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穿梭在光荣与耻辱之间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17-93871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7 18:18: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穿梭在光荣与耻辱之间

穿梭在光荣与耻辱之间

——观马江海战纪念馆有感 刹那间,一发发炮弹呼啸着划破长空,马江波涛汹涌,“扬武”号破浪前行,大炮发出愤怒的吼声„„126年前那场悲壮的马江海战又浮现在眼前:法方孤拔还是趁落潮的有利时机,指挥法舰突然袭击福建水师。我仿佛看到高腾云、吕翰、陈英、许寿山、林森林、叶琛等清军将领官兵脸上的愤怒和不甘,和法军对峙月余,底下许多官兵请战,但面对着“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也斩”的命令,大家都无可奈何。高腾云他们终于等来了朝廷的旨意,但上面只有十六个字:“彼若不动,我亦不发。保护船厂,固守待援”。圣旨上最后“固守待援”四个字让高腾云产生了些许遐想,也许朝廷会调派其他水师前来支援吧,不过看到近在咫尺的法舰,高远征心中悲哀地想:还来得及吗?

此时福建水师与法国舰队的军舰数对比是11:10,看上去福建水师似乎比法军多出一舰,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法军的10艘军舰中,不仅有4600吨级的铁甲舰“凯旋”号,还有3500吨级的巡洋舰“杜居土路因”号,其它还有“费勒斯”、“德斯丹”两艘2200吨级的巡洋舰,孤拔的旗舰“窝尔达”号也有1300多吨的排水量,法军总吨位达到了1万5千多吨,火炮数达到了77门,而且法军还有最先进的机关炮和鱼雷艇。反观福建水师,11艘军舰中,有两艘是运输舰,其他堪与法军交手的只有“济安”、“飞云”、“伏波”三艘千吨级的炮舰和“扬武”这唯一一艘巡洋舰。其他像“福星”、“福胜”、“建胜”等舰全部都是两百多吨的蚊子船,根本不堪一击。总吨位只有9千多吨,还不到法军的三分之二,就算最大的“扬武”号也不过1500多吨的排水量,不要说与“凯旋”号对抗了,就是“费勒斯”和“德斯丹”估计也能击沉它。高腾云等清军官兵知道面对着装备胜于自己,又占据着有利时机等“决定性战略优势”的法国舰队,这场仗没得打了。然而福建水师却是退无可退,背后就是马尾船厂,若是马尾船厂被毁,大清国的造船业至少要倒退十年,洋务派经营了十几年的福建水师将覆灭,洋务派“师夷技以制夷”的幻梦就被打破。

虽然处于绝对的弱势,但中华民族从没有因为外敌的强大而屈服过,“扬武”作为旗舰用它的炮声作出了回答。虽然数次命中二舰,但“扬武”150磅的前六角膛钢炮根本连“杜居土路因”号的装甲也打不破,更不要说“凯旋”号那厚达153mm的装甲了。而二舰侧弦的速射炮则不断敲击着“扬武”舰,数次命中后,“扬武”舰燃起了大火。冒着大火指挥着舰上的士兵向法舰开炮的张成辫子都被烧着了,这时他就觉得脚下一阵剧烈的晃动,他整个人被抛了起来,一头栽入江水中。“扬武”舰被鱼雷射中了,是法国46号鱼雷艇的杰作。“扬武”侧弦那个被炸开的的大窟窿让江水倒灌而入,不一会,“扬武”舰就倾斜了。扭曲着身体,“扬武”舰依然射出一炮又一炮,直到火炮因为炮膛过热而爆炸,舰上的士兵多半被爆炸和烈火给湮没,他们本可以放下舢板逃生的。在沉没的最后一刻,一名水兵爬上主桅顶挂出龙旗,表示“舰虽亡、旗还在”,最后“扬武”舰和舰上的官兵一起共同殉国。

