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非同寻常。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目前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教学过程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教学趋向封闭,部分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停留在走过场,落实在打打闹闹上,教学策略简单化、机械化,训练价值不大,呈现的是虚假繁荣,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对于落实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多大帮助。
其次是方法问题。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可以积累学生的生活积累,巩固学习成果。但活动究竟采取什么形式才能起到实效呢?这就涉及到方法。目前实践活动组织中教师存在几点不足,方法过于单一。实践活动落脚点应是教育作用和训练的价值上,一味地放任,只能把实践活动演变成游戏、绘画等,而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努力结合文本内容,挖掘发展因素组织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元认知,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迁移转化。二是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的实践不是孤立的、独立进行的,而需要必要的指导,教师应重视实践中产生的生成性知识,组织其探究、思考,然后重新审视与考察知识要领,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知识体系。
三是组织问题。一直以来,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处在零散的作坊形式的组织状态,教师依据自身的认识,教学的需要进行实践活动的安排,从积极角度出发,它一定程度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适应了教师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作为
生成性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课程,但是由此导致的目标不明、方法欠科学的个性缺陷也暴露了出来。实践活动本身应具有多学科整合、多情境应用、多角度拓展等优势被忽略,学校缺少必要的统筹安排与管理,知识在走向生活与自然中欠缺了理性的色彩
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也就成了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经过我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将自己的想法略记如下。
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不应脱离于语文教学的需要,不应不顾及学生发展的需要,不能够增加学生的负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切实地安排在课内或课外,实行专题与个性并行,整体与个体结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提供机会。
一 课堂实践活动
所谓的课堂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依托课堂来单独训练,而是把活动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由此倡导的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丰富、灵性、和谐的教学情境,真正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方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习惯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良好的习惯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得以提高。在这两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不仅是准确理解题意,正确完成练习的基础,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可谓一举两得。在教学中,我采取“课堂教”、“平时提”、“检测练”的方法,对审题习惯进行培养。
所谓“课堂教”,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强化。在练习中,曾出现各种要求,如“在正确的选项下打√”“在正确的选项下画_”“划去不合适的选项”“用——(或者是~~~~~~~)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等题目。在进行这种类型的题目训练的时候,通过强调读重点词语的方法,使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在完成练习之后的检查过程中,不仅检查知识点掌握得是否正确,还要互相检查的是否按要求完成的练习。
不仅在实践活动课中强调认真审题,而且在平时写作业及阅读教学课堂上也要不断强化,不断提醒。在每单元的检测中,除了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之外,还要重点训练学生们认真审题的习惯。经过这样不断的引导、提醒、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认真审题,丢题、不按要求完成题目的少了。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语文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积累词句的练习。在这些练习中,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进行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在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的训练中,更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尤其是注意字间距、行间距。
(二)注意拓展和联系
实践活动中的题目都是例子,这就给了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空间。在很多训练点上都能做到拓展和联系。如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语文实践活动5中的三题:
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只要……就……
即使……也……只要……才……
1()天还在下雨,我()就别想出去玩。班长孙晓红对大家要求很严,()是好朋友,()不例外。体弱多病的指导员坚守在抗洪第一线上,()大家怎样劝他,他()不肯回去。
针对这样的题目,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教师出示适合这几个关联词的其他句子,加强对关联词的理解。请学生从这几个关联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关联词的作用,还锻炼了他们造句和交谈的能力。
拓展,最好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进行。即在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多用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北京版课改教材第10册语文实践活动2中有仿照例句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练习。在三道练习题学生都能掌握之后,可以再出示拓展句:
圆明园的毁灭时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同册教材第十课《圆明园的毁灭》)
通过这样的联系拓展,学生不仅掌握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也对随后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 课外实践活动
所谓课外实践其外延很大,但语文课外实践即小课堂与大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和能力,用敏锐的眼睛捕捉灵动的信息,填补课堂的空白。如我曾组织学生开展过“火眼金睛”活动,就是让学生去街头巷尾寻找错别字,然后说服别人改正错别字,再把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丰富日记内容。回到学校后交流。还有每天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请学生们说说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请学生们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所见所感。对一些社会现象通过“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等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训练。在这样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以积极的心态关注生活,参与交际,积极合作,这比空洞的说教、反复的训练更为直观,效果也更好。
三 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始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时采用生生互评、父母评议等形式,激励内在动机。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避免甄别和选拔的负效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民主、充满期待的氛围。
关于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作者单位:密云一小
作者姓名:蔡晓东
邮编:101500
手机:***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周红梅
202_-2-27 15:53:15来源:《教育艺术》(京)202_年3期第17~18页
