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国富论读书笔记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16-100058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9 12:59: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一、《国富论》的创作背景

《国富论》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出版于1776年。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作为时代的新生事物也正在蓬勃发展,英国的手工工场正在开始逐渐向大工业转变。但是,英国工业产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着残余的封建势力的束缚。刚刚兴起的英国资产阶级,为了给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扫除发展上的限制,急切地需要一个自由的经济学说体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肩负着这样的阶级历史使命而问世的。这部书全面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国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地继承了当时有关经济的各方学说基础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原理做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国富论》的出版,不仅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恐怕也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的著作,能够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这也就是资产阶级一直将《国富论》视为圣经的原因吧。

二、《国富论》的主要观点

《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的经济世界,斯密的主要出发点是每个人的利己心理,在经济活动中,每个人肯定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去考虑问题,这是符合人性的,也是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的本能。《国富论》全书分为五卷,其主要观点如下:

“看不见的手”,这是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最著名的观点。他认为,每一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人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利己,使得自己获得的利益更大,利己促使人们参与经济活动;利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可以使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效用最大。现代经济学认为: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每个人追求自己效用最大化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地配置。亚当·斯密第二个著名观点是: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他列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一个最熟练的工

人一天制造的针最多几十枚,但是如果把制针分成十几道工序,分别然十几个人去做,那么他们可以制造出几千枚针,这远远大于他们分别制针数目的总和。分工可以将一项复杂的工序划分成许多简单的工序,完成这些简单工序的时间将大大减少,所以,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亚当斯密指出,价值由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所构成,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可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后者表示用一定的货币去衡量一件物品的价值,货币存在着升值和贬值现象,所以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会发生变动,二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个观点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劳动价值论是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亚当·斯密主张经济的自由放任,他认为,只有一个国家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形式的垄断。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充分利用本国的优势,实行分工,斯密还极力倡导贸易自由。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外,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抵御外敌;对内,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司法体系的公正和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还要建设并经营一些公共工程,这些工程如果仅仅交给市场,由市场来决定,往往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亚当·斯密指出对底层民众进行教育,国家是不能直接得到任何好处的,但是国家可以得到很多间接的好处。他认为,维持一个国家的稳定主要是靠社会舆论,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接受的教育越多,那么他们的判断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判断是非曲直。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政府要加强对国民的教育,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三、我对《 国富论》中一些观点的看法

1、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这种由于分工而使同一数量的人所能完成的工作数量的巨大增长,归因于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由于每一个特定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第二,节约了从一种工作另一种工作通常要损失的时间;最后,由于发明了大量的机器,方便和简化了劳动,使得一个人可以干许多人的活”

毫无疑问,分工是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的,但是分工是否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呢?我认为不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分工,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作为一种动物,本身就会受到自己身体的限制,不可能做出超过人体能限制的事情;一个一天最多可以生产1000枚针的工人,绝对不可能生产出202_枚针。但是科学技术却可以拓展人的手脚,使人的劳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人作为一种动物本身也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在分工精细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长时间从事同一项工作,那么他肯定会感到厌倦,一个有厌倦情绪的人是不可能提高效率的。但是依靠科学技术制造的机器却不一样,只要有了足够的动力,它可以一直工作下去,不会感到疲倦。分工并不是近代才产生的新鲜事物,古已有之,只不过分工程度不像现在那样精细、精确罢了,但是为什么只有近代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才大幅度增强,人类劳动效率才大幅提高呢?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人类更加清楚地认识自然,从而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2、商品价格的三个组成部分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格有三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地主的地租;一部分用来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或维持劳动者的生活费用以及生产中使用的牲畜的费用;另一部分是农场主的利润。

但是我认为这个还不够全面。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商品是由工人生产的,所以商品的价值直接是由工人创造的,无论是地租,还是利润都只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是价值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所以说价格来源于工人创造的价值,而工人创造的价值转化为了这三个部分甚至更多。

