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吟诵之美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5-1057679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1 23:31: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吟诵之美

吟诵之美——兼小学语文教育 徐建顺 jianshunxu@163.com 屈原行吟图 诸葛亮行吟图 ……行吟图 诗经·秦风·蒹葭 敕勒歌

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曾国藩 神奇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

提问:文学是什么? 回答:语言的艺术 追问:语言是什么? 回答:语言是一种声音,…… ……

语言的产生:四种要素 提问:文字是什么 回答:普通音质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语音死要素的组合形式体现语言的意义。(音长,音强,音高)组合形式四大类 唱 吟 诵 念

念:口语

为何念之??

1)汉语诗歌的表达形式 《春晓》 念:口语。

诵:没有曲调,艺术化。唱:有曲调,固定,目的在曲。吟:有曲调,即兴,目的在词。

诵分两种

朗诵:20世纪20年代从西方和日本传入,通过话剧和朗诵诗而发展定型。

诵读: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发放,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来读。

吟即吟咏:也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方法,按照汉语特点和诗词格律拖长腔地唱。

唱也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2)汉语诗歌的原初表达形式 诗经:唱、诵读 楚辞:唱、诵读 乐府:唱

古体诗:吟咏,诵读近体诗:吟咏,诵读 词 唱 曲:唱 现代诗歌:朗诵

用什么形式创作的就应该用什么形式来欣赏和学习。古诗文吟诵之,白话试问朗诵之。

三、什么是吟诵 吟诵:吟咏和诵读的合称 古代定义:吟咏诗词,诵读文赋 最广义吟诵:世界所有语言中的吟和诵 次广义吟诵:世界所有民族对汉诗文的吟和诵

四|吟诵的历史

魏晋以前有唱又诵,是否有吟不明

魏晋以后有唱有吟有诵。昆腔以前唱法不明。而凡诗文皆可吟诵 吟诵重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

民国以后,新学堂勃兴,私塾销往,吟诵退出教育体系。西方的朗诵随话剧进入中国…… 5)吟诵的现状 没有传承,濒临失传 各地尚有最后一批吟诵者 海外汉诗文吟诵长盛不衰 6)我们做了什么 采录与整理 研究、发展新吟诵 建立学会 传承、推广

策略:推广普通话新吟诵,传承传统吟诵。

后睹吟诵之美 钱绍武 吟《枯树赋》 钱绍武 吟《归去来兮辞》 戴逸 吟 《前赤壁赋》 赵朴初 吟《浪淘沙》

7)古诗音律之美平与仄 长与短 清与浊 松与紧 高与下 轻与重 声母表情 韵母表情 声调表情

举例:《枫桥夜泊》

八、吟诵之调

与语言系统、音乐系统基本一致 各时不同,各地不同 个人不同,各次不同 与当地音乐有相互影响。

9)吟诵之事 文人之事 学习之事 自娱之事 清唱之事 10)吟诵的价值 吟诵是古诗文的活态 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吟诵是传承儒家精神 吟诵是健身手段 11)吟诵之法 初级三规则:平长仄短(二四六)依字行腔(严氏)文读系统 中级三规则: 腹式呼吸 腔音唱法 摇头摆身 ——有味儿 高级三规则: 情通古人 自成曲调 修身养性 ——一乐也

12)小学语文引进吟诵的建议

作为吟诵的手段,与朗诵并用,融入日常诵读,不单独开课。不求学会,少讲理论,熏陶为主。鼓励思考,鼓励创新

创作普通话吟诵,传承当地传统吟诵。13)吟诵入门练习首要建立吟诵语感

14)题外话——关于琴歌

琴歌和吟诵一样历史悠久,都是文人自娱的方式。琴歌的古体部分接近吟诵,唯有节奏而已。琴歌同样有助于古诗文的教学 古琴易学难精 15)中华吟诵周

第二篇:浅吟低唱,谈吟诵之美

浅吟低唱,谈吟诵之美

——浅议儿童吟诵教学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 王茂芳

【摘要】《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从句所说之中并能感受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对于吟诵的欣赏之情。吟诵这几千年留下来的美丽传统现在已经濒临失传,真是有点痛刺人心。想要抢救和恢复这中华民族传统的诵读方式,体现吟诵的价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文化。本文着重从当前小学学吟诵的现状、强调学吟诵对当前小学生的意义,重点阐述怎样指导孩子依照吟诵要求进行吟诵的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吟诵 儿童吟诵的要求 诵读 想象