【作者简介】周红梅,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蒙古族实验小学。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应积极开展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一、凸显语文学习要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解决或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的一种活动方式。小学语文12册课本中多次出现与“春联”相关的教学内容,于是我决定利用春联这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来加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1.春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与小学语文12册课本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研究。
2.在组织学生围绕“春联”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进行如何结合各年龄段教材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分层次、有选择地让学生了解有关春联知识的研究。
4.研究如何在学生对春联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逐步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接着,根据各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各学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分层次、有选择地让他们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制定各阶段的活动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激发兴趣,知晓春联,诵读春联。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欣赏大量春联的图片,让学生对春联有感性的认识,了解春联的结构、意义、张贴的方法等。对学生讲一些春联的故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联,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春联感兴趣,他们就会时时处处关注春联,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观察力,在诵读春联的同时增加识字量。
第二学段(3~4年级):掌握特点,赏读春联,体会情感。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春联独有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方法以及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从而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音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春联中词语含义的理解,懂得品析、欣赏春联,体会人们借助春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三学段(5~6年级):喜爱春联,编创春联,运用春联。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书籍等方式对春联的创作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让学生根据对春联的认识,由补春联、重组春联到给上联对下联,甚至能根据一定的情境自行编创春联,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积累与应用相结合,不断地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整合语文教材资源
挖掘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因素,然后通过开放、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促使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使课内外紧密联系,使语文教学不再壁垒森严,活化语文课内学习。新课标教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课本剧、调查社会上的用字情况、调查“人与环境”的问题等。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品德与生活课上学生们发现秋天的变化,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将采集来的物品进行归类。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果实的变化中学生认识了表示颜色的“黄、绿、红、金”等生字词;在介绍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同学们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识字、审美、绘画、想象、创造、探究等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科学、艺术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合作与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体验语文探究的价值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体会亲身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例如在“走进回乡领略回族风情”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宁夏回族风情,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习俗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异族同胞的情感,产生建设家乡的行动。当目标明确之后,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利用星期
六、星期天或放学后的时间,3人或5人一组,走街串户,访问,调查。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到清真寺访问,有的到回民家里采访,还有的到图书室、阅览室查找和翻阅大量报刊、书籍,有的走访了许多回族家庭。他们摘文字,做记录,拍照片,找特殊性标志等。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和回族同胞拍照,留言,学说回民话。以上活动过程,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主要的是积累了一些与人交往的社会经验,显然这种独特的体验正是学生自己亲历所得,这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学生“长周期、慢节奏”的自主探究实效,让学生及时记录探究所得,进行记载整理,突出了重过程、显实效的探究价值。
第三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架起了一座桥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备受人们的关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
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科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对语文教科书具有很强的、无可替代的补偿作用。如果说教科书注重的是知识,那么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应侧重综合语文能力的形成发展。现代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是见多识广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源泉,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应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多种学科知识、技能以及道德文化涵养、人格养成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高级运用和表现,也是听说读写、思维、想象以及创造性品质的最佳整合方式,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的体现。
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是个崭新的课题,据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本校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有的放矢,进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策略的探究。
一、参与活动策略
新课标对高年段的学生有这样一条要求:能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节开展综合性活动,要求人人参与。这个活动都是全校性的活动,要求班级参与,参与方式班级根据情况自己决定。于是在这活动开展前,我都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各组定出一个活动计划,拿到班级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有班级集体修订合体的活动计划,根据计划,开展活动。仅这一计划的制定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经过讨论,每人都要办一期《鲁滨逊漂流记》手抄报,然后全班的手抄报订成一个小册子,以便欣赏。这次活动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课后,不少孩子不但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还写下了生动的日记。
二、游戏竞赛策略
综合性语文学习,不一定非要是教科书上安排的内容,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六年级开学不久,学校进行了一次《我的梦 中国梦》讲故事比赛。派谁去呢?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借此机会在班级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一来可以确定人选,也让大家有个锻炼的机会。全班人人都来人数多,时间会拉得很长,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先在各小组进行比赛,有每组选出第一名参加班级比赛,这样全班有四个学生参加决赛,最后再选出一名参加年级组比赛。通过游戏竞赛,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增,有利于活动内容的开展,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素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
