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生意气建伟业
敬爱的党组织:
那天党课看《建党伟业》,一直听见此起彼伏的笑和隐隐约约的掌声。让明星出演建党巨擘无疑是商业化的噱头,但是如果没有这噱头,又有几人会再度关注这段写进历史课本、几乎人尽皆知的历史呢。这样的无奈之举,也是对“速食化”普及历史这一举措的深刻反讽。
可是,历史只有被反复诠释出新的意义才能指导不同时代。就像我们所选择的文学,每一部作品在进入当代社会的阐释过程之前,应该都是不完整的。在这样一个被网络为代表的“快餐文化”席卷的天地里,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应当坚持的信念,坚持党的纲领,在商业化的大潮中逆流而上呢?或者说,在走向共产党*的征途中,以我们的羸弱之力,真的能做点什么吗?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开始怀疑。直到猝然听到那么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作为文学院的学生,这一句话犹如当头棒喝。我们是与传统意义的“书生”最相近的一批人们,理想中的我们应志存高远,以文章大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的先辈文人慷慨豪壮的一番伟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艰险路程中,怀抱单纯理想的学生们竟成为了革命的先锋,在腥风血雨中肩负起反帝反封的重任,做了时代的弄潮儿。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逐渐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变成我们心中一个个伟大的名字。而现在的我们,作为学生在象牙塔里生活了那么久,柔弱的肩头能扛起什么样的担子?
刘禹锡有诗:“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渴望十年寒窗之后“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日子已然过去,我们有我们各自的快乐,也会为全人类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实现共产党*就是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要为了这遥远而幸福的梦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介书生”,我相信我们的知识并非是沉迷故纸堆的本本主义,而是能够为社会做出什么的鲜明理论。也许只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好自己的工作,正确行使权利完成义务就好,我们应当在位谋政,从具体而微的地方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党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翻过书页的手握起枪杆,以书生之意气,创建党之伟业。我们应当学习他们,怀揣着因浸润理想之光而火热的一颗心,将理论联系实践,在党指导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等待有那么一天,我们的代名词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汇报人:teniu
第二篇:202_年4月大学生进党思想汇报:书生意气建伟业-
202_年4月大学生进党思想汇报:书生意气建伟业-范文汇编
那天党课看《建党伟业》,一直闻声此起彼伏的笑和隐模糊约的掌声。让明星出演建党巨擘无疑是贸易化的噱头,但是假如没有这噱头,又有几人会再度关注这段写进历史课本、几近人尽皆知的历史呢。这样的无奈之举,也是对“速食化”普及历史这一举措的深进反讽。可是,历史只有被反复诠释出新的意义才能指导不同时代。就像我们所选择的文学,每部作品在进进当代社会的阐释进程之前,应当都是不完全的。在这样一个被网络为代表的“快餐文化”席卷的天地里,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应当坚持的信念,坚持党的纲领,在贸易化的大潮中逆流而上呢?或说,在走向****的征途中,以我们的羸弱之力,真的能做点甚么吗?看电影的进程中,我开始怀疑。直到猝然听到那末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作为文学院的学生,这一句话如同当头棒喝。我们是与传统意义的“书生”最相近的一批人们,理想中的我们应志存高远,以文章大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尽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的先辈文人慷慨豪壮的一番伟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建立中国***的艰险路程中,怀抱单纯理想的学生们竟成了革命的先锋,在腥风血雨中肩负起反帝反封的重任,做了时代的弄潮儿。伟人的,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逐渐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变成我们心中一个个伟大的名字。而现在的我们,作为学生在象牙塔里生活了那末久,柔弱的肩头能扛起什么样的担子?刘禹锡有诗:“从此众人开线人,始着名将出书生。”渴看十年冷窗以后“一叫惊人天下知”的日子已然过往,我们有我们各自的快乐,也会为全人类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实现****就是***的终究奋斗目标,处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我们,要为了这远远而幸福的梦而献出自己的一份气力。对我们这样的“一介书生”,我相信我们的知识并非是沉迷故纸堆的本本主义,而是能够为社会做出甚么的鲜明理论。或许只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好自己的工作,正确行使权利完成义务就好,我们应当在位谋政,从具体而微的地方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党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翻过书页的手握起枪杆,以书生之意气,创建党之伟业。我们应当学习他们,怀揣着因浸润理想之光而火热的一颗心,将理论联系实践,在党指导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等待有那末一天,我们的代名词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第三篇:谈胡适--书生意气