引 言

泱泱中华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传统文犹如光彩夺目的银河,一篇篇精美的古诗文,就像璀璨星空中点缀的颗颗钻石星辰,熠熠闪光,又颗颗珍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基础文化的启蒙者,怎样让学生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呢?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可见诵读无疑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因此方智范分析到:“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当适当提倡。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用于优秀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象朗诵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过 程

一、小学生学习吟诵的现状

说了这么多关于诵读的最好解释,我们来一起走近“吟诵”,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方式,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吟诵着学习和记忆。吟诵就是汉诗文的活态和原貌。吟诵,就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按照诗文内在的格律或节奏来吟诵,而这一点,正是西方传来的朗诵法所忽略的。吟咏和诵读的区别,在于吟咏多有曲调,而诵读多无曲调。现在我们已经按照有没有音阶和曲调,来区分“吟”(吟咏)和“诵”(诵读)。现在,研究吟诵最著名也是最多的当属中央民族大学的徐建顺教授,徐教授非常好迫切的希望吟诵能再教育系统中推行,目前吟诵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小学推广的好的是薛瑞萍老师,薛瑞萍老师是大家十分熟悉和敬仰的专家,网名“看云”,全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自称“布衣”“草根”,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现为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对于吟诵她爱上并欲罢不能,特别是以薛老师为主编的《日有所诵》为广大学生爱上吟诵,提供了更好的范本。广州的陈琴创“素读经典”教学法,现已经推广到全国。上海的《小学语文》最早组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目前已经发展了全国的数百所示范学校。北京的冯哲推行“四海诵读”工程多年,出版读物等,影响很大。上海的戴建荣实行吟诵朗诵法,也已经在全国推广。上海的彭世强进行吟诵教学,效果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也在十几个省传授过经验。厦门的陈水龙也把闽南语吟诵引进教学,坚持了十多年,等等。但是在江宁教育这块却没有人涉足,我希望能够追随者这些前辈们的步伐,努力的行进在吟诵的路上。我爱吟诵。也许,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形成自己的基本调,不能真正学会吟诵。但是我想,这不妨碍我把吟诵带给朋友,尤其是我的学生。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生命之树上的一片叶子、一朵花,吟诵,是被我们遗忘了的根,我们需要归根,我们需要得到根的滋养。

二、指导学生依据要求进行“吟诵”古诗

吟诵是有要求可循的,我把这些要求分为四个小点。

1、平长仄短

这是指吟诵格律体诗文的时候,在二、四、六等节奏点上,平声长而仄声短,加上平声的韵脚也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变化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长短规律。比如:《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仄起五言绝句。句句咏“风”而不见“风”字,在教孩子吟诵之前,出示诗句,不写诗题,让孩子猜这诗写的是何种自然现象?增加吟诵的兴趣。这首诗,每句中都有一个“数词”(三、二、千、万)是此诗的另一特色。其中落、叶、月、尺、入、竹这几个字是入声字,应该吟诵的短促有力。“斜”字押韵,文读为“xiá”。

平长仄短的规则不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的,只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效。有时吟诵者会根据文意情绪做一点微调,比如有的该长的字并没有那么长,该短的字却比较长等,但是这种情况必须是个别的,如果成规模地破坏平长仄短的规则,就不能再视为是吟诵了。

