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化工公司转化优势实现历史跨越124(精选5篇)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2-262278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05:20: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化工公司转化优势实现历史跨越先进事迹材料

多措并举确保25亿销售目标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突出发展煤化工、加速发展磷化工、适时发展精细化工“的思路,把**集团的资源和实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2030工程(20万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醇、30万吨尿素)”建设和运行管理为中心,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去年完成产值15.94亿元,同比上升64.2%;实现销售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teniu.cc收入15.89亿元,同比上升63.9%。实现利税1.55亿元,同比上升93.47%。其中利润1.12亿元,同比上升77%。

坚持科学论证,确保技术最新。“2030”工程设计突出了技术创新,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压甲醇技术。仅脱碳利用碳丙循环过程中的差压实现能量回收一项,每年可节约电费180万元。尿素工段采用在co2中加h2o2代替常用的加空气的方式保护尿素高压设备内衬,既提高了压缩机打气量和合成转化率,又降低了氨耗;在尿素成品包装前设置多孔板流化床,使产品颗粒均匀、圆润、不结块。在压缩机等大型运转设备上安装振动故障在线监测系统,可有效检测设备运行状况。

坚持科学创新,确保质量最优。公司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原料界区大胆改进配液线破碎机生产厂家提供的设备基础设计,方便了设备安装和检修。造气车间优化了φ3000造气炉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提高了装置自动化水平。施工中注重抓好工程现场质量管理、进场物资的质量控制和设备安装质量,确保了工程质量优良。

坚持科学管理,确保工期最短。“2030”工程狠抓了科学管理和节点控制。为减少雨雪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我们采取了“大雨巧着干,小雨抢着干,天晴加班干,天热躲着干”的措施。施工高峰时期,工地上有近40家施工单位、3000多名施工人员、24台塔吊、56台搅拌机、工程车辆200余台参与工程建设。我们加强了施工管理考核,同时高度重视设备的催提,保证了工程进度,项目仅用一年零18天把国内同类工程中最大的装置建成投产。

坚持科学预算,确保投资最省。“2030工程”实行了招投标制,同时根据预算控制付款进度,有效规避了付款风险,节省了财务费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工程指挥部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避开价格高峰,在春节前顺利完成了主体设备的招标定货,仅设备钢材价差一项就节约近亿元。工程总投资12亿元,比预算节约近20%。

坚持规范监管,确保安全最好。我们坚持“时时谈安全,绷紧安全弦”的方针,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强化现场安全检查,保障施工有序进行。通过规范票证管理,严肃处理事故,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

坚持综合治理,确保环境最美。公司高度重视“三同时”,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我们提出了“六最”、“六新”、“六管理”、“六精心”、“六控制”等制度和要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的代表到现场参观,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装置的新面貌给予了一致好评。在工程建设期间,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同志亲临工地视察,对公司与**集团的成功合作以及工程建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工作热情。

总结“2030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概括起来为六句话:“建成了一项优质工程、完善了一套管理办法、锻炼了一批实用人才、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提升了一个企业形象”。

公司今年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坚持发展不动摇,努力实现“2520目标”(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亿元,重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为0),用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强化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装置的稳定长周期运行

“2030工程”是**公司的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要发扬“2030工程”建设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使整个装置在长期、稳定满负荷条件下生产,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管理秩序。要合理组织、科学调度,尽快实现达产达标。要突出抓好“六管二算一考核”,全面实现整个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要优化工艺控制指标和各项消耗指标,达到或超过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积极应对市场挑战,狠抓产品销售工作

在严峻形势下,强化销售,拓展市场,保持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运行,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的原则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为主线,以产品销售为出发点,以强化网络管理为手段,以落实内部经营责任制为抓手,以保公司正常资金流为前提”来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扎实开展“管理年”活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把2009年定位“管理年”,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司各项管理水平。一是解决好影响生产的瓶颈问题,实现装置的稳定、长周期运行,重点组织好有效益产品的生产。二是严把采购关,优化采购渠道,降低原材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teniu.cc

