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团队建设
略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团队建设
鲍 钦#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
摘要: 发展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需要建立高效率的零售业务团队。商业银行组建银行零售 业务团队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零售业 务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 应该采取重新确立零售业务的团队构成、团队规模向前台 一线倾斜等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银行零售业务;团队;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 F832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037-05目前, 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正积极致力于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 务营销战略, 银行零售业务是推进这一新型发展战略的重要战场。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 客观上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 实现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整体再 造及内外资源的重新整合, 提升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零售业务团队建设是银行零售业务一系列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零售业务核心竞争力 的核心。组建新型的银行零售业务团队符合零售业务战略变化的需要, 有利于银行调动各方 面资源, 形成促进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团队合力。
一、高效率团队的特点及组建银行零售业务团队的基本原则
现代管理学认为, 团队是公司或组织中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J.R.卡扎巴赫和D.K.史密斯在《团队的智慧》中将团队定义为, 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而奉 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因此, 一个高效率的团队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 团队应该具 有一个共同而明确的工作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企业整体任务和个人目标, 确保团队成员通 过增进内部沟通提高共同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技巧, 集中精力于获得工作成果。其次, 团 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成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关注的是集体目标的实现, 而不是个人的地位 和利益, 拥有强烈集体使命感, 为团队的业绩表现共同承担责任。否则, 团队只能是松散的 个人集合。第三, 有效的特长组合。成功的团队必须寻找最佳的特长组合, 为实现特定目标 进行技能互补、合理分工并付出努力。
组建新型的银行零售业务团队必须体现高效率团队的基本要求, 在统一的发展规划指引 下, 所有成员都能自觉为实现银行零售业务的整体目标展开合作。遵循这一总的要求, 并考 虑到零售业务的自身特点, 银行零售业务团队的组建应该符合以下几点原则:
(1)新团队的组建应该符合营销战略调整的特点。银行从产品营销向全方位金融服务营 销转变以后, 客户经理就代表银行为不同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金融服务, 其他部门人员为业务开展提供各种后台支持。因此, 零售银行团队就分为前台服务和后台支持两个组成部 分。
(2)各部门紧密合作, 形成团队效应。前台和后台每个部门都必须通力合作, 建立良好 的沟通机制和业务合作机制, 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 各部门既有明确的分工, 又必须为同 一个目标共同工作, 这是团队不同于一般团体的所在。
(3)划分等级,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客户经理及其他核心团队成员进行分级, 不同级 对应不同的客户、业务种类、规模以及收入待遇等, 通过考核晋升、降级或解聘, 优化团队 整体素质。
二、国外零售银行团队建设的主要经验
(1)团队构成的四个大块。一是以客户经理为代表的前台服务队伍, 二是为一线服务提 供业务处理、财务、科技、研发、策划等支持的后台队伍, 三是独立的风险监控队伍, 最后 是负责全行发展决策、战略规划的管理队伍。
(2)队伍重心向前台倾斜。巴克莱银行将大量后台人员充实到前台, 现在分行后台业务 人员从平均25 人下降至一两人。汇丰银行也提出一切以客户为先, 人员分配进一步向服务 客户调整, 对大量的后台业务进行集中化处理, 简化业务流程, 进行“工厂化”操作。
(3)综合型的客户经理。绝大多数国外银行要求客户经理是综合型的, 能够胜任从银 行零售业务到保险、投资、基金、外汇等全部金融业务, 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种产品组合和建 议, 维护和扩展客户关系, 采购客户的金融需求。也有少数银行采用客户经理小组的形式, 每个客户经理各有专长, 协同作业。
(4)多角度选拔。不仅仅看业务素质和学历, 更要看道德素质、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心理素质等, 全方位选拔任用高素质人员。
(5)人员培训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花旗银行经常通过专题讲座、与大学、科研机构和 国外同业合作等对高级主管进行快速培训, 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和获得新信息。对新招员工实 施全球培训计划。摩根银行要求客户经理至少把1/ 4 职业时间用于学习充实提高自己。
(6)全方位的考核制度。国外银行一般由业绩考核小组负责团队成员考核, 按照签订的 责任合同对成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不只强调利润, 还考核存贷款存量和增量、客户维护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利息回收率等指标。
(7)等级划分的激励机制。国外银行通常将团队成员按照业务贡献和综合素质进行等 级划分, 从高级到低级, 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薪资待遇, 档次拉得很开。一般一年一评, 按 业绩完成情况给予晋升或解聘, 以激励团队成员积极进取。
(8)严格的内控管理。银行在赋予团队成员, 尤其是客户经理信贷审批、业务拓展和费 用支出等方面权限的同时, 执行一系列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 包括访客报告制度、信息上报 与反馈制度、客户贷款推荐与立项制度、客户档案制度、客户经理例会制度、业务协调报告 制度、稽核制度等, 为团队创造公平竞争、守法展业的氛围, 也有效维护了银行整体利益, 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
(9)其他约束措施。不少国外银行要求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从业资
格, 并接受政府有关机构的监督管理。也有些银行要求客户经理提供个人保证金账户, 以收 入的一定比率计提, 当给银行造成损失时, 从保证金账户中予以扣除。
三、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团队存在的问题
随着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 零售银行业务(或称个人银行业力)的市场潜力及高利润回 报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商业银行重视, 竞相增加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零售业务领域的各项投 入。在这一改革进程中, 各种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相继推出并活跃于银行零售市场, 各大银 行也纷纷组建了自己的零售业务团队, 确定了团队建设的目标、团队构成、规模、人员选 拔、培训以及绩效管理等一整套实施框架。但是, 从实施效果来看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比 如团队整体目标不是很明确, 团队的奉献精神强调不够, 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对照发达国家银行零售业务团队建设的成熟经验,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团队构成不合理, 指导思想有偏差。国内银行的零售业务团队一般由管理人员、产 品研发人员及针对各种产品的营销人员或理财经理构成。从国外经验看, 客户经理负责银行 全方位金融服务营销, 而国内银行则针对不同的产品设臵不同的销售经理或理财经理, 其实
