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务一体化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17-97809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7 18:13: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务一体化

水务一体化

一、水务一体化在国内外

为适应我省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与国内外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方式相衔接,在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实行水务一体化是势在必行。

水务即涉水事务。水务一体化即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亦即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水务一体化是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广东省深圳市在1993年率先进行改革,实行水务一体化,成立水务局,统一管理涉水事务。近10年来,水务一体化在全国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市、县、区建立了水务局,实现水务统一管理。河北省1996年初,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水务局——黄骅市水务局,现在已有115个县(市、区)组建成立了水务局;安徽省于1997年7月在我国农村改革生产责任承包制的首创地——凤阳组建了全省第一个水务局;黑龙江省水务一体化发展很快,实行水务一体化的县(市)202_年为60%,202_年将达到80%,到202_年将为100%;我省已于去年底组建成立全省第一个县级水务局——金湖县水务局,202_年3月又组建成立第一个市级水务局——宿迁市水务局。水务一体化打破了水资源城乡界线和部门分割,实现城乡水务的统一管理。

国外也比较重视水务的统一管理,如法国、新加坡等国家。新加坡为一花园之国,面积641km2,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1m3,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以如此之少的水资源量支持发达的经济与社会,新加坡的水务部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加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归国家贸易局和工业发展部下属的公用事业局管理,具体业务由其下属的水务署负责。水务署负责全国的水政策、水规划、水生产、水供给和用水管理。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水务一体化在我国实施以来,越来越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分部门管理,即水源工程由水利部门管理,供水与排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环保部门管理,以致管水量不管水质,管水质不管供水,管治污不管污水利用。这就造成了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严重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实行水务一体化,对区域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强,原来就比较突出的城镇防洪排水问题就更加突

出。实行水务一体化,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3)有利于培育与完善水利基础产业,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社会化服务水平。长期以来,水利即是农业水利的观点根深蒂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利是基础产业的观点必须取而代之。实行水务一体化,水利从以防洪保安、抗旱保农业丰收为主的单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胜运行与发展。

(4)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以往由于是多部门管水,水行政执法有相当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有相当难度。实行水务统一管理,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

三、实行水务一体化势在必行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水务管理体制——多部门分割管理进行改革,即实行水务一体化。世界银行的咨询专家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不足以应付缺水和水污染的挑战。水利部的负责同志也指出: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江苏省目前城市化水平为40.5%,高出全国城市化水平

5.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省已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未来10年中,预计要达到50%以上,苏锡常地区将可能超过6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必将促使工业与生活用水的大幅度增长,对水质、水量、水环境必将有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省地处长江、淮河、沂沭泗流域的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解放以来,流域性大洪大涝的年份就有8年。经过解放以后的水利建设,尤其是1991年大水以后,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太湖的决定,1998年长江大水又加大了长江堤防达标的建设力度,提高了我省的防洪减灾能力。目前防洪标准:长江堤防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太湖大堤达到50年一遇,洪泽湖大堤为50~100年一遇,其余大型河道仅为20~50年一遇,这对于城镇密集,大、中城市较多的我省来说,标准还偏低。

我省名曰:“水乡”,但实际上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地表径流多年平均人均占有量仅550m3,亩均占有量520m3,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丰北枯、春少夏多,年际变化也很大。我省在平水年和中等干旱年份,太湖和沿江地区不缺水,但淮北地区尚缺水10~20亿m3,主要是淮北的丘陵地区和江水北调的非直接受益区。特殊干旱年份,全省缺水

102亿m3,其中淮北地区缺水70亿m3。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浪费又相当严重,全省农田平均亩用水量在1000m3左右,水分生产率仅为1.0kg/m3,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差甚远。我省工业企业每产出一万元产值,就要消耗50~100m3的水,有的高达200m3,这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10倍。再则是我省水环境恶化,尤其是在苏南地区,呈现出水质性缺水。我省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年工业、生活排污总量达30亿t,且农田施用化肥、农药过量,其残留量通过农田排水排入河道。据我省1999年二季度监测的269个水质断面,其中太湖流域86个,劣于地面水Ⅲ类的达75个,长江流域38个,劣于Ⅲ类水的达30个;淮河流域145个,劣于Ⅲ类水的为77个;京杭运河的无锡、苏州等城市段均劣于Ⅳ类水。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我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适应水环境保护的要求,适应水利基础产业良性运行的要求,我省实行水务一体化是势在必行。

