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气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7-99392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3 02:10: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气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

以来,县气象局在省局、市局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实施《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气象监测、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为县的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和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主要成绩:

1、基础业务质量稳步提高。作为国家一级气候观测站,承担着资料参加全球交换的重任,基础业务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测报“百班无错”和“250班无错”均创历史新高,测报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狠抓测报质量初见成效;运用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将预警预报信息精细化到乡镇,形成了业务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设置科学、上下衔接和保障有力的预报业务技术体系。

2、气象服务成绩显著

为“金芒果”节、傣族“花街节”、彝族“火把节”“哈尼十月年”等系列节日活动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 遭受百年不遇的秋、冬、春、初夏干旱,我局对旱情超前预报,超前谋划,为科学抗旱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省气象局的表彰和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在改进原有的电视、网站、121答询系统等服务方式基础上,新增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将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延伸到农村,不断丰富气象服务手段。

3、新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初步建立

“十一五”期间,为满足农村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解决气象信息在农村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截止7月,我县在所有乡镇、部分行政村和自然村等安装气象电子显示屏239块,初步建立了新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构建农村防灾减灾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气象显示屏被农民称作身边的“气象台”、载田种地的“好帮手”,增收致富的“信息窗”,科技传播的“好载体”,政务公开的“好平台”

4、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程不断加快,精神文明创建成绩斐然。

重视制度建设,实行一岗双责,全面推行局务公开,开展警示教育,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市局肯定。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连续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县级文明单位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县的气象业务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要,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水平不高,仍需加大建设力度。

2、地方财政紧张,投入人影的资金有限,的人影标准化作业点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区县、作业装备落后,防雹效率较低。

3、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经费投入不足,维持事业发展的供需矛盾突出,气象职工的地方性津补贴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了气象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稳定。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宗旨。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努力构建现代气象业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气象事业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第一、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紧紧围绕防灾减灾这个中心任务,全面发展气象事业。

第二、总结实践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气象监测和预警业务的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三、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社会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四、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坚持适当超前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拓展气象观测项目和内容,为开展气象预报、预测和科学研究积累基础性的观测数据和信息。

三、“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1、总目标: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建设“西部一流、全国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人才体系,为防灾减灾、“和谐”的建设提供全面、优质的气象服务。

2、分目标

● 建立有效覆盖县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 建设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 建立和完善现代气象预测预报预警系统

● 建立和完善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

● 建立和完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

● 建设“四个一流”气象台站

● 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系统

● 建立和完

第二篇:宁国市气象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宁国市气象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宁国气象气象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宁国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主线,以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为支撑,以“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为标准,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宁国跨越崛起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工作成就如下:

(一)、切实做好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气象服务效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市气象事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气象服务工作成效较明显。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在服务“三农”,发展城乡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的工程之一。

1、公共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大力提升

五年来,建成了包括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在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多种渠道,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显著提升。在认真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同时,着力抓好“三性”天气预报服务。建成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和《重要天气报告》制度,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与市政府应急办、民政、水利、公安、交通、国土、卫生、安监、教育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了19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全市气象信息员队伍;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率逐年提高。五年来在防台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气象服务上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肯定,202_年荣获省局“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单位,202_年荣获宁国市“抗雪防冻救灾”先进集体,202_年荣获宁国市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其中2人获得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2、加强测报业务管理,业务质量稳步提升。

五年来测报业务工作质量稳步提升,业务人员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采取及时组织分析错情、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按时观测演练等一系列措施,测报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202_年获得全市气象系统基本业务考核第一名,202_年5月,获得全市气象地面测报竞赛个人单项和集体双第一。同年10月,在第三届安徽省气象系统业务技能竞赛中,我局职工获得了全省地面气象测报竞赛第一名。

3.全力做好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

“十一五”期间,与农业、林业、水务、专业合作社等部门紧密合作,并结合农气观测优势,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指导工作。每年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同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民对天气信息的需求情况,开展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50余次,在乡镇安装户外电子显示屏,方便农民了解天气,安排生产。根据政府和地方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五年来累计作业20余次。

(二)、加强科学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1、依法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规范开展行政审批工作

严格执行气象行政审批各项工作,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把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人员安排在行政审批岗位。定期组织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安徽省防雷管理办法》等气象法律法规,规范雷电防御装置设计图纸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积极开展防雷设施定期检测,每年检测检查达200余家次。牢固树立“科学防雷、安全防雷”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依法加大液化气站、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设施安全检测力度。

