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 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五篇模版)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7-97125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2 13:12: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 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 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深圳市水务局

水务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和带动深圳市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的关怀指导下,按照张绮文局长提出建设“低碳水务、安全水务、民生水务、效益水务”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信息化发展思路,真抓实干,深圳市水务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工作与回顾

我局202_年通过实施“水务(三防)基础数据库、信息整合平台与发布系统”项目,已初步建成我局水务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包含水雨情、基础工情、实时工情、水质水量动态数据、水务空间数据、三防业务数据、水土保持、供水、排水、水资源、综合计划、政策法规等不同种类的基础数据,实现主要水务数据管理的“一数一源”。信息整合和业务发布平台采用架构式平台化技术,对已建业务应用系统进行了整合与完善,并建成数据共享及交换平台,实现了水务系统内已有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我局已基本建成集信息采集(包括工程监控)、网络建设、数据中心为一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信息采集方面,今年水文站网一期工程的完成,使我局在原有50个雨量站的基础上,增加雨量站13个、水位流量站9个和测沙站1个;已建成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站点99个;现有14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10座污水厂水质在线监测站点23个,其余4座污水厂水质在线监测站点11个正在建设;政府投资和社会BOT模式新建10座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在线监测站点已陆续开工建设。已建成覆盖全市水务重点地区的视频监视系统,通过共享市直相关部门的视频资源,可对全市大中型水库、重点海堤、特区内主要河道和城区易涝易浸点实时监控。在网络建设方面,我局早已通过省水利专网、市政务内外网、局办公网络、业务系统专网,形成了连通省、市、区,包括市应急指挥中心、市气象台、各区水务局和三防办的网络系统。今年,我们加强了网络管理,理顺网络拓扑结构,不仅联通省、市、区,现在还可联通至街道办,保证了电视电话会议、三防会商系统等信息渠道的畅通。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以三防业务为基础的、与市气象台和市交警局共享雨情数据和城区视频图像的、提供主要水务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已初步建成。去年,建成水土保持管理系统和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后,涉水业务应用数据库正在不断完善;在原有数据共享及交换平台的基础上,我局根据业务需要进一步建设数据接口,今年已建成行政审批并联审批接口、政务公开电子监察接

口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接口,确保我局对内各专业之间和对外数据的畅通。

(二)信息化应用成效突出

一是公共网站建设成效显著。深圳水务网站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增加网上办事功能、增设多个栏目方便市民互动,发挥着民生水务的重要作用。202_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行业优秀政府网站”,在全市57个局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第7名,受到表扬和肯定。二是电子政务应用便捷高效。我局除保密文件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及普通公文办理均在局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全程进行。今年,我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新增加了督办管理、信息公开管理、投诉咨询管理和会议管理功能,将我局行政审批时间提速35%,使水务行政审批由现在的100%网上审批向100%网上受理及审批转变,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是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突破。在前10多年来对三防信息化建设和水源大厦智能网络工程投资约2630万元的基础上,最近3年投资约6900万元(未包括工程配套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建成并完善三防、水资源、供水、节水、水土保持、计划财务、视频监控、供水水质和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等系统,至此,我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已基本覆盖了所有水务业务领域。

(三)信息化保障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在编制规划方面,在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初步编制完成了《深圳市“十二五”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与重点建设任务。二是在制定标准方面,提供全市水资源信息,列入“数字深圳”信息资源(共三批)共享目录;编制了《深圳市水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信息化管理规定,编制了6个信息化建设管理技术标准,其中两个已经深圳市质量与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地方性标准文件。三是在理顺体制方面,202_年组建了局科技信息中心,202_年11月再次明确了机构和职能,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行业管理工作,承担局机关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导局属单位信息化工作。四是在安全保障体系方面,政务内、外网严格实行物理隔离、数据备份等措施,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内部安全审核和计算机病毒防范等工作,初步建成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我市于202_年开始大力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工作,今年开始年度常态化运行并纳入政府绩效(逐月)考核评比,去年我局在全市市直机关安全测评中名列前茅。

(四)局属单位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重点推进我市主要供水水库管理单位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工程配套自动化建设工作,截止目前,铁岗•石岩水库管理处信息化项目、铁岗水库和长岭皮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已基本完成,市北部引水工程管理处和三洲田•铜锣径水库管理处的信息化建设正有序推进。

