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兄弟之道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15-105247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7 23:18: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兄弟之道

兄弟之道,不过了了

何谓“兄弟”?必是意气相投、志同道合之人;何谓“了了”?私以为“双倍之明了”。凡结兄弟者,一为相依,二为成事,三才为情分。三者颠次不得,亦缺一不可。庞青云不念情分之义,赵二虎不明成事之重,姜午阳不循相依之道。故妄立兄弟者,必为兄弟所累。

“兄弟之道”第一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喜欢《刺马》。看它,仅仅因为《投名状》改编于《刺马》。总的来说,两部作品没有什么可比性。

剧情方面,《刺马》说“复仇”,《投名状》叙“背叛”,侧重不同。

角色方面,《刺马》中三弟张汶祥的戏是重头,《投名状》中大哥庞青云才是中心,角色各异。

导演方面,张彻信奉“阳刚”,陈可辛崇尚“婉约”,风格相左。

而且在我看来,《刺马》中对兄弟情谊的表现远不及《投名状》来得浓烈和直接。说白了,就是少了太多“共患难,同富贵”的成分,《投名状》中的三兄弟倒是如绝大多数的“兄弟组合”,一同经历了“生死磨难”,更难得的是他们还确实做到了同享荣华富贵,这点从他们在南京时的衣食住行就可以看得出来。

“兄弟之道”第二条: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既然“投名状”一词出自“水泊梁山”,那我就得看《水浒传》。《投名状》安排108个一同投军招安的弟兄,意在让剧中之人能与梁山的英雄好汉们“攀亲拉故”一番,还希望庞青云能继承一点“天魁星”宋江的气质。

将庞青云比作宋江,是不是有点委屈了我们这位有着“将帅枭雄之才”的庞大人了?宋江绰号“呼保义”,原为山东郓城一押司小吏,后因“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罪才被“逼”上了梁山。宋公明曾自评:“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庞青云显然要比宋江强上百倍:文有安邦之才,武有定国之能,当立则立,当断则断,智勇双全,大将之风。

但我却认为庞青云远不及宋江,我说“不及”,并不是指二人品格德行上的高低。他们都是利用兄弟情义来满足个人欲望的“小人”,只是宋江的手段更高明、更“人性化”:宋江能令百余号英雄豪杰俯首臣服;而庞青云连自己的兄弟赵二虎都镇不住。宋江赴死尚有花荣、李逵同去;而庞青云“腹背受敌”,兄弟、朝廷两边都不着调。宋江愿与每个梁山兵将称兄道弟,情同手足;而庞青云高高在上,妄立军规,残杀自己的子弟兵。宋江左眼私欲,右眼情义,尚有一目为兄弟所泣;庞青云利欲熏心,装腔作势,他那一套只能唬住赵、姜二人。

再者梁山众英雄皆不为“红颜祸水”所累。无论是宋江、卢俊义等头领,还是杨雄、武松等好汉都具备“重兄弟,轻女色”的持重。而庞青云之流竟贪图兄弟之妻,犯下不伦之事;姜午阳则认为庞为女人而欲加害赵,足可见其头脑简单,不识大体。

“兄弟之道”第三条: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三浦健太郎的《剑风传奇》也是一部讲述“背叛和复仇”漫画,主人公卡兹和格里菲斯之间的故事十分贴近《投名状》的剧情描述。格里菲斯凭其雄才大略率领“鹰之佣兵团”在大陆上战无不胜,而卡兹则是一个追求力量和杀戮的超级佣兵。机缘巧合之下,卡兹加入了格里菲斯的佣兵团,于是“鹰之团”如虎添翼,更加所向匹拟,不久后便被编入国王的上级骑士团。但有一天卡兹突然离开了“鹰之团”,没想到格里菲斯就此消沉,终于犯下大错,被囚死牢,还被割去舌头,挑断经脉,变成了一个废人。可是他却把“鹰之团”所有人的生命作为祭品,成为“神之手”获得重生,而卡兹则作为一个幸存者走上了“复仇之路”...像我这个岁数还看漫画确实有点幼稚,但《剑风传奇》确实是漫画史上的经典。格里菲斯眼里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到达“心中城堡”的唯一途径,所以“鹰之团”里所有人都只是被他利用的棋子。而仗义热血的主角卡兹则认为“鹰之团”是他的家,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兄弟,包括格里菲斯在内。所以当格里菲斯成为侯爵,“鹰之团”成为“白鹰骑士团”后,卡兹感到身边的一切都变了,所以选择离开。

