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浅论新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7-96417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17 07:01: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论新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甘肃农业 202_ 年第 1 期(总 246 期)

摘 要: 通过对新疆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推广先进灌溉技术与生物技术、因地制宜开发水资源方面提出了实现新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利用程度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也直接影响着大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年降水量约400mm,而蒸发量达 3000mm,干旱少雨,每年 6 月~7 月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根据国家遥感普查统计,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达 103 万㎞

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28.1%。同时,新疆地表水资源量 794 亿 m3,由于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季河流径流占全年 10%~20%,夏季占年径流的 55%至 70%,所有地表水灌区都存在着春旱缺水问题。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352 亿 m3,实际可开采量 152 亿 m3,现已开采 94 亿 m3。而且随着区内经济发展,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量加大,以及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现象日趋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一、新疆水资源形成及分布的特点

㈠大气降水是新疆水资源形成的总来源 新疆地形封闭,外部河流入量少,大气降水是水资源形成的总来源,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是大气降水的转化。新疆年降水总量 2429 亿 t,每年由降水形成的水资源总量为 878 亿 m3,其中 793 亿 m3为地表水资源,85 亿 m3为独立的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如果加上由国外流入的水量 91 亿 m3,则新疆的地表水总径流量为 884m3。地表水资源的组成为:冰川融雪补给占22.5%,山地下水转化占 34.4%,山区降水直接补给占43.1%。新疆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252 亿 m3/ a[1]。

㈡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首先,新疆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新疆各地降水从时间分布看,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 4月~9 月份,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 4 月~9 月的降水占年总降水量的 75﹪~90%,盆地南部地区占 80﹪~90%,阿尔泰地区占50﹪~55%,伊犁地区占 55﹪~60%。阿勒泰和伊犁地区 10月~3 月降水比重较大,且以降雪为主,阿勒泰地区降雪占年降水量的 30%以上,伊犁地区约占 20%,积雪对地面具有保温保墒作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从空间分布看,降水主要集中于山区,平原区很少。新疆年降水总量为 2429 亿 m3,山区降水占84.3%,平原区占 15.7%。新疆降水总的分布情况是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其次,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从时间分布看,大部分水量集中于夏季,6 月~9 月水量占年径流量的 70﹪~80%。

这使作物生长期供水较充分,但由于春季径流量少,约占年径流量的 17%,影响作物早期需水供应,造成春旱减产明显。从水资源分布看,南疆约占 /2 3,北疆约占 /1 3,但从单位面积所拥有的水量或者用平均年径流量来比较,则北疆比南疆大 1 倍。从河流发源地的分布看,北疆有大小河流 337 条,东疆 89 条,南疆 144 条。所以新疆河流分布特点是:北部多于南部,西北部多于东南部。若以策勒-焉耆-奇台划一线,分新疆为西北和东南面积大致相等的两半,则西北部占全疆产水量的 93%,为 737 亿 m3,而东南部仅占 7%,为 56

亿 m3。这造成一些地区水多地少(,如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伊犁河流域),而有相当部分地区则水少地多,水土平衡矛盾较为突出,对充分发挥水土资源潜力是不利因素,需修建跨区调水工程才能发挥其潜力。

㈢地下水从属于地表水, 二者相互转化, 具有多次重复利用的可能性 总的来讲,新疆地下水不是独立的水资源,它是从属于地表水的。新疆独立的地下水资源量不大,只有 85 亿 m3,绝大多数地下水是地表水的入渗,并转化为地表水补给河流。除此之外,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具有稳定性,这对灌溉农业十分有利。

