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实践教学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核心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13-1165240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10-07 11:14: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实践教学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核心

实践教学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核心

——基于广州市经贸中专学校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职教课程改革正掀起新一轮的热潮,做好课程改革工作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基层单位不可回避的问题。依据对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职教课程建设工作应该以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为核心,同时解决好师资、实训场所、校企合作等问题。

关键词:职教课程改革;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核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逐步进入到中观领域和微观领域,课程改革作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202_年度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国职教学会学术交流活动,在业内再次形成了关注课程改革的新热潮。跟以往相比,目前的职教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职教发展的本身需求,是自下而上的,更强调对理论和技术的深入研究;二是强调立足本土,强调从经验出发;三是表现为理论研究与课程实践的并行,注重两者在创新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这次的课程改革研讨热潮中,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视野涉及到职教课程领域的方方面面,既达成了共识,也存在着商榷的空间。基本的共识是:当前的课程改革不能再是仅仅对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做修修补补的“小手术”了,应该是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大框架来重构职教课程体系。但在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取向上,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理论观点。有人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根本问题是学问化,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以工作实践作为职教课程逻辑的核心,以实践导向的思想构建职教课程体系;有人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还有人提出了基于新的课程观的多元整合型的课程开发方法。

广州市经贸中专学校是一所国家级的重点中专学校,主要设置有财经商贸、计算机应用、商务外语等三大类专业,目前在校学生有4000余人。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基层单位,在目前的职教课程改革的热潮中理应积极参与。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立足本土,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作了基于课程改革要求的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以明确我校课程改革的取向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研究的对象分两部分,一是近三年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以下简称已就业学生);二是劳务市场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

(二)调查研究工具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不同的调查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围绕“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与就业的联系”编制调查问卷。问卷中已提供若干答案选项,被调查者也可根据需要填写其认为合适的答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情况如下:对已就业学生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8份,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份。调查结果经整理后综述如下:1

(一)对已就业学生的相关调查统计数据综述

1、认为“职业技能成绩优秀最有助于就业应聘”的学生占62.5%;

2、认为“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在工作的关联度大”的学生占29.17%,认为“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在工作的关联度一般”的学生占35.42%;

3、认为“学校急需加强的教育是职业技能实践教育”的学生占20.83%,认为“学校急需加强的教育是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学生占47.92%;

4、认为“课程设置上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强调理论教学,不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的学生占54.17%;

5、只有8.33%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综合实习对就业有较大帮助”,而62.5%的学生认为“只有一些帮助”或“帮助不大”;

6、在“若可以重来,希望弥补的不足”调查项目中,认为“希望弥补的不足是职业综合知识”的学生占27.09%,认为“希望弥补的不足是职业技能实践”的学生占41.17%。

(二)对用人单位的相关调查统计数据综述

1、“在招聘时较注重应聘者的职业技能实践经验”的占63.33%;

2、56.67%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是职业技能实践”;

3、认为“课程设置应注重实效,应结合实践过程,避免面面俱到”的占73.33%;

4、76.67%的被访单位认为“如果有条件,应加强校企间交流与合作,以满足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5、在“最希望学校做的事”调查项目中,60%的被访单位回答“在把学生输送到劳务市场前完成对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培训,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缺乏实践教学是当前我校职业教育的软肋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不足,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如54.17%的已毕业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课程设置上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强调理论教学,不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62.5%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综合实习对就业)只有一些帮助”或“帮助不大”;41.17%的已毕业的被调查对象也认为“希望弥补的不足是职业技能实践”;而56.67%的用人单位也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是职业技能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学校目前在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安排有所欠缺,该方面距离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较远,学校所提供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亟待加强。

究其原因,这与我校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增长不无联系。近年来学校的工作重点放在生源的扩张上,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实训教学设备投入相对不足,生源的扩张侵占了原本就并不宽松的实训教学场所,师资的质量和数量也相对滞后,没有依据劳务市场工作实践的需要而调整和充实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设备,这一切使得实训教学较为滞后,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

2、课程建设与劳务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脱节,二者联系不紧密

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校的课程建设基本上是“向上看齐”的,即按照上级教育部门颁布或规定的相关文件要求来进行课程建设,很少甚至于没有考虑当地和当前劳务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课程改革时也只是做一些局部的修补“小手术”,甚至“闭门造车”,没有对当前劳务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做大量的科学的调查研究,课程建设与劳务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脱节,二者联系不紧密。本次对就业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对此也有所反映。如73.33%的被调查单位认为