料采购成本。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风险。三是精细管理,狠抓节能降耗,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公司总体预算指标分解到公司经营层,经营层年薪收入的40%与考核挂钩。各厂、各部门、车间都要分解指标,制定考核办法。五是加强资金链管理,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六是努力降低期间费用,从上到下都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把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teniu.cc安全和环保工作当作公司的第一要务,逐步建立企业危机处理机制

加大安全和环保的管理力度,重点是现场管理和基础管理,牢固树立“不是干部消灭事故,就是事故消灭干部”的思想,时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注重隐患排查和应急预案的完善、落实。发展与环保并不矛盾,公司今年将继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努力改善生产环境,实现清洁文明生产。

坚持发展不动摇,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

一是公司100万吨二甲醚以及68万吨复合肥项目已获批准,年内启动68万吨磷复肥项目的建设。二是着手“**商标”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工作,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创建目标。三是创建学习型企业,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流的人才和职工队伍。四是坚定“百亿**和百年**”的目标不动摇,着力打造**最大的煤化工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公司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teniu.cc

第二篇:惠州一中2014年高考实现历史大跨越

喜报:惠州一中2014年高考实现历史大跨越

[日期:2014-06-25]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2014年高考,我校实现历史大跨越。

一、重点人数首破800大关(包括国际生、港澳台生29人);

二、1人获得文科总分全省第3名(不含加分);

三、5人进入全省总分前50名(不含加分);

四、9人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其中傅浩悦、傅浩怡双胞胎姐妹双双确定被清华大学录取;

五、自主招生取得大突破,6人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

六、囊括全市文理总分第一名;

七、6人次夺得6个单科中5个单科全市第一名;

八、国际化办学取得进一步突破。

●傅浩悦总分678分,惠州市文科总分第一名,全省文科总分第3名。

●夏浩宇总分682分,惠州市理科总分第一名,全省理科总分第49名。

●重点上线人数808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201人,实现历史大跨越;本科上线人数1599人,同样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5人进入全省总分前50名。文科:傅浩悦,678,第3名;傅浩怡,669,第15名;黄晓婷,664,第20名;陈洁樱,662,第26名。理科:夏浩宇,682,第49名。

●市理科总分前10名被我校囊括,市文科总分前10名我校占9人。

●夺得全市5个单科第一名。语文,陈洁樱,139分;文科数学,傅浩悦,138分;英语,李宣锜、黄晓婷,144分;文科综合,傅浩悦,264分;理科综合,邓卓元,285分。

●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线9人。

●自主招生。傅浩悦同学获清华大学自主招生30分加分资格,确定被清华大学录取;傅浩怡同学获清华大学自主招生20分加分资格,确定被清华大学录取;唐家梁同学获北京大学自主招生20分加分资格,并有10分挑选专业加分,确定被北京大学录取。

●国际化办学。21人进入美国常春藤大学等世界名校,其中,黄楚玥同学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刘汉宇同学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录取;梁超同学被英国伯明翰大学录取。

●港澳台生8人被复旦大学等名校录取。

●美术、音乐过重点线14人,1人过清华大学美院录取分数线。

第三篇:实现跨越现代农业

推进高标准农田大建设,实现现代农业大跨越

水是生命之源泉,亦是农业之命脉。南充是一个农业大市,但地处川东北丘陵地区的干旱走廊腹心地带,农田设施欠缺、生产条件落后,“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利用的原则,着力打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配套、与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

兴农田水利,引来清泉润沃野

“自从园区建起了提灌站,农作物灌溉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依靠人力来挑水、浇水了。”在高坪区东观镇邱家树村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负责人走进建在园区旁的电力提灌站,按下一个控制按钮,园区内的喷灌头就源源不断地喷洒出“甘露”。田间地头里,绿油油的菜苗正茁壮成长。

