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而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为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了“数学拼图”实践活动,现将此次活动作如下总结。
1、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画一画、涂一涂,拼一拼,创造出了一幅幅漂亮、形式各样的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使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创作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绘画、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2、这次的数学实践活动,它在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感,进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好玩、有趣、好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看到孩子们一幅幅漂亮的作品,老师们深感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在用数学了,已经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了。
总之,本次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感知、体验、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
感,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自觉的应用数学,使用数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千里毁于随。让我们用激情,把培训的快乐拉长,在坚守中,共同期待别样的荷花映日红!期待着自身专业素养有新的成长!
第二篇: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韩 艳 红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在将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
1、对近几年来学生网络学习情况的调查。
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具体做法:
1、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1、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
2、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
3、查阅电子资料。学
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2、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3、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家长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新课题,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王建国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习惯于上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数学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这学期我们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下面将活动做以总结。
一、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例如:《合理存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从小探索,利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我们搞教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教研不能与日常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应以教育科研促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学工篇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霞泽小学李文琼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 一个搜集百分数的活动,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等途径获得。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家长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新课题,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篇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王明华
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颇有些收获。本学期我承担了课题组的研讨课《植树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使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一步认识。现结合研讨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综合实践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例如:在《植树问题》教学的开始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发现手指之间有间隔,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的演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间隔问题,间隔问题无处不在。
二、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植树问题》中,对于不封闭道路上3种植树方法我没有直接的告诉学生们,而是准备了一张白纸让学生们自己大胆的画一画,看看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总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篇四: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202_-202_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鹿作让 杨少鹏
“做中学,学中做”是知行统一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除了每天35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外,若能有课堂教学之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况,把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重要的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极大的活动的空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创设了重要的活动环境。
一、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与再理解:
数学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一致,但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使这种活动与之相比表现出更加自主、灵活、丰富、开放。
从活动内容和空间看,学科课有较稳定的教学内容,教材有严密的、科学的编排体系,数学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受教材、课时的限制,可多可少,可以是按照课本上安排的活动内容开展活动实践,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可以选择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素材做学习、调查研究性的内容,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开拓视野,渗透一些重
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其他学生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发挥学生主体性这一思想,包含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设计活动,同时要保证教师的指导地位,忌放任自流。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二、开展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1、我们不断更新了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我们引导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回顾这个课题整个的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做中学,学中做”。
我们引导孩子如何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可亲、可感、可用。
知识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结合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数学教材中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实践活动开展得好,将强化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但由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滞后及一些现代教学技能、素质的欠缺,影响了活动效果。
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讲都是新的。因此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理解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尝试之后还认识到,与实际情境密切相联的方式,不只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也是需要的,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来组织学生学习。
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篇五: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而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为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了“数学拼图”实践活动,现将此次活动作如下总结。
1、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画一画、涂一涂,拼一拼,创造出了一幅幅漂亮、形式各样的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使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创作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绘画、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2、这次的数学实践活动,它在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感,进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好玩、有趣、好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看到孩子们一幅幅漂亮的作品,老师们深感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在用数学了,已经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了。总之,本次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感知、体验、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 感,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自觉的应用数学,使用数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千里毁于随。
第三篇: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韩 艳 红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在将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
1、对近几年来学生网络学习情况的调查。
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具体做法:
1、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1、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
2、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
3、查阅电子资料。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2、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3、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家长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新课题,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王建国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习惯于上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数学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这学期我们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下面将活动做以总结。
一、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例如:《合理存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从小探索,利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我们搞教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教研不能与日常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应以教育科研促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教研。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二、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如让学生设计“我是拼图小巧手”方案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将继续研究,继续实践,继续积累!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202_-202_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总结
鹿作让杨少鹏
“做中学,学中做”是知行统一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除了每天35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外,若能有课堂教学之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况,把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重要的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极大的活动的空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创设了重要的活动环境。
一、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与再理解:
数学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一致,但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使这种活动与之相比表现出更加自主、灵活、丰富、开放。
从活动内容和空间看,学科课有较稳定的教学内容,教材有严密的、科学的编排体系,数学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受教材、课时的限制,可多可少,可以是按照课本上安排的活动内容开展活动实践,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可以选择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素材做学习、调查研究性的内容,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开拓视野,渗透一些重
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其他学生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发挥学生主体性这一思想,包含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设计活动,同时要保证教师的指导地位,忌放任自流。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二、开展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1、我们不断更新了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我们引导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回顾这个课题整个的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做中学,学中做”。
我们引导孩子如何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可亲、可感、可用。
知识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结合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
三、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数学教材中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实践活动开展得好,将强化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但由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滞后及一些现代教学技能、素质的欠缺,影响了活动效果。
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讲都是新的。因此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理解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尝试之后还认识到,与实际情境密切相联的方式,不只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也是需要的,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来组织学生学习。
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
第五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实践准备
本课题于xx年4月3日正式成立,在这一学期的准备阶段中,做了如下工作:
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还进行了
进行一场网络研讨:数学学习——问题在哪里?,一场现场研讨。通过观察和研讨,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商议,我们改变了原先“由实验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的计划,分学段确立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子课题,既低年段以“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中高年段以“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可以通过这两个子课题的实施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是子课题相对统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标相对一致,更有利用实验教师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讨,有利于课题组活动的开展。
2、调查研究,制订计划。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xxxx~202_学年的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3、学习研讨,寻求理论支撑。
在准备的同时,老师们还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如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的那场有针对性的网络研讨——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这场研讨效果非常好,参与人数多,面广,有实验教师,也有非实验教师,还有省内外的老师。贴子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张华东老师整理,为我们提供了48个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进入课题实验
1、课题组老师进入课题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并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把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博客,大家在博客上互相交流,一阶段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课题实验老师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以来,本子课题共开展4节研讨课:
3、阶段性小结(老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部分班级也让学生进行小结。
4、预习妙用
评选倾听之星和预习小能手。
xxxx上学期,共评选县级倾听之星22人,评选办法:由实验老师推荐(有推荐理由),每个班级2名,发给证书和奖品;校级的人数自定。
三、课堂观察
1、实验班的前后变化。
从对同一个班级实验过程的随堂听课,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不论是倾听的状态还是倾听的质量,不论是发言的人数还是发言的质量,都有质的变化。从实验老师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进步。这就是实验带给我们的收获。
在随堂跟踪听课中,我看到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从原来的浏览到对重点内容的圈圈点点,再到有意识地思考、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质疑。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从实验班与别实验班的课堂上,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有浓浓的课题味,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比较好。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的随堂听课中,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非实验的老师较少有布置学生预习的现象,即便布置了,在课堂上也没有反馈和利用学生的预习资源,学生没能体会到预习的好处。而实验班的课堂,且不论“预习”的成效,但“预习”已成为习惯,先学后教已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