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
赏析句子答题技巧
句子赏析题不会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赏析句子答题技巧,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赏析句子答题技巧一:从重点词语着手,品句子之精髓
一个句子出彩,往往在乎一词,所以古人说,一字千金。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而精当,一个句子就有了精气神,一个人物就因这一个词或一个字活了。比如《故乡》中描写宏儿之句:“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个“飞”字,写尽少儿活泼和欢快,一个孩子,少不更事,他并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也不理解搬家的意义,他的欢快与大人们的沉重形成一个鲜明对照。
又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冲破”和“横渡”两词用得准确精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冲破”写出我军进军速度之快,其势税不可当,“横渡”写出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所向披靡。再用换词比较法试试,如“冲破”换成“突破”,“横渡”换成“渡过”,学生一经比较其表达效果立显。
可以说,一个好词就是这个句子的精髓所在,理解了一个词语,就也领悟了一句之深意。
赏析句子答题技巧二:从修辞角度出发,品句子之精妙
我们知道,优美的文章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积极的修辞,是人性的闪光。朱自清在《春》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春之图画。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一篇优美的《春》,就是作者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请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此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对春天来临时大地苏醒的情状和山水太阳的变化作了一个宏观的勾勒,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万物变得生机无限,活力无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第二篇:句子赏析 答题公式
语言赏析类阅读题是指对阅读文段的语言进行赏析、品位的试题,这是中考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几乎每年必考。
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
题目:“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该题没有答题的限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比如从修辞的角度来答题。从“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可以发现本句用了比喻,把“妈妈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的红红的小嘴”,张开的小嘴写出了妈妈手上裂痕之深,红红的写出了裂痕形状。因此答案就可这样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妈妈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表达了妈妈艰辛付出。
此外,本题也可以从“字词”的角度切入。首先要寻找关键字词,其中较有表现力的词语有“满是”“张开”“红红的”,“满是”表现出裂痕之多,“张开”表现了裂痕之深“红红的小嘴”表现了裂痕的形状。按照答案的组织形式,便可以产生如下答案:本句用了“满是”、“张开”、“红红的”、“小嘴”等词语准确描述了母亲手上裂痕的多和开裂的样子,表现了妈妈的艰辛付出。
从字词的角度切入回答问题不如从修辞角度切入那么明确,需要学生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字词,一般而言,选择形容词、动词、叠词、量词、成语或四字短语居多。比如202_浙江中考题目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赏析“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学生只要抓住成语“一马当先”和动词“跃”便可以轻易写出答案:句中的“一马当先”、“跃”等词语表现了作者急于走近胡杨、体味胡杨的心情。
对于语言赏析题,只要能根据上述的答题方式定能做到规范答题,避免失分。不过,在具体赏析修辞或关键字词的作用时,一定要认真结合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具体分析,不可完全套用公式。在答案的表述上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
环境描写
1、分为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
2、回答关于环境描写的思路: ①指明此处是环境描写。②指出此处写出了什么内容。③分析作用 1)渲染了……气氛。
2)衬托人物……心情(性格)。3)推动情节的发展。4)为下文……做铺垫。
分析某段某句结构上的作用
1、过渡 ①承上②启下③承上启下
2、衔接(中、高考)×××。
3、照应(呼应):
①前后照应②末首照应③伏笔照应④题文照应(扣题)⑤随时照应
作用(结构):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4、线索
语文答题公式,阅读鉴赏题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举例(06浦东新区模拟)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为题,以拟人化的手法铺写了众多山的不同性情,赋予其以人的灵性:无论是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还是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严而沉默……总之,作者在对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风格的描述中笔意纵横,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回答2:同意。首先,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选材大气,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后又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大气尽显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升入高校服务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设立难题,为难学生,它会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所出的题应该能够解答,但必须是有道理、有准备、有基础的。
第三篇:仿写句子集锦及答题技巧
仿写句子集锦及答题技巧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的一样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次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意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4、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毅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毅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空)
例: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6、日子像一条小溪,汩汩地向前流去。日子像一双筷子,夹着酸甜苦辣的现实。
考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考试如一首歌,轻轻地伴着我向前勇闯。
考试如一个魔瓶,收藏着酸甜苦辣的体验。
7、如果你是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如果你是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例: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叹息。/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8、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p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是希望;D是等待拉开的弓,是渴望。
9、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信誉就你结交朋友的桥梁,信誉就是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誉就是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