谈胡适——书生意气i
看完凤凰大视野的纪录片《五四人物志之胡适》,对于胡适这一文人志士,我有一些看法。作为一名大学生,之前提到胡适,我普遍只是从以往的有限的历史课上了解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对其可谓是只有一丝印象。而今通过了纪录片的讲述,我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位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人物。
谈到胡适,不得不提的是其的学术方面的成就。
作为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的官费生,胡适早年赴美留学,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洗礼,他最早用现代西方思想重新整理中国国故,呼吁再造文明。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入的研究,给后世人敞开了研究的门阀,是一位当代不可多得的学者。虽然胡适在文学创作中少有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作品,甚至后来其思想上的后退和政治的“反动”导致其声望极具下滑,但是我认为,抛开政治理念的不同,胡适理应得到人们的敬重,他给中国文学的发展的贡献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胡适在在中国文学史和哲学史的治学方面均有所建树。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是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但是这两部著作作为那一个时代的经典,奠定了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学科基础。《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以一种西方的传统学术来重新规划中国的传统学术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存在不合理性,但是胡适良好的美国学术教育和当时美国文化比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促成了“开风气之先”的胡适采用美国的实用哲学来建立中国哲学学科。当时古
代的伦理思维是不足以建立起合理的中国哲学学科体系,相比之下,西方哲学的先进性,可以担当起引导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何乐而不为?而《白话文学史》开创性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体现了旧社会的新文化的先进性。当然,其中过于否定文言文的价值和作用,用白话文剔除文言文的主张有矫枉过正的情况,确实存在不合理。但是其对白话文的宣扬,在较为高深的文言文面前存在优越性,白话文更适合作为中国人表达思想和交流的工具,很大程度上的激发了更多青年志士参与文学改革„„此外,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我们在看待胡适的治学时,不能只看到他的著作带来的效应,更应该看到他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对于学术研究的热忱,而这恰恰是当代学生和学者所欠缺的。当代学生学习缺乏直觉性和热情,注重学习成绩而马虎对待学业专研,而当代学者缺乏研究学术的热情,研究往往带着名利因素,满天飞的也就只有涉及抄袭的文章„„
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在文学改良理论上虽然很难说得上周全,但其开宗明义,提倡使用白话文而引起一番文学改良的思潮;《尝试集》作为中国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是对新体诗的一次伟大的尝试,虽然与现代的诗歌比较起来相形见绌,但是其开风气之先,一空依傍,试作新诗,虽然新诗不大成熟,但在当代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有志青年的积极响应,为文学革命开了个好头;而外,胡适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流派“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在中国民众精神萎靡的年代里,激发了大批青年的觉醒;试问,如果没有胡适在内文学先驱的文学奠
基,何谓有白话文如此繁华的发展,或许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之乎者也”„„
