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阅读·写作 系列(一)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15-954641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0 11:29: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阅读·写作 系列(一)

阅读·写作 系列

(一)阅读一:申屠蟠重节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试题。

申屠蟠重节义

申屠蟠(东汉时人)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之。

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家。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年七十四,以寿终。

——晋代皇甫谧《高士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A.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 B.足以感无耻之孙 ....C.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D.为符传护送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②而不加哀矜()..③配善其言()④学无常师()..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

(2)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

4.作者认为申屠蟠是一位“高士”,依据文意,申屠蟠具有哪些高尚品质。

李离自刑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5.谈谈你对“李离殉法”的看法。

荆人涉澭(又名︰循表夜涉、楚人过河)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不适应)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6.把最后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大人的精气神儿

①在过去的几年间,我编撰并出版了三种有关北大的书籍(《北大旧事))、《老北大的故事))和《北大精神及其他》),因而被热心的读者想当然地目为“校史专家”。其实,我愿意像五四新文化人那样,持“爱美”(a.ma teur)的心态发言与著述,却不想将自己的思路与职责定位为“宣传北大”,引以为傲,保留自我反省批评的权利与义务。当然,也不无将北大作为思考当下中国教育及思想文化状态切入点的意味。话一出口,马上意识到,这种既喜欢谈论“老北大的故事”,又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反省与质疑,其实正是北大人的共同特征。

②在我就学或访问过的众多国内外大学中,对母校有强烈认同感的,比比皆是;但像北大师生那样,喜欢借谈论校史上的奇人逸事寄托情怀的,却不多见。北大最值得骄傲的,并非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可用数字或图象表达出来的图书仪器、校园风光、获奖项目、著名学者等,而是流传在口耳间、充溢在空气中、落实在行动上的“北大精神”。至于什么是“北大精神”,历来众说纷纭,最表面的一点是,北大人推崇个性与气质,在专业成就之外,颇有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的倾向。

③面对众多有关北大人“眼高手低”的讥评,我从不申辩,因这大致符合事实,但又不便“有则改之”。“心高气傲”与“志向远大”,其实很难截然分清。锉钝了北大人的锋芒,你还能指望其“铁肩担道义”?抑制了北大人的狂放,又哪来科学研究中不时突发的奇发妙想?任何一所正规的大学,都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稳定的教学秩序;但不是每所大学都能像北大一样,容许甚至欣赏才华横溢因而可能桀骜不逊的学生。谁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一旦有了规矩,必定对个人志趣与才情造成某种压抑。如何在规矩与个性间保持某种“必要的张力”,让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既感觉如鱼得水,又不至于误入歧途,对于教育家来说,是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在我看来,理想的大学应该是为中才设立规则,为天才预留空间。不因追求管理方便而“一刀切”,也不因标准化教学而“取长补短”,让不同性格与才情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需要名师之襟怀坦荡,更需要作为整体精神氛围的“兼容并包”。这种山高水长任其发展的境界,在我有限的视野里,北大庶几近之。

④北大百年庆典时,曾有不少记者希望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大精神”面对此类热切的追问,我从来都是答非所问,转而介绍起“北大精神”是如何被一代代北大人所建构起来的。不承认北大精神可以“一言以蔽之”,其实蕴涵着一种古老的思路:大象无形。而且,北大必须自我革新;北大传统不应凝固不变,北大精神更有赖于二代代北大人的呵护、承传与发展。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我认同乃至赞许年轻学子谈论“我们北大”时得意的神情一一那与其说是夸耀,不如说是承担。

⑤比起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庄严岛博雅塔,以及近年崛起的百年纪念讲堂和理科楼群等有形景现,我更看好北大人的自尊与自信。踏进燕园,你很容易为这种有历史感因而显得深沉、有现实关怀因而显得生动的“少年气象扩所感动。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少年气象”,既属于稚气未脱的本科生,也属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生活在如此气韵生动的校园文化中,你不会因此而摆脱人生的众多困惑,却很可能平添一股肉搏这虚空与烦恼的精气神儿——这正是北大真正诱惑人的地方。

——(有删节)

1、概括第①段的段意。(2分)

2、第①段中横线上所填关联词最准确的是()(2分)A.不是 而是 B.既 又 C.与其 不如 D.不但 而且

3、文中“在规矩与个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的含义是指。(2分)

4、概述文中所提及的“北大精神”。(4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概括北大精神的要求答非所问是因为北大精神其实蕴涵着一种古老的思路:大象无形。

B.第②段中“北大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可用数字或图象表达出来的图书仪器、校园风光、获奖项目、著名学者”与“北大精神”形成对比,凸显作者对北大精神的推崇。C.面对众多有关北大人“眼高手低”的讥评,作者从不申辩,因这大致符合事实。D.第③段划线旬以反问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北大学生张扬的个性的褒扬。

写作一

作文题:

《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俗话却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

阅读写作一参考答案:

阅读: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C)A.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 B.足以感无耻之孙 ....C.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D.为符传护送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判决)②而不加哀矜(同情、怜悯)..③配善其言(认为……好)④学无常师(固定)..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

即使没有遇上政治清明的时代,尚且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碑来表彰她。(2)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

前前后后凡是用蒲车特意征召他,他都不前往就职。

4.作者认为申屠蟠是一位“高士”,依据文意,申屠蟠具有哪些高尚品质。仗义执言;孝顺;励志苦学; 忠人所托; 淡泊名利。

5.李离守法,勇于承担责任。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以今天的眼光来解读,李离殉法,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他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也就是说,在李离看来,法律是高于君命的。自古以来,“君命不可违”是条铁律,为了君王的一句话而死节的“忠臣”实在太多;当然,也有违抗君命的,譬如,君王昏庸,就会有大臣出来劝谏,劝谏不成,即以“死谏”,从而成为一代忠烈。但类似于这样违抗君命以殉法的例子,在中国几千年以“人治”为主色调的历史上,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十分罕见的。

