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谈“木桶的故事”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启示
编辑:海棠云影 识别码:17-95042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7 00:25: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谈“木桶的故事”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启示

谈“木桶的故事”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启示

----班主任网络培训专题四讨论

作为教师,工作中最艰苦最头痛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莫过于对后进生(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无论在哪所学校,也无论在学校的哪个班级,都有后进生或问题学生的存在。学生后进或者思想有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来自社会、家庭、社区、学校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消极影响以及学生的资质和性格等都是后进生或者问题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后进生或者问题生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个教师,无论从他们的个体健康发展需要或者从班集体的发展需要考虑,都需要将其转化。

读了《木桶的故事》这则教育案例,我的心又一次受到一种教育大爱思想的触动,我不由得重新开始了对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的审视,在对比反思中,有了如下对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理性认识。

一、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案例中的挑水工对有漏洞水桶的态度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面对一只漏桶,他没有抱怨没有嫌弃,他承认这只水桶的价值,它的价值不一定是满满地把水运到水缸里,一路滴落的水滋润了路边的花种,使路旁长满了鲜花,这就是它的价值。

学校里的后进生或者问题学生不也跟这只水桶一样吗?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也应该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吗?

二、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挑水工是一个富有理性教育思想的人,他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势必利导。他不苛求有漏洞的这只水桶像另一只那样盛满水到水缸里,他根据这只水桶漏水的特性,在这只水桶的这侧路旁洒了花种。花种就在这只漏水的水桶每天滴落的水的浇灌下长满了鲜花。漏水的桶同样体现了它存在的价值。

教育人不也应试这样吗?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他们的潜能,用爱心去感动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他们同样精彩,同样有所作为,同样对社会有贡献!

第二篇:也谈后进生转化工作

也谈后进生转化工作

湖南省衡南四中

作者:胡零升

摘要: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细致、耐心的工作,本人从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起到良好的效果:爱护、尊重、理解后进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平等对待、严格要求,以理服人、方法得当,社会、学校、家长三管齐下。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闪光点”

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纪律观念不强或自控能力差或学习漫不经心或成绩差或者兼而有之的学生。作为教师如果没有作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对学生本身来说,他将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对整个班集体而言,班风、学风将会日渐下降,好的班级也会被这些人搅得乌烟瘴气,相反,如果教师能积极引导,帮助他们,作好他们转化工作。这对学生本身、整个班集体甚至整个社会都会受益无穷。因此,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积极转化后进生是教师工作中的重大任务之一,而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是一项艰巨、细致、耐心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爱护、尊重、理解后进生

后进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渴望关爱、渴望尊重和理解。心灵的伤口需要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爱是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育的前提,所以教师教育学生要以情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教师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的桥梁,对待后进生更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浓度。信任和尊重是教育的开始,后进生最缺乏爱,最难得到信任和尊重。因此,教师首先就应该爱护关心后进生,体谅、理解后进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后进生的教育效果,再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和学生的感情为基础,只有当教师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时,教育才开始转化为现实的力量。而后进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则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老师没有忽视他们,心中有他们,在关心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有一个很不守纪律很不听话的学生,一次他的餐卡掉了,没有吃饭,就餐时间已过,我听其他学生一说就把他叫到家里,重新煮饭给他吃,从那以后他再没有违反纪律。因此,作为教师在人格上应尊重后进生,应处处给他们以温暖,对后进生要有“五心”即“信心、关心、诚心、耐心、爱心”

二、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的闪光点小于他缺点,很难发现,不经意的一次帮助同学、偶尔一次回答问题等等都是闪光点,其实闪光点是一个人的心灵与外界相接触所爆发出的耀眼的火花,是一个人的心灵的精华。后进生的闪光点往往比较微弱,有时一闪即逝,关键在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比如:有的学生成绩糟糕,但书法比较好或有绘画特长就让他们做班级的宣传工作,有的学生关心集体思想品德高尚,就让他们当任班干部,有的学生有文艺特长就让他们当任文娱工作等等这样把后进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是可以控制、缩小、进而克服他们身上的消极因素,是能够激发他们的自尊与上进心的。一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他们,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使他们积极向上。