二、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艰苦探索,不断深化对信息化改革发展的认识,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在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和建设策略上进行改革、创新和优化,以统一建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共享资源和业务协同为亮点,推动我市水务信息化工作跨越式发展。

(一)改革工作思路

一是三个引擎驱动,思考谋划信息化发展。信息化面临战略机遇期,要把握机会,乘势而为,加快信息化步伐,推动水务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信息化是治水新思路的关键因素,要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水务工作的服务与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体系的效益,全面提高水务管理水平;深圳是首个“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最近深圳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低碳城市”,这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深圳水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三个轮子转动,协同推进信息化工作。202_年我局明确提出打造“数字水务”,并以实施数字水务一期工程作为战略突破口,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促进深圳市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同时续建和完善现有业务应用系统,发挥已建信息化工程的效益;另外,实施短、平、快的信息化项目,填实各实施项目之间的空隙,注重实效,尽快显现信息化工作的亮点。三是三种措施促动,狠抓落实工作任务。科技信息中心连续三年制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白皮书,通过三项措施保证落实工作任务:

1、目标细化、任务量化、责任硬化。制订详细的计划,明确目标,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控制进度和质量。

2、加强协调、强化督办、全力推进。责任人和协办人协调互助、精诚合作,采用进度报告、定期协商、常态督办等制度,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

3、阶段检查、严格考核、责任追究。把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按局里要求进行逐月政府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二)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遵循统一原则,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严格实行统一建设,防止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充分利用和整合共享各种资源,实现全局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有序建设,促进水务信息化快速发展。加强水务信息化行业管理,按局授予科技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职能,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和建设管理规范,承担局机关各处室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局属单位和水务行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化前期工作和实施阶段的技术审查、把关和技术协调工作。二是坚持资源整合共享,提升整体水平。第一层面是水务局内部,利用较早

开展的防洪减灾数据资源为基础,建设水务基础数据库,积累、共享和整合水务信息资源,满足水务系统各项业务要求;第二层面是跨部门之间,在目前共享公安、交通视频图像资源和气象台水雨情资源,建成城区易涝易浸点监视系统和三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更大规模和范围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为全社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资源服务。三是面向水务实际,深化业务应用。在原防洪减灾决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对突发事件、供水安全、预警预报的危机管理和应急指挥的功能,完善防洪减灾应急指挥系统;配合深圳市作为“全国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城市”的城市定位,在原有水资源、供水、节水管理,水质监测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统筹开发深圳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原水、供水、节水、排水等涉水专业的综合管理;在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污水水质在线监测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排水、污水处理、河道综合治理等业务,开发水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三)优化建设策略

一是快速建设网络和数据库,构建信息网络框架体系。通过全市政务光纤网络平台,完成局属单位的网络覆盖,构建市水务局、局属单位和涉水企业单位相连接的全市水务系统广域计算机骨干网络。依托水务工程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范围,快速形成覆盖全市大中型水库、部分小

(一)型水库、主要河道、重点地段的信息网络框架体系。二是快速实现水务联网办公,以用促建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开展局属单位的内网建设,推行全局系统的联网办公,以建带用,提高政务应用水平;通过联网办公,带动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初具功能的水务信息化框架网络体系,以用促建,提升业务水平。三是联合组建项目组,统筹局属单位信息化建设。统一组织建设局机关各处室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对局属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采用联合组建项目组的方式,科技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的审定,招标方案的审查,并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施工监督,以及重大技术变更的审查。局属单位做好前期工作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提出业务需求。铁岗石岩水库信息化系统项目、铁岗水库扩建信息化工程项目和北部引水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项目等,均组建联合项目组,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信息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实施阶段工作。

三、规划与思路

我局的水务信息化规划纳入水务“十二五”整体规划,形成深圳市水务“十二五”规划信息化专题。

深圳水务“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数字深圳”的发展要求,以“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推进”业

务应用系统协同,“提高”决策支持水平为手段,以实现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和业务协同为重点,建成水资源(原水、供水、节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合一、资源调配与生态监控协同、防洪减灾与应急处理并重、政府监管与公众服务并举,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

