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简介[合集五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6-107992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6 18:12: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简介

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简介

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规划,园林绿化施工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园林建设是一门刚刚兴起的城市规划建设课题,其教学的教材和内容,及任课老师严重缺乏导致教学和实际相脱离,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工作,鉴于此情况我鉴定所开展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和鉴定工作,培训在校学生,弥补其由于教学与实际相互脱节,高分低能不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快适应社会,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园林绿化规划,园林绿化施工技术人员。

一. 培训课程

1.软件培训:包括cad,photoshop,CorelDRAW等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相关软件,通过学习以上软件能够快速运用设计园林景观规划图和施工图,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园林设计规划人员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上机时间:不少于60小时

2.专题讲座:

具体是:园林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及实际案例分析,园林小品发展趋势分析,园林植物构成要素分析,园林小品构成要素分析。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广大同学了解全国园林市场特别是云南园林市场的发展情况,通过具体的市场分析为同学确定学习方向和将来的择业提出实际的建议,从元素的角度解构和分析园林绿化规划和施

工中技术要点,实际分析出整个绿化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提高广大同学的园林鉴赏水平及园林鉴赏分析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园林设计施工水平。

3.园林工程现场分析(不少于三次)

由专业老师带领同学到绿化景观现场,分析施工过程,总结施工及绿化管养的成败得失,分析总结具体绿化景观优缺点,提高同学得实践能力。

二.鉴定工作

培训后,经考试鉴定合格后将颁发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证,专业为园林工程技术人员,考试范围主要是cad制图及理论试卷。

第二篇:《园林工程与技术》简答题

一、现代园林工程发展趋势

1、设计要素的创新;2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3、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4、自然的精神;

5、生态与设计

二、园林工程施工投标

投标程序:报名参加投标办理资格预审投标环境制定施工方案投送标书。

园林工程投标标书的编制和报送

园林施工企业作出报价决定后,即进行标书的编制。由投标人编制填报的投标文件,通常可以分为商务法律文件、技术文件和价格文件三大部分

标书投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标书编制好后,要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按规定分装,密封,派专人在投瓢截止日期前送达指定地点,并取得收据。邮寄时,一要考虑路途时间。投送标书时,须将招标文件包括图纸,技术规范,合同条件等全部交还招标的建设单位,切勿丢失。将报价的全部计算分析资料加以整理汇编,归档备查。

第三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根据卫生部办公厅《202_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方案》(卫办农卫发

„202_‟112号)的要求,我市202_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包括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放射、检验人员、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培训及村卫生人员妇产科专项培训等多项任务,总培训人次多达4991人次,我们在年初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_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培训目标、内容、任务和要求,明确划分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任。3月4日,又召开了全市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协调会,对202_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安排,同时邀请“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技术人员讲解了机顶盒使用方法。全市共组织4批320人参加了省厅组织的培训,其中:参加院长培训111人次,放射人员培训101人次,检验人员培训106人次,护理部主任培训103人次。通过对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卫生院放射及检验技术人员、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以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放射及检验技术人员的医疗救治水平,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以及乡村医生妇产科基本知识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四篇:技术人员培训讲稿..

煤矿技术人员培训讲稿

第一部分: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1.1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

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的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简称矿压、地压等。

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撑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如顶板下沉、底板臌起、冒顶、断面缩小等)

矿山压力控制:人为的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如支护、充填等,目的是保证生产安全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2 矿压及其控制研究的历史:

1.2.1 对矿压力早期认识阶段:15至19世纪早期,观测到了地下采掘活动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提出了最初的保护煤柱确定方法。

1.2.2 建立早期假说的阶段: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利用某些比较简单的力学原理解释实践中出现的一此矿压现象,并提出了一此初步的矿压假说。代表性的是认为巷道上方能形成自然平衡拱的“压力控假说”及有关的分析计算。提出了以岩石坚固性系数f(普氏系数)作为定量指标的岩石分类方法,开展了地面及巷道中的岩石移动观测。

1.2.3 以连续介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开始把巷道周围的的整个岩体当作连续的、各相同性的弹性体来进行研究和建立假说,即用弹性理论来研究矿山岩石力学问题,并推出了计算原岩力学的有关公式。以后又考虑了岩石的非均质性及各相异性,同时在实验手段上较广泛的利用了相似材料时行的相似模型研究方法及光敏材料进行的光弹性模拟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开始采用U型钢拱形可缩支架、磨擦式金属支柱、锚杆支架等支护技术。