三、平等对待、严格要求 卢梭说:“人生而平等”。对班里的学生要一视同行,不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歧视后进生,否则,后进生会产生敌对情序。你对他关心他就会认为是虚情假意。这一点至关重要。

教师对后进生必须尊重、爱护、信心,但对他们的缺点、问题,决不能听之任之,该批评则批评,该管则管,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这样严是更深沉的爱。对后进生的批评教育应注意:一是弄清真相,实事求是,决不能渗入主观因素,或无中生有,任意夸张。二是批评的目的要明确,应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批评的口气可以严厉,但不要挖苦讽刺,可以不留情面,但要热情。如果教师错了,也要主动向学生认错。

四、以理服人、方法得当

要转化后进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不仅要了解其所犯错误的情节,还要了解其所错误的原因。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在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在进行教育时,能以理服人。

对待后进生只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不能压服。后进生大都有逆反心理,如果对他们动则辄训斥,往往压而不服,必须立足于疏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增强内部情感经验,提高自我认识,促其自我反省、自我悔恨,实现自我控制,使其从内心深处认错,作到心悦诚服,乐意改正。

但是后进生有不同类型,所犯错误也有不同情况,因此,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对勤奋用功但是学习不得法的后进生,就给予学习方法指导;针对有意搅乱课堂纪律的后进生,上课警告,下课批评;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可以采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等等。总之,由于后进生的类型、特点和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情节各不相同,因而解决后进生问题的方法决不可千篇一律,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手到病除。

五、社会、学校、家长三管齐下

中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维空间中,他们的后进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及其自身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的合力的结果。因此,要转化好后进生,单靠一个学校单方面是不行,教师必须主动与社会和家庭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惟有三者通力合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受到预期的效果。

对学校,要端正教育思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要明确党的教育方针,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摆脱出来。多开展有益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对教师,言传身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等待人。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分析、研究后进生的心理,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常家访,了解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依靠家长的帮助来转化后进生。经常带领后进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福利院送温暖,搞演讲活动,听先进人的报告,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自强。

对家长,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孩子的榜样,是模仿的对象。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表扬,少批评。家庭要和睦、团结,给孩子家庭的温暖,给孩子讲好人好事,培养他的明白是非观、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学校、社会和家长密切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发挥三方面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决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而且再转化过程中具有反复性,要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不断地按可行的方法教育他们,要反复抓,抓反复。

以上几点拙见尽共同行参考,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教师齐心协力,积极探讨,依靠社会的力量、家长配合,教育工作才会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1. 彭运石、燕良轼:《心理学原理与教育》

航空工业出版社2. 徐厚道:《心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3. 丁锦宏:《普通教育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 孙俊三:《教育学》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_

202_

第三篇: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当了几年的班主任,不敢说积累了什么经验,只是把某一方面的心得体会与各位探讨。其实每一名班主任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和理念,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些东西我也是借鉴了一些优秀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今天我要谈的是关于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比较欠缺,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讽刺,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二、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因此想报复同学,老师,乃至于班级,学校。他们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也不能统一。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刚开始不相信,基本就是强迫自己相信,没办法,你接了这样的班级,不像你所想的那么乐观,所以你只能想办法认真对待。