3、自由放任的政策

亚当·斯密主张经济的自由放任,他认为,只有一个国家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

自由放任的政策真的是最有效的吗?这恐怕还有待商榷,从“大萧条”到202_年的金融危机,哪一个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结果。亚当·斯密认为自由放

任政策可以使每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可以使资源配置最优,得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有些时候每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整体的利益往往却不是最优的。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囚犯选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决策——“坦白”导致整体决策的效果远远低于每个人都选择“不坦白”。所以说,自由放任并不是最好的政策,政府应该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四、《国富论》的评价

《国富论》是经济学历史上一部十分伟大的著作,同时,因为《国富论》语言通俗易懂,它也一直是作为经济学的入门教材之一。这本书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理论的开山鼻祖,后来很多经济学家都是站在亚当·斯密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来对经济进行研究。因此说《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是一本永远不会褪色的经典。

第二篇: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感言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这本专著的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73年时《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被誉为: 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本书之一,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书籍,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主要理论

一、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二、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三、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四、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五、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六、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

国富论中的哲学基础说明要获得协助,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还要靠激起他人的利己心来实现。“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换言之,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

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似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一步一步趋向和谐与均衡,此乃自然秩序的本质。

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可发现:以前学者多研究经济现象,所称经济学不过是特定时代、特定场所的经济政策,亚当斯密以”人性”为出发点,把普遍性带入了经济学的领域,使之成为社会科学。

以前学者以增加人民财富作为富裕国家的手段,亚当斯密则确立以改善人民生活为主的经济学观念。将”国富”的标准,由不生产的“货币”与仅生产“纯产物”的农业,引入以国民每年劳动生产“物品”总量的增加,亦即国家所拥有全部交换价值总额的增加为标准。亚当斯密积极倡导“自由放任”和排除政府干预经济事务,促进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实现;一八四六年及1860年,“谷物条例”(对进口谷物征重税的法律,1436年实施,1846年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予以废除)与“保护关税”即相继被废除。

作为一位“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亚当斯密对工商业者的工作甚为赞赏,但对他们的动机不无怀疑。

他批评制造业与贸易者抱有专利的企图,并谓其利益“从未与公共的利益协调……..通常都在欺骗并压迫公众。”“任何由工商业者所建议的新法律,或者新的规章,都应对之特别小心,都不应该不经过长期的、慎密的考虑而即予采用。”同时,亚当斯密对于这群人总想联合起来,以避免彼此间之竞争的企图也从未忘怀。他曾如此说:“同行同业的人士是很少会集合在一起的,甚至就是为了娱乐,他们也很少会这样做,但是,只要他们在一起聚谈,则最后产生的必是一种对大众不利的阴谋,或是一种哄抬物价的勾当。”

他对农工大众的利益颇为关怀,同情工人,认为合理工资对占社会多数的工人是必要的。“……各种各类不同的工人,在整个政治社会中占其多数……凡足以改善多数人之生活,便永远不能视为有害于社会全体。……当社会最大部分的分子穷苦无依,则那个社会断然不能昌盛而安乐,是以凡耕种五谷以养人、缝制衣服以衣人,及建筑房子以居人者,应使他们本身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内获有一部分的产品以勉资自养、自衣自居,毕竟是最公道不过的事。”“政府不干涉”对亚当斯密而言,不过是个普通的原则,而不是一条绝对的原则。除政府三任务外(一、巩固国防,以防止外力的侵犯。

二、建立司法组织,以维持社会治安与公道。

三、创设公共工程制度,以补救私人企业之不足。),他还赞成政府管理邮政、合法限制利率、国民义务教育,及一切自由业或信用业的执照考试等。他也同意用公共规章以保障国民之有形安全,像是采取卫生措施以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亚当斯密心目中的政府,不是无为的。他心目中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他曾明白表示:“若一小部分人侵犯天赋的自由权,…….足使社会全体有蒙受危险之于,则可以并且应用政府法律来加以抑制。这与政府之为自由政府或专制政府无关。”

