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16-89963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5 11:34: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落花生》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教学一旦唤醒了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课堂上便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的课堂才会使师生感到教育的幸福。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活力注入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我认为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活”起来,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设民主情境,轻松愉快学习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产生了兴趣,就产生了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就拥有了动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小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合每节课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艺术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及时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使学生产生强烈写作的情感,从而顺利引入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的情境,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是实物演示的情境,实物可以是模型、图片、照片等,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实,更容易入境;还可以是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师分配给学生或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文章情境真实再现,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感受、理解文章,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触动学生的思维情境。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我认为学生理解得还比较抽象,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四、创设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有兴趣,乐意去学,选择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十分重要。而小组合作已成为语文课上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之一。在许多的课中我们都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五、尊重个体差异,体验成功喜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加以引导,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建立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被认可的渴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学困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取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只有课堂上的弱势群体也被带动起来,语文的教学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课堂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尊重个体差异,带动弱势群体,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赋予生命活力,这样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第三篇: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范文]

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抓起,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进而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互助,只有灌施。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为不利,因而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认识谈点粗浅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起来。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枯燥贫乏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学生难免会出现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机,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编歌谣、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专心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能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当然更加明显。

二、运用教学媒体,激“活”教材,使课堂活起来。

教材只是单纯的教材,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而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两者难以交流。我们应该根据其特点,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电视、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觉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从而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 4 It’s warm today.这一单元时,就将“小动物爬山”的情景利用抽拉式投影片制成“小电影”,教师配音,把枯燥的文本内容活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有声有色,使学生看得有味,听得清楚,理解得透彻,从而充满激情地完成了从听、读到说,乃至模仿、自编自演对话的过程。条件允许,还可将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参与意识,让学生“活”起来。

1、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中心,知识中心,课堂中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彻底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正确摆正教师的指导地位,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以往的禁锢中开放出来,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成 2

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促进其主动参与。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其参与意识,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否则,一切便成为空话。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的交际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因此,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我都注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每单元的Let’s learn, Let’s talk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长期的训练,不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终于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老师不是绝对权威,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既有助于教学,亦有助于师生双向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力求做到“三带”、“三允许”(1),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创造一种心灵放松、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心灵负担,从而真正动起来。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堂“活”起来。

高效的学习活动总是由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的,只有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巧妙地安排、设计新课的导入,如: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心理状态,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到学生中去。

例如课前布置相关的活动情景,认真组织课前活动,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轻松的听说训练活动,听录音表演说唱等,让学生以宽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此外,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做到全身心投入,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英语第四册Unit 6 At a farm 中的单词“cat, rabbit, pig, duck, dog”时,我一边教学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使教学“活”起来,能使学生从以往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能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致,学生能全身心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能力和 4

创新能力,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注释:

(1)“三带”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三允许”指允许学生想、允许学生说、允许学生做。

第四篇: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的一些策略

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的一些策略

老翁镇中心校 黄世彬

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评分体系》的中心思想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其作为强有力的教学行政导向手段,各校均根据其中的学科评价分值将学科教师对应排名,确定教师的绩效工资多少,于是排挤差生和掐尖成了各校与各教师的流行病,同时无形地致使教师们在实际课堂教学行为中所体现出的“内隐理论”与他认同的教育理论不一致。这里笔者没有指责上述“评价评分体系”的意图,以分数论英雄原本就是个社会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方面能解决的。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既要改革又要分数的社会潮流?笔者认为应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_年版),理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然后寻求一些策略,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这样,既有改革的味道,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至少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策略一:用活电子白板,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图、文、声、色、光、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感官刺激,能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近些年才普及到农村学校,教师们还不适应,教师们除了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外,重要的是要把白板用活。

用活电子白板的重要因素是学会做课件,做课件的软件常用的有flash和PPT。flash需要有一定的编写脚本的知识和经验,PPT容易上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_年版)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四能”,发 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教学的落脚点,也是做好课件的落脚点。

在做PPT课件时,可以参考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里提供的PPT,设计出自己的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别人的设计理念、教学理念,取长补短,丰富自己做课件的经验和教学经验,又可以缩短自己做课件的时间。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里提供的PPT,先拖放到电子书上,然后打开,再另存为Microsoft PowerPoint,这样就可以脱离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而使用。