一、尊重学生人格,拉进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关系。

刚开始的时候很不得方法,学生犯错误了,就大声斥责,不分青红皂白,不给学生留面子,效果不好,总是有抵触情绪。其实想想,这些孩子们真的不容易,生活在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戏谑、集体的排斥之中,缺乏应有的关爱、尊重和信任,最终是破罐子破摔,继续差下去。通过学习,我换了一种方法。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得尊重学生的人格,拉进与他们的距离。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父母都在外地,无暇顾及他,寄居在亲戚家,由于疏于管理,上小学的时候他就打架斗殴,入班以来错误不断。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要辩证地看,应该主动地多关心,帮助他扬起成才的风帆。他犯错误的时候,我给他留自尊,课下给他讲道理,让他从心理真正的意识到错了,没事的时候和他聊天,终于有一天他主动的找我谈心,我们谈了他的生活,父母,在学校和家里的一切表现。他阐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对我承诺,今后绝对不再让老师操心。从那天起他真的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判若两人。从中我体会到,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的。

二、抓住契机,多鼓励,多表扬

以前这点我做的也不好,那时性子比较急,学生一旦犯错误,我就觉得他一无是处,何况是总犯错误的后进生们。班级的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屡次不交作业,上课爱说话,没有人愿意和他一桌,可是有一次我发现他的几个优点,例如:集体荣誉感强,运动会时,主动为运动员买水,劳动中任劳任怨,从不挑剔。知道他的闪光处,我就经常当全班的同学面前表扬他,并且旁敲侧击,如果你的成绩再好一点点,你就非常优秀了,由于我的鼓励,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在纪律方面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同学们也接受了他。其实一次简单的表扬会在孩子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此后,虽然,他的成绩依然不及格,依然错

误很多,但是他已在原有基础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一次小小的鼓励,可以成为后进生转变成长的契机。抓住时机进行表扬,会让孩子用及时的甘露在心底写下一份自信!

三、严爱结合对学生的爱既要体现在心中,又要体现在行动中,但是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爱结合,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

四、耐心相伴严师出高徒,是的。但是凡事都得讲个度,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过程。所以,对后进生的改造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病去如抽丝,更何况是一个学生。关于学习方面,以前总认为,只要不闹,不学就不学吧。后来发现这个理论根本就行不通,一个什么也不会的怎么能够专心听讲呢?所以我给他们按成绩的高低,分了竞赛小组,两个人的竞争,缩短了榜样的泛泛性,他们都学劲十足,虽然基础很差,但是他们都在努力,主科基础差,就从副科入手。几次考试证明我们班级的后进生在减少,他们在进步,由于他们的进步,我们的总体成绩也在进步。现在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各项活动都能名列前茅,并且也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认可。后进生转化要“温水泡茶慢慢浓”。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依然不能懈怠,一定要多督促。因为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主要是他们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所以得多提醒,不能放松,多做思想教育。多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才的故事启发他们,使其端正学习态度,然后再耐心指导,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不能退缩,教师在一旁鼓励。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心中有我。

在孩子们的心里,班主任既是敬爱的师长,又是最能了解和信任他们的朋友,也是最能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更要充当好这三种角色:良师、益友和慈母。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朵蓓蕾含苞待放,每一个星星发出光芒。当然,后进生的转化有其反复性和多变性,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做好这一项工作。

李曼莲

202_-5-20

第四篇:关于《木桶故事》的启示_750字

今天,我读了一则小故事:一位老国王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些长短不同的木板,让他们各做一个木桶,并向他们承诺,谁做出的木桶能够装下最多的水,谁就可以继承他的王位。

大儿子尽量把自己的木桶做大,做到桶壁最后一条挡板时没有木材了;而小儿子平均地使用了这些木板,做出了一个看上去桶壁并不很高的木桶。

老国王让两人用自己的桶去装水,结果反而是小儿子并不起眼的木桶装水最多,最终得到了王位。

通过木桶故事,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寓言及传说故事中,往往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一条木桶法则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益,就必须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则法则所蕴涵的深意,对于我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呢。就以我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来说,数学87分,语文92分,英语98分,品社86分,科学92分,均分在91分左右。虽然单科成绩有超过95分的,可均分却总提不上去,为什么?通过分析,原来低分的科目过多。正如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益,就必须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全面提升学科均分,必须在低分学科上下功夫。面对这一情况,在新学期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好需要查的资料,课下回顾课上讲的内容,做好笔记。

