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四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是近年来阅读教学不断改革的成果,旨在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高效。在实施四环节以来,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现在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质疑自探”。本环节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第一环节的实施中强调:情景的创设要精,要激趣,要与课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要做到问题能够提出来,并且会归纳梳理,然后找出问题主干,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为有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二步是分组学习,合作交流。本环节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何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进行有效合作学习,四环节教学法强调两点:
1、自我认知,合作交流。在教学中,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认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方式,可以是同桌交流,两人一组,一人听,一人讲,实现最大限度的交流合作;也可以是多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共同讨论,取长补短,形成共识,还可以师生共同研究交流,让问题达到圆满解决。
2、学生展示,诠释内涵。学生当堂展示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学生展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运用语言表述的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做题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书面材料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展示时要做到:落落大方,语言准确。在学生展示的同时,教师要起到引领、点评的作用,对小组展示出现的问题,如:知识遗漏、解答不全等进行补漏纠正;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准备。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三步是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教师要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用精选出的习题,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环节的重点是教师的讲解点拨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教材中的疑难点,使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
化和思维升华的过程。设计习题时要针对学习目标进行综合考察,习题难易程度要有坡度,既有基础性习题,还要有拔高性习题。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练习的效果,对完成习题情况进行评价、纠错。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四环节教学法的第四个环节是检测反馈,拓展运用。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教师要进行知识、技能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当堂检测和反馈,检查学生所学内容的达标情况。拓展是本环节的另一个重点。拓展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教师在对课文拓展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第二篇:四环节教学法
“四环节教学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我县“四环节教学法”方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对“四环节教学法”的思想认识
全体教师要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四环节教学法”四个环节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个环节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尝试学习”。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尝试者,探索者,发现者。
四个环节相辅相成,都是在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中进行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多一些允许,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张扬个性的自然性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使学困生比率显著降低,及格率,优秀率显著提高。
二、成立“四环节教学法”领导小组
为了让“四环节”教学模式在各年级各学科段全面实施,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各任课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四环节教学法”的贯彻落实。
各位教师要在小组的引领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学段、学情积极探索如何在本学科落实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
三、学习“四环节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为了让老师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有思考有发展有创新有提升,为进一步完善、提炼“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所有教师学习“四环节教学法”。通过学习,对“四环节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有了明确的认识。让教师建立起“四环节”课堂教学的教学思路,并通过理论学习、新课程理念研读、学校课题培训等措施,集思广益形成更为科学的授课方案。本着学生多学、多练、多思,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全力以赴攻关“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运用“四环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
1、备好课。过好“学生关”和“教材关”。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 体察学生的学习情趣,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作为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 把握知识的停靠点, 把握情感的激发点, 让学生“会学”、“乐学”。
2、定好学习目标。本着一切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以学生的学来预设目标,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3、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四环节教学法”的主阵地,要按照教学法的要求, 有效组织各个环节, 让课堂教学产生高效益。
4、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关于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思。反思促发展, 它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五、考核评价,检验成果
学校在学期末对每位教师进行考核,纳入教师综合考评。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改进,结合实际逐步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研组长要积极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善于发现典型,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小付营小学
202_-9
第三篇:四环节教学法
“ 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观
实践证明,数学 “ 四环节教学法 ” 较好地集中和糅合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探索发现、创新发展等诸多创新教学要素,这些创新教学要素有机组成一个整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同时,“ 四环节教学法 ” 有可操作性、前瞻性、可发展性的特点,因而我们认为是比较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包含的教育理念,符合和体现了时代精神。
首先,数学 “ 四环节教学法 ” 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1)基础观: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能的单纯积累,而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知能活化起来;(2)课程观:课程是前人知识的结晶和编者教学意志的物化,作为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的本质和理解这种本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案例或工具;(3)教学观: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加探讨,教学中重视发挥和研究相关教学技术,讲究教学策略和方法,把教学变成师生教学生命发育成长的一种过程;(4)学习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建构知识,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我发现的一个过程;(5)评价观:建立创造性学习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获取成功,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和教育的发展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做到明辨是非曲直,辨证思考,处理好数学中静止与运动,单纯与联系,现状与发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逐步掌握辩证法。学生合理及时诊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的作业结果和学习水平程度,逐步调控评价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情感投入、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评价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方式。其次,数学 “ 四环节教学法 ” 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教育要求:重视学生学习心理过程规律,重视情感的培养,重视智力开发,重视创新学习。数学 “ 四环节教学法 ” 体现了一种新的数学文化,它有利于营造学习创新的氛围,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源于课本,根植于课本,但又跳出课本,高于课本,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一种新的数学境界。
