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的思路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17-96676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18 18:22: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的思路

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的思路

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需要研究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水利究竟属于什么样性质的行业,是公益性的还是经营性的,还是两者的结合?是垄断性的还是非垄断性的,还是两者的结合?

第二个方面,整个水利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如何进行?如何搞活国有水利资产,需不需要组建竞争性的国有水利资产经营公司?如果需要,这些资产经营公司是在现有的行政框架下建立好,比如说放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系统内好,还是脱离水行政系统,组建社会性的运营水利资产的经营公司好?还有这些经营公司经营资产的范围应该如何界定?

第三个方面,水利行业要不要实行政企分开?如果要,政企如何分开,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水管单位、水利企业各自应该怎么运作?政府部门应该管什么,企业应该经营什么。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公益性事务与经营性兼具而又发生矛盾时,如何求得公益目标和经营性目标的有机统一?公益性工程可不可以由企业来运营?如果由企业经营,能不能达到政府和社会所需要的公益性目标的要求?

第四方面,水利行业怎样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调节作用,如何理顺水利系统内流域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流域机构之间可不可以竞争,在哪些领域可以竞争?企业之间可不可以竞争,在哪些方面可以竞争?如何处理或对待因竞争造成的机构、资产的重组与整合?

结合我公司为类似行业的改革提供的咨询经验,我们认为要把上述问题融合进来考虑,制定出一个全面合理的改革方案,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的改革、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给这些问题一个合适的答案并在实践中解决它们,非常重要。

第二篇:浅谈三台县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

浅谈三台县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

杨 娟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三台县近几年来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情况,分析了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三台县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相关建议。为三台县进一步深化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做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三台县 水利管理

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_]45号)和三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县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有意见》(三委发[202_]24号)文件精神,三台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202_年就已经着手准备,经过长达3年之久,202_年正式启动。又经一年多的工作,202_年5月县团结水库管理局作为三台县第一个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入全面改制。之后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到202_年全县水利管理单位改制基本结束。通过改制解决了一些制约单位发展的问题,但也激发了一些矛盾。

一、体制改革的目标、对象及意义

(一)总体目标:立足三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际,稳中求进、先易后难,明确水管单位的性质,调整和规范水管单位管理、维护及经营关系,疏通经费来源渠道。剥离水利单位综合经营,让水利单位轻装上阵。要通过对水利单位的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符合三台县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改革,达到体制理顺、机制搞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管理目标。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是全县范围内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乡镇水利站和水利系统其它事业单位。

(三)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一是完善水利工作队伍建设。根据全县各水管单位的特点,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在需要设岗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按岗聘人,实行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加强考核,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二是剥离水管单位综合经营。对全县水管单位原有的综合经营资产进行整体转让,让这单位从繁杂的工作中脱身,改制后,这些水管单位主要以承担防洪、灌溉、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为主,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收益或经济收益极少。三是明确水管单位的主要职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各自管辖的大、中型工程的运行管理、工程建设、管护工作、防洪度迅等工作。四是解决人员经费及日常公用经费。改制时根据各水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定为差额和全额拨款两种,列入县财政预算计划,由县财政负担。

二、改制存在的问题

(一)改制时间漫长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_]45号)文件精神,三台县的水利单位体制改革从202_年就开始在进行,由于涉及到的范围广、需要分流人员也很多等因素,改制迟迟未进行,一直到202_年县团结水库管理局作为全第一个水利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才正式拉开水利单位体制改革大幕。经过漫长的4年时间才基本完成全县的水利单位体制改革。

(二)改制遗留问题多

改制后,又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各种不稳定因素开始逐步显现,改制后的几年中水管单位实际上没有从繁杂的事业中解脱出来,特别是三大灌区中的团结水库和鲁班水库两个水管单位,整天忙于维护稳定,真正用于业务工作的时间只能占到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

(三)水管单位体制不一,改革不彻底

全县水管单位改制后,定为额和全额拨款两种,列入县财政预算计划,由县财政负担。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的不统一,造成同工种、年龄、工龄的工作人员收入不一,使工作人员人心浮动。长期以往不利于水管单位的长远发展。就全县三大灌区来讲,鲁班水库、团结水库两个水管单位定为的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同是三大灌区之一的武引灌区又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一问题在其它小型水管单位也存在。这也是当前三台县水管单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四)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不足

