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小文档整理)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16-64770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1 03:05: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小文档网整理)

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摘要】:据调查显示,当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普遍较低,课堂教学实效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的经验是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钻研教材、深入浅出:教师要对教材深入进行钻研,明确教材结构和地位,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上起课来就能够深入浅出、游刃有余。(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德育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物具、影视、角色模拟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3)精心预设、促进生成: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必须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德育课教学不能也不再“我”讲你“听”;“我”讲你“通”的过程,而应该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相互促进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4)多元评价、激励成长:为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形成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的评价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升华。(5)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要把实践性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体验生活、融入社会,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6.

[2]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

[4] 余文森,林高明,陈世滨 编著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

[5] 陈国平,魏为焱.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6-7

[6]、苍南职业中专学校陈治巧 林甲针《职业高中德育课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

[7]、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中学黄剑华 《关于德育课学生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发表:在《温州教育》发表

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一、中职德育课构建有效教学的迫切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极大的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效果。但据调查表明,目前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气氛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近85%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一般甚至是枯燥乏味。我们发现,现在中职德育课课堂现状是教师认真备课,辛苦上课,讲课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课堂教学“死水一潭”,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这样上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可以说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德育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实效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的经验是要把握教学的切入点,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二、中职德育课构建有效教学的几个切入点

(一)钻研教材、深入浅出

省编教材是符合中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中职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普九教育后基础也有所提高,那德育课低效的现状问题在哪?主要是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透,讲起课干巴巴,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也难怪学生不买这种教师的帐。德育课教师要对教材深入进行钻研,钻研教材时先从整体入手,浏览整册教材,明确教材结构和地位,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然后进行模块钻研,先是单元看,再以课时为单位看。课时钻研时,要一篇一篇地看,一个字一个字的想。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时的主要内容;对于课后练习,要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做课后练习。遇到无从下笔做答的问题,看不明白的问题用笔记下来。教师备课时经历这样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是任何参考书都无法提供的。

教师这样做后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上起课就能够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就能够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如笔者在执教《法律、生活、职业》第十三单元“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时就播放了有关少年犯的视频:一群花季的孩子在迷惘、在沉沦、在犯罪,这段视频是少年犯血泪的结晶,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的播放,极大的震撼了学生,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教学中来。但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只有激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三)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当前德育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有些教师教学就是依据教案来上课,如有位老师在教《企业与经营》时设计的教学难点是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可当他在PPT打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立即就说,老师我们知道它们的区别,我们在经济法的课上已经学过。可这位老师说,说过,再学一次也不多。表现之二则是生成过多,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多彩的消费》时,一堂课设计了两个调查,四个合作探究活动,有两个探究都仅用时一分钟。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可以说是为探究而探究。

构建德育课有效教学要转变课程观。要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德育课教学不能也不再“我”讲你“听”;“我”讲你“通”的过程,而应该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四)多元评价、激励成长

为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实现激励学生学习和推进教师教学的教学评价目标夯实基础,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总体而论,在教学中形成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

评——学生反馈”的评价流程,使全员评价有机、有序地结合起来,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接纳、尊重、理解、赏识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笔者执教 “开启职场之门”中的制作简历的内容时,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份简历,完成后由我们同学来评比,并选出其中优秀的在学校的宣传栏予以公布。

在接下来简历这一主题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上课是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提出了许多针对自身的问题。在制作他们自己的个人简历时,学生是象着了“魔”似的。他们自己修改,组内讨论,大部分学生的简历都修改了四五次,有的学生修改了七八次。让学生学会自己评价,学生的自我肯定,学生与学生之间无距离的认同、老师欣赏的目光、赞赏的话语,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升华。

(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要把实践性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实践性教学,务必使之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要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还要适当的进行讲评、归纳、提高,以巩固教学效果。例如《法律、生活、职业》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宪法、民法和刑法为基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法官和律师给学生做报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热点和疑难的法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法庭旁听,熟悉案件的审理程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律专题录像片,或举办模拟法庭,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改农场等地参观调查,提高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等等。

