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16-51759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11 08:51: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第一实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者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布置的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校长开展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

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应始终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原则,应将自己所获得的有关来访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严加保护,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准则,也是心理辅导工作的法律准则。教师要对学生个体心理测量的结果保密,要对一部分心理测验量表保密。只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或确因工作需要、个人或社会面临紧急危险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有责任向学生法律监护人、学校有关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汇报。

第二篇: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试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上岗必须持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颁发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或《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试用)证书》),必须认真执行本条例所提出的各项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研究能力,积极加强自我的身心调节和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者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布置的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校长开展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

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应始终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原则,应将自己所获得的有关来访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严加保护,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准则,也是心理辅导工作的法律准则。教师要对学生个体心理测量的结果保密,要对一部分心理测验量表保密。只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或确因工作需要、个人或社会面临紧急危险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有责任向学生法律监护人、学校有关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汇报。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都应受法律保护,任何泄密都会给学生增加痛苦,造成损失。

5.永远追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不谋私利的崇高精神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永远追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不谋私利的崇高精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决不允许利用心理辅导的关系谋求个人好处,决不能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任何馈赠,决不应该利用工作便利对来访学生产生情感依恋以及非分的意图和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严守道德自律。

四、管理方法

1.获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可以应聘各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心理辅导员岗位以及心理辅导室和心理辅导中心的工作,并有资格在今后申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系列。

获得《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书(试用)》的教师原则上只能在本单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活动。

2.持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事归用人单位管理,其业务研究活动、业务检查考核以及业务进修提高由市、县(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组织安排。

3.持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学期必须定期参加市、县(市、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所组织的各项教育研究活动、业务培训和系统学习。

4.每学年由所在单位和县(市、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对上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工作和业务考核,由市指导中心进行复核。考核不合格者,经上报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审核后,吊销其上岗资格证书。

5.获得《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在证书5年有效期满前三个月,须重新提出申请,由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负责审核认证。具体条例另定。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兼职)是位于最前沿的骨干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开展和考核由学校德育处管理。其主要职责为:

一、结合学校的管理目标、德育工作计划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工作小结

1、工作计划的制定

开学前一周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工作计划,交由学校德育处修改通过。

2、工作计划的实施

按照计划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环节实施,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

3、工作小结

每学期结束前一周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结,交由学校德育处审阅存档。

二、帮助全校学生完善发展心理素质,纠正个性发展中出现的偏差,解决人际交往、学业、情感等方面的困惑,有条理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常规教育

1、每学年第一个月内利用班会课对新生进行心理评估和测试,完成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两个月内完成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学建议,并向德育处、班主任、学科教师沟通。

2、承担和开设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备有详细的专题活动教案,参与教导处的阶段性教案常规检查和随堂听课。

3、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

(1)、每天中午定时开放心理辅导室半小时,指导学生放松、音乐欣赏、图书阅览等心理自助活动。

(2)、通过预约制度,在每天放学后接待来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个别辅导。每次辅导控制在半小时内。

(3)、对于同质性心理问题的学生,比如学习困难、情绪焦虑等,组织心理社团,每月一次利用同伴间心理互助的形式开展专题训练。

(4)、严谨完成各项原始资料的记录,做好心理辅导室业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为各级相关检查提供档案资料。每学期结束前一周由教导处检查。

4、能鉴别和筛选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如神经症、精神病,对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没有能力解决的个案,要按规定及时转介到高一级心理咨询或治疗部门。

三、协同学校各部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提供培训和指导,产生辐射效应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专题活动方案,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殊需求,为各年级学生分别做一次专题心理辅导讲座。

2、协同教导处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根据不同年级家长的需求,利用每个年级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进行专题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教育子女,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同时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3、参与学校危机干预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以学生为本,及时提供帮助,预防恶性事件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4、协助学校教导处承担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对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学生制定一致的教育方案,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引导,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