《投名状》里,庞青云野心勃勃地想要“平步青云”的时候,赵二虎却“虎虎生威”地做着“最大匪首”的美梦。庞青云带兵讲究兵不厌“诈”,赵二虎却认为人无“信”是畜生。这都是他们信仰理念、为人处世、人生目标各方个面的矛盾冲突,但他们偏偏还要扯着那有名无实的“兄弟情”死死维系着。我们假设,如果赵二虎也像姜午阳一样麻木不仁、唯命是从的话,他们兄弟之间应该不会产生争端和反目。

可能从纳投名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三个人的命运:庞青云是官,赵二虎和姜午阳是匪,本就不是一个道上的人。之所以做兄弟,无非是庞想借助赵、姜二人来东山再起,而赵想借助庞的胆识和智慧。而且“梁山好汉”的悲剧已经注定了“匪变兵”的不得善终。

“兄弟之道”第四条: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同生共死”是做兄弟的最高境界。看《投名状》中的三人不会不联想到三国时的“刘关张”,因为那三兄弟才真正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生死与共”。有人说《三国演义》就是讲的刘关张三人的故事,他们的情义从“桃园结义”开始到“白帝托孤”为止,从未背弃过“同生共死”。当关、张二人皆被东吴之人所害时,刘备即倾全国之兵伐吴就是其在整部《三国演义》中最“男人”、最感人的行为。生要同生,死要同死,我想即便刘、关、张三兄弟下到阴曹地府,还是一样做兄弟。

《投名状》里的这三兄弟可就说不定了。庞、赵、姜对应刘、关、张,他们的性格特征和角色定位上确有与之相符之处。可是庞青云少了仁义,多了狡诈;赵二虎少了气度,多了匪气;姜午阳少了豪气,多了残酷。这“一少一多”之间早已不可相提并论了。

赵二虎十分向往“桃园结义”般的“兄弟情义”,但他那套做人原则,拿来做土匪行,做大事可万万行不通的(所以之前我才说“赵二虎不明成事之重”)。如果赵二虎懂得取舍,以大局为重,结局也不至于如此惨淡。在我的印象中,庞青云却从未发过“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倒是是赵、姜两人的嘴边时常挂着这句话。我想这是两人的一厢情愿吧,要让庞大人和你们“同死”,别做梦了。

自古就有“三人成灾”的说法,大家也知道“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三角是最稳固的结构,但少了任意一条边就会崩离倒塌。关于《投名状》,我想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记得年初的时候很流行一句话:“投名状告诉我们兄弟是不可靠的”。我的一个朋友在看过《投名状》也发出了“人这一辈子到底在追求什么”的感慨,是啊,像庞青云这样费劲千辛万苦爬上来的人结果又是怎样。

以前我抱着期望来看《如果·爱》,结果败兴而归;这次持侥幸看《投名状》,结果满载而归。作为商业片,《投名状》独树一帜,有所深度,无愧上乘之作的赞许。

第二篇:山东兄弟

学校:汇泉学校作者:刘璐班级:6.6

亲情,世间最美的情感

-------观《山东兄弟》有感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亲情故,两者皆可抛。-------题记

亲情是什么?亲人又是什么?以前的我对这两个词只有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概念。但今天,当我看过《山东兄弟》这部影片后,我彻底明白了。亲情就是家人对你的牵挂、眷顾和希望,而亲人就是永远对你不离不弃,永远守护你的那个人。

我看完《山东兄弟》这一部片,心底最柔软的一块地方被触到了。是啊,亲情是世界间最美的情谊,有几个人会不为之动容呢?《山东兄弟》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在一个贫穷的山区,一户穷人家突遭不幸,他们的四儿子被砸成了全身高位截瘫。全家人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让他好起来。有一天,四儿子好像有了希望:他的手能动了!但不幸又接踵而至:四儿子知道了自己只有半年的寿命、大嫂又流了产、奶奶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四儿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累赘,他在兄弟面前说出了真相。但19年后,四儿子仍坚强地活着,他还当上了大哥的接班人。但此时二叔又患了尿毒症,四儿子为他捐了肾,对兄弟说:“这没什么,当初可是你们让我活过来的啊,谢谢你们!”四儿子完成了他生命的意义,享年67岁。