构建有效教学的途径很多,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法

教育教学讲座六之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法)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钟炜

编者按:本人对“教育教学讲座”分为九个系列:一备课研讨、二课例分析、三听课评课、四案例研究、五课堂调控、六教学效益、七高考备考、八素质教育、九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讲座六(教学效益)”分为若干个专题,本文是“教育教学讲座六(教学效益)之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法)”(稿源:编者网上选稿)。

对“教育教学讲座六之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方法)”分为五个版块:一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是加强对学生作业的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五是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原作者:三泉学校 王立新 时间:2008-2-22 1.1、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⑴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探究,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作用。本研究正是针对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作一些理论及实践的探索。

⑵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整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⑵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知活动,师生互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①师生互动具有生成性,与别人即时即量的交谈交流,往往会启发自己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二期课改提倡的探究性活动中,学习内容是动态生成的,是由师生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协商,合作建构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别人的看法,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热情。②本研究将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当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

⑵本研究正是顺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及时对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1.3、研究内容。

⑴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现状调查。

(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基本要素和特点,着重探讨“师生互动关系形成的基本要素,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大致分类,同时总结出其基本特点。

(2)教师对“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实施“师生互动”并非一个新的教育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意无意地使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然而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师生互动”的真正含义以及师生互动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研究中必须求得老师的积极参与,深入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3)学生对“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观点,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我们所做的任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我们所做的任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发展与提高。因此,了解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观点十分重要。

⑵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积极的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师生互动必须双方都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产生效果。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②熟悉与善用,沟通技巧,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ⅰ沟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活动,良好的沟通技巧已成为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沟通的技巧包括,传送信息的技巧(教师教授知识)和接收信息的技巧(教师接受学生反馈)。ⅱ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学生信任教师且尊重教师,学生会愿意与教师合作,达成教师为他们设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③重视学生的感觉与情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基础不能只建立在课程内容上,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感觉与情绪,否则对学生的影响就很有限。④师生共同教学,其同评价。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教”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民主意识,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⑶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①形式化: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内容

②单一性: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只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

③偏向性:教师会因学生成绩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互动机会。1.4、相关概念界定。

⑴师生互动关系。教学情境是一种社会互动的情境,这种情境中,教师与学生间要不停地交互作用,彼此沟。

①这样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教师或学生将想要传递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至对方,并产生预期的效果。由此反应结果再回馈给对方,而形成良性的回馈循环系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扮演着信息的传递者与接收者,两种角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师生互动关系有以下五个特点: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连续、流通的教学过程,而非静止、孤立和凝滞的;只有开始,而无终止。ⅱ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须借助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情感等。ⅲ师生互动的内容,其涵盖面比单纯的课本教材更广,除了认知,技能层面,还包含情感、态度、行为层面的内容。ⅳ接收者将预期效果作正确而系统化回馈后,有助于师生间建立信息的良性循环系统。

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①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观念。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或者说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1.5、研究步骤(主要阶段)。⑴第一阶段:现状调查(2006、4-2007、4)。拟采用与教师座谈、问卷调查,听课等多种形式对要研究的问题的实际状况作一个详细了解,并收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随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第二阶段:分析研究(2007、4-2008、4)。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现状,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研究内容,形成相关论文,同时,完成结题报告。

1.6、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进行研究。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原作者: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梁惠珍 时间:2007-12-25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一个初步探讨。

2.1、教学理论指导。

⑴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创造性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高层次的教学境界,为达到这一境界而进行探索和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营造一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配合的和谐有序的课堂教学活动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⑵这里说到的“有效性”,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已长久地根植于人类教学实践和教学理想中。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语文教学来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立足于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2.2、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途径。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科有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教学才能高效率。当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势必造成学生的反感,甚至厌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的健康心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往往面对的是不同文体的文章,如果你都用千篇一律的手段来讲解课文:正音、介绍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品味鉴赏、总结写作特色等,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这种“一言堂”,教师教得没有激情,学生学得没劲。新课标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转变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