2、多调回环

平长仄短是格律体诗文的一个吟诵规则,那么非格律体(古体)诗文的吟诵有什么规则呢?这就是多调回环。古体诗、散体赋、古文的吟诵,基本上都不遵循平长仄短的规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几个高低不同的曲调,循环往复来使用。调最少的情况,只有两个调,一般三个调的居多,也有四五个调的,但是没有更复杂的了。这几个曲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定都是同一个旋律发展起来的。在音乐学上,主题(主旋律)发展的手法有重复、变奏、展开、对比、再现五种。古体诗文吟诵的主旋律的发展,以展开手法中的“模进”居多,即在不同的高度上重复或基本重复原来的旋律线。其次是变奏。当然多调回环本身就是再现的手法。举例分析:《春晓》自创吟诵调: 5 3 1|5---|5 5 5 3 31|2---| 春 眠 不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5 5 3 1|5---|5 5 5 3 31|2---| 夜 来 风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这就是由两个曲调构成的吟诵调。两个曲调之间的关系是模进,后一个曲调是前一个同音模进。整首诗2句,两个曲调组合为一句,就这样反复2遍。再如钱绍武先生吟诵的曹操的《短歌行》: 5 5 3 i i | 6 6 i 5 5 | 对酒 当 歌,人生 几 何? 5 i 5 2 2 | 3 5 3 1 1 | 譬如 朝 露,去日 苦 多。6 6 2 2 | 2 5 3 5 5 | 慨 当 以 慷,忧思 难 忘。5 5 3 i 6 i 6 6 | 6 6 i 5 5 | 何以 解 忧? 唯有 杜 康。2 2 1 2 2 | 3 3 5 1 1 | 青青 子 衿,悠悠 我 心。6 6 2 2 | 2 5 3 5 5 | 但 为 君 故,沉吟 至 今。

这是由四个曲调构成的吟诵调,相互之间也是四度、五度的关系,但是不是模进,而是变奏。整首诗16句,就是由这四个调反复而成。其中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何以解忧”一句,根据词意,放慢速度而且拖长。钱先生也用这个曲调吟诵别的四言诗。

以上就是古体诗文吟诵的曲调方面的基本情况。优秀的古体诗文吟诵,这种调内的微调和调外的变化会非常丰富,令人有纷至沓来、奥妙无穷之感。

3、依字行腔

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汉语字音分三个因素:声母、韵母、声调。先说前两者。吟诵要把字的声母、韵母表达清楚。这就是所谓的“咬字”。其他声歌形式也讲究“咬字”的。吟诵的“咬”的感觉就不那么突出了,只要表达清晰就行,不一定那么夸张。古体诗文的依字行腔,表现在根据字音对基本调的调节上。近体诗词的依字行腔,就表现为格律了。因为近体诗文,二四六字平仄相间,词曲则规定更严,所以句子的重要点的字调都是固定的,因此,同样格律的诗词,其吟诵调依字行腔,就非常接近。比如,近体诗按照第一句第二字的平仄,分为平起与仄起两式。吟诵调也相应分为平起调和仄起调两种。传统的吟诵,是每个吟诵者都掌握平起数调和仄起数调,以适应不同的情绪、风格的作品。

4、文读系统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各地吟诵的读音系统实际上是文读系统。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

文读中强调入声字的处理,如李白的《秋浦歌》,短短四行,就有5个入声字。分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开头“白发”两字均为入声,哽咽悲怆,定下了基调。末句的“得” 字为入声,要读的短促有力。此诗以愁字为核心,吟咏时谨守此字即可。这首诗用了开口度大的“阳“韵,这是李白用豪放来表达痛苦的特点。小朋友们经我这么一介绍,就渐入”愁“境,和诗人一起体会那种巨大的愤懑和痛苦。特别是入声字的强调,短促有力,更着力渲染了这气氛。

三、进行吟诵氛围的打造与交流

1、这学期,孩子们听了不少吟诵。我也领着学生看了比如陈秉铮的《秋思》、文怀沙的《黍离》、高文的《清平调》吟诵视频。想法很简单:只要学生知道有吟诵,对吟诵有兴趣就行啦。教师只管播种,不问耕耘与收获。以后的事情,山高水低,各自随缘啦。对于学生来说,吟诵诗歌可以让他们从听觉训练开始,在甜美得韵律中,使他们得到一种怡人的音乐美可启发学生的想象,情通古人。