质仍属于产品营销的范畴, 没有真正形成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经营理念。在这种指导思想影响 下, 销售经理本质上还属于“信贷员”, 理财经理也很容易退化为“拉存款专员”。此外, 几 乎没有银行设立独立的风险经理人员, 一定程度上将影响银行建立高效的零售业务风险管
理
机制, 而花旗、美洲等银行为达到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IRB)”监管要求, 均设有独
立的风险经理职位。
(2)团队规模的设臵标准及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管理人员和后台业务处理人员过多, 体 现不出向前台倾斜的要求;在产品研发人员的设臵上是按产品系列分类设臵, 反映不出金融
创新的综合化趋势;客户经理的设臵大多按储蓄金额的大小及客户量平均设臵, 而不是按理
财人员的等级从高到低配臵。
(3)团队人员选拔标准单一。许多银行只看重客户资源和业务素质, 没有品德、心理、职业操守方面的具体要求。
(4)业绩考核制度不健全、欠规范。首先, 考核指标设计过于简单。比如, 对客户经理 考核客户量和存款量, 具有很大的直指性, 在这种考核指标压力下, 客户经理将专攻拉存 款, 理财就退而求其次了。这种认识偏差在国内相当普遍, 会直接造成客户经理的选拔从重 素质退到重关系。其次, 等级划分办法存在不妥。尽管银行对团队各类人员进行等级划分, 但是有些银行把等级和行级严格对应, 总行对高级, 分行对中级, 而支行就对低级了;还有
一些银行是按业绩标准定级, 这样每一级行都可能存在不同级别的人员, 但却对不同行级的同一级人员规定不同的待遇, 这些都极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第三, 激励机制不 完整。不少银行在业绩管理制度中对晋级、解聘、罚款、评级时限等规定多粗, 不利于团队 成员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形成团队精神。
(5)内控管理流于形式。银行在建立零售业务团队时, 一般会建立有针对性的内部管理 制度, 保持对零售业务团队强有力的监管, 维护银行的整体利益。国内银行在建立统一规划 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管理措施不健全或不具操作性, 对客户经理疏于管理, 也弱化了其对
银行的归宿感和责任感, 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
四、对组建银行零售业务团队的建议
1、在业务规范的基础上确立零售业务的团队构成(1)团队构成。按照规范的业务发展要求, 银行零售业务团队应包括管理人员、客户经 理、产品研发人员和风险经理四个部分。其中, 管理者负责零售业务的战略发展规划;客户 经理负责银行全方位金融服务营销, 产品研发人员负责零售业务新产品的研发;风险经理负
责零售业务风险管理。
由于我国零售业务发展较晚, 人才相对短缺, 有必要保持业务发展转型期的稳定, 因 — 39 —
此, 作为一种过渡性措施, 银行零售业务团队的设臵可以考虑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 将
客户经理分解为负责银行卡业务的银行卡业务人员、负责存款业务的理财人员、负责零售信 贷业务的贷款销售人员及负责电话及其他电子网络营销渠道销售的业务人员等, 不同业务人
员之间没有绝对的分工, 只是在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偏重。
(2)未来的发展方向。条件成熟时, 整合所有前台部门, 设立统一的客户部门, 如在分
行设零售业务客户经理部, 而支行将按照国际银行的发展趋势全部转为客户服务前台。
2、团队规模向前台一线倾斜
(1)简化业务流程, 优化结构、精简规模。业务开展和组织结构转型初期, 专业性人才 相对不足, 客观上需要团队规模向前台倾斜。因此。必须通过搭建相应的零售业务科技及管 理服务平台, 提高管理效率, 适当缩减管理人员和后台操作人员规模, 压缩规模关键是简化
后台业务流程。借鉴渣打、汇丰银行经验, 依托科技平台, 实施集中化处理, 突出一线队 伍。
(2)产品研发人员的设臵应反映金融创新综合化趋势的要求。产品研发人员可以各有专 长, 但应按照业务工作量设臵产品规模, 不宜按产品分类设臵, 统一集中于一个单独部门开
展产品研究。
(3)客户经理的等级设臵和适当上收。按照划分客户业务规模分层次设臵客户经理, 每 一等级客户经理对应不同的人员数, 并且等级不完全对应行级, 视业务发展需要而定。为保 持对核心业务和风险的足够控制力, 优质客户应适当上收。
3、多种素质并重的团队人员选拔
银行发展零售业务将面临着从社会各种渠道选拔大量专业人才, 并充实到零售业务各
线, 因此在人员选拔上必须严格要求。除了注重业务素质, 还应增加品德素质、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注重被选人员的职业操守, 提倡奉献精神, 这些是
形成团队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建立在等级划分与激励约束基础上的全方位绩效考核
(1)考核指标的设计。考核指标设计力求完整、准确, 避免过于简单化。按照业务和
产品的不同, 业绩考核不仅要重视利润(包括销售利润、新产品销售利润等), 还必须重视 业务开发量(存款量、贷款量、客户数量、客户规模、银行卡发卡量、新产品采购量、新产 品开发量等)、服务质量(客户维护率、客户投诉率等)和业务风险(利息回收率、不良资 产存量、不良资产增量等)等指标, 设计不同的指标间的权重, 实施全方位考核。
(2)明确而灵活的等级管理。按照指标完成情况从高到低依次划分等级。为避免同一等 级人员因行级不同而产生不同待遇的情况, 应对同一等级人员规定相同的待遇, 并实施晋 级、降级、罚款或解聘。
5、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
发展零售业务与加强内控管理密不可分, 应建立有针对性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保持对 零售银行业务团队强有力的监管, 维护银行的整体利益, 当务之急是建立并落实零售银行业
务人员选拔聘用、业务培训、业绩考核、等级管理等基本制度, 并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建 立并逐步完善前台业务人员的业务操作规范和稽核制度等一系列内控措施。__
第二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不断形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厚利性和极具潜力的特点,在内外资银行发展版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强大的利益诱因和需求拉力作用下,找准零售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的关键结合点至关重要。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
当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零售业务的占比通常为50%左右,成为最有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由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投资需求逐步增大,以及零售业务的稳定和增长性,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进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由于观念、认识、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原因,转型虽初具成效,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目标。为此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咨询公司或组织行内专题项目组等对转型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道路。本文借鉴同业先进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对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一、当前零售业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点的作用。
多数商业银行网点的作用界定不清晰,绝大部分网点以操作型综合功能为主,未能突出网点的零售特色,业务服务专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未能解决转型的基础问题。
(二)零售网点的模式和人员配置。
当前部分商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零售业务网点,但主要以高端客户为主,在网点设立了理财服务区,由于成本及客户数量原因,此类网点不可能成为普遍的模式。同时我们也没有理由拒绝为其他客户服务,特别是一些潜力客户,所以必须寻找山适合中国零售银行业发展的网点模式。
