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陆良县农村沼气建设思考与展望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17-60553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9 15:08: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陆良县农村沼气建设思考与展望

陆良县农村沼气建设思考与展望 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污染日益严重和农民增收缓慢的现实,呼唤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益的农村沼气生态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它既能解决农户生活所需能源,巩固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减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从而推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农村沼气建设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户用沼气池建设,开发利用人、畜粪便等废弃有机物,转化为优质的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促进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县共投入沼气建设资金1417.45万元,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406万口,节柴改灶0.55万户,分别占“十一五”规划任务的102%和100%。全县农村沼气拥有量已达3万余口,节柴改灶累计已达2万户,年产沼气2000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73万吨,可少耗薪柴7.5万吨,折合9.375万立方米,相当于保护5.86万亩林地免遭砍伐,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年提供优质高效有机肥600万担以上,为农户节省化肥支出900

1万元以上,带动了农牧业的发展。

当前,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涂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大量施用,在大大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团此,发展农村沼气,建立生态农业系统,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发展滞后。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思想有顾虑,对农村沼气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对发展沼气缺乏信心,造成各地发展不平衡。少数乡镇还有部分沼气空白村存在;二是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

2、后续服务差,管理体系不健全。沼气池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重建轻管,后续服务差,大量沼气池因缺乏起码的使用常识,管理使用不当而“废弃”。

3、投入不足,发展受限。建一座8—10立方米户用沼气池需资金2000元左右,加上改厨,改厕,改圈,总投资

4000元左右,农民较为贫困,自筹投入能力弱,部分农户在投资上确有实际困难。

三、农村沼气建设对策

1、提高认识,形成合力。真正把沼气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农村沼气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2、政策扶持,加大投入。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沼气建设;二是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对农村沼气建设予以扶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村沼气建设示范村的农户进行补贴,各乡镇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扶持;三是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和协作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农村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四是加大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要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重要扶持项目,推广小额信贷,保障沼气建设快速发展。

3、抓好典型示范,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农村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作用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扶持,抓好示范村建设,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

4、坚持技术标准,确保建设质量。沼气建设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沼气建设必须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验收标准,确保农村沼气建设工程质量。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坚持建一口,验收一口,确保能100%正常交付使用。

5、强化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今后的沼气建设,必须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缺乏后续服务”的弊端。一是要加大沼气技术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培训班,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壮大我县沼气建设队伍,使更多的农民会建、会用、会修沼气池,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每个示范户建立档案卡,做好使用过程的跟踪维护服务工作;二是配套完善沼气村级服务网络,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沼气管护队伍,为建池农户随时提供技术服务,以解决沼气使用户的技术难题。

四、农村沼气建设展望

“十二”期间,我县规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5000口,节柴改灶5000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户,努力完善沼气村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建池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能源建设的综合效益。

发展农村沼气,要与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充分结合起来。一是把沼气建设与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沼气,使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实现无害化处理,改变农村卫生面貌;二是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结合,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发展庭院生态农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中心工作,把发展沼气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将沼气建设与开展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三篇: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模版)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摘要总结了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及推广成效,介绍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为南阳市沼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沼气建设;农村;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S2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0-0248-0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与推广永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几年,南阳市农村能源工作在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形势下,大搞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

1南阳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

1.1技术创新

在沼气建设中坚持“一池三改”,即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坚持改厨、改厕、改圈,提高沼气建设的标准,切实发挥效益,同时,根据南阳市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池型、模具、综合利用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1.1.1池形创新。西峡县能源站根据西峡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在“强回流式”沼气池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双循环型强回流式”沼气池,在“强回流池”沼气池的进料口增加单向阀,使料液在池内的循环过程中不致于从进料口溢出,同时在沼气池上增加自动抽渣和回流装置,使料液经过抽渣之后自动从进料口进入,形成一个料液的外循环系统,增加了料液的循环搅拌能力,可避免原料结壳,提高产气率。另外,因地制宜的将进出料口同向设置,便于与厕所相连,容易利用沼液冲刷厕所,以此带动农村的水冲式厕所的发展,增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进出料口的同向设置减少建池占地面积,适合西峡的自然特点。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沼气产气率,更降低了劳动强度,易于在场地狭小、缺乏青壮劳力的家庭推广。

1.1.2模具创新。一般的沼气模具都是沼气池本身用模具筑造,进出料口单独安装,其弊端是容易引起从进出料口与池体的接口处漏气漏水,影响使用[1]。唐河县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的设计出将进出料管与池体本身相连的模具,一举解决了接口处漏水漏气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项小小改进,提高了建池质量,降低了沼气池的返修率,受到施工队和建池户的热烈欢迎。

