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商洛市水利建设投融资情况调查报告
编辑:沉香触手 识别码:17-100011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8 23:47: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商洛市水利建设投融资情况调查报告

商洛市水利建设投融资情况调查报告

市委第二调研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围绕重点加强水利建设投融资问题,采取各县区、各金融机构发放调查摸底表、深入洛南县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水利建设投融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水利建设投融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按照中、省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大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了水利事业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累计投资达到26.53亿元,是“十五”时期6.3亿元的4.2倍,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防洪保安、农田水利、城乡安全饮水、水土保持等重点水利工程,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建设生态商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财政投资不断加大,占水利投资的主导地位。全市水利建设投融资结构中,突出以财政投资为主,中央财政投资占主导地位,省、市、县投资逐级减缓。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投资达到14.95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1.86%。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77亿元,占总投资的44.36%;省级财政投资3.18亿元,占总投资的11.98%;市级财政投资0.55亿元,占总投资的2.07%;县级财政投资0.91亿元,占总投资的3.43%。

(二)金融投资逐年递增,为水利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各级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加大信贷融资力度,大力支持水利建设,信贷投资规模逐年递增,为我市重大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37亿元,占总投资的8.93%。其中202_年0.21亿元、202_年0.32亿元、202_年0.43亿元、202_年0.50亿元、202_年0.90亿元,202_-202_年投资分别较上年增长50.42%、32.81%、17.08%、80.50%。

(三)社会资本逐步进入,成为助推水利建设的新生力量。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相对活跃,有力助推了水利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累计吸纳企业和个人投资2.23亿元,占总投资的8.38%,先后建设了一批重大水电建设项目,有力加快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广大群众参与各类防洪工程、农业灌溉、安全饮水、水毁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高涨,累计投劳折资达3.4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3%。

二、水利建设投融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表明,近年来尽管我市水利建设投融资力度不断加大,有力推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受各种因素制约,目前水利建设投融资能力相对依然较低,特别是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事业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投融资总量偏小。近年来,我市水利建设投资总量虽然得到大幅增长,但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依然较低。“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累计投资26.53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的2.92%,与交通、城建等重点建设项目相比,总体投资规模小,建设资金缺口大,重点建设项目欠账多,建设进度比较缓慢。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水利建设投融资以财政投资为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市、县配套资金落实困难。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省财政投资占到56.35%;市、县配套到位资金仅占5.5%;金融机构投资仅占8.93%,社会资本投资仅占8.38%。同时,由于我市水源分配不均,加之洪涝灾害严重,需要建设、修复的水利

项目多,许多项目很难列进中、省投资计划,导致争取资金困难。

(三)项目融资困难。由于水利建设项目多是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财务收益率低的项目,融资十分困难。一是项目贷款难。由于我市无水利投资公司或水利项目担保中心等融资平台,加之部分项目策划、包装滞后,争取金融资金支持十分困难。“十一五”期间,全市7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农村信用联社对水利建设项目有融资,其他银行机构均未向水利建设项目发放过贷款。二是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有限。企业、个人投资多为有收益的水电站项目,防洪工程、农田水利等项目基本无人问津,群众除了参与投劳外,基本无资金注入。

(四)配套资金不足。一是落实中、省投资配套资金难。由于市县财政困难,许多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难以按期竣工,或者建成却形成大量债务。“十一五”期间,各县区欠付水利建设工程款达2.08亿元,占总投资的7.84%。二是水利建设基金无法落实。省政府多年前就要求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市、县区只能收缴水利基金省上部分,落实本级水利建设基金难。由于无专项资金,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无法实施,部分项目建成后不能正常维护,水毁设施也难以快速修复。

三、加强水利建设投融资的对策及建议

水利建设投融资问题,事关水利事业发展。针对我市水利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全市水利建设投融资能力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一)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投融资机制。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稳定增长的长效投入机制。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按照中央要求,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加快建立我市水利建设基金,确保我市水利建设投入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二是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不断提高投资回报率。三是整合各类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以县区为单位,整合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各项资金中用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用于各类水利建设项目,避免重复立项、重复投资,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四是积极探索发展洪水保险。鼓励、支持各类保险公司创新服务产品,积极开展洪水保险业务。对发生洪涝灾害造成的水毁设施及时给予理赔,减少灾害损失,促进水毁设施快速修复。

(二)全力争取中省投资,确保全市水利投资稳步增长。中、省投资稳定增长,是加快我市水利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2_年高出一倍。”202_年中省财政投入我市水利资金4.48亿元,按高出一倍计算,今后10年我市每年将能争取到中、省财政投入9亿多元。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区的优势,以超前的思维、超常规的办法,策划包装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争取中省投资。力争5年努力,使商州桃庄、镇安云镇、柞水老林、丹凤黑龙湾等一批水源工程得到立项建设,基本消除商州南秦河、山阳马滩河等一批全市重点中小河流防洪隐患,丹江流域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病险水库得到全面加固,水文气象、防汛预警和抗旱应急等能力显著提高。