二、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浪费严重,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科学管理 由于缺少全面的整体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同时存在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现象,综合效益差。在一些用水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密集区以及农业用水高峰,由于缺少水资源统一管理,各自为政,用水无计划,无定额,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新疆农业作为用水大户浪费严重,由于灌溉技术落后,部分灌区采用大水灌溉,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形成渍水,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㈡水质污染加重新疆河流、湖泊自净能力差,在人类活动区易受污染。一般而言,山口以上河流水质良好;河流进入农区后,农药、化肥残留物、城市垃圾、厂矿废水、废渣等使河流水质受到污染。据估算,新疆每年大约有 46 亿 m3农田排水。这些高浓度盐碱水本不应排入下游河道或蓄水体造成灌区盐分的恶化转移。但由于重灌轻排,或排水工程投资高、管理难等原因,地区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可以说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是环境劣变的敏感因素。另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 三废”排放量增加造成了水污染,如乌鲁木齐每天有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近郊河流, 使该地区浅层水体大部分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剧了城市用水困难。主要污染行业有石化、冶金、电力、造纸、机械、纺织等,这些行业废水排放量约占 53%,严重污染了水资源。㈢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新疆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40%,森林和草地被破坏,加剧了山地侵蚀,大量泥沙下泄带来水库被淤、库容减少、调洪能力降低,洪患日趋严重。近四十年来,新疆各地共发生大小洪灾 166 次之多,冲蚀草场耕地约 450 万 hm2,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水土流失更加恶化了新疆的生态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造成大面积的干旱,导致生态脆弱,沙害严重。干

旱的气候,疏松的土壤表层与强大的风力相结合,形成了严重的风沙危害;灌溉农业形成的绿洲区面积 2.9 万 m2,仅占流域面积的 2.8%,盆地内沙漠面积达 36 万 m2,沙漠每年向南移动 10m~30m,和田地区被流沙吞没的农田达 2 万 m2,沙化形势严峻。㈣现有水利工程维护及配套差, 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新疆地区有不少水利工程修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或更早,设计标准低,配套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仅考虑单一目标,综合利用率差,致使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大型灌区缺乏调蓄引控能力,工程设施老化,农田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全疆水库总库容 58 亿 m3,已淤积 11 亿 m3。全疆农用机井 3 万多眼,完成配套的只有 2.5 万眼,一大批劣质井需要更新。由于水利工程不配套,管理措施不力,长期未能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水资源利用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低。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也给新疆农业带来了不小的问题。从新疆各地州产水模数来看:最多是伊犁地区;最少是哈密地区。巴音格楞蒙古自治州与和田两地州水资源总量虽分别列全疆第二、四位,但因行政区广大,其产水模数均较小,分别为

2.334 万 m3/km2、3.699万m3/km2,这两个地州因水资源不足而引起的生态境问题较突出。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和哈密是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需考虑跨流域调水。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

㈠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以河系划分,实行按流域统一管理的体制;二是按流域统一管理与区域分级管理相结合,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三是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应体现在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在分级和分部门开发利用时,必须注重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㈡加强水资源保护治水要治本,要有明确的方向。应加强从上到下水环境的意识,把治水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制订治水计划和远景目标。加强水文水质及污染源调查监测工作,根据该区的特点,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除调整和完善现有水文水质监测站外,还应展开各种水文水质及污染源综合调查工作,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调查,密切监视一些市(县)水环境及污染源变化情况,全面掌握该区河流水质状况和排污情况,为提出主要污染物总体控制目标,有步骤地削减污染物入河排污量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奠定基础。

㈢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对涵养水源、降低土壤中的盐分、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新疆现有植树造林 166.7 万 hm2,其在境内流水系中可降低由流水带来的盐分。据《 新疆土地资源》一书介绍:林木可净化空气,每公顷林木可吸收灰尘 3.6 万 kg, 吸收 CO21000kg、SO2720kg,放出氧气 730kg 事实证明,林木具有抑制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功能[3]。总之,生物系统可以给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所以要倡导人人种树,年年造林,利用生物系统工程改善环境条件、保护水源,提高水环境质量。

