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师生互动的方式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12-75126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6 01:11: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师生互动的方式

课堂的师生互动的方式

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小到教儿童数手指,大到同学生一起参加社会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后的真实、独特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不仅仅来自于教材,它需要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人。需要其他相关的作品的介入来引起共鸣。课堂上,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应该形成积极的**、有效的互动,从而使课堂“鲜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展开充分的联想、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对话、不断探究、感悟,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平衡有序的行为互动是靠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两种因素之间的磨合而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一方面,学生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控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参与又会反过来影响课堂活动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认识和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呼应。虽然所有教师都努力想在课堂上关照每个学生,但是他们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与一些学生较多地交流,而忽略另外一些学生。如教师习惯性地从前往后看、总是提问名字好记的学生、提问成绩优秀学生比提问成绩一般学生多等,就会形成各种形式的教师行为区域,从而使互动面受到**,学生呼应强度降低,互动因此失去了平衡与和谐。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实践机会,从而有序有效地参与互动。既能使学生大面积地参与互动实践,又能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情感互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师生情感互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师生间的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可以说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认知互动。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认知是互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地认知有利于正确理解对方及其行为所表达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这一原则既坚持反映论的客观性原则,又承认主体在认识中的创造性过程,而且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桥梁”作用。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的一种心理活动。

依据上述理论,主体所认知的对象,与客体存在的真实对象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一方面,由于认知对象处于不断表现和变化的过程之中,受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制约,主体不可能全面深入到认知对象;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并不是简单而直接地模仿,其中包括一定的选择性和重构性,即人们所认知的对象,是按照自己观念所选择出来的、经过加工的部分。

“认知互动教学原则”核心是发展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探索接受知识边缘科学心理学的奥秘,强调有意义学习理论:通过“视读”和“心读”强调学习者消化阅读材料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学习者参与语言实践的参与意识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教师的角色,师生一起评教、评学,突出认知体系,判断与推理的认知能力,拓宽学习者的综合创造能力。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师生互动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终身教育思想和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奠基。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后,全国各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增无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存在缺陷,一般表现为:

①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②重视精讲多练,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③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④重视城镇学生的学习研究,但较少考虑农村广大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概念界定

1、理论导航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于语言学习有系统的论述,进入11-12岁的儿童他们已能进行抽象思维,在英语学习方面会有一个飞跃,集中表现在他们用英语表达的内容大为丰富、概括语言规律的能力明显加强,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较快。在小学阶段的中、高年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模仿和机械操练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还需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思考和自己摸索学习规律与策略的能力,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有教授提出师生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即“动态生存”的方式。我们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促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发展性生存方式转化。

师生互动不仅是指师生在语言上的对答,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与情感的交融,这是语言交际的先决条件;学生互动是英语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体现,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使他们不仅从教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中获取语言素材,而且从同伴提供的教学资源中受益。

2、研修重点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课题必须通过操作来论证。上学期我们完成了课题的初步框架,本学期我们的研究重点将是以英语课堂教学为基点,主要从两个纬度展开研究:①探索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生存方式的外显特征,着眼点是“如何互动”和“互动的有效性”研究;②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方式研究,通过积累不同年段、不同课型的典型案例,归纳梳理,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流程。

3、研究路径

本阶段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和教学方案设计及沙龙研讨等活动来践行“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原则。主要运用“前移后续”的策略,实行对课题组集体备课的创新,通过对同一节课或同一类课的反复讨论、反复试教,实现资源共享,智慧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各学科教学的和谐(其中含有对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等,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使教师“愿教、乐教、会教、善教”,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情互促、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地解决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英语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

2、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

整个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 月)

制定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组成员,学习理论知识,准备实施。

2、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深入课题研究,积累实验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总结实验情况,写出研究报告,推广实验经验。

六、组织机构

组长:冯玮琪

人员:赵德杰白银李杰王丹刘富宝 杨玉琴

第三篇:“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课题计划,10月份我们课题组做了如下工作:

1. 选择行之有效且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感性体验——形成大胆猜想——引导合作研究——实践反馈交流评价——建构运用体验成功”根据以上的教学模式,备课时,结合实验教材创新、实用、开放等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及新奇因素情境作铺垫。比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首先激趣引入:“同学们,淘气搬新家了,你们想不想去参观一下呀?”出示主题图,看到淘气的房间有什么感觉?(乱)你们想不想帮助整理一下呀?小组合整理房间。这样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这样设计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结合实验教材创设内容丰富而开放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努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如教学《捆小棒》时,学生知道10根小棒捆一起为一个十,并会摆11、15、19。同时能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字。此时有学生会问20怎样摆?怎样拨?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捆一捆再摆10根;个位上拨10,十位上拨1;个位上不拨,十位上拨2。经过争论,教师只需要适当加以引导,学生所获得的就远远超过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

3.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争辩等。课上我们经常这样提问:“你学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的你观点”等。使学生会与他人沟通,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尽量不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从中锻炼了学生思维,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

4. 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坚持写课后反思,逐步完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

二、实验的预期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的收获,具体表现在:

1、实验班学生的变化

由实验前的“不会说”、“不敢说”向“能说”、“乐说”的转变。由原先的少数学生到现在的半数以上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学生经常使用“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认为”等语言,这些都是通过老师上课中有意识培养的。在课堂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较之前提高很多。

2、实验教师的变化

⑴ 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过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学习活动的转变,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⑵ 处理教材能力的提高。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可以不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来进行教学的,而是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顺势教学《乘法交换律》。还有有些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结合主题图情境导入、也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导入、还可以故事导入等。

⑶ 理论水平的提高。经过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让我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研讨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从中学到很多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使我们受益非浅。

六、困惑

1、实验过程缺乏有关理论的指导及自己理论水平有限,使实验方向把握不准,都是在边模索边实验。

2、不同类型的课在课堂结构上的设计和操作有差异,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3、不能有效、系统地收集有关的实验数据与典型案例。

《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课题组

2006.10

第四篇: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成果概述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 年 5 月 30 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 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 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 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 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 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 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一词被频繁运用,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 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 的系统研究和成果,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 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1)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2)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3)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1(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 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 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 例。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 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 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 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1.课题研究目标(1)本课题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科学的方法,以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为切 入点,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三个教学策略。(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 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尊重学生学习权力,尊重学生差异,转变教师理念,本着“为了一切 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提高教师能力,培养研究型 教师,最终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a 情感式互动——情感共振策略 b 参与式互动——结构优化策略 c 教与学互动——自主学习策略(2)建构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逐步形成师生互动方式下的自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3.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 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 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2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 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 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 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3)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 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能否创设学生主 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学生的互动是否有效成了我们学校开展评价研究课的一个指 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方法论体系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1.行动研究法:即对所确定的实验班同学进行行动研究。利用近一年的时间 对所确定的班级进行分阶段的研究,找到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现 象的不足之处,进而研究出相应对策,跟踪其发展变化。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 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课堂教学中新的形式与新的方法。新课程改 革纲要的精神,主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现,这二点一直是贯穿本课题 研究。2.调查法:对研究对象----清河县城关小学五年级全体同学进行详细的调查, 以点带面,由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到全县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致情况。3.观察法: 即通过观察同一年级中的不同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 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找出更能发挥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的因素,进而提高课 堂效率。在本课题的研究实验中,我们从主体学习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习惯,主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还研究、探讨学生 的目前学习现状,学习时思维方法;研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状况,联想能 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思维方面的问题,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在课题的不断实践,不断深入地实施中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便为课题实 践作出较准确的评估和修正。4.经验总结法: 总结课题组成员及业界同仁们在此期间所做的工作,包括经 验和总结教训,在相关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根据本课题组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点: 3(1)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技巧有所 提高。经过试验,大多说学生逐步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技巧更加 灵活多样。如,学生学会“听说读”记英语单词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高效省时,成为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使用最普遍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方面,学生学会用 抽象词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许多学生懂得用比喻法、分析法、比较法、删减法 理解词语,阅读文章,深入理解课文。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明显发展。个性培养 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孩子全面发展优势在个性发展中体现出来 的,个性推动发展,发展丰富个性。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根据学科 特点,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标新立异”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自觉自立个性品质的形成。(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他们积极自觉地带着问题有计划 有目的、创造性的开展教学。选择多种教学策略,运用“自主-合作-发展”教 学模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在工作中,我校定期组织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 撰写活动。最初,相当的一批教师几乎从零起步,但开始课题研究以后,随着课 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们撰写论文、案例的水平和能力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3)探索了师生互动方式下“自主-合作-发展”的系列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情境式”互动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 理论根据: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 因素,课堂中应该改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一种“动态 的集体的力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 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有计划的向小组提 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的参与教 学活动。(4)课堂教学评价对师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初期,考虑到我校课题研究的重心在课堂教学,所以我们积极探索了向 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经过校领导与课题研究教师 的商议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因该有一个课堂教学实施的依据,检验课堂教学是否 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标准。一年后,我们经过学习思考,多次修改后出台了 “自 4 主课堂”评价标准。2.主要观点: 农村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现状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课堂教 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多措 并举,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创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成功。此外,在 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初步探索以下几条教学策略(1)情感式互动——情感共振策略(2)参与式互动——结构优化策略(3)教与学互动——自主学习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1.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5 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案例; 2.报告类成果 1 篇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调查报告 3.论文类成果 7 篇(1)《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3)《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形式》(4)《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简述》(5)《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6)《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7)《数学课堂中如何做到师生互动》