13、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
童年是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
例: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梦萦。
14、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片丹心育桃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难舍同窗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子论古今。
16、美,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四位能言善辩的工匠,振振有辞地讨论着某建筑物围墙的门该怎么修的事。(20字以内)
胖工匠说:“门一定要宽,才能体现‘开放’。”
瘦工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矮而胖工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而瘦工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门务必要窄,才有利于把守。/门要矮而宽,实用而有气派。/门要高而窄,既美观又节约。
18、历史是一本书,时间是一支笔。
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
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
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人生是一条河,岁月是一张橹。
19、在20世纪的作业中,有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创造了一个共和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有白求恩这样的好医生,挽救了许多抗日战士的生命;/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掀起了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
20、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坛暖房里,它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例:a、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b、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风霜气中,它绽开。
21、如果卧室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我将吹走世间的尘埃。/我将吹绿田野的庄稼。
22、河上各式各样的船大声地唱着:有的举起船桨,像蜈蚣伸开长腿;有的吐出白烟,像蛟龙喷着云雾;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有的扬帆,像老鹰展开翅膀;/有的举桨,像运动员张开双臂。
23、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书是宝藏,能让人成为精神的富豪;书是朋友,能伴随读者走过寂寞的岁月。
24、生活就是一块调色板,它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五彩缤纷;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它让我们领略其中的酸甜苦辣。
25、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26、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勤奋是创造财富的钥匙。
27、宋词,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与唐诗、元曲一样千古流芳。词作家各展其才,各显千秋:有的豪放如若大江东去,有的婉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粗犷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细腻__________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例: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28、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奋斗是主流,渗透在字里行间;失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插曲,穿行于段落章节;/高潮,点缀在结局尾声。
29、人们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硕果累累。人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们爱春天,爱她的山青水绿,爱她的万紫千红。
30、你希望有所作为吗?你就应尽早勾画蓝图,为自己的理想大厦奠基。你渴望理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做不了大江大河,就做一滴小小的水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做一株默默的小草吧; 做不了顶天立地的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做不了天香国色的牡丹,/就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吧。
32、春雨如雾如烟,缠缠绵绵,好温柔。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夏雨如倒如倾,利利索索。真爽朗。
仿句答题四步曲
近年来的中考题型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稳而少变”。这种“稳而少变”的命题格局,在很大程度上给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了以练制胜的方便。他们常常针对考点和题型设计进行专项训练,有的放矢,各个击破,用“以不变应不变”的原则迎战高考,并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了很多先进的、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技巧,让诸多同行们从中受益。
在此,笔者也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专门谈谈仿句训练的一般方法。
仿句是近年来中考题型中的常考内容之一,通常占3~6分,分地区、分内容不等。在题型设计上如果说有变化,也大多是答题要求(如变仿句为改写、续写)、取材范围等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同小异,教师和考生们完全可以从练仿句入手,静中求变。
仿句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分支,说穿了,是扶着考生走路,教着考生说话,引导考生作文。给你一个例子,就是给了你一个思维和组句的模式,然后你照着这个模式来,不是鹦鹉学舌,而是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全看考生的悟性。
但写作一方面是练出来的,另一方面却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思维和技巧的指导与点拨。“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君一语,茅塞顿开”,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单就仿句来说,我们归纳了四步答题技巧,简称“四步曲”。第一步,分析格式定方向。
每一个仿写题抛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大致方向。比如下面这道考题:
例1:以我国自然景观为例,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巨人,屹立于广阔天地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
熟悉这类考题的学生一看就知道,考题例句的基本格式是:“对象+比喻+描述+评价”,即先抛出明确的写作对象,再对这个对象使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然后根据需要选准角度进行描述,最后对对象作出切实而中肯的评价。四个句子简明生动,意义连贯,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意整体。明确了这一点,考生答题就容易多了。
例2:在横线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分句,使它与所给的例句句式相同,但所举例句的内容必须是正面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又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
?假若 ?