“课程设置应注重实效,应结合实践过程,避免面面俱到”,一针见血地表明目前课程建设的弊病所在;如在“最希望学校做的事”调查项目中,60%的被访单位回答“在把学生输送到劳务市场前完成对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培训,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也充分说明了按照目前的课程教学安排,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很难尽快适应就业的需要,往往在毕业后仍然需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真正顶岗工作。

3、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安排没有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缺乏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即能顶岗工作,不需要再经过长时间的单位内部的“岗前培训”,希望学生在学校已经完成此培训步骤,以适应竞争的需要。然而本次调查表明,认为“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在工作的关联度大”的学生占29.17%,认为“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在工作的关联度一般”的学生占35.4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缺乏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没有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此外,76.67%的被访单位也认为“如果有条件,应加强校企间交流与合作,以满足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说明要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课程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当前劳务市场用人单位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实践教学是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安排的核心

无论是已毕业就业的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很明确地认为目前职业教育的弊病主要集中体现在“缺乏职业技能实践”,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说得上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因此,当前职教课程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教学,应该围绕实践教学来进行当前职教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实际上,职教课程改革取向是就业导向还是实践导向,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实践导向是就业导向的基础,就业导向的前提是实践导向。就业导向要求职教课程能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情感态度结构等,以使学生能得到职业世界的认可;实践导向定位于形成技术的职业实践能力,以实践过程为主要学习方式。前者是远期目标,具有间接性;后者是近期目标,具有直接性。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必须以后者为前提。因此,就目前而言,职教课程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教学。

(二)依据工作实践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的改革工作近年来我校在“评省重,上国重”的东风指引下,对课程设置改革的工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迅速,专业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用人单位对求职应聘者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必须依据工作实践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课程设置的工作。一方面要处理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专业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劳务市场的需要。此外由于专业技能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因而课程教材的内容总是显得有些滞后,依据工作实践的需要及时做好课程内容的改革工作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根据劳务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要组织有条件的教师和企业专家及时开发校本教材,以满足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实训场所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实用型

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实训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训场所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实训场所。一方面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技能实训设备供学生操作实践,另一方面要向学生提供适合就业岗位能力需要的模拟实训设备设施。

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也深刻地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不久前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中决定,“采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推动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通过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来推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以说正是抓住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突破口,此举也将对职业教育真正实现“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目标”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四)必须加大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本人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包括教师职业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训。有条件的话还应让教师经常参与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工作,增加感性认识,做到职业理论与职业实践融会贯通,才有利于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也正是日本、欧美等职业教育水平较发达的国家通常的做法。

(五)积极开展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

“走出去,请进来”通常是有利于促进双方业务水平提高的很好的方法。学校之间或校企之间经常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借鉴,有利于相互促进,有利于互通有无。特别是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学校的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有极大的甚至是不可代替的作用,因而应积极开展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202_年度事件[J].职业技术教育,202_,03综合版.[2]肖化移.试论职业教育能力课程模式及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2_,(13).Practise Teaching is The Core of Course Reform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 on The Researching of Employment Complexion in Guang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al Business

Huang Weixin

(Guang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al Business, 510515,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reform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lifting a new upsurge.And it is an important thing of every vocational education unit.Base on the researching of employment complex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ractise teaching is the core of course reform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s must be solved as teachers, exampling room, cooperate between school and corporation, and so on.Keywords: the course reform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skill practise teaching;core

第二篇: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就总体而言,新课程实施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 年)的颁布,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被列入国家的战略教育主题。提高课堂有效性是解决这一战略主题的不二选择。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先学后教”。其中,在初中阶段,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影响最大,这些学校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原有基础薄弱但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小学阶段,福建省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参与面广,持续时间久,影响较大。本课程将对这四个典型个案进行述评。从实践、操作维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答,为一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课程意义: 1.永恒性

① “吾生而有涯而知而无涯”,学校教育的基本矛盾; ② 有效性是学校教育的本源问题,基本特征、隐性标识; ③ 所有的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追求有效、更加有效。2.时代性

① 课程改革:“课改”→“改课”;