(三)通过改变、引进,解决员工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是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中的最重要因素,如何改变现有员工在转型中由于认识不足、行动迟缓而带来的消极因素,如何改造、培养、提高现有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销售能力,如何发挥新引进人员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确保规划的统领性和可执行性。
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中,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规划的制定工作,通过调研和分析,制定了阶段性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单项业务操作规划。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规划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往往形成规划和操作不统一,致使业务发展中要么都是重点,要么没有重点,或是偏离了业务发展目标,或是未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五)建立一套科学、准确涵盖所有零售部门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工具。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工具而构成的考核体系是确保零售业务转型成功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按照规划的目标,通过考核来引导业务发展并发生业务结构改变是转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通过考核的引导,壮大银行目标业务规模是当前零售转型中存在重中之重的问题。
二、解决转型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建立以零售网点为依托的零售银行模式,切实发挥网点的销售服务功能。
从目前银行的赢利模式上看,虽然零售业务的占比逐年增加,但批发业务还处于主导地位,要将网点转变为零售型,必须解决批发业务的发展模式,确保批发业务稳定并快速发展。
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分行行业部制,将本区域重点批发业务集中在行业部,在网点设立专有的批发业务柜台,通过内部考核计价和约束机制确保批发业务柜面服务质量。上述模式可以减少一个银行的内部竞争的消耗,更可以实现人员从专门化到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当批发业务的发展模式确定后,网点的零售功能就凸现在面前,零售网点的发展模式就基本形成了。
(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零售网点结构模式,完善网点资源配置。
当前,各行都提出中高端客户的发展思路,并成立了为高端客户服务的理财中心。但现实和成本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高端客户来支撑业务发展,且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怎样将今天的优质客户稳定成为我们未来的高端客户,是发展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某银行10%客户占比,业务占比为60%;20%的客户占比,业务占比为80%。在这样的占比下,不能否认高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但现实的问题是,要承认在高端客户服务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一旦利益驱使等原因,部分高端客户流失后,未来零售业务对整个业务的影响,与今天批发业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十分相似的。
我们理解零售网点的模式应该是,建立数量适当足够服务所有高端客户的理财中心,切实稳定地发展高端客户,形成品牌和竞争优势;建立足够数量的服务标准以上客户并兼顾其他客户的销售服务型网点,形成支撑我们业务发展的基础;在高档社区和繁华商业区建立自
助服务和一人银行配套的服务网点,提升我们的销售能力;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网络银行配套物理网点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立一个网点就应确立其中长期业务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确定网点应该配置的基本人员,并在相应业务规模上进行人员递增,保证网点的基本服务、销售和品牌的塑造。由于各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和目标的不同,人员配备的标准会有差异,但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团队,一是高柜服务团队,包括普通高柜和贵宾高柜服务人员;二是销售团队,主要从事零售客户的销售开发工作;三是销售服务团队,主要包括大堂经理和负责理财咨询、客户维护提升的专业服务人员;四是专业的资产业务团队,负责个人贷款业务的销售和管理,由于个人贷款业务的特殊性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应结合城市规模和业务发展需要在部分零售网点适当地配置,保证业务的专业性管理和操作。
(三)改善人员的业务结构,着力建设一支支撑并促进业务快速发展的销售服务团队。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过程中,人员的素质及结构问题存在的矛盾,一直是困扰着各商业银行改革的瓶颈。如何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引进需要的人员,是各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适当地安置一批、培养提升一批、选拔引进一批,并建立一种人员自动淘汰机制,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目前,各银行主要靠内部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素质,但从实际效果看,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培训很多时候只能解决员工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并没有从理念、技巧等方面提高员工的技能。在实际业务中大部分员工主要依靠关系去销售,背离了零售销售文化的本质,从长远的角度看,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员工的素质提升中,应该引进咨询公司试点跟踪后推广的模式,在短期内训练提高整体的销售、维护能力。对销售人员而言,其具备的条件应该是熟悉零售业务和销售技能技巧。简单零售业务所需要的专业化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解决,甚至可以引进具有其他零售业务领域销售经验人员来解决。零售客户的维护和和销售技能提升则对人员的要求较高,除熟悉业务知识、销售技巧外,还应有较专业的业务技能,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令客户增值和成功,这里主要包括专业的理财人员、维护人员和大堂服务人员,可以通过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方式解决。
(四)坚持规划在先、销售在后的原则,用规划统领业务发展。
目标客户是谁,多长时间内达到什么目标和规模,通过什么方式调整人员和业务结构,通过什么手段和措施保证目标实现,是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通过规划的方式进行明确,保证业务的有序开展,才能实现有好有快地发展。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规划的作用,制定了详细的零售业务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激励规划等,明确了业务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规划是规划、运行是运行,没有实现规
划统领业务发展的目的,业务运行中随意性较大,有时显得杂乱无章。规划的目的是有计划的实施,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特别是在具体项目规划中更要提前明确相关原则和方法,确保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并要不定期地跟踪和分析,及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偏差,要有严格的制度和配套的资源,确保按照规划实现中长期目标,保证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落实。
(五)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科学的计量工具,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相统一。
