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1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17-87337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5 11:21: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1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1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农信社改革:来自江西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_-10-15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江宜航 姜业庆 郭海 浏览量: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202_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国发〔202_〕15号),要求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202_年8月18日,浙江、江西、贵州等8个省份作为首批改革试点省份,正式启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10年时间过去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202_年8月底至9月初,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较为成功的江西省进行了调查采访。

农信社改革:来自江西的实践

经过10年改革,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不仅摘掉了当期亏损和历年亏损挂账“两顶帽子”,而且连续10年实现“两个明显高于”:发展速度和质量改进明显高于江西省内银行业机构和全国同行业机构。

艰难中起步

“作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省份,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是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8月30日,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11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肖四如如是对到访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肖四如告诉记者,根据当时的清产核资数据,至202_年年底,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实际占比高达70%,历年亏损挂账近30亿元,严重资不抵债,2/3的成员行社亏损,资本充足率-15%、严重资不抵债,相当多的成员行社出现支付危机,濒临破产。

在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在2.3万员工中,高中学历以下近80%,亲缘化比例极高,服务手段落后,管理基础薄弱,业务操作和内部管理极不规范,相当多的法人机构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

但是,作为国务院首批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省份之一,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可谓举足轻重。曾有人如此评价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意义:江西的改革成败,决定着中国整个农村信用社的未来。

正因为此,时任银监会副主席的李伟不仅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三次前往江西指导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而且还对时任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的肖四如强调?押 中国农村信用社“作用不可低估,地位不可取代”。

也正是在这一年,时任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的肖四如被调任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正式启动并领导了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确立三大发展战略

“改革之初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面临最紧迫的三大课题是:在管理十分薄弱、百废待举的情况下,如何推进规范化;在历史包袱沉重、业务手段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不断破解自身难题的同时,如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肖四如说,这些年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三大发展战略”——“立足县城、服务三农”的市场战略、“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经营战略和“小银行、大平台”的“金融航母”战略。

所谓“立足县城、服务三农”的市场战略,据肖四如介绍,就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多、客户广、机制活、政策好等优势,大力实施“双层经营模式”,推行全员客户经理和综合客户经理制度,在金融市场竞争中追求差异化发展,形成服务特色,努力成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主力银行。

而“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经营战略,则是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实现社区金融与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农村社区信用建设、分散经济组织化、政府社区基层组织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互动,从中寻找各种有效的发展机会,实现银行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小银行、大平台”的“金融航母”战略,则是既保持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分散法人机构自主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使之发挥“战斗机”作用,同时又通过做强做优省级管理和服务平台,使之发挥“母舰平台”作用,有效满足小法人对业务平台、行业服务的内在需要,从而形成“小银行+大平台”的“航母战略”,弥补成员行社业务竞争中的“短板”,形成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

“换言之,就是省联社做下面成员行社做不了的事。”肖四如说,正是上述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才有了江西省农村信用社10年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建立三大机制

肖四如告诉记者,为了实现上述发展战略目标,解决农村信用社如何改、怎样管等问题,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改革促发展”的思路,着力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机制、合作共赢的互动机制和有效的行业管理机制”。

首先是建立了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在明晰产权、推进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以民营企业和个人股东为主体的股权结构,并按照法人治理机制要求,全省农信社建立并规范社员(股东)大会、理(董)事会、经营班子的职责及议事规则,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科学决策、有效管理、高效执行和相互监督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当期绩效决定薪酬、长期业绩决定升迁、道德缺陷一票否决”的激励原则,完善对各层级、各岗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综合奖惩体系。三是完善风险内控机制。初步形成符合现代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规律并适应农村信用社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制度、流程、办法和措施,使之落实到各级组织、各个岗位、各业务管理条线,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四是系统的创新机制。适应客户需求和管理需要,建立“快速反应、无缝对接”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响应机制,全面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手段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推动

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次是建立合作共赢的互动机制。一是与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互动。既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公共资源、政府信用资源的作用,最有效地抓住业务发展机会和各种盈利机会,以有效解决政府引导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难题,从而与政府形成发展经济的合力。二是与农村社区信用文明建设互动。由政府牵头,社区组织、农信社参与,深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社区、文明信用商户”等活动,对诚信的各类客户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并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三是与农村经济组织实现互动。充分发挥各类基层组织、专业化合作组织的作用,以信贷为纽带,把专业化合作组织中的利益相关方组织起来,积极组建各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从而有效解决社区性银行机构贷款难和农村社区分散经济难贷款的矛盾。四是与各级政府扶持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互动。在制定信贷政策、确定信贷投向上,注重与各级政府在财政、税收、农业开发、扶贫、教育、卫生、以工代赈等方面的支农惠民政策实现对接,通过信贷的传导放大效应,确保政府对农村社区经济的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并产生最大效果,共同为繁荣区域经济服务。

