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备课:位置与变换
第二单元 位置与变换
第一课时
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平面图,能按8个方位描述行走路线。
3、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方向
难点: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前置基础:初步了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后继地位:解决与方位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表达方向的词?(东南西北)谁能指出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不错,那今天我们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继续学习关于方向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首先老师带大家到凤凰村去参观。(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村里有哪些景点?(生答)除了景点之外,右下角还有凤凰村的路线图,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来辨别图上各景点方向的?(方向标)
根据方向标,你能不能找一找了牡丹亭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各在哪里?(让学生把4个方向贴到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哪些与方向、位置有关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从村口到风景区怎样走?牡丹亭在凤凰塔的什么方向等。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分类板书。)
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从村口到风景区怎样走?
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谁来解答?有没有不同的走法?(生答)
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东北方向,你们同意吗?谁能说说怎样的方向是东北方向?
小结:习惯上我们把东和北之间的方向称为东北方向。你能根据方向标找到这个方向吗?
认识了东北方向,现在你能说说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了吗?(生答)
2.从牡丹亭到文化中心怎么走?(认识西北方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明确:在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是西北。
3.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认识了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那剩下的这两个方向又会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在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南,在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是西南。
那请你来说说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4.刚才,我们不但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而且还能用这四个新的方向表述游览的路线,真的很了不起。那这8个方向这么多,我们又该怎样记住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到学生发现方向的相对性,比如南对北、东南对西北。
三、自主练习:
1.(大屏幕出示课本55页第4题)。你能解答下面的问题吗?
(1)
从大门出发,先向()走()米到游艺厅,再向()走()米到民族风情园,再向()走()米到旱冰场。
(2)
展览馆在大门的(),珍奇馆在大门的()。
2.大屏幕出示56页乘车图
明明在游乐园参观结束,如果他要回家,你能说说他的回家路线吗?(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如果他从游乐园直接到奶奶家,他应该怎么走呢?(同桌说说)
3.辨别实际中的方向
同学们能在图上准确地辨别八个方向,在实际生活中你能找到这八个方向吗?
总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图上,也能在实际中快速地辨别各个方向,了不起!
四、总结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后记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但是判断起来不够果断,需要借助方向标才能看出来,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练判断。另外推荐学生做个十字架的学具,帮助学生做题时正确判断。
段秀妤、王之傲、王正昕、叶淄辰出错较多。
备
注
第二单元 位置与变换
信息窗二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这两种变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移和旋转
难点:能正确判断平移后的图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认识平移和旋转
前置基础:学生生活常识
后继地位:进一步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观了凤凰村,欣赏了那里的美景,在村子的西南角,坐落着一个饮料加工厂,我们再一块到那里看一看,好不好?
二、学习新知
(一)平移与旋转现象
1、初步感知。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饮料加工厂的动画资料)
(学生思考片刻)
师:谁来说一说?(提醒同学边说边用动作模仿)
师: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吗?同桌合作商量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师:如果让你给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起名字,你觉得叫什么合适?
生:平移和旋转。
师:是的,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师边说边模拟运动)都是平移现象;(板书:平移)而像排气扇、风扇等的运动,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旋转)
2、加深认识。
①师:先模拟下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再思考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自主练习第1题)
②师: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想一想哪里存在平移现象?哪里存在旋转现象呢?同桌一起找一找。
③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卡片,你能不能在黑板上让卡片也做平移运动?谁来试试?
④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⑤师:同桌合作,让文具盒或数学书做平移运动。
三、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1、2、3
四、总结评价: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说得比较好,但是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些孩子还判断得不够准确,要加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的认识。
备
注
第二单元 位置与变换
位置和方向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8个方向,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能正确判断平移后的图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通过走进新农村,进一步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又学习了平移、旋转两种变换现象。今天我们上练习课,进一步巩固认识。
二、指导练习
1、根据方向标熟练找出学过的8个方向。
2、说一说平移和旋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须会说
典型练习:
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平移的过程,体验平移的特点。
说一说这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通过什么变化得到的。
三、自主练习
学习园地14.15页。学生随做,老师随着批改,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四、总结评价: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备
注
综合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
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难点:影子的长度与时刻的关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尺子、竹竿、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通过研究影子的变化与时刻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置基础:统计知识、观察与测量、方向与位置。
后继地位:积累活动经验,为综合实践课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猜猜是什么?(影子)关于影子,你想说什么?
二、探讨交流,制定计划
“你打算怎样研究影子的变化?”
