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
看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下面我就具体我的思考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记忆最深的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这句话我表示很赞同很赞同。我在生活中看到好多的例子就是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家庭环境好的人孩子相应的也文质彬彬,懂得礼貌;反之,家庭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克制,自检,才能做到与前者媲美的程度。我举个我看到的事例,我们家那边有许多其他地方过来打工的人,他们的父母都要工作,相应的孩子就疏于管教了,我看到他们平时在家里就是玩玩,然后出去转转,有点类似于混混的感觉,而且时不时地能听到父母之间的粗口,我在想:当他们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是另一个“他们现在的父母”吗?然后代代相传,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样,薪口相传,永远延续下去,然后恶性循环,这样时代、社会、经济能进步吗?中国的学前教育能进步吗?
另外陈鹤琴先生说:“人好坏,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所以说,除了后天环境原因之外还有先天遗传的原因。遗传决定论的支持者有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以及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而选择环境决定论的有洛克的“白板说”以及华生等人。而陈鹤琴先生是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我记得有次老师上什么课的时候说过,现在就要考虑后代的问题了,考虑基因,考虑家庭,考虑很多很多。。所以啊,现在要从选男朋友开始了,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是也不失为一种验证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就如陈先生所言:环境、教育(学习)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遗传也不可忽视。还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所以研究儿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会更加努力地加油,为学好这个专业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目标而奋斗!
第二篇: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
刘桂贤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第三篇: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
我的孩子现读一年级,性格属于内向型,平时胆子小,在学校里不爱表现自己。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缺乏自我表现的勇气是不行的,我做妈妈的心中挺着急。在阅读了《家庭教育》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受颇深。其中有一篇《培养孩子的自我表现力》的文章,我读后觉得找到了办法。
孩子的性格是后天培养的,孩子胆子是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我把这篇文章接连读了好几遍,就文章中写的方法,自己结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给好以鼓励,加以指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比如说:她做对了一件事,我在表扬后让她大喊一声“我能行”。同时,我也改掉了不尊重孩子的毛病,和孩子在谈话过程中也注意了自己的说话方式,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向我诉说她在学校中的一些小小的成功,我都加以赞许,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替她高兴。从孩子高兴的话语中明显地感受到了她极大的信心,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也有了一定进步,我由衷的高兴。
同时,《家庭教育》一书用一些经典熟知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读完后也有几点感受:一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独立完成作业。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随便花钱。三是教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团结同学,听众老师的安排,不骂人、不打架。
教育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心急。在教育孩子中我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给自己有了一个重新定位。我愿意和孩子共同学习,伴孩子快乐成长,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第四篇: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
《家庭教育》是一本很好的杂志,伴随着我和孩子的共同成熟与成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与知识以及手段的严重缺乏,它不仅给予我们很多好的教育孩子的建议、方法,例如: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老实作出回答、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让孩子学着去做等等;指导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要多思考教育问题。怎么做好我们的家庭教育 ?我想,最重要的是做父母的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那么选择一本好的书籍、杂志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家庭教育》这本书没有严肃刻板的论教,也不是笼统的科学理论,书中所举的例子都是发生在作者自己的孩子或是周边邻里孩子身上的,所以十分贴近生活,极具说服力。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等的种种问题,这本书里都事无具细地作了充分讨论。
这次我在杂志中阅读到了一篇关于美国教育中“表扬和鼓励”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和孩子打交道的时间非常的多,鼓励和表扬也成了家常便饭。在美国,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而且,最难得的是这些夸奖还是真心实意的。我们在表扬中往往会喜欢加上“但是——”、“不过——”“你今天表现的很好,不过,还要加油!”这样的表扬,无论怎么听,都不怎么真心实意,似乎批评的成分还要多一点,孩子永远都被一种苛求、一种不满意包围着。
鼓励,能够帮孩子建立自信心。有自信心的孩子,才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表扬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孩子就会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才会让自己越来越出色。有针对性地、真诚地表扬孩子,孩子就知道自己为什么出色!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建立起最宝贵的自尊心、自信心。
要对孩子多鼓励,多赞许,少责骂、批评。在教育的过程中,用赞许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确实比责骂、批评效果要好得多!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赏识!
第五篇:读《家庭教育》有感1000字
读《家庭教育》有感1000字
作者:清河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邱肃
前一阵子我读了《家庭教育》一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的成长,家长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向上,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平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
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近,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此外,还有把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书和家长以身作则相结合,中华美德教育,对孩子个人来说,是其做人基础,家长对待长辈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选择,感激父母的养育,在发展到能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的实际行为来报答父母。