看完这一部电影,我的心里不禁酸酸的了。对啊,亲情是世间最美丽的,没有什么能比得过它。只有亲情才能挽救逆境中的人,一

个人若是失去了亲情,那他便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因为亲情胜过一切。

先暂且不说亲情有什么别的用,单单是梦想的实现就要靠亲情和爱来灌溉。梦想之路上必定有艰难险阻,只有亲情和爱才能给我们慰藉,让我们有成功的信心。我知道,亲情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我们。正如《山东兄弟》中所述的,正因为有爱,正因为有亲情的关怀,四儿子才能鼓起信心去完成自己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亲情,那四儿子的一生就会白白的荒废掉,他的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

亲情是梦想的起点,是梦想的路标,更是梦想的付出!爱就是灌溉梦想的营养啊!正是因为有了爱和亲情,梦想才能得以实现,我们的人生才有了价值。

啊!用爱灌溉,让梦想飞!

第三篇:信义兄弟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信义兄弟”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带给无数无数相识的、不相识的人温馨、感动和震撼。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本该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做人信条,但如今,这句话让人肃然起敬,让人异常感动。作为普通人的“信义兄弟”,应和这个时代的稀缺精神,也当为这个时代所尊敬。

孙氏兄弟“接力还薪”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做人的良知与品格,更反映了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东西:社会信义。按照当下社会上某些人的逻辑,“信义兄弟”似乎也有理由拖欠农民工的工钱:孙水林本人被别人拖欠了许多工程款,因此,他再拖欠农民工的工钱,似乎也是没“办法”的事;哥哥一家5个人都走了,弟弟至少可以暂缓替哥哥发还工钱,而没有拿到工钱尾款的农民工,从情理上,似乎也不会因此紧追不放……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氏兄弟的坚守更加可贵:信守承诺,宁可自己难,也不让他人忧。如此做人做事,谁不愿意和他们合作呢?

有位劳模去世多年,生前的工资至今未结清,有关方面为此推来推去。如此事情,别说于理、于法所不容,于心、于情又何忍?还有一例,法院已终审判决,被告向原告还钱。可是,被告至今非但不还,还动用行政的力量,向上级政府“说情况,讲理由”。如此无休止地扯下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挑战着道德和法律的尊严。如此行事,和谐从何说起?如此环境,谁还再来投资?现实中,“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正是一些地方长期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人、一级组织,都需要自律和他律。对不讲信义的人,当务之急便是,不仅要让他们在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而且还要让他们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比如,对恶意不执行法律的相关单位负责人,果断地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因为,一个良性的社会,应该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制度,让守信义者得人心,让得人心者得财富。这样,善行义举才会有强大的依托,守信义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和道义,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实现科学发展的必备要素。感谢孙氏兄弟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给我们带来的温馨、感动和震撼,为我们这个社会培植了一方道德沃土。

第四篇:读书笔记-兄弟

社会中做自己

我这个人本身就不喜欢看什么小说,因为一直觉得小说这种东西都是瞎造的,而且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小说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纯粹就是想欺骗读者赚取利益。所以我每次找书的时候,都会很注重书的潜在价值,是否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余华的小说显然不是这种里面的。余华的小说里,不仅仅有故事,他讲故事的方法也同样令人着迷,一看上,就让人有看完它的欲望了。最早看的是他的《活着》,那年我初中毕业,姐姐高中毕业,从同学那借了《志摩的诗》和《活着》,那个时候我对诗歌好没兴趣,看了那本本小说后我觉得很不错。后来由看了他的另外几个长篇,都觉得不错。

