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数学历史与数学文化专题沙龙[大全五篇]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17-103709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6 00:09: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数学历史与数学文化专题沙龙

小学数学”思者足音”专题活动

主题 :数学历史与数学文化

——对苏教版数学教材“你知道吗?”栏目的认识与思考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数学组

主持人: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们育红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研究小学数学发展性阅读已有好几年了。如何为数学学习提供丰厚的智力背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体悟数学的魅力。“你知道吗?”这一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话语到底包含了哪些我们急欲探求的知识?蕴藏了多少我们未曾探知的精彩?今天我们教研组确定了“小学数学发展性阅读的研究”从教材“你知道吗”入手,经历了三个过程:从解读教材“你知道吗?”栏目开始、在整合课堂教学中不断推进、在创建新平台中延伸拓展,放大其价值。下面首先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你知道吗”栏目认识。

A:《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说,它指的仅仅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而从广义上说,数学文化还涵盖着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而这种数学文化的底蕴,正是当我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编写上增加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努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文化浸染,产生文化共鸣,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体味人文世界与数学世界之间的交融,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如何用好这些阅读资料,就成了我们一线老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B:我先来说说。“你知道吗”栏目作为一个非考试内容,教学目标是隐性的,教师对它缺乏合理的定位,比较容易忽视。这个栏目在具体教学时的现状是:有的老师仅仅把它当做一种知识拓展,学生一读了之;有的老师直接告诉结果;还有的老师布置课后自学完事;当然也有个别老师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课件展示“你知道吗”教学现状调查统计图)

C:刚才王老师谈了“你知道吗”的教学现状,我经过分类整理,发现“你知道吗”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主,着重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启蒙和薰陶。下面我就来谈谈“你知道吗” 包含了有趣的数学故事。例如三年级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四年级的“高斯的故事”--------等。数学故事不但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天然的舞台,而且更是学生不同能力发展的摇篮。它是传统数学教学有益的补充,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开阔思路,提高能力,拓展知识等多重作用。

D:下面我谈谈“你知道吗”中的一些数学概念。例如五年级上册介绍了“循环节”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循环节可以怎样表示;六年级上册介绍了“扇形”和“圆心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懂得弧、扇形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此外,“你知道吗”还在很多地方介绍了诸如图形的符号表示方法,单位、公式的字母表示方法等,如四年级上册介绍了我国“量和单位”国家标准规定的写多位数的方法,直线、射线和线段怎样用字母表示,平行和垂直如何用符号表示等。学生了解这些数学概念的通用标准,有利于与中学数学学习

接轨和避免在课外阅读时造成理解障碍。

E:“你知道吗”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史内容。例如三年级讲述了“+”、“-”、“×”、“÷”符号的由来;五年级介绍了“方程的由来”“分数的发展史”;六年级下册展示了“负数的发展史”等。教科书中或用文字,或用图示向学生展现了数学发展的历史知识。(再结合祖冲之的圆周率、“哥德巴赫猜想”等)

F: “你知道吗”有趣的解题方法和数学中的美。例如四年级上册提出的“格子乘法”;五年级上册介绍的“出入相补”求面积的方法,都为学生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数学中有很多种类的美: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教材中展示了黄金比,斐波那契数列等匪夷所思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倾倒于数学的无限魅力。(结合“圆的认识、欣赏”“黄金比”等、轴对称图形等)

G:是啊,教材中“你知道吗?”内容极其丰富,蕴含了许多的数学文化,不过,但仅这些学习素材是远远不够的,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同时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所在地区的差异,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都会造成已有数学经验的不同,甚至许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缺少生活经验的体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数学文化的拓展。比如一年级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与使用,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加之教科书的版面有限,所以教科书编写时采用了简化和压缩的方式,各套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只呈现了一种,各种版别也没有一一呈现,只是用数据描述各套人民币的面额种类和版别种类。这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了5套人民币的变化,这有助于拓展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丰富学习内容。人民币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变化,所以这个数学文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主持人:“你知道吗?”这一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话语到底包含了哪些我们急欲探求的知识?蕴藏了许多我们未曾探知的精彩。有人称“数学是看不见的文化”。如何将这看不见的文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实用性、广泛性和趣味性,让“你知道吗”成为学生乐于知道,争着知道,都能知道的一个亮点,这需要老师用心去挖掘,用情去传递。那么,我们在平时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呢?