1.1.3生态模式创新。南阳市不同地域推广不同的生态模式,平原地区推广“牧―沼―粮(菜)”模式的较多,山区和丘陵地带多推广“牧―沼―果(药、草)”等生态模式。沼气成为连接种植和养殖的纽带,畜牧养殖业的粪便污染物经过沼气发酵,生产出有机肥,用于生产粮食、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以提高其品质,带动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1.1.4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2008年卧龙区新建一处秸秆沼气工程,该工程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发酵池的下方排布喷水管,通过水喷压力使秸秆始终处于松散状态,破解了秸秆发酵容易结壳的难题。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稳定,容易掌握,便于推广,是解决秸秆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获得国家专利。大型秸秆沼气工程的建设,带动家用秸秆沼气的发展,卧龙区、新野县都正在探索户用秸秆沼气的可行性,如果可行,不仅解决了非养殖户原料缺乏的问题,还为一家一户堆积如山的秸秆找到了出路。

1.2机制创新

南阳市在发展户用沼气上,总结出“六统三包一合同”制度,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建设图纸、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物料采购、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组织验收;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施工人员必须与农户签订建、管、用技术服务合同。这样,可大大规范沼气生产的施工、管理、服务环节,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保证建设质量,维护农民利益。西峡等地在沼气建设中还要严把“五道关”,一是严把建设农户选择关,即没有发酵原料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严把施工队的选择关。要求施工技术员持证上岗,责任心强。三是严把灶具选择关,选择农业部中标的沼气产品。四是严把沼气合格验收关,坚持按《西峡县政府补贴建池规划申请表》和《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质自查验收报告单》2个表单进行核对,确认乡镇、村组、技术员和农户认为合格签字后,才纳入县级验收范围。五是严把资金兑付关,建池合格后才发放技工工资,将农户兑付资金直接发到农户手中。社旗为了推广沼气建设,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对非养殖户,村党组织统一协调粪源,有的甚至免费供应,密切了干群关系,创造了和谐环境,也推动了沼气的发展。南阳市建立高位督查机制,市政府协调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13个专项督查组,分包各县市区,每次督查有重点、有结论、有通报,大大提高各县市区建设沼气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1.3体制创新

一是普遍推行技术承包制和技术责任制,技术人员的工资、考核及技术职务的晋升与分包地区的沼气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以调动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实现沼气建设投资的多元化,通过政府倡导和部门宣传,南阳市的沼气建设出现投资多元化趋势,有资金和技术的个人成立了专业施工队、维修服务队等,这些专业施工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力强,有的已跨县跨市作业。还出现个人、协会领办的服务网点和村民互助沼气协会,沼气用户每月支出10~20元,就能得到全面服务。

通过近10年来的大力发展,南阳市农村沼气进展迅速,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已达44.4万户,沼气工程累计661处,总池容超过10万m3。目前,沼气发电技术、沼液生产无公害蔬菜技术、沼液养鱼技术、弥猴桃种植沼液喷施技术和沼渣种菇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南阳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

2.1加强技术培训,壮大服务队伍

为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新技术,保障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南阳市自上而下开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术员队伍[2]。

2.2项目带动,典型示范

南阳市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沼气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村的档次和质量。重视在养殖小区集中建池,有意识地在养殖场和养殖户建设小沼工程和户用沼气,对污染严重地区重点治理,建设生态示范小区[3]。注重集中连片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2.3完善机制,规范服务

强力推进沼气建设“三化”进程,即大力推广模具建池,实现建池专业化;积极组建专业施工队和研发成品沼气池,推进沼气建设市场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村4级服务网络,推进沼气建设服务社会化。

2.4规模建池,集约经营

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集发电、照明、供暖、污水处理、养殖为一体,循环利用能源,实现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4]。

科技创新为农村沼气建设注入了发展活力,科技创新中,一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在学习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才能有所创新[5-6]。如西峡的“双循环强回流沼气池”就是在认真学习和推广强回流沼气池的基础上,结合西峡的地形地貌特征,不断总结改进产生的。二要加快现有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不能将新技术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要将新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新技术才有生命力。三要因地制宜,使科技创新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四要将科技创新纳入到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中,编制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新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和量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将新技术、新发明尽快运用到实践中。

3参考文献

[1] 丰斌.大力推广沼气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沼气,2002(2):50-51.[2] 王岩.论实现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38-239.[3] 朱建光,赵庆阳.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0(1):59-60.[4] 方淑荣.我国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216-219.[5] 武毅,蒋江川,张高平,等.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水平――甘谷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调查[J].发展,2010(4):7-9.[6] 张魁伟.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沼气建设利用水平――山西省武乡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和前景规划[J].农民科技培训,2010(3):19-21.