四、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实质内容

我省实行水务一体化,当然首先要在市、县成立水务局,但并不是简单地将其它部门管水职能向水务局转移或归并,而是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根据我们的认识与理解,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实质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按照水资源命脉性、紧缺性、不可替代性和易污染性等特点,不仅要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更要突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对水资源实行整体性统一管理。

(2)围绕解决各市、县水资源突出矛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探索“十五”期间及21世纪前二三十年如何实现防洪标准高、供水保证率高、水环境质量高、水经济效益高的市、县水务战略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水工程管理、雨洪利用、水环境整治和为经济服务等诸方面,还应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3)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从供水、排水到污水处理回用的合理价格体系和经济调节机制。

(4)彻底改变水利单纯是农业水利的观念,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为城镇、工业农业等服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二篇:水务一体化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4

1.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水务”一词是从国外水务公司名称翻译演化而来的,如英国的泰晤士水务集团公司等,国外水务公司的服务从最初的供水扩大到水净化处理、供水管网、排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等,有的甚至扩展到能源、交通、垃圾处理等,“水务”一词含义也逐渐从“供水服务”扩展到“涉水事务”。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2.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极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1、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4、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三、我县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全县水资源形势发展的需要

汉寿县地处洞庭湖南岸,东近省会长沙,西靠常德市区,古为“西楚唇齿、云贵门户”,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湖泊众多,水面面积426.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雨量丰富,据1952年至1980年29年记载,年平均降雨量1343.3毫米。全县年降雨总量2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2.51亿立米;汇入县境客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43亿立方米;取回归系数P为0.4,灌溉还原多年平均实行值3.11亿立方米;沅、澧水洪道多年平均径流量957.43亿立方米。除过境水外,地表水资源总量18.05亿立方米。按耕地总面积,亩平1596.8立方米,按1984年人口(1984年人口66.753万),人均2704立方米。因此可以说我县的水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县水资源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水资源“丰而不优”。

①以县城为中心的水环境污染正向农村蔓延,污染危害与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乱采滥挖造成资源破坏、水土流失在发展。局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影响和威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一些乡镇,未经环保部门审批且污染严重的作坊式工业项目大量存在。

②畜禽养殖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水污染日趋严重。畜禽粪便的大量流失,造成农村水库、堰塘水体发黑发臭,水生生态系统破坏;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和流失,还造成了农村水体氨氮和总磷超标,呈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农村天然饮用水受到威胁。

③工业企业的达标工作成果仍相当脆弱,实现的仅是低水平、初步和阶段性的目标。造纸、纺织等行业治理难度大,治理效果不明显。有的企业未上治理设施,有的企业上了治理设施但治理效果也不尽人意。

④几乎所有的乡镇包括县城都没有正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粪便不经任何处理全部直接排入或倾倒入内河、内湖,也造成了内河、内湖水体的严重污染,有的已经臭气熏天、微生物满湖。并且,这种水通过地下渗透等方式以严重影响了附近地下水的水质。如毛家滩乡因其内河污染严重,其居委会的浅层地下水全部有异味。更为严重的是汉寿县白毛湖垃圾场,由于垃圾场选址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仅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而且还威胁到洞庭湖和长江的水质安全。今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做过专题报道。

⑤湖区地下孔隙承压水,铁锰离子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20倍,最高达100倍,砷的含量亦超标。同时我县有28个乡镇是血吸虫的严重疫区或疫区,给当今的湖区和疫区人民生活用水带来很大影响,出现了饮用水的水质型缺水。

1.2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我县目前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城乡防洪、灌溉、排涝、水土保持等由水利局管理;城乡供水、用水、排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水质、污水处理与回用由环保部门管理。以致管水量不管水质,管水质不管供水,管治污不管污水利用。这种管理体制,多龙管水、政出多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支解,不仅违背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而且也无法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从供水、排水到污水处理的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经济调节机制。结果导致我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内河水、地下水的污染不断加重。几个部门管理,却又无人负责的局面。

