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主攻重点推进整治 倾力打造生态水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5-843992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2 17:32: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主攻重点推进整治 倾力打造生态水镇

主攻重点推进整治 倾力打造生态水镇

——射阳湖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突击月活动工作总结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突击月活动开展以来,我镇紧紧围绕“水清、岸绿、路净、田美、庄洁”的整治目标,积极推进“五动”战略,即会议部署发动、任务落实拉动、宣传造势鼓动、观摩学习促动、督查考核推动,大力实施“拆、清、植、建、管”,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截止4月30日,全镇共发动劳力22586人次,投入资金850万元,累计拆除废旧厕所2383座、废旧猪圈1236座、乱搭乱建2418处,清理杂物4262处、清运垃圾2208吨,清理河道353条、清运水花生等水生植物5860吨,新建垃圾池685个,出动挖掘机械68台套、清运船只56条,日均动用运输车辆52辆,161人的长效管护队伍已经全部到位。

在整治过程中,我镇针对地势低洼、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的地区特征,在全面整治、全线推进的同时,突出将环境整治与行洪排涝和生态水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主攻镇域内重点河道的整治清理,以点带面,建立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行洪排涝能力和推动生态水镇建设。

一、围绕形象河道打造,突出整治清理大溪河

大溪河射阳湖段总长15.6华里,东连建湖、盐城,是进入荷园风景区的门迎河道,荷园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东地区的重要行

洪河道。整治清理大溪河,对于提升生态旅游品位,提升行洪排涝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镇落实了大溪河清理和管护主体,明确刁夷村为大溪河清理管护责任单位,由组级划段承包,镇财政划拨专项管护资金60万元,从而建立了责任主体明确、管护资金到位的长效管护机制。目前,大溪河射阳湖段水面上的漂浮物都已全部清理干净,对水花生等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进行了“结扎式”根除,河净水清的生态水环境正在加快形成。

二、围绕景观河道打造,突出整治清理宋泾河

宋泾河流经我镇风车头、平江、戴庄等五个村(居),是天平片区的主要行洪排涝河道,总长12华里。突击月中,我镇积极发动相关村的干部群众,集聚人力、物力、财力,在集中清理水面漂浮物、清除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的同时,围绕宝应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县,在宋泾河北岸的交通路道旁利用清淤土方大搞造林绿化,保护河堤,美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绿色长廊,构建了靓丽的景观河道。

三、围绕人文河道打造,突出整治清理三王河

三王河,古曰三王沟。明隆庆《宝应县志》载:“三王沟在县东六十里,西南通广洋湖,中贯箕山,东北入射阳湖。”据考此沟原为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呈龙形蜿蜒于箕山的墩阜之间,龙首即在我镇集镇桥东段,是考证中尧的出生地在射阳湖的重要佐证之一。由于它连接射阳湖和广洋湖,为便利交通和灌溉,从古到今曾多次疏浚和开挖,因而一直是宝应东荡地区的一条重要水道。突击月中,我镇共组织4500工日、5台挖掘机械、15条清运船只,对三王河河面的漂浮

物、河边的垃圾、河岸的露天茅厕、杂物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加固了驳岸,铺设了青砖,增植了绿化带,添置了景观路灯,河东施建了生态公园、休闲健身广场,为古镇游再添精致景点。

在突出整治清理重点河道的同时,我镇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境内其它河道进行全面整治清理。目前全镇353条河道已经全部整清结束,管护队伍已全部到位,长效管护机制已经建立,“河净、水清、岸绿”的生态水镇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整治农村环境,构建“民富、村美、和谐”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重要考量指标。如何卓有成效地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我镇的主要体会是: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关键,主动作为的思想动力是根本,高效灵活的资金运作是保障,长效完善的管护机制是重点。

一、强抓组织领导,确保宣传发动到位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推进环境整治的关键。县动员会后,我镇及时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全镇动员大会,高度统一思想,充分提高认识。镇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专设了环管办,同时明确了联系镇干部、挂包单位、督导组长,各村(居)、相关单位都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召开了村干部会、党员群众代表会、“五老”会,形成了坚强有力、上下贯通、高效务实的组织领导网络。同时,为使环境整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全镇村(居)民的自觉行动和习惯行为,镇统一制作了环境整治专题宣传资料布置各村(居)的村务公开栏、企事业单位的政务、厂务公开栏;制作悬挂了100条横幅,两部宣传车每天在全镇进行高密度巡回宣传;印发了26000份《致全镇广大村居民的公开信》,由中小学生和志愿者发放给学生家长和村居民;在全镇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我为美化环境做什么”主题征文竞赛活动,让美化村庄、美化家园、美化环境的“三美”意识根植于全镇广大农民群众;放大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效应,发动“五老”宣传、协调和监督环境整治工作,为环境整治造强势,掀起全民参与环境整治、人人热爱环境保护新高潮。

