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定乡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总结文档
安定乡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总结
推行落实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举措。根据《中共景东县委关于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为民服务工作,安定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民情责任制度、人民勤务员工作制度,半年多来,深入实践,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以党委书记白兆雄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罗涓溪为副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乡长、各站所、各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推行“五项制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行“五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抓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各站所、各村委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推行“五项制度”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部职工要以模范为榜样,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帮民需,切实贯彻执行好“五项制度”。
二、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推行“五项制度”是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工作,干
部职工深刻认识建立并推行“五项制度”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五项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抓好“五项制度”的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五项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深入了解并熟记“五项制度”的具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推行“五项制度”的学习宣传力度,树立典型、学习典型,在全乡营造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五项制度”的浓厚舆论氛围。利用电视、网络、黑板报、宣传牌等宣传方式,向干部职工和民情服务点群众宣传“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及时向县推行五项制度办公室及县属有关媒体上报安定乡开展“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情况。
三、建章立制,规范推进
根据县委有关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文件精神,结合安定乡实际制定《民情责任区制度》、《人民勤务员制度》、《民情联席会议制度》、《民情巡视制度》和《民情满意度测评和问责制度》等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把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保障。安定乡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全面深入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划分民情责任区,派出人民勤务员,着力解决促发展、保稳定、护民生、建和谐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业绩在一线创造,形象在一线树立,作风在一线检验,干部在一线锤炼。
四、深入调研,了解民情
深入落实《人民勤务员制度》,形成层层派出勤务员、人人都来抓落实、事事都有人解决的工作格局。全乡机关及各站所的全体工作人员、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都纳入了人民勤务员的范畴,层层选派人民勤务员下基层、进村组、访农户,从时间上保证人民勤务员沉得下去、进得了门、认得了人、交得上心、帮得上忙,安定乡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研究,身先士卒,切实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干部职工确定各自的联系户,分别深入到各自挂钩联系的农户家中,与挂钩联系对象面对面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制作民意信箱、民情联系卡,争取项目,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深入开展,注重实效
我乡把深入开展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和学习实践刀会祥、杨善洲同志的奉献精神结合起来,全局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和群众促膝交谈,共谋发展。紧紧围绕“保稳定、促发展、重民生、带党建”的责任内容,按照民情调研、民情沟通、民情分析、民情办理、民情反馈的工作机制,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问题视为最大的政绩,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最大目标和追求,积极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理顺群众情绪、维护群众利益、引导群众致富。做到每一名实职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挂勾联系一户特困户。明确责任内容,强化落实责任,负责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二篇:安定乡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总结文档
安定乡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总结
推行落实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举措。根据《中共景东县委关于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为民服务工作,安定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民情责任制度、人民勤务员工作制度,半年多来,深入实践,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以党委书记白兆雄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罗涓溪为副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乡长、各站所、各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推行“五项制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行“五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抓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各站所、各村委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推行“五项制度”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部职工要以模范为榜样,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帮民需,切实贯彻执行好“五项制度”。
二、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推行“五项制度”是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工作,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建立并推行“五项制度”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五项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抓好“五项制度”的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五项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深入了解并熟记“五项制度”的具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推行“五项制度”的学习宣传力度,树立典型、学习典型,在全乡营造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五项制度”的浓厚舆论氛围。利用电视、网络、黑板报、宣传牌等宣传方式,向干部职工和民情服务点群众宣传“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及时向县推行五项制度办公室及县属有关媒体上报安定乡开展“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情况。
三、建章立制,规范推进
根据县委有关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文件精神,结合安定乡实际制定《民情责任区制度》、《人民勤务员制度》、《民情联席会议制度》、《民情巡视制度》和《民情满意度测评和问责制度》等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把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保障。安定乡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全面深入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划分民情责任区,派出人民勤务员,着力解决促发展、保稳定、护民生、建和谐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业绩在一线创造,形象在一线树立,作风在一线检验,干部在一线锤炼。
四、深入调研,了解民情
深入落实《人民勤务员制度》,形成层层派出勤务员、人人都来抓落实、事事都有人解决的工作格局。全乡机关及各站所的全体工作人员、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都纳入了人民勤务员的范畴,层层选派人民勤务员下基层、进村组、访农户,从时间上保证人民勤务员沉得下去、进得了门、认得了人、交得上心、帮得上忙,安定乡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研究,身先士卒,切实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干部职工确定各自的联系户,分别深入到各自挂钩联系的农户家中,与挂钩联系对象面对面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制作民意信箱、民情联系卡,争取项目,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深入开展,注重实效
我乡把深入开展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工作和学习实践刀会祥、杨善洲同志的奉献精神结合起来,全局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和群众促膝交谈,共谋发展。紧紧围绕“保稳定、促发展、重民生、带党建”的责任内容,按照民情调研、民情沟通、民情分析、民情办理、民情反馈的工作机制,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问题视为最大的政绩,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最大目标和追求,积极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理顺群众情绪、维护群众利益、引导群众致富。做到每一名实职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挂勾联系一户特困户。明确责任内容,强化落实责任,负责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三篇:县扶贫办2011为民服务五项制度
县扶贫办2011为民服务五项制度 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县扶贫办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一年来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已多次深入基层挂钩联系点开展为民服务工作。现将我单位开展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开展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是密切联系党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构建和谐社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扶贫办把开展活动与增强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与改进党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结合起来,与全县扶贫开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排除、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为更好更快地推进全县 1 经济社会发展而努力!