(三)改进融资方式,全面提高水利建设融资能力。市人行出台的《贯彻稳健货币政策支持商洛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信贷将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有效益、经营性的水利开发、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保护等项目建设。必须围绕政策导向,改进融资方式,提高融资技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扩大融资。一是着力打造市级水利建设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足额注入资本金,成立市级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并将我市具有明晰产权的经营性水利资产划拨给水投公司进行经营(如城市供水),在实现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使水投公司真正成为实体公司,满足金融部门信贷要求,获取金融资金支持。二是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对于经营性水利项目,可以以经营权转让、允许开发项目区周边一定数量土地等形式,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水利设施建设,或者推行以奖代补和补助等激励方式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三是采取其它融资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手段进行融资,推动水利设施建设。

(四)加大市、县财政投入,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加大市、县财政投资水利建设的力度,提高地方财政保障水利建设水平,使水利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协调。一是保证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足额按上年水利投资市级1%、县区2%的比例,分级逐年预算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专项用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建立市、县水利建设基金。严格按省政府建设水利建设基金的有关要求,设立市、县(区)水利建设基金,明确征收标准,划定征收范围,确保按时定额征收。三是逐年增加市、县财政对水利建设的其它投入。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新建城镇堤防工程增加的建设用地开发升值收益、城市维护费中划分出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等建设,确保水利投入的总量有大幅提高,各类水利设施能得到正常维护,水毁设施能及时修复,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明显改观。(执笔:程修华

韩虎)

调研组组长程修华市政府研究中心主任调研组成员刘尚忠市河道水库管理处处长李剑市水务局水保科科长

韩虎市政府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第二篇: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查组(202_年5月8日)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202_]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4月19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华带领由区人大代表、农工委委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全区水利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区政府副区长高秀国陪同调查。调查组实地察看了安居永南村、西北街村、南刘村三村连片水利建设工程和唐口张桥村、喻屯城南张村、喻屯村、张官屯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检查了马场湖、梁南、何桥、兴福集、刘西5处排灌站更新改造及唐口水厂、湖西大堤加固等建设项目;听取了区水务局、财政局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汇报,并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水利设施基本情况

我区属淮河水系南四湖流域,喻屯镇、唐口街道及安居街道南部均属滨湖洼地,连年干旱或渍涝交替发生,是抗旱除涝并重的主要区域。全区现有各类农用泵站326处,其中固定排灌站151处、提水站57处、二级提水站68处、站外站50处,机电井4733眼,主干渠和支渠520余公里。全区耕地面积28.28万亩,其中除涝面积27.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45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6.3%和82.9%。辖区内共有梁济运河、洸府河、洙赵新河、新万福河4条大中河道和洙水河、老赵王河、龙拱河、蔡河、老运河、小王河、北大溜河7条小型防洪河道及南四湖湖西大堤,河道总长度153.11公里,堤防总长度245.05公里,有洙赵新河、龙拱河2座大型涵闸。

二、全区水利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区政府及水务、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规划建设水利项目,全区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农业生产、防洪防涝和饮水安全水等提供有力保障。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区政府及区水务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农田水利专项工程进展较快。今年1-3月份,全区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66项,疏挖沟渠112条143.02公里,新建机电井54眼,累计投资207.92万元,改善灌溉面积2.72万亩。区划调整以来,全区共申请省级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6项,总投资457.94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31万元。

(二)排灌站更新改造基本完成。202_、202_年区政府连续两年把排灌站更新改造项目列为全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共更新改造排灌站和提水站73处,更换水泵130台、电动机59台、变压器30台、控制盘柜115台,新建维修机房3225平方米,累计投资1040万元,排灌应急能力大幅提高。我区去年遭遇“6.30”特大暴雨,喻屯、唐口两镇农田严重积水,排灌站只用四、五天便排除积水,确保了水稻等农作物正常生长。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见成效。202_-202_年我区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累计投资1891.32万元,解决了142个村17.45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202_年我区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490万元,新建高标准集中连片供水的唐口杜屯水厂,有7个行政村1.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四)全面完成湖西大堤加固和南水北调工程。去年我区首次承担的国家级南水北调梁济运河段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了湖内疏浚工程地上附着物清除、湖西大堤加固工程迁占移民等两项工程,省、市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两项工程项目共完成永久征地542亩,临时占地2957亩,采伐各类树木13万余株,拆除房屋683间1.3万平方米,总投资1.57亿元。

(五)农民筹资兴修水利初见成效。为改善涝洼地势和水利沟渠堵塞问题,唐口张桥村、喻屯城南张村、张官屯村等村“两委”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从每户村民集资兴建水利沟渠设施,农田排灌能力得到很大改善,成为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的投资模式。

三、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问题:

(一)排灌设施年久失修,沟渠不畅。我区现有泵站、沟渠等排灌设施绝大部分是六、七年代兴建的,近几年虽然对排灌站进行了更新改造,但提水站、站外站等排灌设施仍硬伤较重,处于超期服役、带病运转的状况,干支斗沟渠失修老化、淤积严重,加之填沟破路种地破坏沟渠,甚至主干渠堆满建筑或生活垃圾,极易发生渍涝。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投资严重不足。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出台一些财政补助政策,大多投向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项目少、补助资金少,争取项目比较困难,同时,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都有明确要求。这对目前我区财政困难状况来说,预算压力很大,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三)农民缺乏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取消“两工”以后,农民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一事一议”往往议而不决,农民投入大幅下降,农民投资投劳难以实施。