分析这个例句的基本格式就是“假如当初+谁+能(两个四字词)+何至于„„(两个四字词语)+疑问语气”。这里强调两个“四字词语”,是因为在这样的语言组合中,使用相同格式的句子可以使结构整齐,语势连贯,达到极强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当然,如果因为表意的需要,确不能做到这一点,这里也无须刻意追求。
第二步,看清要求选题材。
通过分析,把握了例句的基本格式之后,下一步就是看清题目要求,准确选取题材。比如上面的例1,考生单看例句,很可能在答题的时候马上想到一个写作对象:万里长城。但细心的考生是不会这么盲动的,他很快会否定这个题材,因为他看到了题目的要求是“以自然景观为例”,万里长城不是自然景观,当然就不在仿写之列。再比如例2,一些考生单从例句入手写句,想到了“假若当初毛泽东不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大西北,又何至于能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呢”这一中国革命的重大史实,自己非常满意,殊不知,这个答案也不符合答题要求。句子写得对不对暂且不论,单看题目要求它就在被淘汰、被否定之列。题目要求“所举例句的内容必须是正面的”,而仿句中的“不”正好与之相反,所以,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求考生关注例句格式中的“能”字。除此之外,单就例2说,只关注题目中的要求是不够的,还要关注例句中的要求。例句首句是一个总起句:“历史是一面镜子”,这就规定 了后面的仿句必须围绕历史选材;例句的第一个分句写的是历史人物“商纣王”,这也有意无意地暗示了考生只能写历史上能够影响历史发展、演进的帝王将相,而不是平平常常的小人物。有学生写:“假若我当初能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又何至于落得个贪玩好耍、不求上进的坏名声呢?”这个句子的工整与否、好坏如何暂且不论,单看他的写作对象“我”就与仿句要求相去甚远,这显然是不成功的。
第三步,拓宽思路广猎取。
把握住了仿写的基本格式,看清了题目的写作要求,第三步,就是拓宽思路,广泛搜寻适合仿写要求的对象和内容。比如例1,自然景观中,除了喜马拉雅山之外,还有很多的大山大江大河,都可以成为写作题材。有同学想到了“奔腾的黄河”,“宽阔的长江”,“广阔的蒙古大草原”,甚至想到了初中教材中的“温柔的南广河”等等,都是符合要求的写作题材。而例句2中,除商纣王之外,历史上有名的、可给后世以借鉴的君王还非常多,如南唐后主李煜,蜀汉后主刘禅,蜀汉名相诸葛亮,一代名臣文种„„都是同学们很快便能想得到的历史人物。只是在实际造句中,大家发现李煜和刘禅在很多方面类似,如他们都不能“亲贤远佞”、“励精图治”,却都落得了“国破身囚”、“辱为臣虏”的结局。所以,二人取其一,最好不同时选用。
第四步,炼字炼词求精工。
炼字炼词的功夫,不单是在作文中需要,仿句中也同样需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功夫在仿句中体现得更为直接,更为明显。与例句的和谐一致,结构匀齐;分句间的意义连贯,逻辑严密;用字用词的简明准确,不重复啰索,都表现为炼字炼词的功夫。在例1中,如果我们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奔腾的黄河,像一个年轻强健的运动员,奔驰在运动场上„„”,这很显然缺少字词锤炼的功夫。开始用了“奔腾”,后面再加“奔驰”,无论如何是有些拗口的。从分句间的逻辑联系来看,说“运动员”奔驰在“运动场上”是可以的,说“黄河”奔驰在“运动场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该句的主语是“黄河”,所以仿句欠准确。如果对应例句中的“屹立于广阔天地间”,将其改为“驰骋在辽阔土地上”,就比较妥贴了。例2中,如果学生在仿写时老是重复使用例句中“广开言路”、“察纳忠言”、“身败名裂”、“葬身火海”这一类词语,就不但使组句前后重复啰索,缺少文味,而且可能违背史实,闹出笑话。比如我们仿写成“假若当初项羽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又何至于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呢”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换成“假若当初项羽能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又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可悲结局呢”就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了。所以,炼字炼词不单是一个语法和组句的问题,还同时是一个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字,才能仿写出成功的句子。仿句训练及其答案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
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造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以“思想”和“意志”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思想。
意志。
4、参照下面两句话的句式,仿写两个句子。
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热情是燃烧的火把,能点燃友谊的篝火;
5、仿造下面哲理性的比喻,一“奋斗”和“希望”开头,各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奋斗就是。
希望就是。
6、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两个句子,而且最后一句要求点明寓意。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7、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造一个句子,与“统一是主流,乃常态,为国人所称颂”一句形成整句。
中华民族是具有“大一统”传统的有凝聚力的伟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分”与“合”。纵观历史进程,统一是主流,乃常态,为国人所称颂;
8、参照下面这句话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句话。(不超过40字)
大的东西会变小,小的东西会变大,“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举例来说,大的损失会因为补救及时而变小,小的成绩会因为继续努力而变大。“多”与“少”也是如此,9、仿照句(1),在横线上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内容要能推出句(2)的观点。
(1)无论是批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2)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10、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结构要与画“ ”的一句相似。(40字以内)
《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司马迁像一个高明的画家,以传神的笔墨,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像。
11、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出续写句子。要求:a.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B.(1)(2)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划线的句式相同。C.(3)句要从正反两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1)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
(2)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3)
12、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13.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式,一“北京”开头,写两句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住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14.以“成功”和“失败”为中心,写一段排比句。
15.写一段与下面句式相同的话。
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16.结合语境,填写恰当的句子。
蜂采的是花,酿造的是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学习了科学知识,就不应只是前人智慧的重复,而应该是科学的创造。17.依照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希望是前进的原动力,是战胜挫折、失败的法宝。正是因为希望之火不熄,楚汉战争中,刘邦才能不畏失败,屡败屡战,终于一统天下,成就汉室之伟业。
18.仿照下面一组排比句,以“痛苦”和“幸福”为题写一组排比句。
劈开天幕的闪电是瞬间,但是闪电过后便是永恒;凄婉的音符是瞬间,而音乐里的爱却是永恒;头脑中的灵感是瞬间,记下激情的文字却是永恒。
19.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结构相似、复句形式相同的句子。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和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