另外,胡适的学术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胡适倡导“多研究问题”,提出怀疑主义,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是的,与其偏向纸上谈兵的学说,倒不如去实践,考察中国社会真正的需求。谈学说、主张如何的优越、新奇,但始终只是抽象的想法,而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如何解决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需要。例如,像中国现阶段出现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只是针对问题带来的灾害不断地谴责和批判,却没有重点的提出解决杜绝问题出现的方法,以至于食品问题一次次的被揭露出来,却不能从根本上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仅仅对于问题的评价是不可能解决了问题的,唯有在问题的出现之时,研究问题,多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出实践,才能不断减少类似问题的出现。
而外,当今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渐渐丢失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从不敢提出问题,再到不会提出问题,纵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又有何用呢?丢失了提出问题、大胆假设的能力,青年一代是无法接过老一辈的旗帜,学术的研究发展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即便是有些人能够提出问题,也作出了假设,但却把问题放在那边,不去解决问题,也是无法带动学术的发展。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然后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方法的效果,分析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捡定最佳的方案,作出实践,才能真正合理的实践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无论胡适的学术是否存在争议,其为人方面从来都是人们一致的赞扬称道的地方。
论其与师长,胡适毕生敬爱他的导师杜威;论其与朋友,赵元任、徐志摩等人与胡适友情深厚,而凡是与他有过交往的人士均能和他有很好的关系,时人更常以“我的朋友胡适之”称呼他,可见其人格的魅力之大;论其与后辈,胡适热心帮助有志求学的青年,后辈均对其敬重有加;而论其与家人相处,虽其婚姻是“指腹为婚”,但是胡适对于他的妻子一直不离不弃,在当时有着先进思想的胡适对于“小脚”的妻子的包容难能可贵。而胡适与胡母的真情汇集的家庭更是和谐家庭的阐释。胡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则堪称先进,胡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胡适的一生,其人格魅力使胡适成为了一个大度、大气、大智的一代名人,而胡适对于母亲的真情和对母亲一些旧思想的包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倘若每个家庭都能想胡适一家那样“爱而有度,严而有格”,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家庭了„„
胡适就是这么一个人:敢于打破落后的世俗观念,大力倡导新文学,一生始终如一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包容”和淡然的处世之道,通晓人情世故,淡然之中不失原则和坚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却是近现代史上为数不多的终身诠释着高尚道德情操的代表人物。刚毅的性格、“容忍”的处世态度、对人情的通达、严谨的学术态度,在胡适身上阐释得淋漓尽致,如此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当代学生去学习和推崇。
i 参考资料
1.凤凰大视野《五四青年志之胡适》
2.百度百科“胡适”、“ 白话文学史”、“ 中国哲学史大纲”
3.凤凰资讯 评论《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4.姜峰《道听途说谈胡适》
第四篇:书生意气天骄情怀毛泽东
书生意气天骄情怀毛泽东
标签:杂谈
分类:像唐诗一样生活
1、读毛泽东的诗词,感受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
这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这里有谁主沉浮的浩歌,有霹雳暴动的风烟;这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这里有临海而迎潮博浪的激情,有登山而倚天抽剑的呼喊;这里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这里有鲲鹏展翅的恢宏遐思,有乱云飞渡的从容气象;这里有宏图惊世界,更有腊梅傲雪霜;这里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更有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
2、作为诗人,毛泽东是自信的。
四十多岁的时候,在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他便举起套着灰色棉袄袖子的右手,指着自己对一个来访的美国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谁说我们这里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里就有。”