看到“扬武”沉没,陈英目眙欲裂,他屹立福星号的驾驶台上,看着江面炮声隆隆,血肉横飞,对身后的水兵说:“此吾等报国日矣!吾舰与炮俱小,非深入不及敌舰。尔等愿与我共生死否?”舰上的水兵轰然应诺:“愿效死命。” 陈英仰天长笑道:“大丈夫食君之禄,宜以死报,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说着亲自驾驶福星号向法军阵中的窝尔达号冲去。可惜“福星”只是一艘200多吨的蚊子船,根本挡不住“杜居土路因”一炮,很快就被击沉。

跟随“福星”之后冲向敌舰的“福胜”、“建胜”两舰是蚊子船,仅在舰首装备有一尊不能转动的前膛阿姆斯特朗16吨大炮,火力很弱,而且马力小、笨重迟缓,无法靠近援救“福星”,只能远距离射击法舰。“建胜”开炮击中孤拔旗舰,轻伤其舰首。敌舰以重炮还击,“建胜”多处中炮,管带林森林阵亡,由游击吕翰继续指挥作战。开战后,吕翰短衣仗剑,督率“福胜”、“建胜”两舰迎击敌舰,面部中弹,稍事包扎又继续指挥。“建胜”迫近敌舰时被击沉,吕翰中炮牺牲,年仅32岁。管带叶琛指挥的“福胜”舰开战后尾部中炮起火,但仍坚持不退。叶琛战斗中面部受重伤,忍痛督炮连中敌舰,最后饮弹身亡,“福胜”舰亦被击沉。

永保”和“琛航”两艘运输舰毫不示弱,开足马力撞击敌舰,相继被击沉,舰上官兵全部殉难。法国“凯旋”号装甲巡洋舰罗星塔下游方向,船政的3艘炮舰“振威”、“飞云”和“济安”与3艘法国军舰对峙。海战开始后,“振威”舰最快做出反应,立即发炮轰击附近的法舰“德斯丹” 号。“振威”管带许寿山,今砍断锚链应战,迅速反击,并冒着炮火登上望台指挥。与“振威”同泊的“飞云”、“济安”两舰,还没有来得及启锚就中炮起火,很快沉没。法军集中3艘军舰的火力攻击顽强抵抗的“振威”舰。“振威”舰船身多处中弹,遭到重创,轮叶被击毁。最后关头,“振威”号开足马力向法舰“德斯丹”号冲去,意欲同归于尽。法舰“费勒斯”号急忙以侧舷炮拦击。“振威”舰锅炉中炮爆炸,船身开始下沉。许寿山仍继续指挥顽强奋战。外国的目击者描述说:“这位管驾具有独特的英雄气概,其高贵的抗战自在人的意料中;他留着一尊实弹的炮等待最后一著。当他被打得百孔千疮的船身最后额斜下沉时,他乃拉开引绳从不幸的振威发出嘶嘶而鸣仇深如海的炮弹”,重创敌舰长和两名法国士兵。这位目击者惊叹,“这一事件在世界最古老的海军纪录上均无先例”。32岁的许寿山与大副梁祖勋被敌舰机关炮击中,壮烈牺牲。

虽然福建水师的海军将士们舍死忘生,前赴后继,但是第一支在洋务运动中生成萌芽的海军,在自己的国度,在自己的家里,被法国侵略者全军覆没。

青山有幸埋忠骨,当我站在马限山东南麓的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我以你们为荣,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虽然你们沉尸马江,未能保住马尾船厂,但是我仍被你们你们不惧侵略者的豪气所折服,为你们为国捐躯的精神所感动。但是,我不禁抚碑沉思:七百九十六位英雄豪杰,你们本来可以建功立业拥有自己美好的家园,却因何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虽然水师官兵海战经验不足,虽然装备不如法军,但是我们在自己家里作战,士气,武装民众数量超过法军,而且我军的岸上火力不弱,本不应该打败仗的,而且后来把法国舰队赶出国门的史实也证明了这是一场不应该输的战争,可恨清政府的昏庸迂腐,妥协求和,军政官僚落后保守,玩忽职守,贻误战机,指