20.下面是一段描写梅花的文字,请在横线上填写与上文结构相似的语句。
(1)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才春风,是凛冽的北风;
(2)花坛暖房里,它不开;,21.用《〈指南录〉后序》《谭嗣同》中的有关材料,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个句子。要求:(1)句式要与例句相同(2)拟人要与观点一致。
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 汉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22.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23.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1-4题答案略
5.奋斗就是一支搏击风浪的船桨。希望就是一座亮在前方的灯塔。6.一块铀矿石,可以平庸无奇地在地层沉睡下去,也可以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下去,也可以让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7.分裂为逆流,乃变态,为国人所不齿
8.多的麻烦会因为处理得当而减少,少的的经验会 因为积极摸索而增多。
9.无论是苦心研究最终发现“镭”的居里夫人,还是身患重病却探究出宇宙成因的史蒂芬金;无论是勤学数十年才撰成《资本论》的马克思,还是潜心钻研反复试验而发明白炽灯的爱迪生。
10.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以锋利的刻刀,塑造了一座座神采各异的雕像。11.(1)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2)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3)善纳人言者,昌(纳谏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止谤者,亡)。12.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13、北京好比一颗心脏,它连接着亿万中华儿女跳动的血脉。北京如同一扇窗子,它能让世界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
14.虚心的人往往成功,骄傲的人常常失败;勤奋的人往往成功,懒惰的人常常失败;自信的人往往成功,自卑的人常常失败。
15——19略 20.滋育它成长的不是可口的甘露是肃杀的严寒。冰天雪地里,它怒放。21.无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感天动地的正气歌,他们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23.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
第四篇:思乡诗赏析与答题技巧
一、知识梳理
1.思乡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名作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202_年全国卷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都是表达久戍边关的征人思乡之作。
2.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如王安石的《壬辰寒食》。
3.思乡诗常运用从对方与自己入笔的虚实结合手法,虚景和实景相互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插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挚思念之情。高适的《除夜作》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运用了从对方入笔的虚写手法。除 夜 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明月、杨柳、鸿雁、杜鹃(子规)、宿鸟等都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益的《从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折杨柳》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听后会激荡起蕴藏心中的乡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语义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又含离别意,自然唤起人们心底思乡之情。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之景常牵动游子的乡思,如赵嘏的《寒塘》中“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叫,最易勾引起游子归思,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游子见到黄昏时归巢的乌鸦等“宿鸟”,就会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边关将士思乡诗中,孤城、塞鸿、胡笳、羌笛等意象常与月亮、黄昏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双重感受抒写幽怨乡愁,意境雄浑深远,情感深沉含蓄,如耿讳的《塞上曲》中“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二、命题预测
思乡诗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202_—202_年高考共考10首思乡诗,所选的思乡诗都具有借景抒情特点。分析情感、分析手法和品析炼字是考查思乡诗的三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是命题核心点,思想情感是命题热点。
三、技法点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分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解析】鉴赏思乡诗首先从思乡诗标题和意象判定是不是思乡诗。《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思家”已直接点明是思乡诗。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思乡念亲”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邯郸冬至夜思家》第二句中“抱膝”二字生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抱膝孤坐的“影”和“身”互相陪伴,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最后,分析作者表达思乡之情所运用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触景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对方入手、虚实烘托”等表达技巧类术语。《邯郸冬至夜思家》后两句运用从对方写起的手法,作者想象故乡亲人在这个冬至深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把深挚的“思家”之情抒发得更委婉含蓄。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闻 雁(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运用了哪些写法突出环境寒冷的?(4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开头两句描绘江畔深秋明月之夜的特定环境,渲染出一派凄清岑寂的氛围。朔风阵阵,繁霜满天,冷月清幽,征雁南渡。写景之中运用了通感手法,鹤唳的雁鸣,响彻江空,而传来寒栗之感,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同时还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雁鸣之响来反衬出环境的岑寂。情景之中包容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惨淡凄怆的意绪,折射出当时社会**、凋敝的苦难现实。
悲秋兴感,闻雁怀乡,是游子思乡的传统题材,但本诗抒发的情感却又与传统思乡诗歌不同,诗人生活在明清易代的**之秋,抛家别井,万里投荒,漂泊无归,他在诗中抒写的情感不仅仅有普遍的客子羁旅之愁,还深寓着自己的故国之思和离乱之感。
表达技巧类赏析题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类赏析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情景关系类
古诗常见的情景关系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借物抒情。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②请从“情”、“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③某诗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答案要素:景+情+情景关系+表达效果
(3)答题思路:诗歌写了哪些景物?抒了什么情?情景关系怎样?