2、加强气象法制宣传工作,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月、送科技下乡、召开座谈会、科技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和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知识,五年来,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展台现场宣传、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发放气象法律法规、农业气象服务、防雷等气象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百余人次,向农民朋友宣讲了雷电基本知识和雷电防御常识,提高公众防雷减灾意识和个人防范能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同时我局大力宣传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呼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保护气象探测环境,让广大干群更加了解气象、关注气象、支持气象。

(三)、加强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文明创建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按照“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气象服务理念,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2_——202_获得省政府“第七、八届文明单位”称号,202_年获得“全省气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在日常工作中,全体职工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现代管理技能,树立起全新的办事形象、廉政形象和执法形象。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其它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创造性的落实“以人为本,抓精神;以法为准,抓法制;以宗旨为中心,抓服务;以党建为重点,抓形象”的要求,确保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202_年以来主要获奖情况

202_年: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单位(省人工降雨防雹联席会议)

综合目标特别优秀达标单位

安徽省第七届文明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先进单位(宣城市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指导委员会)

202_年:

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宣城市气象学会)

202_年:

抗雪防冻救灾先进集体(中共宁国市委、宁国市人民

政府)

综合目标考核 “特别优秀达标单位”;

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单位”(安徽省人工降雨防雹联席会议);

202_年:

全省气象系统先进集体(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省气象局)

“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

202_年:

霞西镇信息站获先进集体,青龙乡候玉玲和南山办事处喻珊珊获先进个人(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农业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和省气象局)。

气象局职工胡禹荣获全省业务比赛第一名(被报送安徽省总工会,申请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十二五”宁国气象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防灾减灾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气象部门必须积极作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市气候也在变暖。由气候变化引发的节能减排、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赋予气象部门更多责任。气候变化可能引发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了气象灾害防御的难度。关注民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政府和社会将更加关注气象及衍生灾害的提前预警和综合减灾,更加重视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宁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气象工作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速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转变,农业、工业、交通等重点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逐步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气象工作要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大有作为,是新时期气象工作面临的紧迫要求。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不断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公共气象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随着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切要求转变气象服务方式,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影响宁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

当前,气象事业一方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气象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宁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工作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特别是基层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尚不健全,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薄弱,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抗灾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气象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气象科普知识公众普及率也需进一步提高。

——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还不能满足适应科学防灾减灾的需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气象现代化水平与“四个一流”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气象事业经费还存在严重不足。由于气象部门是实行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行政体制和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双重结合的预算体制,上级主管部门只承担人员基本工资和基本业务维持费,而地方出台的各种工资性津贴、补贴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而开展的气象事业建设经费,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气象事业费还存在较大缺口。

——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层次和富有创新能力的业务带头人、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气象科技服务人才及适应新形势的管理人才等均不足。气象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三、“十二五”期间宁国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安徽省政府63号文件、宣城市政府110号文件决定精神,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主线,以需求为牵引、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报预测为核心,以综合气象观测为基础,以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为支撑,继续加大气象现代化

建设力度,加快“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实现宁国跨越崛起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建设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坚持以下原则:

——面向需求,坚持服务引领。坚持把不断满足宁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需求牵引公共气象服务,坚持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现代气象业务发展。

——依靠科技,坚持人才立业。强化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快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与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统筹发展。

四、“十二五”期间我市气象事业主要建设内容

(一)宁国市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新理念建设我市气象灾害监测及预警、预报、预测体系,建设我市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宁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合理组织防灾减灾和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建设项目由6个分项目或子系统组成:

—综合大气探测和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网

—气象通信网络系统

—气象信息处理和共享平台

—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

—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

—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

(二)宁国市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

开发研制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研究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与强降水、长时间降水相关关系,开展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发生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方法研究,易发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性分区研究。

项目由4个分系统组成:

— 山洪灾害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 地质灾害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 山洪灾害强降雨监测、预警业务系统

— 地质灾害强降雨监测、预警业务系统

(三)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

1、建立乡镇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重点开展灾害性天气监测、监视,并利用上级指导产品开展临近预报订正和跟踪服务;建立乡镇天气预报检验业务并业务试运行。

2、建立乡镇级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业务。根据上级台站预报预警指导产品,结合本市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象灾害防御形势,加工制作乡镇级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产品。

3、建立“分级发布、职责明确”的预警发布网络

开展乡镇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定《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确定乡镇级预警发布范围和发布手段,制定《村级转移避险方案》,发放防灾减灾明白卡,明确“村到户”预警通知方式,组织应急转移避险演练。