挥上优柔寡断,杂乱无章,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国耻和中华海军的军耻。

我恨,我怒,我哀,我耻。我恨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我怒清政府的昏庸无能,我哀掉埋骨于此的796位英烈,我耻上层统治阶级畏葸投降的行径。

马限山炮台的德国克虏伯重炮,英姿飒爽,窥视着整个马尾港区,炮台重地,岂容他人窥探,然而这里不但窥探了,还堂而皇之的建了领事分馆,这看似小事的一座英国领事分馆,却道出了那个时代的无知。或许那不是无知,更多的是无奈。耻辱!奇耻大辱!

船政文化博物馆前的水上飞机模型振翅欲飞,它是巴玉藻创办海军飞潜学校和飞机工程处,并在这里造出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他们所达到的高度,即使百年之后,仍然让我们仰望。

遨游在马江海战纪念馆以“船政工业与科技”为主题第四层。看着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以及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介绍。回想着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的情景,我感到自豪。船政学堂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但是即使如此,马江海战还是败了,因为前线将领的昏庸无能,.张佩纶等人明知敌人有“密据要害先发制人”的图谋,却借口“不敢事先张皇”,不作认真的应敌准备,甚至将舰上的炮弹也控制起来。张佩纶,何如璋都是不懂军事,只知道奉承李鸿章的昏庸官僚.在他们的指挥下,即使中国军队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看到这我羞愧难当,我以一个主权国家的军港,竟然听任交战国的炮舰自由出入达1月之久为耻,更以张佩纶、何如璋的行为为耻。以堂堂大清帝国就这样被人任意拿捏为耻。

最让人心痛的是马江海战过后,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逐渐被清政府所放弃。洋务运动十几年的经营逐渐破灭。中国海军由“学习技术自主建造为主,购买外国武器为辅”的强军政策转变为“购买设备为主,自主建造为辅”的建军方针。一条本可以拯救清朝海防的强军路线就这样被摒弃,过分依靠外国军备的清军很快就在十年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尝到苦果:军舰设备先进的北洋水师一样败给日本海军,又是因为清政府的消极避战让北洋水师折戟东海。

当今社会,父母的溺爱让这一代孩子忘记了责任与天职,在一个男人越来越像女人,女人越来越像男人的社会里,青少年失去了马江海战诸战士的阳刚之气。他们能否面对国际上各种反华势力暗流涌动得挑战?不禁让人感到担忧。

对此我有几个建议: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图强自立科教兴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勿忘国耻;学习先进文化思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加强学生军事训练,强化国民体质;关注国际形,势时刻警惕反华势力反扑,以防重蹈马江之覆辙。

马江海战的失败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我们应该牢记这个血的教训.勿忘国耻,图强自立,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的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126年过去了,闽江水依旧从马江入海,罗星塔依旧耸立在罗星山上,见证着那段屈辱的历史,见证着几代中华儿女的富国强军的梦想,见证着我海军的崛起!

犯我中华者,虽死必诛之,向马江海战796位英烈致敬!

202_年6月6日

第二篇:光荣·耻辱——名人名言

1、不要借别人的高贵来自豪。——[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3、让别人来称赞比自己称赞好。——[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4、承认贫困并不是可耻的。相反,不为改变贫困而努力才是确实可耻的。——修昔底德