(4)典型题例:请从“情”、“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答:本词上阕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阕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景)融情于景,(情景关系)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情)
2.动静关系类
古诗常见的动静关系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1)设问方式:①分析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②请从“动”、“静”角度赏析这首诗。
(2)答案要素:动景和静景+动静关系+思想情感或表达效果
(3)答题思路:写了哪些动景和静景?动静关系怎样?抒发了什么情感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4)典型题例:请从“动”、“静”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
冬 柳
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晚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答: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诗的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动景和静景)动静结合,(动静关系)描绘了冬日早晨野外寒冷衰落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寒冽、冷清的江景图。(表达效果)
3.其他技巧类
高考经常考的技巧还有:点面、远近、高低、明暗、正侧、虚实、抑扬结合,白描、渲染、衬托等描写技巧,以及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起兴、用典、双关、叠字等修辞手法。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分析。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情感?有何效果?
(2)答案要素:表达技巧+具体分析+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
(3)答题思路:①指出用了什么表达技巧。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表达技巧。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典型题例:
例1.这首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分析。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答: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表达技巧)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辛弃疾耐得住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思想感情)
例2.分析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答:这首诗采用了比喻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技巧)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具体分析)作者表达了人才出身可能卑微而终成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思想感情)
例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答:诗人采用欲抑先扬或乐景写哀的手法,(表达技巧)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楼”,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具体分析)形象地刻画了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思想感情)
语言赏析题答题技巧
语言赏析题
主要包括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及语言风格三类。
1.关键词语类
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从语法角度看,包括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及一些活用词;从修辞角度看,包括叠词、谐音词、色彩词、拟声词等。
(1)设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答案要素:①含义+意境或画面+效果或感情。②表达技巧+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3)答题思路: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指出其表达技巧。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典型题例:以下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答:“闹”字以动写静,(表达技巧)生动形象地(表达效果)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思想感情)
2.特殊句式类
特殊句式包括省略、语序倒置和意象组合等。
(1)设问方式:①某诗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②简要分析某句诗的句式特点。
(2)答案要素:句式特点+画面或意境+作用或情感
(3)答题思路:①点明句式特点。②再现画面或描述意境。③评价其作用或指出其感情。
(4)典型题例:下面这首元曲一、二两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张可久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答: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树、寒鸦、御街。(句式特点)特定的名词衔接在一起,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再分别用“废”、“静”二字,就构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画面)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作用)
3.语言风格类
语言风格在高考中主要是指一首诗的整体语言特色。语言鉴赏要把握古诗常见的语言特色。如:平(平易、自然、质朴、简洁)、雅(清淡、素雅、清新、典雅)、华(华美、绚丽、明丽、晓畅)、婉(委婉、含蓄、沉郁、凝练)、神(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壮(悲壮、豪放、雄浑、粗犷)。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答案要素:语言特色+具体分析+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
(3)答题思路:①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4)典型题例: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四句诗用词不作任何修饰。(语言特色)如“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具体分析)整首诗用语平淡质朴,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思想感情)
古诗形象赏析题答题技巧
(202_-05-29 18:05:38)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工作 教育
古诗形象赏析题
包括意象、人物形象和意境分析三类。
1.意象类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②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分析。
(2)答案要素:意象+特征、画面或意境+思想情感或表达效果
(3)答题思路:①点明诗人选取的意象或景物形象。②概括意象的特征或描绘景物构成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③指出诗歌的表达效果或所表达的情感。
(4)典型题例:下面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答: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平和的意境,(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情感)
2.人物形象类
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1)设问方式:①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②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答案要素:形象+特征+分析
(3)答题思路:①点明塑造的人物形象。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③具体分析怎样表现人物形象。
(4)典型题例: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特征)的少女形象。(形象)
3.意境类
意境不同于意象。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是由多个意象整合而成的一种境界,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备考要把握古诗的一些常见意境。如:动(活泼、风趣、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孤清、澄清)、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清远、慷慨、雄浑)、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试作分析。
(2)答案要素:景物特点或表达技巧+画面或意境+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
(3)答题思路:①概括景物特点或点明表达技巧。②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
(4)典型题例: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意境。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景物特点)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画面)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思想感情)