①在诗歌教学中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在教优美的古典诗词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读读画画。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作,在学习他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时,我要求学生抓住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想象,描绘出这首诗中的一些画面。在赏析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找出这两句诗中的意象,学生很容易找出四个意象:月、松、泉、石。我继续发问:在秋天的雨后,诗人眼中的青山是空旷而灵动的,由此得知诗人此时的心境是悠闲、舒适、恬静的,那么此时展现在他眼前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这时学生陷入沉思之中,我抓住这一良机继续启发: 要设身处地地把自已置身于诗人所处的境界中,想象诗人所处的四周环境。这时有同学站起来回答:诗人人坐在山中,仰望天空,看到天上一轮明月,月光透过枝繁叶茂的松树照射下来,留在地面上的是丝丝缕缕的光影,向远处看,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动,叮咚作响的泉水声是那么悦耳动听。如果把它画成一幅画应该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听了之后纷纷拿出笔来,不一会儿,一幅幅草图画好。学生充分地展开了想象、联想,画面上除了月、松、泉、石外,还有诗人、草地等景物出现在画面中。在诗歌教学中读读画画,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习诗歌还可以开展一些专题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动手去查找资料,下载背景音乐,制作成PPT,然后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本学期,我们备课组根据《选修1》P88“诗词专题朗诵表演”,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小组设导演1人,串词执笔1人,串词朗诵1分,朗诵表演若干人,背景幻灯片制作1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专题,小组每位同学人人参与,组与组的同学互相观摩、评议。这个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去找资料,去制作幻灯片,去练习朗诵,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②在戏剧教学中采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在教戏剧时,教师不妨采取扮演角色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活动来感受、理解、探索知识,开启心智,增强自信。如在学《雷雨》这一课,把全班同学分成导演组、演员组、舞台设计组、表演评议组,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了解了这篇戏剧的内容后,导演组的学生就开始分配角色,对剧本进行再创作;演员组的学生扮演周朴园、鲁侍萍、四凤的角色来表演周朴园与鲁侍萍在30年后相见的一幕戏。课堂上学生穿着借来的“爷爷奶奶”辈的服装表演起来,周朴园冷酷无情、自私虚伪的嘴脸,鲁侍萍的自尊、刚强以及愤怒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成了导演,成了评剧人,进入角色,兴趣盎然,只知道自己是在演戏,忘记了自己是带着任务学习。实际上,编导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剧本的过程;承担角色的过程,就是一个领悟台词及人物形象的过程;而评议表演,则是深化各项知识的过程,除了导演和表演,作为观众的学生也都在积极地学习。这种用表演活动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围绕活动来学习知识,顺其自然地学习。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也是有效教学的一大尝试。

③在教学中结合讨论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展开争论,可活跃学生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疏通了《苏武传》第二部分(3-8段)后,让学生找出卫律、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的不同之处,并讨论分析两者劝降方式不同的原因以及苏武的形象。通过讨论,得出卫律与李陵的投降原因和性格不同,因此两人劝降的方式完全不同: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他是因罪牵连而降,所以劝降时,先用武力威吓,然后又以富贵权势相诱;李陵为一己私欲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他是被迫投降,如今也不如卫律得单于赏识,于是劝降时,则着重从情的方面、从汉王对臣子的不公与苛刻上做文章,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最后苏武都不为所动,可见,他是个爱国、坚持民族气节,绝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形象。语文课上少不了讨论,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同伴的对话,可以产生思想的碰撞,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效率。

④在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例如在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地采用情境法来教学。我假设自已是残疾作家史铁生,由史铁生的一句“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让我残疾了双腿”引出一场现场访谈。学生们做记者,我以史铁生的身份回答“记者们”的提问。由于史铁生的特殊身份和遭遇,学生们自然地就围绕“残疾”和“生死”等方面提问。如: “你怕死吗?”“你独自在地坛时都想些什么?”“作为一个突然遭遇残疾的人,你怎样看待生命和人生?”“你若有幸康复,你最想干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写作?”“母亲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为什么任由你的母亲去找你?”„„对这些问题,有的我用课文中的原话,有的结合史铁生的经历和其他作品,尽可能贴切地作了回答。整节课采用了气氛热烈的访谈形式,教与学的双方不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出现,而是互相激发思维和情感的一个个的人。这样既恰到好处地将一篇长长的课文浓缩成了思想的精华,又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⑵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①对教学而言,参与意味着合作性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学生学习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②叶圣陶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华东师范大学的丁晓良教授曾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⑶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①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②一代宗师孔子是很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的。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像孔子这样,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那如何才能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2.3、几点建议。