第二,李离的时代应该是“刑不上大夫”的时代,但他却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精神来挑战奴隶主的等级特权制度,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因子就已经悄然萌芽。

第三,即使以今天的法律来衡量,李离的错判也只是一个过失行为,其责任应该由整个国家机关来承担,就李离个人而言,他以道歉和引咎辞职的方式惩罚自己,就已经足以承担相应的责任了。但是,李离却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以生命为代价来宣示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却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李离伏剑虽然在法制史上有其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是,李离视法律高于生命、视法律高于皇权的思维,与支撑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专制政体是格格不入的,这恐怕也是他的名字和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常常被淹没的主要原因。

在李离之后,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等等。较之于他们,李离的鲜血或许并不壮烈,李离的牺牲或者有些人微言轻,李离的行为甚至有矫枉过正。但是“李离伏剑”的典故却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鲜活教材;他捍卫法律的尊严,为错判案子承担责任以身“殉法”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法治进程中难得的财富。

6.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参考答案: 1.我对北大的态度(情感)。(2 分)2.B(2 分)

3.指在规矩与个性之间有弹性,有平衡,在一定的规矩的规范约束下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个人的才智,抱负得以充分地发挥。(大意对即可)(2 分)

4.推崇个性与气质;兼容并包,自由发展;有信仰又多怀疑;自尊与自信。(4 分)5.D(3 分)

写作: 构思提示:

一、规矩成方圆(规矩的作用):(遵守)规矩的重要意义。孔子云:随心所欲不逾矩。(李离殉法)

二、在规矩面前,除了“立”,还应该有“破”,原因有二:一是规矩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局限性;二是规矩本身存在的缺陷。规矩应在“立”与“破”的循环往复中逐步完善发展,这样,规矩才不会死。在这样的“死”规矩面前,要充分展现人的能动性。(荆人涉澭)

三、如果以“规矩是死的”为借口,随意违反践踏规矩,无视规矩,这是我们应高度警戒的,因为这很有可能使我们误入“目无法纪”的歧途,置身于“随心所欲”而“目无王法”的危险境地。

作文范文:

请在守法的基础上善用法律

儒学大师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俗语却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两者的观点看似截然相反,实则不然,其实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晋代皇甫谧《高士传》中有一篇文章《申屠蟠重节义》,文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我印象深刻:有一名与申屠蟠同县的女子叫做缑玉,她为了给父亲报仇而杀了害死他父亲的仇人,外黄县的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当我看到这里十分想为缑玉鸣不平:缑玉只是为了给他的父亲报仇而已,凭什么要被处以死刑?但是转念一想:县令只是依法断案,他秉公执法,没有加入私人情感,难道不是该被赞扬的吗?缑玉犯法杀人的行为就是该被处以死刑,对于此,我无法反驳。

这个故事当然不会以缑玉之死作为结尾。这时申屠蟠出现了,他向县令进言规劝说:“缑玉的贞节和无畏,足以能够感动和激励那些不知反抗而甘受羞辱的后辈了。她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碑石来表彰她正义的行为,为何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的时代,反而却不加以怜悯同情了呢?”县令梁配听了他这番话,认为言之有理,于是替缑氏女子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正是因为申屠蟠能明辨是非,善用法律活用法律,才使这个故事算是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见到了活用法律的好处,就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也出来“善用法律”,就算对簿公堂,他也有一大堆的理由来让你无法反驳他,毕竟他“碰巧”没有犯法啊。一些不法之人就这样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对此我必须声明,善用规矩和钻规矩的空子,歪曲事实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善用规矩其实是在守规矩的基础上,近人情的合理地进行裁决。这两者是处于完全相反的对立面。前者是狡猾,而后者是智慧。前者是邪恶,而后者是正义。

那很多人都会感到迷茫:是守法,还是活用法律呢?其实它们并不冲突,孟子说的话自是有他的道理才会被沿用至今,“规矩”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孟子的话其实是在教你如何去“做人”,而俗语就是在教你如何去“做好人”。人人都应当在“守法律”“守规矩”的前提下再去想怎样 “活用法律规矩”。在做好“人”的前提下再去想怎样做个“好人”。不要把邪恶的事情当做正义的事来发扬。

拓展延伸阅读:

常人岂可“无法”

■徐建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20世纪前期的中国画坛,画家画的“写实”与文人画的“写意”之争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迄今学术界对此仍多有评论,大抵以倡“写实”、斥“写意”为非,指其“全面否定文人画以至中国画”,而以坚守“写意”、摒弃“写实”为是,以为这才能坚决捍卫并弘扬文人画也即中国画。近读9月25日“笔会”躲斋先生《鲁迅与文人画》一文,提出鲁迅先生既否定文人写意画,又允肯陈师曾、齐白石的文人写意画——这一视点,可以提供我们对当年这场论争以新的认识。

②“存形莫善于画”。造型,是绘画之所以为绘画的本质属性,中国画也不可能是例外。而所谓造型,即以客观为对象的物我交融,以形似为前提的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所以,它的基础是客观形似。这就是所谓“写实”,其实质决非真实的再现复制,而是典型地拉开与真实的距离。唐宋时期的中国画,我们通常称作画家画,便是在这上面用功夫,是谓“画之本法”。要想成为画家,必须过造型这一关。当然,要想成为优秀的画家,光凭过客观形似的造型关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达到形神兼备、物我交融。而一旦成了优秀的画家,他对于客观形似的造型反而会有所不逮。

③明清时期勃兴的文人画也即“写意”画,它改变了中国画的造型本质,而以笔墨为中心,对于形象的塑造,它注重的是主观和神似,而不再是客观和形似,这样的形象,区别于“写实”,又称“意象”。文人画家则又称“利家”,以区别于专业画家的“行家”,他的用功,主要也不在“画之本法”的造型,而在“画外功夫”的诗文、书法。但问题是,过不了造型关,却拥有极高“画外功夫”的偏才实在少之又少。所以,就如用钱锺书等个别人的成就,来否定高考、取消高考,大学的教育一定沦于“荒谬绝伦”一样,一旦用董其昌、石涛等个别画家的成就,来否定造型、取消造型,中国画的发展也一定沦于“荒谬绝伦”。然而,文人画家们以其居高的话语权,却恰恰以董其昌、石涛为例,否定、取消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他们认为,从上古绘画的不能形似,到古典绘画的高度形似,再到现代绘画的不要形似,是不断进步,讲求机械的“写实”,则“直如照相机,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贵乎人邪?何重乎于艺术邪?”所以主张“写意”,就是“不与照相机争功”——不想想,难道摩托车发明后,就得取消跑步比赛?

