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16-99652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4 23:22: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弘扬中华文化之精髓,陶铸青少年优雅气质。(《周易》《论语》《道德经》《庄子》《中庸》《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孙子兵法》《菜根谭》《韩愈文集》《传习录》《曾国藩家训》《韩非子》《论衡》《焚书》《日知录》)媒体推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易中天

读经典,关键是你要读还要做。

——叶嘉莹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东坡

序言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的时代。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显贫瘠和浮躁,人们渴望返璞归真,透过历史的尘埃去寻代更为有力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寄托。正是这样的一种情结,使得国学热不断升温。202_年,由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当时93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张岱年担任名誉馆长的北京市首家国学馆——安定门国学启蒙馆招收了38名4~6岁的儿童为弟子,学习《弟子规》、《论语》以及古代乐曲、古代拓字术等能够展现中国礼仪之邦风采的传统启蒙课程。几乎就在同时,以培养国学大师为目标的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开班。随后,湖北人孙兴建出资250余万元,在家乡新洲双柳镇盖了一座占地8.5亩的云深书院,免费向村民传播儒家文化……一时间,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几千年前的孔子、庄周,希望从他们身上收获智慧的种子。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当易中天和于丹的名字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时候,国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书店里,经典书目被重新编排出版,一印再印;社会上,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派热闹气象。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学?国学对如今的青少年到底有什么帮助呢?国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我们的君子风范。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国学经典里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全部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遗产,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它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正如法国著名的传记作家莫洛亚说的一样:“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流,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学习国学经典,青年人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从内心产生对美好品行的向往,以优秀的古人为友,告诫自己要像孔孟那样大仁大义、像墨子那样博学爱民、像曾国藩那样严于律己……中华文明已经有五千年历史,每一个人的一生与之相较,只能是沧海一粟。人生短暂,文明却可以通过典籍薪火相传。国学经典中,正是蕴涵了无数人的心血智慧,学习国学,就是在将自己的成长时间缩短、将自己的成熟时间延长。与圣人为伍,汲取他们经过历史熏陶和岁月沉淀的经验,我们也就能冲出眼前的迷雾,渐渐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为此,我们特意编著了(《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一书,这18本国学书涵盖了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流派,集作者的人生经历、成语典故、中外智慧故事于一书,语言通俗易懂,贴近日常生活,让青少年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凭借这样的国学基础,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不但能够提高,在思想上的升华更是值得期待。

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拥有成功的人生,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享受触及内心的精神对话,这既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最大愿望。思想改变行为,经典改变人生,祝所有的青少年朋友都能读有所悟、学有所得,梦想成真!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

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摘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简称《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看到的楼房、公路、汽车大多是人类创造的东西,在上古时代可不是这样,人们住在山洞里、大树下,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昼夜分明、春秋相继,人类只能顺从自然的变化。人们渐渐发现:大树向阳的一面,枝叶繁盛,背光的一面,枝叶稀疏;山坡朝北的一面,有时候积雪终年不化;朝南的一面,日照充足,草木繁盛;人活着的时候,说说笑笑,行动自如;但是人死以后,就变得无声无息,不再理会活着的人;青年人聪明灵巧,老年人迟钝麻木……于是人们就很自然地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两个方面:一个叫阴,例如寒冷、黑暗、静止、死亡、衰老;一个叫阳,例如温暖、光明、运动、生命、青春。相传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帝王伏羲氏,这是一个无比智慧的人,看清了宇宙中这两类重大的区分,就拾起了一个草棍或者石子,在地上画出了“一”代表阳,“_一”代表阴。这个举动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事件,号称“一画开天”。把自然事物分成类别,并且抽象成符号,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开始。在民间传说中,这个时候天摇地动,神鬼夜哭。因为这一画,代表人类从此摆脱了愚昧无知,开始走向智慧和文明,获得了与天地并立的资格。

