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指导高中生进行书册阅读初探
编辑:水墨画意 识别码:12-1005933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3 10:56: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指导高中生进行书册阅读初探

指导高中生进行书册阅读初探
湖南省麻阳县

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如高一以中外名著,中长篇小说为主,高

二、高三以名人传记、杂文、古典诗词、科普读物为主等。暑假可读一些中 长篇小说,寒假可读一些短篇小说,上课期间可利用中午或晚上的时间 看一些报刊、杂志等。总之,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灵活机动,循 序渐进,争取每学年都有个读书目标。高中学生课内学习任务很重,课 外读书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可以每周安排 1—2 节活动课或语文课让学生 进行书册阅读。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读好书 书历来有好有坏,或者基本是好的,但

有瑕疵。什么书好,什么书 不好,什么书宜读,什么书不宜读,这就需要分辨清楚。由于中学生在 心理上还都不成熟,缺乏鉴别是非和抑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往往良莠不 分,美丑不辨。他们一旦迷上了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等,就不能自拔。因此语文教师有责任指导他们选择图书,区分好书与坏书,不要把有限 的宝贵时间浪费在那些收效甚微、甚至有害的书籍上,应读那些具有思 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的读物。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高低,给学生指定了一定数量的选读 书目。同时还鼓励学生自荐书目,经过汇总,挑选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本学年阅读课的指导性书目。书目内容包 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还有理想类、科普类、智力启发类、名人传记类等。为了给学生进行书册阅读创造条 件,我校给每个实验班都配备了一个图书柜,并购买了《中学语文教学 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的全部文学名著及其它书籍共 120 多册,学生 也积极捐献了图书 70 多册。学校还购买了 50 多部根据名著拍摄录制的 影视音像作品。

3、教给学生书册阅读方法,巧读书 我们要想让学生书册阅读有收获,就必须教给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鲁迅先生曾形容他们那一代人的语文学习,是在暗胡同里瞎摸,有些人 从暗胡同中摸了出来,更多的人却终身留在暗胡同里。这个教训提醒我 们:在大力提倡课外阅读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不能


忽视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揣摩,对语言样式、规律的发现等等。孔子说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当,终无所获。我校语文教师 在每个实验班都进行了书册阅读讲座,主要给学生介绍常用的阅读方法(如泛览法、精读法和综合法)和书评、读后感写作方法等。泛览这种 方法速度快,一般从浏览目次、序跋入手,然后进一步浏览全文。不是 每一段每一字去读,而是“跳跃式” “扫瞄式”地去读。抓住书中关键段、关键句去理解书中内容,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扩大阅读广度,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精读这种方法是指逐字逐句地读,仔细推敲书的内容,反复 思考,要读懂、记住、掌握。只有深钻细读,才能把书读透,融会贯通,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精读的目的在于理解书中的内容。在 阅读实践中,精读和泛览往往结合起来运用,这就是综合法。综合法又 称“五段读书法”,包括浏览、提问、阅读、背诵、复习五个环节。

。这种 方法既适合课外阅读,也适合中学生课文学习,很受学生欢迎。

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资料 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资料,是导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会积累资 料,不仅可以为深入研究某一学科打好基础,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人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学、习”的读书经验,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勤动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手记,二是动手写。学生阅读东西多 了,要想把学过的内容都记住那是很难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至于动手写,就是要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质疑,并把这些想法用 文字表达出来。这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是 大有裨益的。记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写提要,把这一册的内容记下来,也可以把自己读书的感受、体会和收获记下来,还可以摘录原文,选择 书中最精彩的段落、最美的语句、最有意义的格言进行摘录。摘录原文 最好要注明出处,这样便于引用或核对,最好分门别类摘录。笔记不能 今天写,明天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积


