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16-66400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9 20:01: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作者:系招生就业领导小组 日期:2009-05-11 浏览次数:65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1.不要心存梦想

由于该专业毕业生多年来社会需求量较大,此专业也因此成为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优越感较强,始终抱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理,甚至一些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去向心存梦想,期望值过高。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学生希望自己有个较高的就业起点是很自然的,但理想和愿望要以正确的择业心态、择业思路为基础,不能变成无边的梦想。要客观分析自己的情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正确评价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同时当遇到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要以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记得美国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当一道门关闭的时候,另一道就会打开。然而我们太多时候总是遗憾地盯着那道已经关闭了的门,从而对那道对我们敞开的门视而不见。”希望这句话对我们大学生在面对择业的挫折和失败时,能有所启示。

2.不能盲目从众

“孔雀东南飞”是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上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上海、广州、浙江、深圳等华东、华南地区成为毕业生的首选,对于其他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单位效益和条件很好,学生也不屑一顾。当前大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上应该说比较接近,在这些相对集中的区域就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诚然,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学生成长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但同时由于人才“扎堆”,学生也将无法避免的需要面对工作后的剧烈竞争和残酷的淘汰。因此该专业学生不能盲目的从众,人云亦云。应理性地分析和对待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那里的工作岗位,要看到这些地区的工作岗位更有利于一个人脱颖而出。

3.要当机立断

从今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来看,较前两年有明显的好转,用人单位无论从地域、条件,还是单位档次都明显好于往年,学生可选择余地较大,致使一些学生眼花缭乱,面对就业选择,举棋不定,这山望那山高,错失良机,最后 只能发出用人单位一批不如一批的感叹。实际上,学生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综合考虑就业形势、专业、本人学习情况及基本素质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合理的期望值,抓住机遇,抓紧时间,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失去择业的良机,争取及时尽早就业。

4.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求职都不会一次成功,因此大学生要有不怕失败的韧性准备。应知道,择业是一个“路漫漫”且“修远”的过程,即使在经济发达的美国,也只有至多1/3的毕业生在毕业时会有一个工作在等待他们,其他毕业生找工作至少得花2-4个月,甚至1-2年的时间。因此,找工作要求求职者要有毅力、有韧劲、有耐心,以及咬住不放的精神。

5.要树立就业的诚信意识

学生在自己的成绩单上动脑筋,在简历上做手脚。所有的用人单位在这方面都是不能容忍的,这实际上是对单位的一种欺骗行为。学生应靠自己在校期间一点一滴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努力,为自己多拿几张证书,为就业多增加一些砝码。而不应靠对成绩单粉头饰脸的修饰,对个人简历提心吊胆的加工。“人无信而不立”,大学生应把诚信放在自己做人的第一位,“诚信”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和开创事业的根基。诚信在就业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你的工作、对你的前途和命运起决定作用。

第二篇: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思考

我对创业的理解基于三方面认识第一,树立大创业观,即大学生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创业。我们既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也提倡大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岗位创业,更提倡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去建功立业。所以,我们倡导不要片面的理解大学生创业,要树立并宣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也是创业的大创业观。

第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实质是在他们身上埋下创业的种子,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时机成熟,大学生就会成为创业的开拓者、实践者。

第三,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创业激情,更需要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也暴露出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就业能力差,缺少创业教育和训练;为此我们建议,加强创业教育应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展创业教育不是一个学科的发展问题,也不是一个课程体系问题,而是一个学生的意识和基本功教育问题。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认为,大学发展创业教育主要应该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把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到大学办学宗旨的高度。努力培养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标迈进,使学生毕业后体现出一种发奋图强、敢于创造、不畏艰难、把握机会、善于组织的意识和技能。当前的大学教育中缺乏以此为目的的教育和激励导向。第二,把大学期间的学生创业活动作为一种鼓励成功的机制。尽管不一定去激励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创业,但是,对于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学生,成功了给予肯定,失败了给予宽容,而不是处罚和冷落,让学生把选择创业作为一种个人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在大学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这样的教育体系需要渗透到全校。因为创业活动,特别是技术创业,往往是多学科的融合和互动的产物,有创业意识但没有组织能力的人往往很难成功创业。国际上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已经说明,拥有技能和组织经验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会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认识创业是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创业可以为国民经济注人新鲜活力。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重视营造创业氛围.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正在稳步提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活力往往会成为这个阶段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动力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因此,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可谓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是缓解就业压力有效的途径之一.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是提升我国高校竞争力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创业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高等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践、应用与发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必须相互支持与促进。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尝试,会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方法与理论的指引,并有可能进一步挖掘出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持点。