教学过程是一个和谐的双边活动过程,要不断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做法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在重视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参与程度的有效性后还必须将教材知识能动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这就必须考虑教师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必须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认识论原理,开展心理相容的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⑴要熟练地驾驭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熟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差异等,做到有的放矢。

⑵要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思考是否吃透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真正建构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快乐着。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3、加强对学生作业的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原作者: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李勇

对于教学来说,作业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的延伸,是学生再次调整、强化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理解事物的本质,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甚至是纠正错误。而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明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到自己教学的落实情况,评议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等。作业的反馈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这么说,得作业者得天下,可是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怎样加强对作业的反馈,真的很难做好,甚至做到一般都不容易。进入高三这一年我一路走来,在这一问题上不断地摸索、体会,其中也受过挫折,应该得到些许经验。

3.1、作业的处理不当列举。

对于作业的处理,这一年来我用过、换过很多不同的方法,也看见过一些老师用的方法,当然其中有一些是我目前认为是不太恰当的,现列举如下: ⑴有的老师往往好长时间批不完作业,批完以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作业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⑵课前不做准备,上课拿起作业就讲,无的放失,信口开河,想到哪儿讲到哪儿,讲到哪儿算到哪儿,一节课下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学生了。

⑶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学生不可能保证课堂45分钟都百分百集中精力。

⑷偏重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不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这样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死读书,这样是不利于今后教学的深化和扩展的。⑸孤立地说这个题如何如何,那个题如何如何,没有建立跟别的试题和知识的联系。

(6)要求学生把做错的作业做上多少多少遍,甚至要求学生把作业再抄一遍,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一定有预期的效果。3.

2、应对作业处理不当的对策。

以上对作业的处理肯定不是高效的,罗维明副校长在今年开学会上说“我们必须要务实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底对作业的处理怎样才是高效呢?我请教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也上网去看了很多的老师的教育博客,看看别人怎么处理,我的做法是:

(1)将作业发下去以后先通报本次作业全班的总体情况。

(2)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找到错题的错误原因(视作业难度,时间可以调整)。

(3)同桌相互交流,分两个层次交流:

一、为什么会出错?

二、怎样订正?有困难的作出标记告知老师。

(4)教师集中讲解有代表性的错例。(5)学生完成订正。3.

3、作业处理的优良方法。

对于作业的处理,如果老师更主动些,提前准备,成效就会不一样了。在实践中我也尝试着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虽然中间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确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

⑴及时批改作业,及时讲评作业。因为做完作业,学生们急于知道正确答案,求知欲强,兴趣浓,而且对作业所考查的内容非常熟悉,及时评讲有利于学生弄清错误原因并及时纠正。另外因为教师刚批改作业不久,对学生所存在问题的印象比较深刻,及时评讲必然更有针对性。因此,我认为较好的做法是当天作业当天批改,第二天就能把作业发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分析错误原因,接着评讲。⑵教师应提前做好作业情况分析。教师在讲评前,要先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包括全班的作业每一题的对错情况),以此来确定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作业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或典型的错误,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包括知识性失误和技能性的失误。然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作业的分析,我们当然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的错误,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成功应加以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