②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 ③ 有效教学: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

第三篇:课程改革实践总结

课程改革实践总结

XXXX年,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校的校园。学校领导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引领全校教师外出学习,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走在课改的路上,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课改方案。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观念,教学方式都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交流的地方。

一、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斯雷耳指出:“赞许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所以,教师首先要善于鼓励孩子,发现并肯定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扑灭

孩子微小的希望之光。在教学中,应关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种关系的处理,走出条条框框, 让全班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轻松、和谐地学习,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示自我,课堂上时而静如止水,时而波澜起伏,热闹非凡。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让课堂“活”起来了,让学生“动”起来了,我为之欣喜。

二、应力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学生一起成长,课前我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编写每节课的学案,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预习提示,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改

中,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课前预习尤为重要,它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它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如果能再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明确要求、合理而有序的学习步骤就更好了。通过一系列尝试,在我心中“我要学,我要改”的课改意识更浓了。

三、应重视小组建设

如何在课堂中既要体现全员参与,又要把握好时间问题,小组合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应有明确职责,如小组应选发言人、板演者(可每次调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言人应认真听取组员意见,然后归纳总结,反馈给老师和同学,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

进入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大部分老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认识到小组学习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同时遇到一些问题,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我们一定能创造出最适合

我们的教学模式。

第四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对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上学期我承担按新课标实施的七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一学期的新教材教学中,自己虽然在教改中做了不少的尝试,但仍无经验可言,只能谈点粗浅的教学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1.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多元、综合和均衡的重新定位。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大纲对学生发展目标的定位中存在短视、片面、僵化的问题。只强调知识和能力,其中的能力主要指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巩固知识的能力,核心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2.新课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 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而新课程的实施就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1)“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4)注重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新课程与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教材研究体会

1.旧教材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对学生认识规律考虑不周,既不利于学生数学的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也不利于学科能力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虽然感觉不如旧教材好处理,有知识零碎、散乱的表面特征,但确实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旧教材中内容很少重复,呈直线上升,而新教材内容安排上前后有重复,呈螺旋式的上升,如平行线、概率、有效数字等内容,七年级第一学期有安排,第二学期也有安排,由初步认识到逐渐加深。

2.新教材编排上重视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部分的内容明显增加,动手能力、合作交流几乎每节课都有安排。

3.新教材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新教材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就数学教材而言,以上特点,我觉得北师大版本比人教版本表现的更为突出。

三、课堂教学的体会

1、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变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口号。所谓穿新鞋走老路,根本无法完成新教材每堂课、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运用课堂教学的渠道,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依据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应是新教改的要求,也是教学实际的需要,更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明显受到重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创新也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

2、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必须在教师身上有明显表现 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在课堂上都必须很注重对学生引导,以学生参与教学为主要的特色,可以说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3、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人本思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因新课程、新教材十分重视探究法教学,强调和要求师生充分互动,课堂上师生交流联系、沟通的机会比传统教学要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情的投入。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使我深切地体会课堂教学效果中“教师知识仅占50%,教师教学占25%,情感占25%”深刻意义所在。

4、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扩大教学视野、扩展课堂空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我们的正常上课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还有较大的距离。和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和相比,我们学校的教学硬件是还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求,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信息等不能很好地满足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自己的绝大部分课堂教学基本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或者说只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良,只有新教学意识和理念,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加之信息闭塞,外出交流少,使我们的新课程实施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6.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特别是要有学生家长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探究式的课题学习、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业等,都和传统学习活动有显著差异,易被家长误解,很可能认为是不务正业。进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多方面有利环境,争取多方面的配合。如我曾经布置的设计图案的作业,被相当多的家长误解。

四、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研究侧重于:

(1)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

(2)怎样具体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学交流。

第五篇:高邮职教中心课程改革学校汇报材料

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彰显职教特色

-----高邮中专课改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高邮职教中心创办于1985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文结合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目前,在校生4066人,学校占地204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专职教师192人。学校开设有机电、数控、电子、计算机、财会、建筑、服装、海员等主要专业,并逐步发展形成了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课改实验点、3个省级示范专业良好局面。学校先后获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德育先进学校安全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程改革是坚持特色兴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校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并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逐步出台各项改革措施,改革取得了明显实效。