4、案例类成果(1)《感恩读本》教学设 4 篇(2)《弟子规》课堂实录光盘 1 张(3)《弟子规》教学设计 5 篇(4)《学雷锋教学设计》1 篇(5)《学雷锋》课堂实录光盘 1 张(6)《中秋节》德育资料集 1 本 课题组设计 吴存涛 课题组设计 马文瑞 马文瑞 吴存涛 郭振峰 许丽丽 吴翠华 苗倩 郭振峰 牛淑霞 张庆军 王莉 吴红 郭振峰 5(7)《悠悠古运河》资料集 1 本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吴存涛 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家里除了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外,学生 还能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珍惜时间,团 结同学,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气氛。同时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明显 的提高,各班的教学成绩也呈现出一路上升的态势,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 评。因而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生源,使得学校的办学活力日益增强,为学校带来 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我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已经在我校各年级及周边校区进行推广,反映良好。小 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经验,也值得周边校区借鉴,并不断地和周边

(七)校区相互 交流,共同提高。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1.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们知道,在许多农村学校实施教改都是一个很刺手的问题,一些薄弱学校 由于缺乏学习机会,缺乏学习资源,缺乏身边的“样板”,对新教改的教学模式,更是疑云重重,同时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 试题目,偏重分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自主发展。在促进农村小学生的 性格养成方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我们开展的研究时间还不够,所以在这方 面我们觉得做的还不到位。由于农村小学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很难配套。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设 备的普及率非常低,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实施。有待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 部门在多加关注后能尽快的改善城乡差别,使农村的小学生们能够得到相对平等 的受教育机会,在现有条件下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实际,注意开发现有资源,利 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轻松、愉快高效的课堂。2.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个别教师对师生的互动理解,重形式轻实质,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很好实现原 有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模式,核心问题应该是互动的实效性,而有 的老师却误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只要师生之间有了交流就行了。在课堂上也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要求 小组讨论。在此期间,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 的交往活动,反正只要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是顺利过关了。长此以往,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在“合作互动”幌子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而 6 能够完成任务的同学也会灰心,合作方式就会不了了之,互动成了相互之间的闲 聊。课题组的研究首先是从理论上武装教师和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并经 历了近两个学年的周期研究完成的。课题组的成员掌握和学习了小学课堂教学师 生互动方式的研究的有关理论,并探索出了很实际的方法和转化策略。特别是我 们懂得了当代教师更该有着对学生坚定的爱心,做素质教育的真正践行者,绝不 要只为追求升学率面把学生当做“哑巴” 学生,我们要不断的研究新问题,从 新的角度去理解并帮助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以达到高质量的、学生满意的 课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水平有限,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是十分的科学,肯定存在一些问题,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即使本课题得以顺利结题,我们仍然 不会停下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脚步,我们肯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 这一课题,使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够真正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 题,使教科研真正服务于教育,体现出教科研的作用于价值。不断地向同行研究 者和专家们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把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精)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2009-12-28 14:02:50转载▼ 标签:教育中师生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实验教师分类:论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早在2000年,我们就把“课堂教学改革”做为教研教改的突破口,引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了“尝试教学法的移植实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教改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这一陈旧观念仍影响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进行了改进,如尽量采取精讲,讲练结合,先学后讲等,实质上仍是教师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到教师主导控制机率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积极主动参与的少。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学、会做、会探索、会创造”?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实验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是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这一教学实验的指导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师生互动”也可理解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我校确定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关注的是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所产生的实效性。其意义在于通过实验研究,在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通过这项实验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而课堂教学更是集中体现教与学的价值阵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