在嘉陵区大通镇三洞碑村,如今已通上了乡村公路,完善了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纵横交错的道路贯穿于田间,为当地的村民出行、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南充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围绕2020年全面小康总体目标,我市修编并完善了《南充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升钟灌区二期、亭子口南充灌区等大中型水利重点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119亿元。同时对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农村水电等民生水利建设,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管理与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新要求。全市力争实现在“十二五”时期,解决农村246.12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使农村饮水问题基本解决。

近年来,南充各县(市、区)分别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目标,整合资金和力量,加快建成集中连片上规模,“水网”、“田网”、“路网”、“林网”配套,功能完善的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片。示范片内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也不断增长。

围绕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积极推进综合示范片建成灌区续建配套和渠道防渗改造,扎实开展塘堰扩挖、沟渠疏浚、田间“最后一公里”渠系疏通三大工程建设,加强灌溉与排水、骨干与田间工程配套,深入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建设。

南部县黑龙观万亩农建示范片坚持“全域规划、统筹治理、四方投入、自主管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转型增收、农村繁荣发展,走出了一条农建区变高产区、变旅游区、变生态区的成功路子。

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8个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南部县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建成高标准农田,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5年,建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再造3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这是南充在2011年编制的宏伟蓝图。近三年,南充的高标准农田已建成53万亩。全市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了优良新品种和地膜栽培、规范化高产栽培、旱地改制、测土配方施肥、地力培肥、病虫综合防治等实用新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南充还创建了多种机制,激发了建设活力。

水泥路四通八达,人行道阡陌纵横,走几十米就可见太阳能灭虫灯,走几百米就可见一处蓄水池,这是西充县义兴镇万亩有机供港农业农民产业园内随处可见的情景。在观凤乡桥楼子村,所有的水田已经平整,种上了秋季作物。数名工人在田间修护十字网格护坡,河道顺流而下。

“这是万亩粮油高产创建农民产业园,引进的四川省航粒香米业有限公司将在这里实现稻谷的育苗、栽种、管理、收割全程机械化。”西充县农牧业局园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除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增加外,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发展支柱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以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推进了项目治理区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转变,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的形成。

近三年,全市建立万亩优质粮油示范片15个,面积16.8万亩;万亩蔬菜高产示范片10个,面积11.5万亩;万亩水果高产示范片25个,面积35万亩。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便于土地规模流转,在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西充县桥楼子的村民何正雄将自家的近3亩水田租给了航粒香米业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按250公斤稻谷的国家保护收购价结算水田的租金。”同时,他如今在公司打工,每天能挣60元至100元。“比我在外打工的儿子强。”何正雄说。

“土地流转后,我们首先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土地流转后,农民有多项选择,除了像何正雄这样的,还有从公司返包几亩或者十几亩土地,自己经营的。

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全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又大大提高了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条件也大为改善。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田(土)型调整,在农田调型后再配套建设蓄水池、机耕路、田间生产便道、山平塘、拦河堰、排灌渠、提灌站等工程设施和开展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措施,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和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农田面貌大为改观。西充县观凤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稻田可全面实行机耕、机播、机收。

创新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机制创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灵魂所在。南充创新竞争立项机制,通过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各县(市、区)推进农建综合示范片建设的积极性,各地集中要素资源,集中打造出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全市迅速形成了“9+2”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新格局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农民也从中大为受益,这正是因为南充不断创新、探索农民参与农建的系列机制,真正让农民成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管理、受益的主体。南部县整合投入小农水、土地整理、农村安全饮水、扶贫连片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该县黑龙观万亩农建示范片成立了2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健全了“支部+协会+会员”的工程管理模式,创建了“支部引导、群众参与、用水付费、保本微利、节余分红”管护机制,做到了农建工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永续利用”。

西充县引进的百科公司,从2011年3月起,为充分发挥市场开发和产品品牌优势,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创新“企业统一租赁建园,专合统一组织生产,专合返租土地经营,企业二次返利于民”的“两统两返”机制,真正实现了“带动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两个带动”目的。目前,该园区已有4个专业合作社,237户参与返租土地经营,户均年收入可达2.5万元。该县义兴镇吉家店村何瑜松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他从百科有机供港蔬菜农民产业示范园租地15亩,种植公司提供的韩国红萝卜,依照公司的有机化管理,实现了年收入8万元。