再次,通过 “ 四环节教学法 ” 的实践,也使数学教师更重视再学习,再提高。教师需要建立一种现代的课程观、教材观,面对教学例习题,不仅关注其中的数学问题,还应挖掘出它的教育功能,多一点全局性、前瞻性的整体思考。教学也不再是反复演练传统的常规题,而是由此演化出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广阔的问题,联系到问题间相互的共通处,使之相互映照、相互关联,从一个问题的解决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的解决,或者是多题一解,或者是触类旁通,这对于宏观的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思想,掌握数学这个工具,渗透数学的精神都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数学课堂 “ 四环节教学法 ” 不是唯一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它本身也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要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它,发展丰富它,使之不断日臻成熟完善。
第四篇:“五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五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单位:临颍县石桥中学 姓名:王培武 时间:202_-3-9
“五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临颍县石桥中学
王培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材知识之间的跨度较大,这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并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五环节教学法”模式是我县学生课堂上最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教师,我在实施“五环节教学法”过程中受益匪浅,为进一步完善自身教学,和广大教师同仁交流一下自己对“五环节教学法”的肤浅认识。一、五环节教学法的内涵
实施自主性学习,关键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着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力求从四个方面体现学生的自主。即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五环节教学法”改变了单纯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打破了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其模式为:
1、检查预习、设纲导学。
教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检查学生自主探究、预习情况,进一步设计提纲来指导学生学习。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讲一节新课前,我先提前一天布置课外预习,设计预习提纲,分发给学生,将本课涉及到的新单词,重点短语,重点句型和语法用红笔勾画、圈画、注明,并做旁批,为第二天上课做好准备。这样做刚开始觉得麻烦,但贵在坚持,整个学年下来,探索出了一个系统化的提纲。有时,我与教研组的老师分工,轮流做预习提纲,既节省了时间,又促进了交流。
2、自主性探究:即自学阶段。在导学阶段,学生提前预习感知教材,这既为教学做铺垫,做准备,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这是发现问题的阶段。第二天上课前,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上课时,我在学生自学阶段,把课堂前十分钟时间还给学生,让其先分组讨论,小组内解决问题,对于共性的问题,我会在巡回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帮其解决。自学这一环节做好了,下一环节就会很轻松。
3、展示交流。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可采取不同形式来进行,或板书讲解,或口头表述,或现场演示,不一而足。本着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来讲,讲结论,讲答案,讲思路。学生的讲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可以让别的学生、小组发言争辩。在“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接近客观的结论或认识。这是“做”的过程的继续和延伸。我在这一环节中只需要做好主持人,而不是评委,不要简单地急于下结论,草率地评判学生讲的对与错,是与非。当学生大部分或全部都对同一个问题持错误观点时,我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解,讲解后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以巩固和强化知识。
4、探究。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其间,老师的任务也在于“导”。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牵、引。而不是先入为主抛售观点。我在这个过程中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尊重学生的发言,先倾听,再说出自己的意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说,说错了能发现其知识上的缺陷,说对了锻炼了其表达能力,一举多得。由此,我体会出来,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学生还能发展即使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设计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和梯度。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提纲内容来设计。题不在多而在精,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能力。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又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发扬,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我在实践过程中,将练习题写在一张张卡片上,分发到各小组,先让他们认真研究,共同做题,然后选出代表,将题抄到黑板上,要求字体工整,卷面整洁。选出另一个代表,将本组对这一题的讨论结果给全班同学做汇报讲解。我会在一边旁听,学生讲对的,我不发言,学生不会做,不会讲,或者讲错的,我会在一旁做批讲。最后我会对本节课进行评价,评价以尊重和鼓励学生为主。这样会激发其进一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的信心。
二、“五环节教学法”的优势
1、开放性。一是教学目的开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由老师“精心设计问题”,甚至照搬教参教案上的目的要求的做法。问题的产生、任务的确立来自学生。二是答案、结论的开放性。不以教师的答案惟其答案,不以教参的标准惟其标准,结论、答案多元化,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当然,也要注意把学生的结论尽量引向“客观”。
2、过程性。即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不只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仅以得出结论为宗旨,更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从问题的产生到结论的形成。重在学生的过程体验,彻底改变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法,和学生只是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学法。
3、探究性。问题的结论、答案没有唯一,师生的回答没有绝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允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争辩质疑,在探讨的过程中尽量使结论客观、正确。问题暂时得不到统一意见的,允许存疑。
4、主体性。问题的产生到解决都由学生自主,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总之,“五环节教学法”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激发,想象变得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会一如既往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五环节教学法”。同时,我坚信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五环节教学法”模式一定会为我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注入更多的活力,同时成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在整个漯河市乃至省内推广。
第五篇:四环节教学法5
变“教知识”为“传能力”的尝试
(何华桂
202_-4-10)一
我对“教知识”的理解。
在“知识中心”的教学大格局下,阅读教学课程常态是“教知识”,即教教课文的状况。
教知识的课堂模式是:介绍背景----指导字词----逐段讲读----提炼中心思想----拓展练习。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以讲、问和“做”(示范、演示、操作等)为主要方式,学生以听、看、答和“做”(被动性的操作等)为主要方式。
在教师的主导下,阅读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会了字词,理解了一篇篇课文。
二
我对“传能力”的理解。
在“能力中心”的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以课文为学习的载体练习“能力”。
课堂模式是:预习、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品读课文----总结反思----巩固练习。实质性的不同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些环节;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学习后,要在全班与大家一起“展练”——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并形成同学间的互动,在强化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三
我变“教知识”为“传能力”的尝试。
怎样才能实现学生自主练能,教师尽可能地“放手”甚至“退隐”呢?