最后是建立有效的行业管理服务机制。作为各成员行社出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省联社按照“遵照章程、民主管理,根据授权、依法管理,依照规范、科学管理,党的建设,相辅相成”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总体原则,牢固树立“为成员行社服务”理念,先后成立了风险管理中心、信息科技中心、交易清算中心、资金调剂营运中心、电子银行中心、规制建设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公共关系协调维权中心、产品研发推广中心、组织行为管理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企业文化中心等12大服务中心,有效解决小银行对接大市场的矛盾。

“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省级管理和服务平台,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有了责任主体,农村信用社有了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基层法人才真正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肖四如说。

推进四大管理

“如果说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10年取得些许经验的话,就是我们始终致力于把现代银行科学管理的要求逐步落到实处,靠管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责任感。”肖四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肖四如看来,农村信用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靠科学管理作支撑。具体到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一是推进了流程银行管理。为解决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管理基础薄弱、制度规范不落实、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江西省联社成立后,把推进规范化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在建立系统规制基础上,借鉴现代企业流程化管理经验,按照“以制度规范为依据,以客户信息为支撑,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岗位对应流程设,管理要素跟着岗位走,最终实现信息化”的总体思路,本着“对内优化、对外简化”的原则,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操作和管理行为展开了全面的流程改进,在每项业务活动的各环节、岗位、风险管控等之间建立图表显示关系,使农村信用社从粗放式经营过渡到流程化管理。

二是推进了全面风险管理。面对复杂的风险管理形势,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借鉴现代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适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业务流程、组织层级、控制工具维度;“五个层次”: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科学的内部控制、有效的行业管理、依法的外部监管、党组织的监督保证;“十大机制”:规范化业务操作机制、事中与事后的监督机制、非现场风险监督评价机制、现场审计监察机制、业务风险分散机制、多种综合处罚机制、业务质量控制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借助信息化手段的科学管理机制、融入法人治理的党建工作机制。

三是推进了全面绩效管理。一是按企业价值创造目标,优化组织架构和岗位体系。依据业务活动和管理的需要,对应流程的各个环节设置工作岗位,使各个岗位上的员工既顺利配合共同完成某项经营管理工作,又能形成相互监督和制衡。二是大力推行岗位竞争,有效配置好人力资源。以岗位来定编定员,通过公开竞聘、双向选择等竞争方式,整合优化现有人力资源,调动各岗位员工的积极性,把合适的员工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三是按科学考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评办法。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先进经验,推行“平衡计分卡”、360°评价等考评方法,根据企业价值目标和岗位职责,合理确定考核系数,对各层级、各岗位建立起全方位的绩效考评办法,量化考核到人到岗,严格绩效挂钩。四是根据“长期业绩决定升迁”,建立员工等级升迁机制。对员工岗位实行等级管理,推行综合柜员星级制、客户经理等级制、专业人员职称制等一系列员工岗位等级管理办法,打开晋升激励通道,让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非常灵活有效的状态。五是形成综合奖惩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权力与责任对等、贡献与分配对应的原则,既积极探索绩效工资、职务激励、股权激励、企业年金以及提供教育培训机会等各种激励形式,又对违规行为、短期行为形成有力约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鼓励员工创造长期业绩。

四是推进了全面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是金融企业一切价值创造的来源。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视客户为宝贵资源,视客户需求为第一需求,视客户利益为最大利益,视客户意见为改进目标,视客户满意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按照“热心、真心、知心、耐心”的服务要求,全面推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便捷式的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对接客户多元化需求的能力,建立与客户需求对接的人力资源体系架构和管理能力,真正与客户需求实现“快速反应、无缝对接”,有效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多元化需求,不断维护、拓展和扩大客户资源。

推进产品、管理和服务创新

如果说强有力的管理是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创新则是其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注重从产品、管理、服务等方面展开系统创新,从而突破了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是持续推进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中,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注重“按照需求设计产品,创新产品引导需求”,使产品和服务不断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并建立相应的业务操作和风险管控流程,实现风险可控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为了从根本上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在全国率先试点推广并全面提升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全省累计有2435万农户获得过小额农贷支持,该产品还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国农信社系统首个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金融产品;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江西省农村信用社通过发掘各类中介组织、各种专业协会等信用资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从而构建了一种“信用合作+专业合作”的新型信贷模式;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胆创新担保方式、降低信贷门槛,支持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大力支持民生工程,全省农信社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

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再就业担保贷款发放额,始终保持全省金融机构的领先位置;为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大学,主动担负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代理行和部分地市主办行的职责,帮助数万名农村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农民住房贷款,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贷款近20亿元;为配合林权制度改革,及时创新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使林农和林业企业的“资产”转化成“资本”,有效解决了林农和林业企业融资难题;为积极支持全民创业,与基层组织互动,推出了“双带致富”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金融产品,有力支持了城乡能人创业致富„„为适应网络时代客户金融需求的多样化,积极拓展票据业务、理财业务、保险业务等新型业务,朝着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加速转型,最大限度实现客户价值。通过这一系列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金融产品,使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成为该省支持全民创业、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主力银行,成为促进江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金融力量。

