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广东省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文化是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标志着我们党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文化自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索新路,这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必然要求,是广东新时期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当前广东省的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坚持高度自觉,进一步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地区,30多年来,形成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这是广东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进军的号令,为广东进一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的动力。广东总体上文化发展水平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面对国际上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唯有进一步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和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二、坚持先进方向,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无论社会思潮如何空前活跃,无论人们价值取向如何多变多样,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
当前,广东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突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我们要着力提炼打造新时期“广东精神”,为国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一点基础性工作。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突出广东特色,提炼出具有深厚社会、文化和历史底蕴,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容易传承的核心价值理念。尤其是要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统一起来,提炼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普通群众能够普遍接受的、符合社会发展水平要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针对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道德失范和价值观扭曲等现象,我们将积极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并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蓬勃向上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坚持这一点,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广东省文化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为此,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要求,努力打造“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文化强省。要切实推进文化民生工作,尤其是要加快基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千家万户;广泛开展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大力继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历史遗产和优秀传统,尤其是要重视民系文化、华侨文化、粤商文化、开放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品牌的保护与开发,使广东文化更具特色。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粤东粤西两翼、粤北山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积极鼓励文化工作者“三贴近”、“走转改”,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四、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使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实践证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文化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广东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并逐步深入,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突破,创造了新经验。比如,在全国率先完成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系统的组建工作,设立省级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探索推进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鼓励探索建立新的综合文化行政体制机制,切实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文化产品增加供给、提升质量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改革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营方式、业绩考
核等,不断增强其公共服务的效率。四是加快研究制定文化强省建设配套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投入250亿元以上用于支持文化强省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立法工作。积极构建对外文化传播体系,让广东故事、广东声音、广东印象越过五岭、走向全国,跨过大洋、走向世界。
五、坚持加强领导,进一步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软任务”变成硬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深化全会关于加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担负起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和主动权的政治责任。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广东要树立起不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是没有远见的领导,不善于抓文化建设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的理念和共识,努力把领导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要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分解文化强省“十项工程”建设任务,建立健全分工明确、机制完善、责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党政推动、政策牵动、社会联动的文化建设强大合力。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发挥文化人才队伍的支撑作用,完善让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把文化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文化发展状况作为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考核各地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促进社会各方面积极投身文化强省建设的时代洪流,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篇: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资源环境学院制药工程3班201230220317 刘小红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的生产作用相当重要。广东省的农业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就目前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预测,由此而得出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可实现的结论。
【关键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应予以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农业耕作技术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农业改革。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的载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广东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主要地之一,加快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了解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广东省地理环境概述
广东省坐落于中国地理位置的南部,海拔较低,大多数的地区为平原或者是丘陵,非常有利于耕作,沿海地区的水产业丰富,为广东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效益。广东省有着适宜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阳光充足,热量充沛,降雨量适中,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与港澳毗邻,则又是一大优势,这大大地促进了广东省的农业商品化,有助于推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广东大部分地区是属于多山地区,很多农田都是小面积的,而这将成为限制广东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十多年来,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提高了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由于广东省很多农民的素质不高,导致他们对农机缺乏一定的认识。而现在好多了,在增强对农机的推广能力后,很多农民开始慢慢地去接受并学会使用农机了。(2)农机装备总量有了一定的增长。广东是比较发达的,但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农机。自202_年以来,农机开始有了一定的增长,农机化进一步优化,水稻联合收割机,节水灌溉机,谷物烘干机等农机开始得到推广,而水稻生产也开始向蔬菜,花卉,水产养殖,畜牧等各个领域发展。202_年广东省计划农机总动力达2168万千瓦,增长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3%以上。(3)水稻生产机械化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自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水稻机械化正快速推进,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农机装备的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改变过去不好用的农机,生产出更适合农民使用的机械,从而大大方便了农民。
但是,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不免也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我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农业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相比,与农民对农业机械日益迫切的需求相比,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不够
一个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低与当地政府的行动密切相关。而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政府还不够重视对农机的扶持与引导。虽然广东财政投入农机的总量在增加,但是增长幅度不大,而且现在人民币没有升值,反而物价上涨,购买一台农机的钱远远高于从前。虽然政府有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但补贴的资金与农
民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地区,享受补贴的农民只占申请补贴农民的几十分之一,资金缺口大,影响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目标的实现。很多地区的当地政府虽然有颁布一些惠民政策,但始终没有生成切实可行的条规,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也因而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地区间农机化发展很不平衡
广东省的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突出。珠江三角区不仅地理环境优越,而且经济相当发达,已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其农机化水平高,尤其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而相对于广东的很多山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欠发达,农业发展水平很低,农民收入低,拥有农机的用户寥寥无几,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当地缓慢。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直接制约着该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又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因此,要消除农机化不平衡发展的现状是不容易的,只有在稳步发展发达地区的农机化的同时,不断地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农机化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异。
