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编辑:花开彼岸 识别码:16-91157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5 17:43: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利用学案导学,提高高一物理学习效率》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物理组王利军

一、课题研究的构思

本学期我的小课题研究是围绕着提高物理学习有效性为主题,依据高一学生初入高中的状况而提出的利用学案导学,提高高一物理学习效率的内容。在这几年的高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现在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学,学不会。不少学生仍然沿用过去初中的方法“老师讲,我来记”,常用“背书”的方式来学习物理,并没有发挥主观的能动性,结果就出现了课本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不能由表及里的理解,而且没有办法的很好掌握知识的外延,导致做题难,最后产生畏难情绪。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老师有这样感慨:“高一学生好像初中什么也没有学过,想

入门真困难。”高一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而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效地帮助他们唤醒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弱化老师满堂灌的老方法。

于是我打算利用学案导学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案如同航标,引导学生重拾旧的知识,在复习的方向上目标更明确,更清晰,同时通过经典高考真题的设置,了解知识的运用和学会如何应考。

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学生能通过学案,自主学习,真正学会自己学习,让高中的物理

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

1、你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法符合下列哪种情形(可多选):

A、不知用什么方法,只是随便听听B、上课听听、模仿课里的习题做一下作业即可。

C、只注重基础、完成课本习题即可。D、多思考、注重理解、对所学的知识能追求根源。E、多重复、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2、学习进度和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上以下符合你的情况是(可多选):

A、习惯跟老师一节一节走,完成作业即可B、自己先预习新知识,有超前意识

C、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自己经常先钻研D、能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3、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有疑问或不能理解的知识时以下符合你的情况是(可多选):

A、经常在课堂上或者课下问老师

B、不敢问老师和同学,自己看书,懂就懂,不懂就算了

C、不问也不看书

D、马上和同学研究探讨

4、你在听物理课时是否常做笔记?

A、常做笔记,且有整理B、有时做,但很少整理C、没做笔记的习惯

5、晚修时,你通常会:

A、先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做作业、预习新课

B、做作业、预习新课、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C、做作业、看课外书

D、其他

6、在物理学习中,你每学完一单元知识后,做法是:

A、不复习总结B、想做复习总结,但不知道如何做

C、偶尔能做到及时复习总结D、常常能做到及时复习总结

7、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你希望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该份调查问卷我用于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通过其调查结果的分析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物理听得懂,不会自己做题。”这样的心态来安抚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

(2)对于老师过分的依赖,有着“我等老师讲,我再学”的心态。(3)还有学生觉得内容凌乱无从下手。针对种种的问题,我给学生打了“预防针”,交给他们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就是相信成功会出现在明天。

(二)教学内容的学案设计

根据备课组所选用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学案和上课的课件资源。

首先,在学案的使用上坚决落实。督促学生有效地通过学案的填写,复习旧知识,发现在自己知识掌握过程中的不足。

其次,对于我而言则需要在课堂上了解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效果。我会采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情况。再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出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解决并升华。

最后,通过让学生解决精心选取对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考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任务即将完成,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也看到了学生学习的成果。高一第一个学期,我所有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同等程度的班级中名列前茅,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案辅助教学的学习方式也开始慢慢尝试到自我学习的成就感,慢慢在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物理的方式和方法。

我将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对于利用学案导学,提高一新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探究,在反思后将该课题更加有效地运用于我的教学实践。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关爱,从动植物开始》以剪画促写作的教学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赵霞

一、对课题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发展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优质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然而,作为农村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受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太深,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比较弱。事实上,学生缺少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不相适应造成的。许多的学生处于一种“想学好功课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做”的一种有心无力的状况,不知道该怎么办,迫切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帮助。而剪纸这门传统艺术却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在剪纸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中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增强思想教育。

剪纸是一种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同时剪纸也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增进,如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等方面都很有帮助;我们的研究则是侧重于剪剪画画对于学生习作上的促进作用。