四、目标与任务

要围绕水务工作三大任务——保障供水、减排治污、防洪减灾,构建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加快推进水务信息化进程,以水务信息化促进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综合业务管理水平、增强水务行政事务执行能力、塑造水务公共服务良好社会形象,为实现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从条块分散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全面推进深圳水务事业的发展。

水务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_年,使深圳水务信息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十一五”期间水务信息化建设投资约2.46亿元,“十二五” 水务信息化规划初定投资规模3.92亿元(含大坝安全监测和原水水质监测投资)。

“十二五” 水务信息化的重点工作:

(一)建成覆盖全市的水务信息化网络基础体系。建设与整合业务专网、公用网络等各种网络资源,实现包括局属单位、街道办水务所以及供排水企业的全市各级水务网络的全面互联互通;建立现代化的水务数据中心,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支撑;基本完成包括源水、饮用水、污水水质监测,水库、河流的水文监测,重点地区和水务工程的视频监视,中型和重要小

(一)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的全面信息采集体系。

(二)基本建成“数字水务”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成各类水务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源水、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减灾等水务管理环节的预警与预测及预报,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完善水务电子政务应用,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全面达到所有水务政务在线处理;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完善的网上服务和24小时热线电话;按构建深圳市“阳光政府”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一站式”政务管理服务,促进政务信息透明化、政务流程电子化、政民交流互动化、政务管理智能化。

(三)建设智慧型的水务综合应用体系。在第一层面共享水务局内部数据资源,第二层面共享跨部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强调第三层面共享城市整体环境数据资源。把水库、河道、水工程,以及地下给水、供水、排水管网等空间地理信息,把气象、雨情、水情、工情和视频等监测信息,把水务业务常用数据信息,系统地、完整地纳入城市水务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并使水务各类地理信息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在平面上得以直观表述,上升为水务专业图层,最终能叠加在“数

字深圳”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数字资源的基础图层上,达到建设数字深圳的资源共享。在业务协同上,不仅要协同水务各专业,还应协同规划、国土、城管、环保、财政和发改等业务,把条块分割的各领域局部应用升级至整个城市协同一体的服务。最终实现城市各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提高现代城市的综合管理效能。

(四)建成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一是完善水务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并构建水务信息灾备中心。二是继续开展信息安全风险测评工作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建设,加强安全监控。三是完善有关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建立和完善水务信息化保障体系。探讨建立水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维护的长效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管理体制、技术标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为水务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02_-12-22

第二篇:创新理念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对广东省监狱信息化与基层基础建设的感想

创新理念推动监狱工作跨越式发展

202_年9月14日到202_年9月16日,我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监狱学会202_监狱信息化和基层基础建设研讨会。在此次研讨会上,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保忠向研讨会代表介绍了广东省监狱系统近年来在信息化和基层基础建设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研讨会代表参观了广东监狱系统信息化和基层基础建设的示范监狱——广东省女子监狱。

在参观完广东女子监狱,特别是利用研讨会的机会和广东省监狱系统的领导和同志们交流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广东省监狱系统近年来在监狱信息化与基层基础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和我们作为内地省份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的配备率、应用系统的数量这些表象上的,更重要的是在深层次思想上的差距。我不由地想起我目前的老师:中科大洪咸友教授在授课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理念是指导人们行为和思维的规范和信念体系,是最核心的价值观,理念决定着发展的方向。而在南粤大地上,广东监狱人能够取得比其他兄弟省份更大的成绩,我想最核心的是他们在工作中建立了一套创新的理念并不断付诸实践,这种创新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东监狱系统创新的理念首先体现在观念上的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向外取经。广东监狱系统除了积极参加中国监狱学会的各项理论研究活动外,还和香港、新加坡、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狱管理机关合作,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双向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国际上目前较为先进的监狱管理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也能激励更多的监狱工作者参与到理论研究。例如在此次研讨会上,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纪委书记滕春誉撰写的论文《尝试如果将“科技覆盖”转化为“科技替代”,切实为监狱信息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提出了将信息化等科技手段作为监狱管理和安防的主要支撑手段,实现监狱工作的全信息化,就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狱全面应用做了前瞻性的理论探讨。