关于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建议:

首先,很高兴我们学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能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也让学生能受到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虽然每学期的课时并不长,但上课老师讲的都是精华,老师的每一句教诲都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让我们走上一条创业的道路。其次我校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比赛都会给学生们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举办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创业比赛,但普遍集中在宣传和项目指导上,尚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学生期待更多的实践机会。

我校学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表示认同,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肯定态度,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同时,很多同学也想过在大学期间进行一些创业活动,对国内外大学期间创业成功人士持向往,羡慕,敬佩的态度。

我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现代企业管理》等公共必修就业创业类课程,但很多同学对上课内容兴趣不足,听课效果不明显,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课堂积累,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说明学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不平衡,在强化创业教育和实践覆盖面,拓展创业教育途径和载体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们学校的创新教育体制也应随之改革。首先,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方式,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意识,以科学的选择职业。如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分阶段完成作业,允许有创造力的学生在其创业的关键阶段,申请休学进入社会办公司,也可以吸收有创业前途的大学生以勤工俭学的形式进入校办产业,为他们的劳务输出和智力输出搭设桥梁;学校在宏观上应该对重点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并对大学生的创业设计,理论,论证,审核等给以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于学校的建议,希望能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有所帮助。

综上,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社会,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在学校的机会,为自己的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第三篇: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思考

——从法社会角度

摘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歧视现象,当代的大学生也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就业歧视也是五花八门,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也日渐凸显,作者对大学生就业当中主要面临的困难和现象进行了归类,并主要从采取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司法、加强法制教育等对策将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歧视;法社会学;平等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的语境中,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条件已经成为高校、政府与社会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然而,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当多的政策与法规来保证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权益,仍然有大量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性地遭遇到就业歧视。而且,随着《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这种就业歧视并没有消失,反而相继披上了隐形的外衣,使得反就业歧视的任务更加艰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与就业市场的低迷伴随的是就业歧视的大量存在,就业歧视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就业歧视不仅剥夺大学生的工作权利,而且侵犯大学生的平等权,容易引发社会矛盾,阻碍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平等就业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类型以及表现形式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没有合法依据,对未来潜在的就业人员自行作出各种限制性条款,从而排除了本该符合相关职位人员的平等就业权的一种现象。”1从定义可以看出,就业歧视的实施主体是用人单位,所针对的客体是未来潜在的就业人员,实施的前提是用人单位存在相关的职位空缺,实施的手段是用人单位在无法律依据情况下自行规定各种限制性条款,其结果是排除了其他本该符合相关职位人员的平等就业权。

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遭受的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经验歧视、社会关系歧视、健康歧视等。以外,还出现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如血型歧视、姓别歧视,形形色色,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其中,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是各种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中最突出的几种。

(一)性别歧视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女性就业者而言,有的单位明确要求不要女性;有的单位虽不明确规定,但不要女性是其潜规则,更为滑稽的是,有的单位还要求女性应聘者无男朋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在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在于用人单位雇佣女生往往要比雇佣男生付出更多的成本。首先是生育及相关成本。女大学生工作一段1 王媛媛.浅析当前我国女性隐性就业歧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9(12).时间会遇到生育和哺乳问题,在其生育和哺乳期间,用人单位要继续支付女员 工的工资和福利,还要安排替代人员;较长的生育和哺乳时间又可能使女员工工作技能生疏,知识陈旧。其次是提前退休的成本,女性员工往往要比男性员工退休早,但是预期寿命却要长,这样用人单位要付出更多的福利成本。另外还有一个因素,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投入工作的时间精力往往较男性少些,虽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因素被弱化,但仍然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追求其效益的最大化,因为男生人力资本的优势,用人单位自然倾向于招聘男生,而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剧了歧视。

(二)户籍歧视

地域与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显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地域歧视却大量存在。很多用人单位只招聘本地户口大学生,很多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只允许本地大学生报考。“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和大学生就业中的地区准