国家取消了“两工”及多项有关农村的税费后,原水利工程(农毛渠)由村委组织农民进行维修及收集水费进行水利工程维修已不再存在。水利工程维修全由国家及地方财政出钱,而三台县财政经济收入不足,造成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不足,损坏的水利工程不能及时进行修复,水损大。造成农民用水难、用水贵等问题。而三大灌区中的鲁班和团结两个水管单位在实行差额后,只把人员的固定工资和薪级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其它日常办公经费、争取工程项目前期经费、职工“五险一金”、工程日常维护费等等均由单位自行解决,而单位只有水费收入,且是按202_年制定的标准收取,加之上缴水费的上涨,单位剩余资金还不够日常开支,从而造成水利工程管护资金严重不足。

三、对进一步深化三台县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建议及意见

(一)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求实、创新、发展的态度来面对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正视因改制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理。

(二)理顺行政管理和水管单位的关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灌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灌区排涝、江河提防、灌区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水行政主管单位只能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而不能对水管单位内部管理管理的过多、过死、过细。而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加强对公益性资产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和完整;做好防洪、排涝、减灾、水土保持等工作。

(三)明确体制,处理好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三台县的水管单位改制后已经全部从原来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综合性功能,成为准公益事业单位。因此,水管单位要将全部经历放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维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公益性事业上来。就水费收取上来讲也不能以发展自身经济效益为目的,重点要放在发展社会效益的层面上。所有开支应全部纳入财政负担。不能搞一县多制,明确体制,实行统一体制,做到准确定性。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不稳定因素。

(四)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护的资金投入力度

随着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应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和大中型灌区的干支渠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水管单位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自己、状大实力、提高社会地位的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争取上级各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同时要将水管单位对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岁修、水毁工程整治、工程项目争取等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2、《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3、《水利工程管理》 陈良堤 202_.7

第三篇:体育运动会所运营管理思路

体育运动会所运营管理思路

随着城市居民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运动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越来越多的强烈追求,所以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的市场前景日益凸显。体育运动会所现在已有三家,已经初具连锁经营的产业效应,从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角度,应该逐步细化公司的内部管理,并且打造公司的品牌效应。

一、内部管理:

1、塑造公司的企业文化,明确企业的前景,目标,理念等,培养和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2、制定出公司员工手册,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各岗位的晋升空间;

3、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包括销售业绩提成,会所经营目标考核管理,及后台员工的工作目标管理导向激励等,实现公司的盈利目标;

4、完善公司的内部培训机制,新员工的入职培训,销售技巧培训,阶段专业知识培训等,保持员工和公司一起成长;

5、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对客户进行分类、档案统一管理,有助于对客户的回访,对老客户的回馈,对售后服务,及客诉的及时处理;

6、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服务体系,让客户做到宾至如归,减少客户的流失,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7、购建一套适合公司运营的系统,能准确反映公司的进销存,成本统计,绩效考核,盈利情况等,简化公司的运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营销管理:

1、人员销售

招聘全职或兼职的销售人员,按区域市场划分,收集客户资料,上门发放宣传资料介绍产品服务,也可以通过电话营销进行产品服务宣传和推广。

2、客户体验

邀请客户到会所参观,由销售人员或服务人员进行讲解,并免费体验俱乐部内各经营项目。

定期成立企业团体的健康培训宣传。

3、品牌策略

1)广告投放

重点位置的户外广告宣传;

在经过会所的主要公交线路做车体广告,或在车内悬挂扶手上做广告。

2)印刷品广告

印制公司的推介手册,进行发放宣传,内容可包括:公司简介、公司产品服务介绍,健身的重要性和健身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健身运动的小常识等。

3)促销活动

买赠礼品,如购买年卡或续会可赠送精美小礼品等;

对于企业团体或团购做优惠活动,如购买一定数量健身卡,可获赠次卡等;

对重大节假日、店庆,重张开业等做主题促销活动。

4)公关活动

通过赞助一些团体性的活动、举办老客户联谊活动、举办定期的健康(营养饮食、保健常识)讲座、举办健身体验活动(举办健身操、健身操比赛)、举办“最健康企业”评比活动、举办“健美先生”与“健美小姐”评比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

4、产品策略

阶段性改变产品的组合或促销方式,来吸引和开发新客户。

5、信息反馈

定期做客户对公司的产品、活动、环境、服务等满意度的调查,找出公司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6、网络宣传

通过网上或微信的推广宣传,扩大公司品牌的影响。

7、差异化营销

可在会所内设立会员休息室,并提供咖啡、饮品等;

提供点心等简单的中西餐。

面对健身这个朝阳行业,从公司内部主要还是打造一个年轻、活力、高效率的执行团队,对外而言更主要还是如何把公司的“运动养生”这一概念宣传的深入客户,提高品牌形象,从而达到公司更健康快速的成长。

