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关于同兴镇民族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16-65238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3 14:59: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同兴镇民族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

关于同兴镇民族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同乡镇名族教育基本情况

1、同兴镇少数民族共128人,其中原同兴66人、原伊芦52人。主要分布在回、彝、黎、土家、苗、布依、仡佬、壮、傣、傈僳族。

2、同兴镇学校在读少数民族学生共17人,其中小学8人(原同兴5人、原伊芦3人)、中学9人(原同兴4人、原伊芦5人)。

3、同兴镇没有独立的少数民族学校。

4、同兴镇民族教育优惠政策:(1)对民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确有困难的学生免交杂费,免交课本费,对住校的民族学生给予生活补贴),从经济上给予优惠,从而促进控辍保学目标的实现。(2)与相关单位领导建立对接扶助制度,注重对民族学生的全面教育。

二、同乡镇在促进民族教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同兴镇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按规定主动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依法承担组织、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组织村民为学校义务投工投劳,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的治安和安全;帮助学校解决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用地。为教育发展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有推广性的成功经验

(1)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

教职工工资由财政按时足额发放。

(2)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解决学生上学行路难问题,确保学生安全和身体健康。

(3)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建立了师生“一对一”学习帮扶制度,帮助学习较差的民族学生提高成绩;同时配对机关单位领导,形成定期帮扶制度,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四、民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辍学率普遍偏高,其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历史和地域因素形成封闭陈旧的风俗习惯,一般百姓不送女孩子上学;二是经济困难;三是缺乏劳力;四是学生厌学;五是“读书无用”;六是父母离异导致辍学。

2、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差,影响了少数民族中小学质量的提高,有的校址太窄,有的校舍陈旧,有的缺乏实验用房,办学条件都较差。

五、进一步推进民族教育工作的政策性建议

1、加大民族乡镇基础教育的控辍保学力度。各乡镇应运用现在的宣传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宣传送子女上学是公民法定的义务,不送子女上学是违法行为,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懂得受教育是法律赋予孩子的权利。同时建议市政府先行在民族乡

2、以县为主建立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制度。多渠道争取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建立以县为主的救助制度,资助特困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业。

3、以县为主制定对民族学生进入初高中阶段和有学历民族学生就业优先政策。鼓励县各中学每年留出一定名额,解决分数线以下的民族学生入学。

4、加强教师交流制度,努力提高民族乡中小学的师资水平。可以县为主,在县内选派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到民族乡中小学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支教活动,帮助民族乡中小学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5、要重视和解决自由迁居少数民族的子女入学问题。自由迁居的少数民族分布较广,要完善其子女入学的相关制度,保护迁居少数民族的子女受教育的相关权益。

第二篇:关于打造巴彦浩特镇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的实施方案

关于打造巴彦浩特镇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的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巴镇地区传统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发展,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传承蒙古族的民族手工艺品,增强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市场上竞争力,加大传统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和开发,经我镇多次调查摸底,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最终与内蒙古阿拉善盟宏魁苁蓉集团协商决定将巴彦浩特镇经一路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与展示为一体的商业街,以树立品牌,打造特色为目标,特拟定《打造巴彦浩特镇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的实施方案》。

一、发展思路

总体定位为:将该街道建设成“原汁原味蒙古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列入巴镇地区旅游购物场所的主要景点之一,全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项目发展理念,突出民族特色,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二、发展目标:

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依托地方特色和传统民族工艺技术,成为经营蒙古族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蒙古族服饰及生活器具、仿古地毯、特色肉制品及奶制品、绒毛制品、锁阳、苁蓉等旅游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与展示为一体的旅游购物场所。

三、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于巴彦浩特镇经一路。该街道全长305米,建筑面

1积9948平方米,共有商铺26间,已投入资金1193.76万元,现已完成楼层为三层的主体建设工程。

四、经营策略:在经营模式的建立方面,根据市场竞争机制和制胜原则,制定“统一招商,出租出售、自主经营”的经营模式。

五、改造内容

按照实现“整洁有序、美观安全”的思路和“传承历史、创新风情”的理念,商业街的改造要凸显民族旅游精品、休闲娱乐观光的民族风情。

聘请对蒙古族文化有研究、有专业资质的设计院所对整个主街的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将该街道外部墙体进行装饰美化、亮化,路面铺设彩色地砖进行硬化,并做好商业街的通水、电、暖、讯等基础设施工程。

通过改造,把商业街建设成旅游休闲一体化的蒙古族特色建筑。使其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民族特色彰显、旅游休闲皆宜,名副其实的全新商业街道。

六、改造经费

由旗政府出资对商业街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

七、政策优惠

1、划出一定的门面或商铺用于手工技艺好、经济基础薄弱的本地民间艺人的民族工艺品用房,租金由政府承担3~5年。

2、一部分商铺可出售,在办理房证时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

3、对个体经营者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或贴息贷款以及税收的减免优惠。

第三篇:西乡县柳树镇民族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西乡县柳树镇民族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