2入制度是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成因。”目前的经济形势又加剧了地方歧视,地

方政府现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工作压力,其解决就业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排斥外来人口的竞争。以公务员招考为例,很多地方人事部制定的本地《公务员录用办法》一般对户籍做了严格限制,明确规定具有本地户籍是报考的必要条件,如北京市朝阳区2006年招录的123名公务员中,57个岗位都注明要求北京市常住户 口,其比例高达46%;近几年的江苏省公务员招考也仅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以上研究生及个别特殊条件人员放开报考的户籍限制,往届本科毕业大学生仍无缘江苏省公务员招考。

(三)学历歧视

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超出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不顾实际需求而片面追求高学历。学历要求一般情况下不构成就业歧视。“以知识、能力、经验等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的自获条件为标准的区别对待,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竞争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但若 学历要求远远超出用人单位工作职位的需要,工作职位与学历要求违反人职匹配的原则,在较低学历的大学生完全可以胜任职位的情况下,而一味追求高学历,即违背了用人的比例原则,将剥夺低学历者的很多就业机会,造成低学历毕业生就业困难。这种不理性的人才高消费,无疑构成就业歧视。

二、我国关于就业歧视的立法现状

首先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有关反就业歧视的规定分散而不统一,分散在《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中,而且都不够完善,通常只是原则性的。其次在立法上“就业歧视”的具体涵义和外延上有严重缺陷。《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对于就业歧视的内涵,判断原则、标准及其例外情形都没有作出规定,就外延来说也只采用封闭式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四种就业歧视的情况,显得过于狭窄,没有兜底条款,难以涵盖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歧视现象。再次,现有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现有法律中关于平等就业权和反就业歧视的规定比较原则,都是权利性的宣告,未专门具体规定用人单位实施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受侵害者根本无法依据这些规定主张权利和获得救济。

对平等就业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机构设置上,我国目前没有在劳动2 黄海涛.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的成因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邓佑文,李长江.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学分析——以平等权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24.保障部门中设立专门监督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监督机构和仲裁机构,缺乏保护劳动者就业平等权、处理就业歧视争议的体系,同时也缺乏对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法律引导。也未明确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市场歧视现状与解决对策行为的监管职责,直接导致对用人单位的监督不力。即使《就业促进法》出台,国务院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但是仍未明确该机制在处理就业歧视中的职责,也未明确在该机制中中,建立处理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更未规定监督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使《就业促进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劳动法》是我国劳动劳动权益保障的基本法,它调整的是已经形成劳动关系的雇佣双方之间所发生的争议,这就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经订立了劳动合同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对处于求职、实习、试用等期间期或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而言,现有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本不能适用。受歧视者只能以被侵害了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等权利提起诉讼,而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却未建立,平等就业权也因此得不到保障。

三、大学生面对就业歧视的对策

(一)完善立法

完善立法,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新法出台之前需要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把就业歧视产生的争议纳入劳动争议范畴来处理。接下来加紧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明确就业歧视的内涵以及外延范围、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及违反《反就业其实法》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政府职能部门对就业市场歧视现状与解决对策行为的监管职责;就业歧视的救济方式与程序、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受歧视者的上诉权及上诉程序等;还可就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设立大学生平等就业专章,通过制度从内在外在两方面解决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调整户籍管理等不合理的制度,消除体制性障碍,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二)加强执法和司法

1.加强执法。一是加强劳动行政部门的职权,将就业歧视也纳入劳动争议的范围,并赋予劳动行政部门对就业市场监督、检查和处理的权力;二是劳动行政部门要提高对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视,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要树立平等观念,杜绝地方保护主义。

2.加强司法介入。司法保护是公民就业权利的最后保障,我们要完善有关制度来发挥司法的保护职能。考虑到大学生的财力、时间、经验、精力等都有限,维权意识也不强,可以考虑允许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同时减免诉讼费用。

(三)培养大学生权利意识

权利意识包括三个要素,权利认知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低层次的要素,它指权利主体对自身应有或实有的利益、自由的了解认识,只有认知权利才能主张权利。但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因此学校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和其他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要把教育广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学法用法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掌握好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己应有的权利。

第四篇: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目录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高校扩招

(2)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3)文化教育质量低下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6)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2.自身原因

(1)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2)学生期望过高

(3)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三、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社会方面

2.政府方面

3.大学生自身方面

四、结语

五、参考文献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摘要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政府,社会与个人三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调查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采取哪些形式进行调查(走访、问卷、亲身经历等);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另一方面如果需要,要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具体怎么写,可灵活多样。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上升了4.1个百分点,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比2009届上升了2.9个百分点。