3.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比较薄弱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对农民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农民不再需要卖力地去耕作而收效甚微,而要求他们要懂得如果使用农机来快速而轻松地去工作。但现状却是,虽然近年来农机装备数量有了一定的上升,但是由于农民的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几乎买不起农机,更不用说使用农机了。所以对农机的购买力相当地薄弱,导致农机在很多山区都得不到推广。另外,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民自主经营地位提升了,自主决策的意识也加强,他们对农机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农机管理机构所能提供的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自然而然也降低了对农机的购买力。
4.农机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
广东大部分山区的农田都是小面积的,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改善农机。而目前的农机大多数比较落后,很多的使用都要么过于单一,要么就是受到地理环境或气候的限制。虽然近年来不断地改造出新型的农机,如新一代抛秧机,收割机之类的,但是这些农机的功能仍然过于单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耕作方式。很多地区只注重生产大量的农机,以量的多少来衡量农机的推广程度,投入大量的经费去生产一批又一批的低效率,高耗能,寿命短的农机,而忽略了农机的创新的重要性。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机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广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广东农机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对农机的需求,展望未来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农机在各地农村中得到普及
未来广东省的居民生活水平将普遍提高,同时政府对农机的经费投入也将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进一步完善,农民普遍解决了买不起农机的问题,对农机的购买力将大大增强。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自己的农机,农民的自主经营能力大大提升。农业机械化在农村中将得到普及。
2)农业机械化发展与环境相调
未来农机将一改以往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缺点,朝着与环境相协调的模式改
进,融入了更多创新技术后的农机不但能克服恶劣的气候,土地等因素,不受环境的限制,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农机化所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将针对当地的地理及人文环境,通过颁布各类法令以及有效的宣传,不断地改进当地的环境,使之更加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业机械化技术进一步提高并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农机化技术必然会迈向更深一步。在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下,农机推呈出新,不断等到完善。与此同时,农机化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广,由原来单一的用于粮食作物的农机技术向各个领域扩散,如应用于花卉,蔬菜,农产品的栽培及养殖业和畜牧业等领域。
4)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控体系更加完善
以往的农机生产与质量安全无保障,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而未来广东省将针对农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农机生产的监控,切实保障生产的安全性,针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管制以保障其质量。同时,政府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农机实施推广许可制度,打击假冒伪劣农机,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
5)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迅速发展
未来的广东省走的是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适应,则必须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械化技术设施设备,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
结语:广东省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但由于存在某些问题,农业机械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政府要加强对农机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民对农机的认识,同时,要完善服务化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机的扶持力度,制定农业机械化目标,带领全民朝着这个目标奋斗,这样,农业机械化在广东省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刘胜敏.广东省农业机械化问题研究.202_.5.30
[2]佘淑琴.王树武.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年会
[3]李庆荣.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现代农业装备
[4]臧英.罗锡文.段洁利.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202_.5
[5]杨敏丽.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中国农机化.202_第6期
[6]山宝琴.刘亚锋.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2_年18期
[7]柳军.浅谈农业机械在我国的发展[J]科技促进发展.202_年04期
第三篇:电子政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电子政务,促进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前提。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数字技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转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开放的交互式管理和服务系统,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实现政府内部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现代化、业务规范化、信息资源化、决策科学化,树立高效、廉洁、公正、开放的政府形象。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1、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电子政务代表了全球电子政务的最高水平,进入了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电子政务所采取的措施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下面,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为例来说明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①美国。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先驱,也是被公认的政府网站健得最成熟,电子政务开展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强调美国应建立注重公民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02_年底,布什总统签署了“电子政务法”,建立了“电子政府专项基金”,并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总统管理委员会,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形成电子政府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府管理体系,使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走上了正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美国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到202_年,美国各级政府将从互联网上收取15%的各种税费,同时从网上接受3.3亿份来自企业或公众的各种申请和报告,各级政府也将会在网上推出1.4万种网上申请服务,为公民提供完善的服务。
②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在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和互动方面做得丝毫不逊色。1999年,加拿大总理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府战略计划——“政府在线”,202_年底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
③英国。1994年开始进行“政府信息服务”实验,英国政府先在互联网上建立“英国政府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政府、学术机构、企业等网址查询。202_年为每个市民提供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为此,政府责成每个部门和机构制定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与有能力的技术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电子政务发展走向成熟。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多项信息化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信息化工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目前已发展到12项。其中1999年的金关工程就已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税工程也已顺利完成首期工程,建立了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这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我国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得到极大的推动。202_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同年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明确规定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并着重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电子政务进程,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②政府上网工具初具规模
在各“金”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到202_年,全国绝大多数的管网建设已经就绪,且大多乡级以上政府都设有站点,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目前全国已经有2200多个政府网站,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已实现了通过网络向社会和公民发布政务信息的功能。
③部分地区和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电子政务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有关的部委等,其电子政务发展步伐较快。目
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也开始凸显出来。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发展也非常不平衡,多数地区尚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正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探索和实践中,以下八个方面成为电子政务的主流发展趋势。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因特网为公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泛运用“公共信息网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公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公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公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有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区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会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能使公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
7、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
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一方面,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不一定就是政府投资,融资的渠道很多,政府没有钱不进行新的投入也一样可以办事。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政府擅长的是政府自身的业务,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的专长。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任务是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由企业去搞系统开发。