二、上课积极发言,落下的科目要在最短时间内复习完毕,不耽误老师讲新课。

三、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多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生活中好多事情也是这样,我们的学习恰恰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常常带着一颗平常心,更要注意发展的平衡,同时,不能忘了取长补短,把劣势转变成优势,反之欲速则不达。

五年级:夏音沫

第五篇: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

理化生教研组:王青平

[内容提要]: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难度越来越大,后进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如何教育、转化后进学生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后进生也就是指那些不愿学习,道德品质比较差的学生。出现后进生现象当然与学生自身的因素分不开,但也和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关。我们不断呼唤时代需要理解,希望别人理解自己,那么我们有没有去理解后进生呢?通过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本文就新形式下后进生的心理和教育方法做了一点尝试性的研究,浅略地提出来共同探讨。

[关键词]:浅析

后进生

转化

一、科学地界定“后进生”的概念,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在教育实践中,“后进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并又令人头疼的问题。后进生俗称“差生”,是教育学、社会学上的概念,系指在同龄人、同一集体中,与“先进者”和“一般者”相比较,其社会化进程落了伍的人。而在教育心理学则把后进生叫做“品德不良学生”,指在其心理发展方面,与同龄人相比、与同一集体的其他成员相比,其品德结构不够完善,有所缺损的学生。在苏联教育学中把后进生叫“个别生”,西方国家则叫做“问题学生”或“难教学生”。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后进”,则是“后来进步”之意。

综上所述,后进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第一,它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的;第二,它是个别的,即集体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它的特征是品德不良,即有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的;第四,它是暂时的现象,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转化的。

在教育实践中,正确地界定“后进生”的概念非常重要,否则,把不该划入“后进”的划了,不仅委屈了被错划者,而且教育者的“公平”形象会在群众中丧失殆尽;过宽,把该划入“后进”的漏掉了,不仅失去了对应该教育的后进生的教育机会,而且教育的责任感还要经受挑战。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以下两个方面给“后进生”定性,一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划线,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二是背离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衡量成人的尺度去衡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即衡量指标成人化。其实,大雁起飞有先有后,花儿开放有早有迟。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先进、中间和后进存在,这是客观现实。“后进生”只是在品德的发展方面,像后飞的雁或迟开的花一样,迟了一步或几步而已。况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这正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只要教育引导得法,后进生是完全可以向积极方面转化的。

二、依据后进生的心理结构,对其进行心理矫正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构成后进生后进的内因,是其不良的心理结构。在不良心理结构的诸多因素中,认识贫乏是基因,不良情感是动因,意志薄弱是催化剂,三位一体,形成锁链。我们鉴定一个人是否后进,应从其心理结构的整体进行全面考察;同样,要转化一个后进生,亦应就其心理结构进行整体性的矫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知和游手好闲一对孪生子”,后进生队伍,知识的贫乏相当惊人。而知识的贫乏,必然导致认识上的模糊,也必然导致独立意向的错误,甚至导致对道德和法制的无知,有的简直成了道德盲和法盲。他们是非曲直不分,善恶美丑颠倒,有的还呈现“反社会性”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使品德不良的中学生转化,防止他们向犯罪发展,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对他们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再教育。首先,教育者应持拯救宗旨,竭尽精诚,言传身教,消除其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避免产生“意义障碍”。其次,由于后进生大多是文盲、道德盲和法盲,要形成他们的是非观念,必须从其现有原认识水平出发,从启蒙教育开始,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讲后进的危害,讲改过的前途,避免空洞说教,搞形式主义。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认识为基础。后进生的不良认识结构,势必导致其情感朝不良方向发展;反之,已形成的不良情感结构又反过来强化其不良的认识结构。因此,我们在矫正后进生的不良认识结构的同时,必须辅之矫正不良的情感结构,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感、美感、法制感等。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父母外出打工谋生的多,父母离异的单亲孩子多,因此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爱。一般来说,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过程。师爱作为爱学生的行为,是贯穿教师工作始终的。在学生思想有疙瘩、学生之间产生争吵、学生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学生受挫折、犯错误时,更需要爱的“及时雨”。