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是材料与能源大类,最低的是法律大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高校扩招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

(2)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3)文化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6)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2.自身原因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大学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1)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2)学生期望过高

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而西部城市求贤若渴。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4)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不少毕业生觉得求职时优秀的成绩和评优奖励的证书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分析

1.社会方面

(1)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对市场进行有效引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

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并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和支持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毕业生求职技能培训,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还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另外要积极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形势表明自主创业是今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趋势、新动向。当代大学生多数有着强烈的创业冲动和渴望,在国内一些著名高校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只是苦于缺乏引导和扶持。所以,政府应通过政策和资金积极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等,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让大学毕业生创业思想得到弘扬,并使创业行动得以落实。

2.政府方面

政府及时的政策疏导.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第一,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相对于经济增长,政府在劳动者就业中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责任要求政府在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公平与效率中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并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增长。第二,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在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的时候,政府的疏导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政府要在宏观上对人才培养的规模、方向进行预测调控,引导专家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和需求进行预测,以指导高

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障就业学生的公平竞争。

政府在行动中要有多种措施以应对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深化人事劳动、户籍、档案、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

3.大学生自身方面

增强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最有可能被录用。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

其次,大学生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树立创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结语

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五、参考文献

信息时报

中国青年报

第五篇: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易传英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基础部, 四川成都611730)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大学生就业的诚信观念、责任观念、自立观 念、职业发展观念、团队观念和创新观念的角度进行哲学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念;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297(2007)03-0097-03

自跨入新世纪以来, 在每度岁末年初媒体关于热点问

题的调查中, 就业问题都排在前列。这一问题很快引起了

中央的高度重视。2004 年4 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

表了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白皮书, 并就此专门举行记

者招待会。可见,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本

文试图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角度进行哲学思考。

一、哲学思考之一: 大学生就业的诚信观念

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做人成事

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 对一个

人来说, 是一种道德品质, 也是一种责任, 最终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对一个企业来说, 它是一种品牌, 一种质量, 一种

信誉;对于一个政党来说, 能否兑现其承诺, 是能否得到支

持的标志, 特别是对一个执政党, 能否说到做到, 说话算

数, 诚信就是其生命的关键;对一个政府来说, 能否实现为

人民服务的理念, 诚信是评判的重要依据;对一个国家来

说, 诚实守信是 国格 的体现。

诚信的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信任, 也就是忠

诚老实、诚恳待人, 以信用取信于人, 对他人给予信任。第一,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们常说 做事先做人, 诚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中国古人所说的 诚于中, 形于外, 就

是要 勿自欺 ,勿欺人。孔子认为 信 是一个人立身之

本, 如果没有诚信, 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他把 信

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 五大

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 强调要 言而有信, 认为只

有 信 , 才能得到他人的 信任。否则, 就算你认为自己已

经具备很多优秀的、能够成功的素质, 也未必会得到他人、同事的尊重, 更不会得到领导、单位的尊重。第二, 诚信是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 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

反作用,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

提。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 找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固有联系

和发展规律, 从而按规律办事。事实证明,无论在什么时

代,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 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品有问题的人

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1](P24)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 所以大学生就业应该树立的观念之一, 就是诚信

观念, 从而去赢得公司、就业单位的信任, 赢得工作岗位, 赢

得成功的机会。

二、哲学思考之二: 大学生就业的责任观念

几年前, 美国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 名各领域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 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

中61%的人承认, 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最喜欢的,至少不是最理想的。一个人竟能够在自己不太喜欢的领

域里取得那样辉煌的业绩, 除了聪颖和勤奋, 靠的还有什

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 艾尔森博士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

其中, 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是这样看的: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 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 我必须认真对待。不

管喜不喜欢, 自己都必须尽心尽力, 对工作负责, 也是对自

己负责[ 2](卷首篇)。这段话非常直白地道出了责任的重要

性。同时, 责任也是一个机会, 它让你学会勇敢、坚强、永不

放弃。

人之所以要承担责任, 是由两个方面的关系决定的:

一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二是人我关系。作为客观世界的一员, 人必须与客观世界和谐相处方可获得物质生活资

料, 人的行动动机、方式及效果都必然地受到客观世界必

然性的制约, 因此, 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证自身行

为对客观必然性的尊重, 对客观必然性的藐视实际上是对

第7 卷第3 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 年6 月

Vo l.7N o.3 JOURNAL OF CH 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 Y(So cial Sciences Edit io n)Jun.2007