县扶贫办的村级民情责任区是县第109责任区(xx乡xx村),责任人是xx。50岁以下的人民勤务员有12名; 50岁以下的党员有7名,分别联系xx乡xx村橄榄寨、田心、碱水、大干田、棉竹棚五个小组60户贫困农户。在开展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中撰写调研报告1篇,设立民情意见箱5个,公布民情电话7部(手机6部、座机1部),开通民情邮箱1个,发放民情联系卡60张。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组织学习和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意见,制定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实施计划。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搞好党员与党组织的沟通联系;二是加强与党员联系户的沟通协调。县扶贫办50岁以下的党员分别联系xx乡xx村橄榄寨、田心、碱水、大干田、棉竹棚五个小组60户贫困农户。
1.成立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 2 作领导小组。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为确保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扶贫办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的股长为成员的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2.制定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我单位扶贫挂钩村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中共xxx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二)全面开展调查研究
1.扶贫办党员干部多次到基层挂钩联系点农户家中走访,通过走访联系农户,详细了解了他们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困难、诉求,掌握了联系农户的基本情况,向联系农户公布联系人、联系电话、服务事宜等情况,通过与联系农户的沟通和交流积极为联系农户出主意、想办法、解难事。
2.全办50岁以下党员干部,每人与10户群众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并以村民小组为一个责任区,联系该组 3 群众的党员干部为责任区的责任人,积极向农户宣传党的惠农、惠民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协助搞好经济发展和治安调解等工作。
3.带着情感和责任,主动与群众交朋友、认亲戚、心连心,心怀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详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的问题,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对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三)深入基层、力所能极的帮助群众
1.村(社区)责任人深入责任区工作24天∕6次。2.单位派出人民勤务员入责任区或挂钩联系点40天∕8次。
3.党员干部到挂钩联系点4次∕48人、走访农户60户∕100人、走访困难户20户∕21人、老党员6户∕6人、产业大户3户∕3人。
4.召开民情联席会议,村(社区)5次∕150人。5.协调资金59万元,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4 9件。协调安排项目资金59万元,实施整村推进2个;协调安排产业发展资金2万元,种植烤烟295亩、木薯1500亩;安排安居工程项目11户11万元;向困难户、贫困户、发放救助金和奖励致富带头人现金1万元。
6.接待群众来访126人次,办理完成县人民政府交办答复人民代表建议 2件、政协代表提案1件。
(四)党支部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扶贫办党支部 8名党员实行了党员公开承诺制,发展党员1人,召开以“创先争优抓落实”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温入党誓词,严格兑现对贫困群众的服务承诺事项。
(五)转变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将扶贫开发工作职责和任务、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各股室、各个工作人员,制定了相关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风清气正的办事环境,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挂钩联系的xxx乡xxx村调研,协助当地党委政 5 府完成烤烟种植任务,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乡(镇)村、组中开展帮扶工作,对贫困户给予慰问,奖励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县政协对扶贫办进行民主评议,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认真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强化工作作风建设。
三、存在问题
由于扶贫办人员少,加之工作性质较特殊,经常人少事多,在活动安排中难以面面具到,本单位在开展此项活动中经费也较困难,等情况制约了我单位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的开展。
四、下一步打算
总之在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工作中,县扶贫办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的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支持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得到责任区人民群众的好评和村两委的认可。以后将一如既往的把为民服务五项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的开展好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暨“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
xxx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1年11月29日
第四篇:五项制度
五项制度
一、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综治工作站全体人员办公会议,研
究社区、单位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二、值班制度:综治工作站要坚持每天有人值班,负责处理辖区
内发生的各项治安情况。在组织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
三、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应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明确专
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台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四、情况报告制度:要充分发挥巡逻队员、信息员、平安分会会
员等队伍的作用,广泛收集各项信息,对重要治安信息、群体性事件苗头信息等重大紧急情况要及时向社区、公安派出所和街道综治办报告。同时,每月向社区综治工作站报告本月工作情况。
五、考核奖惩制度。要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制度、年终对工作人员
履行职责、工作业绩、遵守制度、执行纪律等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工作人员的经济、整治利益相挂钩,以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第五篇:五项制度
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生产制度
(一)一、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要责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三、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六、食品生产人员应当佩戴健康证,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七、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生产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对人体安全、无害。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二)一、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确定无相关传染病,到相关监管部门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二、食品从业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需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衣服、被,勤换工作服;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內;男士不留长胡须,女士平日不染指甲。
三、食品从业人员工作时严禁吸烟,不能随地吐痰;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四、食品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熟食品及其他原辅料间的交叉污染
五、食品从业人员不准用手抓直接入口食品;不准对着食品咳嗽或大喷啑。
六、食品单位负责人和主要生产人员应学习和熟悉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应通过食品质量安全相关培训。
七、食品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小作坊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三)一、建立原辅料采购验证记录。采购食品原辅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原辅料合格的证明文件。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辅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建立添加剂使用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规格、使用数量等内容。
三、建立生产加工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生产加工记录,如实记录生产所用原料、生产产品的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品种。
四、建立产品检验制度。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抽样检验。
五、建立销售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记录销售的食品情况,并如实记录销售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以上各项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制度
(四)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管理科室报告。
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四、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
(三)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五)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存在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应采取召回制度,是一种及早发现并立即终止不合法行为的有效措施,是将问题或安全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手段。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对存在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进行召回。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食品,发现有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止销售。
二、对已售出的不合格食品,生产者要在市场、超市、商(店)场等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告示予以召回。
三、对已售出的有危害后果的食品,生产者除发布召回告示外,还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以最短的时间追回售出食品。
四、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检查、抽查时,如发现不合格食品或有危及人身健康等不安全食品,可依法责令强制将不合格食品召回。
五、对食品生产企业召回的不合格、不安全的食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