二、强抓作风建设,确保压力传递到位

主动作为的思想动力是推进环境整治的根本。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促动大投入、大整治农村环境的信心和决心,我镇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到夏集蒋庄村、安丰朱郭村、曹甸崔堡村等环境整治先进村进行观摩学习,先后五次组织全镇范围的循环观摩推进现场会。在对每个村(居)整治任务分解落实上,坚持任务细化到每个整治点,责任落实到每个镇村干部,签订责任状,绩效纳入专项考核,严格兑现,不打和牌。实行整治情况日报制、督查通报周报制,对组织不力、推进不快、成效不大的,由镇纪检监察部门对相关村的主要负责人和联系镇干部进行提醒或诫勉谈话,先后有5名同志在环境整治中受到了大会批评。对完不成任务、拖全镇环境整治后腿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坚决取消评优评先和以奖代补资格,力求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强抓瓶颈破解,确保资金组织到位

高效灵活的资金运作是推进环境整治的保障。农村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我镇,由于是由三个乡镇合并组成,区域面积大、整治任务重,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多,资金压力更大。我镇坚持政府主导,超前安排财政资金150万元,撬动整治大动作;坚持村(居)主体,不惜花钱,辅以分期付款,敢于扛大锹、拿瓦刀,启动机械动力;坚持大家事、大家办,聚集民资、募集社会资金300万元投入整治,有效化解了资金难的矛盾,保证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快速高效推进,全面完成了既定整治任务。

四、强抓机制建立,确保长效管护到位

长效完善的管护机制是巩固整治成果的重点。“拆、清、植、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撬动点;“管”,则是落脚点。结合本镇实际,我镇初步建立了“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了一支220人的专职管护队伍(超县下达任务59人),由镇环管办负责督查考核;各村(居)明确一名副职干部主抓长效管护工作;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和村规民约,农村环境整治基本形成了“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

二○一一年四月三十日

第二篇:倾力打造和谐的客家生态新城

倾力打造和谐的客家生态新城

开拓创新不辱使命倾力打造和谐的客家生态新城

日月奔驰、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年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三上”精神,全面贯彻“对接长珠闽,推进工业化,服务新赣州,建设后花园”的发展战略,强化大局、服务、责任和拼搏意识,紧紧围绕

“一会一节”和新农村建设两项中心工作,克尽职守、团结奋进、加大投入、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在“一会一节”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破除了部门观和小集体利益观的束缚,与相关部门一道,对县城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建了三个街头绿地景观,县城变得更加和谐、优美、靓丽。投入了20余万元,大力扶持重点镇和重点村建设,实施了(人力、财力、设备、时间)四个“一边倒”、无偿化服务,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我们城建系统应有的贡献;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古人云:政无新旧,以便民为本。在客家文化城、红金工业园区建设,城南新区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中,我局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在测绘、规划、质监、监理等工作中做到了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并创设了“工程报建处”等人性化服务的便民机构,使得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已深植干部职工心中;三是强化责任和拼搏意识。我局作为全县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这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更是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我们必须完成好。因此,我们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克尽职守、奋力拼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别在规划设计、质检、建筑管理、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等领域的特色工作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新的一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强化服务,编、建、整、改并举,着力实施“12345”工程,倾力打造和谐的客家生态新城。

即:编好一个规划,狠抓两项整治,推进三项改革,搞好四项服务,加快五项建设。

(一)强化区域规划意识,尽快编制好县城控制性详规

规划也是生产力,先进的规划就是先进的生产力。由于九三版县城总规距今已有十余年,在规划理念、功能分区、编制深度等许多方面都已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要,亟需在赣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和“三江六岸”城市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测绘县城数字化地形图,编制好县城控制性详规。因为控规才是规划管理的基本技术依据,这也是世界各地加强规划建设管理通行的手段和做法。当前,我县县城已纳入赣州中心城区的严管区范围,必须尽快编制控规,以适应大赣州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加大县城环境和建筑市场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突出治理整顿违法建设行为。从根本上扼制无视规划、恶意滥建、抢建现象,宣传与惩处并举,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行为,划定泊位,规范县城车辆停靠;将县城环境卫生实行统一管理,消除卫生死角,将城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纳入大赣州统一考虑,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二是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完善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特别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落实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备案制度。