2、我在班级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各开辟了一个吟诵角并定期更换吟诵古诗。首先从环境上加大对吟诵氛围的营造;其次,组织课堂吟诵课。每个星期从语文课中划出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吟古典诗歌中的经典。如李白、杜甫、王维、王之涣、杜牧等的五言和七言绝句以及古体绝句等等。以学生按吟诵要求自己先吟为主,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意境选择合适的韵进行吟诵,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召开吟诵交流会。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学生们吟诵多了就会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吟诵欲望,他们希望能有机会将自己吟诵好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经常吟诵吟诵可以帮助孩子成长,通过带着动作的吟诵,可以把乱动的孩子特性释放出来,从而让孩子学到沉静,同时通过手足舞蹈的吟诵动作,可以让沉默的孩子通过肢体语言,慢慢变得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通过吟诵,可以让孩子了解吟诵背后的艺术,提升孩子的修养;吟诵可以让孩子变美,变得有内涵,可以让孩子去辨别什么是真正的音乐,抵制庸俗音乐,净化心灵。

后 记

吟诵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吟诵诵要从孩子开始,要坚持不懈。徐建顺说,“吟诵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很美,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会喜欢上中国诗歌,当了解我们的诗、文、赋是这样的美丽,他会热爱上我们的文化,不会再把它们看成是陌生的、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活的,活在心里头。再进一步,他会热爱经史子集等各种典籍,这么一步步进去,他们会热爱中国的文化观念,和谐、仁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宗族社会,更重视集体利益,更重视推己及人,重视人生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吟诵,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让我们像古人一样吟诗,传习雅言之道,养成君子之风吧!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徐健顺《古诗的声韵之美

(一)至

(五)》

徐健顺《韩国汉诗文吟诵初探》

徐健顺《什么是吟诵》

徐健顺《我们为什么要吟诵》

徐健顺《吟诵规则初探》

叶嘉盈《与古诗交朋友》

第三篇: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模版]

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

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学会背诵及吟诵诗经《木瓜》。

2、懂得朋友之间“投桃报李、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教学重点:70%人以上学会吟诵。

教学难点:学会吟诵木瓜。

教学难点: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背古诗渲染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诵读古诗文可以提升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启迪我们的智慧。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温习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正确流利、字正腔圆、感情充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们这种方式叫普通话背诵。

今天赵老师就要带你们学习一下老古人的背诵方式,感受吟诵之美。

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了解吟诵

1、主要区别在于什么?:吟咏有曲调,诵读没有曲调。

从先秦开始,诗词文赋都是吟诵的:创作时吟诵,欣赏时吟诵,学习时吟诵。吟诵是汉语文的传统的唯一诵读方式。一首诗有成千上万的吟诵调。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有三千年历史的传统方法,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来读。

吟诵,让我们体会到古汉语的声韵之美,体会到古人的心境。

吟诵有什么用?培养汉语语感。大陆吟诵濒临失传,吟诵被遗忘。海外汉诗文吟诵传承未衰,尤以日本为盛,吟诗社会员在500万人以上。

2、欣赏古人行吟图。

四、引入新知

1、当朋友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将带你们来学习诗经里的学习诗经里的一篇名篇《木瓜》。他描述的就是好朋友之间为了报答情谊而互相赠送礼物的(投桃报李)情景。

2、齐读课题,板书。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三百多首诗歌。

3、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不懂的地方。

4、老师范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

五、出示课件:借助注释老师解释难点词语意思。

琼琚、琼瑶、琼琚、匪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六、小组交流,自己说说诗意,老师帮助理解。

七、学习吟诵:吟诵的规则

依字行腔平长仄短

1、用手势标出声调,感知平仄

2、老师示范吟诵。

3、逐句教学吟诵。

4、和学生一起吟诵。

八、表演

1、播放视频

2、学动作吟

3、小组练习,并表演

八、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学生要懂得报答,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帮助你、爱护你,助你成长、成功的人,他们为你付出辛劳、关爱。你是否也该去关心他们、回报他们对你的关爱呢?