1.2.4近代发展阶段:指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理论研究上进一步考虑岩石的真实特性,最重要的是把岩体看作是受到各种性质的弱面切割的多裂隙介质,相应的提出了岩石断裂力学、块体稳定理论等,另一方面把岩体变形看成是与时间有关的岩石流变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岩石流变学,在研究方法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了新的数值分析方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等。在应用方面,采用煤柱护巷和无煤柱护巷的各类巷道中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进一步改善了巷道支护技术。

2.1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2.1.1 矿山岩石的基本概念

岩石:具有一定构造和形态的矿物结合体。

在自然状态下,按其固体矿物颗粒之间的结合特征,可以分为固结性岩石、粘结性岩石、散粒状岩石、流动性岩石等。

按照岩石的力学强度和坚实性,常把矿山岩石分为坚硬岩石和松软岩石。一般将饱水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大于5Mp的岩石叫做坚硬岩石,反之称为松软岩石。

按照岩石的构成特征,可以区分出岩石的结构和岩石的构造两个概念。2.1.2 岩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的(真)密度:指单位体积的岩石(不包括空隙)的质量,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且与岩石的空隙和吸水多少无关。一般在2.7*103kg/m3左右。

岩石的视密度:指单位体积的岩石(包括空隙)的质量。除了与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有关外,还与岩石的空隙和吸水多少有关。根据含水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天然视密度、干视密度和饱和视密度。

岩石的孔隙性:是指岩石中孔洞各裂隙的发育程度,常用孔隙度表示。即各种孔洞、裂隙体积的总和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也称孔隙率。岩石的孔隙性对岩石的其它性质也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孔隙率增大可使岩石的视密度和强度降低,同时使塑性变形和透水性增大。

岩石的碎胀性和压实性:碎胀性指岩石在破碎后的体积增大的性质,一般用碎胀系数来表示。岩石在破碎后,在其自重和外加载荷的作用下会逐渐压实的性质为压实性。

岩石的吸水性:指遇水不崩解的岩石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吸入水份的能力。通常以岩石的自然吸水率和强制吸水率表示。工程上往往用吸水率的大小来评价岩石的抗冻性能,当吸水率小于0.5%时,一般认为岩石是耐冻的。

岩石的透水性:即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质,一般用渗透系数来表示。岩石的软化性:浸水后强度明显降低的性质。岩石的膨胀性和崩解性:前者指软岩浸水后体积增大和相应的引起压力增大的性能;后者指软岩浸水后发生解体的现象。

2.1.3 岩石的力学性质 2.1.3.1 岩石的弹性和塑性

弹性:指卸载后能变形能全部恢复的变形性质; 塑性:指卸载后变形全部不能恢复的变形性质。

岩石的弹性指卸载后岩石变形能完全恢复的性质,随岩石的性质不同,可能出现线弹性、非线性弹性和滞弹性三种不同的弹性特征。(见图1)由于岩石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它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即岩石是一个弹塑性体。一般用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表示岩石的变形性质,是评价岩石的受载条件下变形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岩石的变形曲线如图2所示。

2.1.3.2 岩石在单向压缩下的变形性质

在单向压缩下,岩石的变形表现为横向变形和体积变化。可根据单向压缩时的岩石变形性质把岩石分为脆性岩石(破坏前的总应变小于3%)和塑性岩石两类。脆性岩石、塑性岩石、一般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如下图3、4、5所示:

应力δδmax线弹性阶段CB破裂发展阶段压密阶段图3 脆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 后效弹性应变瞬时弹性应变塑性应变0A应变ε

应力δδT近似弹性阶段E屈服点F塑性阶段0应变ε图4 塑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δ弹塑性阶段线弹性阶段压密阶段ABC破坏点D破坏阶段 E残余强度0应变ε图5 一般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

2.1.3.3 岩石在三向压缩下的变形性质

自然条件下的岩体绝大多数是处于三向压缩状态,研究岩石在三向压缩状态下的变形性质要用专门的三轴应力试验机,通过试验表明:随着侧向应力的增大,岩石的塑性变形也相应增大,在单向应力或较低的侧向应力状态下多表现为脆性,在高压三向应力状态下破坏前也能表现出很大的塑性,另外在岩石在三向压缩条件下发生破坏后,仍然保留一定的承载能力,且围压俞大,其残余强度也俞大,这个规律对于矿压控制很有实际意义。