(四)工程管护亟待加强。大多数排灌站系跨村组收益泵站,排灌站及沟、路、渠主要依靠村集体粗放式管理,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设备设施老化快、寿命短。水利设施人为破坏严重,设备经常被盗被抢,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平路取土、填沟种地、倒弃杂物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沟渠堵塞、排灌不畅,工程在设计年限内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对水利建设的建议意见(一)抓紧研究建立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一是建立区级地方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要认真贯彻中央[202_]1号文件精神,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规定,每年从区级地方财政新增部分、土地出让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列支财政预算,用于水利重点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收取的各项水利规费全部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补助资金政策。要充分发挥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吃透上级政策,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提报水利重点项目,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民水利投入机制。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推行“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要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信贷投入。

(二)修订完善水利建设规划。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搞好规划至关重要。要在现有基础条件和财政状况的前提下,对已有的水利建设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对硬伤较重、欠账较大的水利项目,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事先规划,尽快实施;对其他水利项目,要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分步实施,抓好落实。在制定规划中,要注意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合村并点对水利建设带来的影响,避免重复建设。二是重视水生态环境问题,如南水北调工程的资源配置、河道治理、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等等。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能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这具有社会效益的意义。

(三)重点解决好水利建管问题。针对目前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管理主体不明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区区情,广泛征求镇村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以研究解决。对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要对政府、集体、受益农户明确具体的责任和权利。要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建立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的农田水利建设建管机制,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四)加强水利队伍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区政府要重视水利队伍建设问题,把解决水利技术人员弱化和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加快人才引进,完善水利服务体系,为我区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于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委(202_年5月)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为落实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我委于4月份对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委召开了由市水务局、农委、农开局、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又委托各县(区)人大对各自县区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着力发展“安全、民生、环境、资源”四大水利,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方筹措资金,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规划建设水利项目,加快重点水务工程建设步伐,群策群力,为农业生产、防洪防涝和饮水安全水等提供有力保障,水务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开展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和西南岗水源等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22.6亿元,完成土方2.6亿方,改造中低产田54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3万亩,农田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我市先后完成了《宿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古黄河及西民便河截污规划》等市域水利专业规划编制;开展了新一轮农村河道疏浚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以及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宿城区、宿豫区已完成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规划编制工作。项目规划、课题调研等大量工作有效开展。为项目储配和争取,统筹推进水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9.7”特大暴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完成灾后水利治理规划方案编审,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科学指导。这些规划不仅与全市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供水规划、农村环境治理规划相衔接,而且涵盖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加强重点水务工程建设。

重点实施了柴塘、皂河、来龙、运南(宿城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柴塘、皂河、运南(宿城区)大型灌区高效节水和水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整治农村环境、水系沟通、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小水库除险加固、滞洪区建设等工程,顺利通过省级202_-202_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规划任务整体验收,水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显著提高。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与拆坝建桥、植树绿化、垃圾处理、土地复垦等结合起来,既沟通了水系,改善了水质,又提升了引排功能,改善了村庄环境,取得了“疏浚一条河塘,盘活一方水系,复垦一片土地,增加一片林地,整治一村环境”的综合效益。

3、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思路,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配套建设。“十一五”期间,修筑防渗渠道1012km,完成中沟以上配套建筑物4669座,改造中低产田54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3万亩,扭转了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衰减的被动局面,使全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202_年,要实施5个县(区)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以及沭阳县和宿城区的2个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39亿元。

4、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思路,“十一五”期间,解决了137.6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202_年,主要通过新建和改造水厂,铺设输配水管网,供水到户,计划投资1.73亿元,解决35.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沭阳县部分工程已开工建设,其余县(区)工程等待省水利厅和发改委审批,已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9%。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大大加快了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受到广大农村居民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二、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2_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202_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1、基层单位水利专业技术力量急需增强。

从防汛防旱、工程管理、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看,现有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中级以上水利专业人才更少。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逐年增多,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现有人才很难在各个工程项目之间均衡调配。乡镇水利站技术力量薄弱,普遍学历偏低,水利技术人员更为缺乏,加上没有在职人员的再教育经费和渠道,水利站职工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直接影响到乡镇管理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

2、资金筹措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近年来,各级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通过多种形式拓宽投资渠道,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加之新建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所需资金投入仍然巨大,特别是取消两工之后,群众投资投劳大幅下降,现在的投入离建设需求还有很大缺口。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出台一些财政补助政策,大多投向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项目少,多年来基本是维持基数。同时,大多数项目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有明确要求,这对我市财政来讲,预算压力很大,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3、工程后期管护亟待加强。

重“建”轻“管”的一直是传统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顽疾。很多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经费无渠道。很多项目峻工后移交给村集体粗放式管理,村社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工程管护费用,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不及时,导致工程无人管护,毁损严重,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工程在设计年限内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建设效益。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建议

1、制定完善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应制定、完善好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在规划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开发。首先解决制约当地生产发展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最佳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因规划设计方案不科学而造成项目重复、盲目建设,造成资金浪费。当前由省里牵头对全省境内古黄河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调研,之后可能有实施方案,我市应加快推进境内水利配套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把我市古黄河水利建设列入省重点开发项目。