二是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在管理创新方面,江西农信社注重运用现代金融企业科学管理规律与农村信用社实际相结合,形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架构、制度规范、岗位分工、管理流程、考核奖惩等。在全国同业率先实施基层网点会计委派制度,通过资质认证、竞争上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奖惩等方式,提升对一线业务风险的监督效能;在全国同业率先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全面绩效管理、全面客户关系管理,使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在全国同业率先建立员工违规处罚办法、员工轻微违规扣分办法、案件损失赔偿等制度,使风险和案件逐年下降并接近金融机构正常概率。

三是全面推进手段创新。为破解手段落后的瓶颈制约,省联社成立后,在信息化建设几乎空白的情况下,举全社之力启动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了信息化手段,实现以金融信息化助推城乡一体化。比如:从无到有的电子银行业务,先后推出了中国银联标准的“百福卡”与转账电话特色服务终端,开通了“百福网上银行”、“百福电话银行”、“受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ATM、POS等服务,并正在逐步实现电子银行机具“村村通”。在清算体系方面,江西省农信社不仅拥有和其他银行一样便捷的现代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中国银联清算系统,还开通了全国农信社系统间的“农信银”通存通兑系统。另外,全省农信社系统内资金汇划免收手续费,这让广大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正是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如今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像现代银行一样充满活力”。

来自江西省金融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3600亿元,贷款余额2200亿元,存贷规模比改革前增长了9倍多,占江西省市场份额提升了6个百分点;存贷款年均增幅分别达25%、23%,分别高于该省金融机构4.67个百分点和3.5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农村信用社平均水平7.59个百分点和6.47个百分点,江西省近80%的县级法人存贷规模已居当地各金融机构之首。

“从盈利能力来讲,在消化近30亿元历年亏损挂账基础之上,江西省农信社各成员行社连续多年实现盈利,累计盈利100多亿元;与此同时,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不良贷款率从60%以上降至5%以下,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超过130%,资本充足率由改革前的负值上升到9.46%,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另外,从对地方经济支持度来讲,江西省农信社始终以占江西省17%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该省60%以上的涉农贷款、60%以上的下岗再就业贷款、30%以上的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贷款。”肖四如说。

——引自202_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

第二篇:[财经报道]农村信用社改革报道系列报道

【农村信用社改革报道之一】农村资金饥渴 喜雨初降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中迅速转型,在广大的中国农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国农村发展对新资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在一些领域,农村资金市场的“贫血”的状态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从202_年8月开始,针对农村信用社这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我国在8个省区展开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一场扭转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现状,在中国农村金融中再塑“造血机制”的改革,正在迅速而坚定地展开。

202_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务川山区开始退耕还林,有点养殖经验的张泽贵,看准了当地牛肉市场价格不错,地方政府又出台了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多方筹钱盖起了牛圈、种起了料草,只要买来牛犊入圈,来年的收入似乎已经触手可及,真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但张泽贵七算八算就差3000块钱。

焦急的张泽贵,在向所有能想到的亲戚朋友伸手之后,不得不再次踏上山路,走向这方圆五十里之内唯一的金融机构,也是他目前唯一的希望——农村信用社。而在务川农村信用社,年底的清帐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对于信用社主任周其令来讲,今年的这笔帐叫他着实头疼。在务川这样的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存款规模偏小,连年亏损,农村信用社现在已经无钱可贷。周其令每天最不愿意作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就是面对前来贷款的农民。

(周张争执)张:你无论如何一定要贷给我。

周:实在是没办法。

周其令:农民急,我们更急。今年存款只有一个亿,加上央行的支农再贷款,我已经贷出去一个多亿,存贷比已经超过警戒线,还要应付存款支付,实在是没办法。

记者现场:对于正忙着致富奔小康的农民张泽贵来说,他现在最着急的是如何筹钱,而在务川这样相对偏远的地区,农村信用社已经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金融机构,他们无力满足千千万万个张泽贵们的需求。资金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当今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也正是为什么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脚步如此急骤的原因。

贵州省副省长顾庆金:我们也着急呀!我们贵州有3000万的农民,有300万的贫困人口,农村金融有30亿元的资金缺口,一方面本身贫困地区存款就很小,加上农信社历史包袱重,自身经营不完善,无力给农民贷款,随着四大行撤出农村,农信社几乎成为农村金融支持的唯一机构。

就在农民张泽贵和农信社主任周其令都在为资金而奔波的时候,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贵州省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此次改革试点中第一家省联社——贵州省联社正式挂牌。紧接着贵州省联社的挂牌,中央财政对于贵州农信社的14.39亿扶持资金迅速到位,而贵州省政府也宣布从省财政中拨款4000万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困扰着数百万象张泽贵一样的农民的资金问题,有望在近期迅速缓解。