1.3水资源意识淡薄

汉寿县地处洞庭湖西滨,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在人们的意识中更多的是洪涝灾害意思,很少有人知道“水资源”这个概念,认为“洞庭之水天上来”。虽然很多人意思到周围的水质在变坏,但很少有人会从水务管理一体化这个水资源管理体制作为切入点来考虑。

2、水务一体化管理是落实《水法》、提高水行政效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2_年新修订实行的《水法》也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后,没有了职能的交叉,可以大大提高水行政效率效益:一是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统一有效的监管体系;二在水资源的分配上,运用市场化手段,比如价格调整,使个人用水和企业用水趋向合理;三是可以找到公共政策与市场的结合点,资金和政策配套,把水资源的市场激活,把一批企业资金引到节污水处理上来。在此举一个例子,对自来水公司来说是供水越多越好,对污水处理部门来说,节水越多水则越好,水务局统一管理后,就要承担水资源公共管理的职责,起公共调节作用,不是追求最大用水量为目标,而是要为社会提供水资源配置的最优服务。再举一个例子,70年代,纽约曼哈顿缺水,纽约市政府计划用10亿美元调水,后来经过研究提出,如果用几个亿补贴居民购买节水马桶,那会怎样?经过测算,用5亿美元改造马桶后,节约的水恰好等于计划调水的量。

我县水资源虽然较丰富,水量型缺水不存在,但水质型缺水却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如果还是多龙管水,不对内河污染加以治理,那将广泛影响我县地下水水质,造成饮用水水荒,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汉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适应外部气候、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形势来看,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已成为趋势和潮流。国外也比较重视水务的一体化管理,如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新加坡为一花园之国,面积641km2,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1m3,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以如此之少的水资源量支持发达的经济与社会,新加坡的水务部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加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归国家贸易局和工业发展部下属的公用事业局管理,具体业务由其下属的水务署负责。水务署负责全国的水政策、水规划、水生产、水供给和用水管理。

从国内形势来看,从1993年7月全国第一个水务局——深圳市水务局成立到202_年3月31日,全国成立水务局及由水利系统统一管理的单位共计1239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52%。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除西藏外,其余30个省、自治区、自辖市均开展了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全国成立各级水务局共计947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40%。其中省级水务局3个,为北京市、上海市和海南省;副省级水务水务局5个,分别为深圳市、武汉市、西安市、哈尔滨市和大连市,占全国副省级总数的33%;地级水务局105个,占全国地级行政区总数的32%;县级水务局834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区总数的41%。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共计292个(其中地级17个,县级275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12%。我市的津市市也已成立水务局,通过他们的实践证明,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将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灾能力,统筹解决各种水问题,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汉寿还不提高认识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那水资源的水质型缺水终将成为汉寿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我县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构想与建议

我县水务管理的原则应按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粮食供给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建设的次序优化配置水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水行政效率和效益、实现汉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政府职能转变是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关键。

将汉寿县水利局更名为汉寿县水务局,作为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政府部门。水务局要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根椐现有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及市场规则和企业服务标准,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监督企事业单位运行方面来,对各类水事活动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行业监管法制化的运行机制,实现水务政务公开、公正、公平,树立水务新形象,为汉寿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水资源综合规划,争取投资,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治理力度

要对全县水资源重新作出科学的考察评价,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对水质、地层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进行考察,为科学统一规划和开发水资源提供依据。积极开展节约用水、供水、排水、防洪、农田水利、水污染防治等专业规划的编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水务规划体系,为我县水务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水务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县水污染防治的重视和投资。加大对已污染内河、内湖的治理力度。并要标本兼治,在县城和太子庙等大的乡镇修建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同时还要修建至少2座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厂,杜绝向内河、内湖倒垃圾的现象发生。也要采取激励和教育措施鼓励群众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以便进行回收和处理,从而减少垃圾的处理难度和工作量。