2、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水利以公益性、基础性工程为主,要多渠道筹集农村水利建设资金。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同时,按照“公益性工程政府保障、经营性工程推向市场,准公益性工程民办公助”的改革思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鼓励组建水利融资平台,规范受益群众投资投劳,基本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在加强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多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充分发挥工程整体效益。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投入,形成多元投入、保障有力的建设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严格建设管理。

加强建设管理,打造精品工程,既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也是加快建设进度,保障计划顺利落实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高质量、出精品、创一流”的要求,强化管理措施,全力打造样板工程、精品工程。要对项目实施质量检测,保证工程安全、资金安全、质量安全、干部安全。要督促项目法人、施工、监理、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等单位积极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共同构建质量保证机制,真正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放心满意的优质工程。

4、强化建后管护。

从某种程度上讲,管护比建设更重要,管护工作赶不上去,水资源的利用率就会大大打折扣。要把工程长效管护摆在重要位置,研究制定可行的工程管护标准,定期组织监督考核,促进管护责任落实,推动水利建设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转变。要加强农田水利管护制度的改革研究,积极采取符合当前实际的改革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县乡河道管护以县乡管理为主,村庄河塘管护实行属地负责,纳入村民自治范畴。县区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护经费。要强化监管,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进行巡查。同时,要创办水利合作社,制定推进农田水利合作组织建设的方案,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带动的方式统筹推进水利合作组织建设,保障工程建的好,用得起,长受益。

做活水利 造福百姓——关于全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近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坚持把水利工程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滴灌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相继实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村饮水安全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15159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63处,惠及全市30个乡镇、230个行政村、735个村民组、53633户、178820人,从根本上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6.8亿元,建设提水站15处,方塘64座,塘坝18座,灌溉机电井2868眼,配套井房2932座,输水管路2560千米,自流引潜灌区36处,渠道防渗19.3千米,渠道建筑物364座,变压器8970千瓦,架设高压线727.85千米、低压线2421.12千米,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0.75万亩,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1%和26%,为全市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安全水利建设卓有成效。全市现有水库1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

(一)型水库7座,小

(二)型水库6座,已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型水库1座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12座,可恢复调洪库容0.4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18万亩,消除了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隐患。

(四)工程管护实现突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工程、水库工程等长效管理体制,推行有偿用水机制,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1439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机电井1382眼,方塘54座,塘坝3座)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较好保证了水利工程长久的发挥效益。

二、存在问题

全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重建轻管问题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由上级财政投入,且专款专用,地方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收取的灌溉水费等资金又相对不足,农村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加之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缺乏完整、规范的制度,致使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等责任主体责任不明确,责任感不强,管理混乱,重建轻管的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人翁意识淡薄,管理和维修没能及时跟上,造成水利工程老化毁损较为严重。有的村组由于管理不善,致使有些水利工程设施刚建好就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设备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目前全市水利设施有五分之一不能正常使用。

(二)部分水利工程布局不尽合理。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参与的部门很多,包括水务、发改、农经、畜牧等等,所涉及的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饮水解困工程、小流域治理等,由于这些项目分属不同部门,出现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致使部分水利工程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如,个别村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项目区老百姓依然饮用自家井水,致使水利设施闲置,群众反响强烈。

(三)基层水利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乡镇机构改革后,许多非专业人员到乡镇水利站工作,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到龄退休,自然减员造成专业技术人员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加之乡镇政府对乡镇干部工作调整比较频繁,致使基层水利站普遍存在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的乡镇水利站甚至连懂水利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使用。

三、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强全市水利建设与管理,提高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保障能力,是当前全市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全市水利建设与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加强对乡镇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的指导。市水务局要根据各乡镇“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水利设施现状,帮助乡镇修改完善区域水利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合理、有序,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因地制宜,对于目前有饮水条件的地方,饮水工程建设要向后推迟,即使已列入计划的,也要在搞好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要或暂时停建,或待群众有要求时再进行建设。同时要把水资源的统筹利用提上工作日程,解决好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各自为政的问题,把“统筹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工程、科学用水”作为工作方针,从全市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实际出发,减少取水尤其是地下取水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上,应由水务部门统一做出规划,为实现上述任务与目标提供可靠保证。

(二)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落实好公益性、非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费用”的规定,建议市乡两级财政建立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投入,切实加强对已建、在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维修工作,特别是对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的乡镇,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要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改革,严格按照上级水管体制改革精神,尽快完成改革工作,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水利设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三)建章立制,加强管护。水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水利建设管理责任制,盘活水利基础设施存量,保障水利设施良性运行,确保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要在采取谁受益、谁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尝试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引导群众增强共管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中来,形成农民自愿组织,互相合作,承担直接受益的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责任,改变我市目前水利工程管护缺位的问题。要针对水利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起市乡两级与用水群众共同负责的管护机制,完善落实好整治维修和养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四)强化管理,完善体系。加强基层水利人才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稳定乡镇水利部门人员,细化岗位责任,建立体现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工作业绩和岗位需要的用人机制,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层次的技能培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形成良性的人才梯队。建议探索建立村级水利设施专管员制度,充实基层水利工作力量,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管理模式,给予管水人员一定的报酬;同时对于因人为事故而造成的工程损失,管水人员必须按比例承担一定责任,进行相应赔偿。