不久前,花了一个下午,把它的最新的《兄弟》上部看了,书里讲了文革时期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小小的李光头和他的兄弟宋钢看到的惨烈的事情。在那个本能被压抑的时代,李光头仔厕所看了一个漂亮女人的屁股后,然后他利用别人想听他的描述屁股,换来了那个年代的好东西,五十六碗三鲜面。这小子从小就表现出商人的天赋,后来还用描述屁股给他妈换来了一天“专板”,使他妈能舒服的去看望她死去的继父。故事的惨烈是宋凡平的批斗开始的,这条好汉,有点像《美丽心灵》里面那个集中营里面的父亲,努力使自己的儿子在那样惨烈的气氛下保持儿童的美好心灵。在各种情况下,都不使他的儿子看到一些罪恶的东西,这个近乎完美的父亲,一个善良的男人,却在去接他妻子的路上,在车站被那些狂热的戴红袖套的用极端残忍的方式打死了。接下来是她妻子在盼望他丈夫来接她的等待,等来的却是她丈夫的死讯。接下去是孙伟的死和他妈妈的变疯,然后是孙伟父亲,这个曾经看管过宋凡平的人,在那个仓库改成的地狱中,在受尽折磨后,把一根铁钉亲手敲入自己的脑壳中,死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文革中人性的泯灭和失去理智的可怕。

好几年前,《兄弟》一书火红的时候,我对它不屑一顾,因为我不喜欢跟风,随大众。读书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不能随随便便,尤其是一下子出现在人们眼里的作家的名字。也就是《兄弟》火红的时候,我才知道有余华这个名字。但是当时,我没有看《兄的》,尽管我很想拜读一下。基于本人的读书习惯,是不喜欢当一大堆人都去读同一本书的时候,我也去读那本书,因为那样会使得我在读书过程中迷失方向,扰乱我对这书的真实看法。因此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余华老师的《兄弟》。

《兄弟》分上下两部,我都认真看了,也认真思考过。确实,看完那书,你不能不陷入沉思。书中的人物就是社会上种种人的缩影,尽管有些人的发财经历看着不可能或者太夸张了,但他们确实是走那些狗屎运,碰上了像李光头那样的“人才”。李光头确实是个人才,一个从小不务正业,喜欢玩乐的痞子,粗陋低俗,好色的他最后却成为了最不可思议的最有出息的人。尽管他缺点累累,但是他拥有成功所必需的品质:讲情义、永不放弃、眼光长远。其实看上部的时候就有提到过李光头以后是刘镇的GDP,这就让我对后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促使我一直看下去。但是上部没有提到另一位主人公——宋刚往后的命运。我很喜欢宋刚,但是我为他痛心,他实在是太善良了,或者说,他——太笨了!笨,一次又一次被人耍;笨,一次又一次帮李光头去追自己喜欢的林红;笨,不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寻求一份好工作;笨,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笨,不领李光头的好意;笨,竟然跟着周骗子去赚钱,最后搞得自己成了人妖;笨,最后卧轨自杀了。。

你看,有人那么笨吗?!越看下去,就越为宋刚揪心,揪心,他是何等的善良!但是,他这种善良与笨,纵使他熟读《孙子兵法》,他也死得很惨。。。我为宋刚哭了,伤心了很久,心里一直在骂他笨蛋!

唯一有一回,让我觉得他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是他终于认清自己的心,与李光头决裂,追回心爱的林红。

“我们是兄弟。”这句话经常出现,也往往伴随着感动,无论是李光头说的,还是宋刚说的,每回都让我很感动,因为他们是真心对待对方,这一份感情使我感到很窝心。两兄弟的命运截然不同,但兄弟的心始终连在一起,没有忘记对方。

看完《兄弟》,除了为他们那真挚的兄弟之情感动意外,更多的是为什么。为什么想李光头那种没文化、粗陋鄙俗的人,尽管也可将他归到善良一类人士,但就为什么最有成就?而宋刚,整本书里,除了他爸宋凡,他就是第二位悲情人物,也是最悲的一个。我不知道余华老师为什么要将宋刚写得那么笨,真的太笨,太善良,太好欺负了!总是低着头的他,就是让人忍不住嘲笑他。。就连我也是。可是,我喜欢宋刚的憨厚,也因此,最让我讨厌的也是他的憨厚,因为,在当今社会上,憨厚已经变样了,不是像猪一样的笨!