5、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惠严

6、谁追悔而不知道羞耻,他就得永远追悔。——[德]席勒《唐·卡洛斯》

7、人有羞耻心——就会更聪明。——[苏]叶夫图申科《来吧,毛头小伙子们!》

8、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左芬

9、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许浑

10、贫莫贫于不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李西沤:《药言剩稿》

11、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贾谊:《新语·本行》

12、辱,莫大于不耻。——《文中子.关朗》

13、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道德经》

14、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刘向:《说苑.立节》

15、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范晔:《后汉书.荀悦列传》

16、名誉是人生的第二生命。——格拉蒂

17、金钱诚可贵,荣誉价更高。——普卜利利乌斯.绪懦斯:《警句》

18、履行诺言是名誉的保证。——法国谚语

19、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说是奇耻大辱。——西塞罗:《致友人书》

20、哪里有懦怯,哪里就有耻辱。——罗马尼亚谚语

21、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

22、避开耻辱,但别去追求荣耀,没有什么东西的代价比荣耀的代价更大。——西德尼·史密斯

23、对于光荣的企求,和生物所同具的保全生命的本能,其间并无区别。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24、凡真心希冀起初而永久的光荣者,不介意暂时的光荣。——纪德

25、光荣常常不是沿着闪光的道路走来的,有时通过遥远的世俗的小路才能够得到它。——达·芬奇

26、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27、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林逋

28、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佚名

29、贫困不是耻辱,羞于贫困才是耻辱。——托·富勒

30、屈服在权威的前面是一种耻辱。——佚名

31、死是可怕的。耻辱的生命是尤其可恼的。——莎士比亚

32、最可耻的,却是那些袭父祖的余荫,不知绍述先知,一味妄自尊大的人。最好的光荣应该来自我们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倚恃家门。——莎士比亚

33、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陆贾

34、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佚名

35、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王聘珍

36、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

37、见辱于市人,越夕而忘;见羞于君子,累世不泯。——钱琦

38、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孔子

39、名人对生命的依恋程度不同,所以对于光荣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致。——孟德斯鸠

40、如果你打算谋求一已的幸福,你就不要为扬名显迹最大的光荣并不在于从来不摔跤,而在于每次摔倒后都爬起来。——哥尔德斯密斯

第三篇:一线教师教学论文:穿梭在方法和策略之间

一线教师教学论文:穿梭在方法和策略之间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探讨中,一线教师已经明确;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不同于遗忘的教学,不同于遗忘的应用题教学。可在实际教学时,让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寻找把握方法和策略教学的平衡点,处理不好,要么成为一类问题的训练课,无策略味;要么成为“飘”的课堂,学生了解了这个策略,但缺少具体方法的指导,到了独立解决问题时又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倒过来推想属于技术性策略,是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更将这个矛盾凸显出来。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本人穿梭在方法和策略之间的过程及思考。

思考一:例题该不该调换 方案一:

1.出示例题2,研究一个量的变化如何倒推,学会整理信息,列式计算。

2.反思解题过程,初步感悟倒推的策略。

3.出示例题1,研究两个量的变化如何倒推,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列式计算。

4.比较两道例题的思考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感到倒推的策略和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方案二:

1.出示例题1,探究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在一次变化中激活倒推的策略。

2.出示例题2,探究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在两次变化中感悟倒推的策略。

3.比较两道例题的思考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反思中生成倒推的策略。

比较两个例题,很多教者认为例题2更能突显倒推的特别之处,而将其作为第一个例题来教。但本人实际教学效果显示:方案一更侧重于解题思路的训练,而不是策略的教学,学生留下的痕迹是解题思路的定势而不是策略意识的形成。

观点:“策略味”应是教学的主线,用检验激活策略。由于这是教材开辟出的独立的单元让学生了解策略,所以我们在教学时的主线应该是策略,而不是一类题目的解答和训练。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学设计的主线应应该是激活策略——感悟策略——生成策略——提升策略,而不是对一个类型题目的解答。例题1的设计主要是唤醒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感悟,将蕴藏在学生潜意识中的策略激活。而例题2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倒推的策略,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倒推的丰富内涵蕴藏于具体情境,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才能亲身经历如何把现实问题提炼、转化为教学问