第三篇: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

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关于《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的公告 经省政府同意,由商洛市人民政府组织,市规划局实施,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修编的《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_—202_年)已与202_年11月22—23日由省建设厅与商洛市政府共同组织专家及省、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了大纲评审,202_年8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审查同意。

按照《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现将修编后的《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_—202_年)在市政府网站(http://www.teniu.cc/)、市规划局网站(http://www.teniu.cc/)予以公示,欢迎全体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意见反馈联系人:市规划局规划科蒋成民 联系电话:0914—2332732

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_年-202_年,其中:近期——202_-202_年; 远期——202_-202_年; 远景——202_年以后。

二、规划地域层次和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分市域、商丹一体化地区、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四个层次。市域规划范围:商洛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292平方公里。

商丹一体化地区范围:包括商州区的城关街道办事处、大赵峪街道办事处、刘湾街道办事处、陈塬街道办事处、杨峪河镇、沙河子镇、张村镇、白杨店镇、夜村镇、孝义镇,丹凤县的龙驹寨镇、棣花镇、商镇。面积约11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商州区的城关街道办事处、大赵峪街道办事处、陈塬街道办事处的全部行政管辖区,刘湾街道办事处、杨峪河镇、沙河子镇、张村镇、白杨店镇、夜村镇、孝义镇的河谷平原和缓丘地区,麻街镇、板桥镇、龙王庙乡南部的仙娥湖(二龙山水库库区)控制范围。合计总面积约434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指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三、市域规划

(1)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202_年市域总人口为25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9万左右,暂住人口4万左右;202_年市域总人口为25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2万,暂住人口5万。

规划预测202_年市域城镇化水平43%左右,城镇人口109万人;202_年市域城镇化水平50%左右,城镇人口129万人。

(2)市域产业布局

第一产业:重点以发展茶、畜、果、油、药五大主导产业为主,打造“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其中,丹江沿岸带,以大米、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植为主;浅山丘陵区,以建设绿色种养基地为主,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烤烟、畜牧等多种经营;中高山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绿色生态林区、动植物保护区的建设;城郊及集镇周边地带,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利用退耕还林地、坡源地、河滩地,做大作强中药材基地建设。

第二产业:重点建设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以发展新能源材料、化工材料、锌合金材料等为主;建设以柞水大西沟为核心的钢铁产业集群,洛南钼材料产业开发链,山阳、丹凤、商南、镇安钒材料产业开发链,商南钛材料产业链,山阳、洛南、商州金属镁冶炼-镁合金产业链、丹凤、山阳、柞水铜材料产业链。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和现代中药,以山阳的中药材加工,商南的茶叶加工,镇安的水果加工、丝织,洛南的肉类加工、核桃加工,柞水的板栗、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为特色。

第三产业: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物流、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

(3)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主、三辅、七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一核:即商丹一体化组合城市核心地区,是市域城镇发展的核心,由商洛市区和丹凤县城构成。

两主:两条城镇发展主轴,即沪陕高速公路发展轴和包茂高速公路发展轴。三辅:洛南—商州—山阳 —十堰发展轴;商南—山阳—镇安—宁陕—洋县发展轴;商州312国道—洛南307省道(洪箭公路)发展轴。

七心:分别为商洛中心城市和柞水、镇安、商南、洛南、丹凤、山阳等六个县域中心城市。

(4)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市域中心城市指商洛市中心城区,是商洛市域发展极核。县域中心城市指丹凤、洛南、商南、山阳、镇安和柞水6个县城,是各自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镇是市域中发展基础较优的中心城镇,规划市域共9个重点镇。一般镇是镇级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5)市域城镇规模结构

城镇的规模结构分为“一级(40万人)、二级(5-10万人)、三级(1-2万人)、四级(<1万人)”四个层次。

四、商丹一体化规划

(1)地区发展目标 推进商丹一体化发展,构建商丹组合城市,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最大化,形成西安东南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规划202_年商丹一体化地区城镇人口达到55万人左右,其中商洛中心城区40万人,丹凤县城10万人,白杨店镇1.5万人,夜村镇1.5万人,孝义镇2万人。依托铁路、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陕西、河南、湖北交界地区的交通枢纽。

结合商洛城区、丹凤县城、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机械制造,商贸为特色的综合经济中心。构筑秦岭、关中文化特色鲜明,环境良好的生态宜居城市。

(2)商丹一体化空间结构规划

以丹江为城镇发展轴线,拓展带状城市结构,以商州城区和丹凤城区为重点,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 “两城、三镇、四区”的城乡结构。

两城,分别为商州城区、丹凤城区。

商州城区:范围东至张村镇、西至熊耳山、南北至山体,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40平方公里。商州城区承担商洛市域中心职能,是商洛市域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规划结合商州城区沿丹江轴向拓展格局,形成东西两个城市片区。

丹凤城区:范围东至龙潭水库、西至棣花镇、南北至山体,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丹凤城区作为商丹一体化发展地区的副中心,承担部分市域中心职能。规划形成龙驹寨城区、商镇城区、棣花镇城区三大组团,以丹江为生态联系轴,以312国道为交通联系轴。