关心话: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们一定要懂得投桃报李的道理。

九、拓展:杜甫《绝句》

十、作业:回家把《木瓜》吟唱给父母听。

十一、小结:师: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受益于千古诗文的文学滋养,让我们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教学反思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会背诵二三十首古诗了,通过初步让他们感受吟诵之美,也在于传播我国的经典文化,让他们了解古人的吟诵方法,感受古韵律之美。

首先,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全班都已能背诵,学生学会了吟诵的初步方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在最后的“我会演”中能完全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其次,这节课教师通过三小节对比学习,找出《木瓜》内容的规律,加速背诵记忆,学法得当。

第三,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最后还拓展了杜甫的《绝句》。

思考不足:由于自己只参加过初步的吟诵学习,还没有掌握更多的吟诵规律和方法,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要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陪着学生一起诵读经典。如何在工作中协调好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如何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同时,乐于其中,是我今后将不断追寻的目标。

第四篇:吟诵经典美句 传承中华文化

《吟诵经典美句 传承中华文化》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学习文明礼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

活动形式:表演,诵读,读书交流会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班长)讲话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我们的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让我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改掉那些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儒雅、文明的学生吧!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吧!让万家岭镇中心小学成为文明之花遍地盛开的花园吧!

二、同学展示——诵读、表演国学经典„„我们启动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正是要从现在开始,让文化经典进入我们的视野,滋润我们的心田。现在,请同学们来诵读竞赛,请孙老师当我们的评委。

1、石诺领读:《三字经》同学:表演诵读。

2、韩忠俭领读:《弟子规》同学:表演诵读。

3、全班同学《千字文》诵读接龙

三、同学谈收获

4.看大屏幕唱《警示贤文 》歌

5、现在,我们就来分享同学们的收获吧!

(同学谈收获„„)“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琅琅上口,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好书。我们每个同学不仅应该熟读能诵,更应该处处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

四、老师总结、颁奖

1.同学们,看到你们诵读国学经典后有这么大的收获,并且有了实际行动,老师真的感到很欣慰。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多诵读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做守信诚实的人,做爱学习的人,做讲礼貌的人,远离污言秽语,做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做爱护公私财物的人,做遵守纪律的人,做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懂得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2.颁奖„„

五、活动结束,老师推荐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的书籍有很多:《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是我国古代少

《吟诵经典美句 传承中华文化》

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本节课,能结合课前收集活动,朗诵形式力求多样,个人朗读、男女对诵、小组合诵、配乐诗表演朗诵等。唱、奏诗文,陶冶审美情趣。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悠扬委婉的乐曲,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文的意韵,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的审美情操得到了陶冶。在活动中,总能欣赏到孩子们动听的演唱和美妙的演奏,一首普通的歌曲《警示贤文》也被孩子们演唱得是那样打动人心。

人人参与,提高朗诵能力。针对本班学生平时上课发言缺乏自信,胆子小,班队课也是一个锻炼机会,所以我设计主持人4人,培养一批主持人。多处安排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诵,参与率高,让学生上台,也锻炼了学生了他们的胆量。

通过丰富多彩的经典美句的诵读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了提高:爱读书的孩子多了,读书韵味十足的孩子多了,随口能说出名言警句的孩子多了。

不足之处:

常态的班队会应讲究实效,少做准备,虽然在教学构思时我也想过少化力,上出原滋原味些。而本课有些环节如练唱歌、排小品,做课件也花了些时间。学生在这节课的表现确实比以前有进步,自己朗读的水平有限,但学生的朗诵诗歌的韵律总感不够美,

第五篇:男人之美

男人之美

在于风度,女人之美在于韵味;家庭之美在于和睦,夫妻之美在于相爱;老人之美在于醇厚,孩子之美在于天真;朋友之美在于真诚,人性之美在于善良;读书之美在于感悟,工作之美在于投入;生活之美在于乐趣,社会之美在于和谐。

吟诵之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