第四篇: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一、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着“两重性结构”特征。会计人员既是管理者,必须维护本单位的利益; 同时又要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立场势必会出现摇摆移位。尽管《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力,但真正敢于监督的人并不多。许多事项还得按上司的意志去处理,甚至明知是违法的事也得去做,导致会计被动违法。同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改革的方式很多,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收集者相互独立;

(2)会计信息传递无统一渠道;(3)会计信息获得使用滞后;(4)会计信息分析薄弱,主体不明确等。现阶段,我国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职能独立性和会计地位从属性的固有矛盾,试行了三种改革思路: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推行委派财务监督制度;中型企业、母子公司内部推行委派会计主管制度;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及必须建账的个体工商户推行代理记账制度。

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提高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法律环境

国家除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外,还要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

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具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合法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与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应的,因此,企业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短期行为,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确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形式,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权,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建立完善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范财务造假。

(三)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应该广泛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电脑网络、电子货币和日新月异的核算及审核软件的出现,使会计核算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直观。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网络传输数据具有的安全、快捷的作用,达到较高的信息使用效益,使会计信息在经济领域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但是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的会计档案资料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外,还增加了磁介质电子档案资料。

三、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针对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二要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岗前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三要让财政部门与档案部门共同加大对新会计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的监管。结合实际,联合制定包含新会计体制下会计档案工作内容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在各项会计业务工作检查中,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其中,加大对会计工作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

四、结语

新时期,企业会计管理观念需要摒弃传统的滞后管理方式,充分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在深化总结、不断创新的发展中找出会计实践中的不足、分析差距并努力完善从而以优质的服务与管理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创新的会计管理需要崭新的管理观念与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吻合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与组织方法,深化转变传统的单一式财务分析与往来统计管理模式,用深入的视角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辅助管理、用事前管理的思维帮助企业决策,才能促进会计管理动态、信息化体系的完善构建。

第五篇: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路-水利论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4363 更新时间:202_-7-12

一、灌区改革已取得的成功经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为主的灌区水管单位陆续对灌区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从而为日后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创造了条件。这些成功经验,可以用“三个转化”来加以概括:

1.管理理念从过去重社会效益轻自身效益向两个效益并重转化

1994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局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提出了:“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以改革开放拓展市场,以法制建设保护市场,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市场”和“以管理求效益,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从而在管理理念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改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不断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了水管单位自身效益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2000年,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已达到全省7市37县(市、区)的67.2万hm2,居全国之冠;灌区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提前完成了经济收入翻番的任务;职工人均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水利管理逐渐步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

2.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化

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水管单位面临着社会竞争、政策变化和市场波动的巨大压力,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了面前,迫使水管单位的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变。最近几年,全局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水利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战略措施:一是出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使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步入法治轨道;二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增强了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三是组建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公司,为实现灌区水利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管理自动化、节水灌溉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课题的相继提出,为都江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明确的方向、框架和对策。实践证明,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入研究水利的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水利的产业化进程,推进水利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水利的良性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发展目标从注重量的扩张向重视质的提高转化

过去,管理局的发展目标就是千方百计实现总体规划提出的93.5万hm2灌溉面积,对于实现这个目标所涉及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问题、工程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边际效益、比较效益等问题却很少考虑到。可以这样说,在目前水价政策条件下,灌区越是扩大,水管单位就越是亏损,国家的负担也就越重。因此,水利发展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注重发展质量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都江堰管理局开展的《灌区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灌区水利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开发等,都是灌区水利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的实践和探索,为灌区水利最终实现集约化经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灌区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都江堰水利发展综合分析

都江堰是全国最大的灌区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全省7市37县(市、区)的67.27万hm2,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灌面积突破66.67万hm2(10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目前,灌区已建成了完善的渠系网络和各类水工建筑物、蓄水设施,总蓄水能力为17.55亿m3,形成了具有都江堰特色的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并由过去的单一灌溉供水,发展成为具有灌溉、工业和城镇供水、防洪、生态环境保护、发电、养殖等多种功能综合服务的特大型灌区。都江堰灌区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尽管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但由于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岷江水源调节工程和渠首枢纽控制工程。二是灌区工程配套不足,老化严重,其中灌区干渠工程老化率为50.2%,支渠老化率为64.5%,水工建筑物老化率为39.2%。另外,由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8%,输水损失相当严重。三是工程管理设施和手段落后,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仍靠人工来测报水位、传递信息和操作设备。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都江堰灌区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要求。这些年来,虽然对都江堰灌区的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与灌区改革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其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灌区现有管理体制不适应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都江堰管理局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只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缺乏对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限,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在管理上被人为分离开来。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主体缺位和对象缺损。所谓主体缺位,是指尽管《水法》将水资源的管理权赋予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但从都江堰灌区的情况看,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部门,无法对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又只能对所辖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全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就失去了应有的主体。所谓对象缺损,是指灌区水管单位被授权管理的对象只有水利工程,缺少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权。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而水管单位的管理对象不仅只是水利工程,而应包括与水利工程休戚相关的水资源。很显然,水资源管理体制中这种主体缺位和对象缺损,是传统工程水利的产物,它既不利于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也不利于水管单位最大限度地行使职能、发挥作用。