伏羲氏还把这两种符号三个三个地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八卦。八卦来源于八种最常见的自然事物,其中,乾三卦代表天,坤三卦代表地,巽三卦代表风,震三卦代表雷,坎三卦代表水,离i卦代表火,艮三卦代表山,兑三卦代表泽。八卦两个两个结合,就有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这就是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解释。古人就是通过《周易》,借助六十四种卦象来解释天地自然中的现象,并且以此来指导自己为人处世。这是根据八卦的直观形象而编成的:乾是三条连着的线,坤是六条断开的线,震像一个下面严实、中间虚空的盂盆,艮像一个倒扣过来的碗,离的中间是虚线,坎的中问是实线,兑的上面一条有缺口,巽的下面一条是断开的。我们经常说“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乾”卦的(《象辞》,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什么这样说昵?原来,古人看到天空昼夜不停地转动,而且日月星辰都附着在上面,就觉得天空转动的伟大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于是认为,天空的特性是“强健”,所以人们也应该像永恒转动的天空那样,奋发有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清华大学的校训有一句话叫“厚德载物”,这句话出自((周易》的“坤”卦。坤是土地的意思,因为土地的特性是厚重的,能养育万物,也能包容一切。所以《周易》教导人们,要像承载一切的土地那样,善于容纳别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吸收各种各样有益的知识,这样才能做一个宽容、博学的人。

《周易》中有很多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自然故事。例如,一只小狐狸渡水,明明已经登上对岸了,可是小狐狸得意忘形,大大的尾巴一下子掉进了水里。湿透的尾巴变得非常沉重,结果拖着小狐狸又掉进水里了。《周易》于是就此创造了“未济”卦,“未济”就是渡河不成功的意思,警告人们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在关键时刻出差错。“大壮”卦中的“羝羊触藩”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山羊生性好斗,一生起气来就喜欢用角去顶东西。有一次,一只强壮的公山羊用角去顶篱笆,谁知道篱笆有缝隙,角一下子穿过缝隙,被卡住了,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只好原地挂在那里,等着主人来救。“大壮”本来是非常强盛的意思,《周易》据此告诉人们:一个人到了非常强盛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做事情一定不要莽撞,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像触藩的羝羊那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周易》正是这样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作者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从无穷的变化中悟到了高深的哲理,然后把这些内容表达为卦象。从一阴一阳,到八卦、六十四卦,一直可以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这和无边无际的宇宙、无穷无尽的事物正是相通的。

第二篇:国学读本教案

学习内容: 《城东早春》

学习目标:.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学习重点、难点:.注重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

2.背诵诗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课前准备:

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 产品经理大会 网络营销大会 交互体验大会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找或收集关于春天的图片、词句、古诗文;观察柳 树的生长情况;了解作者生平或相关作品。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查,导入新课。

四、赏读 《城东早春》

师:在唐朝还有一位叫杨巨源的诗人,也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写过一首诗:

课件出示古诗《城东早春》及注释: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对诗人的统称。②新春:早春。③匀:匀净。④上林:地名,上林 苑。

(1)生齐诵古诗,并结合注释体会体会。

A、诗人们的眼光总是那么独特,虽然春天刚到,百花还没有盛开,可是那清新 的早春景色却是诗人们的最爱,生读诗句“诗家清景在新春”。

B、现在正是春天刚来的时候,诗人眼里看到的柳树是怎样的呢?生读诗句“绿 柳才黄半未匀”。

C、如果再晚些时候出去赏春,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生读诗句“若待上林花 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看来,待到繁花似锦的时候出门赏春可不是最好的选 择,所以诗人在诗里写道——(再读一二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 匀”。

D、再诵全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进入意境。

(2)师:是呀,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对于诗人来说,最清新的景色是在早春时节,柳枝刚刚长出嫩黄的幼芽,看上去有黄有绿,不太匀净,若是等到上林苑繁花 似锦的时候,大家都出门拥挤着去看花,那就显得太迟了一点。

(3)在诗人们的眼里最能被打动的时候就是这清新的早春景色,他们的诗情最 能被激发出来。

而柳树也正是这早春时节里最先让人眼睛一亮的,所以,柳树也

往往成为我们诗人笔下吟咏的事物。

(4)指导吟诵第一二句,“新春”、“半未匀”与题目“早春”相对应。

(5)感受诗人写此诗的心情(喜悦、轻松)与诗人贺知章写《咏柳》的心情是 一致的,都通过诗句赞美了柳树,也表达出了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6)再次吟诵《咏柳》和《城东早春》。

【设计说明:

补充课本之外的古诗,不作详细讲解,简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两首古诗相映成趣,意境上互相补充,互相呼应,整个学习过程显得更有层次,内容更厚重丰盈,同时将古诗文的积累落到了实处。】

五、积累,迁移,拓展

诗人用清丽淡雅的文字赞美了柳树,赞美了春天。

相信同学们也有很多美丽 的语言可以用来表达我们自己对于柳树,对于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咱们互相