⑶注重评讲环节,启发学生思考。评讲作业不可平均分配时间,个别简单题目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即可,而大部分题目就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更要让学生知道正确与错误的原因,弄清答题思路。在评讲时,切忌就题论题,而应通过一个题目,复习与之相联系、关系紧密的系统知识,使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⑷正确区分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共性问题需要在班级范围内讲评,但个性问题,则只需要个别指导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把自己认为值得讲评的问题强加给班级内的全体学生。最有效的讲评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的个性讲评。⑸作业评讲时要以激励为主,要合理评价学生。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次作业之后,学生都渴望老师进行评价,特别是肯定他们的进步。所以不要把作业评讲上成了一堂批评课。通过评讲让学生更主动地、充满信心地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不是令学生有一种“负罪感”、“自卑感”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⑹督促学生整理错题,避免一错再错。很多教师评讲完作业就结束了,好象任务已经完成了。其实,督促学生整理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如果教会学生把做错的题目,特别是在未评讲前还分析不出原因的题目摘抄到专用笔记本上,并附上分析或举上一两个例子,这样就可以把作业内容变少变精,利于记忆与查阅,还可以避免一错再错,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4、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原作者:西来桥学校 巢 强 时间:2008-1-22 由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无论怎么变都将无济于事。如何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4.1、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

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牛不喝水按不到河里”。学生在强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也仅仅是做做样子给老师和家长看而已,其效果必定是很差的。

⑵要明确学生学习的责任。教师是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的,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关键还是学生自己。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总认为学习是给家长、老师学的是不行的。只有学生真正将学习的责任从教师和家长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他才会自觉的担负起学习的责任,那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适时地给学生讲明学习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确“为什么要学习?” 4.

2、转变学生的依赖心理。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而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对这种现象早习以为常了。其实,每个学生都存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都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只不过是被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压抑或扼杀了。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学生这种潜能给挖掘出来,显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转变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4.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管用。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4、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去感悟。有了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且,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等,其影响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深远得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亲自去实践、亲自去探究、亲自去体验。

4.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愿望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深入地去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让学生课始“带着问题走进来”,课末“带着问题走出去”,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以上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实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原作者:远安县实验小学 阳春白雪 时间:2008-4-18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它能向学生展现具体、直观、形象、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趣味化,因而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以下是笔者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

5.1、设疑激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和动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持续的时间也是较短的,而且要靠外界事物的新颖性、趣味性等不断的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需要而引起的。⑵如果在导入新课时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借助它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运用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猜一个谜语等创设问题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⑶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导入新课时,我先播放课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热闹的建筑工地上,运砖、运水泥的车来来往往,随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先是思索问题,接着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地用课件,播放一辆正方形车轮运砖车和一辆圆形车轮运砖车同时运砖的情境,接着教师又设疑:为什么不把车轮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此时课件的介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有关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5.2、化静为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⑴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如数学概念的含义、公式的推导)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和操作,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重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呢?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解决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⑵如果借助多媒体来铺路搭桥,可化静态为动态、可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在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展示教学过程,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方面,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⑶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按下面的步骤分小组自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预习(自学教材)——操作(比一比、拼一拼)——交流(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学生受年龄小、操作不规范、课前准备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自学(尤其是操作)效果不理想,于是教师以此为契机,用多媒体画演示了以下过程:重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旋转(以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为中心,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旋转180度)——平移(把旋转的三角形平移,和另一个未旋转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还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分别来拼一拼,多数学生只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随后我用课件动态演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先自己尝试操作,再观看动画课件,很容易发现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关系,因而水到渠成地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追问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再让学生尝试操作,随后我再次播放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大等腰三角形的动画过程,以上课件的三次介入,突破了重、难点,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5.3、有效评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⑴新授结束后,一般要进行巩固练习,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对学生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⑵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绘图、解决问题等)的练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之大的反馈信息,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练习效率。所以在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我们要尽量借助电教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内练习。

⑶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道“和倍”应用题的线段图,让学生先看图编应用题,然后用两种方法解答,待学生解答出来后,我借助课件,变成求“差倍”应用题的线段图,学生再次解答后,我又变动其中任意一个条件,使一道应用题变成了五道,极大的丰富了课堂练习的内容,这样在课堂上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图多编、一式多编等练习形式的充分利用,有效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由此可见,选准时机、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也有利于扩大知识容量、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所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时,做到符合实际,讲求实效,发挥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

效果: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效率:时间的利用率高。

关注过程:兴趣、思维、参与。

重视结果:知识、方法、态度。

二.有效教学=科学预设+自然生成

科学预设:教学设计—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策略与技能。(探究、体验、思维是核心)

自然生成:课堂教学—教案、学案生成符合认知规律(细化操作过程)。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

学生画龙老师点睛。

三.科学预设的宗旨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在这里需要探究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什么?