此外,按照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偿自愿的原则,采取自主转包、租赁承包“四荒”拍卖入股经营等方式,西充、高坪促进了11.8万亩土地流转,新建各类专合组织39个,有效带动农民发展粮经产业。

“义兴万亩有机供港农业农民产业园、观凤万亩粮油高产创建农民产业园、凤鸣万亩有机循环农民产业园、常林万亩有机特色农业农民产业园这4个产业园建设面积现已突破4万亩。”据西充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建设围绕“一线引领、两翼齐飞、三片共促”的发展布局,重点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田地相对成片、群众积极性高的粮油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区。

西充县在项目区还布建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18个,配套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5处,组建沼气专业合作社负责为种植基地提供肥力,做到资源循环利用互促产业发展;在园区推行测土配方施肥、轮作换茬、秸秆还田等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保持耕地高产能,使工程发挥长效作用。

南充市在注重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加强了基地建设。以国家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口粮田建设、农资综合补贴等项目为主,整合小农水项目、产业扶贫项目、金土地项目等,顺庆区在搬罾建设了万亩现代设施蔬菜农民产业园和农业博览园,在金台建设了万亩标准化葡萄园;高坪区在东观、马家建设了万亩现代蔬菜农民产业园,在青居、阙家等地建设了万亩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嘉陵在大通建设了万亩柑桔产业基地;西充县在青狮、观凤乡建设了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这些基地既是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对农民的增收起也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的维护,也非常重要。南充市通过改革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实行“三民三自”,即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受益。鼓励农民自力更生,办好、管理好自己受益的事。对农民直接受益的村组机耕路、人行路、蓄水池等农田水利等设施,提倡“村民自治、一事一议”,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新机制。

第四篇:突出主导地位 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突出主导地位

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孟君

近年来,我县始终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要求,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县内各种发展思路向工业聚焦,各项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各方工作力量向工业靠拢,各种要素资源向工业汇集,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近期,我对平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做了专题调研,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路和措施,同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平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工业总量较快增长。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3.4亿元,同比增长21.9%,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幅21%;完成工业增加值51.3亿元,同比增长17%,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幅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2亿元,同比增长21.7%,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幅22%;实现利税19.5亿元,同比增长30.5%,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幅19%;实现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30.3%,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幅18%。

(二)企业规模迅速膨胀。2005年,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仅有6户;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26户以上,合计实现产值74.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4%。利税过千万的企业20家,合计实现利税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0.7%。

(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五年来,累计完成规模以上技改投资82.3亿元,共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187个,总投资达65.4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2个。2010年,全县共建设工业项目65个,过亿元的9个,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30%,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成功招引了中联水泥、山东黄金、北新建材、汇源果汁、福田雷沃五家上市公司在我县投资建厂。

(四)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5家;累计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山东省名牌6个。2010年,由我县起草的《纱线针织劳保手套标准》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联盟标准,填补了国内纱线针织劳保手套标准的空白;制定了《果蔬罐头联盟标准》,有效促进了罐头产业的规范提升。

(五)节能任务全面完成。2010年,我县万元GDP能耗为0.73吨标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97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12.5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下降23.7%、31.2%、33.7%,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任务目标。我县4户重点用能企业2005-2009年已完成节能量3.8万吨标煤,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2.29万吨标煤的节能量任务。

