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达标说讲课
曹王镇中心小学第三轮课堂达标 《原地掷垒球》说讲课
综合组赵青海
各位老师:下午好:
1、教学内容:原地投掷垒球 游戏:击木柱
2、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新授教材。掷垒球是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也现代小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形成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教学目标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以“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方法,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了解和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一些方法,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技能目标:经历游戏活动的过程,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基本动作,发展投掷能力。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两腿用力的衔接和向前送髋的动作,掌握良好的用力顺序和正确的用力方向。教学难点是:用力均匀程度,动作协调连贯。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小学三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不利因素由于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础,但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对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内容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法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活跃单调无味的课堂气氛,同时结合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本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
1、课堂准备活动
2、准备部分:掷纸飞机。学生动手制作纸飞机,在场地上放飞纸飞机,展示自己制作成果,同时为基本部分中的“采蘑菇”游戏作铺垫。这一节约为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为学生创造快乐愉悦的活动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本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通过语言提示与诱导,让学生把纸飞机想象成为垒球,相互间进行抛接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敏捷的视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自主建立友伴,引导,启发学生创想多种抛接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击木柱”比赛,在一定时间,以击中数量多的一组为胜,此游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采蘑菇”我们是建设者,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课堂上组织同学们扮演“采蘑菇”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不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而随意乱扔垃圾,把我们美好的家园环境破坏了,于是人们的生活周围也笼罩着一层又一层的环境污染的面纱„„。为了防止我们的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我们每个人要踊跃地加入到“采蘑菇”以及捍卫地球的行列中去。树立起同学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决心。这一环节约为28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三)结束部分
1、为了恢复学习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动作进行放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2、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点、缺点,以表扬为主。
3、收还器材。这一环节约为4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弱”。
第二篇:说讲课稿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第一部分提出观点,第二部分证明观点,第三部分总结观点。)
2、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是怎样理解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作者在课文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内容?
4、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的二三部分,体会作者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学写一篇议论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导语:作者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前面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默读事例,思考:
(1)、三个事例的“问号”是什么?“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2)、三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边读边画并在书上批注。
2、读后交流:
相同点: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4、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
5、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7、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出示课件: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仔细看这四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任意换位置可以吗?(这样的排列,符合人们人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揭示了人们找到真理的一般过程,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来自于细小的发现。)
8、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作者最后是怎样总结自己的观点的?
1、同学们,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牛顿、瓦特等等众多的科学家用一个个不争的事实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再来对比科学家们成功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发现的问题虽然不尽相同,可是他们解决问题,找到真理所需要的条件却是惊人的相似。你觉得他们都是靠什么找到真理的呢?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仔细读读,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解答了若干个问号,)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这是在说哪句话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在这里重申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的开头怎么样了呢?(相互照应)
2、同学们,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可是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出示课件: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再读读这两句话,如果理解起来有困难,还可以求助周围的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说说吧,你读懂了什么?
文中说“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你觉得谁是这样的人? 你觉得他们为了发现真理都准备了什么?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认识了议论文这种写作形式,你想不想也试试写一篇议论文?
六、小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七、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发问,大胆设问,这样才能求得真知,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 善于发问 ——!真理
锲而不舍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
一、说教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具体确凿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二、说教学理念:
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是议论文课堂也不能偏离语文教学,不能偏离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学这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悟,并且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会写“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③、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3、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比较抽象,教学时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以及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六、说教法与学法:地球的自转有关(2)、学习第二、三个事例。
①总结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②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三个事例。
③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3、了解写法。
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同桌小声讨论。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从具体事例中具体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和学习课文的写法,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对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样一个观点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它,教学中重点研讨:
1、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2、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交流,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获得认识,理解作者的观点。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开放课堂。)
(四)感悟升华,拓展延伸
1、句子研读。
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进一步体会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2、列举从生活中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鲁班根据荷叶发明了伞。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
3、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的交流。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回归整体,从全文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事例,进一步理解问号与真理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达到学以致用。)
1、形式多样,自读感知。
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圈画、思考、批注、交流、汇报、朗读、表达等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诵读领悟,重点研讨。
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为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服务的。对这三个事例,引导学生抓住 “敏锐地注意到”“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 等词句来学习。引导他们发现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通过读、议、思、想,让学生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了解议论文的特点:用具体确凿的事例说明道理。
3、回归整体,能力迁移。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从全文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出和本文类似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成功的事例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进行仿写,学以致用。
七、说过程:
(一)导入课题,理解真理。
1、出示几句与科学有关的格言。
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萧伯纳
2、生读,谈谈从这些格言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发。
(文章的开始就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就是一个真理,什么是真理,这个词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课的开始可以引领学生读、悟一些格言,让学生理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进而切入课题,告诉学生,课题就是一个真理。)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初步感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圈画、批注、朗读、交流等等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品读感悟,研讨文法。
1、明确观点。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研读事例。
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它的?请大家浏览课文,试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第一个事例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第三个事例写的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1)、学习第一个事例。
学生边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思考: ①具体事例中的人物是谁? ②发现的现象是什么? ③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填写表格:
第三篇:说讲课稿(本站推荐)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幼儿园时的生活吗?