《国富论》一书的原始版本则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主张书中的内容曾被窜改的较为温和,以符合当时某些思想家如休莫和孟德斯鸠的既定理论。的确,许多斯密的理论都只简单地描述历史的走向将会远离重商主义并朝向自由贸易,而当时这种走向早已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对政府政策有极大影响。无论如何,斯密的作品广泛地组织了他们的理论,因此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第三篇: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

打开《国富论》的时候,我的心中是一片茫然,看着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字,总感觉读起来会使我变得晕头转向。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读了下来,也深有感触。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经济学家,因此在看他的国富论时当然要从他的时代出发。无论他说的是对还是从谁的角度出发,对于今天的我看来,了解到当时的很多经济因素和状况,使我看待今天的经济时联想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历史。应当说亚当斯密是伟大的,他提出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和社会分工,使我们直观的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史。就这一点我们不能用批判的眼光看亚当斯密。应当说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知识之上,亚当斯密的观点也不例外。

然而让我想到了今天的有些学者,不是为了提出观点而是为了整理观点而努力,一点点成果没有经过考证便自认为水平高就急不可待的发表。我佩服亚当斯密的精神。亚当斯密一生中为什么只有这一个成果,并不是亚当斯密写完这本书之后就没有精力了,而是他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肃,当亚当斯密处于弥留之际时让别人将除《国富伦》其外的其他手稿一概毁掉,为了不让半生不熟的观点公布于世。

整篇文章通读下来,使我不由得对作者独特的见解和高深的学问敬佩不已,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像斯密这样的伟人,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传承和发扬下去呢?

第四篇:《国富论》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圣经”---《国富论》读书心得

1776年3月9日,在英国发生了近代经济史上最重大的一件事。这件事既不是当时英国议会通过了哪个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法令,也不是哪个科学家又创造了一样能够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发明,而是一个叫亚当·斯密的学者出版了一本书---《国富论》。有人会问一本书何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借用新制度经济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加尔布雷斯的一句话:“《国富论》就同《圣经》,《资本论》一样,同为人类不朽的智慧宝库。”可见《国富论》的影响力已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当然,《国富论》的问世也给亚当·斯密带来了不朽的声誉,一举奠定了他在西方经济学当中神一样的地位。据说,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家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经常听到人们在争论时说“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和“亚当·斯密才没说过这个!”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早已把亚当·斯密的观点当成了评判是非的标准。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运行规律,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这部著作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3个阶级的3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根据全书的行文结构,大致可分为:

第一部分是“分工,货币,价值以及3个阶级的基本收入”。在这一部分里,亚当·斯密充分强调了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还系统地提出了古典学派中的分工学说。

第二部分是“论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亚当·斯密分析了资本的构成,资本的积累条件和资本的用途。资本既是积累的一部分,也是国民财富的增长的主要因素。资本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时,亚当·斯密还分析了资本的作用和资本的积累条件,以及资本的几种形态。

第三部分是“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这一部分亚当·斯密从经济史的角度,论述不同国家的财富的不同发展途径和结果。亚当·斯密尖锐地指出了只有资本主义关系才是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自然关系。

第四部分是“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经济思想史,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是对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当中的最早理论概括。

第五部分是“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主要讨论的是财政学的问题。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由亚当·斯密第一次创立的。亚当·斯密在这里论述了国家的支出,收入和公债,并提出了资产阶级财政学史上著名的“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四大税收原则。

综上所述,《国富论》就其结构及涉及的主要内容来说,并不仅仅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其内容极为丰富,也综合了众多思想和学说。下面就《国富论》各部分当中的几个经典的观点与论述进行阐释:

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第一部分当中以制针工厂的例子引出了劳动分工这一重要概念,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任何一门手艺里只要采用了分工,劳动生产力都会成比例的增长。同时,亚当·斯密还清楚地说明了为说明分工能够提高生产力。他说分工第一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某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效率,第二可以减少由于变工种时而损失的时间,第三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尽管亚当·斯密充分肯定了分工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分工尤其是高度分工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现代企业里,高度分工会使工作变得单调,工作易疲劳,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甚至工人还会对工作环境和企业产生厌恶和敌对情绪。此外,高度分工降低了工人对整个生产过程之间关系的了解,应变和自动协调能力下降,也使企业整体的应变能力减弱。最后,高度分