累连续不断,才能像春天发芽的野草,虽不见其长,却每日见其绿。我 校不少学习优秀的学生,都在记读书笔记上下过一番功夫。有的学生作 的读书笔记都有近万字。积累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所以还要告诉学 生应经常翻阅,经常复习,记在脑子里,以便用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三、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书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把书册阅读落到实处。所谓“读后感”,就是 读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写读后感通常包括两 个主要部分: “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读懂原文,主要是指准确把握原文的基 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意思和关键语句的含意,深入领会作者的 写作目的和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写法上看,可以按“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写,要把读完一篇文章或一 本书后感受最深的一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论点,然后加以论证。写书评 可以让学生对所读书册的思想内容、人物、情节结构、艺术特点等进行 分析、比较、归纳,并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本书读完后,学生自己 应该想一想,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一本书中的不同人物,作者是怎样刻画 的,不同的书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区别?这样,学生思维之河才能随之 而快速流动,新的观点、新的感觉才能不断闪现
,促使他们写出一篇篇 文质兼美的妙文。教师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感想要紧密联系原文的内容。读后感是从原文内容中生发出来的,是要写出对原文中心思想或重要观点的某些深刻感受。因此,感想不能 脱离原文。但是,也要防止过多地复述和引用原文,把读后感写成“读 后抄”。

2、要把读后感的基本观点阐述清楚。读后感要联系原文,确立读者 自己的观点。其基本观点可以是原文的中心或重要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和 明确。写读后感切忌囿于原文,无所发挥。

3、要联系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实际。读后感写的是作者读原文后 的感受。这种感受常常是由原文的内容所触发的,是作者因此对现实生


活或自己的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问题进行思考而获得的。因此,读 后感一般总要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

四、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开展评书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书册阅 读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二是可以让学生将优秀的书籍介绍给大家; 三是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学习更优秀、实用的 读书方法,并使大家对什么是优秀书籍达成共识,进而培养每个同学对 书籍优劣的辨别能力,形成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在评书活动中,同学 们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向大家介绍自己所读的书籍的优点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了使交流会和评书活动落 到实处,我校在书册阅读实验班每两周安排一节活动课让学生进行读书 心得体会交流,开展评书活动。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 等。”通过一年多的书册阅读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习作品中更多地反映出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热切关注和对人生的冷静思 考。书册阅读把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拓展为生活的外延。在墨韵书香的 浸染中,学生感悟着语言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真切更丰富的人 生。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理解能力随之增强。平时上课他们能够从 全新的角度积极思考、赏析、理解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显示出“能 读书”的素质。例如对《项链》中玛蒂尔德的看法,他们就不仅仅局限 于虚荣的悲剧,还包含了对她失项链后表现出的坚强的慨叹。此外,学 生按要求摘录了大量的优秀语段,写下了不少的读书笔记,极大地丰富 了他们的语言储备,为日常的作文提供了鲜活的源泉。他们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作文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

我校有 8 人次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在各次考试中,我校书册 阅读实验班的语文平均成绩普遍高于同年级对比普通班。




第二篇: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名著阅读

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名著阅读

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高中生课外阅读尝试

国家教育部为高中生指定了必读书目,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往往都是束之高阁;或者有所关注也都处于一种自由盲目的状态,阅读效率不高,收获不大。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一个青少年时代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就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栅栏把自己跟广阔的天地隔离开来,然而谁后来这道无形的铁栅栏也许就会变成真正的牢狱呢!”为了给学生在人生的黄金时段积淀厚实人文素养,我在教学中对教育部指定高中生必读书目,进行了必要的化分,并且配以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以及阅读时间的规定,在高

一、高二两年内读完了所有的指定书目,下面将阅读方法与操作层序以及阅读计划逐一介绍。

阅读方法指导

高尔基曾说:“最重要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为了高效的完成指定书目的阅读,我在实际教学中归纳出以下八种阅读方法,供大家指正。

一、概要式指导阅读

此阅读方法适用于章回体小说的阅读。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就章章既可独立成篇又是整部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回的题目就是本章内容的精要概括,所以说章回体小说只要掌握了题目就等于掌握了整章的故事情节。同时章回体小说的题目一般都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精典例句,对他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进行修辞训练的极好范例。具本操作以《红楼梦》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阅读《红楼梦》正文前的自学导读文章,须用时2课时(80分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红楼梦》故事情节,人物姓名,以及书的艺术价值。