202_年高考送别诗复习学案
(202_-06-01 10:43:54)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工作 教育
一、知识梳理
1.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等字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2006年湖北卷)。
2.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般有三种:(1)表达对亲友的依恋,如杜牧的《赠别(其二)》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眼中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黯然销魂的离别而伤心,移情于物,表现了不忍分离的笃挚情感;(2)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关怀、安慰和祝愿,如高适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慰藉朋友的朴实话语中给人一种信心和力量;(3)抒发与亲友别离后的孤寂惆怅之情,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2006年湖北卷)中“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在天涯一望中寄寓了孤寂空虚之感和无限思念之情。
3.送别诗按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有些送别诗只在结尾直抒胸臆,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2001年全国卷)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衣比散丝(雨丝)”,将离别之泪与雨丝融在一起,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绝大多数送别诗是借助景物描写间接抒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乘船远去的帆影已消失在碧空尽头,可李白还凝望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流向水天交接之处,这久久凝望中寄寓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挚意。
4.杨柳、春草、流水、长亭、南浦等是表达离情别绪的主要意象。“柳”与“留”谐音,杨柳依依之态和人们依恋之情和谐交融在一起,《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最早以杨柳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都是以柳色烘托离愁的名句。诗人常以连绵不断、远接天涯的春草和流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离愁,如李煜的《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的《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长亭是陆上送别之地,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如白居易的《南浦别》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二、命题预测
2002—2008年高考共考了5首送别诗,所选的送别诗都具有借景抒情的特点。分析意象和分析手法是考查送别诗的两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是考查送别诗的命题核心点,杨柳、流水等意象是考查热点。
三、技法点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鉴赏送别诗首先要根据诗题弄清送行者与被送者,标题显示送行者是作者王观,被送者是鲍浩然。其次,要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离愁别绪、依依不舍、孤独寂寞、怅然若失、诚挚关怀”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上片提到流水和青山两个意象,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送春归”点明作者为春天刚刚逝去而满怀伤春之愁,“送君归”则再添别恨,“和春住”暗含惜春祝愿之意。最后,分析作者为突出离愁所运用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直接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类术语。《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新丽”处表现在:(1)比喻巧妙,用语绮丽。把朋友归去路上清澈明亮的江水喻为美人(也可指鲍浩然思念的人)流动的眼波,把团簇纠结的山峦喻为美人蹙损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秀美可爱。(2)语带双关,意蕴丰富。“眉眼盈盈(美好之貌)处”有两层意思:一指清丽明秀的江南山水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千万和春住”既表达了和鲜花如锦的春天住在一起的惜春之情,又喻含祝愿朋友与家人团聚之意。202_年高考边塞诗复习学案
(202_-06-01 10:45:17)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工作 杂谈
【知识梳理】
1.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盛唐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充分反映了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2.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3.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杨炯的《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等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以如霜月光和似雪沙漠两个朦胧意象营造了绵绵乡思的典型环境,“不知”两字写出征人迷惘心情,“尽”字写出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乡愁。(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如陈陶的《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悲哀凄凉的丈夫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对照,凝聚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岑参善用细节勾勒的手法描绘奇异粗犷、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细节真实摹写出边地奇寒景象。高适善用铺排和对比来抒情,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前线汉军奋力杀敌与后方将士寻欢作乐对比,暗示了必败原因。王昌龄善用借景抒情,如《从军行(其一)》中将闺中少妇思念征人之愁寄予在高高孤楼、缕缕笛声、阵阵秋风的边关萧索秋景中委婉表达出来,揭示出战争带给百姓的痛苦与创伤。
5.唐代边塞诗中经常出现燕山、阴山、陇头、凉州和玉门关等边塞地名,如张籍的《凉州词(其一)》(2006年天津卷)标题中出现了边塞防线地名“凉州”,柳中庸的《征人怨》中“岁岁金河复玉关”,“玉关”即唐代边陲重镇甘肃玉门关。还经常出现汉代抗击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
【命题预测】
2002—2008年高考共考4首边塞诗,多选取唐代写景抒情类七言绝句体边塞诗。分析情感和分析手法是考查边塞诗的两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是考查边塞诗的命题核心点,表现手法是命题热点。
【技法点拨】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山东卷)
出关①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鉴赏边塞诗首先要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据注解可知标题《出关》中的“关”即指边塞防线上的居庸关,所以是边塞诗。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思乡念亲、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出关》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一往无前,急于奔赴疆场建功立业的心理;后两句写临出居庸关即将远离故土时所产生的怀土恋乡的情感。最后,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马后桃花马前雪”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答成“象征”也可)手法,“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桃花”与“雪”分别代指(象征)家乡的温馨生活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将关内桃花烂漫的春景与关外白雪茫茫的冬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抒写出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情感。
202_年高考山水田园诗复习学案
(202_-06-01 10:46:32)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工作 教育
202_年高考山水田园诗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山水诗是在南朝时发展起来的,南朝谢灵运的山水诗多含写景名句,如《入彭蠡湖口》中“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写景名句。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2005年上海卷)、王维的《过香积寺》(2003年全国卷)、杜甫的《望岳》、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都是山水诗代表作。
2.田园诗以“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陶潜成就最高,《归园田居》、《移居(其二)》(2006年北京卷)等是其代表作。盛唐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王维和孟浩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新晴野望》(2007年全国卷Ⅱ)等都是唐代著名田园诗。宋代著名田园诗人是范成大和杨万里。