二、平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项目化带动。招引建设项目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我县连续将08年、09年、10年定位为“大项目建设年”,“大项目推进年”和“重点项目建设攻坚年”。五年来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243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个。在近几年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立足资源优势,招引产业链项目。平邑县是一个资源大县、果蔬大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果蔬种植历史悠久,开发潜力巨大。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依托这些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批资源开发加工型项目落地我县。2008年,我县与北京汇源集团签约。依托我县42万亩果品基地和37万亩金银花基地,主要生产果蔬汁饮料、矿泉水、水果罐头、金银花饮料等系列产品。去年4月,投资3亿元的一期工程投产。今年6月,投资4亿元的二期工程投产。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我县果品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平邑境内拥有丰富的水泥产品的原材料储备,石灰石出露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储量近100亿吨,而且多为整体性矿床,便于开采和矿石外运,发展水泥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2009年,经过积极争取和深入接触,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县签约,投资7亿元建设一条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目前,项目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中,这一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年产熟料越150万吨、全年产水泥24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我县石膏资源丰富,已探明石膏储量为27亿吨。在石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缺少大项目的支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去年,我县与亚洲最大的石膏板企业集团北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投资6000万元在我县投资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平邑北新建材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已投产运营。二是立足产业基础,寻求合作方加盟。经过近几年的培植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成长性的骨干企业群体,这部分企业不仅成为我县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同时也在国内外同行业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这部分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我县一直鼓励和支持县内骨干企业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战略联盟,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其中:临工桥箱与福田雷沃、浙江万里扬实施战略合作,变速箱年产量提高到80万台,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桥箱生产企业; 2009年,我县将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70%的股权转让给了山东黄金集团,成立山东

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天宝化工有限公司继2008年与长沙矿冶研究院、临沂古城实现战略合作后,去年又与世界第二大火炸药公司西班牙马克西姆公司实现合作,将建成全省最大的民爆生产企业。三是立足长远发展,建设高科技项目。高新项目决胜未来,要想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拔得头筹,必须把高新项目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县在工业项目建设和布局上,一直以抢占技术研发制高点为方向,把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作为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2009年,台湾客商投资的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临沂巨皇科技公司落户我县。该项目的建设,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并依托巨皇太阳能公司建立了“临沂市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发太阳能光伏电站、照明灯具和移动空调等系列产品。去年6月份,该公司总投资6亿元的20兆瓦光伏跟踪电站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奠基,这是国内首家单一采用双轴跟踪的兆瓦级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高精度光伏跟踪电站。该项目填补了我市太阳能光伏跟踪发电的空白,是国家、省重点调度关注的高新技术项目,对于推广利用新能源、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区域化布局。调整区域结构,大力发展块状经济,是推动工业布局从遍地开花向集约化、集群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早在“十一五”初期,我县就从平邑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经济开发区、国际石材城、地方罐头城、石膏工业带“一区两城一带”的工业总体规划布局。几年来,我县一直按照布局合理、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创新机制,完善配套,不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提升产业聚集效应和承载辐射能力。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审核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共辖13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我县工业大项目大多集中于此,现已落户

项目116个,年实现产值46.4亿元,是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国际石材城,位于县城西部,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各类石材开采加工企业107家,年实现产值20个亿。石材城的规划建设,有效引导了县城分散石材企业的整合,是全国最大的石材加工贸易区之一;地方罐头城,位于我县地方镇驻地以西,占地3.5平方公里,果蔬罐头加工及配套企业发展到100余家,年可加工果蔬5亿公斤,罐头年产量达50万吨,占全国罐头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加工基地;石膏工业带,纵跨保太、卞桥、资邱、柏林四个乡镇,覆盖面积120平方公里,共集聚规模以上石膏开采加工企业48家,年可实现产值30多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天然石膏加工集散地。

(三)坚持集群化扩张。我县一直把加快推进罐头、石膏、石材、手套、金银花五大特色产业集群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为每个产业制定出台了加快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重点工作,明确指出了各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具体措施和重点工作。经过这几年的集中推进,五大产业集群已进入了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2010年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4亿元、利税8.5亿元、利润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3%、35%、34%和36%。

罐头产业:是我县五大产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产业。现已形成以我县地方镇镇驻地为中心,周边辐射36个行政村的产业聚集区。为推进罐头产业的集聚发展,我县在地方镇驻地规划建设了集加工、展销、质检、仓储、物流、供热、污水处理等于一体的“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目前,罐头城内共有以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奇伟食品公司为龙头的果蔬罐头加工及各类配套企业百余家,罐头年产量达40万吨,占全国罐头生产总量的24%。地方镇先后获得“中国罐头第一镇”、“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山东省特色产业