在信息化建设上,广东监狱局打破传统观念,主动走出去和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共建“数字化监狱重点实验室”,研究国际上先进的信息安防技术,在惠州监狱等新改建监狱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中,很多都是和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共同研发完成的。其先进程度和实用性远比由软件公司定制的应用系统高。

第二,广东监狱系统这种创新理念还体现在监狱信息化建设实践上,在新建监狱上在信息化建设上在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技术上,敢于创新,适当超前建设。像我们此次

参观的广东省女子监狱是202_年建成使用的,但是直到现在各项设备仍不显落后甚至可以说是先进,例如监狱在建成之时就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网络系统,为日后的各种应用系统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并在各个监区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直饮水系统等先进设施,劳动现场和监舍都建有专门的监控室。而去年投入使用的惠州监狱,在建成不久就被列为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其信息化程度之高为国内之最:目前惠州监狱完成信息点1160个,监控点1104个,对讲监听473个,报警信息点392个,门禁读卡器279个。这些信息安防设备在监管安全上的作用非常大,真正做到了让罪犯插翅也难飞,即使出现自杀、自伤等狱内案件时,监控录像也可以对全过程一览无余,及时报警、取证。更重要的是高水准建设标准可以保证长时间内不会被淘汰,避免了今后重复建设。

在罪犯管理上也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的应用,据广东同行介绍,正在逐步推广的积分考核应用系统就对各种加扣分事由和对应条款作了严格的关联限制,真正做到了积分考核的一致性,有效地避免人情分和处罚不公的现象。我们在女子监狱所属某监区看到,监区罪犯餐厅(会议室)安装了一个LED电子屏,不断滚动罪犯的积分考核情况和专门岗位罪犯使用情况,罪犯活动室还设置了查询机,充分体现了狱务公开。

第三,除了信息化建设外,广东监狱系统在监狱基层基础建设的其他方面上也充分体现了创新的理念,例如监狱监区二级管理就是广东省第一个实施,在别的省份还在试点之时,广东省已经全面推行完成了。我们参观的广东女子监狱占地不大,其生产区域非常小,据陪同的女子监狱领导介绍,他们的车间没有仓库,当天的货当天运完,实现了零库存管理。在罪犯改造中坚持“首要标准”,全面推广5+1+1的制度,并在每个监舍都设置图书室供罪犯文化学习。

广东省女子监狱基层民警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面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同参会的广东省武江监狱政治处徐主任介绍,广东监狱系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基层民警执法制度,民警执法也日趋规范。

广东监狱系统在信息化和基层基础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于我们安徽监狱系统是有很大启示的,广东监狱系统在财力上的确是远比我们强,但是决定我们行动的还是理念。最明显的例子,在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在理工类的研发水平和资源在国内公认是顶尖的,和省监狱局在培训教学上也有一定合作;合肥工业大学建有电子政务研究机构,为什么我们没有和高校共同建立一个研究机构呢?由此可见我们工作最缺乏的是创新的理念,而不是创新的手段。联系到我们合肥监狱的信息化和基层基础工作我个人认为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借鉴广东监狱系统的创新理念。

第一,利用监狱布局调整的机会,将新合肥监狱建设成为高标准的打造国内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监狱。

我们安徽省监狱系统的信息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最大的优势

就是后发优势。信息技术的摩尔定律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例如近年来基于RFID(无线射频)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逐步完善,在五年前还是实验室的产物,现在国内已经投入量产;现代生物识别技术也逐步推广;而我国自主研发的WAPI标准的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为打造全数字化监狱提供可能,这些技术在目前的监狱中还很少应用。

我们完全可以以监狱布局调整为契机,将新的合肥监狱打造为现代信息安防监狱的样本监狱。借助合肥监狱城多个监狱组团的优势,和一些科研机构合作,自主开发一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在建设之初就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引进新技术,避免今后重复建设。

第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切实贯彻好首要标准。

由于合肥监狱面临布局调整,大的基础建设并不现实,但我们还是有很多基层基础工作可以加强,例如民警的执法理念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特别是信息化知识的培训,为将来的高标准数字化监狱应用系统的推广奠定基础,在当前贯彻首要标准的背景下,应考虑适当加大教育改造投入,在每个罪犯监舍建立图书柜,在每个监区安装电教化设备,并严格制定罪犯学习制度,切实保证罪犯“三课”学习时间,把罪犯参加学习的时间和考试成绩作为罪犯减刑假释的硬性标准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