2.1.3.4 岩石的流变性质

流变:即材料在出现塑性变形后,在应力不变或应力增加很小的情况下继续产生变形,简称流变,也叫屈服。通常把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应力应变现象统称为流变,包括蠕变、弹性后效和松弛等现象,其中蠕变对工程应用的意义较大。

蠕变:固体材料在不变载荷的长期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增加的现象。大致可分为稳定蠕变和不稳定蠕变两类。由于蠕变而造成的应变最后能否趋于稳定,取决于所施加的恒定载荷值的大小以及能使这种岩石的蠕变量保持稳定的临界值的大小。如果恒定载荷值小于临界值,即使主生蠕变,也只是稳定蠕变,不会造成工程破坏,反之则出现不稳定蠕变,长时间后超过允许的变形量,最终会导致工程破坏。

2.1.3.5 岩石的强度性质及其测定

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它是地下工程中使用最广的岩石力学参数。

岩石的单向抗拉强度: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时肥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值,它也是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一般只有强压强度的3-30%),因此它对研究井下巷硐失稳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抗剪强度:岩石试件受到剪断时,剪切面上的切向应力值。它也是岩石力学性质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三轴压应力作用下所能抵抗的最大轴向应力。试验表明: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随围压的加大而增加,但不成线性关系。

岩石强度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内在因素:矿物成份、结构、构造、水、温度等

外在因素:岩石的受力状态。试验表明,岩石在不同的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值符合以下规律:三向等压抗压强度>三向不等压抗压强度>双向抗压强度>单向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单向抗拉强度。

2.1.3.6 岩石的破坏机理和强度理论

岩石的破坏机理:任何材料的破坏,从不同部分散离的状态来看,不外是两种,即产生散离的部分互相远离或错开,所以物体的破坏机理归结到底只有两种:即拉断和剪切。因此岩石的破坏从其机理上来说也只有拉坏和剪坏,而通常所说的岩石被“压坏”,从力学分析来看,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岩石的强度理论:研究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原因、规律及其强度条件的理论。目前已提出的有很多,下面是两种较常用的岩石强度理论。

莫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发生破坏主要是由于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限度的缘故,这个剪应力除了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破坏面上由于正应力造成的磨擦阻力有关。即破坏不仅取决于剪应力,同时也取决于正应力。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脆性破坏是由于拉伸而破坏,并不是因剪切而破坏。格里菲斯认为,岩石内随机分布着许多窄缝形的微裂隙,当物体受到拉应力作用时,处于不利方位的裂隙的端部就产生了高度的应力集中,于是裂隙就沿着其长度方向上扩张,直至岩石整体破坏。

2.2 矿山岩体的基本性质

岩体:自然界中由各种岩性和各种结构特征的岩石所组成的集合体。岩体与岩石在力学上有许多区别,主要有岩体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非连续性。

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岩体是具有弹性的、塑性和粘性的、多裂隙的非连续介质,因此岩体的变形要比岩块的变形要复杂得多。岩体和办学性质是天然岩块和其结构弱面力学性质的综合反应,总变形中必然包括结构体的压缩变形和形状变形以及结构面的压密变形和剪切滑移变形,有的结构体还由于剪切过程中的磨擦作用而发生转动。根据试验研究,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其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6所示:

岩体的强度特征及强度试验:岩体强度主要取决于软弱结构面的强度,因此可认为岩体是一种不能承受拉力的工程材料,在工程设计中称为无拉力准则。结构面虽然不能抗拉,但仍能传递一定的剪应力,即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试验证实,大部分岩体的强度曲线的受压区仍符合“库仑-摩尔”准则,总是处于岩石强度曲线与弱面强度曲线之间。由于弱面的存在,岩体的强度显著的低于岩块的强度,并使岩体更易于变形和失稳。

3.1 矿山岩体内应力的重新分布 3.1.1 岩体中的自重应力与构造应力 原岩体: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岩体。原岩应力场:天然存在与原岩内而与人为原因无关的应力场。主要有因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和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构造应力,其次在不均匀沉积的交替区域,有可能形成局部应力集中。

原岩应力场的第一种假说:原岩体中任何地方的水平应力约等于垂直应力的25-40%。(较适用于较浅的原岩应力场)