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理解倒退策略的内涵。在处理例题1时,我为学生创造了操作的机会,用“小军和小明共有12张画片,小军送给小明3张后,他们两人同样多,原来小军和小明各有多少张画?”替换了例题1,并提供了若干画片让学生操作讲解,紧追的问题是:从哪里开始想的?用你的方式讲给大家听。有了学具和学生的操作和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要从两人现在画片一样多想起,要将拿来的还回去,送出去的拿回来,再用列表的方式回顾解题的过程,从现在想起的意识自然明晰。效果远远超过用课件演示两个杯子里倒果汁的过程。学生在操作中、列表整理中清晰了解题思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最重要的是,操作过程激活了学生潜意识中的倒推策略。

思考二:整理信息与反思感悟孰轻孰重

随着倒推的策略“浮出水面”,例题2所承担的任务也很清晰:抓住整理信息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适合用倒推的策略解决的这类实际问题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倒推的基本方法。几次试教发现,有的学生不会整理信息,他们只会将信息摘录下来,有的不愿意整理信息,直接写算式。有老师认为:用符号理事量的变化过程后学生自然清晰解题思路,无需强调如何倒推,由此教会学生整理信息是重要的一环,若不会解题,又如何反思感悟?

观点:反思是感悟策略的重要途径,用设计点化策略。由于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题目会显现差异:有的读题后就能正确列式,有的需要在整理信息后才会发现数量是如何变化,有的理解题意需要帮助,整理信息还不知如何入手。这差异的显现为策略的形成增加了难度,但我们不能放弃策略意识的培养,束缚于一种方法,而是寻找适合学生的起点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倒推的过程,让整理信息成为解题手段,让策略逐渐成为一种需要。

如倒推的注意点和关键的强调,并不能由教师告诉学生,而是设计活动让学生感悟,去体验,然后在交流中形成对倒推的意识。“小军有一些画片,她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一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试教中发现学生很容易理解为25??+1=51(张)。错误的原因一是变化的顺序颠倒了,二是对于多1张认为先搁在旁边,多出来的,然后再加起来。我将错就错,设计成辨析题,让学生选择25??+1=51(张)、(25+1)??=52(张)哪种列式对。学生的争论产生一种需要,有的学生画线段图,有的学生整理信息(整理信息已经成为需要,教师在适当点拨,提醒学生用符号或线段表示即可,而不必将整理信息占去了形成策略意识的重心),用自己的方式阐述对问题的理解,理解越辨越明,学生在争论中、思辨中感悟倒推时变化方式和顺序

对结果的影响。

第四篇:在法理与情理之间

在法理与情理之间

一部非商业性的影片,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让我们静静地看、细细地品;一部非娱乐性的影片,扣住了我们的心弦、使我们与之共鸣、为之动容。这就是故事影片《真水无香》。它并非纪实性影片,似乎在叙说一个电影摄制组拍摄跟踪法官宋鱼水的办案过程以及案外故事,但真实再现了宋鱼水法官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形象。影片也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平实朴素、表现风格如清水观鱼,却讲透了宋鱼水法官办理的几个普通案件的法理和情理。也许,影片中的人物对白的语气和语调有太明显的“话剧”味,以至于其中的台词留给我的印象超过了故事情节、场合背景、音乐烘托和人物造型,而正是这些台词,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一、法理和情理

有一句“台词”虽然只从宋鱼水口中说了一次,“法理和情理之间难道就真的没有结合点吗?”但这句话的意蕴涵盖了电影里的每一个情节,也串联起了影片中的每一个案件。

面对高中汉案件,宋鱼水的同事李法官因证据不足判高败诉,高心中委屈、认为无处可以说理,便从广告牌上跳下致残;宋鱼水和她的法官同事除了同情关心外,一次次地问自己,何谓“公理”?面对林老板的案件,宋鱼水法官很清楚,这个工厂的老字号商标“荷香园”被对方抢注,现在反而被对方告上法庭;凝聚着数代人心血、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商标,依法将判定属于对方,“理”在何方?“荷香园”的案件最终获得了圆满的解决,是因为法官们找到了该案法理与情理的最佳结合点——调解。但高中汉案件呢,虽然宋鱼水和同事李法官一直关心、关注高中汉,并用真诚让高对法律有了那么点希望,但他内心的怨恨还在,虽不是针对法官,但能说仅仅是怨恨自己吗,就不会针对法律、针对社会吗?法理和情理在高中汉案件中似乎并没有融和。