三、动手实践策略
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是《读报和剪报》。在这一活动进行前,根据活动要求,在班级进行一些小调查: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你读的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主要有哪些内容?你平时喜欢读哪些方面的文章?然后布置学生做一做,在班级利用班级板报,专门开辟一个专栏“一句话新闻”,有全班轮流负责记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坚持读报的好习惯。有一些新词是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炒股、资讯、打非、倒计时、多媒体、地球村、豆腐渣工程… …先考考学生,看看他们知道多少,不知道的发动他们自己动手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多看报纸,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开阔视野。并且教育学生看过的报纸不要随便丢掉,可以根据需要,分门别类的剪下一些资料,做成剪贴报。
学生们很感兴趣,学期快结束时,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剪贴本,都是从各类报纸上剪下来的材料。有分类的,有综合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对他们的作品还进行了评奖,学生们的兴趣更大了。只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十分高涨,就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写作策略
俗话说“趁热打铁”,在开展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后,为了巩固活动成果,通过写作的形式检验学生的信息资料整合和提炼能力。对开展的各种综合性语文学习,我都希望学生学生们能留下一些资料,当然要靠写作,写作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所以这样的写作一般都不定题目,不定体裁,只要能围绕活动进行即可,自由发挥,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这些文章反而妙趣横生,充满活力。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老师真正起到导演的作用,鼓励学生把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引向深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组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毕竟是语文课,不等同于综合科目的课程,不能上成综合实践课,既不能完全像平常的阅读课,也不能过多地介入非语文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设计好教学程序,参与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上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经验来源于探索,成功来源于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课型,它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综合性的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为凭借,打破了语文课堂相对封闭的状态,给学生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了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突出体现了语文教育的规律。当然,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天地还很宽广,开展过程中伴随着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边学边做,许多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我们既然站在了这样一个无限延伸的舞台上,那么就让我们和学生们一起,手牵着手,向更加深远的方向旋转,让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四篇:小学语文如何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创设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激趣作用,让学生乐学、主动地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表现,是最有效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它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条件。
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根据每篇课文总有一些难于掌握的生字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2—3个最难的字,课前在家里做成“难字卡”,学生兴趣非常浓,人人乐于动手,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思维,做出的难字卡丰富多样,有“图解字”、“物配字”、“字比字”等等,上课时全班广泛交流,个个当小老师,在活动中,游戏中自然突破了难认字。教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在活动中积极动手做一做,学生乐学、乐做,最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鼓励尝试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的个体活动来承载,学生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中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主发展。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在学到詹天佑对居庸关,八达岭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尝试画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的示意图;然后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这两种不同施工方法的特点。经过读书思考后,教师适时启发学生能否把以上两种不同的方法互相交换,并试找出原因。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在边读书边交流汇报中一致认为因为山势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只有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克服困难,缩短工期,这充分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另外,在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一段内容时,教师又布置让学生动手制作抽拉投影片,模拟火车上坡,组织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处于积极,兴奋活动状态,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直观的学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课堂中安排有层次性,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认识所学知识的用途,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习活动贯穿于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
1.口语交际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新教材的编写,把“口语交际”编排在每一组课文的“积累.运用”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上口语交际课《怎样过六一》,抓住学校准备组织“六一”庆祝活动这一机会,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校长,询问有关的活动设计,跟校长谈谈自己的建议。课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与校长交际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为之激发,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实践了口语交际。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各种交际情景,如针对有些学生特别爱看电视这种情况,组织“该不该看电视”的讨论;让学生为创建“文明班”提出自己的意见;组织课外读物介绍,评选喜爱的课外书;故事擂台赛;成语接龙等交际活动,以看导说,以话促说,以演激说,让学生在口语实践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剪报活动
剪报活动可以很灵活,形式上可以在自己闲暇时剪,内容上可以任随学生喜欢选择:有些同学喜欢介绍生活知识的,有些喜欢科技知识的,有些喜欢健康知识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剪,不用受到任何约束。学生在剪报过程中对资料的筛选,搜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文实践活动。
3.做小编辑
让学生编辑手抄报,编辑作文选,图画集,学生在编辑过程中,实际上就经过了听、说、读、写的阶段。在编辑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调用一切语文知识去选材,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形成了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还可以是辩论会、主题活动、新闻报道、社会调查等等。
四、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从课内活动向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培养语文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搞好语文兴趣小组
