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7-100063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9 13:30: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在202_年的8月7到20号,我在湖南进行了了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对于这个调查的进一步研究,我参阅许多报刊书籍,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气候的变化情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气候变化”的定义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的特点就是全球变暖,它不但是一个科学问题,一个环境问题,一个能源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所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对于气候,通常用四个字来描述,就是冷、暖、干、湿。气候变化有两样因素,它有自然规律的变化,也有人类活动的变化。在地理学、地质学或者气候学里边,我们分别有一万年、四万年、十万年的气候变化周期。最近多年来,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即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除了温室气体之外,我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等,也可以造成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温度也不断上升,地球渐渐变得温暖起来。调查结果显示,气候的变化已经明显地影响到我们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对农业影响很大。

二、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

据调查,近年来气候变化特别大,每年的差别也很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气候反差这么大呢?以下就是导致气候严重变化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自然的气候波动

自然气候的波动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上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种辐射强迫,也就是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 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000年。而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的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的大气冷却。这些自然气候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

(二)、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在人类对大气圈污染之前,我们地表的平均温度是正十五度。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逐渐增加,因此地球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

对于人类的这些活动,我也做了相应的了解。温室效应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即地球通过大气层从太阳接受到短波辐射,然后地面吸收,以长波辐射向大气圈外太空释放。那么,哪些东西是造成排放温室气体的呢?我觉得主要有这样几个:一个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比如煤、石油还有开采过程等。我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就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而如农业和畜牧业也能够向大气中排放甲烷,这些气体都会增加大气当中的温室气体成份,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增加,从而影响到了气候的变化,使地球升温。这就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有很多基本数字证明,近年来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是逐年递增的。

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当我们将这些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摆给别人看时,我们是否有十足的底气,可以让对方有同样的危机感?当然,气候的变化,对一个基本上不了解全球变暖的正常人来讲,似乎没什么影响。但是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确有很多,它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那么,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将要说说它的主要几点。

(一)、形成许多大型的灾难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沿海海平面上升、西北冰川面积减少、春季物候期提前等,而且气候变化未来将继续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会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而且会带来许多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了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气温升高还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一定会减产;而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冰雪积累的速度远没有融化的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经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我们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二)、给人类生理机能及生活造成影响

气候的变化,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人类生病的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会滋生出新疾病。如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病、细菌类疾病等。人们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将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将越来越多。温度的上升,使许多无脊椎类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生物提早从冬眠中苏醒,而靠这些昆虫为生的长途迁徙动物却无法及时赶上,错过捕食的时机,从而大量死亡。昆虫们提前苏醒,因为没有了天敌,将会肆无忌惮地吃掉大片森林和庄稼。没有了森林,等于无形当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了庄稼,就等于人类没有了食物;而蜜蜂数目的大量减少,也是自然界食物链彻底崩溃的前兆。没有了蜜蜂帮助传播花粉,植物将无法繁殖。也就是说,庄稼无法繁殖,无法结果,人类将没有食物。全球人类将面临食物短缺,为争夺食物而引发的战争将越来越多,越来越近。

三、面对气候的变化,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气候变暖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气候与环境变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日益突出。需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尽快制定在可持续发展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中长期战略;进一步提高公众保护全球气候的意识,建立环保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为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趋利避害。首先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需要纳入国家、地方和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第二,要将气候与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纳入法制轨道,加强领导和协调,严格执法,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第三,运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拓宽投资渠道,保障适应和减缓气候与环境变化投入的需要;第四,充分认识气候与环境的公共安全与资源属性,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气象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参与能力。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一方面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抓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大力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加强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完善气候变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本方案提出的目标与任务。

四、总结

在这全球一体化的21世纪里,作为我们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们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气候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减小它的影响。大家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充满爱心的人,都是肯为环保事业奉贤自己力量的可爱的人。但我们只是在宣传环保时,忘却了一点,那就是对方的感受。如果我们可以对对方的心理进行推敲,拿捏,在了解了对方后,再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宣传,宣传效果岂不会更加理想?对症下药,这是无论在哪里都适用的完用理论。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更震撼人心的影响,告诉周围人的话,那么,大家必定会重新审视环保的重要性,并发自内心地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为地球奉贤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第二篇: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实践时间:202_年5月

实践参与人:202_级日语班 张天宪

调查方法: 走访调查、问卷、采访、参考资料 现将实践情况报告如下:

气候条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日常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为人们所关注。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无一不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和日常的热门话题。保护环境、维持全球气候正常运行,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科学家思考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一 世界气候变化的现象(1)全球变暖

(2)两极及山岳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温室效应

(二)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1.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

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

3.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全球变暖将对我国植被的水平及垂直分布、面积、结构及生产力等产生很大影响。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4.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减少