首先、剪纸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剪纸这种民间艺术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在孩子的创作剪纸的同时,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也自然而然的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特别是在教学中我很能体验得到学生的这种观察能力,有的学生在这方面比较强的说,我轻轻的提一下就知道了;有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弱,你提很多遍他就是没有这方面的反应哟。如果经过学习剪纸一些时间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剪纸能提升孩子的智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只不过是我们说得很言简意赅了。“心灵”、“手巧”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这是因为手部的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在剪纸学习中,孩子们通过眼睛的观察,大脑的构思,双手的剪裁等一系列步骤,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使大脑得到了开发与提升。而我们在课堂上把剪纸和说话习作训练有机结合,更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

第三、剪纸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我在剪纸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学生总是问我:“老师,你剪的总是比我们剪的好看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个“好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能力。你没有这样的审美能力你就剪不出这样的东西来哟,这些要通过常期的训练才能获取的东西,在剪剪画画的过程中,学生练习了说话,同时在教学中一些孩子的作品放在我的前面,我用手指着上面的一些地方他就知晓这个地方没有弄到位,不好看;我不说话他就知道去把它改过来。这说明了这些孩子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他的审美能力提高了。

第四、剪纸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说起创新好象就有点玄之又玄,其实不然;我觉得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能表现出来就是创新。一个人的想象是很丰富的,只不过是没法表现出来而已;那么在剪纸这上面就很容易表现出来。在剪纸制作过程中,你少剪一剪刀或你多剪一剪刀就是不同的东西。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当学生完成你规定的内容后,剩余的时间里有的学生会利用当时的纹样再添一些,或者随意性的画些纹样;他们会剪出一些新的作品来。他们会兴高采烈的举起给我看,并且会说:“老师!你看,我自己想象来剪的,不错吧!”这让我当时有种无比的满足。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农村小学《关爱,从动物开始》以剪画促写作的教学研究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各阶段其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202_年1月——202_年2月)

本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资料搜集、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寻找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等系列工作。

这阶段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剪纸方面的培训与学习,跟着老艺人学习传统剪纸的方法与技巧,有一定的剪纸技能。挖掘教材,研究如何将传统剪纸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认真备好每堂课的剪画与习作片段教学过程,课前做好自己的剪画作品与范例习作。

2.课题研究阶段(202_年3月——202_年7月)

本阶段主要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开展剪纸活动、案例开发、课程体系编排、课堂模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工作。积累一批比较成功的活动方案和学生习作,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这一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剪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剪纸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和画画相结合,课前或者课后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剪画作品,在这其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他们的耐性,课堂上运用剪画作品与课文相结合进行师生的互动说话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了他们的眼球同时,调动了他们的思维,也成功的调动了他们的嘴巴,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了!作文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在研究阶段,学生不但是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提高,是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3.课题总结阶段(202_年8月——202_年10月)本阶段积极完善研究方案,积累了学生优秀习作及活动案例集。撰写了研究总结报告。

三、特色化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极大提高,课堂上爱发言、会表达了,在剪剪画画的过程中,他们更心灵手巧了,应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灵”、“手巧”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我们的课堂也生动起来,多了色彩,多了一张张巧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这一年中,进行了多次剪画习作班级展板评比展示。参加了学校的剪画作品竞赛,多人次获奖。师生均完成了剪画集两本。参加了东港市艺术节的作品展示。假期中独立完成了假期剪画作品。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剪画技巧,能独立完成作品。

我坚持了一年的剪画促习作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深深体会到其中的好处,虽然每节课的备课量大大增加,可是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又十分有成就感,必将这项研究坚持进行下去,形成特色,发扬光大。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资料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界定

英语口语是作为沟通、交流思想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很大程度表现为对事物的语言概述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根据我校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研究如何调动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养成学生开口大胆地说英语的习惯。

二、课题提出背景

1、英语口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 体之一,以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英语 也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

2、《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202_ 年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中心应着眼于口语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发展要求,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口语表达能 力。