㈣ 推广应用先进灌溉技术和生物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灌溉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滴灌、喷灌、低压管道输水、覆膜灌溉等灌溉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功效。改大水灌溉为水畦灌和沟灌可节水 20%~50%,喷灌可节水 50%~64%,滴灌可节水 34%~74%。此外,应推广运用先进生物技术,培育耐干旱、盐碱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及野生植被,以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应实施灌区实施水利枢纽节水改造工程,加强渠系防渗工程建设,提高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加大灌区改造工程的力度,实施水利枢纽节水改造工程;加强排水工程的建设,降低灌区地下水位,控制土壤盐渍化的发展,逐步减少盐渍化面积。㈤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 由于新疆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北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应以地表水开发利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天山北坡经济带、吐-哈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应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建立节水型农业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南疆重点是合理调整灌区灌溉系统,加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实行渠灌、井灌相结合,防止土壤盐渍化,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另外,针对流域内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保证下游有充足用水的基础上,应该制定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不同地区适用的用水、取水量定额,经过论证之后使之法规、条例化,以此来约定各地区水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水平,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全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的无序化和严重浪费,缓解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紧张趋势。

参考文献

[1] 新疆水土资源开发研究编写组.新疆水土资源开发研究.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1.[2] 冯国华, 尤平达, 刘涛.新疆年降水量多年变化分析.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2_, ⑵.[3] 张捷斌.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对策.干旱区地理,202_, ⑶.

第二篇:浅析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

浅析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新疆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如何对新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就现实情况看,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人口快速增长给农业可用资源带来沉重压力

新疆沙漠、戈壁、荒漠面积占到60%以上,可供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绿洲经济区仅为7×10HM,分布在两大盆地边缘。95%的人口集聚在占总面积4%的绿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水资源的限制,新疆耕地面积自1960年以来始终在310万公顷左右,历年不断垦殖只是抵消非农占用耕地,没有明显的增加。随着人口递增,人均基本农业生产资源量持续下降。全区人均耕地占有量由60年代的0.4 公顷,减少到目前的0.18公顷,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另外,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很低,也是制约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农业上过量地施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二是来自农业外部。由于城市工业“三废”污染急剧向农牧区蔓延,各工厂矿山和乡镇企业的“三废”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使生态环境由点污染向面污染转变。农业环境污染一时还难以有效地治理,将增大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压力,严重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引起沙漠化和地力衰退,直接影响着农畜产品的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

(三)农业生产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

新疆是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本来就极其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人为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超载过牧等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全区农业生产资源的严重破坏。一是沙漠化趋势加快;二是森林植被锐减;三是草场退化严重;四是水资源时空配置差,而人类利用中的不合理不协调更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作为新疆绿洲生命之源的水资源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水资源从总量上看是丰富的,但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新疆土地资源的利用。其二,目前全疆地表水引进程度并不低,但由于灌溉工程不配套,防渗条件差,平均渠道利用系数大多为0.35~0.45,亩均毛灌定额比作物生育期实际需水量约高2倍,水资源损失浪费十分严重。其三,流域内水的利用不公平。由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上游过量引水必然造成下游绿洲萎缩、河流缩短、河谷林衰败、湖泊干涸、绿洲周围土地沙漠化。

(四)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主要表现在:

1、种植业比重偏大。

2、畜牧业产值比例太低,也与新疆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称。

3、林业产值所占比重过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未能彻底改变。

4、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二、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一)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资源的消耗加快,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行为增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所以,新疆需要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多胎生育,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教

兴农的战略方针,把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工作尽快转移到以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必须走综合治理的路子,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牧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机制,强化环保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把农牧区环境保护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第二,有效控制城市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要加强资源与环境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坚决控制新的污染源,实行新上工业项目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老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限期治理,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遏制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牧区扩散的势头。第三,搞好水源、森林、草场等保护,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用地膜使用和回收管理工作,减少“白色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组能力。

(三)保护农业资源,节约利用资源

新疆资源环境脆弱,一经破坏难以恢复,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并重,才能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确保农业生产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是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新疆农业发展要以维护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和功能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互协调,彻底改变过去对耕地“重用轻养”、“超载过牧”等错误做法和短期行为,要采用人工措施促进耕地、草场、林地等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维护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并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利持续利用。