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水利血防中的人畜饮水工程、其他水利工程以及自来水厂等工程结合起来考虑,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加强水务机构建设,工作中要借鉴外省市县的成功经验。

应使从各单位划并的各项管理职能相互协调,在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指导下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扩展专业知识结构,建设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水务队伍,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注意也要向水务工作先进地区学习管理经验,使我们的水务工作少走弯路,达到提高水行政效率和效益、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

4、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狠抓节约用水

严格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对取水申请严把审查关。所有新增取水项目必须进行包括水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等内容的水资源论证,未通过水资源论证的取水项目,不予受理。同时通过合理的水价制度提高人们的水资源意识及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利用率。大力推广使用节水新工艺和新技术,逐步推进用水管理,对超计划的用水户,实行累进加价收费。要把节约用水作为减少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5、全面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

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治水管水向全面依法管理转变,充分发挥水行政执法队伍的作用,全面启动水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典型的水事案件。在通过排查摸底,掌握初步情况的基础上,选择2~3起无证取水和违章建设取水和水污染的典型案件作为试点,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查处。同时,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扩大法制教育的影响范围,加强执法巡查,尽可能地减少水事违法案件的发生。在执法检查中要注意积极争取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公安、法院等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6、统一管理,使水务成为大市场

涉水事务既有极强的公益性,又是个不完全市场。政府不可能把本来可以推向市场的部分包起来,不仅财力达不到,还有推诿扯皮、效率低、效益差等许多弊病。但统一管理后,可对公益部分和市场部分作出合理的划分,制定不同的政策。分清水的公益职能和市场运作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例如,水资源的保护就应该由政府,而不是任何公司承担;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建设有相当的公益性质,政府应该投资或给予补贴,加快建设进度;对于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条件成熟的乡镇和农村可以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但政府应调节水价,监测水质,形成一个由水务部门严格监管实行准入制度的规范市场。

7、强化宣传,营造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氛围

要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如在网上建立汉寿水务网、在汉寿电视台设立水务专栏、制作汉寿水资源现状的电视片等办法,加大全县人民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宣传力度。宣传全国水务体制改革进展、成效和主要经验;宣传汉寿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宣传典型水事案件的处理情况。以达到全县人民和各个部门理解与支持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进而推动汉寿县水资源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水环境被污染后,不但要付出极大的投资去治理,而且在治理以前,公众的生命及财产便已然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众所周知的云南滇池,周边所有企业的年产值加起来还不够其一年治污的费用。为了在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促进人与自然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及功能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以对汉寿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即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实现水务一体化。只有推行这样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证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后记: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多特性,而自然循环、可再生性是水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基本自然属性。水的自然属性要求把水资源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是遵循水资源自然属性和利用规律的客观要求。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

第三篇:防洪、水务一体化

202_年常州农村工作十大亮点

常州市水利局

(202_年1月21日)

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

武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获肯定

202_年1月6日—8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区水利局局长周良法代表武进区在会上作了《统筹城乡水利发展 项目夯实基层水利基础》的交流发言,武进也成为此次水利工作会议15个交流单位中唯一的县(区)级代表。与会领导一致认为,武进区水务一体化建设管理体制好、机制新,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值得全社会借鉴和推广。近年来,武进水利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治水思路,经过9年努力,基本实现了城乡防洪除涝、集中供水、排水治污、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水环境治理一体化的水务保障体系,武进水利(务)事业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9年的水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全区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其中水利工程21.787亿元,供水工程15.16亿元,污水处理工程13.85亿元。通过实施长江引水一期工程、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和镇域供水管 1

网改造工程等,全区集中供水能力达到32万吨/日,其中应急备用水10万吨/日,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通过建成15家污水处理厂、41座污水提升泵站和600公里的污水收集主管网,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7.2万吨,实现了各镇污水均有处理的目标,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2.05%,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我市中心城区防洪大包围建设全面启动