三镇,为白杨店镇区、夜村镇区、孝义镇区。

规划形成三处城镇组团,作为农村迁移安置和产业发展空间。三镇作为所在镇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并作为商洛城区远景发展拓展空间,规划期内以建制镇进行规划和管理,远景随着城市拓展也应纳入城区共同管理。

四区包括水源及丹江生态保护区、浅山丘陵农业资源保护区、高山生态保护区、远景城市发展储备区。水源及丹江生态保护区:范围为仙娥湖水库、南秦水库、鱼岭水库、龙潭水库、丹江及主要支流的生态保护区。

浅山丘陵农业资源保护区:范围为丹江峡谷地区浅山和丘陵地区的农业地区。主要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村庄。保护农田、山水格局,形成农业资源保护、村落群和传统农林风光区。

高山生态保护区:以南、北高山地区为基础,结合秦岭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保护山水生态环境,作为生态涵养保护区。

远景城市发展储备区:主要集中于白杨店、夜村、孝义三镇结合地区及丹凤城区周边的一般农田、滩涂、缓坡丘陵地区,作为商丹一体化地区未来城镇发展的储备空间,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村庄发展,为远景城镇拓展预留空间。

五、城市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

秦岭腹地生态旅游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西安大都市圈的宜居养生城市。

(2)城市规模

规划预测202_年商洛中心城区人口28万人,202_年为40万人。规划商洛中心城区202_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202_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六、中心城区规划结构

(1)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拓展带状组团结构,城市生活用地向西、向南发展,工业用地向东发展,北部依托坡地适度发展旅游休闲和生活用地。

(2)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以丹江两岸为中心,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山水,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水穿城过,山水相映,融山、水、城于一体”的城市格局。以天然河流、山体和永久性绿带分隔,形成 “一湖两城七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湖:为仙娥湖。

两城:分别为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以城市公共服务、生活居住、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主,东部城区以工业、仓储、配套生活服务为主。

七组团:分别为丹北组团、旅游休闲组团、丹南组团、南秦河组团、工业区北组团、工业区南组团和工业区东组团。

(3)各城市组团的功能规划

西部城区,包括丹北组团、旅游休闲组团、丹南组团、南秦河组团。丹北组团:加强旧城改造,增加商业服务设施;西部结合行政中心和广场建设城市主中心,东部建设城市副中心;沿丹江地区逐步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广场,构筑沿丹江景观休闲带。

旅游休闲组团:利用缓坡地发展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低密度住宅,建设成为景观环境优美的高级生活娱乐休闲社区。

丹南组团:安排居住、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体育、教育用地,发展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与丹北组团共同建设城市主中心;加强沿丹江地区和沿山体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绿地广场建设。

南秦河组团:发展居住、商贸、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小型博物馆等用地,鼓励建设文化村、民俗村、艺术村,重点对接西安居民旅游休闲和第二居住区的要求;在沪陕高速公路入城口建设长途汽车站,并发展商贸、市场等功能;东部与丹北组团共同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南秦河景观休闲带。

东部城区包括工业区北组团、工业区南组团、工业区东组团。

工业区北组团:结合现状镇村、炼锌厂和火车站,重点发展工业、配套居住、仓储物流;结合龙山、冀家、沙河子等镇或村,建设配套生活区;将现有火车站改造成货运站兼顾编组功能,并配套仓储物流用地,为工业发展服务。工业区南组团:结合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比亚迪项目等,发展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组团;在西涧利用山谷地区发展科技研发和配套生活设施。

工业区东组团:结合火电厂、化工项目,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工业;在现状张村镇地区建设配套居住和拆迁安置用地,迁移附近张村、白杨店居民进入安置区。

(4)城市轴线规划

城市发展轴,包括城市发展主轴和城市发展次轴。

城市发展主轴沿丹江、北新街、城市主中心布置;城市发展次轴沿南秦河布置。

(5)城市中心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七组团中心”的城市中心结构。

主中心:在城区西部、丹江两侧建设商洛城市新中心。该地区应在行政中心基础上,同时建设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商务中心、教育科研中心等城市中心功能,配套各项辅助设施和现代化生活社区,加强绿地广场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新中心,并带动城区西部建设用地的发展。

副中心:在朝阳路以东,丹江两侧,联系东西两城区的结合地区建设城市副中心,借助西商高速公路复线出口、城际铁路站等对外交通条件,结合丹江、南秦河交汇口,发展商业、办公、会展、娱乐等功能和绿地、水系、广场等开放空间,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推动城区向东拓展。

组团中心:规划形成七个组团服务中心,分别为丹北组团中心、旅游休闲组团中心、南秦河组团中心、工业区北组团西部中心、工业区北组团东部中心、工业区南组团中心、工业区东组团中心。

(6)生态休闲旅游

规划形成“一带一湖群山”的生态休闲旅游布局。一带:沿丹江景观休闲带。一湖:仙娥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群山:包括龟山、金凤山、东龙山、静泉山、松道山、熊耳山等山体。

七、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分为13个居住社区。包括松道山、城西、城中、老城、大赵峪、丹南、江南、两江、杨峪河、南秦河、冀家、西涧、沙河子-张村居住社区。