方案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华夏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讲礼仪是我们世代相传的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礼仪不仅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开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国民素质高低的具体体现。因此,为加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师生的文明素质,养成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快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努力创建西乡县文明单位。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西乡县柳树镇民族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的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全校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中小学生。

3、振奋全校学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组织机构:

1、成立“西乡县柳树镇民族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郭庆斌

副组长:张大彬刘学军

组员:周选民宋建昌乔红周晶全体班主任

2、设立“文明礼仪教育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团委,由团委成员负责“文明礼仪教育”的日常事务,具体执行领导小组的决策。

四、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健康心理。

①、推行“十四字”礼貌用语,即“您”!“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②、遵守校园文明秩序,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内容。

③、倡导“五心”,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做到心理健康,不和家长赌气,不顶撞师长,不“冷落”同学,不私自离开家庭和学校。

2、讲究文明礼貌,倡导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应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柳树镇民族学校学生

一日常规》教育,使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着装得体,衣着整洁;谈吐举止文明,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吵闹、不喧哗;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不骂人;不破坏公物,不踩折花草树木;男女生之间无不文明交往现象。

3、开展卫生竞赛,营造和谐氛围,建设文明校园。

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乱倒污水、乱倒剩饭菜,搞好教室文化建设。各班级开展“讲卫生竞赛”活动,既要重视个人卫生,又要讲究公共卫生,把校园真正建设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4、促进班风建设,争创文明班级,珍惜集体荣誉。

①、采取树立典型、严肃纪律等措施,对学生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使学生养成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优良作风,不断加强和改善我校的班风建设。

②、以集体荣誉为重,无违纪,无不文明行为,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同学间友爱相处、互助互学,共建文明班级。

五、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文明礼仪宣传(2010年9月份)

做好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宣传发动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培训骨干,启动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文明礼仪常规教育(2010年10月份)

1、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开展继承和发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等教育活动为载体,着力做好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从强化学生一日常规入手,重点普及推广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师生良好的文明

礼仪习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展开全方位的礼仪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相互督促、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做好对文明礼仪活动的宣传与推广,用宣传画、手抄报、书法作品等有教育性的宣传品感染、陶冶师生、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讲规范、讲礼仪、讲公德、讲文明。

3、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推向高潮。“五个一”活动即通过组织学生看一部反映文明礼仪的专题教育片、写一篇感想文章、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队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充分挖掘学校与课堂的教育主导作用,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守则”、“规范”教育活动之中,通过“学守则、学规范”知识竞赛、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演讲、故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领会《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引导广大学生共同来制定遵守文明礼仪常规,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教育,逐步形成崇尚礼仪、争做文明学生的良好风气,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转变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5、健全师生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建立文明礼仪教育长效机制,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第三阶段:文明礼仪成果展示(2010年11月份)

学校总结梳理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成绩,展示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文明礼仪总结表彰(2010年12月份)

1、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2、2010年,我校将评出文明礼仪标兵20名(其中小学生8 名、中学生6名,教师6名),并进行表彰奖励。

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班级一定要以本活动为契机,使学生的文明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上一个新台阶。

2、各班级积极行动,大力营造文明礼貌氛围,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活动,求真务实,并做好记录,及时上交各种材料。

3、文明礼仪教育,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4、要通过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和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5、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要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

西乡县柳树镇民族学校团委2010年9月

第四篇:关于改造巴彦浩特镇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的实施方案

关于巴彦浩特镇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的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巴镇地区传统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发展,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传承蒙古族的民族手工艺品,增强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市场上竞争力,加大传统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和开发,以树立品牌,打造特色为目标,经我镇党委、政府研究,与内蒙古阿拉善盟宏魁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商决定拟将巴彦浩特镇经一路改造为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生产、批发、零售与贸易为一体的商业街,特拟定《巴彦浩特镇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的实施方案》,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项目建筑面积为9948平方米,共有商铺26间,已投入资金为1193.76万元,现已完成楼层为三层的主体建设工程。

二、发展思路

总体定位为:将该街道建设成“原汁原味蒙古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列入巴镇地区旅游购物场所的主要景点之一,全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项目发展理念,突出民族特色,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发展目标: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依托地方特色和传统民族工艺技术,成为经营民间手工艺品、蒙古族服饰及生活器具、特色肉制品及奶制品、绒毛制品、锁阳、苁蓉等旅游产品的生产、批发、零售与贸易为一体的商业街。经营策略:在经营模式的建立方面,根据市场竞争机制和制胜原则,制定“二

1十四字”的经营模式:统一招商、协助经营、部分自营、整合市场、完善政策、合理回报。

三、经费来源

1、旗政府从就业渠道上抽出来一部分资金

2、旗政府拿出来一部分资金对整条街道进行蒙古族特色的美化亮化改造及门牌的制作安装,打造出我镇具有蒙古族风情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