A:可以通过数学讲座的形式,讲出精彩、讲出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邀请家长或专家到校为学生开讲座,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学生开启数学王国的大门。

B: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记下感悟。鼓励学生追踪数学家的脚步,例如,通过阅读数学王子高斯的成长经历,将每天阅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成数学日记。大部分人对高斯的认识是从求1加到100的和那个经典故事开始的,教材中所提及的也就是这个故事。然而,对于高斯,这个曾被形容为“能从九霄云外的高度按照某种观点掌握星空和深奥数学的天才”,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例如他的文学修养,他惊人的学习语言的能力,他对自然数的迷恋,他的《算术研究》等。只有当学生走进他的世界作进一步的探究,才能真正的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C、倡导数学阅读: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订阅一些数学刊物,如《小学生数学报》等,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吸引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我结合低年级数学的发展题教学,利用杂志《读写算》中的数学童话故事《小熊学数学》,利用午餐后的休息时间,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因为将学生的数学题目内容融合进去了,又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紧紧地吸引学生。数学阅读的方式是多元的。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数学阅读的实际基础,数学阅读采取集中和分散,听读和自读等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生活,同时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数学阅读的经验和心得,在板报中开辟数学园地栏目,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数学故事,无疑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在阅读活动中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

D:(1)数学调查,学以致用。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图书馆,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做一些数学小调查,进行一些数学分析,写一些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2)数学尝试,试出真知。不试不知道,数学真奇妙,对“你知道吗”中一些可操作性的知识,可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做。例如,在讲“高斯的故事”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算一算1加到100的和是多少,再让学生和高斯的做法加以比较。再如,在介绍“格子乘法”之间可以让学生观察规律并尝试着填一填后才提示谜底。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七巧板”,动笔画一画“一笔画”等。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E:亲子数学,玩中成长。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学数学,玩数学。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等智力游戏,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曹冲称象的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博物馆看一看我国古代的“指南针”、“刻漏”、“日晷”,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很有益处。

主持人: 在教材中设置“你知道吗”栏目,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历史长河,追寻数学家走过的足迹,经历数学探索的历程,体验数学中的理性光辉,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A: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中将一些不要求学生掌握,但与本单元知识有关的内容放在“你知道吗”栏目中能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多了解一些数学知识。同时,一些数学符号以国际标准的形式呈现,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B:让历史指引学生的数学探寻之旅。古人说“治学先治史”,“读史以明智”;我们说“需要产生数学”;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例如,今天的小学生都知道的记数方法就是从人们长期的计数实践中产生的,从两千多年的算筹记数开始,从起先没有0的记法到空一位表示,到最后用0表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一千多年的历史。再如,现在我们都能熟练地解方程,而从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使用方程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整整跨越了三千年的时空。由此可见,今天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多少代数学家锲而不舍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某个数学知识点形成的来龙去脉,更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形成之艰难。而正是因为认知它的不易,才诱使更多人去探寻它的奥秘。

C:让数学之美流淌于学生心灵深处。古代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现代数学最后一个“百事通”——大卫·希尔伯特的传记作者也指出:“数学中没有一个领域能够像数论那样,以它的美——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着数学家中的精华。”通过向

学生介绍完全数、黄金比、斐波那契数列等神奇的数学现象,将使学生逐步学会感受美、认识美、鉴别美、体验美,进而以美的规律和方法,以美的原则去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E:让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数学家的故事不仅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明白了数学家也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不少著名数学家都犯过今天看来相当可笑的错误,然而,为了追求真理,他们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坚持不懈,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通过介绍这些数学家是如何面对挫折而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将鼓励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F:让前人的脚印成为后辈的铺路石。数学历史名题和一些有趣的解题方法是数学盛宴中的开胃菜,它激励学生踏着前人的脚印试着去走一走,它也促使学生去接受开放性思维的智力挑战,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去摘取数学王冠上的宝石。

主持人:

日本学者米山国藏曾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应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好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第二篇:新202_数学沙龙

有效教学设计造就鲜活的课堂

盐城市双语小学于伟伟

202_年12月15和16日有幸参加了盐城市教育科学院主办的小学数学“与新课程同行”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是:有效教学设计。结合五年级下《圆的面积》的谈谈我对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