策略二:创新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教师按教材把知识讲透彻了,怎么教学效果还是不如人意?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没有内化,没有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听的经验不如看的经验,看的经验不如实际做的经验。基于实践操作的经验即做的经验才容易被内化。学生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积极思考,战胜困难,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要创新教学方法,就得把学生当成人,从骨子里把他们当成鲜活的生命,而不是把他们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

案例一: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要教凑十法和破十法。教学中要用到小棒,但是学生常常没带小棒或小棒根数不够,学起来有困难,怎么办?于是笔者创立了一种手脑并用的手形计算法,感觉还有效果,同时,这种方法将数与形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具体方法如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

例:8+5=1

3将8记在心里,5用5个手指表示,再从5个手指里弯2个手指(拆2补8,凑满10),再加上余下的3个手指,等于1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破十法。

例:15-7=8

10用十个手指表示,5记在心里,先从10个手指中去掉7个手指(弯7个手指),还有3个手指,再把记在心里的5拿出来放在手上(伸直5个手指),等于8。

以上方法,笔者命名为手形计算法,有老师笑说:“你班的学生做数学像跳舞。”有一天考试,学生正好在用手形计算法,看上去果真像手形舞蹈。

案例二:我们在教学中常用基于定义的方法来解释自然数的加法,如2+1=3。我们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先画出两个小三角形,再增加一个(如上图),就得到2+1=3。

为什么这样得到的2+1就是3呢?

因为3=2+1(自然数的“后继”定义:3是2增加1得到的。),所以2+1=3(等号“=”的对称性)。

这种解释方法脱离了现实背景,也没有涉及“等于”的本质,学生只能记住计算规则,感悟不到数学的思想。那么有没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能感悟符号“=”的意义的创新方法呢?有,这就是基于对应的方法:

先在左边画两个小三角形,右边画三个小三角形,如图:

比较哪边多?(右边多)

左边再增加一个小三角形,如图:

比较现在哪边多?(一样多。)

左边是2+1,右边是3,一样多就是2+1=3。

这样解释,突出了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左边=右边。这样就提示了符号“=”的本质含义:“=”两边的量相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可以感悟到“量相等”的本质,又可以感悟加法运算的本质:加上一个自然数比原来的数大。

策略三: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在各种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计算能力常常不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完全没有理解算理和法则,不知道该怎么算;粗心,写错运算符号或数字;运算顺序不对;进退位加减法口算不熟练;乘法口诀不熟;对算理和法则理解不透彻,竖式中对错数位等等。

有效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怀疑它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的教学,还要让学生理解法则背

后的算理,使学生不仅知道怎样算,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计算法则的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因为算理为法则提供了理论基础,法则使算理可操作。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是怎样思考的,课堂就会活起来。

要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练习形式应丰富多彩,以激发学习兴趣。

策略四:学生作业面批面改,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农村小学生学习自觉性并不强。面批,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面改,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并让学生及时纠正。作业的面批面改,与课堂之“活”有着微妙的联系。因作业的面批面改,学生上课会更加专心,发言会更加踊跃,课堂会更加鲜活。

策略五:不冷落学生,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生是一个好表现的群体,表现欲得以满足,精神百倍,神清气爽,否则像烈日下晒蔫了的枯草一样,不来神。

案例:笔者任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因班主任效应,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可是有一天,一学生很生气地对笔者说,她原来是第一喜欢数学,第二喜欢英语,第三喜欢语文的,可是现在最不喜欢数学了。笔者立刻意识到是因为一段时间冷落了她。她数学成绩很好,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可是笔者想照顾成绩落后的学生,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抽她发言或到白板上做题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上,笔者有意识地让她发言并表扬她,她说自己又喜欢数学了。

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策略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发现。总之,只要我们真心把学生当成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沐浴在阳光里,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雨露的润泽,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是鲜活的。

完成于202_年7月12日星期六

修改于202_年8月15日星期五

第五篇:让作业批改“活”起来

让作业批改“活”起来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思:

一、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

二、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原有的优、良、及格等级制,千篇一律,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难以分清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例如,可用A、B、C等来表示。每一个级别可以赋以特殊的意义:“A” 主要看解题过程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主要看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有自己特有的见解。

三、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 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 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如:在比较大小时,有一个学生所有填“〈”“〉”的比较大小的题目都是错的,而且都是跟正确答案相反,显然,这不是由于单 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这时,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如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

四、适当一题多评。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沉重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调动他的积极性。在评语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励引导性质的话,例如:“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在想一想!”、“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批改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