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最终定稿)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2-1075134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3 00:24: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孟利红

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书的习惯,那可真叫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

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

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所以说,从小应养成读书的习

惯。

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多下来我发现个别学

生不爱读书,课堂上老师给时间读这类学生不是看着别人读就是发愣,连嘴也不

张,集体检查朗读时这类学生不看书张着嘴随声附和,单独检查朗读时却不会读,尽管我时常督促着也未见好效果。这种现象是我很无奈,后来我翻阅了一些教学

杂志,也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是在模仿中长大。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要是喜欢看书,孩子两三岁就拿着书。虽然方向都拿倒了,他也拿着

书,他要模仿。我从电视中看到鲁豫与童话大师郑渊洁谈话,郑说,要培养孩子

爱读书,做父母的哪怕不喜欢看书,你每天要看书报(在孩子面前),哪怕是装

模作样。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受到熏陶,才会爱上书,才会爱看书,与书交朋友。营造一个读书的气氛,家里什么地方都要有书,你家的厕所里面也有书,有

一本小画册,有一本什么小杂志之类的好看的,就是孩子床头边啊,什么桌子上

啊,沙发边啊,都要有书。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书,讨论读书的体会心得,影响孩

子,这个是潜移默化的,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读书不像上课一样有计划,他往往

是很偶然的状态下拿到这本书,突然兴趣所致,拿到那本书了。双休日,可带孩

子逛书店,让孩子在书店里呆上半天,就在那里看书。

根据孩子的年龄提供不同的书,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

是不一样的,所以专家人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标有拼音。这样的书,情节简单,还有幽默童话,生活故事,卡通,动画片。这比较适合一二年

纪。小学三四年级,可以读一些深刻的童话,有趣的,像科学童话与故事,伟人

故事与历史,还有儿童报刊。小学五六年纪,可以读一些漫画,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探险小说故事,少儿的百科全书等等。在小学什么方法读书最合适呢?就是让孩子朗读,用朱熹的话来说叫读书。什么叫读书呢?那就是大声的朗读,而且要求不可误一字,不可读错一个字,不

可读倒一个字,不可读少一个字,不可读多一个字。这对孩子是一个极好的训练。做父母你得很有兴趣听孩子读。朗读,这有助于孩子体会树种的这种奥妙,你可

以和孩子轮流读。我想这样家庭也会其乐融融。孩子虽然理解力低,但记忆力强,还可以让他们背一些唐诗宋词,孩子不懂的东西背下来也有用。虽然一时不太理

解,但他大脑里有储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理解。再说,书读百遍,其义

自现。

总之,如果小学阶段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有享受不完的利息。

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上下功夫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50年前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

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呢?

一、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包括哪些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一般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①爱读书、多读书;②一边读一边想;③认真做读书笔记;④经常使用工具书。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有:①勤于积累写作素材;②勤于思考,勤于动笔;③重视修改;④认真书写。其次应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重要意义。通过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三,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事,不是教师一号召,学生一注意就能办到的事。必须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比如自我约束机制,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机制,教师、家长的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评比,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形成竞争局面。第四,教给方法。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对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读书笔记有几种,每种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作用;其次要教给学生各种写法。

二、要靠反复的严格训练。叶圣陶先生讲:“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是说,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最根本的保证。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靠阅读实践中的反复严格训练形成的。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由教师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奥妙;或让爱读书的学生现身说法,以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把读书看作是人生的一大乐趣。经常组织开展多读书、争先进活动,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形成良好的风气,久而久之,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为了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同时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子读书。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一边读一边想的机会,多进行独立阅读。凡是学生能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要经常鼓励那些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进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常言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那么在阅读实践中要注意运用,随时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等,产生的想法、体会,悟出的道理等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习惯。经常使用工具书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也要坚持反复训练。工具书要装书包、进课堂,预习要求必须使用工具书。凡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语都要通过查字典来解决。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使用工具书查字词,课下作业中也要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使用工具书,逐渐就会成为自觉行动。

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更在于多练。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学的第一关,所以使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但要学会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如开头、结果、照应、过渡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如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可让学生练习记叙自己一家人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谈话,并学会抓住主要谈话内容写的方法。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可让学生进行描写内心活动的练习。学习《草原》一课,可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练习。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大量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养成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生

活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要教给学生观察、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形式要灵活多样,这对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是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变成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勤于动笔才能熟练,熟才能生巧。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不放弃任何写作机会,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多动笔。