工容易造成劳动力的负荷不均,也是得劳动报酬变得不合理,从而使内部变得对立。因此,我觉得企业劳动分工有一个经济性和合理性的限制,不可过于粗化或者细化。

2.在《国富论》第二部分的论述中,亚当·斯密创造性地把资本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可被用来生产、制造和购买商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的流动资本,一部分是可被用来改良土地、购买机器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或购买不需要改变所有者或再次流通就可以创造利润的固定资本。亚当·斯密对资本的这一划分方式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他把资本的划分扩展到了所有产业部门,而且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提出更为符合实际生活,它们也被后人广泛接受并一直沿用至今。

3.在涉及到“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这一部分时,亚当·斯密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事物的自然进程,即每一个发展中的社会的大部分资本首先应当投入农业,最后才投入对外贸易。在比较了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不同的财富增长途径之后,亚当·斯密敏锐地发现,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商业和制造业为基础,其财富增长方式是违反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的,因而其农业发展比较缓慢。与此同时,北美殖民地的财富则完全以农业为基础,完全符合财富增长的自然过程,因而其财富增长异常迅速成为必然趋势。在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居民人数在近500年间只增长不到一倍,而在美洲殖民地,居民人数在二三十年内就增长了一倍。这样相比之下,前者的发展要缓慢得多。所以,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财富的增长的最稳定路径是把工商业利润投资于土地改良。

4.在第四部分“论政治经济学体系”里,亚当·斯密对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展开了批判,并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在亚当·斯密看来,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在于:一是荒谬的财富观。因为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一国动产中最稳固、最真实的部分,在他们看来财富就是由金银货币构成的。二是错误的致富途径。重商主义者认为增加一国的财富的途径只能是实现对外贸易中的贸易顺差,从而获得由此带来的金银流入。三是重商主义者要求政府对货币的输入及输出进行直接管制。而对于重农主义,亚当·斯密主要反对其把工商业者列为非生产者阶层的观点,认为他们对个人的作用估计不足,对国家干预作用的预期则过于理想化。与此同时,亚当·斯密提出一国的财富只能由该国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所构成,超过一国流通所需的金银储备不但不是财富,反而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金银同其他商品一样,都受市场供求机制的调节,无须政府的劳心费神。在论述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时,亚当·斯密提出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都能创造财富,且能互相促进,其中以农业最能创造价值,商业赚钱最多。总之,相对于重商主义所主张的政府干预政策与重农主义过于理想化的主张,自由放任的态度或许更加有利于金银的获得和财富的增长。

5.在最后一部分的论述中,亚当·斯密提出了其对破解国家财政难题的天才构想,而这在实质上也是其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延续。首先,根据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原则,国家的职能应当缩减到抵御外国侵略,维持社会秩序,建设部分公共工程以及教育国民的最低限度,而即便是在这些领域,除国防之外,民间的力量也应当发挥最主要的作用。其次,反对因公共债务的增长而引起赋税的增加,因为国家征收重税会导致商人和工厂主把货币转移到国外而对本国造成危害。再次,偿还国债及维持政府日常开支均需筹措资金,而资金的来源则是赋税,为此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四项征税原则,包括公平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经济原则。最后,公债应当体现出国家信用,虽然它的出现与商业社会中君主和国家时常面临的入不敷出有关,但它表明了富裕的商人及制造业者愿意借钱给国家,体现出人民对个人财产安全的信心以及对国家信用的认可。

纵观整本《国富论》,给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是亚当·斯密在第四部分中提到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判断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经济活动中却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努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比在真