3、1910年,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改写了日本一个叫月性的和尚写的言志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二年级的学生毛泽东,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他根据“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数,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个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结果引来一些学校的校长到第一师范查问,是不是有“二十八画生”这个人。他们不知道的是,毛泽东当时的人生志愿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
5、16岁立高尚大志,乃毛泽东一生的第一个质的转折点。自此之后,他走出韶山,开始了真正自觉刻苦的学习,由天资聪慧转向天资加勤奋,有意识地“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他开始心系社会,苦学励志,探求大本大源,读无字之书,“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他开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不为浮誉所惑、不与流俗相竟”,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吸取中外文化的营养;他开始建新民学会,乐观豁达他发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豪迈凯歌。
6、爱憎分明,个性鲜明:
第一次是1958年的一天,在上海干部俱乐部礼堂看《白蛇传》,被剧中情节感染,特别看到许仙和白娘子生死离别时,竟失声痛哭,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擤鼻涕。
第二次是互相联系的多次哭。1957年12月的一天,当他吃到卫士马维从家中带回的农民吃的窝头时,才嚼了几口,眼圈就红遍了;第一口咽下,泪水就像决堤一样哗地流了下来。他对卫士们说,“吃,你们都吃,都要吃一吃”,“这就是农民的口粮,是种粮食的人吃的口粮„„”自此,他就梦牵魂绕一个问题:要想个办法,必须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然而,美好的动机却引发事与愿违的大跃进。结果,1959年底,毛泽东又一次吃到了奉命借回乡探亲之机、调查汇报农村实情的卫士带回的糠菜窝头:“咬了第一口,他眼圈红了,喉结上下抽动着,有些壅塞,咬了第二口,泪花沾湿了睫毛,咬第三口,泪水已经哗哗地淌下来。”“他哭了。无声的哭是最沉痛的哭。„„他一定想到了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想到了他的美好理想与严酷的现实”。
第三次哭,是李银桥离开他的身边,去天津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将李银桥揽入怀中,抱紧着他放声大哭,“银桥,我死以后,你每年到我坟前来„„看看”。他不停地用手拍打着李银桥的后背,说不出一句整话,他的泪水和李银桥的泪水融合为一体„„第一次哭,足显其心灵之纯洁不染,足显其情感之爱憎分明;
第二次哭,足显其爱民之情真意切和刻骨铭心,足显其富民之念念不忘和只争朝夕。第三次
哭,则足显其人性之坦诚纯正,足显其仁爱之博大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也!
7、在长征的路上,毛泽东似乎常常与大地谈心,与高山交流,偶尔是在马上低吟三五句、灯前速记六七行。诗人的气质,统帅的风骨,长征的内蕴,将士的豪气,就这样融进了对群山的感觉之中。)让青山作证吧!两万五千里长征,是毛泽东最长的一首诗。让青山作证吧!长征是一曲人类在极限中求生存、在绝境中显奋斗的凯歌
8、他是个拿枪杆子的军人还是握笔杆子的文人?是文人,怎么能把几万濒临绝境、靠吃草根维持生命的红军带出死亡的峡谷?是横刀跃马之辈,为何又有如此陈义高古而又华丽动人的神来之笔?或许,毛泽东多多少少是一个站在传统的根基上胸怀大志、谈论理想的人,一个站在民族立场上卧薪尝胆、奋发有为的人,一个在沉落起伏中傲视独立、纵横捭阖的人,一个上马击狂寇、下马草军书、文武兼备的人,一个不大容易说清楚却充满诱惑和魅力的人。不是偶然的巧合,当民族危亡压倒一切的时候,当最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发起深远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力量的时候,毛泽东,站在了西北高原茫茫的黄土地上、奔腾的黄河岸边。
9、彭德怀百团大捷的捷报传来,欣喜的毛泽东循着电报中对地势的描述,给彭德怀写了一首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10、在离开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曾对人说:我们到北平是赶考来的,考不上退回来就不好了。千万不要学李自成。
11、他兴致很浓地游览了杭州的风景名胜。他看了西子湖畔的岳飞庙。毛泽东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一进庙门,他只向跪在那里的秦桧斜看了一眼,而在岳飞像前,却看了很久。看着看着,便用很低的声音,吟诵起岳飞的《满江红》。)
[他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其爱憎分明如此强烈,以致表现出的行为,很像个赤子稚童。“只斜看秦桧一眼”道理,同他当年看完《白蛇传》、洒下赤字泪之后的表现一样。那次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照例要上台去接见演员。结果呢:
他两只手同“青蛇”握手,大概特别欣赏“它”的敢作敢为、赤胆忠心、藐视权威、敢于斗争;他一只手同“许仙”和“白蛇”握手,大概壮其情而怒其懦,喜其爱而悲其愚;他没有理睬那个倒霉的老和尚“法海”,大概恨其卫道、怒其冷恶,愤其霸道,也许还憾其“功成”——终把白娘子压在了万恶的雷峰塔下。
毫不掩饰的爱憎分明,竟然“爱屋及乌”,施加到代为受“过”的演员身上,真是令人莞尔,令人忍俊不止。