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国画家普遍拙于造型,并以拙于造型为荣(为与生活真实拉开距离),工于造型为耻(以为仅仅是生活真实的再现复制)。所以,不仅新文化人发起“美术革命”,对文人“写意”画的风靡提出严厉的批评;传统的国画家中如张大千、谢稚柳等少数有识者,对文人“写意”画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它不过是中国画传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是池沼而不是江海。谢稚柳明确表示:“中国画是写实的。”张大千再三告诫他的学生:“要学画家画,千万不要学文人画。”

⑤相比于“写意”画风的坚守者的自以为以先进取代落后,从而对“写实”画风全盘否定,当时力倡“写实”画风的,无论是新文化人还是传统画家,所否定的“写意画”,仅仅是“写意画的泛滥”和“写意画家对写实画风的全盘否定”,而绝不是否定“写意画中的佼佼者”。所以,不仅鲁迅对陈师曾、齐白石颇允肯,徐悲鸿对金农、齐白石同样大力推扬,张大千一面赞赏金农“实在画得好”,一面又说他“实在不会画”。换言之,当时对“写意”画风的批评,旨在为绘画这所“大学”重新树立造型“高考”的普招原则,而不是否定针对造型“高考”不过关的特招的灵活性。同时期徐悲鸿与徐志摩关于西方绘画学院派与现代派的争论,性质同此。明乎此,便不难理解,鲁迅等对“写意”画包括西方现代派的批评,是从绘画的普遍性、原则性而论;而他们对齐白石等“写意”画家的肯定,是从绘画的特殊性、灵活性而论。二者是并不矛盾的。反观坚守文人“写意”观者,把灵活性当作原则性,把特殊性当作普遍性,以钱锺书的成功为例坚决主张取消高考,“家家石涛,人人昌硕”,固然做到了“画之本法”的“形式欠缺”,又有几个具有“画外功夫”的“精神优美”呢?至以高考不过关就意味着具有偏才,以“形式欠缺”了就意味着“精神优美”,“逸笔草草”就意味着所发抒出来的就是“胸中逸气”,并斥高考过关者为庸才,“形式周密”者为“精神不美”、为匠气,在逻辑上也是完全不能成立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其前提是“世岂易得”的“至人”,天下滔滔的常人尽皆“无法”,貌似在继承、弘扬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实质恰恰是败坏中国画的传统。所以,我尝有言:“天下有平常之事,有非常之事。非常人为非常之事则可,平常人为非常之事则殆;非常人为平常之事为无上功德,平常人不为平常之事可乎?”

李广与程不识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译文 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守朝廷文书法令。

司马光说:《易经》上说:“军队出发要纪律严明,否则就会有危险。”是说带领军队如果不采取法治,没有不危险的。李广带兵,让人人自便。凭李广的才能,这样做还可以;然而不值得效法。为什么呢?能继承他很难啊,更何况和他同时做将领的呢!那些平常人的思想,喜欢安逸却对接近灾祸一无所知,他们既然以跟随程不识为苦而乐于跟随李广,并且将要仇恨他的上司而且不服从他们的管理。然而简单省事的祸害,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没有办法来应对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么简单!所以说“军队要纪律严明”,做将领的,也应当从严要求。因此效仿程不识,虽然没有功劳,然而不至于失败;效仿李广,极少有不灭亡的啊!

第二篇:万能公文写作套路系列(一)公文写作的笔法

万能公文写作套路系列

(一)公文写作的笔法

会议类信息套路 《XX交流会在XX召开》

X月X日,XX交流会在XX召开,XX(领导)出席了会议,XX(相关人员,如XX处、XX处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内容简介,如)与会人员分别从......等方面作了探讨,对......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思路。XX(领导)对这一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X点要求:一是......。

二、......。

三、......。公文写作笔法新探

格式化的公文,最容易写得平板乏味,但熟谙写作笔法的优秀作者,却能长袖善舞,在限制中显身手,写出具有规范美、可读性的公文佳作。他们常用哪些笔法呢?现从一些成功的公文作品中归纳概括出如下几种,供参阅借鉴。

一、抑笔与扬笔

抑笔与扬笔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写作笔法,在公文中,抑笔一般是否定之笔,扬笔一般是肯定之笔。运用抑笔与扬笔能使公文在文气上有起伏,在节奏上有顿挫,章法上有变化,内容上有重点,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抑笔、扬笔成了公文中一种常用的写作笔法。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快发展,今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我国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还不健全,证券市场的操作经验不足,投资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一些地方推行股份制改革和发展证券市场存在着一哄而上的倾向,加之证券市场管理政出多门、力量分散和管理薄弱,使证券市场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

****年以来,由于经济紧缩,社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而七十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就业年龄,加上前几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多,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尖锐。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劳动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三年中在城镇安排了ニ千一百七十万人就业,将待业率控制在3%以下,同时妥善解决了企业停工待工问题,保证了社会稳定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九九二年劳动部关于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报告)