3、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

(1)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晚,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长时期存在着城乡差别,农村比城市落后,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开设较城市晚,起步慢。由于它是一门新课程,学校重视还不够,还没有与语文、数学放在同等的地位;同时英语教学师资、设备、经验等也就相应不足。我校是从三年级才开设英语的,每周2 节课,这样将会给教师组织英语口语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

(2)学习英语口语意识不强 在现阶段,由于各级各类考试还不重视口语能力的测试,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口语并不重 要,英语成绩是靠最后的一张考卷来评定的。甚至有些教师也有这种想法,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口语训练。就我这来看每次的英语考试听力也就在40 分,根本没有口语表达测试。

(3)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训练空间 农村的家长学历不高,有的甚至小学还没有毕业。他们绝大多数都不会说英语。平时,学生所听、所想、所说的都是母语汉语接触,英语的机会要比城市少得多;虽然近几年政府、学校在学校的硬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学校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教材配套的挂图、卡片都有了保证,但英语教师的缺乏,教学任务的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口语锻炼的机会。且对于目前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太晚。

(4)学生的焦虑心理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本来所学的英语知识有限再加上内心焦虑紧张,表达是语无伦次,错误百出。

这样学生就越紧张害怕,越紧张害怕就更容易出错。使学生有惧怕心理,导致学生不敢开口,避开了各种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三、理论依据

英语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学好口语至关重要。口语是人们用语言叙述事物内容、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而并非简单的口语对话,小学阶段是新的起步阶段,我们应利用灵活、适当的方法,逐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202_ 年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中心应着眼于口语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发展要求,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口语表达能 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观念,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使之趣味化、生活化,能够考虑小学生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条件因素,并大量的、充分的创设这些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 和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全面提高小学生运用英语的素质。

2、探索提高英语口语交际的途径,初步构建小学口语表达的教学模式。

3、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 在生活中能够自觉的吸纳相关信息,更新知识,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

能力。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202_-9-1 至202_-5-31)

1、准备阶段(202_.9.1——202_.9.30)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客观分析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

2、研究阶段(202_.10.1——202_.5.25)制订实施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英语口语表达的教学研究。

3、总结阶段(202_.5.26——202_.5.30)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整理资料,汇报成果,并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如何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既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呢?我从以下内容研究:

(一)理论学习。我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一人教三个班,时间很紧,我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课题研究所要用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的课题研究。

(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我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游戏、表演等方式,增加口语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储备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将 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中去。”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我们每个老师 来说都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在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发现,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