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监狱安防系统的技术含量,加强监狱监管安全。应用和普及信息技术会大大提高监狱基层基础工作水平。所以,作为监狱工作者如何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去了解、学习直至在工作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狱工作质量特别是基层基础工作质量,是我们每一个监狱工作者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我想最核心的还是建立一套创新的理念和实践体系,这不仅对于信息化和基层基础工作具有推动作用,对于监狱其他各项工作同样会有质的提升。

第三篇: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党和国家从全局工作出发,对文化建设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河北是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但也要看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我省文化产业投融资仍存在渠道少、贷款难、方式单一等问题,远不能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投融资机制,形成资金合力。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文化产业相比于文化事业,具有商业性、营利性的特点,所以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但由于目前文化产业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成长中的产业,而且文化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健全,所以仍需要发挥政府财政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投资结构上,财政资金主要是支持文化产业的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充分发挥其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支持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投资方式上,引入市场机制,改善政府投资方式。对于政府不宜直接投资经营的项目,可采取政府采购等方式,鼓励民营资本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进行投资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对文化产业投资、捐赠与赞助。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可通过贴息、补助、配套性资金等方式进行扶助。对于符合国家认定的高科技文化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并优先安排政府性贷款以及企业用地指标。

健全信贷担保机制,加大金融资本支持力度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应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机制。一方面,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处置文化类无形资产提供保障。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可通过权利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加快信贷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根据文化产业的性质和特点,开发更加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对于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可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此外,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处于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

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并对投资者提供土地、税收、财政、信贷、投资准入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竞争性文化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发挥民营资本投资带动效应,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社会投资,产生投资的“蝴蝶效应”。例如,承德市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量民营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由民营资本打造的将军国际健康城、《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热河展演中心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既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又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产业基金,增强文化产业资金聚合力。基金投资已成为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政府应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的同时,对文化产业发展与运营给予资金支持,并对基金投入主体、投资规模和运作方式进行规范和引导。首先,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龙头作用。基金投资主体可由政府财政、金融企业和产业公司发起。现阶段,应坚持“政府注资引导,鼓励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发挥政府产业投资扩大效应,合理配置文化资产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克服地区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局限,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其次,优化基金投资取向。在基金投入上,要充分发挥基金的专业优势,将基金投入到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中,降低交易成本,做到投资“专而精”。再次,完善基金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投资体制以及投资项目法规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和风险管理,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

目前,我省文化产业融资手段还比较传统,主要以资金方式投入为主,缺乏现代化的筹资方式。单一的投融资方式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融资。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创新投融资方式,不断为文化产业注入资金活力。在企业经营方式上,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合营等多种途径聚集资金,壮大文化企业联合体;在投融资方式上,既可以以资金投入,也可以以土地、技术、专利权和无形资产等投资入股,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决策科学化和投资建设社会化,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文章由山东牛皮癣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四篇: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先争优活动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跨越式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创先争优

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将**定位为“两翼齐飞”的重要“一翼”,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我们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坚持重点抓风电、难点抓移民,整体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两抓整推”工作思路,推动了**经济跨越发展,创造了“**速度”和“**奇迹”。“十一五”时期,全市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全市经济年均增长14.6%,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服务项目建设这一中心,不断增强活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将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战斗堡

1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一是以项目为载体,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做到重大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群组织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突击队”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在项目建设中争先进、创佳绩、做贡献,力争将每个项目都打造成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群众信赖的示范工程;三是动员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引荐项目、争取资金、包挂包抓项目,推动项目建设上水平;四是健全落实市、县、乡三级党员干部联企挂项制度,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重点项目和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覆盖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在扶贫开发中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有移民15.48万人,占到全市农村人口的35.8%,移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当地农民的四分之一,不到城镇居民的八分之一,有

8.48万移民群众靠“低保”维持生活,移民的贫困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最大问题。加快移民扶贫开发,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移民扶贫开发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紧紧围绕“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找准路子、强化措施”的要求,帮扶移民尽快脱贫致富。