为了这种自主“练能”课堂状态的早日实现,在上课时,我尝试在教学行为上有一个重大改变:由教知识(教课文)变为教方法,让全班学生尽快获得将“练能”课堂自主推进的一套方法。
这样就好比说,我们在一篇课文上去用力,是老师和孩子们很费力地一同打一条鱼,即(一篇课文),现在将精力集中用在训练学生早点学会打“鱼”的方法,让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起自主打“鱼”。我们教师,站在旁边组织、欣赏、评价。
所以,我尝试在“练能”课堂各个环节展开时,嵌入进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学会把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甚至生活之中去,从而形成一种学习能力。接着,运用已有的学习能力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1、课前预习的方法。
按语文预习五步法,指导学生去做,并一定落到实处。
2、学习字词的方法。
(1)借助拼音,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区别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从而掌握字音。
(2)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意。
3、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用段落归并法,分段,写段意,把段意连缀成主要内容。(2)教给学生快速抓住每一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思维方法。如:写人文章——写的是谁,通过什么事件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
4、品读课文的方法。
(1)熟读、美读、背诵、复述、表演、拓展课外阅读。(2)抓住关键词或句进行品读,批注,勾画,想象。(3)查阅资料,在阅读背景下理解文段。
5、课外阅读的方法。
读课外书,并做读书笔记,写下内容摘要,摘抄好词好句及段落,写出阅读心得。
6、作文的方法。
用心观察生活,积累题材;积累好词好句;积累优秀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尝试创新。
我想用一篇课文说说我的尝试和体会。例1:阅读名著、初步欣赏名著的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下册第21课《猴王出世》。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名著的乐趣。
本课课前提示的学习要求是: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针对同样的这一篇文章,教知识的做法是:认识课后列出的8个生字,读通课文,反复读懂本文的内容,能回答出课前的问题。一,即知道了石猴是由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同时也知道了问题二,即石猴变成了美猴王,是因为他敢于第一个跳进了水帘洞,为大家寻得了一个好住处。三,通过再读课文,了解了美猴王的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人物形象。
学到这里,可以说,学生已经对这篇课文学习的很透彻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完全读懂了《西游记》的第一回。可是,学生的能力形成了哪些呢?等到课后,他拿起一本《西游记》的时候,却仍然感受不到经典著作的精美和精彩所在。原因何在?因为,我们只是教了一篇课文,而不是利用这篇课文教了一种初步阅读和欣赏名著的能力。
所以,我想是这样教:
课前预习中,学生用自己的预习方法,基本学会了字词,读通了课文,思考了课前提示中的问题。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结果逐项展示出来,其他同学补充、纠正、评价,老师适时点拨,评价、总结。十五分钟左右。
课堂剩下的时间还有一大半,着重用于读课文,感受文中语言的精美,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从而领略经典的魅力,形成一种欣赏经典的感悟能力。用这种能力不仅读懂了本文,并能在课外用更多的时间,饶有兴趣的去读《西游记》整本书。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如精彩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些句子不仅写出了石猴的活泼可爱,更能让人感受文字的优美。三个字三个字的跳跃感,“伴、群、友、亲”的多变和不重复使用词语技巧,“夜宿、朝游”的对仗工整。
其实,像文中这样泛着珍珠般光彩的词句还有很多,又如:“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一句话,写出了石猴的勇敢。只要把“我进去”改为“我进去吧”,让学生反复读和揣摩,并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趁机点拨经典就是蕴含在每一个字中。当学到这里,学生逐渐会有了一些欣赏的方法和能力。
这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欣赏能力,去品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读给大家听。每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文领略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教师再适时点拨:在《西游记》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精彩的描写,等着大家去阅读,去欣赏。课后作业就是读《西游记》。也许,让每个孩子人手一本《西游记》不是能马上做到的事情,但是这本书的阅读欲望已经深深的扎根于孩子的心中。当某一天,他会想去买回这本书,或者在别处看到这本书时,他会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而不会把它置之不理。我想,这种阅读的兴趣的形成,也应该是归功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读懂这本书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