(三)不断探索新机制,加快建筑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及投融资体制三项改革步伐

一是抓好局属建筑企业的改制工作。以县建安总公司为试点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改制,逐步探索规范操作、平稳过渡的科学方法。

二是推进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逐步将工程交易、招投标代理、档案服务等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从行政机构中剥离,完全推向市场。

三是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城市资产捆绑经营、市政设施管养分离的市场理念拓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领域,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

(四)强化窗口服务意识,进一步为各项民心工程和中心工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要充分发挥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窗口职能,紧紧围绕“两城一区”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人员素质,建章立制、推陈出新,为城南一期市政工程、红金工业园二期、客家文化城配套、新农村建设等四大民心工程和中心工作,铺砖引路、殚精竭虑。

(五)以城南新区为主战场,建设生态优美、人居和谐的客家新城

一是继续完善城南新区二期市政干道。尽快形成“五横五纵”的城市主干网,拉开城市发展大框架。

二是打通梅林大街与梅林大桥连接段。使马口森林公园、杨仙岭、客家文化城等各景点间交通更加便捷,线路组织更加合理。

三是继续在老城区新建几处具有客家文化风韵的街头绿地景观。为中国客属恳亲大会在我县的召开锦上添花。

四是新建四

倾力打造和谐的客家生态新城

开拓创新不辱使命倾力打造和谐的客家生态新城

日月奔驰、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年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三上”精神,全面贯彻“对接长珠闽,推进工业化,服务新赣州,建设后花园”的发展战略,强化大局、服务、责任和拼搏意识,紧紧围绕“一会一节”和新农村建设两项中心工作,克尽职守、团结奋进、加大投入、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在“一会一节”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破除了部门观和小集体利益观的束缚,与相关部门一道,对县城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建了三个街头绿地景观,县城变得更加和谐、优美、靓丽。投入了20余万元,大力扶持重点镇和重点村建设,实施了(人力、财力、设备、时间)四个“一边倒”、无偿化服务,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我们城建系统应有的贡献;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古人云:政无新旧,以便民为本。在客家文化城、红金工业园区建设,城南新区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中,我局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在测绘、规划、质监、监理等工作中做到了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并创设了“工程报建处”等人性化服务的便民机构,使得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已深植干部职工心中;三是强化责任和拼搏意识。我局作为全县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这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更是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我们必须完成好。因此,我们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克尽职守、奋力拼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别在规划设计、质检、建筑管理、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等领域的特色工作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新的一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强化服务,编、建、整、改并举,着力实施“12345”工程,倾力打造和谐的客家生态新城。

即:编好一个规划,狠抓两项整治,推进三项改革,搞好四项服务,加快五项建设。

(一)强化区域规划意识,尽快编制好县城控制性详规

规划也是生产力,先进的规划就是先进的生产力。由于九三版县城总规距今已有十余年,在规划理念、功能分区、编制深度等许多方面都已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要,亟需在赣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和“三江六岸”城市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测绘县城数字化地形图,编制好县城控制性详规。因为控规才是规划管理的基本技术依据,这也是世界各地加强规划建设管理通行的手段和做法。当前,我县县城已纳入赣州中心城区的严管区范围,必须尽快编制控规,以适应大赣州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加大县城环境和建筑市场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突出治理整顿违法建设行为。从根本上扼制无视规划、恶意滥建、抢建现象,宣传与惩处并举,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行为,划定泊位,规范县城车辆停靠;将县城环境卫生实行统一管理,消除卫生死角,将城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纳入大赣州统一考虑,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二是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完善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特别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落实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备案制度。

(三)不断探索新机制,加快建筑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及投融资体制三项改革步伐

一是抓好局属建筑企业的改制工作。以县建安总公司为试点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改制,逐步探索规范操作、平稳过渡的科学方法。

二是推进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逐步将工程交易、招投标代理、档案服务等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从行政机构中剥离,完全推向市场。

三是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城市资产捆绑经营、市政设施管养分离的市场理念拓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领域,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

(四)强化窗口服务意识,进一步为各项民心工程和中心工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要充分发挥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窗口职能,紧紧围绕“两城一区”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人员素质,建章立制、推陈出新,为城南一期市政工程、红金工业园二期、客家文化城配套、新农村建设等四大民心工程和中心工作,铺砖引路、殚精竭虑。