202_年4月18日,市委、市政府在北塘河隆重举行了常州城市防洪大包围北塘河工程开工典礼,这标志我市运北片(中心城区)防洪大包围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城市防洪运北片大包围区域为常州市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地区之一,包含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高新、城西三个组团,该片南以新大运河为界,东至丁塘港,北到沪宁高速公路,西以凤凰河、南童子河为界,面积156.2平方公里,属常州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集中区,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防汛和改善片区水环境任务十分艰巨,加快建设运北片防洪工程十分紧迫。依据《常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今后三年将全面实施常州城市防洪运北片大包围工程建设,三年计划投入资金18.5亿元,重点实施包围圈内北塘河、大运河东、采菱港、串新河、南运河、大运河西、藻江河南、老藻江河北、永汇河等9大枢纽控制工程以及29公里堤防和若干座口门建筑物建设。9大枢

纽工程建成后将“把守”住中心区河网的“大动脉”,打破、替代原来城市防洪片区小而散的防洪格局,对中心区形成一个“大包围”。以北塘河枢纽工程为龙头的常州城市防洪工程的全线开工,不仅大幅度提高常州城市防御洪涝的标准,而且标志着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从过去单一注重排涝,转向综合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从单纯防范水患转向既防水患、更重视水利水环境、体现水工程综合效益的重大转变。运北片大包围工程202_年全面建成后,常州城市整体防洪排涝能力将跨上新台阶,城市中心区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河道排涝标准从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一日降雨不漫溢,同时也将为城市增添一批亮丽的新景观。四大片区防洪工程全部竣工后,将使常州城市防洪标准从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总体100年一遇。

常州:中心城区活水目标提前实现,市河水清取得阶段性成效

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市区主要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是常州市委、市政府202_年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实施了以责任制落实为核心的综合整治,在202_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202_以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202_年3月,42条河道的水利治理提前完成,通过整治,红梅新村内河等

20条市区河道基本达到了水质变清的整治目标,刘塘浜等14条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整治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一是领导重视保障责任落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门听取专项整治行动汇报,研究部署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督查,对整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制度完善促责任落实。制订下发《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提高方案》;认真执行联络员、信息交流共享、例会、联合检查和紧急磋商五项制度。三是措施扎实确保责任落实。建设实施了水环境整治“三级管理”长效机制,对17条河道进行全面或补充截污;环保全力强化污染源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彻底封堵18个重点排污口,加强对沿河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水利持续开展以水系沟通、闸站建设、清淤护岸、环境绿化为内容的清水工程水利治理。两年投入资金逾4.5亿元,整治市区河浜42条,其中实施水系沟通19条10.6公里;拓浚河道8条、拓浚长度11.37公里,清淤河道34条、土方107万方;对28条河道进行防护,长42.48公里;埋管填没断头浜7条、1.44公里;新建改建换水闸站33座,增加排涝换水动力83.6秒/立米,新增河道调蓄能力141万方,完成河道及填没部分绿化15.4万平米。除上述42条河道外,水利部门还对水质极差、市民反响强烈、无法沟通换水的公私河进行综合整治,实施了洪

庄河沟通后塘河工程,建设五星公园橡胶坝和换水泵站各1座。建设片区调水丁横河、横峰沟、靡家塘枢纽。增建了北塘河青山节制闸。上述项目分别在202_年上半年和202_上半年通过竣工初验,投入运行。通过两年的理,目前中心城区断头河浜基本消除,城市河网水系进一步得到完善,调水换水条件更加完备,河道引排调蓄防洪能力切实得到了提高,“活水”目标基本实现。(常州市水利局办公室供稿)

第四篇: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摘要:实施水务统一管理,是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目标。本文就论述了水务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优越性,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乡水务;一体化;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一)、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一)、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四)、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一)、改革认识不到位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改革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有些地区改革进展较慢,而在已经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也可能存在着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浮于形式的问题,改革后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二)、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主要表现为上下不对口、左右不协调的问题。如部分地区上下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一,带来了行政机构上下不对口、工作协调难的问题。同时,水务一体化改革要打破水务管理上原有的条块分割,要重新调整相关涉水部门的管理职能,会触及到一些部门的既有利益,如何理顺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在实践中不断适应调整。