绩效考核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团队或员工自我发展的加速器,在银行的发展中作用不言而喻。一家商业银行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结合,在绩效考核中要充分发挥其激励的作用。在实际绩效考核中,一家商业银行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计量工具,有一套完整的模型对投入产出分析,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计量,实现通过绩效考核方式来保证规划实现的目标。
在零售业务的绩效考核中要根据不同的团队来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对销售团队主要客户新增标准以上客户和利润;对大堂经理要考核服务评价、新增客户和现有客户提升率;对理财维护团队主要考核现有客户提升、新客户稳定率和利润指标,确定不同人员不同努力方向。
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依靠全员,对销售人员的成果应给予奖励,对其他人员推荐、办理的零售业务也可以通过内部计价的方式进行专项奖励。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控体系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分为储蓄业务、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近年来,零售业务在各行中呈现快速 发展 态势,如何建立与之适应的高效的零售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确保零售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情况
1.储蓄业务风险管理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主要设置单人临柜或双人临柜,日常处理业务通过复核和事后监督确保业务合规办理。账实进行分管,单人临柜的每日进行对账查库,重要凭证设置登记簿。每日营业终了扎平账后要与现金核对相等。
2.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1)个人住房贷款。我国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是和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合作协议,只对签订合作协议的房地产项目开办个人住房贷款。其风险控制的环节,主要是对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评估,一般只有三级以上资质的房地产开发 企业 才允许做个人住房贷款,对房地产项目重点审核房价和其前景,防止烂尾工程。对贷款申请入主要审核收入证明及其年龄,同时要求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签定回购保证书。
(2)汽车消费贷款。银行开办的汽车消费贷款主要是和汽车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消费者贷款买车,需向保险公司购买保证保险。银行主要审核贷款人收入证明及是否是本地户口。
3.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的风险管理重点是对信用卡申请人进行信用把关,要求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银行通过每日对信用卡透支情况进行跟踪,对发现的不寻常透支情况及时进行催收,通过催收情况发现风险点。
二、存在的 问题
1.储蓄业务
(1)银行部分储蓄网点内部管理尚待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部分储蓄网点未健全相应的内控体系,没有严格按规章制度的要求办理业务,责任不清,漏洞较大,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如存在没有每日进行对账、印章重要凭证管理混乱、挂失未按要求进行查保等现象。
(2)对储蓄网点监控不力。银行对储蓄网点的检查监督管理较弱,致使储蓄网点不合规的问题较多,难以有效防范风险。如存在不按规定定期对储蓄网点进行检查,事后监督对传票审核不严格、不及时,存在封包积压等现象。
2.消费信贷业务
(1)对房地产项目缺乏准确评估。我国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主要审查其财务情况和即将开发的项目情况,防止工程项目烂尾。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状况审查较为容易,但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查则较难,银行缺乏有经验的房地产项目评审人才,很难对开发商的项目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2)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难以把握。银行审查贷款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的重要依据是其收入证明,但收入证明的真实性较难判断,即使收入证明真实,其负债情况也无从了解,同时贷款申请人将来的收入变化也将直接 影响 其偿还能力。
(3)我国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面临许多技术性问题,形成了潜在性风险。一是汽车消费贷款要求消费者向保险公司购买保证保险,但保险公司保险合同规定如果消费者未向保险公司连续投保机动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盗窃险、自燃险的,保险公司将免除责任,即如果消费者脱保,保险合同将无效。二是个别地市,某些房地产开发商未完全缴纳土地出让金即可办理土地使用证,使银行贷款存在较大风险。三是汽车消费贷款中,如果借款人将所购汽车先行变卖后逃逸,由于《担保法)规定必须先处置抵押晶再向保证人索赔,银行将无法获得保险公司的赔款。四是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负责偿还借款人所欠款项,但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逾期利息、罚息等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五是部分地市不能办理抵押预登记,开发商有可能将在银行办理房产按揭贷款的在建工程和所属土地进行再次抵押,或将同一套房产重复办理按揭。
(4)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出台明确的可操作的贷后检查管理办法,消费信贷贷后管理较为簿弱。
3.信用卡业务
(1)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作案猖獗,以冒名申请或运用高 科技 手段伪造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防范案件任重道远。
(2)对信用卡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较难判断。银行对信用卡申请人的风险控制主要是要求提供担保人或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但对信用卡申请人本人的信用状况无法评估,很难辨别其办卡意图,在风险控制上存在较大漏洞。
三、零售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
1.储蓄业务
储蓄业务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操作风险,可分为内部作案、外部作案、内外部相互勾结作案。内部作案主要是内部管理不严,不按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如印章、重要凭证等保管混乱,每日营业终了不进行查库等,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外部作案是犯罪分子利用伪造存折、盗取密码等手段进行冒领。内外相互勾结作案是利用银行内部管理松散盗取储户存款。
2.消费信贷业务
(1)操作风险。一是银行内部人员利用银行管理不严、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建立等问题,违规发放贷款,骗取银行资金所造成的风险。二是银行外部人员利用银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申请消费贷款骗取银行资金。如房地产开发商或汽车经销商指使工作人员向银行申请贷款套取银行资金,或犯罪分子利用伪造的证明材料申请贷款骗取银行资金。三是内外部人员相互勾结骗取银行资金。
(2)信用风险。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由于我国住房市场以销售期房为主,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包括开发商的信用风险和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对于汽车消费贷款主,是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存在问题,或开发的项目超过其承受能力,或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导致项目开发失败,致使后续资金不能跟上,房地产项目出现烂尾。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由于收入下降、失业等原因导致清偿力下降,难以归还银行贷款产生的风险。