5、协助学校接受上级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并提供相关的资料。

6、协助学校心理教育新阵地的建设工作,比如校刊专栏、学校网站。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效能。

7、协助教导处每年4—5月进行考前教育、升学指导的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选择。

四、提高专业素养,加强自身建设

1、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接受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培训,获得上海市心理咨询师资格。不论是否大学教育系或心理系本科毕业,都要继续参加各项培训活动。

2、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与科研成果(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活动课教案与课件、个案分析等)评奖活动,以科研为载体,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

3、积极参加市、区级教研活动和有关工作会议,完成有关工作任务。

4、加强校际交流和学习,每学期完成心理健康活动课听课10节的任务。

五、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在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让学生内心悦服。下面是小文档下载网带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转眼间,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班的学习已结束,这一期的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此次机会弥足珍贵。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此次培训学习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给孩子们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环境,给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化压力为动力。要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把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自己能力锻炼的绝佳机会。我们日常工作要做到有松有驰,不能凭一时的工作热情,面对某一项工作就耗尽心理、生理上的能量,以致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倦怠,丧失激情。教师应先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珍惜自己,然后才能教书育人,身正为范,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要审时度势,自觉加强心理调适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导致学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确的处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就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小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另外,作为教师就要“学高为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修养,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诱惑, 因此, 尤其需要教师树立起自尊、自强与自律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师要发掘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教师要面向学生,争做一名阳光教师

作为教师,要以当人民教师为荣,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学生,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坚守岗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师职业的教师,决不会成为好教师,更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教师要力争做一个阳光教师,具有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有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霾为阳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要能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要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让我们永远记住:“给你点阳光就灿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热情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培十天的培训学习已结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我要从心理教育的层面上去教育我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相信这次培训给予我的东西决不止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三天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结束了,心中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总的来讲,这三天培训给我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累是指连贯紧凑的课程安排让我的体力上感觉疲劳,尤其是晚上依然要上课。快乐是指心灵上的,也是此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也因此对培训有了依恋之情。本次培训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亲自体验到了心理活动的乐趣、接触了新的事物——沙盘游戏,在培训中得到了专家的启发、坚定了自己工作的目标、认识了几个同行朋友。

在这次培训中,高级讲师温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戴着眼镜,肤色白皙,讲话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他在讲课时,每当讲到激动时语速很快,还会时不时的问问我们,“我讲清楚了吗?”“你们明白吗?”,当讲个案时,他语调会很柔和,叙事能力很强,他的细致和敏锐的洞察力,很是令人佩服,尤其是看到温老师的心理辅导的个案记录,当然出于保密原则,我们只看到了温老师想让我们看的部分,仅仅是快速的浏览,这就带给我了足够的震撼。个案记录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记,花花绿绿;洋洋洒洒的记录好几页纸,密密麻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有温老师在活动和讲座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话语阐述。例如在组织活动时,碰到不配合、或是不服、有怨言的人时,心理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镇定自若。当然这句话不仅适用在工作中,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同样适用,当你碰到孤傲的人时,想想这句话,也许看他的眼神就不再是鄙夷的,而是去努力探索他身上值得他骄傲的资本了。对待我们的来访者,相信他(她)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走进他(她)的心里,了解他(她)的需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帮助他(她)。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由此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短短的三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我们所学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给学生。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文明办、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暑期培训班。在整整四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们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且就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专家们耳提面授的零距离的指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它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的真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所有教育者: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

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简单地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化、技术化,它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开学生纠缠的心结,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

二、“了解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大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规划孩子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步伐,甚而前进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成人的主观臆断、行为干预下,进驻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生理特点、了解孩子心理需要与诉求。我们必须明白,青少年时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矛盾动荡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征,青少年认知旺盛,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且不稳定,开始出现了许多成人需求,同时开始出现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的行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