镇”等荣誉称号。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 “中国罐头企业十强”、“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奇伟公司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荣誉称号。

石膏产业:全县已探明石膏储量为27亿吨,现有石膏矿山和石膏加工业企业73家,其中石膏矿山开采企业9家,年开采能力200万吨;石膏粉加工企业47家,年生产能力150万吨;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15家,年生产能力2亿平方米;石膏砌块企业2家,年生产能力20万平方米;石膏产业从业人员4万多人。石膏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县北部的保太、卞桥、资邱、柏林四个乡镇,已初步形成了沿汶泗路的带状石膏产业走廊。

石材产业:平邑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石材之乡”,全县已探明的花岗石储量约23亿立方米,分为六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拥有花岗石矿山73处,年开采能力20万立方米;石材经营加工企业350余家,年可加工销售石材2300万平方米,产品远销美、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达5万人。规划建设的中国国际石材城,是全国三大石材集散地之一和江北最大的经营进口石材基地。

手套产业:平邑县棉纺手套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仲村镇共有梳棉加工企业12家,合线加工企业12家,手套加工企业500余家,各种手套机1.6万台,年产手套18亿副。以棉纺手套加工业为主,合线加工、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配套产业为辅的特色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并成为我国最大的劳保手套加工集散基地之一。用地1000亩的“中国(仲村)棉纺手套城”已开工建设,年内可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入园厂家将达到30家。

金银花产业:平邑县是全国金银花原产地和主产区,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人工栽培金银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县金银花种植面积40余万亩,年产500余万公斤,产量占全国的60%

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70%,现有加工企业35家。投资7500万元金银花物流港一期工程已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物流贸易中心。

(四)坚持多元化融资。融资难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多年来,我县一直在解决工业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问题中采取了多项措施,努力探索工业企业融资多元化的渠道。一是争取政策资金。扩大内需以来,中央连续启动了数轮投资计划。我县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对上级投资政策的研究,把握好国家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做好工业项目的包装和上报,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二是完善融资体系。由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建立“企业过桥还贷基金”,为企业无偿提供紧急短期垫资服务,帮助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按时还贷。现已累计为企业办理过桥还贷基金1.4亿元。建立了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抵押物实行一次评估登记,二年内循环使用机制,解决了企业贷款抵押品有效期与企业资金使用周期不匹配问题。由县财政出资一亿元建立了财源担保公司,现已累计担保5000余万元;引进了临沂亿盛担保公司在我县设立了分支机构,现已担保1.2亿元。三是促进银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定期召开由各经济主管部门、各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参加的银政企座谈会,通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金融运行情况及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银行的信贷投放计划,明确银企合作意向。2010年,通过银企合作落实贷款7亿余元。四是鼓励贷款投放。制定了鼓励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的考核机制,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全县经济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同时,配合帮助金融机构清收和处置不良,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增加金融机构的放贷信心。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9亿元,比年初增加15.4亿元,其中工业企业新增贷款达13亿元。五是壮大金融主体。以建设服务全县,辐射周

边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快金融主体建设,积极引进金融企业在平邑设立分支机构。2010年11月10日,临沂市第一个由县区引进的外地股份制商业银行—莱商银行临沂平邑支行在我县正式成立,冠鲁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这两家金融机构的成立,为我县的企业融资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平台。

三、下一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培植、骨干企业扩张、产业集群壮大、传统产业提升”四大工程的战略部署,立足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际,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要把实施好“三四五”工业提升工程做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培育壮大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机械、化工、造纸、黄金等四大优势产业,规范提升罐头、石膏、石材、手套、金银花等五大特色产业。