第四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大公国际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影响最为显著的一项是内部评级法的推出。针对零售资产,新资本协议从内部评级法的设计、运作、风险量化、公司治理以及评级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要求,本文集中围绕风险划分、风险量化和评级使用三方面的要求,讨论实施零售资产内部评级的理念、方法等核心技术问题。
一、内部评级法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
(一)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特征
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数量庞大,单笔金额小,单笔管理成本高;第二,客户单笔风险大,信息分散,管理难度高;第三,业务审批要求效率高,决策必须迅速果断。这些特征决定了银行要对零售风险实行量化管理与集约化管理。零售业务信贷风险管理决策流程一般包含以下工作环节:客户群识别、营销、申请、新客户审批、客户行为监控、预警措施、定价、给予的产品、信用额度、催收措施、资产风险划分以及核销等。目前,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管理决策实现了系统化和自动化;信息数据处理实现了集中化;风险管理实现了模型化和智能化。
(二)内部评级法对零售风险暴露的基本要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零售内部评级法是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最佳实践的总结,代表了现代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的前提是,满足新资本协议的最低要求,并得到监管当局的批准,才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参数的估计决定特定风险暴露资本要求。零售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就是要求银行实现对零售业务风险的准确量化,对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体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合理的风险划分体系。银行首先须将全部零售资产划分到特定的“零售资产池(pool of retail exposures)”。风险划分的标准应具有合理性、一致性。风险划分的过程应能够有意义地区分风险,能够使“零售资产池”汇集足够多的同质(homogenous)贷款。风险划分的结果——“零售资产池”要具有稳定性,并避免集中性风险。
二是建立精确的风险量化体系。商业银行选择风险因素时,可以采用统计模型、专家判断或综合使用两种方法。银行要有能力准确、一致地计量每个“零售资产池”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风险暴露(EAD)。
三是建立合理的评级应用体系。风险划分和风险量化以及对违约和损失的估计要在信贷审批、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和公司治理等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每笔零售贷款,银行都必须将其划分到一个特定“零售资产池”中,这一风险划分过程须作为贷款审批的一个环节。
(三)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自202_年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个人按揭、消费信贷、信用卡为主导的零售业务产品体系。从管理体制上,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基本形成,构建了前、中、后台相互制衡、彼此独立、职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流程,个人信贷风险监测、控制和处置体系逐步建立。但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由于零售业务起步较晚、数据积累时间不足等原因,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一是零售业务贷款决策主要以人工主观判断为主,尚未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评分模型建设落后,审批和回收等工作均采取“逐户逐笔”的方式,内部流程较长,经营成本相对较高,业务效率较低。此外,风险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经验,采用人工判定的方式,影响信贷决策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且无法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二是零售业务没有进行贷款池划分,不能计算各贷款池的风险要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按照零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对风险类别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按照业务风险特征的同质性进行分类管理。还不能计算零售业务贷款池的PD、LGD 和EAD 等基本风险要素,各个贷款池的风险度量还处于空白。三是在评级结果验证和评级应用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尚未成为信贷审批、产品定价、市场营销、绩效考核的主要手段。
如何提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零售风险量化水平和实现零售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标准化。零售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就是要求银行实现对零售业务风险的准确量化。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动零售业务内部评级法建设,按照新资本协议零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借鉴国际先进银行最佳实践,结合我国零售业务的特点,建设满足我国零售业务需要的信用评分模型体系,实现零售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水平。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零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对于信用卡产品,银行可以根据申请、行为评分的分段,以及逾期行为等借款人风险特征进行风险划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特点,改进信用评分卡模型设计技术、量化风险,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零售内部评级法的起点。
二、信用评分模型简介
(一)信用评分卡
个人信用评分就是通过分析汇总借款人的各个信用信息而得出的经过量化的信用等级。个人信用评分也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利用所获得的信用申请人的信息,进行风险预测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它是把数学和统计模式用于个人信贷发放决策,对个人履行各种承诺的能力和信誉程度进行全面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和信贷限额的一种方法。其功能是以个人的信贷申请书和征信报告等资料为基础信息,对该申请人的信贷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并得到数字量化的结果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从而使信贷决策自动化、科学化。从本质上讲,个人信用评分是一种对个人信用的一种定量化描述,用客观的方式预测信用行为。它具有减少坏帐,促进决策标准化、业务自动化以及快速高效的优点。
(二)信用评分卡优势
零售信用评分模型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客观性,评分模型是根据大量数据提炼出来的预测信息和行为模式制定的,反映了银行客户信用表现的普遍规律;二是一致性,评分模型可以保证银行决策的一致性;三是准确性,评分模型依据先进的统计学技术,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出客户信用表现的概率;四是全面性,评分模型一般是由代表各个信息维度的预测变量组成,比较全面地评估了客户未来的信用表现;五是效率性,信用评分模型可以在系统内实现自动化处理,决策迅速,更适用于数量巨大的零售业务。信用评分模型的使用,将有利于银行提高决策效率,坏账率明显减少,收益增加。
(三)信用评分卡分类