记者现场: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的成立,意味着过去贵州分散的、1000多家农村信用社现在终于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他们将用2-3年的时间,在中央的支持下,消化不良资产,同时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而继贵州之后,重庆、江西等8个省市的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也正在展开。

这次改革国家将向农村信用社提供四大政策支持:

一、对亏损农信社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而多制服保值贴补息给予补贴;

二、对西部地区试点的农信社一律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央行发放专项再贷款或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换农信社的不良贷款。

四、在民间借贷较活跃的地方,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预计国家将向农村金融市场输血1500亿元。

【农村信用社改革报道之二】问诊产权机制 增强支农功能

目前我国所有发放的农业贷款中,有80%要依靠农村信用社。我国现有近3万5千家各自作为独立法人的农村信用社,而平均每家农信社的贷款规模只有两千多万。农信社到底是谁的,出了问题谁负责一直都在争议当中。长期以来农信社自身定位不明,直接导致其支农力量分散,经营效益低下。近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通过产权改革,在半年之内,我国农信社法人数量有望下降一半,单个农信社的支农功能将大大提高。这一增一减,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制。

新春刚到,重庆市大足县农民的年货里就增加了一项——信用社的股票。这两天,县联社正在增资募股,不到3天就募集了股金2800多万元。

农民:信用社经营的比较好,把钱放在信用社比较放心。

而对于已经入股农信社的数千名农民来说,他们今年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股东。

农民:(信用社)每个月都要来给我们公布个账,我们都能当家做主了,我们入了股,也能放心了

大足县农信社联社理事长荣增富:现在的理事会大部分都是外部人,我们经营班子感到现在的压力特别大。

农信社扩股后,最先受益的就是养虾大户老陆,过去由于农信社资金不足而贷不到的款,最近终于到了位。

养虾户:非常感谢信用联社,我以后还要发展第二、第三期工程。

农民:(以前)我入了十块钱股,从来没听到什么信息,也没有当家做主的感觉。

大足县信用联社理事长 荣增富:以前的理事会都是我们内部员工,开理事会的时候都是,举手的多、发言的少。很多事情都能很容易地通过,基本上没有反对意见。

养虾户:(项目)基本上就瘫痪了,而且以前投入的五、六十万也全部打水漂了。

记者现场:从远离群众到贴近三农,从无力扶持到资金充沛,在短短一年内,重庆市的农村信用社就发生了如此惊人的变化。而导致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就在于重庆市找准了信用社发展的症结——产权不清,并针对这一症结展开了统一法人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重庆市农信联社理事长袁明杰:(过去)信用社既不是国家的、也不象集体的,也不是农民的,这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就不强。

过去重庆市有大大小小的信用社法人743个,农信社的股本金来源于50年代组建时每个农民最多几元钱的社员股,一方面单个农信社本小利薄,一方面由于社员大会和理事会形同虚设,导致农信社管理不顺、经营不善。

重庆市农信联社理事长袁明杰:我们重庆通过股份合作制的改革,现在我们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是股民的。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重庆市将信用社的法人从743个整合为39个。法人减少了,增强的是资金实力,整合后的信用社广泛吸收农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入股,不到半年,股本金就翻了两番。在资金实力大大增强的同时,管理也更为科学。在当地,农民股东每月都会收到经营月报和征求意见表,在大足县联社新理事会的首次会议上,由外部理事占多数的新理事会否决了三笔关联贷款,过去信用社内部人“一言堂”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经过改革,202_年重庆市农信社发放的支农贷款比年初净增17亿元,超过了前两年增量的总和。

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监管部 主任张功平:这次改革的重点,根据各省各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成立商业银行、合作银行、统一法人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试点。今年第二季度,我们要对改革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争取下半年在全国其他省市推开改革。

记者现场:由于我国农村存在地区差异大的特点,因此这次改革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由8个试点省市各自提交方案,分头实行。这一方面体现出国家在推行这项改革时采取的是审慎务实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农信社改革本身的艰巨性。要做好支农服务这篇大文章,仅仅靠农信社一家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但农信社的改革必将为未来农村建立多层次、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信用社改革报道之三】面向市场化 重塑农村金融体系

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相对于城市来讲,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给人的印象也更多是经营水平不高,效益相对低下,但在两年前就已经率先改革的江苏,农村相对匮乏的资金市场恰恰为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产权明晰,经营灵活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正在迅速成长,在部分地区,一个良性的金融市场架构已经初见端倪。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全面开始,重塑我国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记者现场:这里是江苏张家港,在这条不到一百米的街道上有7家银行开设了网点,而在张家港这样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就有二十几家中外资银行在这里开展业务,其中成长最快的却是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张家港农村信用社,202_年底在率先进行江苏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改组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仅仅两年过去,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存款比组建前增加了40亿,增幅为76%,贷款增加了33亿,几乎比组建前翻了一翻。而不良资产仅为2%,这样的资产水平即使在国际上都可以说是十分优秀,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的快速成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在常熟,与张家港同期改制的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同样增长很快,在不良资产仅为2%的情况下,改制两年存款增加62亿,超过了改制前6年的增长总和。