这两段文字都是用抑扬笔法写成的,第一段是先扬后抑:第一句用的是扬笔,第二句转为抑笔。第二段文字是先抑后扬:用抑笔谈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矛盾,用扬笔谈矛盾的缓解。可见,抑扬笔法是有不同形式的。但不管用何种形式,都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运用抑、扬笔法应是先抑还是先扬?要依据语段所强调的重点来确定。一般说,在运用抑笔、扬笔的语段中,所强调的重点往往在后半部分,因此,如果整个语段重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就先扬后抑,如上面第一段;如果重在肯定成绩,就先抑后扬,如上面第二段。

2、分清抑扬笔法的轻重。运用抑笔、扬笔不能平均用力,要分清主次、区别轻重,把力量用在重点上,这样才能把要强调的问题突出出来。那么在具体运用时,孰重孰轻?这就首先需要明确重点,即所强调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重在指出问题,就要在抑笔上加重笔墨,以扬笔为衬笔;反之,就要在扬笔上多做文章,以抑笔为衬笔。如上面第一段文字,重点是指出证券市场存在的“混乱现象”,为下面提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所以,在肯定证券市场的发展时只用了“较快”、“进一步”加以概括,而在揭示“混乱现象”时,不惜笔墨,从立法、思想、行为、动向、管理等多方面剖析原因,查找根源,以此说明“混乱现象”的深刻性、严重性和不可忽视性,从而得出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的必然结论。

3、抑笔、扬笔间要有较强的对比性。运用抑笔、扬笔的目的之一,就是借用抑、扬的对比以突出重点。因此,运用抑笔、扬笔时,要使抑、扬间有较大的反差,形成鲜明对照,产生强烈的表现效果,这样才能达到用笔的目的。上面第二段文字在这方面就很成功。前半部分,分析了城市劳动就业的现状,说明了劳动就业矛盾的尖锐,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抑得如“山雨欲来”,让人惊心动魄。后半部分的扬笔,既有定性、定量的说明,又有令人振奋的结果,扬得阳光灿烂,柳暗花明。由于抑笔、扬笔对比度强,有力地显示了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的正确。

二、领笔与绕笔

领笔,就是把一句有震撼力的话臵于公文的开端,以振起全篇,抓住读者。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写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就成功地运用了领笔。正文起笔就写:“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议,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这一笔如异峰突起,石破天惊,立即激起读者的义愤和关注。我们知道,国内和平协议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由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历时半个月艰难谈判的结果,来之不易,意义非凡,实现这个协议就会使中国避免一场战争的灾难,全国人民正在翘首以盼。但南京国民党政府臵人民痛苦于不顾,悍然拒绝了这个协议。他们为什么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意欲何为?下面接着就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罪恶用心、企图和本性一一戳穿,昭示于天下,最后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个领起句在全文中举足轻重,使命令极具煽动性和鼓动力。领笔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但领笔一定要领好,领句既要有震撼力,又要紧扣题旨,绝不可攻奇饰说,故弄玄虚。绕笔,就是旋绕之笔,其特点是,先故意绕过本意,舍近说远,然后把笔收缩,步步逼近本意,最后推出本意。正如林纾所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

绕笔的确有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央已经采取或正在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如废弃领导干部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吸收坚定执行党的路线、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而又年富力强的同志参加各级领导工作,实行党政分开,恢复和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在决定重大问题时注意听取有学问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等。毫无疑问,为了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还要逐步采取许多必要的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显然,这里强调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问题,但起笔却绕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上,然后又写采取的“许多必要的措施”,最后才用“就是”点出本题。这种从面到点,由一般到个别的旋绕之笔,把具体问题放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使读者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去认识了?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可见,绕笔不是闲笔,绕笔是引导之笔,是扩展之笔,是深化之笔。

三、简笔与繁笔

毫无疑问,公文写作要以简为主,写得简明扼要。但为了表述充分,突出重点,有时也不惜泼墨,使用繁笔。实践证明,好的公文往往是简笔与繁笔的珠联璧合,这样才能使公文疏密有致,主次有别,详略得当,轻重分明。如下面这段文字: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广大群众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改革的形势很好。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新的不正之风。一些国家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钻改革的空子,利用职权为小集团和个人谋私利,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给改革增加和制造困难。有的机关干部做买卖,成立各种形式的公司,买空卖空;有的任意涨价,扰乱市场,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有的搞突击提级提职,扰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有的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搞浮夸,欺上瞒下;有的制发服装成风,违犯财经纪律等等。(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坚决纠正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的通知)这段文字气势凌厉,笔端振风,其艺术效果就得益于简笔与繁笔的精当运用。前半部分用简笔,只用?很好?二字来概括改革形势,为后面的展开留下了空间。到了后半部分的重点,便笔墨淋漓,极力排比,不惜罗列,把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暴露无遗,充分说明纠正不正之风的必要性。?繁?得好,不繁不足以尽其意,不繁不足以出精神。倘若仍用简笔,就会有轻描淡写、有气无力之感。

公文写作须有繁简之笔,不过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该简则简,该繁则繁,简处写繁,就成了啰嗦,繁处写简,就取消了重点。

四、叙笔与议笔

叙笔,就是叙事之笔,议笔,就是议论说理之笔。叙笔和议笔是公文用得最多最广的笔法。但公文既不是纯粹的记叙文,也不是纯粹的议论文,运用叙笔、议笔必须要适应公文的特点,写出公文的风格。一般地说,公文写作叙笔、议笔要紧密结合,做到叙中有议,边叙边议,不能脱节。公文中的叙是交代,议是点化,因此,叙要叙得简捷概括,议要议得准确精当,一言穷理,不能拖泥带水。《国务院对民航王仪轩机组的嘉奖令》中就有一