信用评分技术可用来评估对某贷款申请人发放贷款的风险。其原理是通过对已有的贷款历史数据进行各种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以使信用评分能够充分体现客户基础特征对拖欠和违约行为的影响。
信用评分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申请信用评分卡、行为信用评分卡和催收信用评分卡,分别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信用风险控制。
1.申请信用评分卡
申请信用评分卡专门用于对新申请客户的信用评估。它通过申请人填写的有关身份资料,即可快速、有效地辨别和划分客户的优劣,防范信用不良的客户申办信用卡,提高持卡人的信用水平,实现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事前防范。
2.行为信用评分卡
行为信用评分卡是通过对持卡人还款行为的监控和预测,实现评估客户风险的目的。行为信用评分卡可用于信用额度的自动监控和调整、授权以及对坏账的预测。
3.催收信用评分卡
催收信用评分卡是申请评分卡和行为信用评分卡的补充,特别是在持卡客户产生逾期贷款或坏账的情况下建立的。催收信用评分卡应用于预测和评估对某一笔坏账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诸如客户对电话、信函、上门和司法催收的反应的可能性。这样,发卡行可以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针对不同的拖欠客户采取不同的催收措施。
三、零售客户评分卡设计流程
202_年大公进行一汽财务内部评级体系建设项目,在项目中对轿车和卡车客户建立了个人信用评分卡。这些客户评分卡为“申请人信用评分”,它可用于帮助信贷审批人员做出是否批准新申请人贷款的决策,并有助于提高审贷人员的审批效率。通过使用评分卡对贷款申请人进行综合评分,公司审贷人员可较快地了解贷款申请者的整体信用水平。
大公采用了目前国际流行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用评分卡设计。针对一汽财务公司业务和客户的特点,大公设计了最适合公司情况的开发流程,分为8个步骤:业务目标确定、数据抽样、数据质量检验、数据转换、数据挖掘及建模、验证模型、模型应用和模型跟踪与反馈。
(一)业务目标确定
信用评分的目的是利用现有的样本数据建立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未来申请人的信用行为进行预测,从而区分出好客户和坏客户。
在建立评分模型时,需要一组已有的客户样本,既要知道该组客户的特征,同时也需要了解他们的信用表现。
根据巴塞尔协议对违约定义及公司对客户管理需要,对好坏客户进行定义。
(二)选择最佳的数据源,抽取样本
模型的质量由数据的质量决定。在信用评分卡模型的开发中,数据是框架或信息库,模型质量与底层的数据密切相关。从数据的来源上看,可以分为内部数据源或外部数据源。内部数据源是指业务活动产生的数据,如申请人的申请表、审批材料等。外部数据包括征信系统的数据。
根据业务问题和对数据库的理解,在收集到的数据基础上采用抽样的方法,筛选出构建信用评分所需的数据。抽样可以解决数据量过大的问题,使分析更具效率,但是必须要把握好目标群体的特性,避免抽样时产生偏差。
(三)数据质量检验
数据准备是评分模型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无论模型的复杂程度如何,数据质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好的数据和有效的技术一样,决定着模型的结果。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合并,并创建最终的数据集。对建立评分模型所用的数据集,进行检查,以发现错误、异常和缺失值,这是数据准备过程中一项耗时、乏味的工作,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四)分析、选择和转换变量
有了可靠的数据之后,根据建模需要,还应该对数据做相应的转换。工作内容包括多个数据库表之间的匹配整合,变量的构造与派生,对缺失、异常变量进行处理。通过数据转换过程,一方面将数据库格式的信息构造为数据挖掘需要格式,另一方面要根据业务专家的经验,产生预测能力强的变量,为评分的准确性打下坚实基础。在准备对最终模型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简单的技术来减少变量的数量,这样可以排除那些预测能力低或无预测能力的变量,从而使创建的模型更加有效。
(五)数据挖掘及建模
建立模型可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统计方法与非统计方法两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判别分析法、回归法、逻辑回归法、分类树法等;非统计方法有神经网络法、线性规划法等。
1.决策树模型
决策树也是数据挖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决策树用作一个分类的工具去解决大量的分类问题,决策树使用树型结构描述知识,树的构建称为树归纳,这个过程用一套预分类的例子来发展一个决策,一旦这样的树被引入,它就被用在预言模式中,把新的记录分类到预先规定的种类,当需要考虑许多复杂的信息时,决策树是作决策的极好工具,它提供有效结构以选择决策和评估决策的后果。
与神经网络、多元统计判别分析等分类方法相比,速度快、精度高、生成模式简单易用。利用决策树可以将客户按照各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计算不同类型客户的违约概率。
另一方面还可以分析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决策树的最顶端为根结点、最底端为叶子。每个结点都标示出了结点数据量及好坏客户的占比情况。以图2第二层左端结点为例,数据中共有430人居住面积属于第2或第3组。在430个客户中共有305人为好客户,占比达70.9%。
通过对决策树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客户信用状况的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2.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卡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采用逻辑回归法来创建信用评分模型。逻辑回归技术具有功能强大、直观、对过度适应数据的风险低等特点。逻辑回归技术是在数据中找到一条误差最小化的线性路径的一种理想技术,并且其结果可直接产生评分卡,在模式实行上的成本较低、时间短。
(1)逻辑回归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是非线性模型的一种,其主要应用于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的情况,如违约/不违约,发病/未发病等。由于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因此逻辑回归模型在模型假设条件、估计方法以及回归系数的解释等方面与传统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图2 决策树例图
(2)模型假设
假设客户违约发生的概率为P,取值范围在0-1之间。由于建立模型时因变量P与自变量 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需要对因变量进行相应变换。
图3 违约概率P与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通过对违约事件P进行logit转换(即P ln(P/(1-P)),表示为logitP),可使logitP的取值范围在(-∞,+∞)之间,同时使其与自变量线性相关。从而逻辑回归模型可表示为:logitP=α+β1X1+…βnXn,其中因变量P可由求出。
(3)模型系数的解释。逻辑回归系数可以被解释为对应自变量一个单位的变化所导致的因变量上的变化。逻辑回归模型的系数为正表示为在其它自变量一定的条件下,对数发生比(即logitP)随相应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同理,逻辑回归模型的系数为负表示为在其它自变量一定的条件下,对数发生比(即logitP)随相应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少。
(4)利用逻辑回归模型产生评分卡
逻辑回归模型是在定量的基础上解释客户基础特征与违约对数发生比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对逻辑回归模型的系数进行一系列变换,可获得评分卡各指标特征项的分值。
3.新建个人信用评分卡的特点
(1)采用科学的数据挖掘理论为依据。
指标设计、数据分析、模型建立检验过程等几个方面更加科学、准确;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只有对好坏客户区分能力明显的变量才进入模型。
(2)在指标设计上,新评分卡指标更加精简。
评分卡只包含10个指标。去除了婚姻、户口性质、最高学历、居住性质、居住面积、产权、资产、单位性质、职务、行业等各特征项的违约比率相近的指标以及在模型中不显著的指标。
(六)模型验证
建立好申请评分卡以后还需要对其表现进行一系列的度量,也就是说对评分卡区分好、坏客户的能力进行检验。验证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如果模型验证的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数据问题、变量匹配差或建模技术造成的。验证模型有很多种方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有方法。
1.保留样本法