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办案法官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业困惑或者说心理窘境:依法判决的话不合情理,成全情理的话则会违法裁判,进退两难,无所适从。有人还为此冠以一个并不确切的哲学名词“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似乎从法律(或者说司法)产生时起就相伴而来。宋鱼水法官也在办案中遇到了这个千古难题,以致于她和她的同行们会为之追问“难道法理和情理之间就真的没有结合点吗”?

法律来自于人定,本因循于人情、合乎情理。但法律针对的是一般化的人和类型化的事,具有普适性;而人有不同,人的性情、性格各异,人的经历、境遇有别,故人的心理和观念也有差异。所以普遍适用的法在个案中就会遭遇法理之中、情理之外之事。此非法律之祸,乃司法之难。司法之难,难在如何使个案解决既在法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内。

事实上,我们每个法官都会遇到那么几个法与情相悖的案件,虽困惑而不气馁;我们都曾努力寻找法理和情理之间的通道或结合点,并成功地在个案中使这两者兼容相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可见,使法理和情理有机统一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只是那些特殊案件的法理和情理的通道难找、结合点不同罢了。

法官是一个很难的职业。法官之难,是因为法官之职就是为解决人世间的难事而设,如果社会上的各种纠纷非法官者都能化解,还要法官干什么。法官职业受人敬重,并非权力象征,也非官员地位,而是作为司法者,法官能将抽象的法律运用于具体的纠纷化解中,能将纸面上的权利义务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义务,能破常人不能破之难题,能解常人不能解之死结,使法律成为“活法”。法官还应该将法律内在的公正性宣示出来,将法律之中蕴涵的人情味展现出来,通过司法中的法理和情理的融和使法律真正成为“良法”。也许,这个目标本身就很难,但它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法官毕生的职业追求。

二、看得见的公正和看得懂的公正

影片中有一句不太令人留意的“台词”,宋鱼水法官跟她的年轻同事说:“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法律”。我想,她说的意思一定是,要让老百姓能看得见法律的公正,也要让老百姓看得懂法律的公正。宋鱼水所以有感而发说这句话,是因为她审理的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中,张先生代表的公司因侵权而被判败诉。宋法官知道张先生心里不服,所以一次次不厌其烦地给张先生打电话,试图通过“判后释疑”,能让他理解判决的道理,让他明白法律的公正。有意思的是,几天后,当宋法官遇到这位张先生的时候,张说他看了一本书,叫“法律的尴尬——谁动了中国人的奶酪”。当时我就想,这书名的风格很象英国大法官丹宁的写书命题,但没听到过这本书。我看过丹宁勋爵的《法律的训诫》、《法律的界碑》、《法律的未来》、《法律的正当程序》等,但他没有研究过中国的法律,不可能以中国“奶酪”作副标题,是不是我国的学者写过该书名的专著。如果我是宋鱼水,我也会到法律书店去找寻这本“书”。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张先生“忽悠”了我们。其实,他也不是为了捉弄谁,他的本意是想告诉法官他从败诉中看到了我国法律的“尴尬”,看到了一些中国人的利益(奶酪)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搅动着。最终,宋鱼水法官的自信坦言,虽没有让张先生明白一审判决的法理,至少让他明白了法律程序上的公正性,明白了他仍然有上诉的权利,也让他明白了宋法官多次打他电话想与他交谈决不是怕他上诉,而是想让他看见法律的公正、看懂法律的公正。此时,我们与宋法官共鸣的是,判决只是在今天用现在的法律针对目前的这个案件的最佳选择,五年、十年后的法律可能不会作出这样的判决选择,这不等于说今天的判决错了,而是说明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法律进步了。