段很有代表性的叙议文字,这就是在开头交代了劫机事件发生后的那一段:?当出现严重危害旅客和飞机安全的险情时,机组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多次化险为夷。在暴徒以武力相威胁而又与地面失去联系等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机毁人亡,机组沉着冷静,以高超的技术,使飞机安全地降落在不适宜降落大型飞机的南朝鲜春川机场。飞机落地后,机组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立场坚定,组织旅客团结战斗,争取返回祖国。在这次事件中,机组人员表现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气节,表现出一心确保旅客安全的崇高职业道德,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立了功。?公文的作者没有陷于繁琐的过程交代,而是巧妙地将事件划分为三种情况,用不多的文字,把复杂的反劫机斗争,通过叙、议的精妙结合,交代得既有条不紊,又充满紧张的气氛,把机组人员的英勇、机智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得相当充分。

五、顺笔与逆笔

讲究平实的公文,在大多情况下是用顺笔的,即按事物的自然顺序和正向逻辑关系陈事述理。顺笔会使公文有条有理,清楚明白。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点,需要打破常规,变顺为逆。这样写不仅不会出现逻辑错误,反而会显得顺理成章,自然得体,焕发色彩。因此,公文写作不忌讳逆笔。如《国务院关于处理?渤

海二号?事故的决定》开头一段就是顺笔并兼用逆笔的: 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二号’钻井船,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渤海湾内翻沉,造成船上职工七十二人死亡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这是严重违章指挥造成的、我国石油工业史上最重大的责任事故。经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天津市劳动局、天津市经委、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天津市总工会、塘沽区劳动局、塘沽区公安分局、塘沽区人民检察院共同组成的检查组查明,海洋石油勘探局在接受石油部命令‘渤海二号’紧急迁移井位的难于完成的任务以后,采取了违反拖航安全的错误做法,冒险降船、拖航,是造成这次惨痛事故的主要原因。

文字的前半部分,用顺笔交代了沉船的时间、结果,而后面就转换了笔法,改用逆笔,即首先揭示性质:“这是严重违章指挥造成的、我国石油工业史上最重大的责任事故”,再反过来写查明的原因。这逆笔,非同一般,成了整段文字的精彩之处,它不仅为“决定”创造出了严肃的气氛,也增强了文字的份量和力度。如果改用顺笔,就会因平淡而黯然失色了。公文写作既要用好顺笔,又要用好逆笔。

总之,公文写作的笔法多种多样,只要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就能写出不同凡响的精品。

第三篇:考试不挂科系列一:编辑应用写作

《编辑应用写作》

一、名词解释

1.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也可称为编辑方案、编辑设想、出版计划等等,近年来,策划作用得到突出,也有称作策划书或策划报告或营销策划报告的。选题报告主要应来自编辑对图书市场读者需求的调查,也有一部分是从作者的自发来稿中发现线索,由编辑根据本社及本人的特点和特长提出的出版方案。2.编辑计划

编辑计划也叫编辑方案、出版计划,它是出版机构为了确保一些大型项目或紧急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在常规的选题计划之外专列的编辑方案,包括编辑目的、指导思想、书稿大致内容设想、编辑设想、组织分工、工作方式、工作进度、成本预算、制定编写体例和凡例等九个方面。3.编写体例

编写体例是对编写工作的制度和细节方面的约束和规定。这种由出版社拟定的统一体例就是编写体例,也有人称为“编例”。凡例

说明书籍内容及编纂体裁的文字 4.加工小结

在作者交出基本成熟或已改完或不可能进行再修改的稿子后,由编辑动手进行加工润饰使之完全符合出版要求,书稿加工完成后,可以作出小结,这就是加工小结。5.内容提要

就是对图书作全面简介的提要,一般要介绍作者、成书经过、全书内容、特点及不足等。通过简短的介绍,要使读者对全书的各种有用的信息都有所了解和掌握。6.内容简介

就是对图书进行简短的内容介绍,其特点在于“简”,即字数不能太多,一般在几十字到二三百字之间,把图书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罗列出来,就能使读者很快把握全书的纲要,从而判断它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要购买或阅读。7.题解

题解是对图书的书名或文章的题目进行必要的解说。严格意义上的题解一般只是介绍该书或该文的写作背景和其得名的由来,而较少介绍其内容,把它当作注释的一种或许更加确切些。8.出版前言

出版前言主要用于图书。出版社在向读者推出某一本新书或重印书时,有些情况应该向读者首先作出交代的,往往采用“出版前言”的形式又称“出版者的话”“缘起”等。9.序言

序言是图书正文前最常见的辅文,又叫叙、绪言、弁言、小引、引言,也有简称“序”的。其作用主要也是对所序的图书作推荐和评价。大体包括本书写作的缘起、写作经过及成书的甘苦,本书的特点和不足,以及其他作者认为应该向读者作介绍的内容。10.编者按

编者按,也称按语,简称“按”是编者对有关文章有所说明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一般用于报刊文章的前面,有些由文章汇集而成的书,在其所收文章的部分以至全部均可加有按语。11.卷首语

卷首语又叫“写在前面”“致读者”等,也是编辑人员写于书刊正文前的文字,不过,多用于期刊的正文之前,一般是编者对该刊每一期内容所作的重点推荐和介绍。它大多没有标题,有的则根据所写文字的主题拟定一个标题,以突出其中心思想。12.发刊词

发刊词通常放在创刊号的最前面,用以说明创刊缘由和办刊宗旨,也叫“创刊词”“告读者”“见面的话”等。题词

也叫题辞,也是置于图书正文前的文字。主要是由作者或作者请人题写的,编辑用的较少。13.编后记

编后记又叫“编后琐记”“后记”等,往往放在书刊的最后面,主要是编辑编稿之后的感想和体会,因稿生情,触事而发,觉得不吐不快,便有必要提笔写出,以与读者作心的交流。14.跋