重视修改也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一。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好文章都是作者反复修改过的,小学生学写作更要重视修改,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反复看,反复读,仔细推敲,直到最满意为止。认真书写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中必不可少的。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习惯,教师要从严要求,错别字要改,潦草的字要重写,书写整洁的要大力表扬,书写差的要严肃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认真书写的重要性,形成认真书写光荣,不认真书写可耻的风气。

第二篇:培养培智生爱学数学的习惯

培养培智生爱学数学的习惯

漳平市特殊教育学校许冬妹

摘要:爱学数学的习惯是一个过程,是培智生在学习经历中经过不断练习形成并获得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它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培智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和参与;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培智学校培智学生爱学数学习惯

我记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指出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又指出了培智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必要性并形成一种习惯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可见在小学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培智生全面的发展,培养培智生爱学数学的习惯是何等的重要。这就希望培智学校的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培智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主动学习中获得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那么,怎样培养培智生爱学数学的习惯呢?我尝试做到如下五点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激发培智生爱数学的兴趣

要让培智生爱学习,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智生在兴趣的激发下,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能充分的调动各种器官,如眼认真看、耳仔细听、脑积极思考、口正确的表达、手能主动操作等。对教师、同学、多媒体等外界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积累,对相关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练习并形成一种技能。这时候,教师若抓住时机有效的点拨,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如在教学“1到5认识的综合课”,在这节课中,依据课标精神,结合课题研究“数学社区化教学”带他们走进社区、公园、超市等场所,认一认物体的名称,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找一找在哪里有用数字?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这样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 1

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回到课堂上结合培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同学们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他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上课伊始,师生交谈:“今天的课堂老师想带大家去游览动物园,想去吗?”学生们听后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几个?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这些数来表示?通过创设这个儿童喜欢的情境,既指导特殊学生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认识了1-5这些数,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字的意义,又使他们通过体验掌握数学知识,补偿特殊生缺乏生活经验的不足,并且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调控培智生爱课堂的气氛。

要让培智生爱学习,首先要让培智生爱上数学课堂气氛是关键。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培智生的思维才能处于较活跃状态,才能调动起培智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反之,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培智生将鸦雀无声,老师只能唱独角戏。可见,在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培智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能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数学过程的积极性。

如在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里,有的老师在台上常常讲得唾沫横飞、欲罢不能,而培智生却表现出对学习事不关己的态度,情绪也不稳定并显得没精打采,稀稀疏疏的朗读声,积极举手、自觉回答问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我想了很多策略逐一实践,比如,我上课前,调整好教学心理,把握好教学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面带微笑、语言幽默、激励为主、科学引导”等好标准带进数学课堂。在课堂上,我用自己特有的美好声音,激情洋溢、富于感染力的情绪,引导培智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启发他们自主发现数学知识、规律、法则等。我坚信只要我付出十分的努力,学生一定有一分的收获。

又如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我依据培智生的心理特点,针对班级学生数少的优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我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机会。如让学生扮演“我是朗读小能手”、“我是计算小能手”、“我是书写小能手”、“我是解决问题小能手”、“今日我是小老师”等角色,每天课前、课后五分钟,有时甚至十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通过运用激励的语言评价鼓励他们,让他们在教师、同学、自己的肯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及消极情绪,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重视和信任,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培养培智生爱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培智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基础,是主动数学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在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中,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教师要常抓不懈。数学课上专心倾听主要有看、听、想、做等方面。看:是指看多媒体、老师和同学们的动作、板书和演示;听:是指专心倾听多媒体、老师和同学们的讲解、提问和回答;想:是指想一想所学的教学内容,什么知识自己学会了,什么问题还不理解,还有什么知识点与别人的见解不同;做:是指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模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自己发现数学的公式、法则和规律等;是指通过做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培养培智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第一,要求培智生要认真听课,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第二,要求培智生注意力要保持集中;第三,要求培智生要听清教师、同学们或多媒体回答问题的内容,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科学,想一想自己有不同见解需要补充的吗?第四,要求培智生认真观察多媒体、老师、同学们动作、板书和演示,并按温馨提示专心地动一动、摆一摆学具,做好练习等。倾听的习惯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一如既往的培养。

四、引导培智生爱阅读文本的习惯

阅读可以增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的进步。阅读文本是指培智生要会读懂数学书本的插图、会认书中的文字、理解题意并按要求作答。引导培智生阅读文本的习惯:第一,指导培智生看图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根据不同的学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低年级书里以图画为主,主要可采用展台、幻灯片或制作成课件等形式加以指导。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跟着老师说图意,接着