3.山水诗和田园诗多采用五言古体、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的形式,而且多以所绘的山水田园风景为标题,诗题中还常有表示登临览胜的“望”或“登”字,如谭敬昭的《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2006年广东卷)、南朝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
4.山水诗和田园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两种:(1)在描绘山川田园风光中表达闲适淡泊的心绪,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描绘炊烟依依、狗吠深巷、鸡鸣树颠的暧暧远村生活图景中深含着恬淡欣悦的心情。(2)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洁身自好的隐逸情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将身处污浊官场的自己喻为“羁鸟”和“池鱼”,把辞官归田比作脱出“樊笼”,表达了“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
5.山水诗和田园诗主要写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山水自然之景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6.王维山水诗善用光色组合、以静写动等手法描摹景物,创造了镜花水月般空明宁静的意境,苏轼评价王维的山水诗是“诗中有画”。如《鹿柴》
一、二句以林密树茂的空山中偶尔传来人语声反衬深山的空寂,三、四句以斑驳树影照映在树下青苔上的小片光影和大片无边幽暗对比,以光亮反衬幽暗,整个意境幽静沉寂。孟浩然的山水诗多运用随意点染的白描手法,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意境。如《宿建德江》描写了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皎皎、扁舟独泊的空旷寂寥天地,孤独惆怅的心绪愈显清远无际。
命题预测
2002—2008年高考共考了6首山水诗和3首田园诗,所选的山水田园诗都具有借景抒情特点。品析炼字和分析意境是考查山水诗的两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手法是考查山水诗的命题核心点,诗中描绘景物的炼字是命题热点。
技法点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解析:鉴赏山水田园诗要从分析景与情入手。首先,弄清作者从哪些角度(形、色、声等)写了哪些景物(意象),并分析作者描写景物所运用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拟人、比喻、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类术语。王维的《山居即事》中主要写了柴扉、落晖、松树、绿竹、红莲、烟火等六种景物,颔联中“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比(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其次,分析由景物组成的画面(意境),答题时要用到“静谧恬淡、幽寂冷清、恬静安详”等描述意境特征类术语。王维的《山居即事》后四句营造的“景”(意境):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最后,根据意境特点、时代背景等分析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还要用到“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等揭示景与情关系的术语。王维的《山居即事》所描述的意境幽寂澄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02_年高考咏史诗复习学案
(202_-06-01 10:47:32)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工作 教育
202_年高考咏史诗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有中唐刘禹锡、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刘禹锡的咏史诗多采用七言律诗或绝句形式,如《乌衣巷》、《石头城》、《西塞山怀古》等;杜牧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七言咏史绝句,如《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李商隐的咏史诗大多是托古讽今之作,如《隋宫》、《贾生》、《筹笔驿》等。
2.咏史诗标题常含“怀古”一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或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地点入题,如杜甫的《蜀相》、杜庠的《赤壁》(2004年上海卷)。
3.咏史诗可分为“以诗论史”、“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和“借古抒怀”四种。“以诗论史”就是在概括史实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褒贬评论。如杜牧和王安石的同题诗《题乌江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态度迥异,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项羽自刎而惋惜,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诗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认为项羽失败是历史必然。“怀古伤今”是指登临游览历史遗迹时触发出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此类诗多写于社会**、民族危亡之时,长于情景交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句句景中含情,无一句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借古讽今”是指对社会政治有所不满,借剖析史实抨击封建统治者,此类诗长于精辟议论,如杜牧的《过华清宫》(2003年上海春招卷)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封建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借古抒怀”是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如李商隐的《贾生》讽刺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寓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4.咏史诗常见的题材有勾践灭吴、项羽自刎、昭君出塞、赤壁之战、李杨(贵妃)爱情等,咏史诗中咏叹较多的历史地点有赤壁、金陵等,杜甫常咏赞蜀相诸葛亮以抒发自己忠君爱国之情。
命题预测
近几年高考多选取触景生情的怀古伤今类咏史诗,如2004年全国卷Ⅳ(欧阳炯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2007年湖北卷(吴融的《华清宫》和李约的《过华清宫》)等诗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分析情感和分析手法是考查咏史诗的两类主流题型。景与情的关系是考查咏史诗的命题核心点,表现手法是命题热点。
技法点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晴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鉴赏咏史诗要从分析史实入手,首先要弄清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华清宫”,华清宫是唐代皇帝行宫,华清宫与帝王的奢侈生活密切相关,唐玄宗时每到冬天都带着达官权贵到那里避寒,由诗歌题目可知这两首诗与唐玄宗荒淫误国有关。其次,分析作者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归纳出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盛衰无常、国运衰微、缅怀英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功业无成、报国无门、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吴融的《华清宫》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约的《过华清宫》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安逸误国,感叹王朝兴衰。最后,要分析作者咏史抒情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比、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和借古抒怀”等表达技巧类术语。两首咏史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吴诗从空间上宫内宫外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李诗从时间上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02_年高考咏物诗复习学案
(202_-06-01 10:49:00)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工作 教育
202_年高考咏物诗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苏轼的《红梅》(202_年北京卷)、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202_年安徽卷)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张谓的《早梅》等。
2.咏物诗标题一般是“咏(题)+物”的格式,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202_年重庆卷)。
3.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本质特征,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如虞世南的《蝉》(202_年京皖卷)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明品格高洁的人不需任何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通过餐风饮露的秋蝉形象,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也流露了“飞难进”而欲飞、“响易沉”而仍欲响的不甘沉沦的奋进精神。李商隐的《咏蝉》中“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展示了一个怀才不遇、生活清贫的正直文人形象,谴责了当时整个政治集团。三位诗人均借咏蝉比兴,寄托个人不同身世遭遇。