常言道,公正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让谁看见?当然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亲眼看见了司法审判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或切身感受到了司法公正,才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最好的社会效果。我曾经说过,法官应具备两个方面的延伸能力,一是展示“看得见的公正”的能力。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法律适用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调解能力等,都应当是在塑造“看得见的公正”。因此,法官在驾驭庭审时要“静心听讼、兼听各方”,使当事人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在过程中看见公正。二是展现“看得懂的公正”的能力。法官的裁判文书,不仅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判之有法,使之展示看得见的公正,还要入情入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之展现“看得懂的公正”。所以,我们法官的审判工作,决不是案件一判了之,而是要让老百姓看得到公正,也要能让老百姓看得懂公正。

三、“瘦”的调解和“胖”的诉讼

针对“荷香园”商标纠纷案的特殊性,宋鱼水对她的年轻同事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最差的调解胜过最好的判决”。只有深临其案,才会真正体会此言的真义。

影片中反映宋鱼水承办的一起知识产权纠纷,两个“荷香园”官司打得难分难解。那个司掌着百年老厂的林老板认为,他们的产品是老祖宗打出来传下来的品牌,凭什么不让生产;但对方却先行注册了商标,享有合法的知识产权。林老板以为凭良心就能打赢官司,庭上庭下都显得“理直气壮”。即使通过宋法官的努力对方愿意作出补偿的情况下,这林老板还是“蛮横无理”,坚持不愿调解,任凭法官如何规劝,就是“抱着死理不放”。宋法官心里很清楚,依法判决的话林老板必输无疑。按理说宋法官依法下判当无愧疚,但她于心不忍,她很清楚,这个案件这样判是合了法理却失了情理,失却情理的法律(判决)则无公正可言。宋鱼水说:“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让我们再努力一次。”终于,经过宋法官不懈努力,多次耐心细致地说理、释明,最终促成了双方当事人的调解,使濒临倒闭的百年老厂又有了发展的希望和生机。这个案件的调解肯定耗费了法官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可谓不低,原告也付出了本来“依法”可不需支付的那笔补偿费,但其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却远远超出了原本拟作出的“公正”判决。

西方法谚有云:“瘦的和解胜过胖的诉讼”。缘其意循其理,就是说调解解决纠纷程序简单,程式简化,即使一方当事人有所让步、有所吃亏,但只要双方都接受调解结果,实际上就是化解了矛盾,解开了纠葛,这要比通过复杂程序、繁琐程式最终以判决解决案件更经济,更有效果,何况判决结果还可能使败诉一方大不满意,甚至使双方都不满意。调解不仅是解决个案纠纷的有效手段,它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式。

四、法律思维和大众思维

记不得为哪个案件、在什么场景下,宋鱼水说过,“我们不仅要考虑法律的逻辑,还要考虑老百姓的逻辑。”什么是“老百姓的逻辑”?就是普通民众的呼声和需求,是普通民众的思维方式和法律评价,甚至是普通民众的无理纠缠式的倾述。

你看影片中的那个大妈,无休无止地缠着宋鱼水,说是要立案,为她1951年被单位开除之事打官司。起先,宋鱼水还对她作法律释明,后来她知道了,大妈只是想找个人——一个她信得过的人——倾倒五十多年来的心中苦水。于是多少个傍晚,在法院门口那长长的似乎跨不尽的台阶上,宋鱼水与大妈或拾阶而坐、或挽手漫步,一个倾听、一个倾诉。为何宋法官有这份耐心和细心,因为她深感老人的孤寂和郁闷,为何宋法官对普通群众如此关心和爱心,因为她理解了老百姓的逻辑。