模仿着说,经过反复练习,最后当出现此图教师提问,学生能自主说。中年级有了一定的看图经验,指导他们仔细观察图意,先请A类生尝试着说,B类生模仿着说,C类生跟着说。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辅导。到了高年级要求A类学生能独立看图,根据图意用准确、流利、完整的语言表达。B、C类生适当地降低要求引导他们认真地读课本。第二,指导培智生阅读算式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第三,指导培智生文字叙述能力,提高阅读层次。第四,培养培智生根据题意自己阅读文本的习惯。低年级培智生认识文字屈指可数,主要是在教师读清题意并指导下完成作业。中年级培智生识字量逐渐增加,可采取在老师的帮助下读题,或请个别识字较多的同学读题。培智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知道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还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高年级的大部分培智生基本上能自己读题解答,个别不容易理解的字、词、句,要及时引导大家一起读、一起分析、交流。除了指导培智生阅读文本外,我还常常利用课外时间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鼓励他们自己多阅读或和父母一起亲子阅读,在多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里发现课外书籍中蕴藏着数学问题。

五、指导培智生爱书写的习惯

书写认真既能端正培智生的学习态度,又能提高作业的质量,并且对培养爱学数学习惯的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认真书写,字迹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对培智生也不例外。在低年级里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数字、符号、算式的书写。开始指导培智生能在方格里书写数字、符号及算式。接着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最后在算书本上有序的书写。到了中年级要求培智生要写得横有横行、竖有竖行,注意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培智生从小做事认真负责、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到高年级,要求培智生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并按要求作答。如:培智生列竖式计算的教学。开始指导他们端正、工整地列竖式计算难度较大,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培智生的书写效率。第一,指导观察多媒体的书写。第二,跟老师一步一步的写。第三,及时评讲学生的作业,肯定好的,指出不足的地方。第四,加强练习,个别指导。第五,举

行书写竞赛活动:把优秀作业在学习园地里展示。经过有效的指导、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位学生书写列竖式计算效果显著提高。可见,对于培智生书写习惯的指导,教师要经常示范,强调练习,及时讲评,鼓励为主,才能逐渐养成。

爱学数学的习惯是一个过程,是培智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练习形成并获得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它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培智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和参与;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智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培智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不懈,重视爱学数学习惯的养成教育,相信他们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第三篇:《教育就是习惯培养》读书心得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读书心得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

最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颇有收获。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这里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当然良好习惯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孩子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且不会觉得痛苦,大了以后反而难了。因为习1

惯是潜意识的自动功能,是行为的载体,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样,习惯从孩子小时培养也许不到10次就行,等长大以后培养,一般都需要连续进行21天以上才行,但若要固定下来要90天左右,一般人很难做到。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醒悟——改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

好的习惯能让人更聪明,或者帮助人更好地使用聪明。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成的日常行为规律。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劳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劳动实践习惯。习惯就是素质,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形成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与结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为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性平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不断发展进步的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的人。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学生来讲,尤为重要。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考试常常得不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踊跃发言,不钻研难题,这些习惯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我认为要想学好首先要“乐学”。“乐学”,就是愉快地学习,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去做。怎样使学习变成快乐,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能像刷牙、吃饭、做游戏一样,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养成早读的习惯,早上空气新鲜,大脑清新,我们可以读课文、背名篇;

2、养成专习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习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完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业,才能享受到你学习成功的快乐;

4、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对未教的内容进行预习,把已教的内容复习好;

5、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学习只有靠问,才能成为学问。

习惯的养成要经过重复或多次的练习,所谓“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

也”。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纠正不良习惯,“习非成是”就是说长久按错的去实践就会把非当成是了。所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方面要逐步养成好习惯,一方面纠正坏习惯,而且不要等到坏习惯形成了才来纠正

一旦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将有新的收获,那就将感到快乐无比。

第四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体会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体会

刘艳辉

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我觉得对我们老师来说很有启发。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所想和摘要: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获得的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同时他也认为教育的结果不能仅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重大的变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说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就应当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只有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

2、各种教育途径必须相一致

政治里的哲学说过,当各部分之间互相配合协调,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作用。就好比踢足球,每个人都只关心个人的得分,而不顾整体团队的优化配合,这个球队必输无疑。其实,教育也是这样,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合力,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有个孩子偷了别人家的一盘录音磁带,爸爸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他,孩子开始认错,掉下了眼泪。正在这时,奶奶来了,看见自己的小孙子正在掉眼泪,觉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把把孩子搂过来,又是亲,又是爱。孩子的爸爸不满意了,说他偷了人家的东西,可

老奶奶却说:“偷点东西有什么?孩子嘛!你小时候没偷过东西?你上树偷枣让洋拉子蜇得嗷嗷乱叫,你忘了?”孩子听到这儿,“噗哧”一笑跑出去了,刚才爸爸的批评全部作废。

学校教育孩子养成关心集体的好习惯,号召同学们把最漂亮的花拿来美化教室。孩子非常高兴,回到家搬花时,爸爸厉声说:“放下,谁让你搬花的!”孩子说:“老师让我们布置教室。”爸爸一听是老师让搬花的,就指着旁边一盆又蔫又小,快要死了的花说:“拿这盆花吧!”孩子到底听谁的呢?