(五)以城南新区为主战场,建设生态优美、人居和谐的客家新城

一是继续完善城南新区二期市政干道。尽快形成“五横五纵”的城市主干网,拉开城市发展大框架。

二是打通梅林大街与梅林大桥连接段。使马口森林公园、杨仙岭、客家文化城等各景点间交通更加便捷,线路组织更加合理。

三是继续在老城区新建几处具有客家文化风韵的街头绿地景观。为中国客属恳亲大会在我县的召开锦上添花。

四是新建四[page_break]处垃圾中转站。使城区环卫设施网络覆盖更加均衡合理,以彻底消除城区卫生死角,提高环卫设施的使用效率。

五是以“先教”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建立奖惩分明、权责相当、流动开放、良性竞争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努力造就一支觉悟高、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干部职工队伍。

第三篇:崇明: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崇明: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来源:

建设现代化生态岛,人居环境是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正如市委书记韩正来崇调研时指出,坚持生态岛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崇明唯一的科学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崇明发展的需要、上海发展的需要,更是一项国家战略。自从生态岛建设布局落子的那一天起,崇明县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运用环保节能技术,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日前,陈家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生态示范楼获得202_年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成为全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创新样板。据悉,这是该示范楼项目继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大楼应用了地源热泵、可再生能源利用、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采光、雨污水回用和智能调控等十项生态应用技术,其综合节能大于75%,经过三年多运行,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这样的生态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

陈家镇被市政府列为试点建设的“一城九镇”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建设城镇,这里将崛起一座以现代化生态理念为指引的海岛花园城镇,生态示范楼担负起了为建设生态社区“打前战”、“树标杆”的重任,今后,这些生态技术将陆续进入社区寻常百姓家。

瀛东村被誉为长江门户第一村,是崇明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村里新建的32幢酒店式别墅,全部采用节能建筑材料,水、电、气等能源都采用生态环保技术。村里农户家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全村的碳排放量较一般农村减少3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以上,住宅的建筑保温率达到65%以上。瀛东村村委干部陈柳告诉记者,全村周边的路灯,包括酒店式别墅里洗澡用的水,都是依靠太阳能加热,这样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生态环保。

近年来,像瀛东村这样的宜居社区如雨后春笋在崇明县不断涌现。按照《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崇明县以文明村创建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生态村改造,美化居住环境。

过去,农村环境脏乱差,垃圾乱堆放,污水到处流,如今,通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竖新镇仙桥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不仅有漂亮的农家小楼,宽阔的乡间道路,风光互补路灯,还建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工程,种植了生态果蔬,搞起了农家乐,群众过上了让城市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村民陈忠芳告诉记者,近几年仙桥村变化很大,路清爽、水洁净、环境美,老百姓过得很开心,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随着生态岛建设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崇明构筑人居生态的格局初显轮廓。从城镇大型污水处理厂启用到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运行,从单个节能建筑的示范工程到生态住宅社区的群体崛起,从农村庭院的花卉种植到公园绿地的园林布局,放眼崇明,处处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生态宜居生态岛”如一幅画卷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四篇:夜村镇倾力打造商洛第一大镇

夜村镇倾力打造商洛第一大镇

连日来,商州区夜村镇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白杨店小城镇建设快接近尾声,商洛战略储备油库征地、宁西铁路沿线拆迁等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据悉,夜村镇今年已完成投资2。46亿元,进行11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改造扮靓这座商洛第一大镇。

夜村镇是商州东部的中心集镇,宁西铁路、沪陕高速和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特别是以中药材种植闻名全市,隔日逢集,经济发展十分活跃。多年来,古老的集镇功能设施十分滞后,不仅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更重要的是当地对外的形象。该镇自去年冬至今先后投入二十余万元,强力推进和改进完善街道供排水设施配套工程、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工程。在沪陕高速公路沿线村组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力度,抽调力量深入国道沿线16个村组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清理拆迁遗留物86件处,柴堆石头堆3600余方,帮助困难群众改造粉刷亮化房屋140户28000平方米。另外还投入15万元安装平安创建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宣传广告72面,固定保洁员分段负责,保证街道整洁卫生,并对街道所有摆摊设点的个体工商户进行集中整治,统一划线规范,使全镇的卫生状况从何根本上得到改变。