近年来,累计争取扶贫资金4.67亿元,大力改善移民区基础设施条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移民贫困人口由6.45万人减少到5.82万人。今后,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和移民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计划,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实效。一是全面落实市委常委包挂移民乡镇、机关部门单位联系移民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移民群众的制度,为移民乡村和移民群众提供资金、项目、政策、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二是继续推行选派优秀干部到移民乡担任科技副乡长、到移民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制度,动员优秀人才到移民乡、村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三是广泛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动员移民乡村和邻近乡村先富起来的党员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建立技术帮扶、产业帮扶、销路帮扶、物资帮扶等机制,形成互助友爱、共同致富的新格局。总之,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移民扶贫开发新机制,加快移民脱贫致富步伐,力争“十二五”末全市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逐步缩小移民与当地原有居民收入差距,着力提升全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

三.围绕广大群众需求,在惠及民生中创先争优

服务人民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这一目标,着力解决群众

在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十一五”时期,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6926个,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6.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

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全市参加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类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114万人次,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85.3%。全市用于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5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解决了27.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城乡低保户、“三老一少”、离任村(社区)干部、低保边缘户、五保户发放救助资金6.9亿元,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今后,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进一步完善就业、养老、医疗、低保、救助等各项制度,基本建立起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动员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增感情,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作用在一线发挥,成效在一线体现;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出发点,使各项决策、各项政策都能体现出爱民、为民、便民、惠民的本质要求,并在实践中争创一流业绩。机关部门要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农村要实行“民事村办、党员全程代理”制度,把服务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社区要组建以党员为主

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卫生环保等便民服务。总之,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为民意识、服务意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谋民利、造民福的民心工程。

第五篇: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三横一竖联成丰,三级管理蕴其中,一个丰道集三级;内联为王外联丰。

管理融合信息化,现实结合虚拟网;

管理创新丰模式,企业践行咸相宜。

丰模式

——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创新

雷民政

摘要:本文作者基于施工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与信息流等理论的结合,总结提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三级组织协同运行平台及其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丰”模型,提出了施工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模式。丰模式是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必然模式。

关键词丰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一.引 言

施工企业集团以项目为基本单元展开经营管理,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战略的实施,以项目为依托确保战略实施的成功。而要取得项目管理的成功必须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改进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多级组织项目管理协同运行平台并有效运行,使企业组织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任务的需要动态地定义业务流程与配置资源,保障项目成功实施。因此按照现代项目管理思想(即项目化管理)构建“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平台与运作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但要完美实现企业战略意图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笔者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通过长时间的总结研究提出了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丰模式。丰模式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管理构建了一个“丰”模型运行平台,为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呈献了一个“丰”架构模型,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管理运营数据信息集成管理呈献了一个“丰”模型平台,为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化协同管理呈献了一个“丰”运行平台,亦为施工企业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创新模式。丰模式很好地诠释了现代项目管理思想,能实现“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

二、“丰”模型特征描述及释义。

1.“丰”模型的特征描述。丰模型是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与信息流结合的抽象模型。它将现实三级组织的“三”

字型信息基础平台与虚拟的“I” 字型信息通道相联结,即:“三”+“I”=“丰”,形成三级组织的“丰”模型平台。它将单极组织使用的“局域网”、三级组织使用的“城域网”、组织与外部联通的“广域网”集成为一体,形成能满足三级组织项目经营管理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模型平台,满足组织内外沟通协调需要。

2.“丰”模型的衍生拓展。“丰”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现了“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业务流程与数据信息的集成模型,该模型不仅包含了“三级组织”管理项目模型,亦囊括了“集团公司-项目部”两级组织管理项目的“工”字型模型,因为“工”字型模型可以完全嵌套在“丰”字型模型之内,应用时只需将组织层级的职能权限重新调整划分,使业务流程随组织层级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多层级组织的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企业信息系统的每个功能子系统或模块(每个子系统设计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任意置入或取出,就象搭积木拼图一样,企业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这些模块可搭出一个大“丰”字的管理架构,也可搭出一个小“丰”字的管理架构,大小“丰”的集成就构成“丰”模型平台。