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比较 有效。A、注意听的训练 要想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听是语言交际的前提。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施以听的训练,使学生听得见,而且听得懂。所以,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并且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比较少,教师要用表情和肢体的动作,以及身边所有的事物来帮助学生了解老师所说的话。例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的内容《what’s your hobby ?》这课时,做了以下的尝试: 我事先让同学们收集相关的hobby的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说,无论是母语还是英语,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想说话的信心。同时通过我的 动作,学生听懂了这些话。我又鼓励学生去当小老师,学生都愿去尝 试,学生活跃了起来,融入到了课堂教学。这样的训练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简单,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B、提供说的空间 我充分利用每节课开始的 “Just talk”,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语言水平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问候或是根据某一话题进行自编自演对话。一开始我采取由师生之间双向活动,逐渐变换为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活动。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感觉自己是在交际而不是在表演。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初步尝到了口语对话成功的喜悦,也为新内容的教学作好铺垫。C、学唱英语歌曲 英语语调的曲折犹如音乐曲调的婉转起伏,英语节奏与音乐之间 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因此,我把英语口语教学与音乐融为一体。在 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回答或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 情境,让学生在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save our planet这一课时,把这一单元重点句型与单词放在歌曲《our world 》去学,先让学生去听歌词,跟节奏去唱.在我的教学中有时也让学生自己学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英文歌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而且舌头也灵活了,英语说起来也顺口了。D、编写英语歌谣 歌谣具有很强的韵律节奏感,让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在学习表示交通工具类的单词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歌谣: Car by car,Let’s go by car.Bike by bike,Let’s go by bike.Plane by plane,Let’s go by plane.Train by train,Let’s go by train.和着节拍,学生们绘声绘色表演和夸张的语气,让学生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自然地进行了英语口语表达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E、创设对话情境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既规范又口语化,表演会话既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又可以把课堂作为表演的舞台,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我在教学中很注重会话表演。我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要求学生有感情 的朗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自由会话。表演时,辅以适当的道具,相应的动作,夸张的表情。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课文对话,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口语能力。F、巧用游戏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玩的天性,以及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量的活动设计素材,我运用有趣的游戏使口语训练得以更有效的进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通常采用“听一听,猜一猜” 的方式。以我在六年级上unit1《we should obey the rules》这课的教学为例: A:(猜者看不到教师出示的标志)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 B:(看到者)It means you shouldn’t sing.C:(看到者)It means you shouldn’t talk.A: I know!It’s “Be quiet”.我在组织这一活动中穿插了许多课堂用语,如“ Come to the front”、“ Can you guess?”、“ Think it over, please.”等,遇到学生不太理解的,就通过手势和表情来引导,让学生在玩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可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组织游戏,当一回“小老师”,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口语表达的意 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提高英语口语交际 能力。我将设立英语角来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口语交流。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是诱导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外在环境。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 动更是同学们的最爱,在这里师生可以单独交流,同学们可以相互交谈,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大家会友善地一笑,或耐心的帮助纠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了和谐。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英语就在自己身 边,和母语一样亲切。

(四)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评价依据。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同于法官的裁断那样,超越于情感之上,而是应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口语教学,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形

成初步用 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学生说英语的时候,对他们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他们不成熟却经过独立思考的观点、想法不宜求全责备;对学生的评价应多用 鼓励性的话语,充分表达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待,使学生受到鼓舞而 激发出他们自己探索求知的激情。在英语教学中,老师的微笑和夸奖 的言语可以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从中获得勇于进取的信 心和不断进步的动力。老师对孩子的赞扬可以让孩子感知我们对他们的爱,可以让那些所谓的“坏孩子”的心灵长出一对向上的翅膀。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虽然他们的“闪光点’有大小和亮度 的差异,作为教师,关键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并发掘他们的 这些“闪光点”。我们在赞扬与鼓励时要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只有真心实意地夸奖,才能打动 学生的内心,学生才能给予积极的回应。真诚的夸奖会使学生受到真 心的感染,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树立“今后我要做的更好” 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见,评价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出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既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乐于说英语的一种手段。

七、本课题我主要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借鉴关于培养 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 论,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2、调查法 调查研究本校学生

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使研究有的放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实验法 在课题的研究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对同年级的三个班进行教学实验。对比教学效果,进而得出实验结论。课堂上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组织一些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开设英语角、英语故事演讲、英语课本剧表演、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等。

4、对比法 和实验法相配套,对同年级的三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5经验总结法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

八、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科研能力 在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中,我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认真领悟其内涵,同时深钻教材,互相交流经验,自己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一些有关英语

教学方面的经验文章和参加了一些科研的活动,论文有《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式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教学策略与方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语境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活动设计研究》除此之外,针对小课题的研究,还写了教学随笔《小学英语课堂中朗读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获得自治区级二等奖;《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技巧》获得州级二等奖;多次参加了市级的教科研优质课大赛活动,都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了教学水平通过举行的各种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了,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不喜欢到爱上英语,由不爱说到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在每次的检测中,成绩都有了提高。

九、研究后的一些思索:

现在我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多数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注重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说”的行列,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敢于并积极的去说。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太主动的去 开口说。

2、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与家长做好配合很难,农村学生的家长英语素质不高,不能给学生以教育和启发。