1、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这是一节传统课,在听课前我就很期待。陈老师一上课就让我眼前一亮,他用简短的故事引出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再用一个小问题复习了旧知: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半径有关。巧妙地让旧知和本节课紧密结合到一起。可见有效的教学提问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我想,这与教者认真研究文本深刻解读教材有密切的关系,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2、创造地用教材、有效的目标定位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增强空间观念。陈老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多元化:讲授法、练习法、创设情境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在推导圆面积公式时用了:猜一猜、数一数、剪一剪、比一比四个环节。先让学生猜测以正方形的一个顶角为中心,以它的一边为半径画一个圆,大胆的猜测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3倍多一些4倍少一些,再让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验证。在验证时还非常人性化的让学生用计算器来计算出圆的面积是长方形的几倍,目的是不在计算上为学生人为地设置障碍。通过剪一剪将圆一步步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长方形。这一过程是先将圆四等分老师示范拼成一个有点像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分别将圆8、16、32等分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长方形。真正让学

生为主体,充分为学生创造动手和表达的机会。学生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有一点像平行四边形、更像平行四边形、简直就是平行四边形、有一点像长方形、太像一个像长方形、就是一个长方形„„这些绝妙的语言一定是经历了自己探索和实践从心里发出的声音。教学效果证明: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验证但一点都不多余,学生利用拼成的近似长方形自主归纳出圆的面积公式。

创造性地“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3、科学高效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有更多体验。

当老师提出将圆等分成64份128份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后的样子。问: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说不好分。陈老师用电脑演示分和拼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这个过程是本节课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比较圆与长方形的联系时再次利用多媒体让圆“飞”过去与长方形比较,学生非常直观地发现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这两次使用多媒体我觉得很有必要,这个过程不能省略更不能替代,展示操作过程带给学生更多的极限体验。

4、拓展提升,适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我们追求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有效的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各自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的教学目标还要体现适合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课的最后是拓展环节,陈老师问:能不能不剪下来的小扇形拼成其他的图形比如三角形或梯形,再次利用多媒体展示拼得过程。接着陈老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研究空间:那利用拼成的三角形和梯形又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研究。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我想,每位教师都给学生一个支点,一定会收获更多。

第三篇: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介绍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数学文化的价值,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入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并对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进行数学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数学文化 数学素养 数学娱乐 数学教学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是精神生活的产物,因此数学属于文化的范畴。数学作为一种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某些普通特征外,还有其独有的特征,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主要方面。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它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因此数学是人类文化有机的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学文化”一词在1980年由美国学者怀尔德(R?Wilder)在《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一书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数学教育专家、学者开始对数学文化开展了大量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的观点得到认可,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到实际数学教学中。教育部 202_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四个地方用大段文字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阐述观点,并且在标题中使用了“数学文化”一词。

20世纪初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影响着中国。在中国数学教育界,曾有“数学=逻辑”的观念,学生们把数学看作“一种符号的游戏”。过去由于强调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只是单调死板的对知识进行讲授和大量练习,使很多学生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数学难、恐惧、厌烦的种子,久而久之,学生的意识里深深烙下了“数学没意思的烙印”。如今把数学放在文化的背景下加以教学,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感染,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二、数学文化的价值

数学的工具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数学不仅仅是工具,它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文学、艺术等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方面,数学是人类思维训练的体操,经过长期的数学学习,能让学生养成缜密严格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洞察和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严谨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另一方面,数学对人的观念、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培养人坚强的毅力、百折不饶的精神,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不偏听偏信,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做出判断,并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人走出校园许多年后,将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但还能够干出事业来,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意义。曾有学生提出过“人为什么要学数学”这个问题。数学知识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一辈子都是用不上,但为什么数学还会成为全世界中小学的主要科目?并且是所花费的时间最多的科目?最重要的是数学体现的是人类的思维精华,能熏陶人的思维品质,培养人的情感态度,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数学文化素质。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要让学生获得极为重要的数学素养。

三、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体会如下:

1.注重数学史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以往学生认为数学枯燥、难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的内容从形式上是抽象和严密的,各章节的内容之间除了定义、定理的推导及证明,就是例题和练习,学生并知道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例如,在讲授极限概念时,可以先介绍战国时期公孙龙的一个命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及刘徽的割圆术。刘徽的“割圆术”不仅计算出π的近似值,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极限的思想,也反映出我国数学的悠久历史;在讲微积分之前,先介绍微积分的创立,同时配合图片介绍牛顿、莱布尼兹是如何在不同的背景、方法和形式上提出并创立微积分的,还可以进一步介绍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争论;在讲积分时,介绍积分号“∫”是莱布尼兹发明的,是英文字母sum的开头字母的缩写,数学上很多符号都是他发明的,并介绍在数学史上是先有定积分,然后才有不定积分的,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数学史上无数数学家的奋斗历程,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强的品格。