1、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你们准备研究什么物体?用哪种测量工具?在哪个时刻测量?小组确定好计划。
2、全班交流计划情况。
三、小组合作,实践研究
1、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测量
注意:竹竿要扶直,影子长度要测量准确,2、边测量边记录:影子的长度与时刻变化记录表
长度
时刻
在这个环节中,同时要协调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汇报交流,概括总结
1、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和研究结论。
2、全班交流,抽象概括
(1)不同时刻,同一长度物体,影长不同;
(2)同一时刻,不同长度物体,影长不同;
(3)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五、拓展延伸,回顾反思
1、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
2、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1)影子的变化规律的总结
(2)活动经验的总结。
教学后记
备
注
第二篇:《位置与变换1》教案
《位置与变换1》教案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38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1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二)活动2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牡丹亭怎么走?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
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独自完成)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小组活动)
三、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2、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 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五、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位置。
六、教学反思
学生对八个方位比较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内容。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行走路线,在叙述时往往条理不清。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到哪里,再向哪个方向走……
第三篇: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课题: 手抄报 授课时间:2013.10.21 教案序号:13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手抄报的意义,办手抄报的基本要求,会设计制手抄报。
2、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手抄报的意义,办手抄报的基本要求,会设计制手抄报。教学准备:积攒的手抄报。彩笔、纸、板书设计: 手抄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提出要求。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行“手抄报展示交流”。【设计意图】:
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2、提出交流注意事项。
(1)汇报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声音清晰响亮,条理。
(2)听的同学:认真听,找出优缺点和特色,做好记录。
二、交流汇报。【设计意图】:
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 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 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三、反思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2、评价总结。【设计意图】:
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畅谈活动感受。
2、建议学生创建班报。教学反思: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呈现.
第四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是: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三)前后联系:
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且了解了绘制地图时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绘制的。本单元继续学习的方向与位置的知识是今后继续学习“用角度表示方向的知识基础。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结合“凤凰村路线图”,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2.能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能看懂简单的路线
图,并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行走线路。
3.能结合生活实例,比如:开关抽屉、方向盘的转动等现象,感受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在观察、解决实际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二)拔高目标
1.学习方向以后,学会看城市公交等路线图、地图,能独立绘制简单的路线草图或建筑方位图。
2.在观察感受方向的过程中,体会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利用平移和旋转地知识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感受数学美。
3.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原有的四个方向的掌握情况,学生要能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从而辨别出其余的三个方向,而且能够看懂简单的方位图,根据图示方位,在脑子中形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印象。但学生对于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还不会表达,也就不能更准确的描绘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学习本单元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旋转和平移现象,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较为困难的是能按照要求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单元教法与学法
1.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辨认方向。
方向比较抽象,要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学习辨认方向。以前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亲身体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可以采用让同学们当小导游的形式,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八个不同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或者以教室中间一个同学的位置为观察点,说一说教室里不同方向都有些什么;或者带领学生像小导游一样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让他们通过猜想、合作、交流的形式学习8个方位。
2.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比如:推拉门窗、方向盘、电风扇的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3.课前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填写“单元目标导学”材料,使学生能在课前就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以后,再分信息窗预习、学习。
五、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窗一: 教具、学具:方向板 信息窗二:
教具、学具:百格图
六、单元预习提纲
信息窗一:参观新农村预习提纲
1.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观察你的行走方向,用“先向()方向走到(),再向()方向走到()这样的语言记录下来。2.认真观察课本p52信息窗,用铅笔圈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方向的数学问题,并记录在预习本上。
3.利用“凤凰村路线图”,请你尝试解决“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你会有几条不同的行走路线?把你设计的行走路线用上方位名词准确的写出来吧。
4.你还想去凤凰村的哪个地方参观?设计好你的行走路线。5.完成p53自主练习1,填完以后说一说那两个方向是相对的,你有记忆这八个方向的小窍门吗?
6.找上你的好朋友,模仿课本p54自主练习3 一起玩一玩,看谁反应快,辨别方向准。
7.通过以上预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请写在预习本上,准备上课时与同学和老师共同交流。信息窗二:参观饮料加工厂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课本p57信息窗,你发现饮料加工厂里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现象,用
标出来,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现象,用
标出来。2.完成p59自主练习1,然后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这些物体的运动现象,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区别。
3.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可多了,你能再分别写出两个记录下来吗?比如: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飞奔,车身是平移现象,车轮是旋转现象。
4.用铅笔在课本p59完成自主练习2、3两题,画完后想一想,怎样画才能保证图形位置移动,但形状不改变?