3、学生说英语的环境有限 在家与校,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更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优质的学习环境。目前,我的尝试与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未能妥善解决,我将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努力,让我们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小课题研究教师:栾培生 202_.5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结题报告

(广东省吴川市川西中学 高卫萍)

课题名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 负责人: 高卫萍 所在单位: 广东省吴川市川西中学

提要:小课题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是我响应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而做的。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研究和实践,我把二轮复习与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研究实验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分以下几个方面去总结:一.研究背景;二.课题的几个概念说明;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过程;四.研究成效;五.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六.参考文献。关键词: 二轮复习二轮复习讲义 《考试大纲说明》 《课程标准》

阶段特征 通史 阶段史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轮复习在2、3月份左右完成,我们面对的学生此时现状是:(1)一轮复习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基础仍十分薄弱;(2)他们学习历史不得要领和方法,停留于零星的一个个事件或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未懂得综合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未懂得将知识系统化;(3)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不牢,时间观念很模糊、紊乱,要用到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相关史实去答非选择题时,经常是张冠李戴;(4)缺乏通史意识;(5)非选择题不会答。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高中新课标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这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三轮复习中,第二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成果的巩固,又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为第三轮进行跨学科综合及模拟训练作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准备。【1】

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古代、近代、现代)来编排考试范围的,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这是与考纲思路一致的。【2】结合“通史”的复习方法,适应《考试大纲说明》的通史体系,使备考更具针对性、连贯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模块专题体系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符合新课程高考命题立意取向。

二 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说明 《考试大纲说明》:《考纲》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制定的。考试大纲的性质,可以用两个有利于阐释,一是有利于推动中学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课程标准还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在过去“一纲一本”的课程体系下,教学大纲的地位与教材是平衡甚至略低于教材的,因为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已经被教材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在新课程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依据。不同的教材编写者,不同的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存在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历史课程标准》其地位和作用既高于过去的教学大纲,也高于当前的任何一套教科书。因此《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理念及目标的描述,对于教学和考试评价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两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就是通过对阶段相关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抽象,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知识系统。运用历史阶段特征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三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过程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通过阶段史归纳整理,树立牢固时间观,强化各阶段基本史实记忆,掌握阶段特征,培养通史意识;(2)“授之以渔”,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创新学习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和学法,努力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4)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和命题立意取向,提高解题能力等。

总之,课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是培养学生整合历史基础知识能力,让高中生有一定的通史意识。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科研文献,借鉴同行文章及研究的已有成果。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历史科学习困难所在进行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多采用写教学札记的形式。

研究步骤和过程: 第一阶段:202_-202_年,经验积累和课题酝酿阶段。这两年里,我就开始使用“阶段史加通史”这种方法和思路进行二轮复习,不过当时只是尝试,也不大成熟和完善,一些阶段史大表还是我自己手写的。

第二阶段:202_-202_年,课题准备阶段。

1每届通过对学生访谈、问卷等方法。我了解到每届学生学历史时,总说这科最大问题是时间的记忆,记了又很快忘了;知识琐碎,识记量大;大题无从下手。这几年来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这些问题就更突出了。因此我有计划有意识地,按历史时段去整理基础知识和习题,对一些做法反复论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202_年湛江高考调研专家组来我校听课,湛师附中的张妙玲老师听了我的一节课,当时是11月份,因为一轮复习中,我刚上完中国现代经济史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因此我临时调整一下,上具有二轮复习味道的“中国现代史阶段通史整合”(这样处理也合乎学习规律,将必修一和必修二综合),她听了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来吴川市高考调研听到的最好的课,说我的课真正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此我受到极大鼓励。4 理论学习。通过网上查阅、收集有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科研文献,借鉴同行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的实践体会,我有了一种喷薄欲出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事了。