四、改造内容

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的改造,将极大地改善整个城区的总体面貌,也将为居民创造更加良好的城市环境。按照实现“整洁有序、美观安全”的思路和“传承历史、创新风情”的理念。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的改造以民族旅游、休闲、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打造该街道,体现地方风情,突出民族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烘托气氛,需将该街道进行美化、亮化、硬化设计。

美化工程——装饰物图案及色彩要充分体现蒙古族风情,时尚、休闲、快乐,起到衬托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

亮化工程——该街道的基础照明必须结合蒙古族传统风情定位,突出建筑物造型灯方面的亮化,路灯、景观灯要协调搭配、有机融合。

硬化工程——路面铺设彩色地砖,明显通道标志,并备有休闲座椅;铺设上下水、排污管道,暖气、电力、通讯等线路,为商业街改造配套,预留足够的停车位。

通过改造,把商业街建设成旅游一体化的民族特色和现代建

筑相结合的蒙古族特色建筑。使其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民族特色彰显、旅游休闲皆宜,名副其实的全新商业街道。

聘请对蒙古族文化有研究的并懂建筑的专家或学者,或者请对蒙古族文化有研究的设计院来对整个主街的建筑物进行“量体裁衣”,将每一栋、每一家建筑物的临街面的设计图尺寸准确掌握,再根据每一栋房屋的结构特点和外形设计出适合该栋房屋的设计效果图,在设计过程中可征求相关负责人的意见。

为进一步营造商业街的氛围,建议在该街道入口处安装比较显眼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大门或门牌;建筑物外墙设置固定的位置安装的广告牌、灯饰等,增加商铺的附加值。所有商店门窗、广告牌、商店招牌均统一规划、统一安装、有统一的风格和统一的形象,避免商家各自为政破坏商业街的整体形象,从而降低了商业街的档次。

第五篇:(已)镇民族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66

镇民族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主题和核心,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最近,我对镇民族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试图从把脉该镇民族经济发展现状中,探求一条科学发展、良性发展、加快发展的路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经济发展状况 镇位于港市境西部,辖社区和10个建制村,有村民小组276个,2010年末人口6.02万人,其中壮族居民遍及9个村(社区),有壮等少数民族(世居民族)1.95万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区域和革命老区。该镇自然资源丰富,辖区总面积133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3696公顷,有山林面积2943公顷,森林覆盖率36%;道路交通便利,黎湛铁路(复线)、209二级国道过境,有等级公路里程53公里;水利设施相对完善,有中小型水库6座,常年有效库容1112万立方米,义渡江为得天独厚的常年汩汩江流。伴随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镇党委、政府总揽全局,认真把握市场经济脉搏,引领农民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63158万元、同比增长16.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953万元、同比增长15.75%,第二产业完成23372万元、同比增长17.80%,第三产业完成15833万元、同比增

村还涌现出不少黄沙鳖(墨底鳖)养殖户,年内水产品产量达1630多吨。全年水产畜牧业产值预计5568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37.80%,比2009年提高7.68个百分点。

三是非公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该镇有中外合资树脂深加工企业1家、木料深加工公司1家、遍及9个村的木材粗加工企业(中板厂、木片厂)32家、上规模的纸业公司2家、食品加工企业(含小作坊)21家,此外,一批粮食加工、油料、服饰、建材、金属制品等厂家正如日中天,生意红火。全镇农产品加工型、资源型、创税型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拉动了大农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也成为国地财税的主要来源。

四是市场效应辐射明显 镇“十二五”规划完成之后,加速进行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心:其一,加快专业市场的改造和开发;其二,强化水、电、路和通信等硬件设施建设;其三,抓好旧城改造;其四,开发居民住宅新区和工业园区,以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经济能人到圩镇经商办实业,拓宽第三产业。目前,圩镇建设用地128公顷,常住人口1.35万人,圩期赶集人数在3.5万人左右,是周边地区商品集散重镇。

五是外出务工促农增收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政府积极宣传引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免费培训”和“牵线

得到了定期扶助,并提高了补贴标准,对自治区第二批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在生产、生活项目资金和力量投入上进行全方位倾斜。

保稳定,就是要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就良好的安稳环境。在具体工作中,打出维稳“组合拳”;一是“不治已乱治未乱”,以思患而豫防之。摸清属地的不稳定因素,加强对重点问题的排查调处,使各类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得到及时疏导和化解;二是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使“书记大接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疏”而不是“堵”的办法,使群众能以正常渠道表达利益诉求;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治安联防体制机制,加大人民内部矛盾的调处力度,注重调处“三大纠纷”,严厉打击社会黑恶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确保一方平安,守护百姓福祉。

镇属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凸显出一些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体健力壮接受新生事物强的人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者数量和素质不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农业投入杯水车薪,民族经济发展存在资金匮缺制约;此外,市场信息、科技传播、创新意识比较滞后。所有这些,都将严重阻滞民族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

关于同兴镇民族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