该镇按照“大城镇、大战略、出特色、出精品”的思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原则,依照商洛市商丹一体化发展框架,夜村镇以商洛市工业物流基地定位,积极主动地纳入商洛市半小时经济发展圈,与市区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发挥高速路、铁路、国道三路横穿的区位交通优势,抓住宁西铁路修建复线的机遇,离多条高速路出口近的优势,大力建设商洛市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和农产品物流枢纽,努力打造商州东大门,使之建成为商洛第一大镇。今年来,该镇根据市区统一规划实施方案,邀请专家重新修编城镇规划,积极配合国道公路加宽、铁路复线改建等工程,认真规划边远村移民搬迁,置换出村庄土地,发展特色区域经济。同时,狠抓项目前期、开工、续建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落实,使各类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投资1。38亿元,完成投资3180万元。同时,全力稳定社会大局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中药材种植购销、设施大棚无公害蔬菜、食用菌袋料香菇、劳务输出、核桃建园五大增收板块,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五篇:攻坚破难突出特色倾力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攻坚破难 突出特色

倾力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临沂市园林局(202_年5月25日)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美丽富强文明的“大临沂、新临沂”宏伟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抓手,倾力打造滨水生态宜居环境。202_年,开展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202_年,荣获“山东省园林城市”称号;202_年,正式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围绕既定目标,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采取政策扶植、优势发掘、科技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强力推进创城工作,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园林城市创建之路。截至202_年底,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1.02%、36.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4平方米,成功摘下“国家园林城市”桂冠。主要做法是:

一、抓合力,形成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省住建厅大力支持我市创建工作,杨厅长、昝厅长等领导多次到临沂检查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

2园区和36处景点,整个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园林景观带和“大美临沂”的新窗口。可以说,我市每治理改造一条河道,就增加了一个沿河带状公园,就新增了大量的绿地面积。滨河景区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滨河湿地公园、双月湖湿地公园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二是坚持文化造园,丰富园林城市内涵。临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丰富的书法文化、石文化、孝文化。我们把文化寓于园林建设之中,不断丰富园林城市的内涵,真正让园林城市“活”起来。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兵学博物馆;围绕弘扬书法文化,整修扩建王羲之故居,建设书法广场,形成独特的主题园林景观;围绕展现红色文化,充实提升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沂蒙精神广场;围绕发展石文化,在滨河景区建设奇石园;围绕培育城市品牌,建设了全国独树一帜的银杏公园改造宝泉寺公园,重现沂州四大古寺风貌;建设皇山公园,保护了距今5000多年的东夷文化遗址。

三是坚持走节约型园林之路,大力推广屋顶绿化。我市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始终坚持将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的理念贯穿于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重点推广以栽植佛甲草为主的屋顶绿化,制定了关于在临沂建成区开展屋顶绿化的办法,实行了每平方米补助30元的奖励政策;举办了13期屋顶绿化培训班;召开了24期屋顶绿化现场会;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在我市举办了全省屋顶绿化研讨会;印制了《临沂城屋顶绿化》服务手册,引进了科研成果。共有528个单位、小区实施了屋顶绿化,绿化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屋顶绿化专家赵惠恩博士来临沂考察后评价“临沂市屋顶绿化工作推进快、效果好,特别在应用佛甲草进行屋顶绿化上,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节约型园林建设研究,《节约型园林建设研究与示范》课题获山东省建设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充分利用爬墙虎、蔷薇、紫藤等攀缘和悬垂植物装饰沿街墙体、建筑物墙面等立体空间,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绿化墙体革命”;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树种栽植量占到整个绿化树种的85%;实施野花进城,应用草本野生花卉近30余种;利用中水回用、有机物覆盖等措施,达到城市园林节水的目的。

四是坚持养护管理精细化,提高景观绿化档次。着力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标准,实施按标准分类养护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与考核,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养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按照“事业管理专业化、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工作思路,制定完善了绿化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标准及实施细则,严格考核标准,严格兑现奖惩,严格责任落实。

三、抓难点,新思路、多渠道、全方位绿化老城区 临沂市全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规模位居全国第二,车流量、人流量大,无疑又大大增加了老城区改造提升的难度。创城期间,临沂市敢于打破常规,创新绿化思路,拓展老城区绿化空间,走出了一条符合老城区绿化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大力实施“绿钉子”工程。我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

6头工程、民心工程。创城工作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绿化景观、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优化了城市发展环境、增强了城市凝聚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而且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沂河、涑河、祊河等河流两岸环境的改善,极大地带动了商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新的人气聚集地。全市GDP由202_年的1404.9亿元提高到202_年的195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2_年的58.3亿元提高到202_年的80.2亿元。为继续扩大创城成果,我市将积极争做一流国家园林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迈进。二是创城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创城不是短期行为、突击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贯彻、持之以恒的工程,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深入开展。为此,市政府将原市园林局与滨河景区管委会办公室合并,组建了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园林局,为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创城工作是一项展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的窗口工程。我们围绕临沂丰富的水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做足做活文章,成功展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主攻重点推进整治 倾力打造生态水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