(一)培植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依托市政府在我县巨皇太阳能公司建立的“临沂市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发太阳能光伏电站、照明灯具和移动空调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伸光伏产业链条。中药材产业:发挥我县金银花之乡的资源优势,以九间棚农业科技示范园、岐黄金银花制药、阿蔓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制药集团联合,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使金银花中药材达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新材料产业:抓住国家推广发展环保新材料的机遇,以平邑北新建材、金信建材、拜尔建材为依托,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线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建设以脱硫石膏生产高档纸面石膏板、高强度石膏粉为主,延伸至新型PVC贴面板、页岩砖、轻钢龙骨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基地。

(二)做优做强传统产业。机械产业:以临工汽车桥箱有限公司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技术装备投入,信息化技术开发新产品,向成型设备生产过渡。依托北汽福田、雷沃重工搞好产品配套开发,重点开发生产轻型汽车系列变速箱、系列装载机变速箱和成型工程机械,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变速箱、农业收获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化工产业:以天宝化工有限公司为重点,发挥行业市场专卖和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的优势,开发高精度延期雷管、系列专用炸药等新产品。加强与西班牙马克西姆集团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设电雷管生产线、非电雷管生产线、水胶炸药生产线、混装车基地。造纸产业:依托金太阳、汇丰、威凯瑞等龙头企业,带动造纸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重点发展中高档铜版纸、铜版卡、无碳纸,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强行业竞争力。黄金产业:以归来庄矿业为重点,在巩固黄金规模生产的同时,继续勘探寻找新矿源,扩大生产规模。以归来庄矿业现有金外产业为依托,形成以黄金采选为主,多业并举的大型产业集团。

(三)规范提升特色产业。罐头产业:以康发、奇伟、环球等十大重点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安全、保健、功能产品,着力打造高科技、名品牌罐头(食品)生产基地,提升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的知名度。石膏产业:充分发挥北新建材、金信建材、万庄膏业、拜尔建材和中兴建材等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石膏产品的科技含量,着重发展高纯度石膏粉、自流平石膏等一系列新产品,努力打造中国石膏生态环境示范区。石材产业:以北方石材、美丽石材等企业为重点,加快石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开采加工当地石材为主向加工进口石材、出口销售的战略转型。力促石材企业整合提升,加快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步伐,推进石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手套产业:规范棉纺、合线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提升手套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重点项目引进与建设、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棉纺手套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壮大。金银花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

积,推广烘烤干燥技术,提高金银花的产量与质量。依托郑城、流峪两个主要的种植基地,培育一批现代化的金银花深加工企业。

四、做好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发挥比较优势,以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为抓手,以大项目支撑、大招商推动、大企业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为重点,壮大工业经济总体实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以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围绕意向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推进、在建项目抓服务、建成项目抓贡献,完善推进机制,化解瓶颈制约,确保汇源果汁三期、中联水泥、华百购物、北方石材、太阳能光伏电站等投资过亿元的在建项目在上半年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二)高水平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深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服务年”活动。坚持招大引强、招高引新不动摇,立足产业基础,对接上级政策,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招商引资,集中引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立县强县项目。

(三)高标准打造园区平台。突出科学规划、项目建设、体制创新、完善功能四项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国际罐头城、国际石材城、中国手套城、石膏工业带、金银花物流港等载体建设步伐。经济开发区,启动二期扩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节能环保项目和涉外项目,努力争创一流省级经济开发区,真正发挥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国际罐头城,结合总体规划,完善道路网络,重点健全污水处理、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促进罐头产业走向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国际石材城,按照“一控二治三提升”的原则,深入开展石材产业综合整治和规范提升工作,引导规划区以外石材企业向石材城聚集。金银花物流港、仲村棉纺手套城。全力加快建设进

度,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启动实施二期工程,引导企业入园发展。

(四)高层次提升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推进罐头、石膏、石材、手套、金银花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标杆带动效应,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产业规模整合扩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形象。大力推进五大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实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抱团”发展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确保2011年五大产业总产值过百亿元,利税过10亿元。

(五)高速度壮大骨干企业。把汇源果汁、中联水泥、山东黄金、北新建材、福田雷沃等上市公司在我县投资的5家企业以及冠鲁集团、临工桥箱、天宝化工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在项目安排、土地征用、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打造一批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双超”企业。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康发食品、天宝化工的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