12、1919年10月母亲病故,毛泽东赶回韶山时,二弟毛泽民对他说:母亲临终时还在呼唤他们的名字。毛泽东听后心如刀绞。面对孤灯,他彻夜守灵,含泪写下一篇四言古体的《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噙大海。”
13、对于青年的人生,他特别偏好和推崇一个“气”字。志气、热气、生气、朝气、豪气,这些词汇注释着他对青年人深情期待和热情称赞。毛泽东从不讳言自己的个性。他曾对人说,自己身上是虎气为主,也有猴气
彻底廓清你的沉沉暮气,小小私气,惨惨愁气,骄娇小气。黄云万里,壮观天地,都能催动风色,难道还不能撼动你那沉沉、小小、惨惨、骄娇之气?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何等的潇洒自如、从容自若,坚定不移、威武不屈。抛弃那“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来它个“洋洋洒洒、凛凛肃肃、浩浩荡荡铮铮”!
14、激情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它是人类天然真情和率直感情发展到足够强烈程度的自然表现,是人类对自身及周围各类对象的真情关注,以及受外来影响而激发出的强烈真情。没有激情就无法造就英雄,无法造就豪杰;没有激情就没有崇高壮阔,就没有高洁伟岸,就没有深邃慷慨,就没有悲壮阳刚。
科学家没有激情就揭不开自然之谜,哲学家没有激情就打不开“上帝之门”,文学家没有激情就描不出壮美词章,政治家没有激情就写不出惊天动地。
激情绝对需要真情,因为激情来不得半点虚伪;激情绝对需要热情,因为激情来不得半点冷漠;激情还绝对需要激发,因为激情来不得半点压迫。
没有对人民的高度真情关注、没有强烈且分明的爱憎之情,没有英雄之志、没有豪杰之心,没有“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没有“微风拂煦、旭日临窗”,没有一切一切激发出的腾飞激情,毛泽东怎能写出那样壮丽的诗句词章?“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雄罴”„„
老人家的诗词所以让我爱不释手、流连忘返,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到处激情澎湃、更有澎湃激情”。
15、(1972年9月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他的书房里,会见了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毛泽东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随后,他又指着一套六卷本的《楚辞集注》表示,“这是送给田中首相的礼物”。
这次见面,给田中角荣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感慨地说,“毛泽东的确是一位圣人,是一位诗人、哲学家和导师”。他仿佛是在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的柳丝,唱一曲大江东去的浩歌,点一盏醉里看剑的灯火,沿着悠长的文化故道溯流而上。
16、迎面走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天子呼来不上船”、啸傲红尘的李白,还有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
这一边有听一曲琵琶、泪洒青山的白居易,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仲淹;大江上有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灯光下有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更有那柳永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这些诗人诗作,刻写历史,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字字带泪;思索人生,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声声不倦。
17、走进毛泽东的个性世界,你会发现,那是一道丰富多样的亮丽风景。他像学者那样通晓古今,又像农民那样平易朴实。他十分幽默风趣,含蓄温和,又罕见地严肃认真,猛烈逼人。他细致谨慎,明察秋毫,又粗犷洒脱,坦率外露。他有成就大业者的坚韧和耐心,而一旦需要则当机立断,不坐失分秒。
何等真实而又洒脱。这时一位卓越领袖的性格世界
18、一孔之昭,及其无穷,可成就浩浩苍天,系星辰,帱万物;
一之撮土,及其博厚,可成就茫茫大地,载华岳,振江河;
一卷之石,及其广大,可成就巍巍峻岭,生乔木,兴宝藏;
一勺之水,及其不测,可成就滔滔海洋,养鱼鳖,隐蛟龙。
19、“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山东大学一位教授的由衷赞美。
20、昆仑之巅,长城之墙,仿佛是他胸中的笔;华夏大地,高天厚土,仿佛是他笔下的纸;黄河的水,长江的浪,仿佛是他纸上的墨。炮声隆隆,千里莺啼,是诗人诗中的平仄和韵脚;万丈长缨,百舸争流,是诗人诗中的遣词和意境;屹立山顶的松,扎根原野的草,翔飞中天的鸟,游弋江湖的鱼,还有那一年四季无比绚丽的花,从南到北迎风招展的旗,这千般风情,这万种生灵,便是跳动在诗中的字符。
21、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