(三)、投资渠道不畅,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地区政府机构职能发生调整和变化,导致水务基础设施政府投资主体缺位问题更加明显,原有的投资渠道没有了,新的投资渠道又没有建立起来。水务基础设施对社会资金、外资以及金融资本等吸引力不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

(四)、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滞后,水务市场产业化程度不高。水务国有资产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以及相关经济政策还不配套,使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面临着一些难题。在推动水务市场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水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继续加快推进城市水务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仍然是许多地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一些过去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状,急需修订完善,同时,新的形势还要求制定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来保证改革与发展的有序进行。

(六)、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不够,水务技术规范标准有待补充完善。

四、解决措施

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开拓进取,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步伐。要适应发展形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落实治水新思路的必然要求,要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我国水多、水少和水污染问题的高度,提高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快改革步伐,真正实现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

(二)、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改革过程中只有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勇于探索,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水务改革模式,才能不断理顺城乡水务管理体制,实现“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好局面。

(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对现实需要但还缺乏的政策法规要加快建立健全,对一些过时的要及时修改完善。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和规范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水务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四)、健全水务投融资体制。按照有进有退的要求,调整政府财政投资范围,加大公益性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水务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让收益、经营权出让转让收益等,要用于水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务投资环境,加快形成向水务产业倾斜的投融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水务设施利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力度。

(五)、推动水务市场产业化发展。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准确定位,要从直接管理企业向市场监管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加强政策引导,间接调控,强化监管,组织制定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六)、深化水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水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水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使水务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切实保证落实水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五、结语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多特性,而自然循环、可再生性是水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基本自然属性。水的自然属性要求把水资源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是遵循水资源自然属性和利用规律的客观要求。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

第五篇:关于深圳水务集团全市供水一体化

关于深圳水务集团全市供水一体化

工作的情况汇报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综合水务服务商,承担着深圳全市的供水业务及原特区内的污水处理业务,并在全国7个省市投资运营了18个水务项目,为全国1800多万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水务服务。截至202_年底,集团总资产137.76亿元,净资产81.01亿元,供水能力为797万方/日,居全国首位,污水处理能力为218万方/日。集团的管理、技术和服务能力在行业内位居前列。

一、深圳全市供水一体化工作回顾

在实现深圳全市供水一体化之前,深圳市除水务集团以外,还有二十多家供水企业承担着城市供水业务。供水主体的各自独立导致整个城市供水资源分散,供水管网互不连通,供水保障能力、服务水平、水价高低不一。为改善这一局面,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深圳水务集团自202_年起先后整合深圳市宝安、龙岗、光明、盐田、莲塘和蛇口等片区的水务资源,于202_年实现了全市供水一体化。供水资源整合进程如下:

水务集 项目

时间

团所占产权 整合盐田片区 202_.8.8 供水资源 整合宝安、龙202_.8.15 岗 两区供水资源 收购宝安区 202_.3.30 街道水务公司

——

51% 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

司、龙岗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由深水宝安水务公司全额收购五家街道水务公司,成立深水宝安水务集

团 整合光明新区 202_.8.28 供水资源 整合莲塘片区202_.1.28 供水资源 整合蛇口片区202_.12.2供水资源

100%

/

93% 51%

光明新区城市建设 投资有限公司 两名自然人股东

100%

—— 其他股东

完成对以上六个供水项目的整合以后,水务集团在深圳本地的供水能力由187万方/日上升至642万方/日,增长率达243%。

二、全市供水一体化的意义

实现全市供水一体化,是深圳市在供水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 要改革,对促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先行一步,为大特区一体化建设提供充分保障与支持 202_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大特区一体化。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中明确:“要高标准推进特区外城市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努力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均衡化、现代化发展。”供水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其全市一体化的提前顺利实现,为大特区一体化建设的全面启动、加快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为实现全市供水“五个统一”奠定扎实基础 此次以深圳水务集团为主体开展全市供水资源整合,有利于充分利用集团的专业优势和成熟经验,尽快提高全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供水资源,并通过资源的互通互享,最大程度地发挥设施的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从而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供水水质、服务、水价、规划与建设的“五个统一”,进一步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满足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促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