师:谁能来说一说玩跷跷板时的快乐情景?(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师:引导学生复习等式与不等式的定义
师: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新的朋友,来看我们今天的课题“方程”,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觉得这节课要研究关于方程的什么知识?(得出重点研究什么是方程;怎么列方程)
(二)自主探索
1、运用实例,认识方程。
师:刚才我们玩了跷跷板,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跷跷板相类似的物体吗?
师:是的,利用跷跷板的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今天我们就用天平来帮我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师:打开课本第49页,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熊猫,师:自己认真读一读书上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读资料并思考)生:大熊猫一次吃多少米粉?
师: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给学生解释天平、砝码如何运用)师:如果米粉重X克,那么碗和米粉共重(20+X)克。(这里联系四年级的知识,用字母代表数)
演示天平左面 一碗米粉 天平右面一个50克的砝码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天平没有平衡。师:哪边重了? 生:左边
师:你会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20+X>50 师:天平没有平衡,我们再换一个砝码(100克),你又发现了什么?你会用式子表示吗?
生:20+X<100 师:还不行,再试一下。哎,现在终于平衡了,你会用式子表示吗?
生:20+X=70 这个式子是等式。
2、认识方程,完善课题
师:像X+20=7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师:什么是方程?你会怎么介绍方程?(同桌互相说)
师:要想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总结,建立数学问题模型素质的养成)
一个方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1、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
引导学生圈出重点词语,并区分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巩固拓展,突破难点
师: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两大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现在还剩下第二个问题,大家看看能不能试着列出方程?(出示课件)
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结合课后题,我先设计了对方程概念理解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强化重点;再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等式与方程关系的理解,强化难点。
注意:
1、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回答课本第50页第1题,指名回答,适当讲解。
2、学生先自己做第2题,错误较多教师再讲解,强调列方程时不能把x单独放在等式的一边,列方程不用写单位。(此教学部分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把学与用相结合的检验)
(四)感受收获
同学们不仅能自己写出喜欢的方程,发现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根据老师提供的生活中的信息,列出了那么多的方程,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请同学们把你在生活中看到或想到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让同桌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列出方程。
最后,我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小结,请同学们说一说感受,谈一谈收获等,这样不但把知识进行了巩固,也很好的对整节课进行了评价。(此教学部分设计是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反思、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之一)
第四篇:课堂达标
课堂达标
一、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1、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米,体积是4.5立方米,高是多少米?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5.4立方分米,已知高是3.6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0.768立方分米,已知它的高是24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一个圆锥形的麦堆,量得底面周长是15.7米,高1.2米。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
2、会议大厅里有10根底面直径0.6米,高6米的圆柱形柱子,现在要刷上油漆,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刷这些柱子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3、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6分米,里面盛满水,把水倒在棱长是8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是多少分米?
第五篇:第二阶段教师课堂讲课教学基本功达标总结
第二阶段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使全体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构建一支思想水平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保证我校发展的后劲,促进我校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教研室在9月16日—10月15日组织的部分教师开展的基本功达标活动现已圆满结束。现将本次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
本次达标活动共有12位教师参加,参加教师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物理、美术、化学、体育8个学科,活动方式以课堂教学基本功进行。
二、活动的效果及反思
(一)活动效果
这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校重视,教师积极参与
教研室把开展“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列入九、十月份的中心教研工作,并就该项活动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成立了以教学领导组成的评委小组,加强对“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的领导和评价工作。同时要求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和落实,教师以积极态度、认真准备,他们在独立设计的基础上,主动请教学科同行,力求精益求精。
2、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浓化了我校教研的氛围
为了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绝大部分教师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学习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全面熟悉教材,认真撰写教案。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明显提升,他们以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板书、教案,体现了聪颖的应变能力,合理的调控能力,这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优点:
1、教案的规范性较强。教案中均能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及教学反思等设计。
2、注重教学过程、体现学法指导、体现新课改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注重学法指导、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能很好地反映本学科的特点。
(二)活动的反思
(1)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得到迅速提高,重在调整好教育教学态度。
部分教案书写不规范,教学思路不够清晰,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足。
(2)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亟待进一步的加强
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是教师保证教育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育教学目标得
以实现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活动发现,部分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但目标与措施 脱节,如教学目标中确定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但教学过程中却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师讲解基础知识上。有教学重点,但不突出,导致胡子眉毛一把抓;或教学重点突出,但处理教学重点的手段呆板;有教学方法,但在教学程序中却没有得到运用和落实。
总之,教师的基本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教师必须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教学功底,才能适应新课改条件下的工作要求。
三、今后的做法
(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交流、沟通、指导。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指导功能,开展经常性的组内轮流听课,认识组织集体教研活动,以研促教,形成科研、教研、常规教学三位一体的研究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2)加强学习借鉴,每一位老师由于受生活阅历和所受的教育不同,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的教师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做到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02_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