龚炳根(农民):当初贷款20万养100头猪,现在贷款1000万,年产生猪6万头,鱼500万斤都靠农信社支持。

徐卫东(农民):应该说我们一同成长。

张家港市委书记曹福龙:它来自于张家港的农村,对张家港农业经济的发展、混合经济的发展情况非常清楚。

由于网点遍布最基层的乡镇,决策距离短而且灵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完全本地化、市场化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面对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的服务中拥有了许多人所不能及的优势,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东渡服装集团总经理徐卫民:农村商业银行,在时间、效率上非常高,它能够保证我们资金的到位。

近日,由银监会召集的,各省政府、农信社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座谈会在苏州召开,进一步研究推进改革的细节问题。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仍要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为主,同时按照谨慎推进,先试点后展开的原则,如果改革推进顺利,在今明两年,将有多达数十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获准成立,在这些银行中允许外资参股的方案也在讨论之中。

江苏省联社理事长王晨曦:到年底,我们有56家创造符合申报合作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基本条件,三年内有71家达到组建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基本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 部长韩俊: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建立一个多种金融机构明确分工、共同竞争、能够有效满足农民金融服务需要的服务体系,开了一个好头,今后我们的农村金融改革还要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比如说,农业银行支持农业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农业金融会更加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会逐步建立,为农民贷款服务的农业保险机构会逐步建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可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模版]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2_年

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简章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全辖设3家市级农村商业银行、1家市级农村合作银行、7家县级农村合作银行、80家县级联社,共有机构网点2500多个,员工24000多人,是全省机构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正规化地方性银行机构。为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储备优秀后备人才,现面向社会招收用工见习培训班学员,经招生录取并参加用工见习培训班学习考试、见习考核合格,安排到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工作。欢迎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踊跃报考。

一、招生数量

202_年共招生755人,其中:职员生267人,代办员生488人(含定向代办员生236人)。各成员行社招生名额见附件1。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历届大学毕业生,且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不良记录;

2、认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热爱农村信用社工作;

3、有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创新意识强,在校学习成绩优良;

4、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5、身心健康,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

(二)职员生招生条件

1、初始学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统招本科(不含专升本、定向委培、各类成人教育、网络远程教育、自学考试及其他非全国统招毕业生)及以上(含202_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海外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报名时须取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

2、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务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数学与统计类、法学类、汉语言与文秘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农林水工程类等相关主修专业;

3、年龄在25周岁以内(1986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有1年以上银行从业工作经历的,可放宽至27周岁以内(1984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

(三)代办员生招生条件

1、初始学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统招大专及以上(含202_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海外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报名时须取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

2、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务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数学与统计类、法学类、汉语言与文秘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农林水工程类等相关主修专业;

3、年龄在25周岁以内(1986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有1年以上银行从业工作经历的,可放宽至27周岁以内(1984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

定向代办员生招生条件增加户籍要求,适当放宽学历、年龄条件。招生对象户籍要求限定为成员行社所在地(县、区及不设区的市);学历要求为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含202_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专业可适当放宽;年龄放宽至28周岁以内(1983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

三、招生程序

(一)网上报考。符合招生条件的报考人员登录江西人才网()进行网上报考,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照片。

(二)资格审查。包括报考资格初审和复审。

1、初审。根据报考人员填写的考生经历、在校表现、获奖情况、专业特长等,网上对报考人员条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人员,登录江西人才网打印《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2_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

登记表》(附件2)。

2、复审。在规定时间内,初审合格人员持打印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2_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登记表》和身份证、学历证(应届毕业生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或学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到网上报考时选择的审核点(办事处、市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或省人才市场)进行资格复审。报考定向代办员生的,复审时还需提供成员行社所在地(县、区及不设区的市)的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相关证件原件审查后当场退还。经复审合格,准予参加笔试,交纳报考费100元;经复审不合格,取消报考资格。

(三)打印准考证。经复审合格、准予参加笔试的报考人员,在规定时间登录江西人才网打印准考证。

(四)考试。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两个步骤。

1、笔试。由省联社(或委托专业机构)统一组织命题、考试、阅卷、评分。笔试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确定的为准。笔试内容与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内容相同,包括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笔试作弊者,三年内不得参加农村信用社任何形式的招录考试。

2、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不同类型招生名额1:2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由办事处或用人单位组织面试。面试成绩按高分到低分排序。

(五)体检。根据面试成绩,按招生名额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人员,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进行体检。体检项目、标准参照公务员招聘标准。体检不合格的,取消入学资格,按面试成绩递补一人参加体检,以此类推。

(六)入学。根据体检结果,确定录取人员并寄发《入学通知书》。录取人员在规定时间持《入学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用工见习培训班学习。用工见习培训班由省联社商学院负责组织,采取与高校合作办班的方式进行,时间为一个学年,其中一个学期脱产学习,一个学期安排到成员行社见习。培训学校收取学习费用,费用(含培训费、食宿费等)由学员自理;见习期间享有生活补贴。