原岩应力场的第二种假说:在岩体深处的原岩垂直应力与其上覆岩层的重量成正比,而水平应力大致与垂直应力相等。(适用于深度较大时)。此假说又称静水应力状态假说,主要是由于长期地质作用和岩石的蠕变特性,使深部的岩体达到静水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无法用数学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但它有以下特点:

1、一般以水平压应力为主

2、分布很不均匀

3、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4、根据测定,构造应力普遍存在着:最大水平应力>最小水平应力>垂直应力 的规律。水平构造应力可能比自重造成的水平应力大几倍到几十倍,因此在浅部开采时构造应力显得比自重应力更为重要。

5、构造应力在坚硬岩层中出现一般比较普遍。3.1.2 巷道周围的支承压力分布。

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支承压力是矿山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计算分析,可近似地认为,一般巷道两侧的应力集中系数为2-3倍,当巷道为圆形时,集中系数最小且应力分布最均匀,当巷道的高/宽小于1/2时,两侧的应力集中系数可达到4-5倍,矩形巷道的拐角处切向应力最大。一般巷道两侧的支承压力分布示意图7所示:

相邻巷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邻巷道的相互之间影响程度及其应力分布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巷道断面的形状及其尺寸大小;相邻两巷之间相隔的距离;在同一水平内相邻巷道的数目;原岩应力场的性质和有关参数。

若以超过原岩应力的5%为限,则影响半径R的经验计算公式为: R=√20*r=4.47*r

(r为巷道半径)则相邻两条巷道之间相互不影响的最小距离为2R=8.9*r,以半径为2.4m的巷道为例,则合理的巷道间距应在21.5m以上,这就是我们井下一般巷道布置间距应在20-30m以上的原因。

同样如果两条巷道相向贯通,则当距离很近时,一般在2-4倍的r处,应力相互叠加相当大,可达到4-6倍,这也是我们一般要求两巷相向贯通时,要放小炮且需要加强支护的原因。

3.1.3 回采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分布:(如下图8所示)由图上可知,在工作面采空区的旁边有一个卸压区,这个卸压区范围很小,与顶底板岩性、开采方式、采高等均有关,一般条件下约为0-5m,这就是沿空送巷或沿空留巷的理论基础。在工程设计中,为了防采空区内的水、瓦斯泄出,防止向采空区漏风引起采空区发火,同时又要求小煤柱有一定的支承作用,一般将小煤柱确定为4-5m为宜。

另外由图中可知,增压区内的支承压力较高,一般应避免在这个范围内布置巷道,其中一般认为在距采空区或工作面前方10-25m的范围内支承压力最高,这已是早期长壁工作面留设20m的“大煤柱”频繁失败的原因,也是现在我们一般将中巷布置在距采空区60m以外(稳压区)的原因。

4.1 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及控制

4.1.1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

采场:在煤层或矿床的开采过程中,一般把直接进行采煤或采有用矿物的空间称为回采工作面或简称为采场。

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岩层。

底板:煤层以下的岩层。

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通常有一定的稳定性易于随工作面回柱放顶而垮落。

伪顶: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至0.5m,极易跨落的软弱岩层(它随采随冒)。

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上方(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中老顶。

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

回采工作面对上覆岩层的管理方法(即采空区的处理方法)有:刀柱法、缓慢下沉法、充填法、全部垮落法。

4.1.2 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活动规律:

当老顶达到极限跨距后,随着回采工作面继续推进,老顶即发生断裂。断裂后的一般状态如图9所示:

根据老顶的OX形破坏特点,可将工作面分为上、中、下三个区,破断的岩块,由于互相挤压形成水平力,从而在岩快间产生摩擦力,在工作面的中部,可能形成一个外表似梁,实质是拱的平衡结构,保护着回采工作空间,使其不必承受上覆岩层的全部载荷。

根据破断的程度,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可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即通常所说的“三带”。如图9所示。

根据受力及破坏的不同,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沿推进方向上可分为煤壁支撑区、离层区和重新压实区。如图9所示。

4.1.3 老顶的初次及周期来压

初次来压:由地老顶的第一次失稳而产生的工作面顶板来压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老顶岩块失稳时,形成了岩块滑落,给支架带来了较大冲击,对工作面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加强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时的顶板管理。