灌区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一是由《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规定的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实施上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二是在水资源的分配上仍然实行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大锅用水”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灌区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依法管理;三是由于水价远离供水成本,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适应灌区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费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水管单位队伍庞大、机构臃肿、分配上的“大锅饭”等内部管理弊端都制约着灌区水利的进一步发展。

三、改革的思路

目前都江堰水利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水资源的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表明国家对水利越来越重视。四川省的“十五”计划纲要也把“加强水利建设,增强防灾和供给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特别是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水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1年8月,汪恕诚部长在都江堰灌区视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管理局的治水思路,同时强调“部党组对都江堰灌区配套改造非常关心和支持,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并要求“都江堰灌区改造工作要抓紧,灌区改造要特别注意运用现代化技术,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调度一定要是最现代化的,要达到国际水平”。按照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都江堰管理局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1.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都江堰灌区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对灌区进行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对灌区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从而建立起适应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的、符合灌区发展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灌区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顺灌区的管理体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二是创新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是深化水价改革,促进灌区良性运行;四是大力推行节水改造,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2.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①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做文章,要为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体制平台。从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换,建立起一个能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灌区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应是一种多样化的、兼顾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准市场”体制。

②在水资源权属问题上,要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所有权只能归国家所有,但水资源的经营权则可以通过政府授权或有偿出让的形式让渡给水管单位,由水管单位对所辖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根据这个思路,可以考虑将作为都江堰主水源的岷江水资源经营权授权或作价出让给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经营管理。

③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合同供水制度,以保证供需双方直接见面。要以对全灌区的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环保供水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在坚持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水利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产权关系,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推行计量用水和合同制供水,并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商、用水户参与管理这样一种崭新的水利管理体制模式。

3.灌区机制创新

①科学合理地划分都江堰水利工程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建立起政府补贴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复合补偿机制。与体制改革相配套,机制创新首先要从科学合理地划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着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政府补贴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新型补偿机制。其中,对经营性资产主要采用市场补偿的方式,即剥离出都江堰管理局及各灌区管理处的水利国有经营性净资产,成立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其进入市场运作,参与市场竞争,以向市场供应农业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源水来收取经营性供水收入,并积极投资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便用获得的投资收益来补偿经营性资产正常运转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耗费性支出;对公益性资产则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这部分资产既可由都江堰管理局和各灌区管理处管理,也可委托水利产业集团进行管理,它正常运行所需的耗费性支出由政府补贴来予以补偿。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赋予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的各项公益性社会服务职能得以最充分、最有效的行使和发挥。

②以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为投融资载体,搞好资本运营,建立起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新型投融资机制。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和运作,是对灌区水利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一种重要探索,也为灌区水利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目前水价严重背离供水成本的现实条件下,收取的供水收入资金难以满足灌区正常运行和扩改建工程的资金需要,资金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都江堰水利工程运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灌区新型投融资机制。根据灌区实际情况,目前政府投入仍应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把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作为政府投入的国有出资人代表,负责对国家投资进行经营管理,以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时机成熟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尝试将水利产业集团中优良资产进行重新组合,组建股份公司并争取上市,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直接募集社会资本,投入都江堰水利工程扩改建及其他项目,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从而保证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③继续深化水价改革,提高自我维持能力。实行有偿服务、按供水成本计收水费是灌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向社会和用水户广泛宣传灌溉供水及灌排技术服务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增强用水户参与水费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依据《水利产业政策》,以经营性资产为基础,根据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制定水价 和水价实施政策,以探索和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都江堰灌区实际的水费收缴体系。同时,也要考虑用水户对水费的实际承受能力,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与农业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服务。

④加大内部改革力度,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要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压缩机构,精简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要进一步完善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任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人事动态管理机制。同时,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切实打破“大锅饭”,杜绝“平均主义”现象,推行工资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分配方式,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作者为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的思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