5.通过预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疑惑?快记在预习本上,明天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
七、单元典型习题处理
1.信息窗一 自主练习教学时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56-p57。其中p57自主练习7: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行()站到学校,行()站这个问题学生容易错误的以为是经过了几个站点,教师要给学生以说明:几站与几个站点是不同的。2.信息窗二自主练习教学时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58-p59。
可补充一部分平移练习,比如教师教学用书p73第5题小鸟搬家等。
八、单元课时划分
信息窗一:1课时,信息窗2:1课时,单元作业:1课时,矫正课:1课时。
本单元共用4课时。
九、单元教学特别注意点或说明点
大部分学生预习后对位置与变换的知识已经比较熟悉,课上可能会缺乏再次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会的学生讲解分析,将重点放在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行走线路,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脑中建立初步的空间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五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单元学习目标:
1、随文识字21个,会写生字2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5、积累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
6、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提高综合能力。
7、按照游览顺序写出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第7、9课,百花园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9、10课)。
3.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第6、7、9课)。
4.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6、9课)。5.学会质疑。
单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海上日出》
2课时 《西风胡杨》
3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 1课时 《我家门前的海》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
4课时
6、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山行
(唐)李白(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白云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霜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谁体会到了?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1)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晴天时:(第2、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一道红霞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急切、盼望„„)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次想像这幅动态生成的画面。
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像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五、作业
(1)用上“词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教后记:
8、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1—2处为A级
错3—5处为B级
错5处以上为C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四、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胡杨图片)这就是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风胡杨》。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师生谈话,进一步认识胡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笔下,胡杨又是一种怎样的树?
2.交流汇报。3.学习生字词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连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3.将四部分内容相连,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回忆: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领略胡杨之最,体会赞美之情,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在胡杨的这些特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可在关键文字旁边圈圈画画,也可写上自己的感受。2.交流汇报,顺学而导。
最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最坚韧
(1)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通过补充句式“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不怕()。”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最无私
(1)抓住三个“让给”,一个“留给”,体会作者用拟人、对
比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
(2)理解“摧肝裂胆”、“芸芸众生”,并引导学生透过这两
个词展开想象,感受胡杨的无私品格。
(3)师生合作,引读本段。
最悲壮
(1)胡杨“生前战斗”是为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从而激发学生对胡杨的敬佩之情。
(2)图片渲染,配乐朗读。
(二)感受胡杨之悲,体会期盼之情
过渡: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
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今天又遭遇着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课
文的5—8自然段。1.交流汇报
2.补充文字资料,了解胡杨的生存现状,体会作者的担心。3.因此,文中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期盼,作者期盼的是什么? 4.理解“祈求”一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对环境
保护的关注。
5.此时此刻,假如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我们又
会期盼什么呢?补充句式“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
求„„祈求„„”
三、回归课题,升华情感。1.再读课题,你对胡杨又有了哪些认识?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胡杨。
2.让我们带着对胡杨的这种敬佩和赞美,对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学后记
10、我家门前的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教学重点: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教学难点:
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百花园”,在这里回顾旧知、学习新知、大胆实践、习作表达,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有信心吗?
二、“温故知新”栏目的学习
1、读读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的话。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求。
问:“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
学生开头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三、“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
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的?看,这是“丫丫”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四、“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
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2—4)气候
进入天山:
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
再往里走:密林 山
走进天山深处: 花
(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五、“积少成多”栏目
放录像:看,这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涧。在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六、作业
1、阅读《语文大课堂》,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
2、给出一周时间,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
第二课时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
3、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填表:
景物 特点 具体描写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习作
第三课时
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范文:
美丽的桂林
我常听别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话可把我的心给挠得痒痒的,向往着到桂林看看。星期天到了,我的梦想终于实现啦,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到这久富盛名的桂林去旅游。当坐上飞机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一个多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桂林机场,我们便开始了愉快的桂林之旅。在桂林,我们游览了七星公园、象鼻山、芦笛岩„„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游览漓江的那一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听导游说:“能在烟雨中游览漓江是很难遇到的。”一路上,漓江的水是那样的清,山是那样的美,一座座山倒影在水中,奇形怪状的山形,有的山像骆驼、有的像五指、有的像一只笔筒„„在路上,来到了一座山前,船停了一会儿,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这座山的名称叫“九马画山”山体上有不同形状的九匹马,“谁能数出山中的九匹马,谁的眼力、智慧最丰富。”我细心的看着、找着,结果,却只找到了七匹马,还觉得真有些失望。船继续前行,一路上我高兴得唱着歌,欢呼着,这样美的山水怎么也看不够。“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顺江而下,我们到了著名的阳朔,游览了“世外桃源山庄”果然名不虚传,桂林的山水、阳朔的风光,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这样美的山水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桂林之旅结束了,桂林的山水似一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