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周期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所受的载荷普遍增加,有时还可能引起煤壁片帮、支柱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等现象,如果支柱参数不合适或支架的稳定性较差、支撑力不够,则可能导致局部冒顶、甚至顶板沿工作面切落等事故。

周期来压步距:两次周期来压之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由于上覆岩层的组成结构及受力状况的不同,周期来压的步距并不是每次都相等,有时可能出现很大的差别。

4.1.4 老顶来压的预测预报

我国应用多种方式预报老顶来压已有30多年历史,方法也越来越成熟,并由复杂到逐步简单易行。一开始是以观测工作面三量变化来预报的,三量是指顶板下沉量、下沉速度及支柱载荷,但需要很多人力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由于老顶断裂与工作面全面来压形成的不同步关系,从而可以老顶的断裂来预报工作面的全面来压,同时老顶断裂引起的扰动在工作面上、下巷内有反弹现象,只要有微量反弹,在上、下巷必将引起松动,而用灵敏的测压仪可以捕捉到这一反弹,因此可能准确预报工作面的周期来压。

4.1.4 影响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作面矿压显现的最主要因素是围岩的性质,其次采深、采高、倾角及推进速度对矿压显现也有重要影响。

一般直接顶越厚,老顶的跨落与错动对工作面支架的影响越小,来压越不明显,反之如果直接顶很薄或老顶直接上覆的煤层之上,周期来压越明显;同样老顶分层越厚或越坚硬,来压则越明显,反之老顶的裂隙越发育,则来压强度越小。煤炭部颁的标准采用直接顶的总厚度与采高之比的值来分级确定。

采高越大,老顶取得平衡的机率越小,煤壁也越不稳定,矿压显现也越严重,反之则越缓和。

根据观测,当工作面推进速度加快时,顶板状况明显好转,但随着推进速度的加快,顶板下沉速度也明显加快,因此加快推进度能改善但不能“甩掉”顶板压力。

开采深度直接影响着原岩应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着开采后巷道或工作面周围岩层内支承压力值,因此开采深度对矿山压力的绝对值有影响,但对矿山压力的显现影响不尽相同,分析及观测表明,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可能比较明显,但对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小及显现的影响并不突出。

实际观测证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加,顶板下沉量将逐渐变小,矿山压力显现特别是周期压力显现也越不明显。

分层开采时,一般下分层比上分层来压步距小、强度低,支架载荷变小,但顶板的下沉量变大。

δδδ120(a)ε120(b)ε120(c)ε图1 岩石的不同弹性类型 a-线弹性; b-完全弹性(非线性弹性);c-滞弹性 1-加载过程 ; 2-卸载过程应力δ12后效弹性应变瞬时弹性应变塑性应变0应变ε图2 一般岩石的变形曲线 1-加载过程 ; 2-卸载过程

应力δ破坏点塑性阶段线弹性阶段压密阶段1转折点2破坏阶段 3屈服点0应变ε图6 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δ切向应力Rr径向应力0yHr图7 巷道两侧的支承压力分布

C支承压力DKyHBAyH

稳压区图8 回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 增压区减压区ABCA-煤壁支撑影响区 B-离层区 C-重新压实区图9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分带及分区

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

第五篇:园林工程

路基施工要点:

(一)路基施工测量:

1、恢复中线测量

2、钉线外边桩

3、测标高

(二)填土路基: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即填方路基)。

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上块或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 的土块应打碎。

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比5 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4、根据测最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外观质量要求是: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用10t 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接缝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质量检测项目是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等八项。城市道路工程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雨期施工准备

1、以预防为主,掌握天气预报和施工主动权.

2、工期安排紧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3、做好排水系分层填土,压实。

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 级的压路机。

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 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7、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三)挖土路基:当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需要挖方路基。

1、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2 .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3、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而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4、压路机不小于12t 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路基压实作业要求:

1、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2、压实方法与压实厚度:土质路基压实的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

3、掌握土层最佳含水量士

4、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

5、有条件时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或基层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地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种类及其工程性质以及荷载、设计、施工、养护等。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1、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钻土为主组成的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软土路基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损坏。在较大的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人破坏,造成路面沉陷和路基失稳。容易因孔隙水压力过载(来不及消散)、剪切变形过大,造成路基边坡失稳。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选择就地处理方法时应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因素。