(四)、宁国市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针对宁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旱灾多发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不仅考虑农业防灾减灾的需求,缓解当地旱情,还能为森林防火灭火,增加水库蓄水量,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有效服务。开发研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手段,对宁国空中云水资源进行立体的、动态的监测预测,大幅度提高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技术能力,不断扩大人工增雨作业时间、规模和效益。建设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指挥中心

(五)、人才强局战略及台站建设

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加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努力创建学习型部门,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人员培养。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业务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

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楼的建设,改善办公及生活环境,推进业务、办公现代化。确保省级文明单位,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单位。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成立市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单位参加的宁国市气象事业“十二五”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全面组织、指导和协调“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二)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气象工作作为公益性社会公共事业,必须全面加强公共财政对项目支持的力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市县财政项目支持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合作项目支持,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气象现代化关键要实现气象人员的现代化,才能充分发挥设备投资效益。要在大力培养现有人才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型事业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气象人员队伍,满足气象技术现代化和服务领域多样化对人才的新需求。

(四)加强建设管理

1、是要加强项目管理。对每个项目在实施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专项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监管,严格工程质量和预决算管理,在项目实施完后,要及时组织评估验收,总结经验。

2、是要加强项目运用研究。就是要不断开展科研工作,防止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要不断挖掘工程效益,争取边建设边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投资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效益。

第三篇:社区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阜临社区“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1、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改变辖区面貌。我社区按照镇党委政府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脏、乱、差”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规范摊点摆设,取缔骑门摊和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整治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等行为;清理街巷、居民区、集中点、公路、沟渠等公共区域的垃圾,配备专人进行日常清扫和运输,提高保洁水平;规范户外广告,组织人员集中整治“牛皮癣”。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领导班子、有专人抓、有规章制度,工作井然有序,群众反映良好。

2、大力响应支农惠农工程。我社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村转移支付、粮食直补资金,粮种补贴资金、家电下乡补助资金、城乡及农村低保资金金额发放到位,民政救济工作开展有序。加强计划生育国策的领导,全面落实家庭奖励、扶助资金;第六次人员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经济普查顺利完成;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和社区治安满意率 95%以上。

3、抓安全、保平安、促进和谐城关建设。扎实做好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硬化道路3条,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2、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注重村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3、抓好惠民工程的落实。认进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群众上,把农村合作医疗、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资金、信息服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4、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倡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农村、进家庭、城乡环境一体化。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6、人口自然增长率9‰左右;

7、是加大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备,做好民政工作,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第四篇:市政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市政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市政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计划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共投入市政建设管理资金1.36亿元(202_年至202_年),市政建设管理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各项目标均按计划完成,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相对集中资源,建成了一批市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加强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不断完善公共设施,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环境。如做好人民路扩建拆迁安置工程、市区主要道路黑底化工程、内街小巷硬底化和路灯安装工程、市区交通信号灯及标志标线、护栏工程等市政重点项目;加强对道路路面和水沟的维护保养工作,保障了城区道路、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2、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环卫处在积极做好日常卫生保洁工作的同时,较好地完成了市区约125万平方米和22座公厕1600平方米的保洁任务以及市区16000多住户上门收集垃圾工作,完成了市区日处理120吨、年处理4.4万吨垃圾的清运、填埋和除“四害”工作。在节假日、市两会召开、上级领导视察我市等期间,加班加点,清理卫生死角,清洗街道,确保市区环境清洁卫生。

3、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园林处坚持创新与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市区绿化工作。除为城区绿化建设提供优质的花卉苗木外,还按技

术规范搞好城区绿化养护和公园广场的管理工作,在巩固城区绿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连州市建成区绿化面积为412.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78.2公顷、专用绿地52.6公顷、防护绿地234公顷、生产绿地30.2公顷、风景绿地17.9公顷,城市绿地率为37%,绿化覆盖面积为453.9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1%,人均公共绿地为10.23平方米,街道树9432株。

4、路灯建设和管理工作上新台阶。路灯处认真做好市区路灯的规划和维护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市政重点项目工程,精心建造了一批有特色的照明精品工程,如人民路、湟川北路等主街道的路灯改造工程、大云洲和河堤公园灯光照明工程等;二是为樟树脚、水上新村等内街小巷安装了路灯,结束了部分街巷多年来有路无灯的历史,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为了保证市区路灯的正常照明,做好路灯的巡查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亮灯率;四是搞好城市亮化美化工作,协调、管理和督促市区单位的亮化灯饰工程,为连州夜景增添光彩;五是大力支持乡镇的路灯照明工作,先后为丰阳、西江、龙坪等多个镇乡政府所在地的街道安装了路灯。至今,市区路灯共有2193杆7604盏,线路总长为144.45公里,市区亮灯率保持在95%以上。