交流交流吧。可以用如下的方式来表达(选择其中一项即可):

友情提示:

(1)用你积累的古诗句表达

(2)用你记住的现代诗文或句子来表达。

(3)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设计说明:

富有层次的展示要求,在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体会到多种形式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则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进行运 用。】

《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学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了解1.5——1.7三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孔子对学习、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

三、学习准备:课件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四则,请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2、谁能说说前面我们学习的四则《论语》都讲了什么?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前面学习的四则《论语》的意思,其他同学和教师一起进行补充、点评。

4、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学而篇》中的三则。(板书课题:《论语·学而篇》1.5——1.7)

5、学生齐读课题:《论语·学而篇第一》

板书设计:学习第二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自己读两遍。

3、听老师读一读,看看你读的读音和停顿是否准确。

4、教师范读一遍。

5、学生齐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6、四人小组互相讨论本则《论语》的意思,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

7、各小组将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

8、引导理解整则《论语》的意思:指名说说整则《论语》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9、引导学生体会进德的重要性:今天我们都认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为什么孔子却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讲述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张师德的人,出身名门,家世不凡,而且非常有才能,他两次去当时的宰相王旦家拜访,王旦都没有接见他,他以为可能是有人在背后说了他的坏话,于是托人替自己向王旦说个明白。

后来,朝中大臣商议推荐一个大官的重要人选,王旦叹息说:“唉,张师德可惜了!”一位官员便问他:“为什么这么说?”王旦说:“本来我已经多次在皇帝面前夸奖他有才有德,想不到他两次到我家要见我,是不是想建立什么亲密的关系,以便贪图什么好处呢?这样就不好了。本来他只有恪守自己的本分,静静等待就可以加官进爵,可是他却想要用这种拉关系的方法来竞争,那对那些不懂门路、没有关系的人不是太不公平了吗?”可见古人对品德的重视,也正因为这样,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好的品行然后才去学习知识。

11、全班齐读这则《论语》三遍,争取背诵下来。

12、全班试背这则《论语》。

第三篇:国学读本教案

学习内容:

《城东早春》

学习目标:

.会认

个生字,会写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学习重点、难点:

.注重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

2.背诵诗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课前准备:

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

产品经理大会

网络营销大会

交互体验大会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找或收集关于春天的图片、词句、古诗文;观察柳

树的生长情况;了解作者生平或相关作品。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查,导入新课。

四、赏读

《城东早春》

师:在唐朝还有一位叫杨巨源的诗人,也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写过一首诗:

课件出示古诗《城东早春》及注释: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对诗人的统称。②新春:早春。③匀:匀净。④上林:地名,上林

苑。

(1)生齐诵古诗,并结合注释体会体会。

A、诗人们的眼光总是那么独特,虽然春天刚到,百花还没有盛开,可是那清新的早春景色却是诗人们的最爱,生读诗句“诗家清景在新春”。

B、现在正是春天刚来的时候,诗人眼里看到的柳树是怎样的呢?生读诗句“绿

柳才黄半未匀”。

C、如果再晚些时候出去赏春,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生读诗句“若待上林花

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看来,待到繁花似锦的时候出门赏春可不是最好的选

择,所以诗人在诗里写道——(再读一二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

匀”。

D、再诵全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进入意境。

(2)师:是呀,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对于诗人来说,最清新的景色是在早春时节,柳枝刚刚长出嫩黄的幼芽,看上去有黄有绿,不太匀净,若是等到上林苑繁花

似锦的时候,大家都出门拥挤着去看花,那就显得太迟了一点。

(3)在诗人们的眼里最能被打动的时候就是这清新的早春景色,他们的诗情最

能被激发出来。

而柳树也正是这早春时节里最先让人眼睛一亮的,所以,柳树也

往往成为我们诗人笔下吟咏的事物。

(4)指导吟诵第一二句,“新春”、“半未匀”与题目“早春”相对应。

(5)感受诗人写此诗的心情(喜悦、轻松)与诗人贺知章写《咏柳》的心情是

一致的,都通过诗句赞美了柳树,也表达出了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6)再次吟诵《咏柳》和《城东早春》。

【设计说明:

补充课本之外的古诗,不作详细讲解,简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两首古诗相映成趣,意境上互相补充,互相呼应,整个学习过程显得更有层次,内容更厚重丰盈,同时将古诗文的积累落到了实处。】