* 收稿日期: 2007-03-01

作者简介: 易传英, 女,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基础部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校两课教学与研究。人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像我们所见, 对生态环境的破

坏, 最终遭殃的是人类自己。人我关系的现实存在也要求

人必须承担责任。在人我关系中, 每个人扮演着一定的角

色, 而一个人只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时, 他的角色才能得到

社会的认同。[3](P80)比如母亲, 只有当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孩子尽到了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她的母亲角色才会被人们

公认, 母亲的角色价值方可体现出来。

人生责任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与对社会负责。责任观念实际上是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要求, 那就是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

性。既然工作客观存在, 那么承担工作的人就必须负起责

任。这是因为 现在的一些大学生虽然功课学业都不错,但由于被家庭过分娇宠往往心理承受力很差, 对待工作的责任心也不强 [ 4]。显然,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必

须树立起责任观念去就业, 学会 自己的事, 自己负责, 自

己解决 [ 1](P24)。

三、哲学思考之三: 大学生就业的自立观念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 我国有65%的家庭存

在 老养小 现象, 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

这些早该自立却因种种原因依然 吃 父母的人, 被称为

啃老族。而 啃老族 中又有20% 属于大学毕业生。他

们为何难就业?太辛苦、太累 , 这是不少 啃老族 不参

加工作的理由。

造成这一现象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从

家庭因素看, 父母溺爱, 俯首甘为子女牛。北京大学社会

学家夏学銮教授认为,啃老族 的出现, 反映出的是家庭

教育功能的弱化。家庭本应成为子女的第一大课堂, 子女的勤劳、孝顺和责任感都应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向他们灌

输的。而中国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 也正是 啃老族 的主

要组成人员。出生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和80 年代上中

期的这些年轻人, 从小在 捧着、抱着、举着、背着、顶着 的 五着 下成长起来, 养成了事事由家长做、处处有

家长呵护, 任性、不能完全独立、缺乏责任感的性格。从社

会因素看, 就业严峻, 宁肯逃避当学生。资深职业测评专

家庄明科认为, 除家庭教育因素外, 就业压力也是促成 啃

老族 的另一原因。受长期精英教育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

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 而

是执著于公务员、白领金领 等热点职位或者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发达地区等热门区域, 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差

距较大。一旦遇到不如意, 便轻易放弃从而退回到家里。

甚至有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能在学校多呆一天是一天的想

法, 继续学习也成为了他们不就业并 理直气壮 跟父母要

钱的最好借口。从心理因素看, 大学生生活空虚, 缺乏自

信责任心。上述原因使这批年轻人心气颇高, 价值观也出

现偏差, 常常陷入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就业困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更顺利地就业, 大学生 啃老族

必须要懂得这样的道理: 一个人可以建不了功立不了业,但必须成人自立, 至少要自己养活自己。同时, 在学校形成自立为荣、啃老 为耻的观念, 参与社会, 到社会上去闯荡,自觉地融入到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去, 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

锻炼自己, 从而学会生活, 独立生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物

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要求。

四、哲学思考之四: 大学生就业的职业发展观念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 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感到非常苦恼和迷茫, 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据有关部门对2004 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作的调查显示, 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就业准备属于 临阵磨枪

型 , 直到大四才考虑就业。另有50%的学生到大三时才

开始考虑就业问题, 有4%的学生是在进大学以前考虑就

业问题的, 仅有9%的学生在中学时就已开始寻找自己的就业方向。[5] 在人才市场, 记者从多名应届或往届大中专

毕业生的求职经历中发现, 就业方向不明确或就业准备不

足是导致他们求职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对于在校的学生们来说, 建立起一个职业发展的观念极其重要。

俗话说 男怕入错行, 女怕嫁错郎, 可见职业设计与职

业选择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 由于个人的可

塑性强, 职业转换成本低, 如果在这个阶段就对自己的职

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 将非常有利于自己今

后的成长与发展。大学阶段是学习, 但这种学习是就业前的准备。因此, 在校大学生必须考虑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

业选择。一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除了要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

点、职业能力以及这些要素之间是否相匹配, 同时还要考

虑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价值与企业使命、企业文化是否

吻合。这样的大学生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选择职

业。这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要求。

五、哲学思考之五: 大学生就业的团队观念

当今中国最受欢迎的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讲了这样

一个案例:中国的小孩在幼儿园的时候, 回到家里家长最

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小宝, 老师今天有没有给你喝牛奶?