(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速优势产业的形成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途径。一是要调整种植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改变单一粮食生产为主的格局,因地制宜扩大棉花、甜菜、油料等农作物面积,使全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向较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是通过调整大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改变畜牧业“短腿”状况,使新疆畜牧业真正成为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三是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贸工农、技贸农一体化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服务为手段,通过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使多元经济利益主体结成共同体,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专业化分工、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生产的计划性和有序性、农户的市场风险抗避能力和预测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市场交易成本降低等问题,使农业生产经营者也有条件分享工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农业产业化能较好地平衡农工商的利益关系,防止农业生产要素超速超量流失,能较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不会使农业过早衰竭,有利于推动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疆农业生产受自然影响较大,与其它行业相比,其稳定性较差。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保护。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前提下,要加大农业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范围,建立国家、信贷、集体、农民投入为基础,及横向吸收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全方位重视、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来源的农业投资新格局,为改善落后的生产条件,增添发展后劲提供资金保障。

三、农业发展的部分对策与建议

(一)稳定绿洲规模和耕地面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中低产田改造

新疆因自然条件的原因,干旱与土壤次生盐碱化成为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同时林业及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土地沙漠化威胁干旱区绿洲的稳定。另一方面,新疆区棉花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所以应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改造中低产田,切实提高现有耕地资源的质量,改善农田内外生态环境,确保新疆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强化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强化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是新疆在经济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水平都较低状况下的有效措施。应把新疆建立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通过应用农业“六大精准技术”和“十大主体技术”技术的配套组装和大范围推广,提高区域农业综合水平,将新疆建设成为全国高效农业的典型样板。

(三)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坚持高起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新疆远离国内外市场,运输成本高的缺点不可克服,大大消弱了新疆农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就地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运输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是新疆农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环节。龙头企业的培育,要面向市场,坚持高起点,采用新技术,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意识,抵御市场风险。

重点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争取中央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省级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以此带动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改变新疆畜牧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促进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优惠政策,牵线搭桥,通过组建棉纺工业大集团企业,促进东西部棉纺工业的联合、引进外资、发展合资企业等,使新疆成为集团企业棉花初加工生产基地、部分精加工产品的专业生产基地。

(四)实施名牌战略

新疆农业的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进行,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实施特色名牌战略。

1、各级政府应积极建立商务网站,发布市场信息,介绍当地产品情况,实现网上贸易,极大地减少交易成本,消弱空间距离对新疆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制约。

2、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树立服务意识,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择重点产品,利用各种媒体发动宣传攻势,提高、扩大本地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知名度,形成新疆名牌产品。

第三篇:水资源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

202_届毕业生毕业论文

农一师塔里木灌区水资源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生姓名:顾科年

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班级:202_--7

指导老师:王立洪教授

塔里木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目录

总论-----------------11、灌区水资源概况----12、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

2.1农业水资源短缺,供水指标不足--------------------1

2.2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1

2.3生态环境问题------1

2.4工程设施不完善,水资源浪费严重-------------------2

2.5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23、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2

3.1灌区农业要发展,水资源是关键----------------------2

3.1.1节约用水,减少浪费------------------------------2

3.1.2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合理调度------------------------2

3.1.3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回归水(咸水再利用)的联合优化利用---------2

3.2加快灌区工程改造达到节水的目的---------------------2

3.3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实现高产高效-------------------2

3.4加强灌溉管理,实现管理节水-------------------------3

3.5加强水资源的行政管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34、结语-----------------3 参考文献:--------------

3农一师塔里木灌区水资源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单位:塔农大成教院202_-7邮编:843300)

摘 要:通过对塔里木灌区的水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塔里木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近年来,塔里木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始植被退缩、耕地沙漠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是在灌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关键词:水资源节水灌溉

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具有巨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社会发展到当代,水资源的社会功能“隐型化”表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人口剧增,人均水资源逐渐减少,上游土地开发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供水价格低廉,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使有限的水资源对社会发展特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水越来越成为塔里木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灌区水资源概况

农一师塔里木灌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在塔里木河上游,塔里木河的水量主要是从昆马力克河、托什干河、叶尔羌河和和田河汇流而成,年径流量78.6亿m3左右。年径流量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水量集中在夏春,如阿克苏新大河依玛帕夏平均年径流量38.8亿立方,70%的水量集中在6—9月四个月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为春水占9.3%、夏水占58.8%、秋水占19.9%、冬水占12.3%,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直接影响春季作物播种和适时灌溉。灌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较大,年最高气温39.8℃,最低气温-28.4℃,无霜期长达219天,全年日照时数2935小时,灌区降水量47.3毫米,蒸发量达202_毫米。灌区总规划面积16.5万公顷,现有灌溉面积