可见,以“三级管理组织”为基本框架建立的丰模型具有灵活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以及普遍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层级组织业务管理模式的个性需求,丰模式思想很好的体现了系统模块化设计理念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理念。

3.“丰”模型特征释义。丰模型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营管理三级组织与运营信息流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是现实三级组织项目管理模式与运营信息流结合的抽象模型;“丰”模型是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业务数据信息集成平台,可以使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在平台上交流共享;“丰”模型可以实现随企业组织层级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业务流程调整并合理配置资源;“丰”模型是一个能满足三级组织内外管理需要的开放性模型,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组织“零距离”的沟通,满足企业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丰模式使组织与流程、组织与网络、人与网络、组织与信息系统、人与信息系统融为一体。企业一旦运用信息系统处理日常业务、履行管理职能,将会出现“网在组织中,组织在网中,组织管理人,人亦管组织,辩证相统一,合谐共相生”的状况,“组织——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将难以割裂,密不可分,丰模式会自然成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必然模式。

经过对中交股份、中国建筑、中铁建工、中国冶金、中国水利水电集团等特大型施工企业集团项目管理组织的研究发现,其旗下公司的项目管理模式都是 “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 三级组织管理模式。以中交股份的一公局为例:中交一公局——中交一公

局一公司——一公司炎黄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案例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随处可见。

三.丰模式的构建

1.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三”字型基础模型。目前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是长期性组织,具有稳固健全的组织机构,制定企业战略,经营管理项目;项目部为临时性组织,代表企业履行承包商的责任与义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项目完成后解体。由于三级组织在空间地域的不同,在空间上呈现似“三”字型模型。这种管理模式是自 “项目法管理”实行以来被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但这种管理模式依然遗留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三级组织机构在结构上呈“金字塔”结构,权限划分互相制衡,业务管理条块分割,工作作风官僚主义,完成目标本位主义,信息传递滞后断续,组织响应速度迟缓,管理体系呈现离散,三级协同实现较难。因此必须改变管理理念,改变工作作风,改变落后的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的流程优化与组织创新,尊重现实组织,打通部门壁垒,合理设计权限,搭建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运作机制。

2.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三”字型信息模型。与三级组织项目管理的“三”字型空间模型相对应,三级组织的信息基础架构在空间呈现的亦是“三”字型模型,这个模型犹如三级组织各自建立的“局域网”。在尚未建立联通三级组织的信息通道及集团级的信息集成平台情况下,三级组织各自的业务数据信息先各自在本级“局域网”内传递、加工、处理、共享,信息在三级组织的即时共享较难,上级组织也难以对下级组织进行实时监控,可供决策的信息量小且有失真,难以满足三级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一体化协同运作的需要。所以,要借助企业信息化建设契机,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建立联结组织的信息通道及信息沟通机制、构建三级组织协同运作平台至关重要。

3.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I”字型主干信息通道。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参与国际工程竞争需要大量的外界信息,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与外部组织保持信息沟通交换,企业内部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也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也要实现三级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的协同。要实现协同,就要建立能满足三级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信息沟通的信息通道,实现三级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部门之间的纵横联通,将真实且有价值的信息在三级组织内部按权限共享。因此,构建联结三级组织内部与外部组织的“I”字型信息主干通道,将“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联结为一体,构建起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丰”运行平台,满足组织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管理的需要,保障以项目为导向的企业战略的成功实现。

4.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丰”模型运行平台。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结束,会发生一系列的事件与活动,会产生物流、工作流、信息流等,当信息流在三级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按照约定纵横流动的时候,就映照了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用信息流映照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并辅助企业运营管理,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的真谛,故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努力谋求“两化”融合。“丰”模型的构建必须与三级组织管理项目的组织模型相结合,以企业管理为本、以信息技术为辅,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思想与理论,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流程的梳理优化,整合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集团三级组织通畅的信息通道,搭建“丰”模型运行平台。

“丰”模型的构建需将现实三级组织的“三”字型信息基础平台与虚拟的“I” 字型信息主干通道相联结,即:“三”+“I”=“丰”,形成企业组织的“丰”信息平台;将单极组织使用的“局域网”、三级组织使用的“城域网”以及组织与外部联通的“广域网”集成在“丰”模型平台上,形成能满足三级组织项目经营管理协同运作的“丰”平台。构建的“丰”平台应具备能对“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信息进行集成,能作为三级组织业务流程集成管理平台,能集成企业应用信息系统,而且能根据企业不同的组织层级及不同的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快速灵活的调整流程、配置资源、划分权限以实现组织协同与应变,实现“三位一体”的联动。