由此我想到,法官不仅要有法律人的法律思维,还要有社会人的群众思维。法官不仅要会说法言法语,还要会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言语。法官不仅要深谙法律之真谛,还要身感群众之体会。法官要时时考虑人民群众的呼声、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评价。法律的公正需要法官去宣示,还要群众来“体感”,老百姓的“体感”公正比法官的宣示公正更重要,否则,法律将失去公众的支持,法官的判决也将失去社会的认同。

宋鱼水作为人民法官,她懂得人民大众的逻辑,与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电影里她说过,“法治的进步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这句话发人深省。法治的发展固然会以牺牲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利益为代价,但不能以牺牲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那些社会底层的处于弱势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任何一个时代,失去人民大众支持的法治改革和进步都会受挫,都会无功而返。法治不只是法律人的事业,更是由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事业,离开了人民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改革难以成为善举,法治难以成就伟业。

这部电影不只是宣传全国优秀法官宋鱼水,而是借用了她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法官的一组群象:他们崇尚法律、尚法而行,他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情系群众利益、倾心司法为民,他们理性而不理想化,讲情理而不情绪化。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各种纠纷,他们不畏艰辛,攻克难题;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矛盾和司法需求,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法理与情理之间挑战难题、敢于碰撞,一次次开辟理想与现实的新通道,一次次探寻法理与情理的融合点,真正肩负起了司法者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第五篇:在知足与不满意之间

在知足与不满意之间
如果把满意定义为“对自己能力的满意度”,知足定义为“对物质生活的知 足度”的话,我认为现代人大约可以分成四种: 不满意,不满意,不知足 他们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野心都很大,企图改进自己的能力,不断求进步,希望自己能更好;但也常常因为执迷于对名利的追求,使他们忙得像一个不知道 为何而转的陀螺。如果没有遇到人生的重大变故,他们很少能享受生活情趣;不过,他们绝对是 “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满意,满意,知足 这样的人,活得很幸福,但可能固步自封,觉得“我这样子就够好了”。重 复着已知的规则和事物,历经十年而不长进; 他们容易对其他人有生活上的贡献,是“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这样的人并不少。不满意,不满意,知足 对自己的能力总有着寻求进步的渴望,希望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上追求新的里程碑,对于目前所拥有的生活又有一种深 深的感激与幸福感。对于生命中的美好,他们并不贪婪。满意,满意,不知足 对自己的能力满意得不得了,对外在环境却怨声连连。这人就是“一切都是 环境的错,才使我变成这么没出息”的观念拥护者;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自己 满意得不得了,除了自大和自夸之外,不肯花任何一点力气来补自己的不足。这四种人,我们的身边都有,而且都还不少呢!你是哪一种呢? 我当然希望自己在专业领域上不断前进,像古人所说的“安贫乐道”(很多 道理,其实我们从小就读过,但有了人生阅历之后,才发现想要做到这简单几个 字真是不容易啊)。现代人可以把“安贫”,解释为知足于现状。老实说,如果 你真有实力,且愿意进步,想让自己活得一穷二白,还真的不太容易。在梵高的书信中,我看到了他的一段自白:“……伟大的事物不是偶然 降临,而是透过意志力达成的。画画是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学习画画的?画画是穿

破铁幕的过程,穿过一道阻隔在一个人的感觉和实际能力之间的隐形铁幕。” 我非常喜欢网球明星桑普拉斯,但一直形容不出来自己为什么喜欢他。在一 位作家的文章里,我找到了一个非常贴切的理由:“看桑普拉斯打球,你似乎可 以看到这么一种信息:在这个世界上,你就爱一种东西,你就在你爱的这个东西 里把自己练到完美。练到无懈可击。你因此寻得满足,此外的一切其实无足轻重,就这样你变得坚强,足以抵抗不时倾巢而来的寂寞;你变得勇敢。你学会拒绝周 遭的喧哗与热闹。你学会简单而严肃。像桑普拉斯的发球、拦网、上旋、下旋,你形成一种风格,唯

你独有。” 这几段话都发人深省,是的,它们让我知足地努力着。


穿梭在光荣与耻辱之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