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第二课堂举办朗诵、演讲、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小记者站等相关的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特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加强课外资料收集与学科间的联系
课堂上学的语文知识可以看成是掌握了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大量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要靠这把钥匙去打开课外语文知识宝库的大门。如,在教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可以把我国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制成一份表格,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把得到的相关数据填入表格里。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
3.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
节假日是学生体验生活的一个良好契
机,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节假日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母亲、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收集人们污染环境的有关资料,调查本地区环境受污染的情况等等。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积累生活知识。
激活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作为一名力求上进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为21世纪的中国增加更多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计划(转载)
202_-12-27 21:33:26|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种以“突破文本、突破教师、突破课堂”为基本特征、以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为基本内涵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并在我区各个学校中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效果显著。本学期,为了继续开展好此项活动,让语文教育开放而有活力,我校在认真学习《市北区语文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语文学科综
合实践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主要内容,把学生在校内的语文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兴趣和需要紧密结合,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趣味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全面的、有益的发展。
二、活动重点:
1.更新一个理念——“大语文观”
笔者认为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之前,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更新理念,树立“大语文观”,应该非常明确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课标中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可见语文实践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必须熟知此
活动开展的意义、目标、重点,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2.抓住两个重点——重视积累,强调运用
在过去强调课堂教学、阅读积累的同时,继续重视实践活动的运用,每一名实验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积累是“入口”,运用是“出口”,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活动中要多方设法给学生提供“用语文”的机会,建立起有“进”有“出”、可以循环流通的运行机制。
3.实现“三个突破”:突破文本、突破教师、突破课堂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突破教师,突破书本,突破课堂,拓宽学习领域,开阔视野,主动求知,做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增强。
4.处理好四个关系——简单实践与科学实验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主动参与与减负的关系、单一突破与齐头并进的关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补充,实验中正确处理好
这四个关系,将能确保语文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
1、立足教材,大胆突破教材,保障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
目前我们使用的三套教材版本中,人教版教材每册在“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的内容,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教材每册的每个主题单元中都安排了至少一次的实践活动内容。语文教师要很好的凭借教材本身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以及本班的专题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组织好每周一次的语文实践活动课,使实践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中量化的内容,重视积累。
(1)开放“两室”,营造读书氛围,养成读书习惯。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语言文字的积累则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针对我校学生阅读量偏低的现状,重视积累是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地当务之急。我校的图书室规模大,藏书量大,是一块丰富的资源。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开放图
书室、阅览室,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书源及良好的读书环境。同时调整、落实图书借阅制度,倡导集体借阅与个人借阅相结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努力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是“扬帆书海”的读书时间,由语文教师组织好此项活动。单周1、3、5年级,双周2、4、6年级为固定的班级集体借阅图书时间,反之,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带图书阅读。月末则要进行读书沙龙活动,如“好
书推介”、“读书感悟”、“人物评析”、“精彩片断赏析”等。
(2)建立语文课外阅读考级制度。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读书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我校将建立语文课外阅读考级制度。《延二语文阅读考级方案》将发放给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求教师们认真阅读方案,明确考级目的,熟知考级内容,并督促班级学生进行阅读。考级方法将采用随时考与固定考相结合。本学期共进行三次固定考级活动,分别订于10、11、1
2月下旬。
(3)创设书香校园。每周二早上7:40——8:00为“快乐诵读”语文实践活动时间,各班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诵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或诵读名家美文。旨在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朗读能力,加深文化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建立“文海泛舟”读书交流园地。每月一期,由3—6年级承办。主题分别是:9月
份“勿忘国耻,爱我中华”、10月份“秋之韵”、11月份“走近科学”、12月份“名人名言伴我行”。
3、为了贯彻区教研室的精神,提高本校学生的书写水平,我校将于11月下旬举行“好娃娃杯”硬笔书法大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写出一篇作品,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选出“小小书法家”。
4、讲故事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本学期我校将于12月上旬举行“好娃娃杯”讲故事大赛。活动分低、中、高三个组,内容可以是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英雄故事、名人故事等等。届时将评选
出“金牌故事大王”、“银牌故事大王”、“铜牌故事大王”,进行表彰。
四、活动评价:
语文实践活动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此评价将纳入学生的语文
学习之中。
五、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将语文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学期计划中,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活
动。
2、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学科教学始终。
3、讲求实效。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从班级到学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操作性强,将学生在实践
中的收获作为活动的唯一目标,讲求实效。
4、合理地分配时间,避免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