5.丰模式构建的流程。“丰”模型的构建需以项目为导向按一下流程实施:制定企业战略、梳理优化流程、实施组织创新、进行制度整合、构建信息通道、整合管理体系、设计系统功能、开发信息系统、利用企业门户、进行系统集成、运用信息平台、实现三级协同、利用企业门户、实行内外联通,夯实平台基础,打造企业文化。要重点关注组织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体系,合理设计各级组织的职能权限,打破部门壁垒;梳理优化流程,使业务接口无缝衔接,整合管理体系使其和谐。在规划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功能架构时,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建立企实用、灵活、先进、易升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施工企业集团,最起码要建立OA协同办公系统、招投标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进度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并将这些信息系统与多媒体等系统集成在丰模型平台上,成为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强大支撑。现阶段具有特级资质的260多家施工企业集团都在打造本企业的信息平台与运行平台,辅助企业管理。

四.丰模式的价值

丰模式思想,不但很好解决了三级组织管理架构问题,更是解决了多层级组织管理架构问题,多级组织的最高层根据管理需要可以不经过中间层级直接对最底层进行管理,实现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同级组织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管理个性,按照丰模式思想进行管理体系架构的设计。“丰”架构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功能架构,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功能架构设计。丰模式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业务流程集成管理的“丰”平台模型,可以根据组织层级的变化快速建立业务原型、灵活修改业务流程、灵活分配组织权限;它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呈献了一个科学的数据信息集成管理的“丰”平台模型,将三级组织管理运营数据信息集成在一起,将组织的应用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沟通技术手段集成在一起,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丰模式将施工企业三级组织项目管理模式与信息流理论结合,为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搭建了一个科学的支持平台,为组织项目管理的成功提供强大支撑,保障项目化管理工作取得成功;它将现实组织与虚拟网络相融合,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思路与方法、具有实用指导作用;丰模式是信息化条件下施工企业项目化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最佳模式,其模型、理念、模式基于实践总结亦可用于指导实践,对施工企业改进项目管理手段与模式、提高项目管控能力与竞争能力具有实用价值;丰模式既能满足集团组织内部管控需要又能满足集团组织开放性经营需要,是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运营模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五.丰模式的践行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是其最好的归宿与价值体现。丰模式是信息化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的实用模式,它赋予了传统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项目管理崭新的内涵——以项目为导向的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以及将信息技术与企业运营管理的完美融合。运行丰模式必须以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辩证思想来进行,因为“网在组织中,组织在网中,组织管理人,人亦管组织,辩证相统一,合谐共相生”。打造组织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让企业组织与其信息系统和谐运动,使现实与虚拟两厢映照,让丰模式在实践应用中产生效益。

事实证明,企业践行丰模式不仅会大大地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管理成本。例如OA协同办公系统在“集团总部——二级公司——项目部”之间的的应用,使三级组织之间的沟通迅捷顺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零距离交流。再例如视屏会议系统的应用大大节省了会议成本,实现了三级组织异地的零距离沟通与快速决策。又如成本管理系统在企业项目管理运营中的应用,用项目实际成本数据表现项目实际运营状况,为三级管理层提供可靠的管理决策依据,使企业三级组织项目管理实现协同,以保障项目管理的成功。丰模式诠释了和谐理念,需要在应用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完善、提高,丰模式的践行会为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与竞争力的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六.结束语

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是与时俱进的持续过程,丰模式的构建与践行也是一个交互融合的渐进发展过程。丰模式为施工企业呈献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信息平台、一个灵活的业务流程管理集成平台、一个施工企业三级组织一体化协同运作的运行平台;丰模式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功能架构设计的指导思想。

丰模式的原理与思想不仅适合于施工企业也适合于非施工企业或多级组织管理借鉴应用。丰模式承载了施工企业集团项目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两个创新的完美统一。丰模式将是施工企业集团项目化管理模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建设策略 推动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