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1954年冬天,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闲暇中便去登杭州附近的山峰。一次登到半山腰时已是傍晚,有人说再往前走,没有路了。天黑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提出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们往前走,决不下山,不走回头路。这就是毛泽东的个性。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毛泽东坚信,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他总是说,任何一个政党,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长期生存下去。有位名叫斯坦因的外国记者曾经苛刻地向毛泽东提出一个更加实际的问题:你凭什么指导你的政府和军队?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凭人民的信任!正是人民的信任,使毛泽东赶到自己对人民的无尽的责任。
22、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
23、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4、“为人民服务”一文如天地一柱,感化天下大众。“人民万岁”之誓,公铭于心内而终身服膺,故民乐为死。伟哉毛公,千古一圣!承中华五千年文化基因,融世上思想界百家精典,旗举马列,背倚工农,白手起家,屡战屡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雪百年积弱之耻,扬华夏威武之名。首廿八年,终成星火燎原,再廿八年,傲立世界之林。
展望未来,终始人民要当家;绝顶争锋,唯吾领袖毛泽东!
后瞰来者,前无古人,伟哉毛公,千古一圣!
此身虽死魂非去,散入芸芸民众胸。但愿五洲四海红,社祭无忘告 毛公
第五篇:谈意气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意气”
说到意气,我们都会想到白梦逊选取的名人名言:少年当意气风发。
——毛泽东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意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一个义项: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这一项曾被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用过,原句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因为有着书生意气,从而也才有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正是这份意气,挽救了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们,正是这份意气,让东方沉睡的狮子清醒。也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成就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了永垂史册,青史留名的伟大领袖。那么,同样是诗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这就是一种意气,这就是一种精神。他的歌,让人唱了几百年,他的词,让人吟诵了几百年,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这就足见这“意气”二字如太极,生四象生万物。
在棋盘拼杀中,楚河汉界分明,我们会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年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
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只是意气二字所有的义项不同,楚王的意气用事,与汉王的意气风发。
在汉朝的朝堂之上,说过汉王刘邦,我们便不能不谈韩信与司马迁。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成语。沙场点兵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是我们依然记得他当年所受的胯下之辱。是何等的意志和气概让他压下心中的愤怒,成就今日的辉煌。“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意气,是坚强的意志和气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如果当初司马迁没有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气概以受腐刑保存生命,我们就不可能到如今依旧轻哼着这无韵的《离骚》了。这意气我们真的不可以小瞧。
作为女性,武则天绝对是我们的骄傲。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创贞观启开元的辉煌盛世,何等的意气风发。她的意气让人折服,历史掌权的女性不在少数,可没有谁像她那般掀开那一道珠帘,穿上金灿灿的龙袍,君临天下。她的意气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述她的功过。这个女人,真可谓将意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古往今来,这意气一直在我们身边,从202_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圆百年奥运梦;到202_年,60年国庆大阅兵;中国的意气让世界为之折服。生命中,有太多人太多事的意气让我们感动。就在我们身边的,我们南开中学正在迎来她的105年生日。想想当年伟大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与严范孙老先生一起创办南开中学。这又是何等的意气!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一如意气,造就了这个世界上许多的美好事物。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桨,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