保留样本法是一种常用的信用评分模型检验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建立信用评分模型时将样本随机地分为两部分——建模数据和测试数据,并利用测试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的方法。
2.分离度的度量
——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
K-S检验是检验模型区分好坏客户能力的方法之一。一个好的信用评分卡可以通过分值区分好坏客户,也就是说坏客户的得分较低好客户的得分较高。K-S统计量可表示为好客户分数累计百分比与坏客户分数累计百分比之差的最大值。K-S统计量的检验需配合好坏客户分数累计分布曲线进行分析。
3.R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
与K-S统计量不同,ROC曲线是利用好、坏客户分数分布的全部信息对评分卡区分能力进行评价。ROC曲线描述了当分数值发生变化时,评分卡的分类特性。图中对角线(绿色直线)代表了随机分类的情况。ROC曲线向左上角弯曲的越多,表示评分卡区分能力越好。相应的ROC曲线越接近对角线(也即越接近随机分类情况),表明评分卡区分能力越弱。
图4是新建立的信用评分卡与公司原有评分卡的对比,新的ROC曲线向左上角弯曲的更多,表明新评分卡区分能力优于原有信用评分卡。
(七)模型应用
在模型经过验证后,必须将模型产生的结果写入日常使用的决策系统中,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在该阶段,IT部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熟悉业务、风险管理及统计方法的人员的配合也很重要。此外,必须编写相关文档及进行人员培训。这样,在系统测试时有助于评估系统运作是否与先前设定的目标一致,也能降低未来使用时对于评分的误解或误用。
(八)模型跟踪与反馈
评分模型的预测能力会因时间不同而有变化,通过定期及持续性的模型监控,可以确认模型的预测能力是否仍在合理范围内。若模型的预测能力与发展模型时有了显著的差异,则必须调整评分模型的结果或重新建构新的评分模型。
评分模型可以预测未来发生客户违约的概率,假设高风险有高收益,对于同样的客户,风险管理人员与市场分析人员可能会有不一致的看法,将应用模型所产生的决策记录下来,持续追踪,并相应调整决策,则能够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控体系建设汇总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控体系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分为储蓄业务、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近年来零售业务在各行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如何建立与之适应的高效的零售业务风险内控制度确保零售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情况1.储蓄业务风险管理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主要设置单人临柜或双人临柜日常处理业务通过复核和事后监督确保业务合规办理账实进行分管单人临柜的每日进行对账查库重要凭证设置登记簿每日营业终了扎平账后要与现金核对相等2.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1个人住房贷款我国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是和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合作协议只对签订合作协议的房地产项目开办个人住房贷款其风险控制的环节主要是对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评估一般只有三级以上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才允许做个人住房贷款对房地产项目重点审核房价和其前景防止烂尾工程对贷款申请入主要审核收入证明及其年龄同时要求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签定回购保证书(2汽车消费贷款银行开办的汽车消费贷款主要是和汽车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消费者贷款买车需向保险公司购买保证保险银行主
要审核贷款人收入证明及是否是本地户口3.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的风险管理重点是对信用卡申请人进行信用把关要求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银行通过每日对信用卡透支情况进行跟踪对发现的不寻常透支情况及时进行催收通过催收情况发现风险点
二、存在的问题1.储蓄业务(1银行部分储蓄网点内部管理尚待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部分储蓄网点未健全相应的内控体系没有严格按规章制度的要求办理业务责任不清漏洞较大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如存在没有每日进行对账、印章重要凭证管理混乱、挂失未按要求进行查保等现象(2对储蓄网点监控不力银行对储蓄网点的检查监督管理较弱致使储蓄网点不合规的问题较多难以有效防范风险如存在不按规定定期对储蓄网点进行检查事后监督对传票审核不严格、不及时存在封包积压等现象2.消费信贷业务(1对房地产项目缺乏准确评估我国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主要审查其财务情况和即将开发的项目情况防止工程项目烂尾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状况审查较为容易但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查则较难银行缺乏有经验的房地产项目评审人才很难对开发商的项目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2对贷款申请人 的信用状况难以把握银行审查贷款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的重要依据是其收入证明但收入证明的真实性较难判断即使收入证明真实其负债情况也无从了解同时贷款申请人将来的收入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其偿还能力(3我国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在实际业
务操作中面临许多技术性问题形成了潜在性风险一是汽车消费贷款要求消费者向保险公司购买保证保险但保险公司保险合同规定如果消费者未向保险公司连续投保机动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盗窃险、自燃险的保险公司将免除责任即如果消费者脱保保险合同将无效二是个别地市某些房地产开发商未完全缴纳土地出让金即可办理土地使用证使银行贷款存在较大风险三是汽车消费贷款中如果借款人将所购汽车先行变卖后逃逸由于《担保法规定必须先处置抵押晶再向保证人索赔银行将无法获得保险公司的赔款四是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负责偿还借款人所欠款项但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逾期利息、罚息等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五是部分地市不能办理抵押预登记开发商有可能将在银行办理房产按揭贷款的在建工程和所属土地进行再次抵押或将同一套房产重复办理按揭(4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出台明确的可操作的贷后检查管理办法消费信贷贷后管理较为簿弱3.信用卡业务(1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作案猖獗以冒名申请或运用高科技手段伪造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防范案件任重道远(2对信用卡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较难判断银行对信用卡申请人的风险控制主要是要求提供担保人或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但对信用卡申请人本人的信用状况无法评估很难辨别其办卡意图在风险控制上存在较大漏洞
三、零售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1.储蓄业务储蓄业务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操作风险可分为内部
作案、外部作案、内外部相互勾结作案内部作案主要是内部管理不严不按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如印章、重要凭证等保管混乱每日营业终了不进行查库等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外部作案是犯罪分子利用伪造存折、盗取密码等手段进行冒领内外相互勾结作案是利用银行内部管理松散盗取储户存款2.消费信贷业务(1操作风险一是银行内部人员利用银行管理不严、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建立等问题违规发放贷款骗取银行资金所造成的风险二是银行外部人员利用银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申请消费贷款骗取银行资金如房地产开发商或汽车经销商指使工作人员向银行申请贷款套取银行资金或犯罪分子利用伪造的证明材料申请贷款骗取银行资金三是内外部人员