9.6万公顷,针对这个情况,怎样搞好灌区农业节水,又能保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研究的课题,而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2、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农业水资源短缺,供水指标不足

塔里木灌区的水资源是从阿克苏河引入,年引水量为18.3亿m3,随着国家对塔里木河实施综合治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对塔里木灌区的引水量实行限额引水。在限额引水的条件下,塔里木灌区在202_年只能引入水17.5亿m3。到“十五”期末,塔里木灌区的年引水量将控制在14.55亿m3以内。如何把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大课题。

2.2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灌区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城镇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量增加,使得灌区水资源的供需出现了缺口。在202_年我灌区从塔河引水指标为16亿m3,今年灌区引水指标为15.2亿m3,而在5年前灌区引水为18—20亿m3。灌

区生态治理的保护,生态灌区的建设,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2.3生态环境问题

资源性缺水的塔里木灌区,水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发展经济,大量开发土地,必然要占有大量水资源,必须重新调整水资源在生态用水上的再分配。几十年来,由于对生态坏境保护重视不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局部地区

水资源利用过度,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天然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沙尘暴增多,气候劣变。因此,在干旱区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经济,必须保护和提供生态用水,维持生态系统的基本稳定。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水资源的承载力,并确定经济模式和发展规模。

2.4工程设施不完善,水资源浪费严重

塔里木灌区大部分水利工程设施建于六七十年代,主要水利工程是河道引水枢纽、渠系和平原水库,而这些工程中河道引水枢纽十分简陋、老化失修,渠系多为土渠渗漏严重,平原水库占地面积大,淤积造成库容减少,水库寿命降低。农业灌溉则以大水漫灌为主,全年灌水高达每亩700--800 m3,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土壤贫瘠,养分流失。

2.5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由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和补给地下水造成的。在土壤母质含盐量较高和蒸发强烈的条件下,过渡的引水灌溉和排水不畅,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从而影响农业种植,产生大面积中低产田。

3、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灌区农业要发展,水资源是关键。

农一师塔里木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水资源的利用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3.1.1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高效利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

3.1.2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合理调度。

塔里木灌区灌溉面积大、渠系多,水量的调度运行要从引、输、蓄、配4个环节去调节、调整不同时期的用水量。灌区3座平原水库库容4.08亿m3,淹没面积235km3,渗漏蒸发严重,根据塔里木河水情特征,水库春季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以保证春灌用水,夏季水量充沛,为减少渗漏蒸发,要低库容运行,集中灌溉,缩短灌溉时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1.3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回归水(咸水再利用)的联合优化利用。

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的同时,合理开发地下水,详细调查灌区可以再利用的回归水,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灌区塔南总干排水质经检测,符合灌溉水质要求,目前已新建0.2 m3/s泵站一座,年可提供300万m3回归再利用水。

3.2加快灌区工程改造达到节水的目的。

工程自身状况是节水灌溉目标实现的基础。一是对灌区的病险闸、库、渠进行更新改造和防渗,提高水的利用率;二是疏通灌区所有排水渠,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三是大搞农田平整土地,减少灌溉水量;四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五是科学种田,测墒灌溉,侧土施肥,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现有的规模上,做到有发展,有效益,加大对荒漠滩的治理,防止沙尘暴、浮尘对农作物的袭击,使仅有的水资源发挥真正的作用。

3.3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实现高产高效。

加大田间节水工程配套力度,发展节水灌溉。近年来,灌区大力实施高效节水工程,推广渠道衬砌、喷灌、滴灌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以塔里木灌区滴灌棉花大田试验为例,滴灌技术可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进行合理布局以及棉花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来确定棉花整个生育期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每个轮灌区的滴水时间和每次灌水的间隔周期。通过对不同类型滴灌棉田调查表明:

沙性土壤保墒较差,容易出现棉田土壤根层缺墒,造成短期棉株生理性缺水,应适当缩短滴水间隔周期,尤其是进入6月25日以后对棉田滴灌及间隔期,无论什么样土壤类型在棉花花铃期应适当增大灌水定额或缩短滴灌周期。滴灌全生育

333期亩耗水量250 m—305 m,常规灌溉全生育期亩耗水量330 m—380 m3,亩节

水80 m3。

3.4加强灌溉管理,实现管理节水。

一是行政管理系统与流域管理相结合,既依靠行政命令强制节水,又按照流域的水情、水量分配统一计划,统一调配和统一使用,成立水资源处、计划处、生态处、节水办、污水处理处等水管部门;二是在管理上形成一级核算,四级管理,即水费由水管部门直接向用户收取(全年委派制),四级管理即流域管理、师局管理、水管处管理、团场水管所管理;三是严格执行计划供水、定额配水、超用加价制度。充分发挥水费杠杆作用,促进灌溉节水;四是严禁放“保险水”、“放心水”,计量到地头,收费到用户,不放“大锅水”、“平摊水”,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五是市场经营,有偿使用,以供定需,效益优先,要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的灌水队伍,变配水员为灌水员、服务员、售水员,签订用水协议,预付定金,形成供水网络;六是实行“以水定播”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水的效益。自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对塔里木灌区的引水量实行限额引水以来,减少灌区水稻种植

3面积15万亩,节水3亿m;七是充分利用“三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回

归水联合调度运用,实现节水增效。

3.5加强水资源的行政管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灌区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完善和建立科学的水法体系、水资源管理体系和运行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坚决把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的思想贯穿在水行政当中去。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农牧民了解水资源缺少的严重性、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群众基础。

在灌区现代化管理方面逐步实现信息自动化采集、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建立“数字化”灌区,提高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为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4、结语

农一师塔里木灌区地处塔里木河上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关系到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商品棉基地所发挥的作用,直接影响塔里木下游的生态环境。面对灌区水资源现状,应积极寻求近期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灌区内更有效的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利用现有水资源来改善塔里木灌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从而保障灌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安小敏 202_新疆渭干河灌区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的成因分析及

对策。中国水利建设与管理,202_(3)

[2] 孙建光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对灌区水量需求效应分析水利经

济,202_(4)

[3] 张奎夫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中国水利202_(11)

第四篇: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院工学院环境科学11-5班庞冬20111702141003)摘要:

由于当前新疆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对新疆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本文对新疆在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的优劣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国内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对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可行性建议。最后,建立了一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对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性做出系统、客观的评价。

关键字:

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引言:

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是指从新疆实际出发,在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注重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发展新疆现代农业。近年来,在新疆农业的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当前新疆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是进一步加快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新疆要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农业,必须坚持走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道路。

1.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1.1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日益严重,绿洲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日益下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如果,从均衡、协调的角度出发,建立复合新疆农业生产的绿洲生态—经济型农业,将有利于从新疆经济发展全局出发,解决新疆农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改变目前我区农业生产中所忽视生态建设的现状。既符合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又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将传统农业生产技

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遵循农业生态系统内在自然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克服环境制约,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对提高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新疆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新疆是中国典型的干旱区,在干旱的生态环境下,人们进行繁衍生息与经济活动的绿洲载体是有限的。新疆绿洲面积为16.44xl04km2,干早区占绿洲总面积的72%,占新疆国土面积的8.6%。已开辟的人工绿洲7.07x10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5%[1]。因此新疆的绿洲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然而,建国后,由于历史政治原因,人口增长压力,科技落后的制约、政策性因素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的影响新疆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粗放利用资源阶段(建国 20 世纪 50 年代末)2.掠夺利用资源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末)3.剥夺利用资源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2]。使本来就比较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雪上加霜,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新疆农业发展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沙化面积扩大、水土资源利用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能源消耗过量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转变新疆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已势在必行。