第二步熟悉记忆《红楼梦》小说的目录须用时2课时(80分钟),最好精选项一些目录,让学生背会。此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红楼梦》内容。

第三步老师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须用3课时(120分钟),并且要求学生背诵判词。此步目的是为了学生更为细致了解《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性格发过程。

第四步学生自由阅读整部作品一个月。

第五步交流读书笔记,须用时2课时(80分钟)。目的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积累阅读经验

二、影视辅助阅读法

所谓影视辅助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原著之前,先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目的是为了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进而进行比较阅读。下面以《哈姆雷特》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王子复仇记》,须用时2个半小时。

第二步学生自由阅读原著一个星期。

第三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进行影视评论写作,须用时2课时。

三、缩写式阅读

像《老人与海》这样的名著,篇幅虽然短小但含义又深刻的作品,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先进行原著阅读,然后再进行缩写训练。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自主阅读原著,须用时一个星期;

第二步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记忆进行《老人与海》的缩写。须用时2课时;

第三步缩写《老人与海》评比,学生交换缩写文章,评出优秀缩写作品。

四、循序渐进式阅读

教育部指定书目中有一些作品是国学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内容比较深奥,不易理解。需要采用化整为零的阅读方式进行,天天都读,天天只读一小段,只要读就要背会。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每天晨读利用10分钟的时间来读一句或几句国学经典,读完一部书需要一个学期。第二步由于这类书微言大义,需要教师从三个方面准备解读辅导材料,即老师学习心得、名言摘录、成语汇总,为此我自主编辑发行了校本教材《温馨慰藉--<论语拷问>》、《逍遥人生与庄子共翔》。

第三步每完一部国学经典要求学生写一篇学习心得,并进行默写国学经典句子填空考试。

五、活动促进式阅读

像《普希金诗歌》、《女神》、《泰戈尔诗集》适于朗诵的作品,以歌朗诵会等活动为媒介进而推动学生阅读这些作品的主动性。我在高一第一学期举行“郭沫若诗歌朗颂会”,第二学期举行“泰戈尔诗歌朗诵会”高二第一学期举行“普希金诗歌作品朗诵会”。具体作法: 第一步,开学初就给学生下发诗歌朗诵会通知,让学生自主浏览整部诗集,从中选择五到十首自己喜欢的诗歌,然后进行背诵。

第二步,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背诵的诗歌拟写诗歌朗诵会的开幕词与闭幕词以及串词,并选用优秀都作为诗歌朗诵会的开、闭幕词与串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诗人以及作品理解与认识。须用时2课时。

第三步,举行诗歌朗诵会,须用时2个半小时。

六、摘录式阅读

对于那些外国长篇小说,一般都长于叙事,长于描写,一些高中生读起来有点不太习惯,可采用摘录式阅读,即学生浏览原著,勾画圈点在浏览过程你喜欢的地方,然后再摘录在读书笔记上。一般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精读自读指导提示;

第二步浏览故事情节,勾画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三步按章节摘录自己勾画的内容并作交流。

七、讲析式阅读

指定书目中有一些作品涉及到文学理论与美学知识,如《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等作品,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讲析,讲述书中的重要概念,原理等。如要学习《谈美书简》教师可以讲“美是什么”“与文学有关的美”等专题。

八、日记式阅读

语文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写日记,因为日记写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很多学生都不能坚持下去,坚持不去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可写的内容,自己没有话题可以抄录别人的,因此《朱自清散文精选》《呐喊》等语言优美,思想深邃的作品可以当作摘录日记在无话可写的时候进行摘录。

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只有计划到位我们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完成指定阅读书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做好计划,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曾拟定了一个两年计划,经实践后修改如下。

高一第一学期

晨读内容:《论语》背诵;

阅读课内容:《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女神》《谈美书简》《朱自清散文精选》。

高一第二学期

晨读内容:《孟子》背诵;