成果: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课改实验点、3个省级示范专业

近三年来,在省、市师生技能大赛中,我校120人次获奖。省、市创新大赛中,有21人次获奖,省文明风采大赛中,我校共有148件作品获奖。

(一)课程改革主要理念

1.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传统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实践知识为中心,构建“1+0.5+0.5+1”的专业培养模式即一年级以基础文化课为主,二年级上学期以综合化的专业课为主,二年级下学期全部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和实训课,三年级下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2.文化课程必需、够用,专业课程综合、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

文化课改革总体上遵循“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重视发挥文化课为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服务的功能的同时,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功能。将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其中基础性文化课面向全体学生,应用性文化课面向专业大类。例如,机电专业则融合了?等综合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相关学科知识则整合在其中。目前机电专业开设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多门课程。

3.坚持能力本位,实施“双证融通”。

我们对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即将专业所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应知应会要求全部落实到相关课程中去,确保中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全部覆盖相关工种的初、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由市工考办组织实施等级考核。实施了双证融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质量较高。

(二)课程改革主要经验与特色

1.加快建立专家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的骨干队伍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程,关键是教师,打造一支具有课改理念与意识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

首先,加大培训力度:目前我校参与“四新”培训178人次,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训74人次,出国培训22人次。通过培训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专业技能。其次,积极顶岗锻炼:要求专业教师利用暑假进企业顶岗锻炼;参与开发研究:鼓励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参与生产过程,进行本专业课题的开发和研究,从事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再次,加强校本培训。同时,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计划》、《“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要求名师引领课改,引领教研,引领实践。

近三年来,学校承担省级及以上课题2项,开发项目课程12门,自编校本教材11本,吕传鸿老师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在华东五省一市职校使用。教师在省级以上发表、获奖论文93篇

2.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精心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关系到中职毕业生的职场定位。通过对我市市场调研,根据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建设情况,学校由专业负责人牵头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协同企业专家对我市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企业发展、人才构成、人才需求以及在岗的职校毕业生的爱岗敬业、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专业发展趋势等,调研对象包括企业经理、人事负责人、车间负责人、毕业生等,调查方式是按专业方向,根据课程开发需要,对相应的企业进行调研与论证。完成调研论证后,召开专业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开发工作小组会议,针对职业岗位群能力标准、学生个体需求、教学设施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相关专业的能力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3.改革课程评价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的监督保证体系。

按照终极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并重的原则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按照课堂笔记20分、平时作业20分、期中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实训课程也按平时成绩与综合考核各占50分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

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建立中层以上干部听课制度和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建立了《教学常规检查实施细则》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以教学“五认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质量检查,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无记名测评,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质量奖的评比工作。今年全校推行“高效课堂”活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与课程模块化相适应的高效课堂模式。

4.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研究,逐步彰显课改特色

学校目前有一个国家级课题,六个省级课题,通过参加各个层次的课程改革研究,积淀了丰富的成果,显示了良好的课改特色。

5.宣传课改理念,健全课程改革组织领导(1)加强课改宣传,建立课改实验工作群众基础

课程改革是关系到全体教师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而课改的阻力也主要来自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重视宣传发动工作。

首先,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把更新教育观念作为重要学习内容;

其次,在中层干部参加的行政办公会议和教研组长参加的教学工作例会上,经常研究有关课改方案和操作办法,多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

第三,07年开始每年暑假都集中二三天时间举行课程改革研讨会,发动群众、集思广益。

(2)加强工作领导,健全课改领导组织

成立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全校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职责是负责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责任,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其它成员的职责是负责对课程的研究、指导,加大对课改的投入,组织各专业课改经验的交流和阶段性总结工作。

三、课程改革今后的主要规划 1.进一步树立“大课程改革”理念。

课程改革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切合地方经济建设,不断深化中职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改革,完善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有所用、技有所长、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快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同步、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校外顶岗实习专管,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虚拟实验室、虚拟工艺流程、虚拟实训车间、虚拟实习工厂等,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仿真性”的实验、实习、实训。

3.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研究的政策措施,不断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研究的热情,形成推动课程改革研究的激励机制,营造课程改革研究的浓厚氛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行动研究相结合,紧紧围绕学校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组织和发动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校本研究,设立若干专项研究课题,力求进一步提炼学校新的校本特色的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创新成果。通过推进课程改革的研究,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实践教学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核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