家信的等待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等待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板书设计:
国愁
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
第五篇:九年级 语文 课堂教学导学案
九年级
语文
课堂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一、自主导学
复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重点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归纳人物的个性特征,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重、难点)
3、品味经典,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回顾课文内容,自主完成下列内容:
(一)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
绰起
踉跄
猖蹶
信大义
倾颓
存恤 荷锄
倥偬
松篁
熟谙
纶巾崩殂
愧赧
衷悃
蹉跎
轩昂
荏苒
绾
殆
陟罚臧否
裨补阙漏
猥自枉屈
幡然省悟
当头棒喝
度德量力
夙夜忧叹
写下你认为识记不牢的词语:
(二)回顾文学常识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二项()
A、《武松打虎》——施耐庵、罗贯中——明末清初——《水浒传》
B、《周处》——刘义庆——南朝宋——《世说新语校笺》
C、《隆中对》——司马迁——宋代——《资治通鉴》
D、《出师表》——诸葛亮——晋代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云笺
E、《三顾茅庐》——罗贯中——元末明初——《三国演义》
(三)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篇目
主要人物
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武松打虎》 武松
《隆中对》 诸葛亮
《三顾茅庐》 刘备
《周处》 周处
(四)速读课文《武松打虎》第5自然段。口答下列问题:
1.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具体描写了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名人名言:当你感到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是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躲”“又闪在一边”,这样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武松“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一细节的作用。
4.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了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二、合作探究:
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从以下三个内容中任选一个进行交流:
A、同是打虎,武松、周处、李逵打虎的方式与目的是否相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请说出理由。
B、同一个故事“三顾茅庐”在《隆中对》《三顾茅庐》《出师表》中都有出现,它的作用是否相同?你更欣赏哪篇里的这个故事,请说出理由。
C、请以《隆中对》《三顾茅庐》为例,不同体裁的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上是否相同。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出理由。
三、精讲提升
1、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方法:①直接(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作用: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情节的曲折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
渲染气氛。③
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⑤
奠定情感基调
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四、分层提高
(一)必做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倥偬(kōng)
荷锄(hè)
勒马(lè)
高冈(gǎng)B.踪迹(jì)
惆怅(chóu)
松篁(huáng)
轩昂(xuān)
C.熟谙(ān)
吟咏(yǐn)
云笺(jiān)
苗裔(yī)D.纶巾(lún)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峨冠搏带
邂逅
愕然
逍遥
B.安帮定国
斡旋
乾坤
匡扶 C.民殷国富
凛凛
霏霏
庸懒
D.功盖寰宇
社稷
悒怏
侥幸
3、下列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开张圣听:扩大
存亡之秋:时候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十分遗憾
B、躬耕于南阳:亲自
深入不毛:长庄稼 不以臣卑鄙:品行不端思想败坏
C、或说处杀虎:有人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
凡三往:总共
D、利尽南海:南方近海地方
遂用猖蹶:失败
枉驾顾之:拜访
研读《三顾茅庐》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孔明:“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完成下列内容:
1、刘备三顾茅庐之前为什么要“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2)“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诸葛亮真的不知道有人来访吗?为什么要这样做,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3、《三顾茅庐》与《隆中对》表现的重点有何不同?结合你的阅读与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评价。
(选做题)
链接中考:
弱种子也要发芽
①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⑤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
名人名言: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11)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12)“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这个道理,他懂!
(13)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
2.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考查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⑪
→议种瘪种 →
⑫
→
给儿新生
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考查探究能力)
⑪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⑫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4.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5.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考查就文中的某一内容谈看法)
名人名言: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