阅读课内容:《子夜》、《茶馆》、《巴黎圣母院》、《泰戈尔诗选》、《哈姆雷特》《雷雨》《复活》。

高二第一学期

晨读内容:《庄子》背诵;

阅读课内容:《家》、《边城》、《复活》《普希金诗选》《匹克威克外传》

高二第二学期

晨读内容:复习背诵《论语》、《孟子》、《庄子》;

阅读课内容:《唐吉诃德》、《歌德谈话录》、《欧也妮葛朗台》《尘埃落定》、《呐喊》。我校每隔一天是一个语文晨读,晨读时间为35分钟,每星期有2节课外阅读课,这些时间与学生自主挤出的时间基本上可以按计划完成,即使上课时间完成不了,假期也可以补救上来。因此两年时间读完指定书目是完全可以的,并且我确实就这样又两年的时间读完了指定的书目。

中国古谚语: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无非读书。广泛的阅读已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新境界的不二法门,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开阔阅读教学的新视野而努力,采取灵活多样阅读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走进作品中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第三篇: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指导高中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1、定义: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2、特点:(1)、实践性: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2)、学科渗透性: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3)挑战性:

学生使用和以前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大挑战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本质:

意动知识,赋予学习过程以灵魂。

它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知识,把机械背诵记忆转化为灵活主动探索的过程,它重过程轻结果,赋予学习过程以灵魂。它是 我们现今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

应试教育常常是重结论而轻过程,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育。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的角度讲,也即重学会而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问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会学,则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二、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时代的改变 一百年前,人们若掌握了简单的读写算技能,就可以算是“脱盲”了,那么知识时代的今天脱盲标准是什么?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技能:

1、批判的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doing):解决问题、研究、分析、管理项目等。

2、创造力(Creativity):创造新知识、设计最佳解决方案、艺术化的表述和讲故事能力等。

3、团队协作(Collaboration):合作、折中、达成共识、团队建设等。

4、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跨种族、跨知识背景、跨组织文化的理解能力。

5、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整理要沟通的消息、有效地运用媒体工具。

6、信息技术的掌握(Computing): 有效地使用电子信息处理和知识管理工具。

7、自主规划职业和自主学习能力(Career and Learning Self-Reliance)管理变化、终身学习、职业定位。

杜郎口模式其实就是研究性学习很好的诠释。学习目标定好了,自学、和别人一起学,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在主动探索研究中学会。

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优秀学生不断介绍“怎么听”、“怎么练”的经验,老师天天练习“怎么讲”、“怎么考”的基本功。知识发生的艰辛过程,科学探索的曲折经历原本已被教材浓缩为简洁的定义原理,再加上老题多年“应试经验”的提炼,全都变成了两点间的直线。既然我们只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不能品尝探索和发现的快乐。最终,学生没有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为此,老师们不得不挖空心思多讲、多练。既然我们把学习的缰绳放给分数去把握,那就只能失去对学习价值的选择权。当然,这并不说明接受式学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是说接受式学习自身需要改革,同时还需要有新的学习方式来完善补充。日新月异的时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开发我们的各种潜能。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或者成为学习模式: 202_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分为“课题研究”与“项目(活动)设计”两种类型。

高考中出现这样的题目。202_年上海文综试题

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

小区居民用水问题探讨

上海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缴纳现象调查

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择一个做为你的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37.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列举原因和理由。38.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39.该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是

三、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

(一)选题:确立主题

1、选题的重要性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

-------爱因斯坦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选题的好坏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

2、选题的方式、类型:

(1)学生自行确立题目、研究方向

(2)教师确立题目、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

(3)教师确立研究范围,学生和教师共同确立研究题目、方向。

我们认为第三种方式是比较科学可行的,因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成功实施,都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离开教师的有力指导和监控,或是给学生“定制”好课题,都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实施。被动学习是不可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的,相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确立一个主题,是为了防止学生选题出现盲目性。

3、选题的原则:

(1)选题必须来自于学生周围的真实世界;

(2)选题必须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并且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更好实施;

(3)选题必须让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4、选题的类型:

(1)调查研究:(如:中学生的休闲兴趣;安海店铺所折射出的饮食文化)

(2)实验研究:(如: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

(3)文献研究:(如:三国时期的人物;安海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包含调查研究))

(4)案例研究:(如:广场里的草坪为什么不绿?)