当前,深圳市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全市供水一体化对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实现集约化供水,对标国际先进都市。国际化城市的集约化供水水平很高,可以极大地提高主力水厂的供水设施 利用率、保障供水安全和降低运行成本。如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的供水人口与面积与深圳差不多,分别只有11座和6座水厂;香港供水人口700万人,供水面积1066平方公里,水厂只有21座。在平均供水规模上,香港为23万m/天、东京为63万m/天、首尔为133万m/天,远高于深圳的平均供水规模(8.5万m/天)。

目前,深圳全市共有水厂81座,有70多座分布在原特区外。其中,供水规模在1万m/天以上的水厂58座,村级小水厂23座,总供水能力约为690万m/天。由于历史原因,原特区外供水系统相互独立,部分水厂规模小,水质标准不高,供水安全保障性较低。通过全市供水一体化整合,水务集团将对标国际化先进城市,努力推动对现有小水厂的“关、停、并、转”工作,提高集约化供水能力,实现更加优质、高效地供水。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水质和服务,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供水水质与服务是城市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深圳水务集团已建成22个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这些片区的饮用水质已完全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可打开龙头直接饮用。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优质饮用水工作,水务集团积极向各整合项目输出管理与技术,通过建立健全水质保障体系、对严重影响水质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加大管网“死水”的排放等工作,全市水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202_年,宝安出厂水浊度为0.11NTU,比整合前0.16NTU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管网水浊度为0.21NTU,比整合

3前下降16%;202_年,龙岗出厂水浊度为0.2NTU,比整合前0.42NTU大幅下降,管网水浊度为0.30NTU,比整合前0.45 NTU有所下降。同时,集团还将自主研发的客户服务信息系统无偿提供给两区水务集团,协助其构建起以营业厅、服务网站和呼叫中心为平台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统一了辖区内的供水服务热线电话,通过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统一规范的服务,极大消除了过去分散式供水服务给用户带来的诸多不便。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漏损控制,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整合前,两区供水漏耗极其严重,其中龙岗中心城区高达23.4%,宝安中心城区也达16.5%,各个街道漏耗也相当惊人。整合以来,深圳水务集团通过加强管网、阀门日常巡查管理,管网改造,推进区域计量及管网梳理,强化探漏等举措,大力开展供水漏耗控制工作。截止202_年底,深水宝安(宝城分公司)的供水漏耗较整合前下降了6.3%,深水龙岗较整合前下降了3%,漏耗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利于水质的提升与供水运营成本的控制。

三、关于全市供水一体化的思考

在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关于供水经营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探讨和实践,深圳水务集团选择了全市供水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只要政府监管到位,一体化供水是最符合公用事业行业特性,有利于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总体规划控制和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有利于实现资源集约化、服务同质化的有效模式。为保证整合成效,政府与企业从以下两方面做了共同努力:

一是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指导与监管,确保企业规范运营。深圳市国资局对水务集团的经营实行了严格、规范的管控;市水务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业务指导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生产、服务工作严格把关,如实施服务质量考核、定期开展出厂水、管网水指标监测等;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对企业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企业环保履责情况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企业负责人业绩挂钩;市物价局对自来水价格实施严格的成本监审制度等等,从而确保从公众利益出发,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供水企业运营的控制力,保证了供水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积极输出管理与服务,推动供水一体化成效初显。深圳水务集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努力,推动原特区外供水企业在供水安全保障、漏耗控制、水质提升、服务改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整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改变原来各街道水司供水管网互不连通,不能联合调度的问题,深圳水务集团先后投入约9800 万元用于管网的新建与互联互通,极大地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

为进一步消除因历史原因导致的原特区内外供水业务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深圳水务集团在全面摸清宝安、龙岗、光明等区供水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未来五年实现特区内外均衡化、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编制完成了《深圳特区 一体化供水业务发展实施方案》(202_-202_)。该方案对未来五年全市在全面提升供水水质、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客户服务水平、节能减排等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明确了目标及具体举措,有利于加快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建设进程,为全体市民提供同质化、高标准的供水服务。目前,我们正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动此项工作。

专此汇报。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水务一体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