相互勾结骗取银行资金(2信用风险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由于我国住房市场以销售期房为主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包括开发商的信用风险和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对于汽车消费贷款主是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存在问题或开发的项目超过其承受能力或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导致项目开发失败致使后续资金不能跟上房地产项目出现烂尾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由于收入下降、失业等原因导致清偿力下降难以归还银行贷款产生的风险(3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是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办理的消费贷款业务在程序和合同上存在诸多法律滑洞当借款人出现清偿困难时银行对抵押物进行处置时在法律上将面临不利局
面一是银行办理住房消费贷款要求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回购协议要求如果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将由房地产开发商将住房回购偿还银行贷款但由于《担保法》规定公司不能给个人担保一旦发生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情况房地产公司可凭此进行抗辩银行难以胜诉二是我国尚五个人破产法当处置的抵押物不足以补偿银行贷款时难以向贷款人继续追索三是当贷款人出现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如住房贷款一旦银行要求贷款人交出住房政府可能本着安定团结的目的进行干预使银行的要求难以得到执行四是贷款人申请办理消费贷款银行无法辨别其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如果贷款人的资金来源涉及贪污等不合法渠道将使银行债权落空(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价格风险主要包括抵押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和人民币币值风险抵押物价格风险指借款人的住房、汽车等抵押物有可能出现价格下跌的风险特别是汽车一旦经过使用其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也因评估机构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抵押物的价格下跌将使银行的贷款存在不能得到全额清偿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指利率水平上升带来的风险消费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一般贷款期限长达10—20年当前我国利率水平较低但从中长期看利率走势却不定一旦利率水平出现上升趋势有可能使银行出现利率倒挂的风险在我国金融市场缺乏金融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的情况下利率风险很难转嫁出去人民币币值风险主要指人民币贬值风险如果人民
币发生贬值将使银行中长期债权遭受较大损失(5)流动性风 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当消费信贷额增长到一定水平时银行将产 生流动性风险由于消费贷款为中长期贷款需要中长期资金来 源对应在西方商业银行消费贷款达到银行资产总额的 15%
时 就有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银行头寸出现不足我国当前以定期 存款为主消费贷款总量不大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但如果我国 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款发展规模增长过快超过银行资产额的一 定比例一旦存款结构发生变动活期存款大于定期存款将使银 行产生流动性风险 3.信用卡业务(1)操作风险信用卡的操作 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伪 造信用卡进行透支所造成的风险;二是在银行疏于防范的情 况下信用卡申请人利用假证件等申请办理信用卡所造成的风 险;三是内部管理不严不进行每日对账、不检查授权记录等 所造成的风险或内外部人员相互勾结实施信用卡诈骗所造成 的风险(2)信用风险对信用卡申请人审查不严导致部分动机 不纯的申请人获得信用卡并恶意进行透支所造成的风险或持 卡人失业、收入下降等原因难以归还透支款
四、对策建议 1.储蓄业务(1)加强对储蓄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定储蓄业务操作 手册加强对储蓄人员的岗位培训应重点以储蓄业务的规章制 度、操作规范和违章操作所导致的风险案例进行培训使员工 加强对风险的认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减少违章操作同时银行 应根据储蓄业务流程制定标准的操作步骤对每一环节的重点 6 注意事项给予清晰的标明使员工能够按照操作手册规范地办 理业务降低差错发生概率有效防范风险(2)加大检查力度建 立储蓄业务员工轮岗制度银行应加大对所辖储蓄网点的检查 力度健全储蓄网点的内控体系严格储蓄网点的业务操作建立 员工轮岗制度定期(如每年)对储蓄业务人员进行轮岗加强 风险防范(3)进一步整合储蓄网点提高管理质量我国商业银 行储蓄网点较多使得监督管理力量相对显得不足银行应对一 部分发展潜力不大或管理上存在困难的储蓄网点进行撤并而 对有发展潜力的储蓄网点进行升格优化银行营业网点结构提 高分理处以上级别的营业网点比例有效加强管理 2.消费信贷 业务(1)资产证券化将银行的消费贷款交由专业的资产证券 化机构 SPV 进行组合设计、打包在债券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 使该部分贷款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可有效化解银行消 费贷款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我国应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扩 大债券品种支持银行开展贷款证券化引导建立资产证券化的 专业机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2)建立客户信息查询系统银行 应把在该行办理储蓄、信用卡、消费信贷等业务的客户资料 进行整合建立一套客户综合查询系统以方便银行全方位了解 客户的信息如资产状况、负债状况、业务交易
情况等对客户 进行充分调查有效防范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人民银行或银行 业协会联合各家商业银行对客户过去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整 理以形成统一的客户信用状况查询系统(3)聘请行业专家参 7 与银行房地产项目评估和培训银行应加强与资产评估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行业内资深专家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专业 人士参与银行的项目评估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分析对客户经 理、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银行业务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 不断得到锻炼提高项目评估水平(4)建立客户信用评分系统 客户信用评分系统是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分决定贷与不贷以及授信额度的大小使银 行贷款审批具有客观的参考标准是实行消费信贷业务人个审 批制的基础银行应委托专业机构开发适合本地区的客户信用 评分系统以提高银行信用评估水平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5)加大对消费信贷业务的资源配置强化贷款“三查”制度建立 贷后情况调查台账通过定期与客户取得联系了解客户情况及 时防范风险对消费信贷业务应配置更多资源如增加人力充分 保证信贷员有更多精力投入贷款“三查”特别是贷后管理 3.信用卡业务(1)加强客户细分防范信用风险银行可根据信用 卡持卡人的交易情况按优质客户、良好客户、一般客户、较 差客户、劣质客户等进行划分再根据持卡人的个人情况按职 业、年龄、学历等进行细分寻找不同客户结构的特点确定银 行的目标市场积极营销主动防范风险(2)严格内部管理防范 操作风险银行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风险意识规范 业务操作流程切实依章合规办理业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