(七)就业。用工见习培训班学员完成学业,经考试、考核合格,发放结业证书,安排到成员行社就业,免试用期直接上岗,按农村信用社规定享受员工薪酬待遇,并参加法定社会保险。定向代办员需与成员行社签订就业协议,在用人单位指定的营业网点工作五年以上。

考试、考核不合格的,给予一次补考(或延长见习期)机会,经补考(或延长见习期考核)仍不合格或违法违纪受到处罚、处分的,责令退学,不予安排就业。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坚持学习的,劝其退学或休学。

四、时间安排

202_年12月5日-202_年1月10日,网上报名。

202_年1月13日-1月14日,初审合格人员网上打印《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2_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登记表》。

202_年1月15日-1月17日,初审合格人员持打印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2_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登记表》和相关证件到指定的审核点进行资格复审,复审合格的交纳报考费100元。

202_年2月13日-2月17日,复审合格人员网上打印准考证。

202_年2月26日前,组织笔试,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02_年3月10日前,组织面试和体检。

202_年3月31日前,寄发《入学通知书》。

202_年9月1日,用工见习培训班开学。

五、咨询方式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招生咨询专线:0791-88597023。

招生信息详情,请登录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网站()和江西人才网()查询。附:

1、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2_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名额分配表

2、各审核点地址及咨询电话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2_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登记表

考报

考如:202_ 毕业证书编号(除202_届毕业生外都必须填)毕业院校学专业邮政编码联系方式年月 民族籍贯先点报名后再上传照片(必须上传一寸清晰证件照)性别政治面貌

单位简历 在校表现 获奖情况 个人特长有一年以上银行工作经验者勾选类别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1951年5月~202_年8月)
来源:233网校 202_年12月12日 【233网校:教育考试门户网站】

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1951年5月~202_年8月)1951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信用合作会议的报告》,明确指出单独组织农村信用社,统一由银行领导,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 范围内普遍试办各种信用合作组织。195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适应人民公社化形式改进农村财政贸易管理体制 的决定》,国务院发布《关于公社信用部工作中几个问题和国营企业流通资金问题的规定》,决定将设立在人民公社的银行营业所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合并,组成公社信用部。1959年 中共中央发布 《关于加强人民公社信贷管理工作的决定》。决定把原来的信用社 从公社信用社分出,下放给行产大队,成为信用分部,由行产大队和公社信用部双重领导。196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提出信用社是农村人民的互助组织,是国家银行的助手,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197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提出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 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1979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党组 《关于建议修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中有关信用社问题的报告》,同意将农村信用社更改为“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农 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办理农村各项金融业务,执行国家金融部门的职能任务”。1980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讨论银行工作时指出:“把信用社下放给公社办不好,搞 成'官办'的也不对,这都不是把信用社办成真正集体的金融组织。信用社应该在银行的领导 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要办的灵活一些,不应受银行一套规定约束,要起民间借 贷的作用。如果把农村信用社搞活了,供销社搞活了,农业责任制搞活了,三者一配套,社 员的家庭副业也就搞活了,这将大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 国务院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国发〔1984〕 105号)文件指出: “要通过改革,恢复和加强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充分发 挥民间借贷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注意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农业银行要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不宜改变信 用

贷。可以跨地区开展存贷业务。信用社之间、信用社与各专业银行之间可以发生横向业务联系。存放利率允许参照银行所定基准利率上下浮动,有的可以接近市场利率。信用社必须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并接受农业银行领导。”

198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发〔1986〕1号)文件指出:“农村建设资金,除国家增加农业投资外,主要靠农村自身的积累。提倡各地合作经济组织从当年收入中适当提取公共积累,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鼓励群众投资兴建各种生产设施。人民银行、农业银行要制定不同区域和产业的信贷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改造。中央去年一号文件对信用社规定的各项政策和国务院有关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各项规定,应逐项落实。不得向信用社下达指令性转存款指标,保证信用社多存多贷。积极发展农村各项保险事业。”

1987年 中共中央《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发〔1987〕5号)文件指出:“信用合作社必须改革官办的积弊。信用社在遵守国家金融法规的前提下,民主管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国家银行及各级政府均不得干预其资金营运的自主权。信用社交纳准备金比例降到与专业银行一致;存贷款利率可以比照国家的基准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适当浮动;业务范围可以与其他基层金融组织适当交叉。县联社的体制改革,应在保证基层信用社合作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多样试点。农业银行和其他专业银行在互等互利基础上,为信用社提供服务和相互代办委托业务。”

1993年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文件指出:“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根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要制定《农村合作银行条例》,并先将农村信用社联社从中国农业银行中独立出来,办成基层信用社的联合组织。农村合作银行目前只在县(含县)一下地区组建。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按《农村合作银行条例》向农村合作银行参股,但不能改变农村合作银行的集体合作金融性质。”