教育是合力的结果,各种力量都得协调一致,不能顾此失彼。只要一方有差错,其他各方的作用将会受到抵消。第一个事例中的孩子本来受到了父亲的批评,可奶奶这时却责备父亲,心疼孙子,这让小孩从中钻了空子,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双重人格;第二个事例中的孩子无所适从,一方是老师要求的“最漂亮的花”,另一方是爸爸命令的“又蔫又小的花”,到底听谁的呢?老师精心策划地培养孩子养成关心集体的好习惯的计划,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土崩瓦解了。

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要求学校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不公平的。但是,教育也不是无能的,在学校和家庭这个“小气候”下,许多有利因素能够为“大气候”的逐渐转变创造好的条件。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种力量协调一致。

3、训练是形成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是一阵阵的,今天要求严格,明天又不管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教师活动搞得很多样,却把学生管得很松;有些教师费了一番苦心,可结果学生跟他逆着干,就是不按照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一系列在实践中常出现的现象,关鸿羽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比如针对如何调动学生训练中的积极性,他提出了五个结合的解决办法: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

习惯养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正向诱导或督促而形成习惯,另一种是基于主观意志努力而养成习惯。这两类习惯的形成都要经历行为强化的过程,俗话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对一个人后期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不由得使我为目前的具有很多不良习惯的初中生今后的人生捏把汗:他们中很多人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甚至吸烟喝酒;没有正确的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举止不文明,打架骂人,说脏话,做错事情不会使用礼貌用语;不能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乱写乱画,经常在教室或楼道追逐、喧哗、打闹。尤其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差,不热爱学习,学习不刻苦、知难而退,作业不独立、及时完成,不仔细、不认真、不求甚解,不求上进、不爱动脑筋,不会利用时间,不会读书和学习,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不能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学校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长期强调学生的养成教育,建立“全员参与,层层负责”的督促机制,齐抓共管,统一各科教师的认识,要求他们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决不能只教书不育人,狠抓学生在做事、做人、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然,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一个系统内。因而,养成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条途径来实现。作者认为,实施养成教育,各种教育途径必须协调一致,要做到学校内部一致,家庭内部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一致。如果大家各往不同的方向努力,只会落得徒劳而无功的结果。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心得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心得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专家,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首席专家林格所著,是作者经过八年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一个总结和理论提升,同时注意到读者的需求,行文尽量通俗易懂。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事半功倍。

“抓住一个好的习惯十年不放,笨蛋都会成气候。就像不断挖掘一个地方,时间长了,挖得又深又广,即使没有挖到水,但天上掉下的雨自然水到渠成,最后就会变成水库,有了水库,你想垂钓、开游艇......你就能自由选择了。”吞本书的封面以这样一段话来告诉我们习惯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习惯不是天生注定的,而需要的是我们人为的后天的专注。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主要从习惯培养方法、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几方面来写。书中的理论知识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很多理论都可以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调整后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对本班的孩子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性。

明代的王廷相认为“凡人之性成于习”,清代王夫之也提出“习成而性与成”。习惯是人格中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习惯是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之一,小学生时代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必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该书中提出了习惯有几点特征:

1.简单: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

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

简单的事情容易学会,但坚持起来就会很难。而我们的习惯常常是并不深奥的,都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来的比较简单的事情如:按时到校、上课前能做好各科的准备、遵守课前三分钟规则等等。这些习惯都是不难的,而好的习惯其实就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书中还提出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课前3分钟,孩子要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做好文具的摆放,才能做好姿势,这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真正的习惯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就自动地去做。要让习惯成为自然的行为。这种自然的行为也许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对个别的同学进行个别的教育。当然即使是学生们已经形成了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毅力来完成这一项艰巨的工作。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便能将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迁移到其他的地方,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看完这本书,想到目前班上孩子在课前三分钟最烦的就是:听到铃声后进教室缓慢、坐到座位上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桌椅和书本的摆放不到位。《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定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小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出现诸多问题的“要我学”变成由良好习惯支撑的“我要学”,即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良好习惯是一种素质教育,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就如书中所说: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要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克服内心的焦虑,静下心来,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