同时,不同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其共性特征,但必定有其个性特点。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场更多关注他的个性心理特点,这可能会花去我们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业,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换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恒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于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与无力,而最终遗憾的,还将是我们的孩子,或许还有他们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心理辅导老师必须仔细研究,是家长的过高要求导致的?还是学生身体状况因素导致的?抑或是学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师必须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大忌”:简单判断、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战略联盟”

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固然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来实施,但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如果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工作,我想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排解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学生栖息的港湾,家庭成员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教育“战略联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学苏华老师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理念,如果老师果真能说服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的错误理解,改变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那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无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强理论学习,维护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们丢在一边的心理学相关论著,并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心理辅导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要时刻记住的是,当一个孩子坐进你的心理咨询室,你责无旁贷地要为他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与疏导。你面对的是一颗亟待你帮助的心灵,你肩负着引导他走向快乐与成功的重托,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丝的马虎,半点的不专业。为此,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离不开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教学效果往往比较明显,每个学生也容易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我们设想,如果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树立有利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观,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调节压力、整合职业情绪,学会心理问题的自我认识与疏导。

>>>下一页更多精彩“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个体一方面能够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简言之,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

广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人们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概念,使人们产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从而采取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寻求适当的帮助,达到提高全民族心理素质的目的。

狭义:心理健康教育专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3、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辅助和指导过程,其形式分为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以改正其不良行为、情绪情感和认知为目的的心理干预过程。

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6、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学习动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知(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等四个方面。

7、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8、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9、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就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示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精细加工策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10、元认知策略: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的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11、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12、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和社会状况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13、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1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之外的第二重要的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亲子关系具有永久性,是不可选择和不可改变的。

15、情绪:情绪指由某些情景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成分组成。

16、情绪认知:情绪认知是指对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状态的推测,它依赖于个体情绪认知线索的知识、情境和情绪表现之间的知识、预测情绪反应结果的知识、情绪自我控制策略的知识。

17、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生命、保护及发展生命和尊重及珍视生命。认识生命即了解生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保护及发展生命即学会基本的生存和求生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尊重及珍视生命即要求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8、网络成瘾:又称网络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是指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

19、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内部、外部因素的干扰或阻碍,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消极情绪反应。

20、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后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

21、休闲教育:休闲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休闲意识),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2、生涯辅导:指为协助个体,在其一生的任何阶段提供教育、培训、职业选择来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服务和活动。

23、通情:通情就是咨询师体会认同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通情。

24、无条件积极关注:指的是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不依据来访者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来访者,无条件的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来访者就像对待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人,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方之地生活的人,看重他、尊重他。

25、真诚:真诚就是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诚地对待来访者。真诚有两层涵义:一是咨询师真诚地展现自己;二是真诚地对待来访者。

26、面质:面质是指咨询师质疑来访者言行表达和行为方式中不一致的地方,进而促进来访者反思和成长的地方。

27、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咨询师公开、开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等,与来访者共享。

28、解释:解释是咨询师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29、指导:指导就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指导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咨询技术之一。

30、心理适应:指个体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i,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

31、心理游戏: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定一系列游戏并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创新,使之系统化、逻辑化、形象化,达到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

32、沙盘游戏:P236框中

33、校园心理剧:P238

二、简答题

1、衡量心理健康的尺度

①医学尺度: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作为划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②社会尺度:社会尺度是以行为适应环境、符合社会规范与否作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③统计学尺度: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的数值分布。

2、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适应性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②发展性标准:根据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品质来确定,即以自我实现者共有的那些心理特点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①适应良好 ②无心理困扰 ③有较强的复原力

4、心理健康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 ②全体性原则 ③差异性原则 ④主体性原则 ⑤整体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特点

知识性、基础性、活动性、主体性、系统性

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一方面,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进学习动机。学习本身就是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8、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应注意: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②使学生参与能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③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是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④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 在培养兴趣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需注意: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趣味化;③课堂内容的新颖性、想象性和具体性;④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⑤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⑥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实施合作式学习。