8、电子政务全球化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提高,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所以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相互间既有独立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系统对接和兼容,以实现各国政府在跨国金融、商贸、旅游、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维持地区性和平等方面的合作。因此,电子政务必然要向地区性和全球性发展。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进。各国都在发展互联网络,构建和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及改革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第四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内容。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五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五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二是讲求经营之道,把握市场竞争规律。讲求经营之道就是使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方针等,都要适应加入 WTO 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符合我国企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的要求。好的经营之道,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第一要树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是指以企业远景为目标,包含了企业的使命、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意识和经营思想等内容的一种体系化的信念。企业经营理念不仅反映企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指示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它从根本信念上、根本价值取向上为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导向。企业的经营理念实质是企业对外界和企业内部的宣言,它像人的大脑支配人的行为一样,支配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现在社会比较重视的有船的理念,木桶的理念,100-1=0 的理念 , 狼的理念,老虎的理念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第二建立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创新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机制创新,是振兴国有企业的关键。一要在市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完全市场化,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实行扁平式管理。二要在用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才国际化(即本土化)等。三要在分配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彻底破除论资排辈,使贡献同收入挂钩。第三要有与全球化和企业目标相适应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而确定的企业行动纲领,以及为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它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战略主要有经营战略思想,经营战略方向,经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方针,经营战略措施等。企业战略的制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并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应具有长远的目的性,全局的指导性,竞争的对抗性和赢利相辅相成的风险性等主要特征。第四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过去,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利润,而今天的成功标准是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的责任。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就要从远处和大处着想,通过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以信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会保持长久繁荣,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培育企业精神,铸造企业之魂。一个企业,一支队伍,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会成为乌合之众。这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由全体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培育和形成的,它是企业在经济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凝聚力所在。怎样才能培育一个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呢?从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文化实践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领导人要有一个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精神。因此,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精神要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共同行动,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第三,企业精神要个性化。企业精神的提炼要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特点、职业道德和职业的本质要求,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第四,培育企业精神要有战略眼光,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四是塑造企业形象,打造国际市场竞争利器。所谓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形象有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的外观要素,如企业外观环境、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职工制服等;企业的人员要素,如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行为规范、礼仪礼节、企业人才构成及其技术状况等;企业的机制要素,这包括企业的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式等。当前国内外一些企业在塑形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通过员工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塑造企业形象。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内在素质,以及服装仪表、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外在素质。(2)通过品牌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市场,是饭碗,是效益。一个企业拥有了名牌,就意味着拥有了市场和商业利润,也意味着拥有了文化和无形资产。(3)通过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今天,通过使顾客满意的、温馨的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也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并且留住顾客,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满意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树立企业形象。(4)通过广告塑造企业形象。广告,是当今企业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好的广告,特别是产品开始时还无人知晓,不仅能起到营销、促销的功能,而且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5)通过优美环境塑造企业形象。环境形象是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表现,是企业的外包装。进入一个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美不美,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很好的文化设计,特别是视觉形象的设计,这样才能表现出环境的文化品位。同时,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自觉的遵守和维护。
五、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考。第一、我们这支队伍有着丰厚的文化基础。在铁道兵时期,我们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统一全体指战员和战胜千难万险的有力武器。因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作到了“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出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指战员无论是参加铁路建设,还是执行战备、抗震、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出色地完成,为党和人民创建不朽功绩。兵改工后,我们用锐意开拓、争创一流的思想,注重信誉,讲求职业道德的观念,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去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让“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我们把筑路、建设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培养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队伍。各类英模荟萃,典型层出不穷。在我们的队伍中,仍然凝聚着一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力量。广大职工对企业充满了热爱和支持,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这是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第二、国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值得借鉴。一是国有企业缺乏文化创造的内在动力。体现在机制方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还不能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自觉进行文化建设。二是企业文化运作上的形式主义,缺乏务实精神,未对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空谈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只注重形象包装,缺乏个性特色。三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明确。许多单位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而与企业管理脱节,这是认识上的偏差。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主管应该是企业的党政主管领导。没有一个真正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有领导才干的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空谈。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操作上的误区。企业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后,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领导要带头身体力行,不能使企业文化成了贴在墙上,摆在桌上,挂在口头上的一纸空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反对虎头蛇尾、奉命行事、朝令夕改。第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员工的积极参与相结合,才能搞好。总公司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系统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按照集中统一和规范化的要求,作好 CI 策划。第二步就是在 CI 系统完成后,在全系统推行 CI 成果。无论第一步还是第二步,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只有领导大力倡导和职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才能弘扬企业的文化精神,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四、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二是改善了企业的管理,为增强企业活力开辟了有效途径。三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信誉。五是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构筑友爱和谐的生活空间。
第五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