附在图书正文后面,也叫“后记”“补记”“附记”等等。它的作用也是在稿子完成后对读者作出一些交代。主要应是交代写作完成后的感想和体会以及对估计读者会产生的问题预先作出回答和对一些人和单位表示感谢之类的内容。与编后记不同的是,跋代表作者的立场,编后记代表编者的立场。作者小传

是为图书作者所作的一种简单的传记性介绍,因篇幅短小而得名。15.书讯

书讯,即有关图书出版的新闻性信息。扩而大之,也可以指包括刊物、音像、电子出版物等所有的出版信息,故有的称之为“出版简讯”“出版消息”等,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16.书评

书评,就是对图书的评论。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专指以书面文字发表的、按照一定的标准从理论的高度审视图书所作出的判断和评价。既向读者作宣传,同时也起着一种引导作用。17.书刊广告

书刊广告就是出版书刊的单位为了推销自己的书刊而采取的一种宣传形式。它的目的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让尽可能广泛的读者了解自己书刊的内容、特色、优势和价值所在,努力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购买需求,达到书刊扩大发行的效果。18.行政应用文

行政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处理行政公务所用的文书,俗称“公文”。19.声明与启事

声明本来是一种常常用于政治、外交上的文体。一般是国家政府、政党、群众团体及其领导人为郑重表明其对某一些事件或问题的立场、态度和主张而发表的文件。作为编辑应用写作之一的声明现在多用于代表出版单位或群众团体和个人对于某一些事情或问题的一种严肃的表态。20.札记式书评

札记式书评也称随笔式、随感式、读后感式书评。它一般文字比较短小,只就某一个方面有感而发,不求全面和周到。与散文式书评比,它也重抒情与形式的自由,但是更短小精炼,更灵活。

启事是公开告诉公众某一件事,希望得到了解、支持或帮助的一种应用文体,具有广告的性质。

二、述论题

1.怎样对稿件进行基本判断和评价?(如何写审读报告?/怎样写好审读报告?)

对于书稿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和贡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逐项加以评说,或从总的方面作综合的评价;对于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也可以先分篇章进行评说,最后得出总的结论。对于书稿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高低优劣作出判断和评价,以决定书稿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抑或是退修。对于拟接受的书稿,如果有吃不准的地方或自己的意见可能与作者或社会上的意见相左,则要详细列出,并明确表示自己的见解,以供二审审读、三审决策时参考;如果要求作者作出涉及观点内容方面的修改,也要尽量具体,至于文字、标点、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具体修改意见,可以列入审稿意见,也可以略作列举加以归纳,另行开列拟修改的地方或径直修改于原稿之上,待加工时再进行处理。如果审读后决定不采用,要提出不采用的充分理由并拟出退稿信的大体内容。2.什么是加工小结?加工小结的作用是什么?

在作者交出基本成熟或已改完或不可能进行再修改的稿子后,由编辑动手进行加工润饰使之完全符合出版要求,书稿加工完成后,可以作出小结,这就是加工小结。

作用:①可以作为检验和评定编辑工作质量的依据;

②可以为出版社改进工作、为编辑学的建立和完善积累资料;

③一旦与作者因稿件问题产生纠纷,它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物证,帮助有关方面判明真相。3.文稿加工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书稿加工的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大到结构的调整、篇章的增删,甚至主题的变动,小到语法、修辞、逻辑、文字、标点的修改乃至引文的核对,索引的制作以及辅文的写作等等,在不同的书稿中表现不尽相同,每一部具体的书稿加工的重点和方法也会不同。因此,加工小结应从实际出发,突出加工内容的重点,对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概括表述,也可以条目式一一列出。如果加工内容甚多,可以分门别类指出,也可以先概括几条,然后列表举出详细修改内容。对错别字及标点符号的误用的改正,一般只要举出最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一一罗列,以免给人琐碎的感觉。4.新书预告的写法有几种(是什么)?

概括的方法可以是:(1)列举该书的章节名,如章节过多,则再进行归纳和浓缩,(5)也可以经过自己提炼,归纳出最主要的思想内容;(2)有些书可以用借一斑一窥全豹的办法,只举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一点作为例子,然后引导读者去探索其余;(3)有些书的作者另有知名作品,则可以借来作为引子,引入新书;(4)有些书有著名人士为之题词、作序,则可适当引用;如此等等。5.新书简介与新书预告的区别?

①新书简介的发表时间较为自由,成书前,出书后均可以;新书预告则必须是在发稿时填写。

②新书简介的发表园地较为宽广,可以在《新书目》报上专门发表,也可以在其他相关的报刊发表,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乃至专书发表。

③新书简介的字数限制比较宽松,少则十几个字,多到上千字都可以;新书预告则基本上只能在200字范围内做文章。

④新书简介的作者比较自由,除责任编辑外,其他人,包括作者、读者或出版社的宣传人员都可以写;新书预告则基本上是由责任编辑撰写的。6.试论图书辅文及其作用。

图书辅文是指图书中有别于作者书中正文的文字,属于附属的辅助文字,故称之为“辅文”。一般多由出版社(主要是编辑人员)撰写,但也有一些事由作者自己或由作者聘请他人撰写。图书辅文大多数见之于图书正文的前后,包括内容提要、目录、编者按、出版前言、作者小传、编后记、附录等等。

图书辅文的作用主要是对图书进行确认、说明和宣传,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正文。一本书是否要辅文以及要哪些辅文,也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不是样样都要,更不是越多越好。7.卷首语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在把握刊物个性和宗旨的大前提下,恰当而又巧妙地突出每一期的重点内容和特色。就是说,既要体现出一以贯之中的变化,又要突出其个性化的风格特色。

卷首语的写作一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刊物所发文章的顺序或重要的程度,提纲挈领地逐一加以介绍和品评,往往用黑体字标示出文章的作者和篇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另一种则是主题式的综合说明,围绕着该刊每一期的重点或中心主题进行介绍、品评乃至生发开去,发表编者的议论和意见。8.题词有哪些特点?