1996年8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成立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确定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改革的步骤是: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原则加以规范。

1997年2月 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姜春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改革、人民银行加强监管、组建行业自律组织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1997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国办发〔1997〕20号),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合作金融组织,按合作制原则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完善和加强县联社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增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专门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

1998年11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整顿规

范管理工作意见》(国办发〔1998〕145号),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按合作制进行规范改造,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组建农村信用社县以上行业自律组织,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功能。

1999年4月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根据需要,逐步组建地(市)联社,承担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在全国各省建立信用合作协会,主要职能是对信用社提供联络、指导、协调、咨询、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202_年7月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人民银行和江苏省政府在江苏全省进行了信用社改革试点。在明晰产权、完善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全省信用社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在常熟、江阴、张家港三个县级市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县(市)联社入股基础上,组建了江苏省联社。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改革

概述

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改革农信社管理体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省级政府负责;二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信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扩大入股范围,提高入股额度,产权形式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作制三种形式,组织形式可采取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法人和两级法人等模式。改革实践

1.202_年以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到中下贫农管理,又到农业银行管理的多次改革。中国农业银行在1979年恢复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其下设机构。1984年,国务院审批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这次改革强调农村信用社的“三性”,即组织上的合作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但恢复“三性”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还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指令式计划进行。90年代后,国务院要求农村信用社要逐渐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199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开始各自独立办公;199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标志着农村信用社完成了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正式脱钩,并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托管。

2.自202_年起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及评价

202_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这个方案再次启动了农村信用改革的新一轮创新,试点工作在浙江等8个省进行,该方案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以及国家帮扶信用社。202_年8月底,将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到了21个省市自治区。202_年8月,随着最后一家省级合作社的正式挂牌,我国新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这次改革在产权和管理权方面有很大的突破。首先是强调信用社的商业化、市场化,其次是将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了省级政府,权力的下放有利于因地制宜,但也增加了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性控制,同时容易引发信用社的道德风险。2现状分析

产权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方面采取多样化方针,各地区根据自身发展水平以及信用社自身状况来选择不同的产权模式: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且已商业化经营的少数地区实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具备商业银行模式改造条件的信用社可以选择合作银行模式在人口相对比较稠密

或粮棉商品基地县(市),可以县(市)为单位将信用社和县(市)联社各为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对其他还达不到条件的地区,可继续实行原先的体制,同时通过降格、合并等手段,对高风险信用社进行兼并和重组,并对严重资不抵债、机构设置在城区或城郊、支农服务较少的信用社,可考虑按照《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予以撤销。这样,我国农村信用社出现了三种新型的基本发展模式:农村信用社制度框架内重组模式、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和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各地都有不同选择。但在管理模式上,除北京、天津、上海外,各地基本上都选择组建了省级联社。当前问题:首先,当前的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方面是一种混合产权模式,出资方主要是各级政府,监管方面还是以政府指导为主,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信用社的性质还存有“官办”金融机构的迹象。

其次,在管理模式上,各省级地方政府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易于行政管理的联社模式,这造成了信用社不是对股东和社员负责,而是对上一级的联社负责,同时也伤害了农民参股入社的积极性。

最后,在股权设置方面,农村信用社的“非农”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排挤小股民和农民股民的现象,改变了信用社“支农惠农”的核心目标。

资金运营

(1)资产情况。202_年以后,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规模开始迅速加大,但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并没有完全达到国家8%的标准要求。从202_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再次出现增资扩股高峰,资本充足率有明显提高趋势,可以预见资本不足的问题不久将会得到解决。不良贷款近年来也有所好转,但由于大多数是属于历史积累,在短期内很难收回,这就使得各个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甚至有的地方超过了50%,成为信用社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2)负债情况。从信用社的负债总体来看,农民仍然是最主要的储蓄者,其存款额大约占到信用社总存款的70%。从存款流动性和结构来看,信用社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水平,但流动性较高的同时也削弱了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尤其是上存制度限制占用了大量资金限制了放贷规模。

(3)盈利情况。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脱离出来后,一方面被转嫁了许多沉重历史包袱,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大,挤压了信用社的盈利空间,而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使得社盈利水平长期处于低位。

内部治理

(1)1996年中国农村信用社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后,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定》要求,建立了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核心治理制度。理事会负责日常事务的决策并向信用社经营层提出经营目标和战略方针;监事会负责对经营层的监督管理。代表大会负责理事

会和监事会的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对代表大会负责。三会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农村信用社体系上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县级、乡镇级,该体系的采用自下而上的所有权控股方式。

(2)当前问题。首先,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形同虚设。社员代表大会没有成为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自身受到信用社的控制和操纵。理事会和监事会的规范制度还没有建立,理事会受到上级的控制,监事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有效的内部监管,信用社的经营活动更多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

其次,省级联社控制制度与法人产权治理机制相互矛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三权分立模式,解决了农村信用社、信用社股东和政府之间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配问题。但改革中将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省级政府,造成了各省都毫无例外的建立了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这为地方政府控制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地方金融提供了机遇,制约了不同产权主体共同参与决策的权力。