9、反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反馈时:①反馈要及时; ② 反馈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内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的反馈;③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④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目标还有多远;⑤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中发现其可取之处,并进行表扬。

评价时:①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尤其要正确对待考试和考试分数;

②评价要尽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以正面表扬为主;

③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10、如何科学使用惩罚

①偶尔使用

②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受惩罚

③给学生提供可选的方法以获得某种积极的强化

④强化学生与问题相反的行为,即有积极表现时应停止惩罚 ⑤避免使用体罚

⑥避免在非常愤怒和情绪不好时使用惩罚 ⑦在某个行为开始而不是结束时使用惩罚 ⑧惩罚应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11、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第一步,实施主题统觉测验,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第二步,阅读有关资料、观看录像片,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思想和行为特征;第三步,通过集体谈论个个别谈话,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倾向,了解成就动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意义;第四步,组织学生参加投环、掷镖等游戏,使学生确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五步,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经过他们努力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归因训练:团体发展法、观察学习法、强化矫正法

12、考试焦虑形成原因及调试方法

形成原因:①不正确的认知 ②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父母、老师、同学、自身

③过分要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④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⑤应试技巧差 ⑥具有焦虑人格特征或患有某些心理疾病

调试方法:①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②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

③掌握和提高考试策略和技巧

④冷静处理“怯场”

13、中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①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

②有自我控制的愿望,但自制力水平不高

③自我监控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监控效果不理想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突变阶段,敏感又容易感受到压力

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能力渐渐成熟,但又时常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现象

14、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

自尊心:(1)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①引导他们积极的评价自己

②教育学生正确度带挫折和失败

③教育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2)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尊:①尊重学生 ②信任学生

15、初中阶段后期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特点:①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

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绝对的权威

③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

④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①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

②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

③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

16、西伯曼师生关系的类型划分

友好型 冷淡型 关怀型 拒绝型

17、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健康:①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认知;②积极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③积极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健康:①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②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会形成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

18、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①情绪波动明显;②情绪心境化;③自尊感体验深刻

(2)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①情绪文饰现象增多;②表情更加成熟

19、怎样合理表达情绪

(1)有效的情绪表达:①觉察自己的情绪;②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③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④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⑤运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改变情绪

(2)无效情绪表达:①使用模糊的语言;②惯用非语言动作;③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④无法拥有感受 20、情绪管理策略

(1)合理宣泄

(2)适当控制:理智、转移、幽默、升华、辩证、暗示、放松

21、如何提高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

(1)情感辨析技术

(2)情境体验法:①移情发 ②情绪表演

22、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①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②实施分享和体验教学

③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

23、常见心理挫折及挫折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常见挫折:成就挫折,人际挫折,情感挫折

途径与方法:(1)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①引导合理宣泄;②进行归因训练;③培养自我监控能力;④培养挫折容忍力;(2)优化整体性教育策略:①实施赏识教育;②实施多元教育

24、方案设计:P152

25、生涯辅导理论

①霍兰德的类型论 ②社会学系理论 ③毕生发展理论

26、个别心理咨询特点、阶段

特点: 心理性、职业性、人际性、成长性

阶段:A、进入与定向阶段B、问题——个人探索阶段C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D行动|转变阶段E评估|结束阶段

27、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建立关系的技术:通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

(2)常用技术:积极倾听、询问、观察、面质、自我暴露、解释、指导

28、个别心理咨询的伦理

(1)转介:①咨询内容与咨询师不匹配;②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③个性与咨询是比相容;④与咨询师有双重关系

(2)保密

29、团体心理咨询的功能、类型

(1)①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

②团体心理咨询的教育性功能

③团体心理咨询的预防性功能

④团体心理咨询的治疗性功能

(2)学业发展团体、自我成长团体、人际交往团体、情绪管理团体、生涯发展团体

30、人际交往活动方案设计(第四章)

31、入学适应常见的问题:

(1)学习适应问题:1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2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3学习自信心不足

(2)人际关系适应问题: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