第五篇:全力推动浙江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抓准切入点 创造新亮点

全力推动浙江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浙江省发改委主任

厉志海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提升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抓住机遇,抓准切入点,寻求突破点,创造新亮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合作共赢中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深刻领会规划精神,抢抓机遇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主动接轨上海、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来,两省一市充分发挥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的优势,在产业、基础设施、科技、文化、信息、环境等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9年长三角生产总值达到71794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关口,占全国比重达到21.4%。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规划》的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给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突出表现在:

——为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方兴未艾,亚太地区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规划》提出长三角地区要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一新的战略定位赋予了长三角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交流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浙江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在更深程度、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为浙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长三角区域规划提出了“一核九带”的空间布局,其中与我省密切相关的就有“七带”,即沪宁和沪杭甬沿线发展带、沿湾发展带、沿海发展带、宁湖杭沿线发展带、沿湖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和沿温丽金衢线发展带,充分反映了我省产业发展在长三角区域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产业带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区域间产业的整合提升,有利于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我省要以这“七带”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为我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平台、新的增长极。

——为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发展,特别是《规划》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我省要抢抓机遇,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中求实效,努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切实把握规划定位,抓准切入点

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已具备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及时赋予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新的历史使命,要努力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浙江要始终围绕着这三个战略定位,立足比较优势,切实抓住浙江转型发展的切入点:

——始终围绕着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的定位,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逐步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持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着力构建我国重要的枢纽港;二是加快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为龙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建立与小商品国际贸易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服务平台、贸易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积极推进以舟山群岛为重点的海岛开发开放,积极研究舟山开发开放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及相关政策建议,加快推动舟山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始终围绕着打造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成为长三角地区南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宁波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服务业,浙西南地区主要城市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是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园区)为依托,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杭州、宁波、嘉兴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三是加快培育生物、新能源、先进装备、节能环保、海洋开发、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材料、核电关联产业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等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基地。

——始终围绕着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的区域经济极核功能,建设成为带动全省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区域;二是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长三角核心区城市,金华、衢州、丽水要依托核心区,引导浙西南地区产业和人口有序集聚,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三是培育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着力培育200个左右的中心镇,在此基础上培育发展一批小城市,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全面落实规划任务,寻求突破点

为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明确提出了“八大任务”,我省要立足本地实际,在全面落实规划任务的过程中,注重与“十二五”规划编制结合起来,注重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注重与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建设结合起来,抓好五个重点,力求新突破:

编制实施一批配套专项规划。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基础,要结合《规划》的目标定位、工作任务和发展重点等,编制实施我省“十二五”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是编制实施《长三角规划实施方案》、《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等规划;协同上海市、江苏省联合开展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长三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实施。

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抓手,要结合《规划》的重点任务和我省发展客观需求,统筹谋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重点是: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杭州、宁波综合运输枢纽港建设,大力推进以高铁、城际轨道为重点的铁路网和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公路网建设;构建区域能源安全体系,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共同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浙东引水工程和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推进“三大清水环境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布局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平台,要以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发展制高点为目标,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整合区域空间、发挥特色优势、集约利用资源、推动功能集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规划建设14个左右集产业、科技、人才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积极实施一批创新改革试点。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突破口,要以认真实施国家发改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为动力,开展多层面、多层次、多主题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在综合配套改革、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海洋开发、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改革新突破。

深入推进一批重点合作专题。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要逐步完善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决策机制作用,不断健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强化长三角联席会议办公室、长三角合作办公室、长三角重点合作专题组及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合作组等执行机制,会同沪苏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等10个重点合作专题组的工作。明年浙江轮值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要结合《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实施,进一步深化合作专题、提升合作水平、创新合作模式。

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事关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我省要在现有合作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评估,把《规划》理解好、实施好,努力推动浙江在高起点上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为长三角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化工公司转化优势实现历史跨越124(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