2、湿陷性黄上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主要病害有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为保证路基的稳定,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减轻或消除其湿陷性。可采取灰上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等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3、膨胀土主要由具有吸水膨胀性或失水收缩性猫土矿物组成,该类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但其显著的胀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的破坏。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水和保湿,4、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对于季节性冻土,为了防止路面因路基冻胀发生变形而破坏,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尽量减少和防止道路两侧地表水或地下水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渗人到路基顶部,可增加路基总高度,使其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2)选用不发生冻胀的路面结构层材料。了解不同路面材料、土基及路面下的冰冻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使土基冻层厚度不超过一定限度、控制土基的冻旅量不超过允许值(3)对于不满足防冻胀要求的结构,可采用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等措施来满足防冻胀要求.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4)为防止不均匀冻胀,防冻层厚度(包括路面结构层)应不低于标准的规定。

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伴制温度影象因素: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伴制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等因素确定。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的原则:“紧跟、慢压、高频、低幅”。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要求:

1、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O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 以上。应采用3m 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00mm 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搓,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重叠在已铺层上50-l00mn,软化下层后铲走,再进行跨缝压密挤紧。

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清除切割时尚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搓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沥青混合料对材料的要求 :沥青:粘结性、感温性、耐久性、塑性、安全性。水泥砼下基层的性能和作用: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水泥砼路面模板支搭要求: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直顺、平整,每lm 设置l 处支撑装置。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lm 设1 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0mm,每0.5-0.8m 设1 处支撑装置,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模板顶面应刨光。模板制作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模板安装应符合: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榷,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卜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表面应涂脱模荆或隔离剂,接头应毅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水泥砼路面钢筋设置的要求:钢筋安装前应检查其原材料品种、规格与加工质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钢筋网、角隅钢筋等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钢筋安装后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传力杆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

水泥砼路面接缝(胀缩缝)施工要点: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胀缝板和安装传力杆。宜在混凝土未硬化时,剔除胀缝板卜的混凝土,嵌人(20-25)mmX 20mm 的木条,整平表面。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路面板宽度。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纵缝施工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混凝土板养生期满后应及时灌缝。灌填缝料前,缝中清除砂石、凝结的泥浆、杂物等,冲洗于净。缝壁必须干燥、清洁。缝料灌注深度宜为15-20mm,热天施工时缝料宜与板面平,冷天缝料应填为凹液面,中心宜低于板面l-2mm。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等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渗水。填缝料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统,防排结合。

4、准备好防雨物资,如篷布、罩棚等.

5、加强巡逻检查,发现积水、挡水处,及时疏通。道路工程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二、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1、土路基:有计划地集中力量,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花或战线过长。挖方地段要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因雨翻浆地段,坚决换料重做。路基填土施工,应按2%-3%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

2、基层:对稳定类材料基层,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下雨来不及完成时,要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透。在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期进行石灰土结构层的施工;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时,应采用排除表面水的措施,防止集料过分潮湿,并应保护石灰免遭雨淋。雨季施工水泥稳定土,特别水泥土结构层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路拌法施工时,应排除下承层表面的水,防止集料过湿.

3、面层: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雨期应缩短施工长度.加强工地现场与沥青拌合厂联系,应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

城市道路工程冬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冬期施工准备:

1、在冬期施工中,既要防冻,又要快速,以保证质量。

2、科学合理进行施工部署,尽量将土方和土基项目安排在上冻前完成。

3、做好防冻攫盖和挡风、加热、保温工具等物资及措施准备。

二、冬施避害措施:

1、土路基:昼夜平均气温连续10d以上低于-3℃ 时为冬期,土路基冬期施工中,应做到:开挖冻土,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利。如当日达不到设计标高,下班前应将操作面刨松或攫盖.防止冻结。室外平均气温低于-5℃ 时,填土高度随气温下降而减少,-5~-10℃ 时,填土高度为4.5m ;-11~-15℃,高度为3.5m。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路基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料填筑。次干路以下道路填土材料中冻土块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0cm,冻土块含量应小于15%。

2、基层: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粒料、钢渣)类基层,宜在临近多年平均进人冬期前30-45d 停止施工,不得在冬期施工。水泥稳定土(粒料)类基层,宜在进人冬期前15-30d 停止施工。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人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层材料中掺人防冻剂级配砂石(砾石)、级配碎石施工,应根据施工环境最低温度洒布防冻剂溶液,随洒布,随碾压。