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其规模。由于全球变暖,一些冰川出现了减少和退缩现象

5.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湖泊作为降水和有效降水的历史和现代记录,更能反映气候变化的空间变化和区域特征。以我国青海湖为例,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其水位下降和湖面萎缩的因素之一。

6.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增加

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由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如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荒漠化或沙漠化的趋势 7.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三)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温度升高将延长生长期,减少霜冻,二氧化碳的“肥料效应”会增强光合作用,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但土壤蒸发量上升,洪涝灾害增多和海水侵蚀等也将造成农业减产。对草原畜牧业和渔业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利的。海平面上升最严重的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海水入侵和沿海侵蚀也将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四)各国的应对措施

发达国家应背负起更大的责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更多的开发利用新能源、绿色能源。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1,必须坚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这巨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任。必须采取务实合作的行动,才能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各国的互利共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多年来国际社会为履约付出了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实际进展离我们期待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实践证明,全球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需要充分考虑各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历史责任、人均排放等因素,正视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开展长期、广泛的对话和务实合作。国际社会应当依据《公约》和《议定书》的原则与规定,牢固树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的理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2,必须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重大环境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影响发展目标的实现,或者无视气候变化威胁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当前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长期累积排放造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弱,由他们承担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是有失公允的。发达国家应当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走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机统一。

3,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尽的不同义务,是指导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主导和核心地位的基本准则。发达国家应当正视自己长期累积排放的历史责任和高人均排放的现实,严格履行《议定书》所确定的第一承诺期减排目标,并在202_年后继续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切实按照“巴厘路线图”兑现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国际社会应当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特殊关切,改变重减缓、轻适应的倾向。发展中国家也要尽最大努力减少排放,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4,必须坚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我们不能忘记,目前世界上仍有约十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距离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让全球广大贫困人口享受人类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成果,是各国政府的应尽责任。国际社会必须认识到,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进步,不仅无法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也无法确保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应当促进而不是阻碍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应当有助于缩小而不是扩大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和技术鸿沟,应当维护而不是损害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5,必须坚持依靠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在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这些技术的推广使用,必将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奠定坚实基础,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遗憾的是,在全球共享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方面,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社会应当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机构设置、资金安排和制度保障等核心问题的磋商,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时用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就202_年以后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进行讨论,并致力于在202_年底之前达成协议。本次会议为讨论有关气候友好技术的开发与转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只要我们本着对人类社会、对地球家园负责的态度,按照《公约》确定的原则平等协商、积极合作,就一定能够达成有利于保护气候、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公平合理成果。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

(五)建议

(1)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

1.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与协调;

2.加强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2)气候变化公众意识 1.增强我们自身的环境意识

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鼓励公众参与 ;

4.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六)经验体会总结;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不管或利或避,我们都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而且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地球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科学中国人》、《气候变化地图集》

第三篇: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注地球 关注气候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影响的调查报告

09注会2w 李光武

前言: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气候问题成了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更应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了人类自身的的利益,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必须带着一份责任心去深刻地体会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保护环境,关注气候变化。参加者:李光武

主题: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 时间:寒假 地点:家乡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气候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日常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为人们所关注。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无一不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和日常的热门话题。保护环境、维持全球气候正常运行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科学家思考及研究的重点。

一.世界气候变化的表现

(一)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用的俗称。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海平面上升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2_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等。

(二)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是: 1.人口剧增因素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6.酸雨危害因素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8.水污染因素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全球升温的后果:

1.气候变得更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3.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4.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气候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二.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同时也包括负面效应。但目前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会花费不小的代价。

(一)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南、北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

(二)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全球变暖将对我国植被的水平及垂直分布、面积、结构及生产力等产生很大影响。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三)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减少

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其规模。由于全球变暖,一些冰川出现了减少和退缩现象。如非洲乞里马扎罗山的冰川面积在1912~202_年间减少了81%。1889年它完全由冰雪围绕,今天只剩下15%由冰雪围绕,且主要由季节性冰雪覆盖。

据资料推算,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7%,达7000平方公里左右。

(四)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湖泊作为降水和有效降水的历史和现代记录,更能反映气候变化的空间变化和区域特征。以我国青海湖为例,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其水位下降和湖面萎缩的因素之一。

(五)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增加

目前对气候变暖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出现的变化了解甚少。现有的研究指出,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的一些极端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

(六)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发挥作用。气候变化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全球各地区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的生产、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供给、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人类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以及能源需求等。人类社会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随其地理位置、时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三.应对措施

(一)能源生产和转换

1.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

3.强化能源供应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二)提高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

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2.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

3.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完善节能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时发布各类能耗信息,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强节能工作。

(三)农业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发展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力争在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四)工业生产过程

大力发展鲟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工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和鲟环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工业产品基本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水泥、石灰、钢铁、电石等产品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五)水资源

强化水资源管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思路,在加强堤防和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退田还湖(河)、平垸行洪、疏浚河湖,对于生态严重恶化的河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修复和保护。