2.让学数学成为娱乐。数学娱乐的理论是王青建教授提出的。数学大师陈省身、陶哲轩等也分别提出“数学好玩”和“去与数学玩”的观点,这些都反映出数学家享受数学乐趣的心情,反映了他们对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用娱乐的态度、愉快的心情引入数学概念:张奠宙先生曾谈到一个老师,引用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引入无界变量的概念,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引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讲解极限的意境;通过思考阿基里斯悖论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无限趋近……”的概念;在解题过程中,借用图形来说明时,可以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让学生感到数学也可以用文学形式来描述,使数学与文化交融到一起,把数学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3.注意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应用性的统一。数学课常常被认为是枯燥难懂、脱离实际的。为了改变这种印象,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就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例如,讲数列时,从“兔子问题”和“斐波那契数列”引课,同时进一步说明这个数列还出现在很多自然现象中,“例如:植物叶子在茎上的排列,菠萝的鳞片,树枝的生长分叉,蜜蜂进蜂房的路线等”,会使学生感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例如,在讲“函数极值和最值”问题时,可以介绍我们常喝的可口可乐瓶的设计;讲概率问题时,可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试验抛硬币、掷筛子等,得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们计算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掌握概率的计算等;在讲单利和复利计算时,让学生亲自到银行体验存款;通过这些简单可行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动中学,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实地反映出了趣味和乐学的重要意义。

4.提高教师素质和修养

教师作为数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理解和数学教育价值认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保证。因此,要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多读数学名著,多了解数学史、科学史、文化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研读数学名著会增强教师从事数学教科研活动的文化底蕴。教师要有足够深、广的知识,还要对数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全局性的了解和把握,对数学内容本质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借鉴、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将其精华融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形成最能发挥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绍君.数学文化及其数学文化观照之数学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_,(3):127-131.

[2]吴强,李建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2_(3):61-64.[3]陈浩.数学娱乐与数学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2_.

[4]王青建.数学娱乐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2_,(8).[5]杨艳萍.对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J].课堂教学.[6]国秀香,刘秀云.论数学文化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2_.基金项目:202_年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与后续专业课相衔接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立项号4-2)。

第四篇:数学沙龙学科心得体会 文档

数学沙龙学科心得体会

西和县西峪乡上寨小学---------王媛媛

今天我参加了西和县大水街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沙龙学习活动。很荣幸有机会听了朱小丽局长就这次活动目的和意义的介绍,要求大家畅所语言,就数学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

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县各校年轻的骨干教师,每位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外部条件也非常相似,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为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因此,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学习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在学习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讨论气氛十分活跃,朱局长为我们唱了两首歌,其音纯正,使我终身难忘,也从另一方面看到,现代领导应有的能力。

回到学校我对这次学习和我校同行进行交流。通过教学策略的修正,对比教学,使我感触到自身课堂教学中最本源的东西,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同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听一些优秀教师讲课,学习他们规范的组织方式,感受他们浓厚的教研氛围,积极寻找差距所在,当然,也积极报名参加上公开课,接受自我反思和导师与同伴的诊断,使我在教学中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总之,一天的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学习交流,使我 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第五篇:小学数学沙龙主持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由我们四年级数学组来承办本次周六培训活动,希望这次周六活动能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本次的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观摩录像课朱国荣执教的《方程的意义》。

第二环节:进行题为: “数学课堂语言评价的智慧”的主题研讨,请每组一位老师结合这节课,或自己平时教学进行交流。第三环节:抢话筒。

下面我们观看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执教的《方程的意义》。2.品味特级教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展示,大家肯定会有很多感触,下面我们就结合这节课,进行主题研讨,下面请每个年级的一位老师来谈谈自己的见解。.4.请一年级 老师。

说的这么好,说明 老师听的认真和思考深入。5.请二年级老师。

老师的点评使朦胧的更清晰,让无绪的更有绪,让实践的更坚定。

6.请三年级老师。老师的点评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保持头脑的清醒,让我们一直快乐而幸福的行走在数学教学的路上。

7.请五年级老师。仙境不在远处,佛法只在心头。教学似登山,不在一朝夕,愿君常磨砺,拾级层层递。让我们在困惑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大胆摸索。

和各位老师真诚而精彩的交流,思如风发,言如泉涌,大家的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大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节课进行了分析评价,这对于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永远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我们将在思索中感悟课堂艺术,在交流中,升华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下面,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抢话筒”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说出你的看法、见解、收获等。我们组也备上纪念品一份!任选一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精彩发言,感谢在座各位老师的共同参与。祝大家工作顺利,幸福如意!谢谢!

数学历史与数学文化专题沙龙[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