五、积累,迁移,拓展

诗人用清丽淡雅的文字赞美了柳树,赞美了春天。

相信同学们也有很多美丽的语言可以用来表达我们自己对于柳树,对于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咱们互相

交流交流吧。可以用如下的方式来表达(选择其中一项即可):

友情提示:

(1)用你积累的古诗句表达

(2)用你记住的现代诗文或句子来表达。

(3)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设计说明:

富有层次的展示要求,在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体会到多种形式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则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进行运

用。

《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学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了解1.5——1.7三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孔子对学习、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

三、学习准备:课件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四则,请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2、谁能说说前面我们学习的四则《论语》都讲了什么?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前面学习的四则《论语》的意思,其他同学和教师一起进行补充、点评。

4、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学而篇》中的三则。(板书课题:《论语·学而篇》1.5——1.7)

5、学生齐读课题:《论语·学而篇第一》

板书设计:学习第二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自己读两遍。

3、听老师读一读,看看你读的读音和停顿是否准确。

4、教师范读一遍。

5、学生齐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6、四人小组互相讨论本则《论语》的意思,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

7、各小组将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

8、引导理解整则《论语》的意思:指名说说整则《论语》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9、引导学生体会进德的重要性:今天我们都认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为什么孔子却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讲述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张师德的人,出身名门,家世不凡,而且非常有才能,他两次去当时的宰相王旦家拜访,王旦都没有接见他,他以为可能是有人在背后说了他的坏话,于是托人替自己向王旦说个明白。

后来,朝中大臣商议推荐一个大官的重要人选,王旦叹息说:“唉,张师德可惜了!”一位官员便问他:“为什么这么说?”王旦说:“本来我已经多次在皇帝面前夸奖他有才有德,想不到他两次到我家要见我,是不是想建立什么亲密的关系,以便贪图什么好处呢?这样就不好了。本来他只有恪守自己的本分,静静等待就可以加官进爵,可是他却想要用这种拉关系的方法来竞争,那对那些不懂门路、没有关系的人不是太不公平了吗?”可见古人对品德的重视,也正因为这样,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好的品行然后才去学习知识。

11、全班齐读这则《论语》三遍,争取背诵下来。

12、全班试背这则《论语》。

第四篇:国学经典读本(teniu推荐)

国学经典读本--《朱子治家格言》教案

教学内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 亲 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教学目标:理解内容,背诵。教学过程:

一、朗读内容。

二、理解内容。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理解: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理解: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三、背诵

四、小结:本节课年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国学读本读后感

读《朱子家训》有感

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学校:开阳县冯三镇中心小学

班级:六年级(1)班

学生姓名:黄佳琴

指导老师:陆万峰

记得初次接触《朱子家训》是在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开学不久,得到这本书,我便聚精会神地读起来,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其中有一句叫: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一粥一饭,我们应想到它来之不易;对半根丝线,我们也要常念着它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上必须简朴节约。读后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去年暑假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外公外婆忙得不亦乐乎,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大早,便开始准备丰富的午餐,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桌丰盛的午餐终于做好了,看得我垂涎欲滴,客人们赞叹不已。

在一片赞叹声中客人们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盛宴,不久便散去。我就开始帮外婆收拾碗筷,我正要把一些剩菜剩饭倒进垃圾桶时,却被外婆看见了,严肃地对我说:“小艺,怎么这么浪费,这些饭菜还可以吃的嘛!真不知道可惜。”是呀,外婆们是从旧中国长大的,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才知道生活的不易。可是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又怎会体会到父母们的艰辛。外婆的话,顿时让我面红耳赤,羞愧万分。此情此景,回想起那件事,我终于体会到古人们的优良品德,而我却不知节俭。是的,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还有一次,我洗衣服的时候,把水管开着,就去和伙伴们做游戏去了,玩累了才想起水管的水还开着,我急匆匆地跑回家。哇,眼前的一幕让我霎时惊呆了,家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我赶紧把水龙头关了,趁大人不在家,三下五除二便把家里的水打扫干净了,我忐忑不安地继续洗衣服。下午,妈妈回到家,看到家里一尘不染,直夸我真勤快,这件事就算在我的愧疚之中掩盖过去了。

月底爸爸去交水费回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个月怎么会用那么多水呢?”我在一旁故作镇静:“爸爸,一点点水费,没啥关系,就别往心里去了!”可心里却不是滋味。

今天,当我读到“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勤俭节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扬和继承我国古人们的优秀传统和优良品质。做一个“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好学生。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