马克思曾经说过:青少年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我们应当以这种上帝的心肠,关心他们,从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怎样才能动之以情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马斯洛曾说: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同志说:“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美是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人的许多潜能和情感便会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所以,凡是聪明的教师,都不会吝惜对学生的赞美。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父母般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那么就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尤其是这样。对此,我们也可以从著名的“罗申塔尔效应”这一现象获得充分证明。总之,教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动力,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交融的催化剂。我们只有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才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收获后的喜悦,不断强化其成功意识,增强自尊和自信,以达自立和自强。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识、情感、意志是三位一体的。是以认识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以意志为调节仪,三者共同参与,互相促进。因此,我们在矫正后进生不良的认识、情感结构的同时,必须矫正其不良的意志结构—意志薄弱。而意志薄弱是制约后进生前进的重大的心理障碍。因此,矫正后进生不良的意志结构,既要着意改变其内部错误观念,还要尽量控制不良诱因的影响以及培养其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同时还必须通过新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实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转化后进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况且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规律告诉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特点,是前进中的曲折,曲折中的前进。因此,要想作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耐心、信心、诚心、恒心和责任心,以及不折不挠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总之,矫正后进生不良的心理结构,使之发生转化,就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辩证的和谐的统一。

三、优化后进生的成长环境,重视德性养成

教育世界上没有无因的果,亦没有无果的因。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并不是什么天生劣质使然,而是因为他们经受着不良的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交往影响的结果。一般来说,家庭是土壤,学校是气候,交往是催化剂,三者缺一不可。优化后进生的成长环境,就是要改善其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创造一种和谐、愉悦、宽松的气氛,使他的心理向积极方面转化。

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领域内“片追”之风盛行,不仅依据升学率把普通中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世界,而且依据分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也造成了一部分教师水平低劣、偏离教育宗旨。又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四二一综合症”的影响,家长普遍存在着“四过”(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怕孩子学坏、怕孩子不成才、怕孩子不孝顺、怕孩子早逝)心理,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据研究,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大致有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粗暴专制、重分轻德四种类型。这些,都给后进的后进提供了土壤和气候。同时,伙伴因素也是后进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总之,社会风气之于人,犹如染缸染物,松烟熏室,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为使“后进”变“先进”,除了协调优化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为其提供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外,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犹为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为避免学生接受校外不良因素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少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小气候”,净化后进生的成长环境。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而应将“堵”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增强其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养成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而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多民主,少强制”要求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后进生,充分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多激励,少批评”要求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善于发现其优点、长处,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好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激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充满信心,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抱怨教育的特点就是一味指责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一个人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多引导,少说教”要求克服不单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并尽可能以身试教。“多用情,少用气”要求我们在后进生转化过程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尽量达到“良药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的境地。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走“素质教育”之路

现代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一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新的价值观念。许多国家都把开发人才、引进人才和合理地使用人才以及防止人才外流,列入了长远规划并把它作为重要战略措施。同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也必须立足于人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使学校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要认清“优生”是人才,但并非唯一的人才,升大学、成名成家的人固然是人才,没考上大学、没出什么名、没成什么家的人,只要能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后进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并不可能说明他们一无是处。作为教师应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长处,以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总之,要当好一名班主任,需要用爱心来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信心来使学生扬眉吐气,用专心来使学生聚精会神,用恒心来激发学生的斗志,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乐观估计他们的天性,在充分挖掘他们的智商(IQ)和情商(EQ)的同时,促进他们道德智商(MQ)的发展,以使他们成为体、智、德、美、劳、身心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人,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谈“木桶的故事”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启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