①内容精警。常以最少的文字包含最丰富的内容,往往采用类似格言警句的形式。

②思想深刻。题词虽内容少,但往往包括或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③文字整齐。题词因为文字少,所以往往经过反复提炼,以最美的形式表示出来,形式上对称工整,且讲究韵味,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9.编后记与跋的异同之处。

同:编后记与跋一般都是附在图书正文后面,用于在稿子完成后对读者作出一些交代或与读者作心的交流。

异:编后记与跋的根本区别就是撰写人的不同。编后记必须是编者所写,跋则必须是作者自己或者代表作者的亲友所写,两者不能混淆。作者不可以写编后记,编者也不可以写跋。即是有些内容可以互换,但名称决不可相混。

10.书讯有哪些特点?

①书讯如同其他新闻一样,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新”,即要有新闻价值。②书讯的另一个特点是“短”,即篇幅短小。一般只要抓住人们最感兴趣而又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加以报道就可以了。

③书讯的第三个特点是“实”。它提供的主要是信息,是资料,以供领导、发行部门或读者了解,不需要发表评论和议论,只要如实反映出来就可以了。11.简述论文式书评。

这是最常见、数量也最多的一种书评形式,也可以称之为常规形式。这种书评采用一般议论文的写法,在全面分析研究评论对象的基础上,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书中的事实作为论据,作出完满的结论。论文式书评长短可以差别很大,长的可以达几十万字,形成一本专著,短的也可以几千字甚至更少。由于发表园地的限制,大多在三五千字之间。但无论字数多少,这类书评都要求较强的理论色彩和一定的深度和新意。除了对所评图书作出深刻的剖析之外,还应该有书评作者由所评图书引发出来的理论上的创新,即新观点、新思想、新见解等等。这种书评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所评图书中体现的思想的延伸和深化。12.论编辑书评的特色。

编辑书评从内容上说,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

①全景式书评。编辑一生都在与书打交道,在材料的占有和情况的熟悉方面,无疑比其他行业的书评作者要占有绝对的优势,可是是驾轻就熟。即是是评论一本书或一套书或一种图书倾向,也会因为有了全局在胸而写得比较全面和深刻,较之别的作者就书论书陷入要有利得多。

②对比式书评。编辑为了确立自己选题的优势,往往要对同类书进行一番调查研究,这种职业特点为撰写对比式书评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这种书评可以通过比较,公正地分析自己所编图书与同类书的优点、特点、不足,既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又能共同吸收经验和教训,吧以后的编辑工作做得更好。

③内幕式书评。编辑往往知道很多外人无法知晓的“内幕”。在许多重要的或有争议的图书出版的背后,可能蕴藏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内幕”材料有选择地写进书评,不仅可以增加书评的思想深度、内容的厚实度,而且可以增加书评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而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而这一切,较之于仅仅面对已出版的图书和其他公开资料的书评作者,显然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13.论述编辑书评文字表达的通俗性与规范性。

①知识的广博性。编辑被称为“杂家”,在知识的广博方面有着某些专家不能企及的优势。因此,编辑的书评也可以有专家的书评所难以达到的博和杂,写的汪洋恣意、旁征博引,让读者享受到拓展视野、触类旁通的乐趣。

②表达的通俗性。编辑的职责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力求通俗易懂也应是编辑不倦追求的目标。编辑不仅要能以通俗的文字介绍通俗的图书,而且还要能以通俗的文字介绍某些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

③文字的规范性。现在,一般的作者写作中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编辑自己写的书评文字,由于职业习惯和训练,往往比较注意规范。这也是编辑书评的特色之一。14.怎样写好退修信?(详答)

退修信的主要内容是要告诉作者:稿件要退修以及退修的原因,在多数情况下,还要同时告诉作者如何修改以及何时修改完成等。退修信要在充分肯定稿件优点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因为退修稿件的前提是可用,因此,首先要充分肯定稿件已有的成绩,列举其优点,说明已具备了出版或发表的基础。然后再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要着重指出稿件的不足和要求修改的理由,指出不足一定要明确具体;而要有充足的理由和说服力,使作者心服口服。但是,措辞要委婉,以免作者难堪。

对于稿件应如何修改,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时一五一十地告诉作者应该如何做,甚至列出提纲或代为修改一部分作为样稿,但这也许适合新作者,对于老作者特别是名家,颇有强加于人、指手画脚之嫌。另外一种方式是指出不足之后只是比较笼统地提出修改的要求,让作者自己去领会并修改。

退修信一般还应对修改交稿时间及交稿的一些注意事项提出明确要求。最后,撰写退修信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文字也要仔细推敲。特别是退修的理由和修改的意见。

第四篇:写作(一)

写作(一)写写家庭

提示

有人说:“没有人的情感,永远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真情,也是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因素。外国的一位大作家说“愤怒出诗人”,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喜怒哀乐,都可以成为我们写文章的动力或者语言表达的帮手。比如,亲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每个人的成长p都离不开亲人的爱,离不开亲人的关怀和教育。在家庭中贯穿或渗透着这种亲情的不少事件、场面、情景令人终生难忘。写写家庭,有助于调动起我们的情感,也就会写出好文章。

动笔前,那些珍藏在心中的情景会浮现眼前:细致入微的体贴,热情的鼓励,委婉的规劝,严肃的批评,甚至默默的注视„„都让你感受着真挚、深沉的亲人之情,感受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把这些写出来,多有意义。

要选取一两件有代表性的事例写,要把对亲人之情的理解融入叙事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用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参考题目1.我爱我家2.我爱妈妈(或其他亲人)3.我的„„(亲近的人)

4.难忘的深情

[例文]