第四篇: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

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

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第五篇: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推荐)

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字体大小:大小 sdyght发表于 10-03-26 15:17阅读(362)评论(0)分类:中国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沼气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首先,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许多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而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十分紧张,并且中央提出农业部门应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不与城市和工业争抢商品能源。其次,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希望通过向农民提供适厨的农村沼气技术及产品,以减少由于传统民用炊事炉灶效率太低(有些不足10%)而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和眼疾、肺病的高发率。

第三,农业部门认为,包括农村沼气和太阳能、风能、微水电以及省柴节煤炉灶在内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与节能技术及产品不仅可以为农村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清洁、方便的能源,而且对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都极为有利,是一项有助于扶贫,健康和教育的公益性事业。

第四,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很有限。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分别于50年、100年和200年内消耗殆尽。另外,由于人们大量使用低效率的用能设备燃烧这些化石能源,结果导致严重的烟尘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我们相信农村沼气建设可以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有利条件

首先,中央和国务院历届领导对农村沼气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国的农村沼气建设有一个较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全国人大曾先后在1993年颁布的《农业法》、1997年颁布的《节约能源法》、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和《畜牧法》中都明确强调要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同时把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到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给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政策支持机制和政策指导。2005年10月,中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在此基础上,农业部制定了《2006年-2010年全国农村

沼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规模达到4000万户和2020年在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农村沼气的目标。

第三,各级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在过去的5年间,中央政府投入近60亿元专项支持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自2003年以后,中央每年投入1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2006年这一支持力度高达25亿元。这使得我国农村沼气建设在规模上、在技术水平上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第四,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和高效的工作网络。在中央政府中,农业部负责农村沼气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等。同时,在30个省、1900多个县和8000多个乡镇都设有农村能源办公室和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农村沼气的行政管理、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4万多人。此外,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生产企业也加入到农村沼气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中来,使得农村沼气技术趋于成熟,相关产品及设备质量得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五,在农村沼气示范推广中,农业部始终注重教育、宣传和培训,不仅编印和出版了许多农村沼气方面的培训教材、宣传手册、电视片和广播节目,而且每年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许多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可以从这些培训教材和培训班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沼气综合利用和安全使用知识。通过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现在全国持有“沼气利用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员超过15万名。有50多家企业生产沼气配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套。初步形成县乡沼气推广机构服务到户、沼气生产工承包服务、农民沼气协会自我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

三、农村沼气建设和发展潜力巨大

据有关部门和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猪牛养殖年出栏7亿多头,蛋肉鸡85亿只,而其粪便排放量每年则高达32亿吨,粪便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含量近8000万吨,约为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5倍。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农户还仍然延续着分散养殖的习惯,其中,生猪分散养殖户为1.07亿户,奶牛、肉牛0.18亿户,蛋肉鸡1.17亿户,羊0.28亿户,役畜0.22万户,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全国大约有1.46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而目前已建成的1807万农户只占适宜农户总数的12.4%,其发展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全国规模化养殖场(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约240万处,其中,中型(养殖出栏500-3000头猪单位以上)养殖场约6.5万处,大中型(养殖出栏3000头猪单位以上)约9000处。而这些规模化养殖场都没有建设粪便处理工程,粪便的集中排放对局部环境污染较严重,矛盾较集中,社会影响较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进行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和清洁化的集中治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是最经济、最可行、最现实的选择之路。此外,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也十分丰富,每年的秸秆产量6.5亿吨左右,却有4成以上被废弃或直接烧掉,总体利用效率较低。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亦达到100多万吨,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滋生地,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目前,在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取得了突破,通过粉碎、添加生物菌剂,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预处理,3-7日可以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现在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130多个村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生活有机垃圾作为发酵原料,对已建沼气的农户,即使不再搞养殖,也能使用;对不从事养殖的农户,也能建设沼气,这无疑拓展了农村沼气发展的空间。

四、几点结论

1.农村沼气作为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及各级政府将会继续并且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尤其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沼气建设将会作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资源,而且农村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在市场,更为农村沼气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舞台。

3.在长期的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研制出一大批成熟、实用的农村沼气技术、产品及装备,培养出众多人才,我国的沼气建设在国际上也已得到公认,我们有能力也愿意将农村沼气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与世界共享,并向需要的国家和地区输出我们的人力资源和适用的技术与产品,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陆良县农村沼气建设思考与展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