3、沥青混凝土面层:城市快速路、主于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禁止施工。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在施工温度低于5℃ 时,应停止施工。粘层、透层、封层禁止施工。必须进行施工时,适当提高拌合、出厂及施工温度。运输中应覆盖保温,并应达到摊铺和碾压的温度要求。下承层表面应干燥、清洁、无冰、雪、霜等。施工中做好充分准备,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和“及时碾压、及时成型”的方针。

4、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参照IK421133 条文中五款控制。搅拌站应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备,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温度不应低于5℃。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5℃ 时,应将水加热后搅拌,需要时还可以加热砂、石;混凝上板浇筑前,基层应无冰冻、不积冰雪,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采取紧密工序、快速施工、覆盖保温等措施,冬季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混凝上板的弯拉强度低于1.OMPa 或抗压强度低于5.OMPa 时,不得遭受冰冻。

不进行支护加固明挖基坑坑壁的施工要求:

1、基坑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包括满足坑底排水作业和支设基础模板所需尺寸的要求。

2、基坑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以及坡顶荷载等情况确定。

3、如上的湿度有可能使坑壁不稳而引起坍塌时,坑壁放坡的坡度应缓于该湿度下的天然坡度。砂类土的天然坡度大致等于计算的内摩擦角,勃性土在天然含水量范围内的天然坡度与内摩擦角、勃聚力、孔隙比、塑限含水量、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

4、当基坑有地下水时,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开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质易坍塌或坑底以上水位较深时,应加固后开挖。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有:基坑施工平面布置图及开挖断面图;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采用支护时,支撑的型式、结构、支拆方法及安全措施等。

基坑放坡开挖时应注意那些:必须观测边坡安全稳定性,当边坡土体出现裂缝、沉降失稳时必须应停止开挖,并及时进行加固、削坡等处理,维护边坡安全稳定。基坑处在软土地基上、地下水位高、承压水水压高、易发生流砂、管涌等情况时,必须确保排、降水系统有效工作。如发现涌水、涌砂现象必须立即停止开挖,查明原因进行妥善处理后方能继续开挖。

基坑局部扰动或超挖时:应用原土回填压实,其压实度不得低于原地基天然密度,并做好施工记录。当地基含水量较大时,可回填卵石、碎石或级配砾石。岩土地基局部超挖时,应将基底碎渣全部清除,填筑低强度混凝土或碎石。

基坑支护结构(桩)及支撑的施工要求:

1、支护桩及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支撑材料的型号、尺寸、支撑点的布设位置、各类桩的人土深度及锚杆的长度和直径等应经设计计算确定。

3、支护结构应依据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进行设计。

4、支护结构不得妨碍基坑开挖及构筑物的施工,安装和拆除方便、安全、可靠。

5、支护结构出现险情,如基坑周边构筑物出现严重开裂、倾斜、沉降时,必须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加固措施。确认无法加固时,立即疏散人员。

6、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应在坑底与坑壁间增设斜撑、角撑等。

7、当边坡土体裂缝具有加速趋势,必须立即采取反压坡脚,减载削坡等方法,保持土体稳定。然后再进行全面加固。

8、当坑壁漏水、流砂时,应进行封堵。封堵失效时应立即进行灌注速凝浆液固结土体,阻止水土流失,保护基坑的安全与稳定。

锚喷混凝土加固基坑的施工技术要求:(1)锚喷加固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逐层加固。2)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便能较快地凝结。当地层有硫酸盐腐蚀介质,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有早强要求时,可采用硫酸盐水泥或其他早强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3)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且不低于20MPa,喷射厚度不小于70mm , 混凝土采用的碎(砾)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5mm。(4)喷射混凝土需掺外加剂时,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掺料量由试验确定。使用速凝剂前,应做好与水泥相溶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5)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选定,满足设计强度和喷射工艺要求。原材料按重量计。水泥和速凝剂称量的允许偏差均为士2% .砂、石称量的允许偏差均为士3%。(6)喷射作业前,对坑壁有滴水、淋水的情况,应事先做好治水工作,有明显出水点处应设置导管排水。(7)喷射作业时,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喷射。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8)喷射作业时,喷头宜与受喷面垂直,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应与喷射机工作气压相适应。喷射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基坑四周地面及已喷护的坑壁有无开裂、变形或空壳脱皮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重喷补强

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简介[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