最后,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效率不高。农村信用社职工的文化水平不高,在放贷时不能准确有效的向农户传达信贷信息,同时存在机构冗余、人员庞杂的现象,行政成本高而经营效率低下。

监管状况

(1)建国之初,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供销社共同监管,监管的内容多是对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的规范。80年代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由中国农业银行负责监管,监管手段多是强制性的行政式命令。199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开始逐步脱离农业银行的附属地位。

(2)202_年6月,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了监管的总体原则。202_年银监会经国务院审批下发的《关于明确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权责分工的通知》经一步将监管体制中各级政府、省级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的权责明确。

(3)当前问题。首先,没有有效的执行对省级联社的监管工作。随着国家将农村信用社的权力逐步下放给省级政府,省级联社的特殊地位就必须要有更高层的国家机构严格管理,这方面银监会监管不完善,管理基本还是流于形式。而是否应当建立专门的全国性信用社监管机构还需讨论。

其次,信用社与监管部门关系不畅,没有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当前信用社还处于改革发展初期,很多业务还不规范,因此对监管机构存有戒心。而监管者也没有主动建立与各级信用社的有效沟通机制。

最后,监管体系中忽略“三会”制度。“三会”中的内部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与外部的监管部门内外呼应,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信用社管理层的附属机构。3改革对策

1.明晰信用社产权关系,推进多元化产权模式。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产权问题主要是法人产权的概念迷糊不清,入股农民社员享受不到自身应有的权力,甚至连基本的监督知情权都得不到满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推进多元化产权改革,分散股权,民主管理,群众监督,克服“一人说了算”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来说,要求信用社在原有社员的基础上,更广泛的吸收当地的农民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资金,甚至可以吸收外地资本、外资企业的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增加大额贷款数量,建立区域资金流通机制,提高信用社盈利能力。解决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键是提高信用社自身的盈利能力。历史债务包袱重和小额信贷利润低是信用社提高盈利水平的两大难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适当提高利差相对较高的大额信贷的数量,优化信用社的负债结构,降低资金过剩流动性的同时提高信用社的收入。其次是要建立区域间的资金流通机制,适当放宽信用社之间的头寸交易,进而保证资金过剩的信用社可以及时将资金流通到资金缺乏的信用社。

3.确立“三会”在内部治理的核心地位,减少政府部门对信用社的干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方面必须确立社员大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同时增强农户和企业股东的参与意识,保证信用社真正反映大多数社员的利益;另一方面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制度,保证其对理事会的监管权力。同时,政府部门要逐渐弱化自身的经营决策者地位,改变农村信用社的一元决策体制,推进多元产权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在吸纳高素质专业金融人才的同时,更要加大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从根本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健全信用社监管体制,逐渐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明确外部监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各自职责,包括各级政府、省级管理机构、银监会、中央银行。这其中必须强调银监会监管的核心地位,在协调好与各级政府之间关系的同时,更要监督约束政府部门对信用社经营的干预。其次,加强内部监事会的作用。完善的监事会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社员代表大会监管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与外部监管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最后,建立信用社行业的行业自律机构,这便于各个信用社之间的信息沟通,自律自治。

5.国家配套优惠扶持政策,信用社自身建立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领域的竞争力。当前的农村信用社历史债务还未解决,信贷资金不足、盈利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国家的惠农政策中应当考虑对农村信用社政策上的偏向,比如适当的扶持偿还历史债务,减免税金,制定三农信贷的专项优惠利率。同时,信用社自身也应当进一步加强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意识,减少坏帐和不良贷款,这样,依靠国家政策和自身管理的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领域就能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农村金融系统的绩效。

6.完善农村信用社法律法规体系,保证信用社进一步改革的有法可依。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法律体系,首先要明确多元产权的法律地位,这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性

问题,是改革从根本上得以推进的关键;其次,在具体业务方面制定严格的操作办法和处罚措施,并由银监会统一监管;最后,信用社、各级政府、银监会等不同部门的权责范围要在法律上得到明确表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权责分明、各司其职,防止越权管理和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最终保证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系统改革拥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4改革概况

改革并不等于说我国不需要合作制农村信用社,或国际规范的农村信用社在我国无法生存。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发达国家,合作金融仍然是各国金融业中不可或缺的生气勃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金融的必要性和存在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在于弱势群体可以通过团体合作、资金联合的方式,实现互助,解决单个社员不易解决的经济问题。现在,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业面临的现实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向、机构网点收缩;政策性银行无力直接伸到最基层去顾及农户的金融需要;农村信用社也面临重组、改造,甚至撤并;民间借贷、地下钱庄日渐活跃。因此,完全有必要发育一大批农民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对现有农村信用社也应区别情况进行可行的合理的改造。为此,国家决心将农村信用社按照合作制进行规范,并明确提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造应当是一个在国家适度推动下的自然过程。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1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