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在这里,这只“看不见的手”依我看来应当被解释成从受自我利益驱动的个别经济活动者的完全竞争中产生出来的自由市场,这个市场的作用就像一个独立的,公正的裁判,是经济中的稳定力量。但是由于“看不见的手”本身并不是一个行动者,只是自由市场运行的经济交换的结果,它的顺畅工作需要取决于五个因素:完全自由,法律公正,平等条件竞争,公平游戏的环境,合作或经济和谐的完全市场。因而亚当·斯密从中得出:自由竞争的市场能够在无意中促进经济福利和经济发展。简而言之,竞争创造了低价,高需求,更多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从而最终创造了高工资和充分就业。所以亚当·斯密坚决反对政府对市场的无理干涉,主张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最后,借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的话,“从最终效果看,这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对人类幸福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和总和。”《国富论》一书指明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并对政府过分干预贸易的政策提出了批评,强调了农业对于创造国民财富的重大意义,对于制造业的价值作出了公正的评价,以及对城乡贸易和对外贸易的价值作出了严谨的评述。

第五篇:国富论读书笔记

读亚当·斯密《国富论》有感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比如《论语》、《易经》和《楚辞》等不乏经典著作,可是我注意到在经济学领域的著作却不在我们的传统之内,甚至可以说与我们的文化主流格格不入。不错,中国古代确实出现过杰出的理财家,桑弘羊的“均输平准”法,还有《管子》、《史记》中的《货殖列传》等,但是所有这些都称不上是“经济学”,就如过去道教的术士们炼丹,终究不能从中炼出化学一样。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英国)1776年写成,也就是中国清乾隆41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理论,从根本上推翻了支配西欧各国达二百余年的以国家干预和贸易垄断为致富之道的重商主义信条,论证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西欧各国、尤其是英国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中涉及的经济学内容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时常看到,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社会实现了大转型,经济主导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是“几千年未有之变局”,在中国现有的经济政策中也有其身影,所以值得研读。当我第一次看到《国富论》这本书时,只看了第一章的论分工,就身受震撼,相恨见晚。200多年前就有这思想,使我对西方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影

响人类文化100本之一的读物果然名不虚传。突然发现我们所学的很多内容几百年前的西方就有了,以前看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价值劳动市场的一些概念,对马克思真是佩服。现在看来很多的思想在《国富论》里早已经提出来了,要知道《资本论》要比《国富论》晚91年才面世,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0余年前的英国人亚当·斯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惊喜。

一、论分工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分工何来如此神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再观现代工厂的生产不就用事实证明了分工理论的重要性。最近我到天津三星工厂参观其生产车间,多则有十几人的生产线,少则2个人都可以成为生产线,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严密的分工就没有三星工厂现在的生产效率和控制生产质量的能力,因此几百年后的今天《国富论》理论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还有汽车生产厂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因为改变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生产模式为流水线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而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流水线作业不正是分工理论在生活中的应

用吗?

二、“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著的《国富论》中写到:“有一支看不见的手,引导自私自利的个人,在自由市场竞争中,最好地促进公共利益。”作者举了一个例: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他们提供的食物是为了赚取报酬,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无形中人人都把自己消费不完的劳动产物与别人进行交换,市场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由市场利己才能利他,没有单纯性的利他,即使有也不会长久。再看看中国从计划经济成功转型为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国富论》与《资本论》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社会动荡、工人与资本家对立,资本家对劳动人民剥削成风,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马克思在《国富论》理论体系中受到启发,并看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原始资本主义危机将带来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在1867年马克思写成《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一说,并阐述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不可调和,如由此下去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论》理论的提出极大刺激了整个社会及上层,1873年到1875年英国普通法和平等法的颁布,以及1890年美国反托拉斯法(反垄断、反大家族)的出台,挽救了资本主义。一是普通法系让整个社会认知平等。二是通过反托拉斯法让大众持股,让大家族退出历史舞台,藏富于民。三是通过法制化建

设重分配财富,化解资本家和大众矛盾。通过这三点化解了“马克思”的预言。所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挽救了资本主义,而如果没有《国富论》作为基奠也就没有《资本论》的问世。

总之,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还有很多,如李嘉图的《赋税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西方的经济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而中国的经济学还很年轻,可以说在经济领域里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经济,结合实际多研学先进的经济手段和理论,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上一条节约资源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上来,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最终惠及百姓的民生。

国富论读书笔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