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我们尤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

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准(基础条件并不是决定因素)。

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直接因素)

四.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

(3)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

五.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种能力

教师的倾听能力.反思能力.教学效能感。

1.教师的积极倾听能力———有效教学的基本心理能力。实践表明,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不幸的是,许多老师喜欢独占课堂,滔滔不绝讲,很少听听学生的想法。

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进入教室作演讲容易,但要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交流却很难。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可见,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个体与全体;结果与过程)

例子:

一位父亲经常带他2岁多的儿子去逛超市,同时他也总是认为儿子也喜爱逛超市,可每次逛超市时孩子的哭闹、不安等情绪又令他费解。终于有一天,孩子在超市摔倒了,这时,父亲赶紧蹲下身去扶小孩,也正是在这一瞬间,父亲忽然发现了什么。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到的超市几乎是闪动的篮子和人的裤腿等,怪不得孩子每次到超市时总是很胆怯、很害怕地紧抓父亲的裤腿不放。至此后,父亲每次去超市时总是把孩子挺在肩膀上,那么,这时孩子眼中的超市是令他流连忘返的琳琅满目的商品。

从这个例子中,我深受启发与感动,作为老师,怎样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确实是一种很难做到的而又是不可缺少的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心理能力之一,这种能力是需要经常锻炼的。

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正如一句古训所说:“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就像你希望学生倾听你的意见与心声那样。”

2.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

正如我国有的教育学者认为那样,“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

是一种观念,它要求每一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

正像有的学校教师三十年书教不好,不是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三十遍,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教得很好,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教效果不好时,他不怀疑学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教学方法,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相信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批判反思的老师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他们不再仅仅依赖过去教学中用过的好的方法和活动,他们知道每一次面对新的学生,这些学生就会带来新的挑战。

敢于经常反思过程的教师,正是象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了新生的活力。他们有一种兴奋的感受,认为自己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在参与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了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了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反思日记、教学随笔)

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当作一种观念,具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意识。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3.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的概念。

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自己对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是教师的自我画像,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的表现,它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他们的教学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对自己上的课都没有信心与兴趣,有什么理由让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呢?

实验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些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她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意对全班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时,这些教师往往表现得比较民主,能够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失败时,这些效能感高的教师表现得很有耐心,他们会通过重复问题,给予提示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教学是一门行为艺术,每节课都是一次表演。因此,从教师教学的动力角度考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总之,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们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学效能感能力,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方法

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方法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涵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其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课堂有效性包括:

1、课堂教学的速度,是指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

2、课堂教学的密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教学任务的程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越大。提高思维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3、课堂教学的难度。它是指学生学习时的难易程度,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浪费。

4、课堂教学的时间。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是光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或收获大不大,即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就是看学生是否有进步有发展。衡量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而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要看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运用有效的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充分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四个标准”: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一点,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要做到使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毫无疑问,制定了准确、明确、有层次的目标,保证了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 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旧知识、新知识引入、新知识传授、新知识反馈、新知识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同时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效能的检测纬度上,它可能更具实际的意义。课堂上,应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等整合成新的知识结构,适度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与收敛、训练的密度与质量等。

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须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是构成和谐氛围的因子,是沟通情感是桥梁。它能带给学生欢愉和力量,其作用难以估量。课堂教学中,教师 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建立了和谐民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五、了解你的学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虽然我们教书不是战争,学生也不是我们的敌人,但了解学生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有利保证。了解学生的方法是多种,但真正了解学生我们还是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是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怎么想;二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三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四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我们每节课才能恰到好处的把握好知识的轻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做到有效。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小文档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