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本课题在师生互动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课堂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教研员、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对本课题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其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其效果,积累其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三个方面: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我校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本子课题主要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教学策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实践研究如何增强师生情意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本子课题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优选合适的学习方式后选取多名学生进行试验,观察该学习方式是否能使这些学生更好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案例教学研究。该子课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开设校内或市级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具体措施:初步制定如下,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修定完善:

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学定教,要使学生在经历学习中感受师生共同演绎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生活。

2、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是前提,要营造民主、宽松、愉悦、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体验健康、积极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转变学习方式是关键,既使是师生互动,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互动。

4、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是基础。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六、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⑴创设情境,情境,包括情感情境和学习情境。情感情境是一个心理氛围,是群体心理环境。创设情感情境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态度。学习情境是一个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的教育平台,是支撑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探究环境。创设学习情境是要容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课伊始,趣即生”良好的氛围,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⑵主动探究。进入学习情境,自学(实验或操作探究,感悟、领会、理解知识;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他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和失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

⑶交流合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感悟和新的体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周密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和结论。

⑷质疑问难。对于共性的问题和学生模糊不清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分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修正、补充,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通过协作深化对知识的构建。

⑸迁移应用。迁移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掌握的新知识进行适当的练习,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多边活动论”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诸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以利于开展与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通过研究构建如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图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教学操作程序:创设情境→主动探究→交流合作→质疑问难→迁移应

主体学习程序:引入新知→探究新知→反省新知→深化新知→巩固新知。新知构建程序:准备构建→自我构建→协作构建→深化构建→意义构建。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

1、课题启动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0月(1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方案。(2收集资料,学习体会(3申报实施方案

2、实施探究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1构建课程改革下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

(2探索研究落实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策略及操作方法。(3具体实施。

(4及时记录与整理相关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3、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6月--2011年6月(1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2编印教案集、整理相关的论文、案例、课件等。(3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成果送审。

八、预期研究成果:(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2 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点评、心得体会、教学论文或教学课件;

九、实验的具体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尤其是实验教师对待实验的态度、热情、欲望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通过培训,以促教师素质提高。每学期都要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相应的教学理论。根据教师的现状,抓专业教师、带动兼职教师,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情况。

2.加强实验研究:参与人员深入课堂听课、研讨,切磋、交流,指导等活动,督促深化课题实验。通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说课、课堂教学观摩、实验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交流等活动,促进教改向纵深发展。

3.争取领导支持:各实验教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建立适当的教研制度和优惠政策,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支持实验教师参加有关培训或外初学习,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十、研究方法设计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形式。

㈠实验研究的主试和被试:

1、课题研究由行政领导和实验教师组成。

2、实验面向各年级学生,每个子课题选一个实验班。㈡实验研究的变量:

1、自变量:创新教育模式和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品质、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因变量: ⑴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要求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素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及时把握现代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和能力。

⑵学生的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掌握获取知识信息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变量控制: 一是根据等组要求运用分配法组织实验班和对比班。二是选择教龄、学历相近的青年教师担任主试。

三是实验班对比班的教材、课时量、课内外作业量基本一致。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①撰写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理念、特征等若干专题论文。(各研究阶段

②推出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示范课。(各研究阶段

③编辑教师优秀教案,个案,论文集。(第三阶段

④完成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模式的专题报告。(第三阶段 ⑤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第三阶段

⑥实验班学生素质发展数据资料及分析报告。(第三阶段 ⑦出版优秀教师课例、案例等光碟。(第四阶段

⑧《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多边互动及其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的研究报告。(第四阶段

十二、实验的组织机构

组长:王建军成员:刘永锋张庆梅刘淑杰刘凤杰陈学文

师生互动的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