慈母情深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是女儿心中的太阳。

我是太阳下最幸福的人。

我母亲是普通的工人,长年患病,病史几乎与我同龄。她身材瘦小,性格温柔而倔强,憔悴的面容,记录了岁月的坎坷。

母亲是独女,外祖父母在我出生不久就相继去世。剖腹产大出血造成母亲身体赢弱,接踵而来的各种手术,使她的健康每况愈下。父亲是普通干部,当时妻病女小,他劳累过度,也患上肾炎。三口之家两病一小,真是雪上加霜。

母亲为了支撑这个艰难的家,为了把我培养成才,呕心沥血,作出了超常的奉献。

记得我四岁时,母亲又住了医院,我和父亲去看她,她刚做过手术,脸色蜡黄、嘴唇惨白,我忍不住哭了。母亲慢慢睁开眼:“大姑娘啦,不兴哭鼻子!上次给你买的图画故事你看懂了吗?讲一段给妈听,妈的病就会好的。”她吃力地从枕头底下拿出一迭小纸片,对父亲说:“都立冬了,孩子脚冷。把我省下的饭票退了,给孩子买双棉鞋吧„„”我偎在母亲的身边,喃喃地讲着:“有一只兔子„„还有一只乌龟„„它„„它们赛跑„„”哗哗的眼泪顺着我的面颊流了下来。

我从小爱书。看书、买书、藏书是我课余的乐事。母亲节衣缩食,支持我。十几年来,我集藏的中外名著,古今文论,名人传记和工具书数量可观,但家里至今连台洗衣机都没有[母亲从不抱怨。

去年,我为买一套《傅雷译文集》发愁,钱不够呀!

一天,母亲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说:“朋友介绍我到饭馆帮忙,写写单子记记账,挣的钱足够供你买书。”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面容,父亲和我都极力反对,但母亲执意要去。

半月后,我找到那家饭馆。眼前的情景使我惊呆了:在狭窄操作间的一隅,一个瘦弱的身躯,蹬着用砖头垫起的木板,两手通红地泡在冷水池里洗刷着布满油渍的碗碟。晃动的门帘,挡不住凛冽寒风的侵袭„„我的眼睛模糊了——敬爱的母亲,为了女儿,您这是在与生命抗争啊!

月末,当母亲从怀里将带着体温的钱递给我时,我扑在她的怀里,呜咽着、哀求着:“妈妈,都是我不好,我不买书了„„”

转天,一套装帧精美的《博雷译文集》整整齐齐地摆到我的书桌上,还多买了一册《博雷家书》。

我深知母亲为培养我成才付出的艰辛和奉献,女儿有什么理由不刻苦读书呢?

我被选为大队委员.连续六年荣获“三好学生”称号,还从三年级起,给一些报刊投稿,多次参加全国性作文大赛,屡屡获奖。在母亲生日那天,我用自己的稿费,买了一盒蛋糕,向母亲鞠躬祝福。在充满温馨的气氛中,为亲爱的母亲朗诵着我用眼泪写成的诗:“母亲的双手是我的翅膀/高高的天上/有她我就不怕风霜———”

第五篇:折纸系列(一)

折纸系列

(一)【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纸的造型艺术与折纸工艺。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折纸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不陌生,从小到大同学们玩过折纸游戏,如纸飞机、纸船等,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折纸技法,本课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折纸技法基础上,进行折叠纸的尝试练习,让学生对折纸造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折纸基本方法和步骤的掌握。难点:运用折纸方法折出各种形状。【教学方法】引导法

讨论法

比较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具:千纸鹤,企鹅,啄木鸟,青蛙等。学具:各色彩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白纸,询问学生,纸都有哪些用途?引入纸艺,广义指包括造纸艺术在内的所有与纸有关的工艺;狭义指得是以各种纸张、纸材质为主要材料,通过剪、刻、撕、拼、叠、揉、编织、压印、裱糊、印刷、装帧、装置或者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制作而成的平面或者立体得艺术品。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折纸。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折纸

折纸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门民间艺术,如今已风靡全球,并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与了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这种利用纸张装饰制作的特点及其特有的工艺和手工制作技艺,达到表现美、创造美、应用美,不仅愉悦自己身心,更具使环境和社会更加美好、和谐的目的。

2、把不同的折纸造型(浮雕、圆雕)图片和样品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纸纸折纸造型作品的分类类和特点。

归纳总结纸造型的分类及特点:

(1)浮雕:欣赏角度只有一个,作品必须依附在一个平面上;(2)圆雕:欣赏角度多方位,且作品可以独立存在。

3、引导学生谈谈并归纳总结纸塑造型在各部件制作过程中可用得上的基本技法:

(1)直线折——在需要折痕处用直尺比好,用硬物划痕再折,如折纸飞机的翅膀时就需要对折的直线做参照。

(2)曲线折——在需要折痕处用硬物划曲线痕,再轻轻折出。

(3)卷曲——借助圆笔杆把纸卷在笔杆上,松开后即可。例如做笔筒时,就需要把卡纸卷曲粘好。(4)剪——右手握剪刀,比好要剪开的线,剪出需要的形状。例如在做啄木鸟的脚和腿时,就需要把尾部剪开。

4、引导学生在模仿制作过程中注意的事项:(1)、各部件是否比例都规范。(2)、各部件是否对称。(3)、各部件大小、高低是否一致。(4)、各部件插接地方是否粘得牢固。

5、教师示范制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或独立按:描、剪、卷、折、接、粘等方法模仿制作。

6、对作品上色。

7、品评欣赏

收集几学生的的作品(好、中、差)让大家评一评,如:折纸各部分之间是非合适、和室内环境、书桌的其它饰品的色彩是否相融,本作品各部件比例是否适合等几个方面来评。

优秀的作品及时表扬,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找出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并加以鼓励,提醒以后的作业中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用手中这些普通的纸折出各种精美的造型来装饰我们的生活。

8、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将一些折纸动物造型图片(有浮雕、圆雕、无步骤图)发给学生,由学生分析,研究,并进行制作。

阅读·写作 系列(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