4.咏物明理是指凭借外物阐明某种道理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和咏物明理共同点:表意依托于物而意旨含蓄蕴藉。两者不同点:托物言志重在抒写主观情志;咏物明理重在说明客观道理。如罗隐咏物明理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借泾溪行舟阐明了安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行舟安全取决于驾舟人重视程度的道理。
5.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拟人、比喻、双关等修辞,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如于谦的《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石灰来之不易,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以拟人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以拟人手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展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末句中“清白”一语双关,画龙点睛,既指出石灰外部色彩,又高度概括了诗人崇高清白的人格。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的心愿和高洁磊落的襟怀。
6.吟咏梅、菊、竹等意象的咏物诗,常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节操。如元代王冕的《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南宋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清代郑燮的《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傲然挺立的劲竹形象正是坚贞不屈的诗人化身。
【命题预测】
咏物诗考查频率较高,202_—202_年高考共考查了11首咏物诗,选取的大都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202_年高考安徽卷中谢枋得的《小孤山》。分析情感和分析手法是考查咏物诗的两种主流题型。托物言志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点,如202_年安徽卷就分别从“托物”和“言志”两个角度各设一题赏析《醉落魄•咏鹰》词中表现手法与思想情感。
【技法点拨】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_年高考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解析】鉴赏咏物诗要从托物言志入手。首先,弄清所咏之物在形态、声音、色泽、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吕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都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其次,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揭示所咏之物特征的,答题时要用到“比喻、拟人、对比、衬托、象征”等表达技巧类术语。吕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描述木芙蓉。最后,分析作者借所咏之物抒发的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正道直行、坚贞孤傲、高洁超逸”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如202_年高考安徽卷古诗鉴赏题就是要求分析作者借小孤山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谢枋得在《小孤山》一诗中借坚固高耸、砥柱中流的小孤山,表达了自己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的问答模式(上)
近年来,高考古诗文鉴赏题年年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归纳总结,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帮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给学生在应考的时候提供一些答题技巧方面的指导。下面笔者以上海高考卷为例,从高考命题的特点、试题特点和题型两个方面详细谈谈个人的经验:
命题特点:⑴材料选择——近年来,高考古诗词材料来源虽然呈现多元化趋向,但仍以唐诗宋词为主,唐诗又以绝句为主。
202_年—202_年6年高考上海卷,诗词曲共考查了8首,唐诗中绝句有3首,宋词2首,宋诗2首,明代诗歌1首,而元曲则没考到。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高考重点考查语文鉴赏能力,材料多来自唐诗宋词。所以平时教学中学生应加强唐诗宋词的阅读鉴赏,适当关注元曲。
⑵考点设计——以读懂诗歌内容为主,尤其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才是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表明近年来诗歌鉴赏从过去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向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转化。
以202_—202_年为例,202_年考诗歌末句给读者留下什么想象余地;202_年考诗中的“愁”是什么,为什么“闲愁”最苦;202_年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的理解等,都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但我们在鉴赏中不可忽视诗词曲中的“炼字、炼句”的鉴赏。202_年上海卷第14题对李白诗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句中“挂”字的鉴赏,第15题中考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些都是围绕诗歌语言进行考查的。
⑶ 技巧——以常法为主,常法中以“情景”为主。
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情景交融、情景相异(哀景生乐情、乐景生哀情)、托物言志、寓情于事等。202_年以来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考查诗歌表现技巧尤其是写景抒情这种手法,年年都考。202_年第18考题,就诗中画线的句子,从一个角度如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就是对诗中情景关系的鉴赏考查。
试题特点和题型: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就古诗鉴赏题的题型而言,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的问答模式(下)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赏析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2_年全国卷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六、综合解答型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超过150字。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最好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当然也可先写论据后写论点)。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思想内容的观点。(即诗中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观点)
第二步:举出诗中含有思想感情的诗句来做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第三步:指出艺术特色的观点。(即诗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第四步:举出诗中所用表现手法的诗句来证明你的观点。
答题示例: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这首词,简要分析该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超过150字。
案:这首词通过梅花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描写,表现诗人誓与世上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志向与追求。(以上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点,第一步)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虽屡遭罢免,但志向不改,如同驿外断桥边的梅花,虽遭风吹雨打,零落成泥,依然香如故。(以上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据,第二步)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以上是艺术特色方面的论点,第三步)词人塑造了一个敢于同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梅花形象,实际以梅自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以上是艺术特色方面的论据,第四步)
另外,这种答题模式在解答诗词鉴赏题也可采用: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完)
第五篇:高中语文阅读_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1.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2.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1.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二、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 1.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2.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表达方式类: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叙述方式 :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抒情、议论作用
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蕴藉。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