5、城市管理日渐规范。城监大队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全体城监队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履行对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职责,严

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审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突出抓好以违法占道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市容整治,对春节、中秋商品展销档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大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力度,加强对夜宵大排档和户外广告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六乱”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容秩序。几年来,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审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一万多宗,纠正和制止各类“六乱”违章行为7万多宗。

6、其他各项工作有新的进展。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管理水平;积极参加和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参加市委市政府计划生育统一行动等,较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和执行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转变机关作风,突出以“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的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提高透明度;党务、办公室、财务、计生、工、青、妇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档案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后勤管理工作以及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得到同步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城市管理力度仍然欠缺。一是占道经营现象仍然突出,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的情况比较普遍,乱摆乱卖、乱停乱放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根治;二是城市市政设施遭受破坏情况严重,城区水沟盖板、路牌、路灯线路等市政设施被毁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

2、市政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导致市政工程、园林绿化队伍等专业化、知识化程度较低,制约了市政工作的快速发展。

3、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虽然市政府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与城市建设和维护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城市维护费还有相当大的缺口,严重制约了市政建设管理事业的发展。

4、“经营城市”理念还未真正体现。公用事业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重复建设,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及政策建议

(一)发展战略

市政局“十二五”规划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科学、民主、依法行政为基础,高起点、高质量地开展市政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政亮点工程和民心工程,不断增强城市功能;积极探索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途径,强化行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性,积极稳妥开展城市管理工作,促进市容市貌的根本性好转,创造卫生、文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二)主要任务

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质量,抓好以卫生、文明、整洁、有序为核心的城建管理。

1、市政建设方面。一是完成城西月光岭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投入约3000万元,争取3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投入500万元完成城南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争取202_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投入1130万元完成烈士陵园梯级道景观工程(含土建、园林、路灯);四是投入2300万元完成市区沿江路、兴业中路、兴贤路、南门大道、建国北路、建国南路、南津路等主要街道黑底化工程;五是投入600万元完成内街小巷硬底化和路灯安装工程;六是投入90万元在城南、番禺路、北山路各新建公厕一间,包括征地、土建、绿化;七是每年投入40万元加强市政道路、水沟等市政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城市的街道宽阔平坦无凹凸、排水畅顺。

2、环卫保洁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深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城边村纳入市区保洁范围,进一步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改进工作,基本实现保洁机械化、管理科学化、处理无害化,切实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3、园林绿化方面。继续完善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争取202_年建成区的绿地率达37.5以上,绿地覆盖率达41.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0.5平方米以上;坚持“建管并举”措施,切实提高绿化管护水平;以人为本,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4、路灯照明方面。不断完善路灯照明设施和亮化工程设施,不断改革创新,照明亮灯率保持在98.5%以上,亮化工程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路灯照明耗电率比现在下降20%,路灯管理有根本的改变。

5、城建监察方面。以城乡清洁工程和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监察综合质量”为目标,重点做好占道经营、“六乱”和违章建筑的集中整治,在城建监察执法、长效管理机制、社会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政策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政建设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象征,直接反映当地政府的对外形象,建议市政府更加重视市政建设,按计划、进度加大市政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强化城市功能。

2、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市政系统内外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协调,调动全市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共同为城市建设管理发展出谋划策,做出应有的贡献。做好市政干部职工的组织发动工作,调动各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推动市政建设管理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而积极努力。

3、提高市民城市素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城市的管理,不但需要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全体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要在全体市民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理念,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宣传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只有不断地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市政建设和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一○年三月九日

第五篇: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镇“十一五”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计划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 “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的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镇经济年增长率达

% 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以上。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通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202_年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

万元,比202_年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完成工业经济增加值

万元,比202_年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元,比202_年增长138.4%,年均递增

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

万元、比202_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吨,人均占有粮食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比202_年增长

%、年均递增

元。圆满地完成了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升级实现突破,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五年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镇党委政府以“创业富民、就业惠民”为主线,以大招商活动为契机,强力实施“龙头带动,项目撬动,招商促动产业拉动”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建设步伐,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