2.新疆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优劣势分析。

2.1新疆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型农业的优势。

新疆发展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型农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及生态优势。水资源极其丰富:全区有大小河流 570 多条,地表年径流 884 亿 m3,地下水可采量252亿 m3,冰川储量为全国冰川储量的 50%,水资源极其丰富[3]。土地资源增地潜力巨大,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1/10 以上,还有大量的可利用草场和可垦荒地,耕地后备资源 0.15 亿 hm2,增地潜力非常巨大。近年来,自治区重点抓好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加大了良种良法以及一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了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4]。显然,新疆已经具备了依托大基地、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条件。新疆是我国通向中西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

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等 8 个国家接壤,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突出优势。中央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必将对新疆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实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2.2 新疆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型农业的劣势

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与发达省区相比,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新疆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环境,是中国多种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沙尘、大风、干旱、洪水、雪灾、寒流、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我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制约了新疆生态型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5]。水是农业的命脉,新疆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很大比例,耕地面积增加导致农业用水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对于干旱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非常不利。新疆施用化肥量呈递增趋势,化肥施用量增加虽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有机肥施用不足、养地作物规模小,农业用地的土壤质量较以前明显下降。农药的施用不当,不但造成农产品污染,而且使害虫的抗药性逐步提高。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我区农业节水、增产增效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引起残留在土壤中的废旧地膜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土壤生产能力下降,对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地盐碱化、荒漠化、沙漠化趋势加剧。面绿洲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以上因素都制约了新疆的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的均衡、协调的发展。

3.如何在新疆发展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

3.1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及对新疆的启示

目前,各国都非常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也将得到持续的重视和推进, 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和谐、绿色和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作法:(1)政府立法与民间团体共同推动。(2)建立推动环保农业的市场机制[6]。(3)以科技开发为突破, 追求产业创新。(4)以 “可持续”为本, 注重发展 “绿色农业”。(5)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6)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根据国外经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符合新疆区情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具体做法为:(1)建立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支持

体系。(2)坚持科技创新, 提高资源利用率。(3)改善农业产业结构, 拓展收益渠道。(4)重视环境保护, 合理开发农业资源。(5)加强立法, 通过法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我国的三种生态农业模式对新疆农业生产模式的启发。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建立了县、乡、村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食物链型、时空结构型和系统调节控制型3种类型[7]。但发展生态农业要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科技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因此,新疆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三个基本目标:(1)粮食持续增产安全目标。(2)农村综合发展消除贫困目标。(3)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目标

[8]。3.3对新疆发展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建议

发展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要综合考虑新疆地区的整体因素,解决好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才能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以下几点:(1)科学制定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中心开展绿洲生态农业建设(3)加强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4)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中生态因素的比重;

(5)完善生态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6)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10]。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出发的可行性建议。[9]

4.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4.1采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

首先对各子系统内的指标做主成分分析,确定主成分权重,并根据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模型FiWiYiji1,2,,n;j1,2,,p[8],计算各子系统的系

统得分;然后对三个子系统在做主成分分析,确定主成分权重,并根据上述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可持续发展总指数。

4.2计算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度。

[8]协调度A=1-S/Y(Y为某一样本的各子系统 得分的平均值,S为其标准差),A

越大,泽各子系统之间配合的越好,反之则各子系统缺乏协调性。

5.结论

新疆绿洲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性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和渗透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效地减少农业资源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是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 张军民,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区域开发规律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报,202_,14

(1):1-4

[2]宋彤,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6(1):18-21

[3]陈 宏,建国以来新疆农业发展与生态问题[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9,8(3):8-19

[4]甘昶春等,生态型现代农业是新疆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现代化研究,202_,4(1):401-405

[5] 杨德刚,烟 彬,吕晓云.新疆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与对策[J].干旱区地理,202_,23

(2):159-164

[6] 王海英, 董锁成, 国外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_, 12(4): 15-18

[7]黄进勇,生态农业及其模式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2_,21(5):376-379

[8]张丽,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新疆社会科学,202_,6(1):30-35

[9]红金,新疆发展绿洲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农业与技术,202_,26(6):10-11

[10]苏树军,新疆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_,4(1):26-

31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

学校:新疆师范大学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11-5

学号:20111702141003

姓名:庞冬

日期:202_年12月21日

第五篇:农业水资源利用论文

浅谈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指导老师:杨新民姓名:孙晓凤学号:20108315班级:国经10级02班