看上部,让我觉得很温馨,两兄弟小时候的的真挚感情和调皮捣蛋让我经常发笑,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是在受委屈,他们小时候就是有很强的阿Q精神!看下部,让我感觉更多的是笑不可笑,欲哭无泪,命运弄人。

《兄弟》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小说,只要你是有心之人,无不感叹。

第五篇:《兄弟》读后感

两天的时间读完了余华的小说《兄弟》上部,一次次在泪水中抬起模糊的双眼,一次次唏嘘不已,这部小说带给我强烈的震撼~~~这是一部描写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小说,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时间隧道里却带给我和其他小说不一样的感受。

上部主要描写了兄弟两个悲惨的童年,他们所经历的苦楚,真是一部辛酸血泪史~~~最欣赏宋凡平,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是一名中学教师,尤其爱好体育,曾经的一记扣篮被那时的人们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世一击。其实这些只是他的一部分,他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永远是一个乐观的人,无论生活给予他多少的苦难,他始终昂着他骄傲的自信的头颅,即便受到非人的殴打,非人的孽带,他也一样傲视一切,他永远是儿子们心中的英雄,永远的父亲~~~~~~还有他的妻子,一个充满韧性的女人,以前的丈夫给他带来的是屈辱,是愤恨,而宋凡平给他带来的却是一生的爱,尽管他们在一起只生活了一年零两个月,而且他连丈夫的最后一面也没有看到,在他住院的时间里,丈夫一直用幻想的幸福来安慰他,让他放心,安心,而此时的丈夫却受着摧残,丈夫用超乎常人的意志支撑着他的心,为了接她出院,丈夫逃跑了,结果被惨无人道的红卫兵活活打死,从此离开了他所真心爱恋的妻子,儿子~~~当李兰回到刘镇,迎接他 的是丈夫的尸骨,在丈夫惨死的地方,她一点点的将染有丈夫鲜血的泥土捧回家,在路上她一声也不哭,回到家里看见丈夫的尸首,沾满血迹,甚至爬满苍蝇,这个坚强的女人心疼的昏死过去,她为他洗涮,为他换衣,要知道宋凡平一米八多的大个,体重将近200斤,天知道这个瘦弱的女人是怎么为他擦洗,换衣,为他梳洗?这就是爱的力量吧,收拾停当,她靠着丈夫的胸前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走时热情洋溢,回来时却已阴阳相隔,人鬼殊途,这种生死离别是何等的残忍?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却催不跨坚强的女人,他给丈夫送终,遇见了那些造反派,他还依然坦然的承认她就是那个地主婆,尽管那些人教训他,侮辱他,他却不改初衷,依然昂然的面对那些残忍的人,甚至带着鄙视的微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呀,送行的路上他没掉一滴眼泪,他不想被别人笑话,及至墓地,他才痛哭起来,把这许多日子以来的悲痛统统哭了出来,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哭泣~~~~~~七年之后他也离开了人世,在这七年里,他没有洗过一次头,刘镇有这样的风俗:亲人走后几个月不洗头,感情越深坚持的时间越长,而我们 的李兰,从丈夫走后他一直没有洗过头,不知道他对丈夫的爱究竟有多深?她不但不洗头,还每次把头发弄的又黑又亮,因为他忘不了宋凡平为他洗 头,为他梳头,那是多么幸福的日子,如今这些已经成为了永远的爱,也是永远的痛~~~生命弥留之际,他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了,因为孩子们太小了,他就这样带着对丈夫的爱,对儿子的不舍,离开了这个带给他欢乐,带给他痛苦的人世,永远的和丈夫依偎在一起了~~~~~~

而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在经历了父母双亡的悲惨后依然坚强的生活着,宋刚在农村和爷爷相依为命,安葬好爷爷后,他自然的想到了他的兄弟,李光头,这也是他在这个世界唯一的亲人,他们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尽管他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是那感情却割舍不下,而且越来越重~~~~~宋刚是一个斯文而重情义的男孩,李光头是一个虽有点流气,但是却也很讲义气的男孩,宋刚永远不会忘记妈妈临终时对他的嘱托,还有自己的誓言,正是这些誓言,使他永远保持着哥哥的本色,永远爱护着自己的弟弟~~~~~~

掩卷又一次陷入他们一家的情意里,一家的心酸里,我无语凝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明天就可以看到下部了,好期待~~~~~~

兄弟之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