第三阶段:202_-202_年,课题申报和完善阶段。严格来说,我们学校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按此思路和方法复习,有将近五年了。五年的实践,学生说好,老师上课也轻松。在同科组老师的协助下,今年终于编成一册了,叫《川西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下面简称为《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现在学生的二轮复习就用它。在这两年,我也尝试写写教学札记。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 课题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能力要求“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当前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为此,教师要抛弃落后的旧的教学观念,“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

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 ,而是教他建筑。”这些提法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追求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5】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用此思路展开二轮复习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历史二轮复习讲义》的“模块通览”和“广东高考考纲和课标集合”是学生复习和努力的方向盘。有了方向后,让学生自主归纳阶段史主干知识,填写学案版表格,可以人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学生自学展示课和交流课”,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了,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历史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筛选、提炼、凝聚和压缩,达到了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目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我语言的表达过程。学生可以把对知识的看法和见解,经过自己的思维,系统地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培养 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把全体学生推到了学习探究的第一线,这种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造就了学生大胆向上、求异创新的良好品质和竞争意识。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学展示课和交流课活动中,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运用,学生答大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阶段史归纳了一次,加强了记忆。我特别强调学生,对老师归纳的阶段史大表的记忆要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只要会灵活运用,对答大题是很有帮助的。高三每届一开始时学生大多反映不会答大题,经过二轮复习,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如大多学生答背景、原因类和影响类题目会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几个方面去答题;也会注意相关联国内国际,这样答题思路就开阔多了。

每一阶段史复习后,在《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中,配套有两三份阶段史测试题,尤其是里面的大题,都是该阶段史中十分典型的例题,学生现学现用,将归纳综合的知识就用上,非常管用。因此学生尝到甜头后更加认真记“阶段史大表”了.3、课题实验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素质,尤其是我自己。

自主性课堂教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高三历史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备课组老师都能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钻研教材和教法,互相交流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之风,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如202_年刚从高二级跟上来,也是第一次担任高三历史的秦芳弟老师成长很快。

为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调查情况分析,我认识到了目前我们中学历史课堂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刻不容缓。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积少成多,逐渐地成长。这些理论成果一直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了我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逼迫着我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和阅读,使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大大提高;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和总结不足,这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这些都对我以后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川西中学历史科的二轮复习教学特色,用“阶段史加通史”这种方法和思路进行二轮复习,配套使用《历史二轮复习讲义》。我们二轮复习效果是十分显著的,高三第二学期的几次大模拟试,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都是历史科平均分最高。我五年的实践体会是,学生成绩提高快,老师上课也轻松。下面是我担任的202_届9班历史成绩:(按考试先后顺序排)湛江一模, 广州一模, 湛江二模,广州二模平均分分别是63.5,63,71.9,71.3。

我们这种教学模式在尝试过程中,得到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202_年11月份,湛江高考调研专家张妙玲老师听我的课,对我上的课“中国现代史阶段通史整合”,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来吴川市高考调研听到的最好的课,上这样的课,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有所获。202_年4月份,学校梁金生校长随堂听课,他听了我的课后给予较高的评价,说:“我虽是学理科出身的,但我听得很明白,高老师的这节课是我在川西中学听到的最好的课,课前准备充分,这二轮复习,既是复习,但又与一轮复习不同,一节课里容量足,复习到的考点,详略粗细处理得很恰如其分,很符合二轮复习要求,同时该老师的教法也非常的成熟。我听了高老师的课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文综的历史平均分会是最高的。”

五、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本人虽针对学生实际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了一点收获,但自觉还远远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表现为:

1、课题研究的形式缺乏创新。因为没有经验,课题研究中只能边摸索边前进,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2、自身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平时理论学习时间很少,积累的先进理论较少。在现实中,可以把具体的事例写得有血有肉,但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时,总感觉有点“囊中羞涩”,深感自身理论知识的缺乏。

3、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正是因为自身的水平限制,很难将课题研究到一定的深度,或者说很难将理论提升到一定高度,很多时候,仍在“穿新鞋走老路”,很是惭愧。

4、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我们应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它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对新课改历史教材的疑惑及看法 杜宏建 《中学教学参考》 202_年15期