有没有吃饼干? 因为中国的爸爸和妈妈特别喜欢注意他的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东西、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打,特别注意孩子有没有被人家欺负。而日本小孩回家, 他的妈妈不这样问, 而是问另外一句话: 次郎, 今天你有没有帮

老师和同学们做事? 她们会教导孩子在团体里面要注意

到左右, 要帮同学和老师做事。从明天开始每天想办法帮

助同学和老师做点事情, 回来告诉妈妈, 可以吗? [ 6](P32)其

实,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这个观念就叫团队观念。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讲, 团队观念是指团队成员愿意为

达到团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态度。团队观念又称

团队合作观念。一般来说, 团队至上、互信互助, 共同的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7 卷

标, 个人品质, 团队领导是团队合作的四个最重要的准则。

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团队, 这表现在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

遵守社会秩序。如果说社会成员没有团队观念, 那么整个

社会就很难产生凝聚力。

团队观念实际上道出了这样一个哲学道理: 世界是普

遍联系的, 而且是作为一个系统联系的。所以, 辩证唯物

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团队观念。同时,要认清团队的成功, 就是个人的成功, 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率愈高, 在团队

里的分量也愈重。另外, 别忘了将功劳与荣耀归于团队的伙伴。大学生在大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培养团队观念, 因为

大学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下, 学习、培养、练习与人相处的机会。而且, 步入社会后, 如果团队合作

问题处理得不好, 你的前途、快乐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所以, 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与团队相关的工作。只有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

程中, 才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P215)。这样, 大

学毕业后去就业会如鱼得水。

六、哲学思考之六: 大学生就业的创新观念

创新就是创出新的东西。这里的新, 是新颖的意思。

创新表现为新观念、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案、新思路、新发

现等, 当然也包括成果的造型、结构、功能、适用范围与原

有的不同;包括思路、方案、技术、工艺与原有的不同;还包

括操作条件、方法与原有的不同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极具个性化的。简单说, 凡是没学过、没见过、没做

过的, 想出来了、做出来了, 都是创新。

实践证明,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即创造力, 这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要求。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有

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是创新观念。没有创新观念, 就不

可能有任何创新目标。在相同环境中生活的人, 比如生活

在同一个家庭、学习在同一个班级、做工在同一个车间、师

从同一个导师, 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差异在哪里? 差异在创新观念。有创新观念, 才会有创新的行动;有创新观念,才会有意寻求创新目标;有创新观念, 才会不满足于现状

孜孜不倦;有创新观念, 才会不断学习进步, 开拓进取。其

次是创新精神, 就是把已经想到的创新目标付诸实施。第三是创新能力, 也就是具有创造技能技法, 具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 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脚

踏实地去实践, 一步一步实现目标的能力。所以,一个人的成功, 关键在于创新力。人生的转折点, 就在于他对创

新的觉醒[ 7](P13)。

创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即新事物总是要取代

旧事物。创新观念实际上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用哲学的观点看, 人们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 才

能很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为了适

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就业, 必须具有创新

观念, 否则, 谈不上创新行动、创新目标以及创新目标的实

施。一个不想战胜对手的棋手, 是棋坛多余的人, 永远不

会取得好成绩。[7](P17)

参考文献:

[ 1]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2]崔修建.因为在那个位置上[ J].党员文摘, 2002,(10).[ 3]钟明华, 罗明星.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指导[ M].广

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钱诗金.走好求职三步棋[ 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

社, 2006.[ 5]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就业必修课[ EB/ OL].中国求

职指南网, 2004-11-02.[ 6]余世维.管理者情商[ M].北京: 北__________京大学出版社,2005.[ 7]赵家骥.创造教育论纲[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Conception

YI Chuan-ying

(Department o f Humanities and Socia l Sciences, Cheng du Tex tile Junio r Colleg e, Cheng du, Sichuan 611730, China)

Abstract:T he pr oblem of univ 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s a heating topic since the coming of the new century.The emplo

yment conceptions o f ho nesty , r esponsibility , self-r eliance, career dev elo pment, team and creation are tho ug ht about

philosophically.Key words: univer sity student;employment concept ion;philosophical thinking

(责任编辑: 张 璠 吴 莉)

易传英: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__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