1、抓好招商引资。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以环境创优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在全体机关干部中间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招商引资氛围。带领企业先后参加了杭州中西部项目对接会、西安项目对接会,分别将陈泽红九龙木业有限公司、纪文豪林威木业有限公司、福马纺织有限公司三个独资公司引到我镇落户,并已投产。共为我镇蓝健、诚德、福瑞特等十五个企业引进资金4.5亿元,有力地推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各业再上新台阶。

2、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我镇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 的意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运作的思路,对全镇大十字型工业集聚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着力建设了“板业大道”、“麻纺专区”、“档发基地”、“机械工业带”、“陶瓷精品园”等专业性区域。目前,以乔庄村和朝阳村为中心的两大工业集聚区,已容纳各类工业企业210家,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5亿元,吸纳带动近万名劳动力就业。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目标,确立了“稳定农业调结构,突破发展增收入”这个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工作。

1、做好支农惠农。五年来共发放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农资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资金 万元,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共培训7000多人。

2、搞好水利建设。五年来共投入大型工程机械202_多台次,人工8000多人次,整修田间生产路60条总长50公里,其中水泥路面约20公里;开挖排水沟80公里,栽植桐树1.5万株,杨树3万株,埋设地埋线和管道40公里,新建以及配套机井300眼,整修桥涵80座,已初步形成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林成网的农业格局。

3、大力发展林业。实施了生态廊道工程,共栽植绿化树8000棵。完成农田林网林任务3000亩,成活率达85%以上,并与农户签订了管理协议书。完成栽植片林1500亩,4、搞好农田保护。坚决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把基本农田视为生命线,全镇可耕地面积保持在 亩以上。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交通、市场、教育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

万元。一是建好道路。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环绕镇区四周的东、南、西、北四条环城路,形成了镇区基本框架010年又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镇区1号路(彭花路口至乔庄路段)全长4.2公里按照省道标准进行了彻底整修,两侧各建设宽2米的绿化带,栽植了大叶女贞等绿化树,全线架设140盏风光电互补节能LED路灯,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的大交通格局。二是建好市场。先后规划建设了商业一条街和商贸大世界,形成了农贸批发市场、家具市场、钢材市场、建筑机械交易市场、闲置设备调剂市场等专业市场5个,年成交额超亿元,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大镇。三是搞好配套,净水厂已经正常运行五年,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有线电视

入率达75%以上,中小学优化布局工作已基本完成,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一级甲等标准,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作也已基本接近尾声

五、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以上,快速处置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手足口病等传染疫情,五保老人应保尽保,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奖励政策,使全镇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抓住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头道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二、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镇建设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较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城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主要目标:

1、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行政村的环村路建设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解决全镇人畜安全饮用水问题;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采取的措施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到202_年,建设202_个沼气池,无害化厕所达到85%,建设垃圾台200个,铺设污水管道8000米。

3、加强农民教育,培育现代农民。加强农民教育,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内,开办50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5000人次,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到202_年,在全镇2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新农村建设。

4、“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镇域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积极寻求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做好陶瓷专业园、板材专业园的建设。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推进措施,搞好协调服务,围绕项目抓招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工业发展。

5、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积极推进“迁村并点”。通过迁村并点实现土地资源有机整合,为城镇化提供空间。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整合资源”的原则,将全镇27个行政村整合为两个社区、四个中心点,分别是南寨社区、北寨社区、花园村、乔庄村、栗庄村、大马村四个中心点,按照规划腾出耕地4900亩,实施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们已经启动了以“白乐宫”为中心,带动李自成功德碑、班固坟、“ 遗址”等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的大旅游圈建设。三是要突出 特色,大力发展商贸业。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商贸业较为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美称,石梁河两岸市场门店为周边许昌、禹州两个县市、7个乡镇提供商业服务。特别是多年的经商传统,培养造就了 南北寨群众的尊商、重商意识,为我们打造商贸特色小城镇提供了扎实的

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商贸大世界的区域优势,带动市场街、西环路等传统商业门店的发展。四是搞好万亩示范方建设。东部示范方要做好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建成为我市的菜篮子、果园子;西部万亩示范方要作为我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经济效益,成为我镇的粮袋子。五是打造“两纵两横”的 大交通格局。202_年4月前完成岗李村至乔庄村全长5公里的张辽路 段路面两侧各加宽1米工程,两侧栽植绿化林带,安装风电互补节能LED路灯。六是建设遍布镇村的群众性文化休闲场所,镇文化站要在202_年全面投入运行。配齐健身设施,使其成为全镇“传播知识的讲台、倡导文明的平台、丰富生活的舞台”。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气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