(5)活动项目:(如:学校操场的设计;自制气垫船(包含活动设计))学四 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一 通过常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是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掌握并有相当的知识储备的前提下进行的。如要学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必须是在学生学习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知识后,学生才能提出既感兴趣又有疑惑的问题,才能主动的进行分析总结。基于此教师必须通过常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完整的有关知识后,再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活思维、引起兴趣。

二、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的情况,准确分析并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提出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进行研讨。当代初中生的知识面较广、思维能力较强、思维积极性高,他们已不在满足于接受知识,而是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强烈愿望;不再满足于教师将“是什么”、“为什么”,而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探究数学规律的奥妙、数学知识的内涵,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有强烈的思维激情,但往往缺乏理性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将适宜的问题引入研究性学习中来,因为太简单的问题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太难的问题又让他们感到无从着手、茫然无措。

三、教师观念及角度的转变是上好研究性学习课的关键。

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否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课成功与失败。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最近的老教材初中数学几乎每一章后面都安排有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更不用说刚刚施行的新教材了,因为新教材每一课都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探究的研究性课。这就要求教师彻底实现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教师不能再作教学的主导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真正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桶”与“缸”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肯定和重视学生独立自主性,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解放学生,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主动学习。

四、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条件是研究性学习必要的手段。首先,教师要提供有关的参考书目、文献资料,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拥有的材料比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后,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并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籍,搜集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实地劳动,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增长他们的见识,以便他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有话可说,更直接的取用大脑中已有的现成的知识。

第三、建议家长为学生有针对性的购置相关书刊,学校在必要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这样可以将更多的信息摄入到自己的大脑中,以至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并提高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要注意循序渐进性,开始不能要求太高,否则欲速则不达,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难不可攀,以后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第四篇: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名著研究性学习作者

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名著研究性学习作者:李 能

一、明确阅读对象

名著阅读篇目可分为指定阅读篇目和非指定阅读篇目。对指定阅读篇目,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来安排:应先阅读量少的后阅读量多的,先阅读理解难度小的后阅读难度大的,先今后古,先课内阅读研究后课外阅读研究。如:高一上学期读余秋雨散文(从广义的“名著”来看,亦包含近期的优秀文学作品),下学期读唐诗宋词;高二上学期读《三国演义》,下学期读《红楼梦》;高三上学期读《论语》,下学期选读莫泊桑的中篇小说(因将参加高考,阅读量及难度有所降低)。

对非指定阅读篇目,可要求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教师开列的书目中选出1至2本书进行自由阅读研究。

二、保证足够的阅读时间

针对中学生学习科目多、任务重的情况,应帮助学生挤出自主阅读时间:优化课堂结构,腾出一定的时间;高一高二少做应试类的同步训练;少看或不看消遣类的时尚读物;从课余时间中挤出一定的时间。(同时提醒学生不能花太多时间阅读名著,以免影响休息和其它学科的学习。)

三、循序渐进阅读名著

(一)以“课内”的篇目为单位进行问题型研究性学习。

在名著阅读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应从问题入手,因为问题是学习的载体,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应指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短途的”、“较低层次”的问题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对老师、对名人、对课本等说“不”。在指导问题型研究性学习中,要求他们有鲜明的观点、充实的材料和恰当的论证,要求自圆其说。这是名著研究性学习的起步,因此,对他们每一点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他们会在开放的、宽松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情景中积极地去探索。

(二)在“课内”单元教学中进行专题型研究性学习。

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比问题型研究性学习的更集中,更有跨度和深度,是由“问题”向“课题”过渡的中间环节。教师应抓好这一环节。