摘要: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和全球人口的增长,农业水资源利用不仅要实现节水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节水的前提下实现产出的高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强调了发展水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道路,建立节水型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关键词:农业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利用节水农业

水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难题。我国作为全世界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紧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势必将大幅度提升,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农业用水肯定会减少。由此看来,我国农业水资源将出现负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为突出。所以,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是做好水资源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现状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会被利用的水源,可以用的水源必须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并且必须是可以定期更新补充、可持续利用的。但是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旱灾频繁的国家,如果按人均水资源量来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仅有2500m3,大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比较低,并且浪费严重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据初步分析,全国平均渠系利用系数

0.4—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0.6—0.7,灌溉水利用用系数0.5左右。从表1-2-1可以看出,全国水资源利用情况是:渠系综合水利用系数为0.40-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60-0.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0.5。华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较高的地区,其各灌区利用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衡量水资源高效利用指标,不能仅仅考虑水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情况并存,同时由于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属于粗放低效利用,所以这就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2)、农业资源管理体制的滞后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我国地表水灌区每公顷次灌水量1200-1500 m3,最高达2258,地下水灌区达900-1050 m3,高出适宜水量的1-2倍,西北地区每年灌水定额可达16537 m3/hm2,是全国的1.4倍。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

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这是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低效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3)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

尽管农业水资源“农转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民的水权如何得到保证,节水农业投资如何合理分配等。

三、解决农业水资源问题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管理要想实现一体化,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作为前提,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非常不合理,这就造成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许多问题。概括来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现象明显;(2)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对于形成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机制比较难,同时水资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这样显然是不利于节水的;首先,必须将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每个公民有节约用水的理念。另外无论产业结构布局或是结构调整,还是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府都必须考虑到有关水资源的制约因素,从而建立节水型社会。在管理方面,改变原有的管理方法,由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逐步实现需求管理。(2)、面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大方略之一。对于开拓国内市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建立节水型经济激励机制,包括:补偿奖励机制,即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惩罚奖励机制,即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相结合。(2)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资源相关经济运行正常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证。

(3)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必须形成城乡水资源统筹管理的制度。水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人与自然关系、产业关系、生产生活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管理,从而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必须改变城乡分而治之、部门“多龙治水”的局面,努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进行转变。加强水资源管理,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所以应该积极探索水权流转,不断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办水、兴水、护水,保护投资者合法收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时,充

(4)发展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用水利与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即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它主要包括节水的轮作制度、节水灌溉制分运用价格杠杆,完善水资源价格机制使得水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科学用水。

度与管理制度、节水高产品种、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化控技术等,节水农业的核心是节水灌溉。

由于我国水资源及其有限,扩大灌溉面积的水量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节水农业技术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四个子系统组成。

1)工程节水子系统。包括:(1)输水工程--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2)集水工程--梯田、水窖、坑塘、水库等;(3)灌水工程--常规节灌(如小畦灌、细流沟灌、隔沟灌、膜上灌、间隙灌、浅湿晒等)和现代喷微灌等措施。

2)生物节水子系统。理论上讲,生物节水技术的“水分转化效率”功能具有无限性,对节水农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农艺节水子系统。4)管理节水子系统。包括水资源优化调度、灌溉自动化控制、节水灌溉制度、节水种植制度、价格杠杆、农户参与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应以上述四个子系统为基础进行优化集成,节水灌溉农业和节水旱作农业并举。消除“节水农业=节水灌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喷滴灌”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应全面推进节水农业。节水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农业同属节水农业范畴,二者不可偏废,节水灌溉农业不应排斥农艺、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节水旱作农业也不应排斥工程节水措施。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但水资源的状态和使用方式是可以替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要考虑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不可能像能源等通过寻找替代来解决其贫乏危机,水资源的可持续道路有其自身特点。水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是包括水工程安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资源利用与合理配置、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必须时时刻刻地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_,(24).[2] 何俊仕,曹丽娜,逢立辉.现代农业节水技术[J].节水灌溉,202_,(4).[3] 康绍忠,许迪.我国现代农业节水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_,(10).

浅论新疆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