(2)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三处行政办公集中区域。整合老城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形成办公街坊;商洛市级行政办公设施布置在西部城区西侧的丹江两岸,形成“一江两岸”的空间布局形态,主要单位包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级职能部门;在南秦河组团的东侧布置商州区的行政办公设施,带动东部地区的发展,并发展成为城市的副中心。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结合旧城居住区改造和行政办公的外迁,对老城的商业设施进行整合,形成城市的传统商业中心;在丹南组团,结合城市文体设施的建设,规划商务办公、金融用地,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新区商业中心;在南秦河组团的东部,依托城际铁路站和商州区的行政办公设施,规划商业金融用地,形成东部的商业中心。在各城市片区内,结合片区中心、城际铁路客运站等布置商业设施。在南秦河组团的东部规划一片市场区,主要提供建材、家俱、汽车、食品、农副产品等批发零售和展示服务。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规划在城市的主中心和东部城市副中心各规划一处文化娱乐集中区,按现代化标准建设文化宫、电影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老城区对现有较大规模的文化设施用地基本予以保留,并在现状基础上,逐步按组团级、居住区级完善相应文化配套设施。体育设施规划:规划续建位于丹南组团的市级体育设施;对位于老城区的体育场、馆,进行合理改善,使之合乎标准,直接服务于老城区居民;在东部城市副中心布置区级的体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规划按照“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配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保留老城区内的医疗卫生设施,进行原址扩建、更新,提高规模和服务水平。在丹南组团新建市级的综合医院,在东部的城市副中心新建区级的综合医院。

教育科研设施规划:规划保留位于老城东部的商洛学院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续建位于城市西部、丹江以南的教育科研设施,在东部工业城区的西涧组团布置教育科研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保护各级历史文物,主要包括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东龙山遗址、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东龙山双塔、商洛城隍庙、东龙山双塔、云盖寺、商洛崖墓群、大云寺。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有商洛市救助站、社会福利院、收容所和宗教场所等。规划保留现有的设施,在原址上适当扩建。新城区根据人口规模配建福利设施。原则上是一个行政区(镇、街道办事处)一所国办的福利机构,规模不低于20亩地,100张床位。1/3以上居住社区要建有不同形式的养老场所(机构),使老年床位每千人达到10张以上。

(3)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5处工业集中区(园)。分别为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西区、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中区、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北区、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东区。

(4)中心城区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3处集中仓储物流区,具体如下: 龟山南部物流仓储区:位于东南四路以东、南环路以南、货运站以西、和平街以北。规划结合公路货运站和沪陕高速入城口的交通条件,主要发展城市生活配送、日用品仓储等功能。

火车站物流仓储区:位于商洛火车站附近,在现状仓储区基础上改造和扩建,主要为区域物流和工业生产服务。

工业园中部仓储区:位于南新东街以北、新和路以东、昌工街以南、厂七路以西。主要为工业生产配套服务。

八、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路网模式与格局

规划强化轴向交通联系,采取建设过境通道、区间快速联系通道和组团内部道路系统相结合的路网基本模式。形成以轴向主干路为骨架,纵向主干路强化交通联系的路网格局。

轴向主干路:北环路、北新街—北新东街、江滨大道、商鞅大道、南新街—南新东街、南环路。

纵向主干路:西环路—商州路—州城西路—州城东路、通江路、工农路—南秦路、新洛路、朝阳路、东环路、新安路、新和路、新平路、新泰路、环江路。

老城组团与园区组团分别形成两个环路:

老城区环路: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西环路; 园区环路:北环路—新泰路—南新东街—新安路。(2)道路网等级规划

规划道路分级体系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规划快速路红线宽度为40米,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5-30米,支路红线宽度≤25米。

九、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总体结构

规划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一环、两轴、两楔、七带、九园”。一环:中心城区外围的金凤山、熊耳山、龙山、静泉山等外围山体形成的绿化环。

两轴:丹江和南秦河绿轴,为城市内部集休闲、绿化、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带。

两楔:东龙山—静泉山绿楔、张村与沙河子之间的绿楔。东龙山—静泉山绿楔作为东、西城区之间的隔离带,张村与沙河子之间的绿楔是东部城区内部工业组团之间的隔离带。

七带:指依托道路、河流在城市组团内部形成的绿化带,包括马莲峪河绿带、通江河绿带、南秦路绿带、柳家河绿带、东环路绿带、西商高速绿带、新平路绿带。

九园,规划大型公园9处。包括5个城市公园,4个郊野公园。

十、城市特色塑造

(1)特色定位

商洛城区是一座融“山、水、城”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人文景观特色为一体,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滨水城市。

规划重点是保护商洛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山水城市格局,维护生态城市特征,加强城市风貌控制,发展特色功能。

(2)景观风貌规划

规划重点从景观节点、景观带、景观轴、山体视觉通廊景观通廊、山体、仙娥湖水库及周边地区这些方面加强控制,以形成良好的城市风貌。

第四篇:商洛市教育局

商洛市教育局

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教育单位:

今年以来,全国暴雨、洪涝灾害呈多发、突发态势,对学校安全和师生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已提前进入主汛期,今年极端灾害天气将会增多,降雨量会高于往年。依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陕教明电„202_‟7号)精神,现就做好今年汛期学校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汛期学校安全工作。各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当前学校防汛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把加强汛期学校安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落实防汛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防汛、备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思想上重视、责任上落实、工作上到位的要求,早准备,早部署,突出重点,抓细抓实,全面做好学校汛期安全工作。