尤其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专题型研究性学习。因为单元是由若干篇“相通”、相似或相关的文章组合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提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问题。这样问题促使他们从较多篇目的大区域中去感受、搜寻、加工和处理信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时,先介绍一些跟单元有关的知识,给学生对单元有个总体的印象,师生共同研讨其中的一篇课文。然后以此作为学生自读的“范例”,并提出了“我眼中的现当代散文(含外国散文)”这一研究专题。要求他们认真阅读这一单元的课文和寻找有关资料,根据散文的特点,从一些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赏析、评论。

如有位学生是这样看散文:“初读散文,如看一杯淡茶,清清淡淡„„细读散文,品出了那‘多姿多彩’的味道„„读罢散文,合上书本,一缕余香从心里弥漫开来„„惟心平气和,细品,再品,方能品出那一份味道,那一份美„„”还有一位学生这样看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很有韵味,品了以后让人浮想联翩,如《我的空中楼阁》‘清新的空气使我觉

得呼吸的是香’一句中的‘香’令人叫绝,春花烂漫万紫千红的景象顿时浮现在眼前,令人恨不得立刻奔入其中,尽情地跳跃,歌唱这美好的春天„„”

他们不但从宏观上(单元中课文这一整体上)去谈自己的发现,而且还从微观上(文章的字词上)去谈自己的感受,读完这些文章,我们不得不被他们的激情所打动,不得不佩服他们所显露出来的才华。

(三)在“课内——课外”延伸中进行课题型研究性学习。

课题型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比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更富“创新性”,研究难度更大一些,是名著研究性学习的“最高层次”。它以单元教学成果为跳板,脱离教师在教学中的“帮、带”,放手学生到课外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跟单元有关的作品或资料,自己提出课题(亦可找老师、同学帮助),然后自行研究。在“课内——课外”中进行课题型的研究性学习更好地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与探索性的特征。比如上了高中第三册第一、二单元后(诗词单元),我定了这么一个话题“我心中的中国古代诗人(或词人)”。要求他们大量阅读诗词,寻找有关资料,最后,确定诗人是谁,回答为什么是“心中的”。有人论述了李白的“仙”,有人发掘了李商隐艺术上之精妙,有人把杜甫跟屈原进行比较„„

有一位同学在《我心中的中国古代词人——苏轼》一文中道出了研究的艰辛:“为了完成此文,我查阅了大量的文学史书并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也道出了自己收获的自豪感,并在文中流露了为作家的人格美及其作品的情感美、艺术美等所折服的情感,在文章结尾她这样写道:“大江浩荡,浪卷千秋。恍惚中,我听见雄浑豪迈的《念奴娇》曲横空而来„„一阵风起,我与苏子乘风而去„„”达到了跟作者共欢乐、共哭泣、神魂合一的阅读境界。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提升了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提升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境界!

单位:广西武鸣高中

第五篇:高中生写作指导

高中生写作指导

第一章关于高考作文

第一节、福建省五年来的高考作文述评

第二节、全国近三年的高考作文综述

第三节、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详解

第四节、高考作文写作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记叙文写作——写出有情致的文章

第一节、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的范畴、叙述角度、叙述方式、线索

第二节、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展开

第三节、写出情感

第四节、学习描写

第五节、写出文章的波澜

第三章议论文写作——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第一节、立意

第二节、论据要围绕中心展开

论据的转化

第三节、论据的分析

第四节、关于议论文的结构纵向和横向

第五节、锤炼语言议论文的气势

第六节、文章的题目

第七节、文章的开头

第八节、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

第四章文化散文写作——写出有品位的文章

第一节、文化散文与秋雨体

第二节、文化名人

第三节、古典意象

第四节、文化胜地

第五节、寓言故事

第六节、散文的神

第五章新概念作文——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第一节、什么是新概念作文

第二节、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展开合理的联想

第四节、改变思维习惯

配套读物:《高中生作文必读100篇》

指导高中生进行书册阅读初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