(六)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

强化对现有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对天然林禁伐区实施严格保护。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遏制湿地面积下滑趋势。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提高自然保护区质量,建立保护区走廊。加强森林防火,建立完善的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监测、扑救助、林火阻隔及火灾评估体系。

(七)相关科技工作

1.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与协调;

2.加强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八)公众意识

1.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鼓励公众参与 ;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四、总结: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不管或利或避,我们都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而且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地球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参考文献:1.《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极其应用》作者:殷永元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_ 年1月

2.《大暖化:气候变化怎样影响了世界》作者:(美)布莱恩.费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_ 年12月

3.《应对气候变化》作者:欧高敦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_ 年10月 《科学中国人》期刊

第四篇: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宿迁市农业局何井瑞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其下线温度为O℃-5℃,这对规划作物布局、安排农事活动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地区热量的累积值不仅决定该地区作物的熟制,还决走着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气候变暖,会由于生长期延长而使得作物的产量提高。但气候变暖后,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主要作物的生长期会普遍缩短,这会对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有负作用。例如宿迁市以往冬小麦的适宜播期在9月25日左右,随着全球变暖,现在的适宜播期在10月5日-10月15日,整个生育期缩短7-10天。同时,近年我市夏天温度平均温度与以往相差不大,但是高温天气减少,导致夏熟作物热量积累不够,生长量偏小,单产徘徊不前。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降水变化的制约,如果降水不能相应增加,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CO2浓度的升高,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CO2又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在其它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生长,作物生长发育加快,对于有限生长习性的谷物,由于生育期缩短而减少品质降低;而对于无限生长习性的作物如块根作物和牧草,则有利于生长期延长,增加产量。对产量的影响可能主要来自于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变化。同时,增温直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这两个决定作物生产率的主要过程。大气中CO2浓度倍增后,温度升高、作物原有品种发育速度加快和生育期缩短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3、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极端气候条件,比如干旱、风暴、热浪、霜冻等,气候变化对这些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影响情况尚知之甚少,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近年来我市极端天气的增加。

4、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病虫害的分布区发生变化。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延长,使害虫的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据统计,我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约为农业总产值的20%~25%。

5、气候变化对化肥、农药使用的影响。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温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释放量将增加约4%,释放期将缩短3.6天。因此,要想保持原有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将增加4%左右。

气候变暖也将改变农药的施用。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数将增加,而冬温较高也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各种病虫害出现的范围扩大,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将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1、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调整农业结构就是要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分析光、温、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改进作物、品种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采用防灾抗灾、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及预防可能加重的农业病虫害。在改革种植制度时要深刻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而开展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

2、培育和选用抗逆品种,加强稳产增产技术研究。发展生物技术,选育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家畜新品种。要加强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术、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和精确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力求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以强化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及强化农技推广体系,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选育优良品种是最根本的适应性对策之一,将生物技术与常规农业技术的融合,通过体细胞无性繁殖变异技术、体细胞胚胎形成技术、原生质融合技术、DNA重组技术等,快速有效地培育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3、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加强

节水农业和科学灌溉的研究、推广及应用,研制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新工艺,开发自动化、智能化农业生产技术,强化综合防治自然灾害的工程设施建设,对提高农业产量、增强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防御灾害能力具有长远意义。

4、监测作物病、虫、草害与畜禽疾病的变化趋势并加强综合防治。气候变暖、大气CO2增加与紫外光的增强必然会对各种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病原、害虫与杂草的种群结构以及天敌种类等产生连锁影响,畜禽动物疫病状况亦会有所变化。

5、建立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是抗御气候变化的根本性措施,包括:适应气候变化及调整农业布局;合理规划农业耕作;发展生态农业与资源节约型农业;推行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增加农业系统的抗逆性和可恢复性。

第五篇: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作者:090543118孟凡梅

摘要:

关键字:

正文:

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因温室效应所致。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层上的一种物理特性,是大气中的辐射活性气体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而使其不至于丧失太多的过程。这些辐射活性气体通常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吸收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却对太阳的短波辐射没有任何阻挡。这样一来,地球表面一方面接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一方面自身散热又受到温室气体的阻挡,地球表面的气温便自然的升高了。温室效应是地球生物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假若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合宜的15℃,而是不易生存的-18℃。但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地表温度越来越高。

现状: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毫无疑问,随着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的速度将不断增加。而那些已处于污染与掠夺式开发的压力下的濒危物种和破碎的生态系统将更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在不断变暖,平均气温上升了0.4-0.5摄氏度,以冬季和西北、华北、东北最为明显。198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出现16个大范围暖冬。降水自5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华北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据研究显示,今后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202_-202_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1.7摄氏度。到202_ 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摄氏度。我国气候变暖的幅度由南向北增加。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由于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增大,因此华北和东北南部等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参考文献: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