【2】《浅谈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策略》 中学政史地 202_年12期

【3】《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王雪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_年36期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程蓓蓓 《山东师范大学》 202_年

【4】“教是为了不教”——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札记 张克庭 《宁夏教育》 1983年10期

【5】《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贺娟娟 《中学教育》202_年 第1期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更有效

八柳树学校

岳学慧

课题研究背景:

在课改的热潮滚滚而来之际,我们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作作样子、流于形式,要想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祖国的希望,我们必须从观念上更新,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理念、手段、方式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艺术性,对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习的习惯、学习的热情、思考的主动性及精力的集中以至整堂课学习的效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旨在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该不该提、如何提、何时提,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堂问题的设置是一门艺术,方法方式得当,有助于激起同学们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以及学习的热情,更能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积极活跃,学生的精力易于集中,听课的效果能够保证。

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应该是教师直白地灌输给学生,应该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和总结得出的,它可以来源 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来源于他们的间接经验,教师适时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自身的资源与他人提供的资源有效的结合、提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课题研究的手段与措施:

1.多听课。无论听哪个老师的课,哪样的课,都会给我们启示或启发。问题设置的不恰当,导致的教学效果不好,我们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引以为诫,不能重蹈覆辙;问题设置的好,我们也要多分析,学习人家问题设置的方式方法,总结经验,学以致用。

2.多听名师的课。名师的课,既然是名师,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学习他们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对问题设置的艺术,领悟他们提出问题的巧妙性,尤其是面对学生意料之外答案时的冷静、机智与应变策略。

3.课前精心备课。每一节课要想上得有效果,就要在课前精心备课。哪个地方要怎么引入,哪个地方怎么过渡,哪个地方设置什么样的问题等等,都需要精心设计。

4.课中注意观察。对于我们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要注意观察当时学生对于此问题的反应,这很关键。问题的恰当与否,最终就是由学生的反应来评判的。我们觉得问题设置得很好,但学生的反应平平,课堂的效果一般,那就不一定好。

5.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心得。课堂上观察了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后,课下就要及时反思。反应好与不好,都应该及时记下来,以利于 以后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心得:

1.问题提出的背景与场景:

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根据教学情景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该在何时何处设置问题就要马上设置,置后或超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问题提出的目的性:

如何在有限的化学课堂上让学生既活跃,又能掌握知识服务于学习和生活?我认为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目的性。

有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读书,教师的讲解,学生完全能理解,就根本没有必要设置问题,否则倒象画蛇添足。有的知识点发散性强,需要的知识联系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层层置疑帮助学生理解,并且问题的设置最好有梯度,有简到难,慢慢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切忌问题的随意性,无目的性,否则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这样既浪费课堂时间,又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引起学生的不屑,极不利于课堂教学与教师威信的保持。

3.问题提出的针对性:

设置的问题是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表演。现在的新课改,更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很多时候,老师更注重课堂气氛,采用很多诸如小品表演、辩论赛等活泼的教学手段,在问题设置上,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把所有书上能找到答案的 东西都设置成问题,课堂上大家闹哄哄的,气氛看起来很好,然而下课后学生却什么也没学到。这样的问题设置丧失了根本的目的,没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尽管“好看”,却不实用。所以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既有话可说,又不会随便乱说,始终围绕着课堂教学的中心展开。

4.问题设置的连贯性

当课堂教学内容由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时,或者是在原有内容上有所加深时,也应设置一些问题,这时问题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梯度、层次性。此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转换,使整个课堂自然流畅,学生的思维可以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这能使得学生的精力易于集中,不易分散。

总之问题的设置要恰倒好处,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同时主动权又掌握在教师手中,要能收能放,收放自如,把学生的回答恰如其分的引导到课堂内容上来。用巧妙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能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过程,发现并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功底。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更有效

作者:岳学慧

学段:初

单位:新乡县七里营镇八柳树学校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