二、抓好校舍和在建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各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对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电房、实验室、图书馆、墙报栏、校门、体育设施、厕所、围墙等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危漏校舍要立即停用,并将学生转移到安全地方上课。1

要完善学校防雷设施,做好雷电、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事故的防范工作。在建工程要加强汛期施工管理,对水电线路、配电设施进行检查。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河流、池塘周边地区的学校要及时消除基础浸泡、下陷、墙体酥松透水等安全隐患,要采取切实措施,及时消除和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三、大力开展汛期师生安全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力度,利用班会、广播、板报、橱窗、安全教育课、印发小册子、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汛期安全知识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泥石流、滑坡、洪水等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撤离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师生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要通过有效方式提醒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严防学生私自下河游泳发生溺水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全面落实汛期学校安全防范措施。要建立健全校舍安全预警体系和制定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储备必要防汛物资,适时组织开展演练,落实防、抢、撤人员组织分工,让师生明确撤离讯号、路线。各级各类学校要关注当前汛情及气象信息,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遇有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及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要时要采取停课等紧急措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防止和减轻事故损失,确保学校安全度汛。

五、认真做好汛期应急值守工作。各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带班制度和汛期信息报告制度。确保责任到人、确保通信畅通、确保第一时间上报灾情,随时掌握学校汛期安全动态,及时组织力量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二○一○年六月九日

第五篇:商洛市城区自备水源井调查报告1doc

商洛市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

自备水源井调查情况汇报

为了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尽快弄清楚商洛市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自备水源井的情况,加强对自备水源井的监督管理。市水务局组织市县两级水资源管理人员,于202_年4月1日到18日,对商洛市市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自备水源井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调查组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与暗访等多种方式,初步摸清了城区自备水源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自备水源井的现状

经调查,目前商洛市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内,绝大多数用水单位,用的都是自来水。城区自备水源井不是很多,用水量也不是很大。城区共有自备水源井48眼。涉及用水户43 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13户,企业单位8户;酒店5户;洗浴场所10户,洗车场7户。这些自备水源井当中,已经办理取水许可证的仅有8户,主要是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而这些办理过取水许可手续的单位的自备水源井,现在基本上都已经不取水了,如大修厂,氮肥厂,商州食品加工厂,商洛报社等。其余37户,没有办理取水许可证,这些自备水源井,大部分是在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之前打的,后来也没有补办取水许可证。有的自备水源井是在建房过程中打的基建井没有回填,现在可以利用。也有个别近期打的自备水源井,没有履行审批手续。

据初步调查统计,商洛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自备水源井,正在使用的 42 眼,年取水总量约为3.86万吨,占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690万吨的0.56%。

二、自备水源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自备水源井用水收费情况

商洛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自备水源井,虽然数量不多,用水量也不是很大,但是涉及的43个用水户中只有8户办理了取水许可手续,且其中的商洛氮肥厂已倒闭,有的已改用自来水,未启用自备水源井,只有商洛学院偶尔使用自备水源井,但年用水量也只有1000吨。上述8户在办理取水许可手续时全部属市级管理户,但由于取水量较小,加之有的改用自来水,商洛氮肥厂倒闭,水资源费收取也是断断续续,从202_年至今基本没有收取水资源费。其余37户未办理取水许可审批手续,属于违规用水,也未收取水资源费。

2、自备水源井管理情况及责任划分

根据《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设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内的取水,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取水许可证和监督管理。因而,商洛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自备水源井由市水务局发放取水许可证和监督

管理。但由于自备水源井分布分散,建设地点比较隐蔽,监督管理难度较大,给我们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第二十条规定: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取水许可。又由于大部分用水户没有办理取水手续,偷逃涉水规费,在用水行业中形成不正当竞争,同时,也造成了国家水资源费及污水处理费的流失。加之,这些水源井,在打井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审查,其位置是否合理,没有经过论证,有可能引发不安全事故。因此,商洛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43户48眼自备水源井按规定,全部不予批准取水许可,应全部取缔。考虑到各个用水户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逐步关停自来水管网覆盖区的自备水源井。已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证》的用水户,接通并改用自来水的,依法吊销其《取水许可证》。未经批准擅自采用自备水源井的单位和个人,对主动关停自备水源井,并接通改用自来水的,可免于行政处罚;对仍然使用自备水源井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陕西省城乡供水条例》等规定给予处罚款并追缴水资源费,市城管局依法追缴污水处理费。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强对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自备水源井的监督管理,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坚决制止城区新的自备水源井的产生。

2、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2_〕36号)、《陕西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及《陕西省城乡供水条例》精神,建议市政府发布通告,逐步关闭我市自来水管网覆盖区自备水源井,以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高供水质量,充分发挥城市公用供水设施效能,保护地下水资源。

3、在自备水源井关闭以前,建议市政府发通告,要求已建且正在使用的自备水源井用水户分别向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和自来水公司缴纳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4、在城市规划区内开采地下水用于水源热泵空调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取水申请,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批准同意后方能打井,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才能投入使用。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方式封闭运行,地下水只准用于热交换,不得留有其它出口,用后要完全回灌地下。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商洛市水利建设投融资情况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